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有意义的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教师用书 > 寻找有意义的教育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5
ISBN:9787552601152
作者:蔡朝阳
页数:258页

作者简介

作者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对当下中国的教育现状进行了独到的观察与剖析。身在教育体制之中,作者所见真切,所感颇深。第一辑“以自由看待教育”中的教育观察和教育随笔,反思当下教育,提出个人意见。第二辑“教育从孩子开始”,以父亲的身份,叙述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心得乃至惶惑。第三集“守住教师的底线”,以“一厘米主权”为价值标准,讨论教师如何坚守底线,寻找有意义的教育。

书籍目录

序一 公民练习:寻求普通人的意义
序二 《阅读抵抗荒诞》:所有的智慧都在朝阳的那一面
第一辑 以自由看待教育
我所思兮在山腰——从教十三年记
带一本书去课堂
语文是公民教育的通路
高考不开放则作文无自由
高考制度对年轻人的三重束缚
开放只是暂时的,规矩才是永恒的
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
“代读”是一个富有智慧的发明
所谓“文理分科”就是穷折腾
制度性歧视与代课教师悲剧的根源
用思想启明教育之光
大学通则的中国困境
教育多元时代的空谷足音
长沟流月去无声——教育史上的“民国范儿”
第二辑 教育从孩子开始
孩子,你慢慢来
未来的主人翁
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人生
请让他们慢慢长大——对小学现行三套语文教材母亲与母爱话题的研究综述
我反对泛道德.而非反对道德
用一生学习做父亲
绘本和孩子
童年的消逝——写给菜虫五周岁的儿童节
祈望天下父母永远懂得孩子的心灵
第三辑 守住教师的底线
观念正确的学生与恪尽职守的教师
卢安克.我们离他的世界还很远
不是心怀理想.而是身怀利器
魔兽世界改善人性——兼谈网络游戏的教育学意义
敢有歌吟动地哀——那些感我至深的诗歌
影响我至深的一本书——《唐宋名家词选》
在鲁迅路口
在悖谬中坚持有趣——有关《独唱团》
他不是低能.他只是善良
我独爱他孤独的失败人生——有关《放牛班的春天》
寻找有意义的教育——我所认识的范美忠
一个人在途中——记我的朋友郭初阳
过去的每一日都饱满有质地——关于我的朋友吕栋
关于杭州三联书店关张答杭外同学问
中小学教师可能是知识分子吗——对话梁卫星
倾听一种自上而来的声音——答童蓓蓓问
后记 不想被世界改变的人

内容概要

蔡朝阳,网名“阿啃1919”,1973年生于浙江诸暨,现居绍兴,教书为业。2009年-2010年他对小学教材的批评引起广泛关注。2010年入选《时代周报》影响中国社会进程100人。著有《阅读抵抗荒诞》(台湾秀威书局2009年版)、《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合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图书封面


 寻找有意义的教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看完此书,我惊异于全文并无一处涉及教师守则和学生守则,教师守则前三则如下:“(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三)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的中国教育之受制于中高考制度不过是表象,它实则受制于居庙堂之高者冰冷坚固的观点。蔡朝阳先生要宣扬普世价值,培养公民意识,这对教师守则的违背,程度只怕远甚于范美忠先生08年的那一跑。本书让我感动的地方,不是蔡先生如何当老师,而是他如何当父亲。他不向菜虫灌输任何思想,只给与菜虫满满的爱和陪伴,让菜虫自由地成长。那么,老师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呢?老师又为什么要向学生灌输某种或来自官方的或来自私人的思想,老师为什么不能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成长?孩子不是工具,不是官方的、也不是私人的工具,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孩子。诚然,中高考制度让学生也让教师感到痛苦,师生生命中的许多宝贵的时间,本可以用来思考,用来游戏,用来运动,用来学习有趣的知识,用来陪伴亲人,用来享受无所事事之美的宝贵时间,只能用来做题、做题、做题。做题不是人生意义所在,自己考上或者帮助学生考上好的学校,也很难让人心安理得地视之为意义所在。那么,耗费了许多时间的背后,学习的意义何在?教书的意义何在?师生于此很容易产生迷茫的痛苦。但这两个问题背后,所隐藏的关键问题是:教育的意义何在?教育为了培养人才么?那么怎样的人算是人才?能参加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就是人才的全部么?信仰普世价值的公民才是人才么?教育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么?那么怎样才算发展?教师守则和学生守则已明白无误地表达了居庙堂之高者对教育的根本意义的观点。这观点不改变,师生对中高考制度反思再多也无意义。
