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让人成为人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化人类学 > 艺术:让人成为人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301095447
作者:[美] 理查德·加纳罗,特尔玛·阿特休勒
页数:594页

作者简介

《艺术:让人成为人》旨在向那些没有或者没有多少文科背景的学生介绍人文学带给我们的喜悦。一直以来,我们的目标就是交流我们对于作为心智与情感体验的人文学所怀有的热情。学生藉由学习审慎的思考,以及对于创造性艺术的认知,也将会更好地了解自身。
《艺术:让人成为人》叙述的历史上人文学取得的杰出成就。尽管我们的方法是主题式,而不是编年史式的,但是历史语境仍然作为了解特定作品发挥着,并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感激过去了所取得的成就,这是因为我们非常相近的人过去并存在过,他们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今天。我们会继续发现新的原因去体验喜悦,并在过去的、现在的、西方的、非西方的、男人的、女人的,以及在不同种族文化的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感受力中得到的激励。
本版特色:本书的版本次数已经达到第7版,这是因为人文学是活着的,并将永远活着。同时,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必须要生长和变化。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现在的这一版作出了一些重要的修订,它们对于我们特殊的方式走进人文学是非常必要的。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部分 人文学和你
第1章 审慎思考的艺术
人文学馈赠给我们的礼物
一个没有时间给美的人
如何审慎地观看
处身于科学世界中的人文学
汽车与骑自行车的人文主义者
是主人,而不是奴隶
第2章 日神理性和酒神直觉
尼采在古老的神话中发现了真理
古老的诸神还活着
制度
艺术
第2部分 人文学科
第3章 神话
大众神话
童年时代的神话
童年时代的神话
解释性的神话
神话中的原型
第4章 文学
作为历史的文学
诗歌
小说
短篇小说
第5章 艺术
模仿的需要
不同风格的模仿
对于逼真仿的反抗
艺术建筑
第6章 音乐
音乐的基本要素
缤纷的音乐体验
第7章 戏剧
戏剧惯例
悲剧
喜剧
自然主义
观念剧
一个变化纷呈的世纪
幕后
第8章 舞台剧
第9章 电影
第10章 电视
第3部分 人文学主题
第11章 宗教
第12章 道德
第13章 幸福
第14章 生死观
第15章 冲突
第16章 自由
引文注释
术语表
人文学:告慰良知的乡愁(译后记)

内容概要

理查德·加纳罗曾受教于哈佛大学(专攻戏剧史和批评)、波士顿大学(专攻美国文学和戏剧)、迈阿密大学(专攻文学和戏剧),以及劳伦斯大学(专攻教育心理学)。在综合性教育发展的早期历史中,加纳罗非常活跃。他曾帮助过迈阿密大学和迈阿密-戴德社区学院两所学校发展了人文学项目,并教授人文学和戏剧等科目长达21年之久。加纳罗还为向全美播放的专题片《艺术:让人成为人》写过30集电视剧本,期中第一集“人文主义者的存在方式”获得艾米最佳教育纪录片奖;另一集“亚伯拉罕的苦痛”在伯明翰电影节纪录片角逐中荣获第一名。
特尔玛·阿特休勒教授的本科专业是英语和历史(迈阿密大学),硕士专业是文学、戏剧和电影传播(福特姆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她的主要兴趣集中在采用综合性、交叉学科以及个性化的方法给荣誉班级和普通班级的学生讲授人文学。在教学时,阿特休勒教授强调使用具体事例来讨论伦理问题。阿特休勒教授是第一位荣获迈阿密—戴德社区学院资助的人文学教授。

章节摘录

