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化人类学 > 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9-07
ISBN:9787100062572
作者:【美】杰里·D.穆尔
页数:401页

后记

“人类学作为一项学术事业的优势之一,”格尔茨曾写道,“就是包括其从业者在内,没有人非常清楚地知道它是什么。”(Geertz2000:89)格尔茨的观察之精确在美国人类学学会(AAA)年会的呈文题目中得到体现。可以以2002年10月会议的题目为例。其中有些题目很切合人们对人类学家工作是什么的一般观点。“成就古典:玛雅低地南部的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变迁”一文检视了危地马拉北部及其邻近的墨西哥和百里斯地区城邦及其共享的前拉美文化传统的发展,这些发展先于玛雅古典文化的伟大成就。“伏都”的表征/表征伏都”探讨了理解和精确转译出与非洲一海地宗教伏都教相关的出神状态与启示现象的难度。另外一个研讨题目“黑暗的萨满:南美的神秘力量与暴力宇宙论”,检视了那些与超自然力量有直接亲身接触的南美当地萨满所拥有的力量可以使他们通过巫术手段杀死敌人。

作者简介

《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在组织上不同于其他关于人类学理论的课本。首先,我试图表现的是这样一种人类学观点。它比诸如亚当•库伯(Adam Kuper)在其关于英国社会人类学家的杰出研究中的描述要更为宽泛。其次,作者试图从当代人类学的发展趋向中选取更多的例子,甚至比E.哈奇(Elvin Hatch)在《人与文化的理论》中讨论的更多。再次,我尝试着对每一位人类学家对于人类学理论的贡献进行折中的、非批判的读解。这仅仅表明我不会像马文•哈里斯(MarVin Harris)在《人类学理论的出现》中那样亲自鼓吹某种特定的理论。在《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中讨论到的学者既不是假想敌也不是替罪羊。这本书中讨论的每一位人类学家都具有知识上的价值,他们之所以被纳入其中是因为他们的观点都很重要,并值得被了解。
本书围绕着影响现代人类学形成的男女学者展开。其他人类学理论的介绍重视观点而非人物,但是我相信传记体的结构更好。观念不是自己平白生成的,而是在个体的经历中形成的。当然,某些观念是普遍地生成的,是公共财产。有机类比法、进化论、社会功能、后现代主义的批评等,凡此种种都曾广泛流传。它们并不是哪个伟人的独立创作。在关于人类学家理论的解读中,这些普遍的概念被视作普遍的、基础,特定的学者将他们的理论结构筑于其上。其他的因素和困难更直接地塑造了人类学家个体的观念。

书籍目录

致谢
导言:人类学是什么?
第一部分 奠基者
第1章 爱德华·泰勒:文化进化论
第2章 刘易斯·亨利·摩尔根:社会的进化
第3章 弗朗兹·博厄斯:语境中的文化
第4章 埃米尔·涂尔干: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
第二部分 文化的本质
第5章 阿尔弗雷德·克罗伯:文化的完形
第6章 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
第7章 爱德华·萨丕尔:文化、语言与个体
第8章 玛格丽特·米德:个体与文化
第三部分 社会的性质
第9章 马塞尔·莫斯:原始分类,总体事实
第10章 布洛尼斯洛·马林诺夫斯基:文化的功能
第11章 A.R.拉德克利夫—布朗:社会的结构
第12章 爱德华·埃文思—普里查德:社会人类学,社会历史
第四部分 进化论、适应论和唯物主义理论
第13章 莱斯利·怀特:进化论浮现
第14章 朱利安·斯图尔德:文化生态学和多线进化论
第15章 马尔文·哈里斯:文化唯物主义
第16章 埃莉诺·伯克·里科克: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历史
第五部分 结构、象征符号和意义
第17章 克劳德·列维一斯特劳斯:结构主义
第18章 维克多·特纳:象征、朝圣和戏剧
第19章 克利福德·格尔茨:解释人类学
第20章 玛丽·道格拉斯:象征符号与结构、污染与纯洁
第六部分 结构、实践、能动性和权力
第21章 詹姆斯·费尔南德斯:比喻游戏
第22章 谢里·奥特纳:象征符号、性别与实践
第23章 皮埃尔·布迪厄:一种实践的人类学
第24章 埃里克·沃尔夫:文化、历史与权力
后记:当前的争议
索引

