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价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教师用书 > 学生评价

出版社:上海教育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544426961
作者:王斌华
页数:299页

作者简介

《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选题是我国第一本专论学生评价的著作,着重探讨了21世纪以来有关学生评价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共七章,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学生评价的发展历程、现实状况、理论基础、评价重点、评价方法、评价管理和改革方向。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学生评价历程  第一节  考试制度    一、战国时期的《学记》    二、汉代太学    三、汉代的察举选士    四、科举制度    五、科举制度的消亡    六、考试制度传入西方  第二节  教育测验    一、心理测量的发展    二、教育测验的发展    三、教育测验进入中国  第三节  学生评价    一、“八年研究”    二、替代性评价革命    三、学生评价进入中国第二章  学生评价基础第三章  学生评价目标第四章  学生评价现状第五章  学生评价重心第六章  学生评价方法第七章  学生评价管理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概要

王斌华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93—199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国际教育评价研究中心任客座研究员。1997—1998年,赴英国开放大学教育学院任客座研究员。1999—2000年,赴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从事科研工作。先后短期出访日本、韩国、泰国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出版著作《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校本课程论》、《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澳大利亚教育》,教材《专业英语教程(教育类)》,译著《凋谢的荣耀》和《结构主义与教育》(合译),并参编著作多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完成近十项国家级、部委级和省市级课题。

