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列宁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2
ISBN:9787801739995
作者:路易斯·费希尔
页数:804页

作者简介

列宁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政治理论家、苏联创建者和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一直以来,关于列宁的生平,尤其是其晚年生活存在着众多的质疑和争论,相关著述、评论和传记层出不穷。但其中,由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兼传记作家路易斯•费希尔创作的《列宁》。自出版以来即获得世界范围的广泛好评。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好的列宁传记版本,并被誉为传记文学中“划时代的巨著”。
本书观点鲜明,论证充分,史料完整,表述准确。不仅翔实、细致地为读者刻画出一个真实可信、生动鲜活的列宁形象。同时兼及列宁时代的苏俄历史和重要人物,宏大概括出整个时代的沧桑巨变。作者也因本书所具备的极高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被授予美国最高文学奖——国家图书奖。
本书既是以美国人的视角来书写和评判列宁。同时也超越了国别和阶级的界限,站在历史和人性的高度,全面、真实、详尽地诠释了列宁伟大的一生,并对其鲜为人知的一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书籍目录

俄译本出版社的话
致读者
译者的话
1 弟兄俩
2 领袖的诞生
3 火星和火焰
4 列宁主义的精髓
5 判处资本主义死刑
6 共产党人和国家
7 和平问题
8 开始和结束
9 创造历史的人
10 带来灾祸的一天
11 圣诞节和十二月二十八日
12 将军们和委员
13 列宁的意志力
14 列宁反对左派
15 莫斯科发生的杀人事件
16 没有旅行指南的旅行
17 列宁在建设国家
18 契切林和列宁
19 列宁受伤
20 国内战争的最初阶段
21 伍德罗•威尔逊和俄国
22 列宁和德国革命
23 列宁和高尔基
24 一只长手
25 和平是手段
26 多少有点理想主义
27 一个胸膛,两个心灵
28 没有乐趣的胜利
29 猎人的叙述
30 俄国人反对波兰人:一个宏大的行动计划
31 列宁在笑
32 性急的棺材匠
33 “新的”外交
34 鱼子、马匹和情人的逝世
35 斯大林、列宁和托洛茨基
36 资本主义的前夕
37 柔软的钢
38 列宁论马克思
39 列宁论文学和艺术
40 党
41 国务活动中的盐
42 第三国际
43 苏维埃的对外政策
44 幻想的破灭
45 金子的用处
46 未来已经到来
47 斯大林反对列宁
48 当我见到列宁的时候
49 第二次铃声
50 列宁的最后愿望和遗嘱
51 忧伤的列宁
52 尾声
附录 “斯大林毒死了列宁,是真的吗?”

编辑推荐

《列宁(套装上下册)(最新版修订本)》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内容概要

路易斯·费希尔,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兼传记作家。列宁研究专家。曾数度访问俄国。并与列宁有长期直接的交往。为撰写本书长住俄国达14年之久。搜集并掌握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经过40余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创作出这部记述列宁一生政治活动、社会活动和生活情况的长篇巨著,出版后在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

媒体关注与评论

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这就是我的命运,连续不断的战斗——反对政治上的各种愚蠢思想和庸俗见解,反对机会主义,等等。  ——列宁列宁的去世使世界失去了由战争所造成的唯一的真正伟大的人。可以认为,我们的时代将进入列宁和爱因斯坦的时代,这两个人成功地完成了巨大的综合工作。一个在思想领域,另一个在行动领域……列宁这样的国务活动家在世界上最多一百年才出-个,我们中的许多人未必能够活着再看到另外一个像他那样的人。  ——英国哲学家 罗素