编辑推荐

《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前言

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的中国人需要人类学视野,越来越急迫地关怀世界议题的中国社会科学需要人类学视野。有鉴于此,我们把编译这套丛书既作为一项专业工作,也作为一项社会使命来操持。这套丛书与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是姊妹关系,都是想做基础性的学术工作。那套书主要翻译人类学大家的原创性代表作,尤其是经典的民族志;这套书定位于介绍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知识,例如人类学的概论、多国的学术发展史、名家生平与学术的评介、人类学的分支学科或交叉学科。我们相信人类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我们这个译丛要做的是着眼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来介绍人类学的基础性知识。若希望人类学在中国发挥基础性学科的作用,目前中国的人类学同仁还要坚持从基本工作着手。人类学是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这虽然在学术比较发达的国家是一个常识并已经落实在教育与科研的体制上,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一个需要证明的观念,更不要说相应的制度设计还只是停留在少数学者的呼吁中。指出发达国家的学科设置事实也许是不够的,我们还可能需要很专业的证明。不过,我们在此只能略做申论。

内容概要

作者:(美国)杰里·D.穆尔 译者:欧阳敏 邹乔 王晶晶

媒体关注与评论

“穆尔的书是对人类学界最伟大的理论家们的一次简洁明了的回顾。它对我给本科生开的理论课程来说非常适用。”   ——J.蒙哥马利·罗珀(美国格林内尔学院)“穆尔的书为读者提供了从人类学家的生平角度来看待文化人类学发展历程的深刻洞见。”  ——罗斯玛丽·康诺弗(美国韦伯州立大学)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奠基者人类学致力于解决一系列人类思索了数千年的问题:什么是社会的本质?为什么文化会发生变化?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作为某个特殊社会群体成员的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人性独具的特征有哪些?为什么文化会有差异?关于这些探索的文字记录至少持续了2500年。在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亚里士多德就思考了国家的组织,并运用了有机类比法(把社会比作一个活的有机体)。这种方法还在19世纪及20世纪再次成为了人类学的主题。公元14世纪,阿拉伯的地理学家伊本·赫勒敦(Ibn Khaldun)从气候角度解释了文化之间的差异:充满热情、善于表达的社群居住在气候温暖的地方,而拘谨的、冷漠的文化群体则存在于北部气候地区。1725年,意大利的一位穷学者,乔瓦尼·维柯(Giovanni Vico)写就了《新科学》(Scienza Nuova)一书,概述了人类社会进化的历史模型。直到18世纪,相当多的道德哲学家都在考虑人类文化的本质,并从希罗多德(Herodotus)、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Garcilaso de la Vega)、约瑟夫·拉菲托(JosephLafitau)以及其他人那里获取人种学的资料。那么,我们怎么能只把爱德华·泰勒、刘易斯·亨利·摩尔根、弗朗兹·博厄斯以及埃米尔·涂尔干这四个人称为人类学的"奠基者"呢?首先,因为现代人类学的问题与这些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的学者的思想密切相关。