图书封面


 学生评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近年来,随着各类高校扩招和普高的扩招,昔日中职学校的生源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入了职业学校,导致职高学生之间差异性增加,使职业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职业高中的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职高生的个性化需要。 职业高中的教学应本着“不同起点,不同要求,不同教法,不同评价标准”的原则,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从多方面构建一个能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1、客观地划分学生的学习层次 (1)情感基础。 在分层教学开课前,应进行基础测试,以便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再结合考试卷成绩,作为学生分层的基础。 (2)师生协商达成分层共识。 分层是学生的分层,所以在确立每一位学生的层次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启发学生正确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填写各科所在的层次。个别师生认识不一致的,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同时征求家长的意见,确立相应的层次。 2、建立合理的分层教学目标 分层目标是做好分层教学的前提,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心理结构,合理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只有目标准确、合理,才能使各层次学生得到充分发挥,各得其乐。 如在讲授旅游专业“散客导游服务”一节时,分层次课时目标的要求是:所有学生(A、B、C三层)要求了解散客旅游的概念、特点及散客旅游服务类型; B层学生能理解散客导游服务的具体工作内容;A层学生能掌握散客旅游与团队旅游的区别及各种服务技巧。在教学中具体目标的制定应本着立足于B层、扶持C层、发展A层的原则,使C层学生吃得进、B层学生吃得好、A层学生吃得饱。各层学生的目标制定除有适应性外,还要逐渐增加挑战性。 3、建立分层次目标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 分层教学实施的基本途径是群体合作分组,只有确立合理结构的小组,才能产生最大的协同效应,才能起到学生群体间积极相互作用的效果。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学生扮演的是“配角”、“听众”和“观众”,导致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欲日渐减弱。 异质小组又称混成协作式,即把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混合编成4-6人的学习小组,选一名小组长。异质小组是课堂“合作学习”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其特点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竞争。 4、构建分层次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重要渠道和最有效的途径,体现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包括教学目标、预习、设疑、讨论、辅导、练习、反馈、作业等分层次。在设计各教学环节分层次过程中,都要符合可接受性原则,切实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吃不饱”与“吃不消”的矛盾。以课堂练习为例,分层练习可分为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和拔尖练习,基础练习是针对C层的,如果他们做对了上层学生的练习,可以采取一定的加分奖励措施,从而形成争先、赶优、保低层的学习氛围。 5、建立分类考核梯度评价制度 分类考核梯度评价是分层教学的保障。对学生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否定他们,而是在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调节他们的行为。评价时要注意考虑以下问题: (1)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如在课堂练习时,应针对A、B、C分层评价。C层学生要经常表扬,时时肯定点滴进步,课堂练习主要检查是否做了,若做完了或做对了就给予高分;B层学生应提示不足,指明努力方向,促使其积极向A层递进;A层学生应采用竞争评价,要求他们必须在自己的起点上有进步才能得到表扬,使学生在竞争中不断获得自主发展。这样全班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建立良好的评价环境。 很多教师“爱优嫌差”,对差生挖苦讽刺,对其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使差等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紧张,课堂上容易出现师生之间的冲突,由于情绪激动、不冷静,往往会出现师生之间的过激行为。在这种环境下评价学生,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3)全面考核,综合评定。 考试是检查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有效策略之一,也是检查和督促学生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使用新的考核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摒弃传统考试的单一形式,变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应摒弃传统教育模式的“一卷定乾坤”的片面考核方法,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采用三结合的评价模式,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笔试、口试、完成项目等方式相结合;以“平时成绩考态度,小组成绩考合作,口试成绩考广度,笔试成绩考深度,附加成绩考特长”为特征的多元评价指标相结合。 分层教学、梯度评价的模式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出的有益尝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可以让文化基础差的学生走出困境,会让职校的教师从无所适从走向一个新的境界,使学生从苦恼走向愉悦、走向成功。
  •     最早知道王斌华教授,是几年前无意间看到他的一本著作《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那时自己才刚刚上班没几年,对于教师行业还是很陌生,苦于一片迷茫,到处去找书看,都不得要领,但王教授的这本书却给了我不少的启示,他用浅显的语言,以丰富的科研经验,运用大量具体详实的材料,从教师评价标准、奖惩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方面对教师评价方式进行了诠释。王教授在这本书中谈到了末尾淘汰制的优势与弊端;提出了全新的绩效考核方法;对发展性教师评价标准进行了详细介绍,强调了发展性教师评价对于学校管理的重要作用。这本书主要是写给学校领导者看的,但作为普通老师,我从中认识到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只有自己不断发展,不断学习,才能不被学校淘汰,不被教师行业淘汰。之后,由于工作忙,课业负担重等等成为了远离书本的理由,很少捧起大本头的理论性的教学论著了,偶尔看看,也是专业相关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教学杂志。前段时间学校发下来一本书《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第一映入眼帘的不是书名,反倒是作者王斌华三个字,看到后有一种欣喜若狂的感觉,好像重见了几年不见的老朋友。带回家后,一口气把书读完了,还是同样,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啊!王教授直言:“允许胡说八道,只求自圆其说”;分层考试:成功教育的三大核心: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可能;帮助学生实现成功的愿望。句句都给我很大的震撼,我们现在大部分学校还是采用纸笔考试来评价老师和学生,这种评价方式相对于其他评价方式操作起来要省事许多,但这也是比较单一,不科学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只注重书面测试,而忽视了其他的测试手段;它注重知识目标的考查,而忽视了其他目标的考查;它注重分数名次,而忽视了起点与进步,忽视了学生的增长评价。王教授坦言,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学生评价必然应付于应试科目和应试技巧,使学生沦为“应试机器”,导致“高分低能”,故他提出学生评价要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既要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王教授的提法不正是顺应了新课程的理念,不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吗?