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教师用书 > 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5
ISBN:9787811130881
作者:胡弼成
页数:285页

作者简介

《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主要内容:把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以客观理论一微观的逻辑进程和分析思路,采用调查研究法、整体性的研究方法和事实研究与价值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的理论基点、动力、要素、实施、特征等,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适合教育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选用。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现实问题与理论回应  第1节 几个基本概念  第2节 现代化趋势下大学课程体系的本质特征 第3节 本课题的研究运思第2章 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的理论基点 第1节 社会现代化理论 第2节 教育现代化理论 第3节 课程现代化理论第3章 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的动力 第1节 大学课程体系发展的矛盾分析 第2节 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动力系统的结构 第3节 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的动力环境系统分析第4章 大学课程体系目标要素与内容要素的现代化 第1节 大学课程体系目标要素的现代化 第2节 大学课程体系内容要素的选择与组织 第3节 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一种理想分析 第4节 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一种实践解剖第5章 大学课程体系实施现代化 第1节 大学课程体系实施的主导理论 第2节 大学课程呈现的现代化 第3节 大学课程体系实施场的现代化 第4节 作为实施反馈的课程体系评价现代化第6章 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 第1节 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第2节 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基本特征的启示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以高等教育现实问题为起点,探讨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社会需要,推动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它不仅为高等教育理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且还向理论发展提出了大量的新课题。因为社会需要决定了理论研究的条件、方式、方向和速度,决定了如何利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同时,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矛盾促使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不断升华。从事物的内部矛盾表露出的现实问题,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知与不知的对立统一。在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的循环中,人们的认识才能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理论和知识的不断产生。由社会现实问题引起的高等教育理论思考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前言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程又是教育的最核心内容。所以,大学课程现代化问题自然也就成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问题。  以往我们理解的课程现代化,主要是使课程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现代化保持一种和谐同步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使课程内容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更新。这种理解实际上是对课程内容现代化的理解。课程现代化包括很多方面,除了内容的现代化以外,还包括课程体系的现代化、课程实施的现代化、课程评价的现代化、课程管理的现代化等很多方面。  对课程现代化问题,我国理论界研究得并不多,而对课程体系的现代化,我们研究得更少。课程体系比起课程的其他方面来,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直接体现。在我们强调创新人才培养的当代,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没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变化,或者说,没有从传统的模式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的转变,我们期望的创新人才的产生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和文件中。教学改革,说到底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或者说是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个体受教育者的多样化的需要不断对培养模式或方式进行的探索。世界上无论是重大的教学改革还是日常进行的常规性的教学改革,在本质上几乎都属于培养模式的改革。像19世纪末美国杜威倡导的把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的改革,选科制、学分制的改革,英国的导生制改革,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等,哪一项不是针对着培养模式的变化?所以,可以认为,课程和教学领域在教育领域的核心地位,也是由于它们最直接和最全面地体现了培养模式这个核心才获得的。而课程体系现代化问题,正是解决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中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内容概要

胡弼成,先后就读于长沙大学、中南工业大学和厦门大学,获哲学硕士和教育学博士。现任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管理、教育经济学等方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章节摘录

  二、社会需求与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  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各种需要都会不同程度地体现于课程体系中。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明人伦,懂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封建伦理纲常,能够维持封建等级统治秩序。与之相适应,课程体系中主要是阐明封建人伦关系的“四书”、“五经”,而其他方面的内容则被排斥在课程体系之外。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理素质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课程体系中又增加了心理教育的课程内容。不同的课程对学生不同素质的培养起着不同的作用。可见,何种内容能进人课程,哪类科技知识能组合为新的理论体系,何种理论体系能组合为课程,哪些课程能引入课程体系,都不是主观臆断的。除了科学发展的成熟度外,课程体系现代化的推动力和科技知识进入课程体系的幅度,主要取决于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大学课程体系改革的第一动力。社会需求不断地通过课程体系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的水平,主要体现在生产力发展、社会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以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上。  l.生产力发展促使课程体系结构变化  生产力发展既对学校教育起促进作用,也反映在课程体系结构的变化上,导致学校课程体系结构呈现多样化,促进了课程体系的深层次变化。  课程体系结构随学校结构变化而变化,学校结构随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变化而变化。我国古代学校从总体上来说,主要是以文法学校和经书学校为主。自东汉创立中国最早的艺术专科学校——鸿都门学以来,到明清分门别类地设置了许多专科学校,如:鸿都门学、律学、医学、武学、算学、书学、画学、玄学、音乐学校、艺术学校等。至近代、现代,学校结构更加多样化,不仅设有专科学校,而且各种不同类型的其他大学也出现。在学校内也设置了财经、行政、教育、工学、医学等学院。从学校设置可以看出,课程体系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既有人文科学的内容,也有自然科学课程;既有理科课程,也有工科课程,还有医学、军事等课程。

图书封面


 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