章节摘录

看来好像刚刚脱离襁褓时期的革命注定是要在敌人打击之下遭到灭亡似的。克鲁普斯卡娅在1938年写道:1919年的“9月、10月和11月初尤为困难……白匪决心要占领苏维埃政权的两个中心一一莫斯科和彼得格勒。占领了乌克兰很多重要据点的邓尼金从南方发动进攻,尤登尼奇则从西方进逼,他已经兵临彼得格勒城下了。白匪的胜利使暗藏的敌人活跃起来。11月底,在彼得格勒破获了一个与尤登尼奇相勾结并接受协约国津贴的反革命组织。”作为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知道许多很少有人知道的事情。她写道:“在邓尼金和尤登尼奇暂时取得胜利的时候,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经常收到大批的匿名信件,里面全是咒骂、威胁的语句和讽刺漫画。知识分子还在动摇……受社会革命党人支持的无政府主义者,在9月25日爆炸了列昂节夫巷的俄国共产党(布)莫斯科委员会的所在地,炸死了我们的许多同志。”需要把一些单独的人锻炼成一支军队,需要把一些单独的职员组织成一个政府。彼得格勒和全国在忍受着饥饿。克鲁普斯卡娅继续写道:“伊里奇连一分钟也没有动摇过必胜的信心,他从早到晚工作着,但重重的心事使他夜不成寐。他时常夜里醒来就起身去打电话检查工作:看他的某个指示是否执行了;或决定再补发个电报去。他白天很少在家,多半是坐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待来访的人们。在这紧张的几个月里,我同伊里奇见面的机会比平时少,我们几乎没有一起散过步,没有事我甚至不好意思到他的办公室去,怕妨碍他的工作。为了不把时间浪费在和同事们的闲谈上,列宁便不在克里姆林宫的食堂里吃饭。克鲁普斯卡娅总是从食堂里把饭给他带回家来吃。她腋下夹着一个黑面包,双手端着满满一碗汤,小心翼翼地走在克里姆林宫那结了一层冰的人行道上。虽然她到食堂去的时间安排得在她回来时正好是吃饭的时候,但是当她回到家里时,常常碰不到列宁。于是玛·伊·乌里扬诺娃便往列宁的办公室打电话请他回来吃饭,他答应马上就来。过了10—15分钟后,安·伊·乌里扬诺娃一叶利札罗娃的养子戈拉给他打电话说:“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您到底什么时候来呀?汤要凉啦,我们坐在饭桌旁饿着肚子在等您哩。”往往是当这样做还不起作用时,过一会儿,13岁的戈拉就跑到办公室把列宁领回家来。列宁回来后问道:“喂,你们变凉了的汤在哪儿呀?”玛·伊回答说:“现在你坐下等着,我们把汤送到厨炉上加热去了。”列宁从来不参加由7道菜和16个煎夹肉面包片构成的冗长的宴会,而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没有这些菜和面包片可不行。列宁很少去看戏或去听音乐。1919年秋,他出席了在大剧院为首都党的积极分子举办的一次音乐会。在这次音乐会上演出的有夏里亚宾…、涅日丹诺娃、索比诺夫、黑尔策尔等人。列宁坐在池座里。他穿了件大衣,因为剧院里很冷。当帷幕降落下来时,观众发觉了他,于是一个观众高喊:“世界革命的领袖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万岁!”列宁很快便从旁门离开了大厅。艺术的主要保护者、教育人民委员卢那察尔斯基回忆道:“弗·伊里奇只去过几次剧院,好像只是在艺术剧院……”卢那察尔斯基一度曾在自己的住宅里举办过几次音乐会,在音乐会上演唱的有夏里亚宾、库谢维茨基以及斯特拉季娃里乌斯的四重奏。他写道:“我曾经多次邀请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参加,但他总是忙得很。有一次他直接对我讲:‘听音乐当然是非常愉快的,但是您要知道,音乐使我心情不佳,甚至使我感到有点难受。列宁的一位女图书馆馆员说,列宁需要各种报纸、杂志、外国的小册子、辞典、关于印度的书籍以及理论著作、历史著作和哲学著作,但他从来没有要过长篇小说。当别人建议他读点什么或者是邀请他到什么地方去时,他总是回答说“忙”。列宁的生活是由融为一体的战争和政治组成的。他很少有休息的时候。克鲁普斯卡娅写道:“1919年底,伊涅萨·阿尔曼德常到我们这里来,伊里奇特别喜欢同她谈论运动的前途。伊涅萨的大女儿上过前线,9月25日在列昂节夫巷的那次爆炸时,她险些被炸死。我记得,有一次伊涅萨到我们这里来时带着她的小女儿瓦里亚,当时瓦里亚还是一个小姑娘,后来成了一名极其忠诚的党员。”在她的面前和在家庭女工奥丽姆皮阿达的面前,列宁喜欢谈一谈共产主义的光明未来。在列宁喜欢的这位妇女及其女儿的面前,他要去幻想一下那美好的时光。列宁是否有苦闷的时刻呢?在那失眠的漫漫长夜里他是否为孤寂而感到痛苦呢?对此没有任何材料可以说明,而只能够加以推测,这就是一个人对异性的眷恋时刻他也不会没有的。不管怎样,列宁在个人的激情方面与政治方面的强烈感情不同,他是很能克制的。1918年喀山收复后,列宁给托洛茨基拍去了一封贺电,托洛茨基本人后来写道,这封贺电中那兴高采烈的笔调使他感到惊讶。…这样情绪昂扬的笔调对列宁来说是不常有的。他并不时常表现出异常的高兴或者是极端的悲痛,他不容许在自己身上有一种他所不能控制的感情。他也不允许自己对事物存在一种使人感到难受的疑惑。而在其他一些人身上,例如在契切林身上,这样的疑惑却是常有的。1919年10月12日,契切林由于考茨基出版了一本新书(《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写信给列宁说:“根据我所读到的我国书刊,我觉得我们对考茨基所忽略的无产阶级政权下国家资本主义的作用阐述得不够。我国还不是共产主义,而是国家资本主义。”列宁回答说:“我们这里是在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第一阶段,同农民和资本家维护(或恢复)商品生产的各种尝试进行斗争。”契切林在描述苏维埃制度时指出,“存在着不平等的报酬,直至计件工资;存在着有时会使旧制度复活的那些强制形式;存在着甚至对生产的集中管理,而限制工厂自治。”列宁在页边上写道:“这不是资本主义的特征。这是由于敌人采取的斗争形式,也由于文化水平,不是由于资本主义。可惜几乎没有真正的集中。”契切林证明说:“我们这里是国家资本主义的红军,拥有极严厉的强制机构;而不是共产主义的军队……”

