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记(中国文库4)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学者 > 上学记(中国文库4)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108032775
作者:何兆武
页数:287页

作者简介

《上学记(修订版)》:中国文库(综合·普及类)

书籍目录

第二版序言(何兆武)
序 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幸福和自由
第一章 (1921—1939)
我的祖上没有名人
三民主义的少年兵
“一二•九”见闻
上学记•甲
1 力矫时弊,以古为则?
2 无故乱翻书
3 天籁幻想
鬼子来了
恋恋故乡情
返乡
湖南印象
上学记•乙
1 中央大学附中
2 西方教科书
3 逃离“修道院”
第二章 (1939—1946)
上学记•丙:迁徙的堡垒
1 自由散漫的作风
2 三个大学从来都“联”得很好
3 自由,学术之生命
4 逃课、凑学分与窗外的聆听
5 图书馆不是藏珍楼
6 茶馆听吹牛,里根挂二牌
7 兼职做教师
8 恋爱?
9 “天人交感”下的人生观转变
几个难忘的人
1 一包热情的闻一多
2 民主人士张奚若
3 战国派雷海宗
4 吴晗印象
5 冯友兰先生
6 金岳霖先生
7 中国通温德,白俄噶邦福
8 曾昭抡先生
9 数学系
10 物理系
战火芬芳
“一二•一”运动
1 “打倒孔祥熙I”
2 一多先生被刺
3 一个人的政治底线
五柳读书记
忆同窗
1 “科里红”何佶(吕荧)
2 殷福生(殷海光)印象
3 大才子王浩
4 因言获罪的陈良璧
5 老友郑株生
6 高干子弟?
第三章 (1946—1950)
教书台湾
日日江楼坐翠微
上学记•丁:革大学习
零敲碎打
后记:把名字写在水上(文靖)

前言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这些著作,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披沙拣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赜索隐的严谨态度,投入到这项规模宏大的出版工程中来。

内容概要

  文靖(1975~),原名文静,现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  何兆武(1921~),原籍湖南岳阳。当代学者。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本书记述了何兆武先生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央大学附中、西南联大以及新中国时的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等校的求学经历,以独特的视角呈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其中不乏珍贵史料。本书使用的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本。

章节摘录

  80年代的时候,有一个北大的学生要毕业了,请我给她的论文提意见。当时正在闹学运,我就跟她说:“你做一个定量分析,看看各种态度的同学到底各占一个什么样的比例。”她就做了这么一个定量分析:大约有十分之一的人是非常积极的,他们是“专业户”,专心搞政治运动;大概有十分之一二的同学是积极拥护的;有一半左右的同学基本赞成,是跟着走的,有十分之一是专门念书的;还有十分之一是反对的。这个定量分析和我们解放前的差不多,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我的印象中当时学生的政治倾向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比例,有十分之一的人是“专业的”,他们是真正的革命者,属于职业政治活动家,国民党称他们为“职业学生”,就是说他们不是来念书的,他们的职业就是搞运动,搞政治。前些年有一次校友会,我见到一个老同学,他的名字我忘了,可是我对他印象很深,个子挺高的。我说:“我记得你,你常和陈良璧在一起的,但我忘了你的名字了。”我和陈良璧很熟,中学同班,大学同学,他们是老乡,所以他们常在一起。他对我说,他在大学念了十一年。别人都是四年毕业,他怎么念了十一年?实际上他是以学生的身份搞学生运动。