  •     初识朝阳先生,是在一席的演讲.他以中学老师的身份来讲他如何看待中国教育,又以一个父亲的身份来审视教育中的问题.我听了就被他的诚挚,和对孩子的爱感动,于是我当即从网上订购了他的这本书,花了几天的时间读完,很多对于当前教育体制的问题,我很是赞同,下面结合看书后的感受说说我思考的问题.当前中国教育存在哪些弊病?—— 学校教育流水线化,像在生产车间,只是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却不尊重个体的差异,不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一味的说教和灌输.造成很多学生没有创造力,成为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人. ——教育资源的分配严重失衡,大城市里的孩子能上各种辅导班,各种兴趣班,一流的师资和教学设备.而农村里的孩子信息就相对封闭,坐在简陋的教室里,没有多少课外读物,有的还要饿肚子,走几小时路去上学.他们很多人不明白学习的意义,明白的也只是认为那是走出农村改变命运的机会,没有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更多的是比城里孩子更重的压力和责任.就是在这样信息资源不对称的情况下,高考录取对于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学生还要更多照顾,偏远地区的孩子要以更高的成绩才能被录取.——如书中提到的小学教材的种种问题,缺乏经典,缺乏孩子的视角,缺乏快乐性和缺乏真实性我很是认同.书中编教材的郑宇硬是要把中西文化对立开来,以防卫的姿态形成一道界限,而不是以交流的姿态认识中西文化那些可贵的共同之处.学校没有以更开放的姿态去接触世界多元的故事和价值观,去倾听不同的声音,而是沦为某种意识的灌输者.为什么中国教育会存在这些弊病?——现在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老师的业绩也和学生的分数挂钩,直接导致学习的目的就是重复机械的做题来提高分数,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挫败感,没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其他的能力.——政府对于教育上的资金投入太少,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如何解决高考录取分数上对不同地区考生的不公平待遇?——教育何时才能去行政化,少一些意识的说教和灌输,给予学生更多元的故事和选择,这样学生才会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如何改变教育的这些弊病?——评价学生不应该唯分数论,尊重个体的差异,给予学生更多自由选择和自由发展的空间.——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给农村学生建图书馆,多组织师资去教育落后的地方支教,送电脑和体育器材下乡.——不要总是对于中西文化以对立的姿态,总是以为自己的国家文化高于其他国家,这样难免会培养一些愤青.能把世界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一些共同的美好东西传递出来,也能倾听除主流文化外的不同的声音.在这种弊病下会让孩子进入怎样的误区?——高考第一次对于社会阶层进行了分配,很多人都期望用高考改变命运,这种压力造成了很多学生和家长有心理障碍,焦虑、抑郁、甚至自杀.——一些意识的灌输和说教,造成学生逆反心理,不明真相的很容易成为愤青,有反社会人格.——唯分数论磨灭了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发现真相的能力,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又从何而谈创新.在这种弊病下孩子如何走出这些误区?——应该教育孩子读心理卫生、心理健康书籍.让他们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明白高考是改变人生的一条出路,但不是唯一一条出路,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和社会大学的磨练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和自己的幸福所在.——一元的故事往往容易造成我们的偏见,单一的价值观.我们应该放开视野,接受、学习、聆听那些美国 欧洲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理念.在多元的故事中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去追求真相的能力.——孩子除了在学校学习之外,应该多培养阅读、体育锻炼、文艺方面的兴趣,关键是找到自己喜欢的方面,发展自己的优势.我们应该怎样以积极的态度看这些弊病?——学校现在越来越像个仓库,与其说孩子在学校干了什么,不如说孩子在家里、在社会没有干什么.至少孩子还没有成为社会愤青,在社会上胡作非为,孩子在学校相对安全,这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孩子在学校要和很多同龄人交流,见识不同的老师.这是孩子学会如何进行人际交往的成长课.——学会失败,在失败中学习.孩子在经历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病和缺陷后走了弯路,明白人生并非直线,而是一条上行的螺旋曲线.他们开始自我培养发现真相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用自己的兴趣和所追求的人生意义价值去填补这种种不足,自我完善的同时,推动教育体制的逐渐向前发展.书中提到"一个被蒙在鼓里的人是没有力量的,只能任人摆布,而一个明白的人,至少他能表现出企图战胜自己的恐惧和平庸的努力,这种努力便是对摧毁人的机制的反抗",维护自己的尊严,努力去寻找真相,成为有”独立思考和原创能力"的运用知识的人,教育和人生都会有更多意义、价值.