  《俄克拉荷马!》  二次大战的来临使得全体美国人都希望借助娱乐逃避现实,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希望看到反英雄人物。吉恩·凯利来到好莱坞,接连在好几部轻松愉快、没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特征的音乐片中担纲演出。《雨中曲》(将在第9章中作讨论)中的人物塑造得很厚实,故事也编得真实可信,但这部片子的背景却设在了1920年代,一个美国人对国际局势漠不关心的时代。  不过另一方面,人们仍然希望有人能创作出色的剧本。罗杰斯在解除了同哈特的合作关系之后,开始了与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的合作。后者为《演艺船》和其他一些轰动一时的作品进行的歌词创作已经非常知名。当时,汉默斯坦也在寻找新的不同的东西。他的传统背景与哈特表现出的曼哈顿的复杂精巧有极大的不同,他为《演艺船》创作的歌词表明他是一个诗人,但却不属于现代派。从性情上来看,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  1933年,罗杰斯曾看过一部名为《盛开的丁香花》的民间戏,讲的是两个牛仔同时爱上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年轻姑娘的故事。他们一个人外表体面英俊,另一个人凶坏恶毒,欲置女主人公于危险之地。从表面上来看,《盛开的丁香花》是一个老套乏味的故事,它让人想起了19世纪的情节剧。虽然如此,罗杰斯却认为可以把它改编成一部成功的歌舞剧。他甚至试图拉哈特入伙,但哈特对于改编这部作品很不乐观。不过,汉默斯坦的反应正好相反。  罗杰斯和汉默斯坦两个人都意识到倘若他们要以现实主义方式表现当前时代,他们就必须描写战争。也许,百老汇的观众希望回到一个无忧无虑的时代。《盛开的丁香花》发生在19世纪晚期的中西部地区。当时,年轻人之间会因为极力争取替女孩子提野餐篮子的机会——这样就可以一整天都陪在她身边——而争得你死我活。  第一版《盛开的丁香花》取名为《我们出发吧!》,评论家的反应很冷淡,制片人因此担心他们无法担负在纽约的演出费用。不过,有人愿意为他们投资5万美元,以便可以让演出继续下去。有好多个晚上,罗杰斯、汉默斯坦和导演在一家波士顿旅馆一直工作到深夜,重新设计了每一场戏。但是,他们希望仍旧可以切实地保持这部戏的坦诚和淳朴。他们知道这出戏还需要一支振奋人心的合唱(如果没有这样的合唱,这部戏就很难成功),这支歌曲应该在舞台上迸发而出,观众不仅可以唱这首歌,而且,它还可以给他们留下深刻的记忆。这部戏的背景发生在马上就要获得州地位的俄克拉荷马,合作者们都认识到他们在原作中没有突出表现这一事件。因此,在这部戏结束时,他们认为一个再好不过的办法就是用一首合唱向人们保证在获得州地位之后,俄克拉荷马人民可以生活得更加美好。  ……

图书封面


 艺术:让人成为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艺术:是个问题——《艺术:让人成为人》重印序有问:人何时成其为人?答曰:无从考证,只凭自省。只要是一个人,沉思反省,可以上达千古之边界,那里,人成其为人。沉思和反省可以通达之处,则为人文。不能逾越的边界即是非人的暗昧分界,人不能体验存在,也不能形容生命,因为人的问题,不能分享于动物,更不能穿透物性。人文越过与物质和动物的本性的界限开始,因此,人非草木,人非禽兽。同样的问题,在欧洲反复诘问,营造成人文主义的故乡,流溢四方,影响中国。反复诘问的后果,人的品质由于人性的分层而界定,即作为物质的存在(有如山石),作为生命之生物(有如鸟兽),作为生活之常人(有如众生)和作为精神之学者(真正的人之谓也,非指如今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和专家)。山石鸟虫不能自言,任人评说借喻;而从常人到一个有教养的人,则是人与人的高下之别,被当作人可以成其为人的愿望和指向,也是人生的幸福的最终归结。引人离开物性,脱出兽性,超越欲念而趋向高明的所有道路,就是所谓人文;修养和培育人文的方法即是艺术;而对方法的分类和建造则是人文学科,而对人文学科的理性的研究和验证就是人文科学。所以,在这本书中,艺术泛指人文,也可以写为复数(Arts)。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的全部范畴合称人文学(Humanities)。其中包括历史、哲学和艺术(含文学)。但是这基于一个美好的愿望!在现代化过程中,人的问题非但无从改进,而是更为落拓。在一个传统的社会,体制和教条逼迫人们向某种人道的方向演进,无论以多少自由和平等丧失作为代价,不惜进行思想钳制和肉体惩戒。把人类的文明很长的历程变成一段世俗和精神君王们统治和争斗的历史。现代化使每个人具有自己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人是否有选择不受人文和反对艺术的自由?在日常生活中苦苦挣扎的众生和理想高远、素质超绝的精英是否可以要求并得到平等的尊严和权力?因此我就经历过学生家长不止一次的质问:“我的孩子如此优秀为什么你们不让他学经济和管理,却要他学文史哲?”而现代化造成的分工和压力,使人更趋向于消费和娱乐。