图书封面


 列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我非常尴尬的发现,自己又一次不得不把一个连职高都险些没有毕业的读者的文字放在这里。这不使我感到自豪,而是沮丧和无奈,因为时下是一个看似思潮涌动,人人都喜欢议论时政,指点江山,但是却毫无真正热情和深度的风潮,象这样具有历史价值的经典著作居然没有人关注,而是去读那些快餐历史小说,我感到愤懑。我相信中国本人质上是不关心政治问题的,只是到了涉及了饭碗和房子的时候才忽然的表现出了一种浅薄的关心,无论是充斥的民主的叫嚷还是回到某时代的口号,都是在表达对现实的不满而已,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倒不那么重要。革命就其本质来说,是贵族的,是理想主义的,和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关系。大多数人只要求改良而不喜欢革命。我愿意将此书推荐给喜欢政治和历史,特别是苏联以及国际共运方面的读者们,希望他们能够阅读本书,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这是一本美国人写的列宁的传记。我想也只有美国人才能比较全面和客观的撰写一个俄国人的生平,因为从文化上来说,都属于西方阵营,是托克维尔预言过的主宰世界的两个大国,彼此间又分庭抗礼几十年,所以没有比一个美国人笔下的列宁更为真实和相对客观的了。普通中国人对列宁的印象,大概多来自那部面包会有的电影,对我这样出生于70年代早期的人,列宁的名字已经很模糊了,除了童年时代那本著名的打碎花瓶的故事书,对他了解很少,还不如以后知道的美国总统多。而随着历史的变动,这个名字似乎已经是一个失败的象征了,仅仅存在的一点兴趣是来自他的那个被做了防腐处理的遗体。而我重新选择阅读关于他的著作,完全是出于对现实的思考的需要,我要知道,在那个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对今天有怎样的影响,他为什么成功,又为什么失败,原因何在。相似的历史和意识形态使感到有必要了解这段被多数人遗忘和轻视的历史。列宁最大的特点就是政治,这是英国演员本金斯利在谈到自己扮演列宁的体会时候说的一句话。因此,列宁的一生基本上就是一个职业革命者和政治家的生涯,他的生活是政治,是流亡和办报,是开会和演讲,做指示和阅读,除了坐了密闭的列车回国和遇刺两件事,似乎没有什么传奇色彩,毕竟拿破仑是西方历史上最后一个可以神化的领袖。列宁的早期生活占据了非常少的篇幅,百分之九十的篇幅是介绍1918年到他去世时候的生涯。完全集中于他的对内对外政策,作为一个政党的领袖和国家的首脑来写,因此有必要提醒想要阅读本书的读者必须做好一种列宁式的不带感情色彩的,不追求罗曼蒂克务实心理。在这本书里,你只是看到一个冷静的国务活动家,而不是一个离奇的传奇,但是列宁的传奇就象是哥特式的建筑,每一部分乍看是毫无味道的,但是却塑造了整体性的惊人力量,是一种朴实造就的英雄故事。我发现西方的学者在为历史人物著述的时候,都喜欢夸大人物本身都历史进程的影响,是典型的英雄史观的体现,而中国的专业学者--我说的不是百家讲坛那样的明星学者,在为历史人物著述的时候更强调环境的作用,也许是因为中国的历史学者受到正统的观念影响更大,并且有中国特有的将人物置于客观环境的文化思维。西方文化的特征是将人对外部环境的改造甚至反抗作为永恒的希腊式的母题,而中国文化强调的是环境中个人的无力感和顺应。所以本书作者笔下的列宁也具有英雄造就时势的观点,断言假如没有列宁本人就无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联的建立。其实就本人的观点来看,这当然要归功于历史人物的果断和魄力,但也是那种复杂的历史环境的产物。沙皇和克仑斯基的垮台是由于战争的失败造成的整个国家的瘫痪和混乱,而混乱的时代正是需要一个铁碗专制的人物来控制局势和重建秩序,那本质并不是意识形态的胜利而是谁有强力的手段谁胜利。刚好列宁正是带着自己的政治理想登上了历史舞台。他的理想是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但是他使用的手段却是老的,甚至是纯粹俄罗斯式的,而非纯西方和马克思的。他这个人就是一个半西方半东方的化身,不是斯大林那种完全的东方式的。所以尽管他实行的是严峻的暴力革命,但是其中毕竟还保留了点欧洲知识分子的教养和理想主义,。所以他没有得到斯大林那样的恶名,长期一直把他奉为真理的化身。但是本书中所介绍的很多章节,都透露了列宁当时所面临的一种尴尬境地,他所信奉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他被迫的采取的违反正统理论的实用主义做法,如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与德国的和约,显示的是与其理想和宣传相反的行为。自然,作为美国人,对列宁的很多镇压反对派的做法是不能理解的,那是由于新大陆毕竟不是旧的专制主义的营垒,革命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很大差距的。