图书封面


 上学记(中国文库4)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背景,是宏大时代的波澜壮阔人生,是历尽世事的大起大落说透那段特殊时代的大浪淘沙才人竞风流,而知也无涯=========================读之前有点疑惑,以为是回忆上学趣事之类的自传,我向来是对自传没有好感的,当然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心思浮躁得很,没兴趣去花时间听一个人的自述17岁的青涩和70岁的感伤可是读了50页,便明白了它的价值,这段的求学史,浸润的是大学与民族之精神,还有一些零零落落的,为人的道理。对小辈如我,裨益极深首先是对战争状态下,国家情感的更深了解。“1937年底日军攻占了南京,敌伪下令要全北京市学生参加庆祝游行。消息一宣布,全班同学都哭了。”这说的是北京,在日本统治下的课堂情形。北京是诸多学潮的诞生之地,进步如北大,常常开全国之先,先带起各个高校,再发动中学生,要保卫祖国,追求民主。而在军阀混战、党国败坏和亡国危机下的学生们,爱国热情之复杂,所处境况之残酷,我们是无法亲身体会的,但只这样的寥寥数语,所情所景历历在目,读来悲愤之切肤,无法忘怀。然后是今夕学生学习状态之迥异,也让我颇为汗颜。何兆武的上学记,是一段和知识赛跑的过程,即使在那样的战火纷飞中,他们上课用的是依然最先进的英文教材,所学保持与世界同步,阅读的报刊也是英美报纸,这与如今我们采用90年代翻译的外国教材、“该页无法显示”的境况差距何止千里。客观条件差距之下,主观能动性的区别更是被无限放大,摘录一段,以此自勉。何兆武忆好友,后来成为世界级著名数理逻辑学家的王浩:“1939年秋天大一刚入学不久,有一次我在图书馆读书,看见他坐在那里看一本大书,我走过去一看,一个字都不认识,连是哪国文都不知道。我问他是什么书,他说是德文本,指着封面用英文说:“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World.(《世界的逻辑结构》)”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本经典名著。”再者是思想上的一些收获,毕竟是经历过抗战,内战和战后的动荡的老人,对历史、政治和人生的思考都更加深入,他所形成的淡泊、闲散的人生哲学,自己虽不全赞成,但确是特殊年代中的生活智慧。习得很重要的两点:要对权威存有质疑,只有这样才能超越;要明白真正的高处在哪里,所有的自负都是因为无知。其他细节就不表了。各位童鞋完全可以把他看做一本励志书籍,读完总觉得求知欲喷发,自己是个彻底的文盲。可作为浑浑噩噩拖延症之良方。
  •     1、应该说何老的回忆主要还是围绕抗战时期,即37年(何老16岁那年)开始。2、国民党是党军政权(为了与军阀对抗,党不得不配备武力),而和谐党亦是如此。3、对于那时的青年学生,好不容易破除了封建旧社会,正是学习上进之时,奈何青春有限,又正值内忧外患,学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没有那么好的定力去踏踏实实地扩充自己的学识、深刻自己的思想,故而难免流于单一化与武断化。加之年少气盛,西方先进思想的冲击,更使他们满怀着理想投入到改造社会的激情中去。当然,为了理想而奋斗,本是人类最美好的几种品德之一。理想本身并无可诟病,只是理想并不急于一时,但却更需要反思与扬弃。这也是作者本书开头与结尾反复提起的思想:“有一种更高层次的怀疑,它每天都在不断地[与自我]战斗。如果我们能活到有结果的那一天,它唯一的归宿就是圣洁,唯一的逃脱办法就是愚蠢。幸福是圣洁,是日高日远的觉悟,是不断地拷问与扬弃,是一种‘dunch leiden,freude(通过苦恼的欢欣)’”。说到底,任何将理想简单化乃至真理化的行为,都是一种思想上的无能,是一种奢求一劳永逸的惰性。当时的三民主义如此,共产主义也是如此,唯一相同的只是它们的政治形态。其它一切都只是为了这个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是意识形态的单一化与权威主义化,是企图宣布除“本教”以外的思想全都是“异端”,唯有“本教教义“方是人类社会的终极意义与奋斗目标。
  •     幸福是圣洁,是日高日远的觉悟,是不断地拷问和扬弃,是一种通过苦恼的欢欣,最重要的就在于对未来美好的希望,一是对个人前途,一是对整个社会。——幸福是蜕变重生,对光明美好的不断追求,就好像凤凰的浴火重生。幸福是敢于抖掉心灵的灰尘,让心灵更洁净,是意识到这是一个错,想办法走出人生的纷纷扰扰,而不是困在小房子直至腐朽。人生中有很多挫折和不幸都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追求的是peace of mind。

