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第七卷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教师用书 >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第七卷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03
ISBN:9787535518804
作者:王炳照
页数:452页

作者简介

从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仅仅22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然而这短暂的瞬间,却经历了一次中国两种命运的大决战。在这场大决战中,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替激化,国共两党作为中国两支最大的政治力量合作破裂又再度合作,最后中国共产党“得道多助”,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统一了全国,中国国民党却“失道寡助”,以致退踞台湾。  历史已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工农大众为主体,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人民民主革命,尽管经受了多种磨难和曲折,终究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以封建法西斯主义为精神支柱,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右派集团,尽管曾得到国际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仍然无可挽回地失败了;而那些幻想走第三条道路的派别、团体和人士,尽管其愿望有不少是善良的,也不可避免地破灭了。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   22年来,教育事业和教育思想的发展,也同样是在中国两种命运的大决战中演进的,并且始终与中国的命运和前途息息相关,每一种教育主张或教育思潮都无不深深地镌刻着政治斗争的烙印。这是我们考察这一历史阶段教育思想时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但是,我们也深切地意识到,任何事物的发展又总是复杂的,因而又需要采取历史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国民党官方的教育指导思想,从总体上和本质上说是封建复古守旧和法西斯独裁买办思想的混合物。但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不同人物身上,所表现的程度是不相同的.如:蒋介石、陈诚、陈果夫、陈立夫等国民党要员对“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民众教育”等也曾有过一些有益的言论,特别是抗日高潮时对“战时教育”也曾有过可取的论述和阐述,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人们不会忘记,也不会一笔抹煞。当然,人们也会注意到,他们往往言行不一,言而无信,言辞冠冕堂皇而行为却时有卑鄙龌龊。又如:国民党内有一批资望高深的元老,他们笃信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在国民党右派集团强压下,仍坚持三民主义的思想原则,他们的精神和贡献,更值得人们敬佩。  幻想走第三条道路的人们,大都崇拜“教育救国”或“教育改良”。他们的活动重心大部分在教育领域,并倡导过各式各样的教育思潮。他们的政治倾向和思想倾向比较复杂,很容易随时局的动荡而分化或变易。从总体上和本质上看,他们倡导的教育思潮大多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性质。其中大部分怀着善良的愿望,幻想以教育为主要手段去改造社会、改善民生。不少人既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又通晓西学精蕴,对近现代教育思想传播和运用做出了贡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民众教育、国民基础教育、乡村教育、科学教育、职业教育等思潮和实验,具有广泛的影响。在国共两党的主要精力置于武装斗争的特定时期,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的探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由这些人们来承担了。他们积累的思想资料和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至今仍有借鉴的价值和启迪作用。对此,编者曾一度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显然是不公正的。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五四”运动前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同时,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并且大量介绍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在当时理所当然的认为苏联的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苏联教育实际相结合的典范。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领导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开展教育活动的某些做法,自然也以俄为师,学习苏联的榜样。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国教育界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起点是学习苏联,视苏联教育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正宗。这一思想定式在中国教育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苏区教育中某些左倾口号和抗日民主根据地一度出现的“旧型正规化”思潮,均与此有密切关系。3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成果的代表作《新教育大纲》、《现代教育原理》等显然受到苏联早期教育学者的影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全盘苏化”,把凯洛夫《教育学》视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高峰,均与此不无联系。  苏区教育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以及由此形成的工农民主教育思想和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和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独立创造的结晶。这是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思想史上的无价之宝。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苏区教育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都是在战争环境中,在经济文化极端贫困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实际的结合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展开的。因此,编者在评价和继承苏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传统时,也必须坚持两点论,首先要充分肯定这是一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其思想理论成果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要承认,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殊社会环境下的实践,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的局限性或特殊性。我们既不能因强调其特殊性而否认其普遍性;也不可误把其特殊性统统当作普遍性。历史是丰富多彩的,认识和理解历史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而一旦认识和理解了历史,就会获得无穷的教益!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三民主义教育思潮  第一节  三民主义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一、三民主义教育思潮之先声    二、“党化教育”内容的转换    三、三民主义教育的倡行    四、三民主义教育的蜕变  第二节  蒋介石的教育主张    一、论三民主义的教育方针    二、教育是民族一切活力之源    三、养成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    四、教育失败,全盘皆输  第三节  陈果夫和陈立夫的教育主张    一、培植国家民族观念的教育方针    二、兴办教训合一的教育    三、教育改革及其途径 第四节  朱家骅的教育主张   一、把世界文化迎头赶上   二、教育训育须打成一片   三、厉行整顿与改进教育 第五节  三民主义教育思潮评价   一、促进了学校教育发展   二、一党专制的特质   三、教育思想的严格控制第二章  教育独立思潮 第一节  教育独立思潮的酿成   一、自由主义思想的传播   二、“教育独立”的理论设计   三、教育独立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   四、大学区制与学术独立试验 第二节  蔡元培的教育独立主张   一、论教育行政独立   二、论教育经费独立   三、论以美育代宗教   四、论学术独立,思想自由 第三节  胡适的教育独立主张   一、教育须独立于政党和官府   二、学术须独立,言论要自由   三、治学的“独立精神”     四、教会学校不得实施宗教教育 第四节  教育独立思潮的历史作用   一、教育独立思潮的特质   二、针砭“党化教育”     三、促进了教育与科学事业发展   ……第三章 乡村教育思潮第四章 民众教育思潮第五章 生活教育思潮第六章 生产教育思潮第七章 科普教育思潮第八章 幼稚教育思潮第九章 普及教育思潮第十章 工农民主教育思想第十一章 战时教育思潮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理论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第十三章 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结语

图书封面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第七卷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连最重要的几个教育家的思想都没有系统、深入的说清楚,仅仅用阶级站队评价是非功过,国民政府关心教育是控制思想收买人心,战时教育发展的成果是因为“GCD人的顽强斗争和MZ人士的奋力反抗”,作者你良心被狗吃了么?否定正确的有益的思想和实践,那么学校关门教授被打才是好的教育制度么?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