  •     蔡朝阳的名字总是与郭初阳、范美忠联系在一起,他们都因为不满传统的语文教育而走上自我求索的道路。蔡朝阳的教育评论、郭初阳的课堂教学以及范美忠的文本阐释,都贯穿明确的价值关怀,充满强烈的个人色彩。他们高举公民教育的旗帜,提倡个体的自由和独立。对于学校教育和国家课程,这一民间的探索可以说构成了有益的补充。当然,他们更喜欢以现行制度和传统文化的反抗者形象出现。据其自述,他们都大致经历了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若干思想人物,如刘小枫、余英时、杨小凯等对他们发挥了巨大影响。现代自由主义的某些论述塑造或改变了他们的教育观念,进而勾画了他们的人生轨迹——郭初阳从“杭外”到“越读馆”,便是从体制到市场,在他们那里被表达为从禁锢到自由。他们面对体制时不仅敢于思考,亦敢于行动。如今这几个人都处于不惑之年,应该说不管思想还是行动都有待推进和展开,但近年的表现却存在意识形态的趋向。他们自以为走出了柏拉图笔下的洞穴,被启蒙之光照亮,而实际上可能踏进了另一个洞穴。对于蔡朝阳的《寻找有意义的教育》,笔者不打算写成一般的读后感,而是通过对两个文本的分析和批评来揭示更深的“意义”。一、主题先行的危险在进入具体文本之前,让我们看看该书的基本主题。该书三章,第一章“以自由看待教育”,既有自述文字,也有教育时评,其核心是以“自由”观察教育。他在《我所思兮在山腰》一文中说道:“我也不知道,除掉让孩子有更自由的生活,让我们每个人更像公民之外,我还有些什么形而上的追求。”也就是说,自由是公民的内涵,因此他认为“语文最重要的一个品质在于,她是公民教育的通路”,在开给学生的书单中“加进了一些有关公民素养和宪政民主的书”(《带一本书去课堂》)。从其论述来看,这种自由是着眼于民主和宪政的政治自由,同时包含了伯林所谓的消极自由的内涵,即“个人需要自己营造生命的意义,而不是由其他权威来代替。”(《用思想启明教育之光》)。在谈到传统文化时,他认为:“这种文化不鼓励一个人形成他的自由意志,不鼓励他坚持自己的见解。这种文化培养的正是一种自我压缩的人格,凡事不敢为天下先,不敢让自己太杰出,而所谓的教育的过程,便是泯灭个性的过程。”(《未来的主人翁》)基于这种理解,他肯定了民国教科书,并分析了两点原因,一是教材编撰者都是当时一流人物,二是:“在民国时代,政府对教育的干涉是很少的,几乎没有。这是一个自由的、多元的时代,不存在一个渗透到教育每一环节的集中的行政权力。……而教科书的编撰,课程的具体设置,各地学校,均有足够的自由度。同时,由于学术环境的自由,各种教育理念也得以尽情表达,并得到充分实现。……加之民营出版的竞争本身,又促使教科书的编撰不断向良性发展,这是出版业本身健康的表现。”(《教育多元时代的空谷足音》)作者强调了民国时期存在教育、学术和市场三个领域的自由。如今怀念民国已是风尚,近于信仰,不可怀疑。由于该书并非学术著作,一般读者不会要求更多论证,作者似乎也未意识到应该为自己的结论辩护。这些文字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意见。这些意见恰好暴露出蔡朝阳的一贯思维——因为自由所以美好,或者美好只因自由。该书论及高考、作文、语文教育或者更庞大的历史文化时,总是把复杂问题化约为自由或不自由,民主或不民主。该书第一章名为“以自由看待教育”,还不如说“以自由主义看待教育”。我们的思想习惯总是喜欢站到事情的过程之外去理解,喜欢利用现成的概念去规范事物,而不是在对生活的不离不弃中去理解生活。在自由的旗帜下,真正的自由思想和独立思考潜藏着被颠覆的危险。在这个意义上,我欣赏写《孩子,你慢慢来》时的蔡朝阳。在这篇文章中,这些僵硬的观念暂时消失了,生活的质地最大程度地暴露出来。它呈现了一个“父亲创世纪”的过程,生动地展示一个个人主义者是如何慢慢地进入家庭,进入有血有肉的人伦之中。二、《孩子,你慢慢来》:从个人到家庭《孩子,你慢慢来》先是叙述了作者等待妻子尿检结果的忐忑心理。而后,作者如此解释为何不要孩子:“这么一个颠倒的时代,带一个小孩出来干吗呢?”他反问同事:“难道人过一辈子,就只是为了繁殖下一代?”这句话看似突兀,实则与前一个判断联系。