艺术作为人文的方法和方式既可以引人趋向高尚,也可以倒过来诱人坠入沉沦。一个文化产业管理教授坦承,从业者大都是从人性的弱点下手,来组织生产和营销对精神造成安慰和迷幻的产品以获取利润。看看每个得了网瘾的孩子父母无助而焦虑的眼神,映照的何止是“艺术”对少年的诱拐?也包括娱乐游戏对人间的玷染。一个沉湎于网吧娱乐的人,也正是顺着音乐、戏剧、电影、电视、艺术等的活动正脱开高明,趋向欲念,不离兽性,接近物性。文化不可能必然地趋向文明,在一片权术和利益的江湖,“文化”就会反过来造成铁石心肠(人性的最低一等——物性存在)和衣冠禽兽(人性的倒数第二等——生命存活)。幸亏,还有这样的书。它的副标题明示Human(人)。不是作为活着的人,而是作为人文的人。中译为“让人成为人”。正在加强一种警示和呼唤,人本来不是“人”,只有透过修养和教育,经由艺术和人文,方能成为真正的人。只是艺术到底使人往上,还是往下,这的确还是一个问题!——朱青生,2007年9月9日
  •     通过这本书,你可以看到一个陌生又熟悉的世界。作者耐心地解释着一直被我们忽视的人文学科的魅力。目不暇接的古今名言,对平常生活细致入微的分析,这本再版了7次的书确实有其独到之处。而在书中所有的内容中,我最赞同他关于审慎的思考的观点。“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在一个信息不断从电视、电影、因特网、呼机向我们扑来的世界里,如果我们想要扎扎实实地把持住自己,那么我们就要养成习惯,要常常把自己从这一切中抽离出来,并且还要带着有所保留的精神去审视自己内心和外部世界正在发生着的一切。”或许这不是一个很新的观点,但却是一个最难达到的标准。我们往往失于偏激,乐于接受别人的观点评价,却忽视了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这本书或许并不能完全治愈我们这个根深蒂固的思想顽疾,但是它给了我们一个窥探真实的窗口。
  •     读完花了一个暑假。。记得大二时暑假,每天起床之后坐到地上翻一翻,然后再去吃早餐,然后去学画。别人问我讲什么的,我说:“就是通识读本,讲了很多东西,具体的不记得了。”喜欢这种读书的状态:没有目的性的去记忆,忘了具体的内容,就是感觉读完后心境变了。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审美幸福+审慎思考,酒神直觉+日神理智,综合感受+具体分析;日记是本质的存放地;人文是对自由精神的学习,在这里拥抱人性中精致而高贵的东西,知道我们生命可以更丰富,踏上自我发现和超越自我的旅程。
  •     2007-3-20 20:38:23借书
  •     北大真是人文精神的圣地 翻译的好 出版的好 全面翔实
  •     听说这是一本大学教材,我不是大学生,但我对文学,艺术很感兴趣,平时经常看书,而且很挑剔,拿到这本书时,直觉告诉我这是我喜欢的书。珍惜经典
  •     很让人受启发的一本书,本想是用来考研用的,但慢慢地发现它不仅仅是用来考试用的书,并且是启迪心灵的...
  •     绝对值得收藏的好书
  •     啃了一年,终于算是浏览了一遍,我觉得还得再读十遍,才对得起这“通识”……
  •     内容深入浅出,事例丰富,符合阅读心理,译文流畅,值得推荐。
  •     想从一个宏大的视角去俯视艺术世界,既理性又感性地对之进行赞叹,可是我快被那种造作给弄死了好嘛!!即使我硬忍着让自己想把它看完,也还是有几章隔过去了没看。我真受不了这本书。
  •     教科书式参考
  •     不同阶层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焦距中,不同的艺术形式就是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对准不同的生活。
  •     庆幸自己没有看了二三页后后,就想把这本书束之高阁.越看越喜欢.非常好的一本书.让我在日常生活中的理性中回忆并激发着久违的感性.强力推荐.
  •     2014.通识。译名的确不怎么好。the art of being human,让人成为人的艺术。那晚看罢阿黛尔的生活,难以抑制地冲向图书馆的发现了这本书,给予我非常多非常深刻
  •     很大,很厚,有彩图,不知道我什么时候看得完
  •     这书于我看来真的很值得一看,因为,在我看完了这书后,对这个世界有着更进一步的认识与思考。这书可以告诉你当下的这个社会与曾逝去了的历史中的每一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是怎样的交往与生存。
  •     看完好像真的知道要如何成为一个“人”
  •     收藏吧,现在自己看,以后儿子看!