作者认为列宁是有两个心的,一是作为思考者,一是作为行动者,而且两下并不冲突。其实列宁不过是把目的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已,手段是他所不在乎的,他说过,不怕弄脏自己的手,不要怜悯而是要敲打人们的脑门,人们生活在地狱里却不自知。一个政治人物也只有彻底的屏弃感情和怜悯而服从于其目标。我并不认同作者对于列宁所采取的严厉镇压措施,难道拿破仑没做过类似的事情吗,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虽然我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革命,但是我知道革命永远只有两极的对决。而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出的质疑,也不能损害这种理论本身所具有的历史与社会价值,对一个美国主流的学者还能指望什么呢。偏见是有的,但是也算是比较客观了。丘吉尔说过,糟糕的是列宁出现了,更糟糕的是他死了。这只是说明列宁也只是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并没有指出如何继续这种形态,每一个历史人物毕竟也不是先知。今天的人们可以指责列宁,发现他的错误,但是谁又能指出目前的错误呢,对若干年后自己这段历史做核估价呢。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列宁无非是在某种意义上复活了斯拉夫主义,依然没有跳出俄罗斯双头鹰究竟朝东还是向西的老问题,他面临的两难依然是俄罗斯面对西方的敌意和复杂的少数民族问题。假如他多活了几年,他会如何做呢,比斯大林做得好吗。可以肯定的是,他维护的毕竟是俄罗斯的利益,而不是世界革命。他还是无法超越现实和历史的。忧伤的列宁是本书临近结尾的一节,写的是生命快到尽头的领袖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他未完的事业和遗憾。对那个以花岗岩做灵魂的人来说,忧伤似乎是太罗曼蒂克了,但是却也实在找不到更好形容词了。有一章写了他的法国血统情人伊涅萨,也是唯一涉及到他个人生活的一节,这是他唯一真正爱的女人和人,理想主义者往往是这样,他们可以在观念上爱人类,但是却憎恨每一个具体的人。不过,那个美丽热情的女革命者却正是一个最罗曼蒂克的女人,是列宁的反面,毕竟这块花岗岩也有缝隙。
  •     列宁名言  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友谊建立在同志中,巩固在真挚上,发展在批评里,断送在奉承中。  欺骗的友谊是痛苦的创伤,虚伪的同情是锐利的毒箭。  患难识朋友。  不用相当的独立功夫,不论在哪个严重的问题上都不能找出真理;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贻误时机或张惶失措,就等于丧失一切。  赢得了时间就是赢得了一切。  在历史急剧转变的关头,往往连先进的政党也会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不能理解新的局势而复旧的口号,这些口号在昨天是正确的,但在今天已经失去任何意义。  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是慢性自杀。  贫农特别吃没有文化的亏,特别需要受教育。  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科学的宗旨就是提供宇宙的真正写真。  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  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  应该在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  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党的任务是对所有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总的领导,而不是像目前那样进行过分频繁的……往往是对细节的干涉。  只有当全体居民都参加管理工作时,才能彻底进行反官僚主义的斗争,才能完全战胜官僚主义。  道德是为了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担负。  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  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宁要好梨一个,不要烂梨一筐。积极肯干和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只有两三个,也比十个死气沉沉的人强。  