正因为意义的缺失,导致结婚生子这一过程在蔡朝阳那里被等同于动物性的“繁殖”。婚后面对“不负责任”的误解,作者引王怡文章说道,“既然孩子不曾降临,就谈不上责任这个概念”,这句话中的“责任”谈的是孩子诞生之后的养育责任,而人们所谓的“责任”是既然结婚了,就应当生孩子。两者的内涵其实并不一样。作者的重点显然不在于这个不成功的辩护,而在于“如果你不出生在这个颠倒的时代,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颠倒”这个判断如此顽固,甚至影响了作者要不要孩子的选择!这个判断的知识根源就在于第一章所呈现的自由主义观念,而从不要孩子到要孩子的转变,在作者看来,也在于这里——“我们给予他生命,要他到这样的世上来走一遭,便已经是意义了,至于这一生是幸福是痛苦,无论如何,都是他自己的生命的意义啊”。这一说法多少显得消极,因为即使选择是自由的,也不保证选择的内容有意义。不要孩子与要孩子的理由都显得不充分,但不管怎么说,这些理由只与作者个人相关,与婚姻的另一半无关。现代的独居者或丁克主义者,往往害怕承受这一艰辛,或者没有能力面对充满日常琐屑构成的家庭生活。后来他意识到:“的确,我过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我以为我在做的都是最有意义的”。这意味着妻子的生命感觉慢慢进入作者的视野,他醒悟到“剥夺她做母亲的权利,这同样是一种不人道”。从孤独的个人,到进入家庭人伦,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契机。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这一角色从无到有,越来越清晰,从关心妻子怀孕的身体变化,到为腹中胎儿而喜悦,为种种检查而担忧,为未来的生活作各种准备。在这些充满温情的文字中,“父亲”不再停留于某种抽象的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内容。他觉得“踏踏实实地过日子,感受大地的重量”,当他做胎教时,“一种温暖的爱,一种怜惜,一种近似心痛一般的柔情,就这样慢慢流淌过我的全身”。作者终于领悟到是儿子成就了父亲,“你带来了我的改变,你赋予我的生命以崭新的意义”。这里的“意义”一词特别重要,它跟作者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境血脉相连,发自内心,真挚恳切。这比抽象观念支配下的所谓“意义”有天壤之别。蔡朝阳所描述的人生经验,其实更是人类的普遍经验。人类相比其他动物,养育子代的方式是最突出的。它绝不是蔡朝阳之前所理解的“繁殖”——这无异于对人的辱没。众所周知,怀胎需要十个月时间,而且婴儿的哺育期和儿童的成熟期相对他的寿命而言显得特别长。通俗地讲,就是人类婴儿晚熟,也因此特别需要父母的爱护。“子生三年,免于父母之怀”,但其实在孩子诞生之前,父母的爱护早就开始了。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劈头就说:“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但这并非人类的自然状态。人类真正的自然状态是,在你具备独立能力之前,你永远先处于父母的生命之流中。在此意义上,亲情是人间之爱的源头,也可以说亲子之情是人类关系中最强烈和最赤忱的感情。人类的亲代对子代的养育,其时间之长,所花费的精力之大,极端地突出了这种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而真正的爱往往是你被需要的时候,你爱上了那个需要你的人。不仅亲情如此,像男女之情,其深刻动人之处,也往往是因为人类在需要与被需要之间结成生死与共的关系。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写得非常动人:“这是怎么发生的,他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好像不知有什么突然把他举起来,丢到了她的脚下。