  •     艺术,让人成为人,非常有深意的,是杭州师范大学考研艺术学理论指定的一本书,艺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关于人生的思考,感悟
  •     我读过的最好对我帮助最大的书,没有之一。
  •     翻译的好,中英文版本的都买了,对照的看
  •     有英文的版本的,再买本中文版珍藏。
  •     匆匆而过,她的美丽
  •     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是本好书.
  •     题目就是一个非常动人的启示
  •     这本书使我们的导师推荐的!已经推荐了一年!现在才买到手里!一直都是在书店里找的!都没有货!现在到说了,看了几页,真的不错!导师推荐的不愧是导师推荐的!很好!艺术,不仅是艺术了!不仅是欣赏了!
  •     写的还是比较详尽,很值得一看的一本书~~~
  •     最后的译后记价值最大,差点错过没读! 读之前期望太高,各个艺术门类简洁介绍了一下,从中摘录了许多经典的文学、电影、音乐、戏剧作品,美术那节还是去读艺术史比较好。第三部分的议题都太大了,短短一章节论述不清的,也没有从中得出我想要的答案,自己还需要多读书才行啊。总之,读完感受是选择人文学不后悔,既能有那么多艺术作品带来审美享受,还能激发更多思考,这一生不会那么无趣了。
  •     喜欢这本书,,,质量不错,内容需认真读,艺术哲学
  •     是本好书,能丰富有关艺术方面的知识。
  •     很厚一本啊。。还没看完。。。
  •     好多内容还是有种初次接触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过一段时间回读。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引用实例比较多,可能是人文学通识的缘故,并没有各种具体的内容思想。
  •     人文学各种领域都有涉及,虽文字简略涉入未深,但就引起对人文学的兴趣来说可算实用,第三部分关于人文学主题的探讨或有参考价值。
  •     英文通俗易懂。语言精炼。简直神作。600页的书拼了老命也要读完。不然白从图书馆搬回家了。
  •     我现在想知道译者是谁?
  •     人文学的馈赠。
  •     光是看前言就够滋味
  •     值得反复看的好书,书中说: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在一个信息不断从电视、电影、因特网,还有手机、呼机向我们扑来的世界里,如果我们想要扎扎实实的把持住自己,那么我们就要养成习惯,要常常把自己从这一切中抽离出来,并且还要带着有所保留的精神去审视自己内心和外部世界正在发生着的一切。
  •     没有很深奥的句子,但是可以细细的读,喜欢一边读一边划出喜欢的句子,感受着人文带给人类的力量。
  •     每天都要看,受益匪浅
  •     这本书是在大学有幸和副校长吃饭,他推荐给我的,很不错!包罗的知识也很强大,值得品味!
  •     好
  •     不断提问是阅读、探究的最好方式
  •     非常好,我也想成为一个可以写出这种从头到尾都能把人看哭的通识读本的人
  •     好书。对艺术的深刻理解。非常值得看。
  •     很好的人文史,对我原来所学错误的东东有很好的更正.嗨那些教材?
  •     是我喜欢的类型,教科书风格的。
  •     书写的很好,翻译也不错,价格太高,狠心买了,感觉值得书写的很好,翻译也不错,价格太高,狠心买了,感觉值得书写的很好,翻译也不错,价格太高,狠心买了,感觉值得
  •     教科书一般的典藏文献
  •     艺术通识教育读本,但是对我而言太无聊,不如看专著。
  •     值得一读再读
  •     生动、活泼而又深刻,深入浅出,平易近人,读起来很享受。这才是国际大家的作品啊,不像中国所谓学者写的这类书,刻板、僵硬、一大堆的故作高深的术语。强烈推荐啊
  •     就不用多说了,买来看吧。