不仅如此,王斌华教授还详细地从学生评价历程、学生评价的现状、学生评价的重心、学生评价方式、学生评价管理等五个方面做了严谨的论述,给我们一线老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实例方法。特别他指出的替代性评价方法以前分层考试的理论及案例启发了我如何更科学地改良课堂评价方式方法,教授指出分层考试又称“适应个别差异考试”,其基本原则是评价学生的正面成就,“深其深,浅其浅”,即使不同能力考生面对难度不同的试卷。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着把一份试卷的题目分为A,B,C三等,基础差的同学让他们选择做A类识记性基础题目,中等基础的同学让他们选择做B类理解性题目,尖子生就让他们选择性地做一些综合分析性C类题目。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们都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在这样的评价中,每个同学都可以获得学习中的成就感。学生有了成就感才会有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快乐。历史成绩也随之水涨船高,获得了很大的提高。总之,它为每一只是白天鹅的丑小鸭创造成功的机会!除此之外,我也会尽量采用王斌华教授的多元评价方法,让学生参与自我评价,作业评价方式,课堂提问回答评价方式,小论文评价方式,家长评价方式等等,虽然程序较繁琐,但学生都很积极地参与,他们发现现在考察历史成绩的办法原来不是由一次考试就决定的了,是需要多元评价的,就等于多给了他们几次评价的机会,所以每一次评价他们都会很认真,很主动地去完成。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考试历史的国家,一成不变的纸质考试制度为我们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其弊端也越发突显。我们现在不需要“高分低能儿”,我们不需要“考试机器”,我们需要的是创新人才。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多元化、多层次地去评价学生,让学生各方面均衡地发展。学生发展了,我们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     学生评价是课程改革中的最大难题,王教授这本《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是一本专门探讨学生评价、旨在帮助教育理论工作者、在职教师、即将成为教授者学习和掌握学生评价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和把握学生评价的发展态势、最新理念和实施方法的书籍。学生评价其实在我国奴隶社会的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也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考试制度。在随后的几千年里,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的此类评价,不断的发展、甚至达到鼎盛时期。但在发展的同时教育学者发现了此评价方式的单一与缺陷,进行不断的改善,不断创造、创新多种评价方式,直至今天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随着教育理论的深化和教育实践的拓宽,学生评价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重点和难点。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之一,是为教和学服务的,其根本目的是促进教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因此向我们一类的一线教授们更要接受专门的学习培训。那学生评价具体是指什么呢?王教授在书中给予了明确答案:学生评价,亦称“学生学业评价”,是指依据预先设置的学生评价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做出评判。其主要手段包括考试、测验和作业三种形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授发现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与目标相差甚远,究其原因,是多方的,但是有很大的一部分与教授对学生评价缺少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关。古人云:“成业萧何,败也萧何。”学生评价也是如此,用之得当受益匪浅,用之不当则贻害无穷。怎样才能少走弯路、少碰钉子就能获得宝贵的经验呢,那就要好好研究有关学生评价的理论知识了。王教授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正确运用学生评价产生的巨大作用:导向作用:学生评价的目标、程序、内容、形式、记分、权重分配等对教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挥着导向作用。在素质教育体制下,学生评价必须体现社会需要,尊重教育规律,不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而且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任何试图否认、无视或者改变其导向作用的做法都是无视现实的“鸵鸟政策”。反馈作用:学生评价务必反馈信息。如果不反馈信息,学生评价就是有头无尾,失去了归属、价值和意义。反馈的信息包括学生个体、家长、教研组和年级组、学校领导。诊断作用:学生评价是为教与学服务的,旨在促进学生的学和教授的教。促进作用:学生评价不仅要帮助优秀学生进入良性循环,不断挖掘潜力,最大限度的获得成功,而且要避免使困难学生进入恶性循环,帮助学生消除失败和绝望的心理,让他们树立自信,认识自我,看到进步的希望,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激励作用:学生评价是激发学生动机的源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没有受到激励,他也许只能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受到充分的激励,他可能发挥80%--90%以上的能力。而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评价的五个作用,一定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科学原则、发展原则、全面原则、全员原则、全程原则、区分原则、多样原则、民主原则。但是我国的学生评价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其重心摇摆不定,发生了多次的演变。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生评价囿于少数应试科目和应试技巧,死记硬背,过分注重分数和名次,使一批批的学生成为“书虫”,严重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许多杰出人才被埋没。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学生评价重心开始转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这四个方面是如何界定的、有何意义、如何形成、怎样评价,王教授都在书中一一进行了详细阐述,使读者一目了然。而我最受益的、也是最想学习的便是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两个方面知识的阐述。读完这两部分文章之后,我终于弄清了创新能力涵盖创造能力、发散性思维、批评思维等一系列能力,以前总是认为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是同一层面的两个分支。而对于如何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也有了一点新的体会。在本书的末尾两章,王教授提出了自己对评价方法多样性的看法。他认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评价也是如此。本质上,各种学生评价方法并无优劣高低之分。只有用途不同之别。作者分别从各种评价方法的界定、意义、特征、形成、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分别对分层评价、分层考试、客观性考试、学生参与式评价、学生档案袋评价、项目研究法评价、掌握学习评价和情感倾向评价等八种学生评价方法进行详尽的说明,由于内容较多,在此不便抄录,只推荐大家自己亲自去研读,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最后,王教授还对学生评价的管理方面也有自己的一些建议,我觉得也深有启发。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内容相对较全。就学生评价方面的书,还算不错,尤其对于非教育从业人员来说。
  •     在上海听了教授的课,受益匪浅,今买回来看,果然好。
  •     作者是博导,能高屋建瓴,但对学科的针对性不强。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