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关系与师生交往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教师用书 > 权力关系与师生交往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7
ISBN:9787303098996
作者:余清臣
页数:262页

作者简介

《权力关系与师生交往》讲述了:师生交往活动是一种微观政治活动,微观政治性是师生交往的基本属性,所以从微观政治学视角对师生交往进行理解是深入理解师生交往的基本要求。复杂性研究范式坚持把多样性、情境性、个体性、差异性、自主性等理念纳入到对师生交往的认识中,以此来深入到师生交往实践内部。

书籍目录

导言 理解师生交往实践 一、师生交往的实践困惑 二、师生交往的两种研究范式与研究趋势第一章 微观政治学视角下师生交往的实践逻辑 一、师生交往与微观政治 二、微观政治学视角下师生交往的实践逻辑问题第二章 师生交往的利益基础 一、为何是利益 二、师生利益的一般分类 三、师生利益的现实运作形式与影响因素第三章 师生交往策略 一、师生交往行为的策略性 二、师生交往策略的内涵与构成 三、师生交往策略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轨迹第四章 师生交往场域 一、师生交往的场域化 二、师生交往场域要素之一:规则 三、师生交往场域要素之二:规范性力量基础第五章 师生交往符号 一、符号化的师生交往工具 二、师生交往符号的基本构成与类型 三、师生交往符号的功能类型与机制第六章 师生谈判与权力 一、作为谈判的师生交往 二、师生谈判的类型与一般流程 三、师生谈判中的权力生成机制 四、师生谈判生涯与权力关系的演变结语 师生交往的实践逻辑 一、师生交往的两种逻辑 二、变革时代中师生交往实践逻辑的现实意义 三、最后的说明参考文献后记

前言

  从洛森克兰兹的《教育学的体系》一书的出版(1848年)算起,教育哲学的历史已经一百五十多年了。中国的教育哲学研究相对来说则晚了许多,从杜威来华讲学(1919年)开始算起,迄今不足百年,而且中间还中断了一段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重建教育哲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教育哲学的研究和教学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  1980年,我国在高等院校中重开教育哲学课。为适应教学的需要,以前曾长期从事教育哲学研究和教学的老一辈学者率先进行教育哲学的研究,积极开展我国教育哲学的重建工作。尤其令人可喜的是,在他们的带领和帮助下,一部分中青年同志和哲学工作者也参加进来,这不仅给我们的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而且也使教育与哲学的结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因教学而研究,教学又为研究培养后备力量。正是在教学和研究的良性互动中我国的教育哲学逐步前进,体系不断更新,研究的问题领域不断扩展,在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目前出版的教育哲学专著已有几十本之多,论文更是不计其数。

章节摘录

  符号的深层成分是意义,即索绪尔所谓的所指。对语言符号来说,这种意义就是作为概念的认识。而对于其他符号来说,意义既可以是理性的认识、也可以是思想上的观念抑或是一种情感。同样,由于意义作为一种思维片断是切分出来的,所以一个符号对应的思维片断也是一个“内容系统平面”中的一个构成,这个系统是一个由包含这个片断在内的多个思维片断共同组合而成的系统。从生成或运用符号的思维活动来看,个体要对思维片断进行编码,他首先需要对一个连续或整体的思维进行分割,然后根据差异的原则把这个思维片断与其他部分对立起来,从而把这个连续体切分成一个根据差异关系而相互联系的系统。符号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联结是通过编码过程来进行的,所谓编码过程其实也就是制定一定的规则,从而把两个层次的成分以及两种成分所在的两个系统联系在一起。实际上,上述关于符号成分的观点都与符号学家艾柯对符号构成的分析是一致的。艾柯认为“当一个编码把指代系统中的成分分配到被指代系统中的成分之上时,前者就成了后者的表达,而后者则成了前者的内容”,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一个符号总是传统上与一个内容系统平面成分相联系的一个表达系统平面成分”①。  在师生交往实践中,师生用来进行交往的符号其实都可以划分成这两种成分,而通过每种成分又可以找出这个成分所在的系统。当老师说“当需要让大家一起朗读时,我会做这样的手势;当需要大家自己默读时,我会做那样的手势……”时,表示一起朗读的手势与表示默读的手势以及其他手势都是有差别的,正是这种差别把关于手势的连续体组合成一个由多种手势构成的系统。同时,一起朗读、默读或其他读书活动也是有差别的,也正是这种差别把关于读书活动认识的连续体划分成不同的意义片断,而这些意义片断之间又通过对立差异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当老师做出这个编码时,手势系统的成分就与意义系统的成分联系在一起了,它们最终构成了老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所使用的一系列符号。

图书封面


 权力关系与师生交往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权力关系与师生交往主题导言 理解师生交往实践一 师生交往的实践困惑二 师生交往的两种研究范式与研究趋势第一章 微观政治学视角下师生交往的实践逻辑一 师生交往与微观政治二 微观政治学视角下师生交往的实践逻辑问题第二章 师生交往的利益基础一 为何是利益二 师生利益的 一般分类三 师生利益的现实运作形式与影响因素第三章 师生交往策略一 师生交往行为的策略性二 师生交往策略的内涵与构成三 师生交往策略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轨迹第四章 师生交往场域一 师生交往的场域化二 师生交往场域要素之一:规则三 师生交往场域要素之二:规范性力量基础第五章 师生交往符号一 符号化的师生交往工具二 师生交往符号的基本构成与类型三 师生交往符号的功能类型与机制第六章 师生谈判与权力一 作为谈判的师生交往 二 师生谈判的类型与一般流程三 师生谈判中的权力生成机制四 师生谈判生涯与权力关系的演变结语 师生交往的实践逻辑一 师生交往的两种逻辑二 变革时代中师生交往实践逻辑的现实意义三 最后的说明参考文献后记余清臣老师的这篇博士论文,让我判断出两点:一学习好教材就能写文章,文章中太多的论述出自教材,比如王道俊郭文安的教育学,十二高校的教育学基础;二余老师本科是政治学出身的,论述政治学和哲学都很有一套。其中有一部分师生关系是微观政治学视角下的实践逻辑问题的相关内容很明显的折射出余老师度过李宗吾的厚黑学。很巧的是我也读过。这本书最突出的地方是黄济先生作序的,而老人家已经仙逝。从余老师的博士论文到他目前所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一个学者的成长历程。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作者的博士论文,有着浓厚的福柯色彩。
  •     余清臣老师的这篇博士论文,让我判断出两点:一学习好教材就能写文章,文章中太多的论述出自教材,比如王道俊郭文安的教育学,十二高校的教育学基础;二余老师本科是政治学出身的,论述政治学和哲学都很有一套。其中有一部分师生关系是微观政治学视角下的实践逻辑问题的相关内容很明显的折射出余老师度过李宗吾的厚黑学。很巧的是我也读过。这本书最突出的地方是黄济先生作序的,而老人家已经仙逝。从余老师的博士论文到他目前所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一个学者的成长历程。
  •     有些干,读起来累。但是,这篇博士论文比较好地把握了一点,老师其实通过信息封闭、符号强化等一系列权力手段,牢牢把握着师生交往的主导权。按我的引申,学生想要冲破这种权力关系时,往往就得通过“使坏”,比如奇装异服、抽根烟、不做作业、打闹之类的行为,来确证自己的身份价值。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