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本色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书生本色

出版社:上海书画2
出版日期:2002-12
ISBN:9787806724651
作者:朱晓江
页数:131页

作者简介

胡适为20世纪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路先锋,曾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在新文化运动中大力提倡白话文,提倡传记文学。胡适不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影响着我国的文学历史的进程,他的追求民主与自由的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而他在政治上的不幸有深深的引起后人的同情与反思。本书编著了胡适的生平,历史背景,及及他在各个时期的著作和思想,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解胡适的平台。

  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中国新文化运动中一位重要人物胡适的生平事迹,从童年时代的家庭文学熏陶,到少年的上海求学历程,青年时期留美学习的彷徨与觉醒,在新文化运动中的狂飙突进、摇旗呐喊,到在政治舞台上的"忍不住的新努力"开始的人生的不幸,到担任北大校长之后无奈离国,在异乡艰难困窘的生活,受到两岸同时批判的精神摧残,到最后重回台湾并毫不停息在政治上对于民主自由的追求,最终心脏病猝发逝世。胡适的一生经历了幼时的懵懂,少年的彷徨,在革命的大时代中的觉醒与奋起,书生议政的不幸结局。从中,可以看到作为一代伟大的文学家的胡适正直、坚韧的性格特点,乃至整个中国新文化运动中青年人、文艺工作者、热心于祖国民主与自由建设的"书生"无私而坚定的政治思想,和中国文人在政治舞台上普遍的不幸于尴尬。

书籍目录

引言
壹 童年时代
上海-台北-安徽
“早训”与“讲书”
白话小说里的新鲜世界
无神论者
贰 上海求学
连升四级
上海滩上的时新少年
《竞争旬报》
中国新公学
叁 留美七年
黎明前的黑暗
异邦新气象
跟着兴趣走
逼上梁上
肆 狂飙突进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北大教授
中国的文艺复兴
国故整理与“打鬼”
伍 书生议政
“政治是我的一种忍不住的新努力”
欧游道中
《新月》微光下的人权论战
独立的精神
陆 驻美大使
小卒过河
行万里咱,讲百次演
“桐油贷款”与“滇锡贷款”
卸任
染 北大校长
归国
北大校长
几乎做了“总统”
离校
去国
捌 天涯游子
Apartment里的Baby-Sitter
生日决议案
两岸同批胡适之
玖 重回台湾
“中央研究院”院长
《自由中国》案
最后一次讲演
胡适年谱简编
后记

编辑推荐

  胡适为20世纪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路先锋,曾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在新文化运动中大力提倡白话文,提倡传记文学。胡适不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影响着我国的文学历史的进程,他的追求民主与自由的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而他在政治上的不幸有深深的引起后人的同情与反思。本书编著了胡适的生平,历史背景,及及他在各个时期的著作和思想,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解胡适的平台。

内容概要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期间曾著《文学改良刍》、《 历史的文学观念论》、《易卜生主义》、《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 学史大纲》(上) 、《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 、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 心于《水经注》的考证,但未及写出定稿。1962年在台北病逝。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后记  和胡適的结缘是在1992年的1月12日,也就是我进大学的第三个学期的末尾,胡適逝世三十周年的前夕。那一天,我在一个极不起眼的小书店里买了一册由邹世毅、刘周堂选编的胡適的作品集《人生大策略》,书名是编者加的,但里面20万字的文章却全都是胡適做的。买书的当天,我大约就已经快速阅读了其中的一些篇目,于是,就在当天的日记里,我有以下文字:“人的一生是不能糊里糊涂地过的,我应以我的热情,投身于无涯的学海中,争取创出一条路来。”现在看来,这样的文字,还真有一些胡適先生的乐观主义气象。第二天,期末考试开始,到寒假的时候,我才有整段的时间来快意阅读。当时我给自己开出的“必读书目”有五种,但最后真正读完的,却只有这本《人生大策略》;不但读完,而且是一篇又一篇地仔细阅读,读到兴奋的时候,还在当天的日记里写有“长篇”的评论文字。对于一个大二的学生来说,胡適的思想言论真为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而在这之前,当胡適逝世二十五周年的时候,唐德刚先生就已经有过一个纪念性的讲演叫《胡適时代卷土重来》,现在我想,这是确实的。当我这样的学生也开始接受胡適思想“毒素”、“遗祸”的时候,那胡適之的幽灵确实是“木乃伊归来”了。  然而对于胡適之这个“木乃伊”的归来,我是持欢迎态度的。这以后,我的书架上陆续增添了他的著作,如杨犁选编的《胡適文萃》,欧阳哲生编的北大版12卷本《胡適文集》,都在我的藏书之内。当然,我个人对于那册薄薄的《人生大策略》仍有无穷的好感,尽管这书最后的《年谱简编》做得很不像话,将胡適参加留美官费考试以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的年份都搞错了,但我还是乐意向那些比我更年青的学生推荐这本小书,希望他们也能像我一样,从中汲取文化思想的养分。  现在,十年过去了。就在胡適逝世四十周年的前夕,我居然得到机会,能为这位20世纪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路先锋写一本小传,这使我感到兴奋。也感到荣幸。胡氏生前提倡白话文,提倡传记文学,因此,现在,当我以标准的白话文、规范的现代语法演说他一生事迹的时候,我想,他大概是会投以鼓励的微笑的。或者,假如地府也有演讲集会,也有报刊出版事业,那么,也许,他还会在各种场合,向他那些无穷无尽的朋友们宣传,说,最近,有一位小朋友,叫朱晓江的,给我做了一部传记……然而胡適生前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因此,类似的假设我们还是赶紧打住。  到目前为止,胡適的传记电已经有好些部了。撇开胡適自己的《四十自述》、《胡適口述自传》不讲,资料翔实者如胡明的《胡適传论》,善为新体者如李敖的《胡適评传》,诙谐幽默者如唐德刚的《胡適杂忆》,都是我所喜欢的。作为一种普及性读物,这本小书却未免有些“简陋”,它只能用一种近于“白描”的手法来介绍一些传主的生平事迹,而无法对胡適的学术思想作出详细的评述。然而尽管如此,作者也还是有他自己的理想存在。那就是,在尽量选用“正版”资料的基础上,能够将胡適个人的文化魅力渲染出来;假如读者因为读了这本小书而对胡適的文化思想产生兴趣——一如我十年前读《人生大策略》时的感受一样——进而选读或竟全读胡50自己留下的那些著述讲演,那就是作者的荣幸了。盖文化在于积累,像胡50这样的文化大师,在我们当代的文化建设中——无论国家、民族的文化建设,或是个人自己文化学养的提高,理应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朱晓江2002年2月6日                            胡遭逝世四十周年前夕于                              杭州 知多少斋