    看完后唯一遗憾的是:为什么国内作家就不能写成这样的好书呢……现在国内的书店已经不再象书香门第,倒成了促销商场,架上的书多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喜好而摆设。除了保留了经典读物这部分(什么一生一定要读的文学著作,100部名画……读完这些仅用片面的介绍便完成了一辈子的求知之旅,真是太轻松了吧?),其他较为深入的书籍——传记、赏析、学术研究等,基本不可见。是没人写呢,还是大家都不感兴趣?青年作家的作品追求的是个人效应和商业利益,一些老作家的作品没人读,悲哀。
  •     如果你想真正理解自己的本质,那就老实回答以下问题:自己真正爱过的究竟是什么?让自己的灵魂升华的究竟是什么?是什么填满自己的心灵,让心中充满愉悦?自己究竟为什么东西入迷过?只要回答这些问题,便能探明自己的本质。那便是真正的你。我不要那些想跳舞的人,我要的是那些必须跳舞的人。要让男子觉得你有魅力,不把自己的内心示人便可。仿佛纯粹面具一般的女子,身姿最好也如幽灵般若隐若现,这样便能成为神秘的存在。能令众多人为你所倾倒。 何为恶?侮辱他人便是恶。何为人性?不让任何人蒙羞便是人性。何为人所能得到的自由?那便是无论采取何种行为,都不会令自己蒙羞。 某天,你会突然邂逅高大的自己。不是平日里的自己,而是更清澈、更高级的自己。在那一瞬间,你会如受到恩宠一般察觉到高大自我的存在。请珍视那个瞬间。
  •     艺术,让人精神更高尚
  •     这书实在好,无论在人生什么时期遇见都大有裨益。高中可以拿来写材料作文,大学可以拿来装逼,它能让你在与任何一个艺术,哲学,文学背景的人对谈时都不露怯。至于更高层次,便是本书的根本目的:让你成为一个“人”。
  •     值得一读再读的藏书
  •     粗翻一下,还不错,准备好好看。
  •     这本书非凡地将深涩的理论以浅显的表达,让人感知艺术,了解艺术,以及重新思考艺术与人生的关系,让人活得更加精彩,精神与灵魂得到安抚与升华。好书,强力推荐,艺术专业之外的人,尤其应该读一下。
  •     世间之道
  •     感受到了死亡诗社中同样的人文关怀。
  •     人文学科部分有点乱,人文学主题部分可以继续深入,一本书能放下的东西毕竟有限,细节部分都需要去看其他书。上amazon看了下,评价大部分是把这本书当教材评的,必读书目不多说了就。
  •     毫不吝啬的给五星
  •     说真的,看这类书基本是为了翻阅资料时候才用到的。可是这本书却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我现在已经是看第二遍了。不用细说,只有慢慢品味,希望人人都有一本。
  •     书的质量好 内容更没的说
  •     很棒的一本书,内容丰富又深入浅出。就是有点重。拿起来不方便,可以拆分开2-3本,便于翻看及携带。
  •     很好的书籍,值得一阅
  •     一本厚厚的关于艺术(音乐、舞蹈、影视、歌剧、文学……)的百科全书,以及人文学的探讨。受益匪浅。
  •     内容好,翻译的也好。深入浅出的分析了人文学,可帮助自我认知提升一个水平。
  •     是教授指定要买的教材啊!看完对音乐、宗教等知识都有一定了解
  •     强烈推荐,非常专业,非常人性化
  •     人在一生中,特别是在平凡的生活中,需要寻找一颗智育的心,在这本书中,可以寻找到每一粒艺术的种子。等待发芽。
  •     2010
  •     最喜欢的书之一。
  •     这本书排版有点拥挤。第一部分很赞,2011年过年回家时在火车上读完的,最喜欢的那段话放在了笔记,最喜欢的那个二分放在了自我介绍。第二部分讲电视应该是一个很不成熟的考量,之后版本已经拿掉。把神话作为人文学科的开头也挺奇怪的,我觉得神话放到第三部分相对合适一点。
  •     在我安静时看这本书,应该不错。但不是现在,值得收藏。
  •     但我觉得是不是翻译作:成为人的艺术,或:让人成为人的艺术,更贴切一些呢?
  •     比较喜欢前面关于思考的部分,后面关于艺术各个领域简单的介绍反而显得冗杂了
  •     很棒的一本人文学通识读本!(^o^)
  •     好书!内容丰富!全面!