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  当前的任务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挖掘矿石,提炼生铁,铸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纯钢。  马克思认为理论的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  必须有勇气正视无情的真理。  一切非阶级的社会主义和非阶级的政治学说,都是胡说八道。  任何一件事都具有两面性。  谁不和我们一起就是反对我们,中立的人最危险。  (1)任何时候都不要玩弄起义,在开始起义时就要切实懂得,必须干到底。  (2)必须在决定的地点,在决定的关头,集中很大的优势力量,否则,更有准备、更有组织的敌人就会把起义者消灭。  (3)起义一旦开始,就必须以最大的决心行动起来并坚决采取进攻。防御是武装起义的死路。  (4)必须在敌军还分散的时候,出其不意地袭击他们。  (5)每天(如果以一个城市来说,可以说每小时)都必须取得胜利,即使是不大的胜利,无论如何要保持“精神上的优势”。  要学会游泳,就必须先下水。
  •     列宁名言  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友谊建立在同志中,巩固在真挚上,发展在批评里,断送在奉承中。  欺骗的友谊是痛苦的创伤,虚伪的同情是锐利的毒箭。  患难识朋友。  不用相当的独立功夫,不论在哪个严重的问题上都不能找出真理;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贻误时机或张惶失措,就等于丧失一切。  赢得了时间就是赢得了一切。  在历史急剧转变的关头,往往连先进的政党也会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不能理解新的局势而复旧的口号,这些口号在昨天是正确的,但在今天已经失去任何意义。  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是慢性自杀。  贫农特别吃没有文化的亏,特别需要受教育。  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科学的宗旨就是提供宇宙的真正写真。  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  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  应该在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  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党的任务是对所有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总的领导,而不是像目前那样进行过分频繁的……往往是对细节的干涉。  只有当全体居民都参加管理工作时,才能彻底进行反官僚主义的斗争,才能完全战胜官僚主义。  道德是为了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担负。  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  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宁要好梨一个,不要烂梨一筐。积极肯干和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只有两三个,也比十个死气沉沉的人强。  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  当前的任务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挖掘矿石,提炼生铁,铸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纯钢。  马克思认为理论的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  必须有勇气正视无情的真理。  一切非阶级的社会主义和非阶级的政治学说,都是胡说八道。  任何一件事都具有两面性。  谁不和我们一起就是反对我们,中立的人最危险。  (1)任何时候都不要玩弄起义,在开始起义时就要切实懂得,必须干到底。  (2)必须在决定的地点,在决定的关头,集中很大的优势力量,否则,更有准备、更有组织的敌人就会把起义者消灭。  (3)起义一旦开始,就必须以最大的决心行动起来并坚决采取进攻。防御是武装起义的死路。  (4)必须在敌军还分散的时候,出其不意地袭击他们。  (5)每天(如果以一个城市来说,可以说每小时)都必须取得胜利,即使是不大的胜利,无论如何要保持“精神上的优势”。  要学会游泳,就必须先下水。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理想主义者往往是这样,他们可以在观念上爱人类,但是却憎恨每一个具体的人
  •       列宁名言
      