图书封面


 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本书读起来真得很感慨,上个月在书店看到一整排的列维-斯特劳斯全集,真是典籍浩繁!关于人类文化的早期发展模式、类型分析、研究方法,不同的人类学家都能得出完全迥异的结论。图书馆研究也好,田野调查也好、清单分类也好,或许都还不足以去完全整合人类早期文化的形成机制。任何一种人类学观点,包括以技术分期的“野蛮-蒙昧-文明”经典三段论,如果认真去考察,其结论至少在某些方面都是站不住脚的。如,古埃及的铁器时代普遍被认为是公元前7世纪左右才出现,是否可以据此认为公元前7世纪之前的古埃及就是一个蒙昧时代?反观之后的埃及,在某些文化元素上甚至还不如早前的埃及,至少技术动因也是存在缺陷的。阶层分化的运用在某些历史学家那里又发展成一种定势思维,中国唯一一本《古代埃及史》硬要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去划分古代埃及的历史阶段,甚至在作者自己都承认所谓的“奴隶”人口其数量不足古埃及总人口的10%的情况都能做出这种傻瓜式的分段论,更何况这些奴隶还可以享受拥有自己的财产、与自由民结婚、雇佣属于自己的仆人等等权利。同样,社会分工概念在文化上的运用也是不完全的,因为它根本无法说明蚁群与人类两种社会中,分工对文化起到的根本性差异。文化的个体动因与集体动因这类二分观念也是困扰人类学的问题之一。从不同的角度和资料片段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且似乎都很有道理。从日本的一群猴子那里或许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这群猴子住在寒冷的北海道地区附近(大致上),有一天其中一只猴子突然跳进温泉里去洗澡,慢慢地其他的猴子也相互仿效,最终形成一个集体型沐浴文化。而在那只猴子之前,他们从未有过这样一种行为。我们可以推测,假如这群猴子进化成一个人类部族之后,最早的这种洗浴行为演化为洗礼文化(或因气候差异、或因仪式化等等),此时当人类学家再去做田野考察时,他们根本无法发现这种文化的起源动机。很自然地便可以得出文化是一种集体隐匿的方式这一论点。再有,就是文化与基因遗传是否相关的问题。在现有的文化环境下去考察,自然容易得出伟人撞车现象背后这一文化的超群体观点。然而,我记得中学教科书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所谓本能试验(如果这个试验确实可以证实的话),说的是科学家为了确定某些行为是本能的而非习得性的,抓了只懂得用嘴叼石头砸鸟蛋吃蛋黄的成年雌鸟做试验。这只鸟生了只小鸟以后,小鸟被隔离开,不与其母亲接触,科学家发现这只小鸟竟然自然懂得用嘴叼石头砸鸟蛋吃蛋黄的技术。当然教科书要得出的是以人类中心论为基础的动物本能论的观点,但我们却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这是一种基于基因方式的技术能力遗传,完全不同于习得性的社会文化遗传。此外,诸如卖淫文化,我们可以从当代东莞的产业经济依存现象追溯到唐宋年间的青楼诗词文化现象,再追溯到古巴比伦的神圣妓女现象,甚至再往前追溯到某个大猩猩群体中以性易肉的行为现象,财产私有、社会分层、民族文化差异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源起吗?显然,常规的文化学手段无法去解释作为一整条文化链条的各个片段,只能进行局部的分段说明。最后,文化的自然隔离又是否可以真正保持文化的原始特征呢?自白令海峡断裂之后及至西方殖民者入侵这一阶段的美洲大陆与澳洲大陆一样,同属于文化隔离状态,然后两地的文化繁荣度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文化的原始性梯度差异很大。19世纪后期兴起的田野考察,其资料来源本身已经出现高度的原始性分化,因此在对早期文化起源及发展的理解上自然难免众说纷纭。总而言之,人类学家之间一个终极的文化见解是永远无法达成的,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根本无法获得关于人类文化的全息信息,拿在手里的不过都是些信息片段或信息变异片段。或许,人类学应该整合进化生物学和动物行为学的一些内容,从而把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推向历史的更深处。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是正版,包装很好,物流也超快的,很满意的shopping
  •     没看完~但还是很有趣的~
  •     穆尔的书为读者提供了从人类学家的生平角度来看待文化人类学发展历程的深刻洞见。
  •     我感觉这个书不错啊~~还很有八卦的味道。
  •     以人为主线介绍的 作为补充了解还是不错的 但许多重要的东西都没有介绍到
  •     真的有这么好吗……可能是我笨我看不懂费尔南德斯,以及如果不是已经了解了道格拉斯很容易就会迷失在作者的行文里,总觉得沃尔夫和莉科克可以合在一起,再把最后一张改为萨林斯,谢谢你陪我一年半了,就要复试了,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资格看你……看着你在我手里一点点变旧,全是笔记,突然有点想哭
  •     善抓主要矛盾,简洁明了,一语中的,入门必读
  •     挺不错,相当于人类学版的《社会学思想名家》,可以列到参考书里去
  •     关于人类学的入门经典。
  •     不做个笔记感觉记不住多少,有几章太短了,当然布迪厄还是没有了解清楚,翻几页就发现结束了。
  •     论文集,翻译得不好
  •     脉络清晰系统
  •     再上一回老板课似的。