他哭了,抱住了她的双膝。最初一瞬间她大吃一惊,吓得面无人色。她跳了起来,浑身发抖,望着他。但立刻,就在这一刹那,她什么都明白了。她的眼睛闪闪发光,露出无限幸福的神情;她明白了,她已经毫不怀疑,他爱她,无限地热爱她,这个时刻终于到了…………他们决定等待和忍耐。他们还得等待七年;而在那个时候到来之前,还有多少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无穷无尽的幸福啊!然而他获得了新生,他也知道这一点,已经获得新生的他以全身心充分感觉到了这一点,而她——她只是为了使他活下去而活着!”这是小说的结尾,讲的是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犯了罪,最后被索尼娅感化。拉斯柯尼科夫“哭了,抱住了她的双膝”,是对索尼娅无限挚爱的感动,小说同时写道:“她的眼睛闪闪发光,露出无限幸福的神情”,甚至“她只是为了使他活下去而活着!”对索尼娅来说,爱自己就是爱拉斯柯尼科夫,反之亦然。回到蔡朝阳提供的这个文本。如果说这个事件是作者思考教育的起点,那么它究竟有何“意义”?文本展示了从个人到家庭的思想轨迹,孩子的到来给予作者全新的生命体验,在这个体验之中,男女成为父母,而父亲的慈爱构成了主旋律。所谓生命的本质应当放到人伦亲情之中,而如果说爱是教育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那么教育就应当引导儿童不断地接近这个生命的本质。就此而言,《孩子,你慢慢来》作为第二章首篇,与第二篇《未来的主人翁》构成某种断裂。后者的叙述视角被机械的概念所笼罩,失却了生活的血肉之感。下面我们要借助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对奥古斯丁的语言分析,看看蔡朝阳对孩子成长的叙述究竟遗漏了什么。

精彩短评 (总计88条)

  •     可以重新认识教育的意义,很喜欢蔡老师写的文章
  •     作为一名体制内的人,对教育的一个自省与规避
  •     支持蔡朝阳这位老师,所以买了所以读了,有共鸣。
  •     是一本提升人文素养的好读物,很有借鉴作用
  •     於我心有戚戚焉。
  •     朝阳哥的书那是期待以久
  •     书名一目了然,如果你也在寻找,读起来或有相见恨晚之感。
  •     說好的簽名版飛了,我剛剛應該把蔡師的號碼要過來的
  •     高考会牵制学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但学生要是有足够的聪明,他便能提高效率,学会以更经济的办法得高分,从而有较别人更多的时间去从事他感兴趣的事情。读课外书,勤于思考,会打开孩子们的智慧,智慧打开,他会形成自己的平衡感,懂得协调自己,高考并不在话下。
  •     16年磨一剑之作,关注教育、关注中国改革者必读。
  •     蔡朝阳写的东西有重复,但是写的东西很有用
  •     这个世界不会一下子就变好的,但只要有人这样地站立着,以阅读抵抗荒诞,言说抵抗沉默,行走抵抗虚无,那么,这样的站立本身就是一种信靠。
  •     另类的呼声,另类的老师,喜欢。
  •     我所思兮在山腰
  •     总觉得中小学教育已经走到一个畸形、万劫不复的时期,但没有任何改变的迹象,其实,在这死水之中,总有些有良知的教师在默默的改变着。看看此书,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教育。
  •     身为教师,究竟该怎么做才是好的,才是对的。稚嫩的我,需要学得太多,书还没细看希望里面能有让感到共鸣的地方
  •     内容就不知道怎么样了,送给朋友,她即将毕业教师了,希望她能当个好老师
  •     语文人心自由现代……
  •     语文老师可以买来看看
  •     久闻大名,今买来尽兴一阅。寻找有意义的教育。
  •     发货速度稍微慢了点啊
  •     有些观点还是可以认同的,不过看完之后有些怀疑自己是否将来真的要当语文老师...
