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教师用书 > 论大学教育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
ISBN:9787560951126
作者:文辅相
页数:342页

作者简介

《论大学教育》是一本文选,收录文章30篇,论述的是我国大学教育的有关问题,具体守略《大学文化教育弱化的趋势及对策》、《我对人文教育的理解》、《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应当有一个根本性转变》、《现代化与高等教育目标》等文章。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关注大学生人格整体水平,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工科本科生基本规格的调查与建议
  一、培养目标的提法
  二、工科本科生基本素质
  三、培养要求与毕业生现状
  四、培养规格方案建议
 大学文化教育弱化的趋势及对策
  一、文化教育弱化的表现
  二、文化教育弱化带来的潜在危机
  三、文化教育弱化的教育内在原因
  四、转变大学文化教育过弱状态的对策
  五、结语
 文化素质教育应确立全人教育理念
  一、弥补大学生文化素质缺陷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初衷
  二、孤立地、局部地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效果欠佳
  三、全人教育理念是对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正确定位
  四、“教化一示范一养成”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我对人文教育的理解
  一、人文教育的定位:教人成人的教育
  二、人文教育的实质:涵养人文精神的人性教育
  三、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文、史、哲、艺等
第二编  确立“双重教育目标”,构建“一体化教育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应当有一个根本性转变
  一、世纪年代初期形成的高等教育模式的弊端
  二、高等教育模式改革中的几个认识问题
  三、工科本科教育模式改革的初步构想
  四、实现教育模式的根本转变是一项系统工程
 高等工程教育目标与人文社会科学
  一、高等工程教育中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现状
  二、人文社会科学在高等工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三、高等工程教育目标的校正
  四、把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落实到课程设计中
  五、提高教师的素质
 论教育目标的系统性
  一、问题的提出
  二、教育的系统效应决定了教育目标的系统性
  三、系统目标的具体体现
  四、广义教育目标系统框架的初步设想
 现代化与高等教育目标
  一、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的正面与负面
  二、高等教育目标导向上“社会适应论”的局限
  三、对现代高等教育目标理论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高等教育评估与高等教育目标
  一、高等教育评估与高等教育目标的关系
  二、教育评估的复杂性决定了把握教育目标的难度
  三、我国高等教育导向上存在的不良倾向
  四、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几点建议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对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目标的思考
  一、“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
  二、中国高等教育目标的局限
  三、面对三对关系的选择
  四、“普通教育一专业教育一‘临床’教育”模式的构想
 世纪大学双重教育目标的探讨
  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与科学教育的发展
  二、新的社会问题与人文危机
  三、对世纪大学双重教育目标的探讨
 我国本科教育目标应当作战略性调整
  一、目标调整的背景分析
  二、建立双重目标的历史必然
  三、着眼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大学素质教育观
  四、实现双重目标的基本教育模式
  五、“倡个性以补不足”的个性教育
第三编  树立发展的教育观,推进素质教育和方法教育
 转变传统教学思想,着重培养学生能力
  一、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将教学重心移到培养能力上来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三、改革传统教学管理,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当前教学改革中有关教学思想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自觉履行育人职责
  二、妥善协调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作用
  三、辩证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促进知能的转化
  四、科学处理一、二课堂的关系,推进教、学中心的转移
 论大学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实质是注重“发展”,促进“内化”
  二、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教育观的变革
  三、强化大学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
  四、加强大学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
  五、方法教育是对大学素质教育的必要补充
  六、高科技水平与高文化素养是大学教育的两大目标
 面向世纪大学教育思想的变革
  一、面向世纪大学面临的挑战
  二、迎接挑战的大学教育思想变革
  三、通过教育思想的变革促进教育改革与学校发展.
 论素质与素质教育
  一、何谓素质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三、为什么要提倡素质教育
  四、结语
 素质·方法·创新
  一、我们处在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
  二、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着眼内化发展,强调学术功底与为人品质
  四、方法教育力求外在延伸,重视知识广度与灵活应对
  五、结论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
  一、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  
  二、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的教育观
  三、素质教育影响教育模式但本身不是教育模式
 对素质教育实践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我们究竟是在什么意义下谈素质?
  二、为什么在今天特别强调素质和素质教育?
  三、素质教育的着眼点与重心是什么?
  四、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是怎样的关系?
  五、是否由于对素质的强调而降低知识的重要性?
第四编  加强大学建设,完善大学创新机制
 教育,需要强大的支柱
  一、教育需要强大的物质支柱
  二、教育更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柱
  三、建立起强大的教育支柱有赖国家的力量
 论学科建设
  一、学科建设的立足点与面临的问题
  二、学科建设的紧迫形势与艰巨任务
  三、新形势下的学科建设与改革探讨
 信息社会与大学教育改革
  一、信息社会的基本标志
  二、面对信息社会的大学走向
  三、社会信息化趋势下大学教育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解放大学生产力,迎接信息新时代
  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
  二、信息时代的大学使命
  三、解放大学生产力,为大学构建良好环境
 大学的创新机制有待完善
  一、大学创新机制存在于大学机体内部
  二、大学创新机制的形成有赖于内部和外部的环境
  三、我国大学的创新机制需要逐步完善
 加大建设力度,改善学校学风
  一、学风问题不是孤立的现象,需要综合治理
  二、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需要全员努力
  三、学风建设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抓紧抓实
  四、学风建设的关键是治本,需要紧扣学生的心灵
  五、学风建设要讲究艺术,做到“严”、“活”结合
第五编  反思教育理论,促进大学改造
 关于教育与高等教育本质的讨论
  一、研究教育本质的意义
  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探讨中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三、高等教育的根本特征
 论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
  一、对“专业性”与“高深性”两种观点的思考
  二、高等教育性质的三性说:人文性、学术性、职业性
  三、三条基本性质在不同类型高等学校里的差异
 我国大学的专业教育模式及其改革
  一、我国大学的专业教育模式是一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
  二、我国大学专业教育模式形成与发展的认识根源  
  三、我国大学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取得进展  
  四、我国大学教育模式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多样化
 大学的学术性与中国大学的改造
  一、人文性、综合性、学术性:大学的基本性质
  二、中国大学的先天缺陷与早期发育不良的学术品性
  三、新中国大学学术发展中的坎坷与堪忧的学风
  四、他山之石——西方大学的学术精神
  五、新时期中国大学的学术战略觉醒与学术化改造
附录
真想同你们一样年轻
致谢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思想的训练以及智力和手艺方面的技能锻炼也类似这样。因此,有个才子讲得不错,他对教育下这样一个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有三件事是大学必须要做的:职业训练、整全的人(the whole man)的教化和科学研究。因为大学以一身而兼备职业学校、文化中心和研究机构这三重身份。人们曾经试图强迫大学在这三种可能性之中选择其一……甚至有人建议,大学大可以解体,而代之以三种专门类型的学校……话虽如此,但在大学的理念看来,这三个方面却是三位一体的。将一个方面从另外两个当中剥离出来,势必损害大学的精神实质,也必然殃及这个被剥离出来的方面本身。所有这三个方面都是一个活生生整体的必备要素。倘若将他们剥离开来,大学的精神就会枯萎凋敝。  ——卡尔·雅斯贝尔斯