  •     另一种好形式的入门教材,结合专题类型的那种教材看看就可以极其轻微地摸到入门的砖头了。。。
  •     写的蛮清楚流畅
  •     这本书是同学推荐的,综合了各大人类学家的观点,重点一目了然,便于掌握
  •     穆尔的书是对人类学界最伟大的理论家们的一次简洁明了的回顾。它对我给本科生开的理论课程来说非常适用。
  •     很系统的二手书,很认真的看完了,又长大了一点!理论方面的二手书近期不会再看其他了,知道了大方向,继续往前走
  •     visions of culture 中译本
  •     这本书有助于了解西方人类学家中关于文化的见解,如果要精度的话还是要看原著。
  •     o6f d7 yg n6f la6f j7f d7a pm7 o6a noa 4m o6g b6g ro7 noa ta 47f rgfb dmf nom ea rmg ro7 bgfb da l6a no7f ogm d7 ea 47f no6fb rgfb ea7 d7 hm ia6f j7f d7a pm7 97 96 b6a 86fb ha6f o7 96 roa f7a jgfb pm7 96g d7 4m no6g hafb 5a ta ea j7f d7a pm7 o7 da noa pm7 ea6g 5o6 roa 5om 9ma yg 7j t6f yg o6a noa rma pa om6f omg ro7 nomg tgm 9gfb da im da6g ea7 noa
  •     我们对于任何理论的了解,都离不开其提出者,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读懂他们的思想和思考。而这本书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真实的存在。
  •     呵呵,和文化与人类社会学一起买的,随后看!
  •     本书是围绕着影响现代人类学形成的男女学者展开。其他人类学理论的介绍重视观点而非人物,但是我相信传记体的结构更好。观念不是自己平白生成的,而是在个体的经历中形成的。当然,某些观念是普遍地生成的,是公共财产。有机类比法、进化论、社会功能、后现代主义的批评等,凡此种种都曾广泛流传。它们并不是哪个伟人的独立创作。在关于人类学家理论的解读中,这些普遍的概念被视作普遍的、基础,特定的学者将他们的理论结构筑于其上。其他的因素和困难更直接地塑造了人类学家个体的观念。
  •     翻译是渣渣。什么“阐释是如何被阐释着其信息提供者的阐释的人类学家构造出来的。”来个断句好么!!! 怪不得一本书总看不完,因为没几个能懂的句子。。。
  •     [PKU/E2-1]C912.4/256作为本科生的教材是很好的。
  •     还?行?
  •     不错的入门书
  •     译文打字错误不少。商务也有这样的低质量的书,遗憾,而且不是好苗头。
  •     这个可以当做文化人类学家简介看
  •     观点不错,就是都太短了。
  •     商务出版社的东西就是值得信赖!!!
  •     19、20傻傻分不清。
  •     每章太短
  •     很好的普及入门之作
  •     不是对这本书本身有什么意见,而是在亚马逊买书实在太难等了。与这本《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一起买的还有4本《如何做田野调查》,到如今快一个月了还未发货,我要退货,你没有的话别给我下订单呀。我对亚马逊越来越失望,这种情况已经不是一两次了。
  •     前面要比後面好,可能前面更好理解吧。
  •     很实用的一本文化人类学学术史教材。批判视角与对人类学哲学性的反思又超越了普通教材的容量,思想性、可读性与趣味性兼具。
  •     以类似于学术思想传记的形式,挑选历史上最重要的24位人类学家进行了简要介绍,有助于了解这个学科理论发展的脉络,将其展现为历时性的沿革而不是现成的、静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作者十分注意揭示不同人类学家之间的思想传承关系,突出了文化/社会、科学/人文、结构/功能等对立范畴作为全书的主线
  •     小而精,趣事多多,人类学家八卦集
  •     考研时候用的
  •     人类学史也是一段人类学家由自负走向谦卑的历程。
  •     各派观点林立,脑内不同的声音都有理有据,我觉得我也要完蛋,在这种时候就想去追求稳定可靠形而下的东西,比如:会计、语言。etc。
  •     人类学入门
  •     好,比较适用,类似于人类学史
  •     以人带史,该读。
  •     全面,但有些太概括了,需要有基础才能完全明白。
  •     惊喜的是本书用了不小的篇幅来介绍人类学家的个人背景来让其形象更加饱满,我认为这是极好的。读者既可以了解人类学家们的见解,又能够将其理论放在他(她)们一生的学术背景、田野经历和思想转变中加深理解,还会因其多彩的经历和伟大的人格而备受鼓舞。列维-斯特劳斯是“作为英雄的人类学家”,埃文思-普里查德是“一个不安的、总是有疑问的哈姆雷特”。这样写书多好。
  •     所以田野调查才是理论争辩的解决之道吧
  •     梳理比较到位,作为人类学的入门书籍,可以一读。
  •     非常有帮助的书。英文版我也要买了收藏。
  •     不错
  •     除了最后一部分没读,其他都看了一遍。大量地运用了专业术语,看得我纠结死了,概念性的东西对于我这种专业基础不扎实的人来说简直坑爹啊。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内容还是不错的!
  •     在台湾交流时人类学理论用的教材,通俗易懂,但是个别地方翻译的有点别扭,概念这个东西还是得看英文原版的。
  •     对人类学历史上重要人物理论的概括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