章节摘录

书摘  既然缺少游戏,胡遍的兴趣便向别处发展。9岁那年的一天,胡適在四叔家东边的小屋里玩,偶然看到桌子底下有一只美孚煤油板箱,里面的废纸堆里露出一本破书。胡適捡起来一看,是一本小字木板的《第五才子》。由于书的两头都被老鼠咬坏了,书面也已扯破,因此这书开头便是“李逵打死殷天锡”一回。李逵这个人,胡遗在戏台上是早就认识的了,这回遇到“熟人”,于是就站在那只美孚破板箱的旁边,一口气将这本《水浒传》的残本读完。  这以后,胡適很快就迷上了那些通俗的白话小说,不但《水浒传》全本,而且《三国演义》、《正德皇帝下江南》、《七剑十三侠》、《双珠凤》、《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甚至连日本人写的希腊故事《经国美谈》也找来读了。  那时候最肯借小说给胡適看的是比他大几岁的族叔近仁,也就是后来和顾颉刚讨论古史的胡堇人。他家里有很多藏书,常常借给胡適看,胡適也常把自己借来的小说借给近仁,两个人交换着看。而且,为了比谁读的书更多,两个人还都各有一个小手折,上面记着自己读过的小说,不时地拿出来比划比划。这两个手折后来都不见了,但据胡逋自己回忆,到他1904年离开家乡为止,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他大约已经读了《琵琶记》、《夜雨秋灯录》、《夜谭随笔》、《兰苕馆外史》、《寄园寄所寄》、《虞初新志》、《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五虎平西》、《粉妆楼》等。这些作品虽然良莠不齐,而当时的胡適也还不能懂得《红楼梦》和《儒林外史》的好处,但这些·书的阅读,却使少年胡迪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白话散文的训练,为他以后发起“白话文运动”以及后来的学术考证工作奠定了基础。当然,这是后话,对当时的胡逋来说,读这些小说只是觉得趣味盎然。  有意思的是,这些白话小说的阅读还为胡迪带来了意外的收获。那时候,胡適四叔的女儿巧菊、老师禹臣先生的妹子广菊多菊、祝封叔的女儿杏仙、本家侄女翠苹定娇等,都是十五六岁的年纪,都喜欢听讲故事。先前,她们都请“会讲笑话”的五叔讲,忙着给他点火、装旱烟、捶背。现在,她们发现胡適也能讲,而且还用不着做装烟捶背等麻烦事,于是都把目标转向了他。就这样,女孩子们绣花做鞋,胡適就给她们讲《凤仙》、《莲香》、《张鸿渐》、《江城》。等故事讲完,女孩子们就去泡炒米粉,或者做蛋炒饭来请胡適吃,弄得胡適好不得意!  这样的讲述,对胡逋来说,也算是—,种训练,它逼着胡逋把古文的故事翻译成绩溪土话,从而使他更’了解了古文的文理。正是这样,当他14岁到上海读书作古文时,已经能够做很像样的文章了。  除了读白话小说,胡逋的正式功课也没有荒废。有一天,当他复习朱子《小学》的时候,读到了司马光写的一段家训,其中有论地狱的话:  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锉烧舂磨,亦无所施。  胡適的眼光反复地在这几句话上流连,思想激烈地运转着,然后高兴地直跳起来。自从读了《目连救母》、《玉历抄传》等书以后,地狱里的种种惨状就经常地在他的眼前浮现:放焰口的和尚陈设在祭坛上的十殿阎王的画像,十八层地狱里的牛头马面用钢叉把罪人叉上刀山,叉下油锅,抛下奈何桥去喂饿狗毒蛇。所有这些,当时都时时恐吓着胡遗幼小的心。但现在,忽然听到有人站出来说,没有地狱,所有地狱里的种种酷刑都是假的,而且讲得又那么有道理,试想,这该是一件多么快意的事!“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锉烧舂磨,亦无所施”,胡適再三地念着这几句话,心里真有一种解放以后的莫大轻松。  