        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友谊建立在同志中,巩固在真挚上,发展在批评里,断送在奉承中。
        欺骗的友谊是痛苦的创伤,虚伪的同情是锐利的毒箭。
        患难识朋友。
        不用相当的独立功夫,不论在哪个严重的问题上都不能找出真理;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贻误时机或张惶失措,就等于丧失一切。
        赢得了时间就是赢得了一切。
        在历史急剧转变的关头,往往连先进的政党也会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不能理解新的局势而复旧的口号,这些口号在昨天是正确的,但在今天已经失去任何意义。
        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是慢性自杀。
        贫农特别吃没有文化的亏,特别需要受教育。
        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科学的宗旨就是提供宇宙的真正写真。
        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
        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
        应该在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
        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党的任务是对所有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总的领导,而不是像目前那样进行过分频繁的……往往是对细节的干涉。
        只有当全体居民都参加管理工作时,才能彻底进行反官僚主义的斗争,才能完全战胜官僚主义。
        道德是为了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担负。
        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
        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宁要好梨一个,不要烂梨一筐。积极肯干和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只有两三个,也比十个死气沉沉的人强。
        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
        当前的任务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挖掘矿石,提炼生铁,铸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纯钢。
        马克思认为理论的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
        必须有勇气正视无情的真理。
        一切非阶级的社会主义和非阶级的政治学说,都是胡说八道。
        任何一件事都具有两面性。
        谁不和我们一起就是反对我们,中立的人最危险。
        (1)任何时候都不要玩弄起义,在开始起义时就要切实懂得,必须干到底。
        (2)必须在决定的地点,在决定的关头,集中很大的优势力量,否则,更有准备、更有组织的敌人就会把起义者消灭。
        (3)起义一旦开始,就必须以最大的决心行动起来并坚决采取进攻。防御是武装起义的死路。
        (4)必须在敌军还分散的时候,出其不意地袭击他们。
        (5)每天(如果以一个城市来说,可以说每小时)都必须取得胜利,即使是不大的胜利,无论如何要保持“精神上的优势”。
        要学会游泳,就必须先下水。
  •     列宁主义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
  •     纸张、印刷都好,史料详实。译文流畅。忠实地写出了列宁伟大的一生。读后获益良多。卖家服务态度极好,多次电话联系我收货事宜,极为难得。
  •     记述非常可观完整
  •     这是美国人写的书,为什么不从英文版直接翻译过来呢,而是用俄文版转译的,不知道会不会中间有意思的偏差
  •     历史予他仅七载,他还世界二百年.
  •     可怕的革命,可怕的革命者,可怕的思想观念造就的革命者。正是他开启了苏联的历史,进而为中国输入了红色祸水。越是追求天堂,越要将人民置入地狱。
  •     具体,详尽,很好
  •     译者写过很多关于列宁的书,但是这次因为是翻译,要忠于原著,所以不太通俗,不过译者的其他关于列宁的著作到时很有可读性。
  •     外国人写的,内容很枯燥
  •       我非常尴尬的发现,自己又一次不得不把一个连职高都险些没有毕业的读者的文字放在这里。这不使我感到自豪,而是沮丧和无奈,因为时下是一个看似思潮涌动,人人都喜欢议论时政,指点江山,但是却毫无真正热情和深度的风潮,象这样具有历史价值的经典著作居然没有人关注,而是去读那些快餐历史小说,我感到愤懑。
      我相信中国本人质上是不关心政治问题的,只是到了涉及了饭碗和房子的时候才忽然的表现出了一种浅薄的关心,无论是充斥的民主的叫嚷还是回到某时代的口号,都是在表达对现实的不满而已,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倒不那么重要。
      革命就其本质来说,是贵族的,是理想主义的,和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关系。大多数人只要求改良而不喜欢革命。
      