  •     内容很全面,可以挑感兴趣的部分看看。
  •     太迷人了。尤其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那部分。
  •     通俗易懂,还是在上学时候从图书馆借的,后来自己也买了一本,当时酒神、日神的学说是从这本书里看的。
  •     最后还是一种不算完成的完成。再见,再见……
  •     其实很不喜欢书名,以至于跟了两年才拆封,四年后才读完她
  •     不错啊,除了第一章很难懂之外后面意外的很有趣,当然我这种水平也只能是看个热闹OTL
  •     在如今匆忙的学习工作之余,我们需要的是一寸能够使自己安静的方圆。休息,休息,休息,会是很多人的首选。那休息又是什么呢?很多人又会选择睡觉。但其实,个人认为,抛开金钱的多少,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于内在的修养,而能够提供这种修养的只有艺术。艺术的范畴很广,不只是音乐,包括影视剧,歌剧,文学作品等等。这本书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理解什么是艺术,它会揭示许多我们或许忽略的内容,看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本书还算比较易懂的。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们也能够喜欢。
  •     艺术本来就是一个很泛的概念,它源于人性,这本书不再就艺术说艺术,它将与艺术相关的人性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艺术范例中剖开,让看似深刻难懂的人性与哲理变得具体而形象。虽然前言说本书适合缺乏人文知识的理科生阅读,但我觉得它适合任何人。
  •     谢谢,让我一个人安静思考。
  •     人文学基础读物,对各种艺术门类都有较为概括的阐述,理解并同时体验涉及的作品才能更好吸收。
  •     建立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
  •     记忆中,在哪里看到过这本书,曾经给了我精神上深深的触动。......应该是在大学的图书馆,看了几天,但由于忙于毕业实习,看的内容不多。可是在心底里却一直期待着自己能有这本书,能够读完整。知道那种喜欢但又未曾拥有的心情吗,真是很奇妙,直到某天无意中看到这里有的卖,欣然买下,苦于繁琐的工作还没能看完,可是真的很满足。很多时候,它可以让心灵彻底静下来,对于年轻的我来讲,在诸多的困惑不解中能静下心来,不再一颗连一颗的抽烟,不再一杯接一杯的喝酒,而是能看上几页此书,可谓受益匪浅。
  •     很好的艺术类普及书,在这里艺术离你很近,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亲切!
  •     审慎思考,但是我现在都没有做到
  •     书名译得不好
  •     一开始驱使我买这本书的,是书名。喜欢一切将文化上已分割的学科复归到人及生命本原的主题。但拿到书后,窃以为题目的翻译有待商榷。The Art of Being Human,根据逻辑学,概念=属+种差,Art应该是“属”,being human则是“种差”。这两者其实是指向另一个主要概念,也是书中到处提及的“人文学”——通识。

    对于书本内容的采摘,有些地方的确让我迷惑不解。除了第一部分引论和研究方法外,书本将人分成两大部分来介绍,一是“人文学科”,另一是“人文学主题”,那么“人文学”到底指什么?书本尚未有明确界定。这两部分涵盖了文化的方方面面,那么人文学与文化学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只看“人文学科”部分,人文学似乎又能与艺术等同起来,这两者又是什么关系?
    另外,在“人文学科”部分,有些是以传统的文化形式来分类,如文学、美术、音乐等,有些又以传播媒介来分类,如电影、电视等。这其中必定有些重合地带,又有些盲点。如,为什么“神话”部分要单独成章?为什么要将戏剧与舞台剧分开介绍?在电影与电视介质之外,是否应该进一步考察报纸与互联网?
    以上问题,以及对全书的阅读,致使我作出以下初步结论,不对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这本书如书名所述,是一本人文学的“通识”、“导论”、“入门书”。
    A*虽然全书内容博大,但不精深,结构也不是完整的,作者似乎只希望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毕竟一门人文学的通识需要的知识背景及驾驭能力太大了。
    B*对于各个人文学科的研究工具,主要依赖尼采的酒神日神理论。工具偏简单,导致无法深入。当研究内容超越了酒神日神理论范围时,研究就显得琐碎凌乱。
    C*对于各章内容的详略安排,很明显地看到作者专业背景的影响。作者一是专攻戏剧的,所以特定将戏剧与舞台剧分开介绍,但窃以为,在人文学中,如果文学、美术是二级学科的话,戏剧和舞台剧只能属于三科学科,这两者应从属于一个二级学科。但是在书本中,文学部分,相对于either of these two parts,着墨是让人出奇地少。所介绍的作品也往往较边缘化,让人有一种感觉,对于文学部分,只是在勾勒轮廓,而对戏剧与舞台剧,却在描画细节。但实质上,无论对于文化历史的影响,还是对人的普及,前者绝对不逊于后者。这么明显的厚此薄彼出现在一本教材性书籍中,显得多么主观性的幼稚。
  •     [宜读指数3]看得是2012版,对各门类的艺术学科作了针对性的论述,后1/3的翻译较差,不要以为六百多页的通识就没人能认真读到最后。
  •     每人必读人文学科入门,虽然有些部分人物部完全,思想也不成体系,但是也不失为一本好书。
  •     翻译的不错,受益匪浅,如果有时间建议看下原版的,当当也有卖
  •     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尤其没有翻译语言的生涩。
  •     好书,不可不看,以前在书店看翻过。可惜不打折,,
  •     很遗憾没有早一点遇见的一本书,那里有我二十年胡思乱想的一切解释。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