后来,大约11岁的时候,胡遍研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又读到了范缜反对佛教的故事:  缜著《神灭论》,以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此论出,朝野喧哗,难之,终不能屈。  这样浅近的譬喻刚好够得上一个知识初开的小孩的思维,再加上有以前司马光论地狱的话作铺垫,胡逋很容易地就接受了范缜的思想,从此成为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  13岁那年正月,胡適到大姐家去拜年,一直住到十五的早晨才和外甥砚香,带了一个长工挑着新年糕饼一起回家看元宵花灯。这路上有个三门亭,里面供着几个神像。进了亭子以后,胡適对砚香说:“这里没人看见,我们把这几个烂泥菩萨拆下来抛到茅厕里去,好不好?”  这突然的主张把砚香给吓住了。虽然他以前也曾听胡逋说过无鬼无神的话,但却想不到这小舅舅要在这里实施他的主张,于是六神无主。  长工一听赶紧上前劝阻:“糜舅,这菩萨是得罪不得的!”  听了这话,胡適极不高兴,偏要拾石头去掷神像。这时刚好村子里有人出来,砚香和长工就赶紧把胡適给劝走了。  晚上陪客人吃饭的时候,胡適喝了一两杯烧酒,有些微醉。晚饭后,他又跑到大门外,被风一吹,更有些醉了,于是仰天大喊:“月亮,月亮,下来看灯!”别的孩子听了,也都跟着大喊:“月亮,月亮,下来看灯!”  母亲听到以后,赶紧叫人传话,要他回家。但胡迪害怕受到她的责怪,反而跑了出去。传话的人在后面追,他在前面跑,样子很有些疯狂。  到后来,等母亲自己出来的时候,胡遍已经被人追回来了。母亲抱着他,但胡遍仍是喊着要月亮下来。这时已有许多人围拢来看,胡適乘着人多,仍是乱喊。这时那个长工走到胡逋母亲的身边,低声说:“外婆,糜舅今夜恐怕不是醉酒,今天我们路过三里亭的时候,糜舅要把那几个菩萨拖下来丢到茅厕里去。恐怕是得罪了神道,菩萨怪下来了!”  这几句话,胡適全听在耳里。他正害怕受到母亲的责罚,于是索性闹得更凶,嘴里胡说八道,好像真有神道附在了身上。  母亲急了。赶紧叫别人抱住儿子,自己洗手焚香,向空中祷告三门亭的神道,求菩萨饶恕小孩的无知。看着这一切,胡遍内心暗暗发笑。  后来,微醉的胡遗经过这一场闹,乏了,也就不知不觉地睡去。母亲许的愿居然在短时间内就“灵验”了。  第二天,母亲教训了他一场,但没有责罚他。胡逋很高兴,以为事情过去了。然而一个月以后,她却办了猪头供献,备了香烛纸钱,要胡適到三门亭里去跪拜谢神。胡逋没有办法,只得忍住笑,恭恭敬敬地行了礼,心里却怪自己当日不该胡闹,结果换来这比挨打还更难为情的责罚。  ……

图书封面


 书生本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作者是政治老师吧?我汗~~~不上纲上线难受啊?! CORNELL先是译成"康奈耳",后又译成"康乃尔",这是同一个人写的不?! 看在胡适的面子上,给三星算是客气了.
  •     越来越喜欢读书了,
  •     在读者上曾经看过刘墉这本书的序言,而且觉得自己有用,就买下来了。
  •     胡适先生的一声非常令人感动
  •     其实写得一般
  •     很好的一本书,了解了胡适的成长经历,获得35个博士学位,伟人!
  •     他是一位大师,却因为历史关系,而不被正名。而现在我们却发现其实他的理论越来越受用。他并没有错,只因为他毕生追求的是自由主义。幸好现在我们开始对他进行重新的认识。这本书挺好的,很多思想,很多话语,其实很受用。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