      
      我愿意将此书推荐给喜欢政治和历史,特别是苏联以及国际共运方面的读者们,希望他们能够阅读本书,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这是一本美国人写的列宁的传记。
      我想也只有美国人才能比较全面和客观的撰写一个俄国人的生平,因为从文化上来说,都属于西方阵营,是托克维尔预言过的主宰世界的两个大国,彼此间又分庭抗礼几十年,所以没有比一个美国人笔下的列宁更为真实和相对客观的了。
      
      普通中国人对列宁的印象,大概多来自那部面包会有的电影,对我这样出生于70年代早期的人,列宁的名字已经很模糊了,除了童年时代那本著名的打碎花瓶的故事书,对他了解很少,还不如以后知道的美国总统多。
      而随着历史的变动,这个名字似乎已经是一个失败的象征了,仅仅存在的一点兴趣是来自他的那个被做了防腐处理的遗体。
      
      而我重新选择阅读关于他的著作,完全是出于对现实的思考的需要,我要知道,在那个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对今天有怎样的影响,他为什么成功,又为什么失败,原因何在。相似的历史和意识形态使感到有必要了解这段被多数人遗忘和轻视的历史。
      
      列宁最大的特点就是政治,这是英国演员本金斯利在谈到自己扮演列宁的体会时候说的一句话。
      因此,列宁的一生基本上就是一个职业革命者和政治家的生涯,他的生活是政治,是流亡和办报,是开会和演讲,做指示和阅读,除了坐了密闭的列车回国和遇刺两件事,似乎没有什么传奇色彩,毕竟拿破仑是西方历史上最后一个可以神化的领袖。
      列宁的早期生活占据了非常少的篇幅,百分之九十的篇幅是介绍1918年到他去世时候的生涯。完全集中于他的对内对外政策,作为一个政党的领袖和国家的首脑来写,因此有必要提醒想要阅读本书的读者必须做好一种列宁式的不带感情色彩的,不追求罗曼蒂克务实心理。在这本书里,你只是看到一个冷静的国务活动家,而不是一个离奇的传奇,但是列宁的传奇就象是哥特式的建筑,每一部分乍看是毫无味道的,但是却塑造了整体性的惊人力量,是一种朴实造就的英雄故事。
      
      我发现西方的学者在为历史人物著述的时候,都喜欢夸大人物本身都历史进程的影响,是典型的英雄史观的体现,而中国的专业学者--我说的不是百家讲坛那样的明星学者,在为历史人物著述的时候更强调环境的作用,也许是因为中国的历史学者受到正统的观念影响更大,并且有中国特有的将人物置于客观环境的文化思维。
      西方文化的特征是将人对外部环境的改造甚至反抗作为永恒的希腊式的母题,而中国文化强调的是环境中个人的无力感和顺应。
      所以本书作者笔下的列宁也具有英雄造就时势的观点,断言假如没有列宁本人就无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联的建立。
      其实就本人的观点来看,这当然要归功于历史人物的果断和魄力,但也是那种复杂的历史环境的产物。
      沙皇和克仑斯基的垮台是由于战争的失败造成的整个国家的瘫痪和混乱,而混乱的时代正是需要一个铁碗专制的人物来控制局势和重建秩序,那本质并不是意识形态的胜利而是谁有强力的手段谁胜利。
      刚好列宁正是带着自己的政治理想登上了历史舞台。
      
      他的理想是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但是他使用的手段却是老的,甚至是纯粹俄罗斯式的,而非纯西方和马克思的。他这个人就是一个半西方半东方的化身,不是斯大林那种完全的东方式的。所以尽管他实行的是严峻的暴力革命,但是其中毕竟还保留了点欧洲知识分子的教养和理想主义,。所以他没有得到斯大林那样的恶名,长期一直把他奉为真理的化身。
      但是本书中所介绍的很多章节,都透露了列宁当时所面临的一种尴尬境地,他所信奉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他被迫的采取的违反正统理论的实用主义做法,如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与德国的和约,显示的是与其理想和宣传相反的行为。
      自然,作为美国人,对列宁的很多镇压反对派的做法是不能理解的,那是由于新大陆毕竟不是旧的专制主义的营垒,革命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很大差距的。作者认为列宁是有两个心的,一是作为思考者,一是作为行动者,而且两下并不冲突。其实列宁不过是把目的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已,手段是他所不在乎的,他说过,不怕弄脏自己的手,不要怜悯而是要敲打人们的脑门,人们生活在地狱里却不自知。
      一个政治人物也只有彻底的屏弃感情和怜悯而服从于其目标。
      我并不认同作者对于列宁所采取的严厉镇压措施,难道拿破仑没做过类似的事情吗,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虽然我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革命,但是我知道革命永远只有两极的对决。
      而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出的质疑,也不能损害这种理论本身所具有的历史与社会价值,对一个美国主流的学者还能指望什么呢。
      偏见是有的,但是也算是比较客观了。
      