  •     这本书让我醍醐灌顶
  •     没有任何负担的去品读,很好的一本书,喜欢
  •     蔡老师的书,其三。
  •     很好的一本,语言朴实,深入浅出
  •     挺好的,什么是有意义的教育?边看书边思考着。
  •       很早就想买了,当当一直没有。前天无意中搜到,便与高华的《革命年代》一起下单。今晨书便到了,于是躺在被窝里就开始看,中间陪孩子学琴、玩耍,下午继续看,很快便看完了。
      此书中收录了不少作者的网文和博文,至少占三分之一的篇幅,我之前零零散散的看过。最早的一篇应该是《我所认识的范美忠》,零八年于教育在线网站看的,当时范美忠正在风口浪尖。
      读这本书,更多的像是在照镜子。虽然我比作者要小六岁,但是共同点实在太多。例如丁克的观念,例如嗜好买书、藏书、读书,例如对游戏的态度,例如对教育的观点,例如来自于农村,例如对理想的坚守,例如缓慢的自我启蒙,例如对于阅读的推广……当然,也有不同。不同在何处?不同的是,他在南方,我在北方,他在浙江,我在山东,他比我有更大的自由度;不同的是,他教语文,我教数学,在许多事情上他比我更加的易于操作;不同的是,他有他的小团体、朋友群,而我,在荷戟独彷徨。
      他的学生为他的书写序,提到:在第三次看完纪录片《高三》后,蔡老师写道:“身为这出悲剧与荒诞剧之中的一员,我无能为力。我的悲伤来自我深切地认识到这出悲剧的荒诞,而我必须置身其中,无法逃离。这是我的悲剧。”——这个纪录片我也曾同我的学生一起看过。
      其实,这不仅仅是蔡朝阳的悲剧,更是你的悲剧、我的悲剧,十三亿人的悲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做点什么,力所能及。
  •     这本书从理论上阐述了教育的意义,又结合实际
  •     蔡朝阳的文字犀利、幽默、有见地,不管你是不是从事教育行业的,都能给你很多启发和思考!
  •     很好的书,就因为没起一个哗众取宠的名字便少人问津,“意义”二字大概是最容易遭到漠视的词了。
  •     没我想象的那么好,可能是因为我这个人更喜欢操作层面的东西,对教育理念不是很感兴趣吧。我和作者同为教师,有着相似的心路历程,他指出的中国教育的问题,我也正在面对;他对于教育的不少看法,我也认同。有些话,他说得确实不错。就文风而言,我倒是不是很喜欢。确实有点掉书袋,总是谁谁谁说什么什么,不过也可能不是他的问题,而是我天生就不喜欢太过于理论的东西。
  •     刚看的时候,感觉有点愤青。接着往下看,作者写了自己心目中的教育,其实呢,每个教育人对于教育都有自己的理解,教育究竟是什么?究竟什么是有意义的教育,我想这是每个教育人都在追寻的答案。作者给了我们他的思考,而我们从中又应该获得怎样的启示,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     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从顺民教育变为公民教育了,才会把那些荒谬虚假的东西赶走,才会是真正的教书育人。很欣赏作者不为现状所轻易改变的决心和定力。
  •     一本关于教育的有意思的书,家长和教师都可以去读。很有触动
  •     正在读此书。正文还没有看到,但是在正文前面别人的“作序”,看起来有点恶心,全是吹捧之言。是非功过读者自有主见,即使是本好书,但也绝不是好到“天上有地上无”的程度。希望正文内容能够使我的这种不满有所改观。
  •     活动收之
  •     收获颇大,句句经典,引人思考。重新学习,自省,向前。
  •     什么是有意义的教育,值得大家深思
  •     好书,避免中国式的应试教育
  •     世界只有巴掌大- -
  •     推荐给教育工作者,寻找有意义的教育
  •     寻找有意义的教育
  •     哎~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没有塑料纸包装,封面有点脏了。但是书里面没有问题!也赞一个
  •     没有预期的那么好,标题很诱人。按照读过很多书的架势,文笔应该比这要好一点儿。
  •     从作者的一席演讲,又看到这本书,这是一位专注而有理想的人,期待他对时代的更多影响。
  •     一般。作者对教育的理解真诚但浅。
  •     和现实问题结合比较紧密,读起来比较结实。
  •     评价晚了,因出差没在单位,同事代收的。回来看了以后,觉得作者确实是在深入地思考,无论是否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思考本身就是有益的。
  •     读这本书就像在和身边的一位大哥聊天,亲切而又深受启迪!
  •     一直想看一本有思想的书,找到了。
  •     第一辑作者写了对教育的思考,写到我心坎里了,第二辑我为流露于字里行间的父爱所感动,就是第三辑有些文艺腔的空泛的谈他的那些朋友了.总的来说是很有启迪的书,让我去思考如何寻找更有意义的教育和人生.
