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源流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楚源流史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8-10
ISBN:9787539241166
作者:何光岳
页数:368页

作者简介

本书系统地叙述了祝融八姓的源流以及楚国祖先谱系。
中华民族是世界伟大的民族,是由古代上千多个氏族,部落和方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聚集、结合和融合而成的,其民族性格具有勤劳勇敢、坚忍不拔、和爱共处而富于进取心,创造力和团结性德优良品格,尤其讲完伦理道理,自强不息和与人为善的高尚人生观。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祝融氏黎和九黎的来源和迁徙
第一节 祝融氏的名义
第二节 祝融氏的来源和变迁
第三节 祝融氏黎和祝融氏吴回
第四节 黎和九黎的来源和名称
第五节 黎人和黎侯国的变迁
第六节 祝融氏黎之支裔所建的程国
第二章 昆吾氏诸国的分布和迁徙
第一节 祝融氏吴回
第二节 陆终
第三节 樊、己的来源
第四节 昆吾氏的形成与西迁
第五节 昆吾的支族苏、温、顾
第三章 董姓诸国的分布和迁徙
第一节 董
第二节 韩
第三节 豢龙
第四节 〓夷
第五节 飂
第四章 彭姓诸国的分布和迁徙
第一节 彭部 族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彭部 族的迁移和分布
第三节 大彭的支族分布
第五章 妘姓诸国的分布和迁徙
第一节 妘部 族的起源和分布
第二节 〓子国的迁移与衰亡
第三节 妘、〓、郧的名义
第六章 曹姓诸国的分布和迁徙
第一节 曹
第二节 邾
第三节 小邾
第四节 莒
第五节 斟姓
第七章 荆楚的来源及其迁移
第一节 荆楚的族系
第二节 荆楚的名义
第三节 荆楚的迁移
第四节 荆楚的立国和建都
第八章 夔、胡两国关系和迁徙
第一节 夔的来源和名称
第二节 〓姓夔子国的建立和灭亡
第三节 夔国之后另建归姓胡子国
第四节 归姓的胡、有、何三国
第五节 姬姓胡子国的建立和灭亡
第九章 鄂国的来源和南迁
第一节 古文字中的鼍及其别称
第二节 噩国与黄河中下游的鼍
第三节 鄂国的南迁与江淮流域鼍的分布
第四节 楚并鄂地并封子为鄂王
第五节 结论
第十章 越章 的来源和迁徙
第一节 越章 国的建立
第二节 越章 的民族
第三节 越章 的地望
第四节 越章 的名义
第十一章 罗国的来源和迁徙
第一节 罗子国的起源和立国
第二节 罗与周、楚的关系
第三节 罗子国灭亡后遗民的迁徙
第十二章 麋国的来源和迁徙
第一节 麋国的起源和立国
第二节 麋、微的名义
第三节 麋国灭亡后遗民的迁徙
第十三章 楚族名“敖”考
第一节 “敖”的来源
第二节 “敖”的名义
第三节 楚王称“敖”
第四节 楚王族重臣称“敖”
第十四章 楚国王族氏族考

陆终
接舆
季连






梗阳




罗侯




无庸


仲熊




熊相
熊率
若敖

嚣尹
尹午

[附]斗氏世系表
斗强
斗比
斗文
斗谷
斗于
斗乳
斗耆
斗班
伯比


[附]〓氏世系表


箴尹
围龟

楚季
子季

权尹

越椒


[附]苗氏世系表


大心
监尹



蚡冒

无钩




叔敖


[附]屈氏世系表
屈侯
屈南
子乘
息夫

申公
[附]到氏世系表
[附]申叔氏世系表
申叔



连尹
襄老

〓尹
轩邱
诸梁
卜梁
成王
婴齐
子重

阳丘





沈尹

子南
追舒
子庚
子午
子庭
子皙
黑肱
子干
子西
西
子期
鲁阳
弃疾

子建
公建
子木
白公
白侯
白南
王孙


栎阳
威王
怀
上官
[附]上官氏世系表声


子季
邓陵
公房
公都




右尹
罢敌

伍参

五 相


县孙
期思

武城
清尹
陵尹
篮尹
芋尹
〓尹
工尹
郊尹


列宗
上尹













倚相

良臣

无宇
无圉
屠住


来〓

枝如
舒坚
吉白


余推
庚采




内容概要

何光岳,1939年生,湖南岳阳人,小学毕业。1978年调至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85年获“全国职工自学成才”金牌奖。1986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炎黄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湖南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汉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百越民族研究会理事、中国楚文化研究会理事等职。
著有《中华民族源流史丛书》,已出版的有《炎黄源流史》、《夏源流史》、《商源流史》、《周源流史》、《汉源流史》、《秦赵源流史》、《南蛮源流史》、《百越源流史》、《东夷源流史》、《氏羌源流史》、《北狄源流史》、《东胡源流史》和《女真源流史》,以及《楚灭国考》、《陈姓》、《岳阳楼志》、《三湘掌故》、《舜裔溯源》和《中华姓氏源流史》等40多部专著,发表论文400多篇,共计1986万字。主编《中国帝王大全》、《中华姓氏通书》等。另著有《陈姓源流史》、《张姓源流史》、《钱姓源流史》、《对联妙话》等6部专著,560万字,尚待出版。

章节摘录

  至今越南中圻的广平、广治、承天三省尚有十多万眉人,即麋江、麋泠一带的麋人南迁者的后裔。他们现在操孟高棉语系,与濮人所建的高棉国言语相同,正因麋、濮在春秋时,居于湖北汉水中游,曾建立联盟关系,自然也互相通婚,其语言早已互相融合,其实应是华夏族古楚语的一个分支。  印度支那半岛的两条大河湄公河和湄南河,即因眉人在秦汉时定居于这两河一带而得名,眉公即眉人建立之公国;眉南即眉人,今闽南潮汕方言称“人”为“南”。虽然现在泰语称湄为大水,而湄在古汉语中也含有水湄即水滨之意。  从印度支那半岛北部古北民族,统称为味人,味即是汉代昧县,味古音昧,在今云南曲靖一带,昧与眉音同,即眉人的部落眉、濮常相依而行,濮人南迁建立真腊帝国的同时,眉人也迁于此,故眉公河、湄南河即以眉人分布而得名。台湾东部的高山族中的阿眉族和红头屿的野眉族,也可能由湄公河口出海,沿马来亚半岛,经加里曼丹、菲律宾而迁去。  另一支麋人,则系当楚灭麋时,便向西南退避,越过大巴山,迁移到今四川眉山县,西魏曾于此建眉州。《史记·周本纪》集解,孔安国日:“……髳、微在巴蜀。”《括地志》云:“姚府以南,古髳国之地。戎府之南,古微、泸、彭三国之地。濮在楚西南。有髳州、微、濮州、泸府、彭州焉。武王率西南夷诸州伐纣也。”陈梦家根据以上注释的方位,认为“蜀之眉州,地有山,疑微当在蜀。”光绪《彭县志》卷一沿革志:“微通眉,今眉州。”眉州之名的来源,是因微国迁到这里而得名的。也可说明麋另有一支西迁眉山。  ……

图书封面


 楚源流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一系列书籍,都是险论,多是以经史中的地名为主,辅之以民族、地理、人类学思考。 启迪参考的意义很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