      丘吉尔说过,糟糕的是列宁出现了,更糟糕的是他死了。
      这只是说明列宁也只是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并没有指出如何继续这种形态,每一个历史人物毕竟也不是先知。今天的人们可以指责列宁,发现他的错误,但是谁又能指出目前的错误呢,对若干年后自己这段历史做核估价呢。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列宁无非是在某种意义上复活了斯拉夫主义,依然没有跳出俄罗斯双头鹰究竟朝东还是向西的老问题,他面临的两难依然是俄罗斯面对西方的敌意和复杂的少数民族问题。假如他多活了几年,他会如何做呢,比斯大林做得好吗。
      可以肯定的是,他维护的毕竟是俄罗斯的利益,而不是世界革命。
      他还是无法超越现实和历史的。
      
      忧伤的列宁是本书临近结尾的一节,写的是生命快到尽头的领袖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他未完的事业和遗憾。
      对那个以花岗岩做灵魂的人来说,忧伤似乎是太罗曼蒂克了,但是却也实在找不到更好形容词了。
      有一章写了他的法国血统情人伊涅萨,也是唯一涉及到他个人生活的一节,这是他唯一真正爱的女人和人,理想主义者往往是这样,他们可以在观念上爱人类,但是却憎恨每一个具体的人。
      不过,那个美丽热情的女革命者却正是一个最罗曼蒂克的女人,是列宁的反面,
      毕竟这块花岗岩也有缝隙。
      
      
      
  •     两册书,还没有开始阅读
  •     美国人写的,1970年出版,比较客观。
  •     书是买给侄子的,他喜欢历史书。
  •     感觉和以前了解的不一样,有收获
  •     有伟大的人格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     最后几页没分开,其他还好!
  •     伟人不可逆
  •     书很不错,整体很好,但我还没看内容,作者是美国人,一方面可能会更客观,另一方面可能没有苏联人写的完美!
  •     是本好书,评价列宁很中肯,有很多大家不知道的史实,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列宁。
  •     堪称最出色的国务活动家,完成了一系列不可思议。列宁虽不像斯大林、腊肉一样罪孽深重,可由他而始党团组织,目的高于手段的行为准则,却是红祸延续至今的源头所在。可以说改变二十世纪的并不是马克思和爱因斯坦,前者应为列宁
  •     很多内容值得引以为鉴
  •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研究列宁的书籍,作为饭后阅读和研究,均值得拥有
  •     比较啰嗦
  •     纸质一般,没有想象中的好。
  •     在这本书里,你只是看到一个冷静的国务活动家,而不是一个离奇的传奇,但是列宁的传奇就象是哥特式的建筑,每一部分乍看是毫无味道的,但是却塑造了整体性的惊人力量,是一种朴实造就的英雄故事。
    不怕弄脏自己的手,不要怜悯而是要敲打人们的脑门,人们生活在地狱里却不自知。
    理想主义者往往是这样,他们可以在观念上爱人类,但是却憎恨每一个具体的人。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     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一天早晨,朝阳透过薄雾,把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
    人民委员会就设在斯莫尔尼宫,在门前站岗的是新战士洛班诺夫。班长叮嘱他说:“洛班诺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岗。到这里来的人很多,你的任务是检查他们的通行证。列宁同志要来这里开会,你千万不能让坏人混进来!”
    “是,班长同志。”洛班诺夫行了个军礼,“我以革命的名义保证,一定为列宁同志站岗!”
    太阳越升越高,到斯莫尔尼宫开会和办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农民,还有学生。洛班诺夫认真地检查了他们的通行证。
    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来了。他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什么问题。
    “同志,您的通行证?”洛班诺夫拦住了他。
    “噢,通行证,我就拿。”列宁急忙把手伸进衣兜里拿通行证。
    一位来开会的同志看到洛班诺夫拦住了列宁查通行证,就生气地嚷起来:“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宁!”
    “对不起。”洛班诺夫严肃地说,“我没有见过列宁。没有通行证,谁也不能进!”
    列宁把通行证交给洛班诺夫。洛班诺夫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列宁同志,他非常不安,举手行礼说:“列宁同志,请原谅,我耽误了你的时间。”
    列宁握住这位年轻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你做的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
    他又回过头来对旁边那位同志说:“你不该责备他。我们就需要这样认真负责的好战士。革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     传记角度新颖,值得一读
  •     刚拿到书,正文第一页居然写着“列宁生于1870年4月10日”,严重影响了阅读的心情,严重影响了对此书的看法。不过书的外表是全新的,没有任何问题。
  •     还没读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