  •     没有什么素质教育和非素质教育之分,有的就是人的教育和非人的教育。诚斯言也。
  •     内容有点干涩,说实话,分析的还不够彻底,可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     内容很正吧。
  •     同龄人写的,没有深度的碎碎念。推荐《对抗语文》。
  •     其中《我反对泛道德,而非反对道德》一文,很有意思。蔡先生和郑女士相互“掐架”,谈论小学语文教科书里的“道德与泛道德问题”。蔡文批评教科书中多有虚伪的“泛道德”说教,主张今日之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而郑文则回应需在坚持“中华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吸收多元文化。其实他们二人“掐架”的字里行间已经传递了一个共识——未来的教育,必定是建立在普世价值之上的。
  •     把蔡老师的天涯博客文章反复读了两遍,最后还是决定买一本合集回来收藏翻阅。很感动佩服身边有这样平凡的努力和探索。
  •     第一次买他的书,看来不错。值得。
  •     东西不错,物流速度也行,就是配送人员态度不怎么好,以后希望不要用飞远快递给我送了
  •     因材施教,但因为是计划生育,但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和我们传统的升官发财的观念,还因为现实版的升官发财,我们的教育真的有些无语,希望孩子、家长、老师、校长,教育局长,教育部长能相互理解,让我们的孩子成为真正的孩子!
  •     还没看完,觉得不错。作者有自己的思想,作老师能这样真好!
  •     本书针对教育的许多问题,客观评价,获益多多。
  •     拉拉杂杂,尤其不喜欢里面的自恋情结。
  •     良心文章
  •     活在当下。
  •     这本书还没读,应该不错的
  •     一个社会知识分子的良心话,值得一读。
  •     应该是文章集合,所以没有体系的不是连贯的,对于自我反省和认识太多,对于教育内容仍有点少
  •     继讴歌《九月里的三十年》、郑也夫《阅读生物学札记》又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
  •     寻找有意义的教育 商品评价
  •     : G52/4947
  •     菜哥的一部小自传,找到生活的意义吧
  •     关注蔡老师很多念了,这本书是前段时间段的枕边书,解惑用。
  •     自己从公民做起,然后才可能教育他人,否则只是教书匠
  •     蔡老師的書,支持下啦~
  •     我觉得作者是个有思想的人,但我不太赞同他用这种语气说:“我们学校里真有老师说他喜欢当老师。”因为他一直说他是没有办法才当老师的。难道在他的眼里喜欢当老师就是给现在的教育助纣为虐吗?也许喜欢当老师的人在想办法用自己的方式带给自己的学生不一样的教育呢!
  •     老公买的,很喜欢。正品。
  •     教育,不要扼杀话语权,把人塑造成一样的产品。这个需要我们很大的努力。多读读郭初阳老师是怎么做的吧。。还有,别只看文学书。
  •     体制内教师的声音,认同:阅读并不限于文学作品,写作是为了表达内心,公民教育并不是教育的最高目标,认识自我才是。
  •     这是我看过的最带劲的书之一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写出的自己故事,给人以亲切和感动,让我看到当下平凡生活中的美和某种出路~墙裂推荐!
  •     阿啃老师由文青向思青转变的转型之作。好。希望下次出个类似郭初阳的教学实录什么的。
  •     很认真的看了这本书,教育是人生的一个大问题。放养还是圈养,不论如何,不扼杀孩子的天性是很重要的。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思考,回想自己读书的生涯,看看自己的高中、大学,如果能再来一次我会希望能够早点了解世界,培养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这是应试教育下很多孩子都欠缺的东西,我觉得成为蔡老师的学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他们有机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     我在作者的某些历程和思想转念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许是时代共性作用;只不过他已走出低迷,步入积极的轨道,而我依然迷茫堕落。说不上这本书有多好却令人动容。说的人有,想的人有,批判抨击的人大有,做的人却少他是其中一个。
  •     一个中学语文老师的成长史,有几篇文章有点儿愤青味。
  •     抱着寻找“有意义”读此书,最后还是找不到“有意义”。
  •     2012.很多想法与我相同。我也可试试写些东西,不为出版,不论对错,至少可让更多人有所思考。
  •     对教育制度略有反感时读过。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