精彩短评 (总计41条)

  •     青年。幸福。求学。
  •     解答了一些对生活的疑虑,兼提供不少大师之八卦;何老曾有一不修边幅的室友,名曰汪曾祺O(∩_∩)O~联大是一段极其有趣的岁月~
  •     听老爷爷讲故事
  •     君有上学记,予有逃学计
  •     很喜欢西南联大那部分
  •     适合在午睡前看的口述。偶然发现同时在看的《社会契约论》是何兆武译的,囧--
  •     好萌的吐槽书。。
  •     诶,各种感动啊。|||~想不到一天就看完了。中国文库就属第四辑精装本最漂亮了~ P206有一处文字颠倒
  •     一代不同一代
  •     把名字写在水上的自由散漫情怀
  •     知识分子的追求
  •     与另一位何先生相比,这位平和许多。
  •     ““每个周末,我都会骑着自行车去北平图书馆借书,一借就是五本,这就是一星期的精神食粮,下周再去。那时候的路已经比较好走了,一路上都是柏油马路,只有快到图书馆的一段路是沙路,自行车胎碾压在沙上的声音至今想来都是那么悦耳……” “人生一世 不过就是把名字写在水上。” 写得真好,先生是真明白的人。
  •     Here lies the man whose name was write on water!
  •     不乏洞见
  •     布面精装,hiahia
  •     读过联大部分
  •     《中国思想史》的作者葛兆光作序。
  •     民国时期的学生,真是幸运的主儿。那时候的文人,感觉像是个谜。
  •     又是一本另人难忘的书。
  •     老者絮语
  •     完全就是我理想中的学生生活状态——生活清贫而精神富足
  •     何老个人独特经历是很好的历史视角,又是一次历史的补课。当然能看出来,有些不够河蟹的想法还是绕过没提。
  •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情结,那么,我们这个时代的情结又是什么?
  •     羡慕那时的学术氛围和学者们的气度。
  •     丹青难写是精神
  •     年轻人可以此自勉
  •     故事中看历史。
  •     现今之大学怎能与民国大学相比
  •     何先生在西南联大那届同学中并不属成就特别卓越,但在他的回忆录中的确凸显建国前后在意识形态上控制的对比,及因此对于中国高教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     虽然是回忆录,事物的记载模式也是有一搭说一搭,七零八落的,但是明显读起来觉得有那么一点儿吃力,历史人文知识都不足,中学的历史算是全丢给老师了,需要补课啊,没有历史常识,没有纵观的意识,没有人文知识,没有横揽的能力,果然如此,我的观念才如此狭隘,人生才如此在过小的细节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     我就羡慕何老这好记性。
  •     我很爱看过去20世纪知识分子的回忆录,20世纪的中国风云剧变,人才辈出,有很多我喜欢的作家。觉得何兆武老师是个独立随性自我的人,有一说一,不跟着喊口号。
  •     很清新,撰寫者也很用心。
  •     人这一世,不过是把名字写在水上
  •     何兆武
  •     一直想了解西南联大那段,就偶遇了这本,友邻们还有推荐的吗?
  •     我感受到了一种纯净。
  •     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真的是趣味横生的一本书,但是却也让我有颇多收获。
  •     1 个人视角历史要比宏观视野神马的实在的多,平白的陈述,沉重的历史,有趣的片段,好书;2 49年后的事情为啥不记录下来呢?唉 那段历史不能就这么随风而去。可以不发表,但不能不记录
  •     好极了,看了这本书才发觉,原来我们的教育史上,曾经那么的牛逼过,那么的和世界接轨,为西南联大那段美妙的教育时光喝彩!期待《上班记》,可惜很难出版。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