章节摘录

  工科本科生基本规格的调查与建议(1987年)  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教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素质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对于本科层次的高等工程教育来说,通过学校四年的教育,学生在毕业时必须达到怎样的培养目标?他们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素质?近几年毕业生的现状如何?这是社会和学校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1986年5月,我校受国家教委(现教育部)高教二司的委托,进行工科(工程技术类)本科生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研究,也就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要求和学校目前可能的条件,探讨新时期工科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研究工科本科毕业生应当达到的起码要求。其目的是在我国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搞活经济和党中央相继作出经济、科技、教育三个体制改革决定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工科本科生的基本规格,明确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基本素质的方向。这对于科学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进行教育改革、开展教育评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研究基本规格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社会调查。调查工作紧紧围绕着培养要求和毕业生现状两个问题进行,调查的对象包括国家教委、工业部委和省、市所属工科院校的毕业生。我们力求从培养要求与毕业生现状的对比中发现问题,从而确定工科本科教育应当如何改革,培养工作该怎样加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对工科本科生基本规格的建议。  调查采用召开座谈会、个别访问与函调三种方式。前者除了就近在武汉市进行以外,重点选择了河南省洛阳市。我们先后到洛阳工学院(现河南科技大学)、洛阳407厂、机械部第四设计院、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洛阳轴承研究所、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洛阳发电厂、洛阳建筑机械厂、洛阳风动工具厂、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第三机床厂、武汉长江有线电厂、武汉汽车标准件厂、湖北省计委计算中心共15个单位召开了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除了有关单位的领导和技术负责人以外,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少量的教师和近几年的毕业生,共约l60余人。  至本文撰写时,函调调查表回收近300份。仅就其中210份统计,这些回信来自52个工厂企业、25个科研设计部门和28所高等院校,还有一些来自教育和科研管理部门。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听到了许多充满激情的发言,看到了许多中肯的分析意见,使我们深受教益。对于这些来自社会的宝贵信息和肺腑之言,我们感到有责任向大家作一个如实的汇报。  ……

图书封面


 论大学教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大学教育论文选编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