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周作人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晚年周作人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14310955
作者:耿传明
页数:288页

作者简介

1945年抗战胜利,周作人成为身陷囹圄的“文化汉奸”,遭遇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从此跌入了人生的低谷。此后的20多年里,这位“五四”时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以戴罪之身,从事着写作和翻译,且成果颇丰。
本书叙述了晚年周作人的生活、遭际和命运,在一种更开阔、更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视野下,剖析了周作人晚年的情感和内心。

书籍目录

序言 再次浮出水面的周作人
引子 “靠山”倒了
第一章 一代宗师成了汉奸
对郑振铎流露悲观情绪 / “四大留守北平教授”/ 大后方抢救周作人 / 遇刺事件加速“下滑”过程 / 帮助李大钊家人 / 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蒋梦麟的委托 / 想去解放区,被成仿吾回绝 / 与傅斯年结怨
第二章 跌入人生最低谷
惩治汉奸的时候到了 / 被关进北平炮局胡同监狱 / 带到南京受审 / 审判前后的人情冷暖 / “反动老作家”里外不是人 / 被判十年
第三章 文化巨匠落水的深层原因
“昏”:鲁迅对周作人的唯一评价 / 与老舍、陈寅恪的气节形成鲜明对照 / 竟然为秦桧翻案 / 道德上有盲区 / 不可靠的自我辩解 / 曾经的辉煌
第四章 狱中的周作人
住上了老虎桥的单间 / 此时最好的朋友——比他下水还早的钱稻孙 / “天字第一号”汉奸陈公博被枪决 / 与巨奸周佛海认了兄弟 / 在狱中笔耕不辍
第五章 侥幸出狱以后
时局突变,侥幸出狱 / 开始在钱稻孙学生尤炳圻家白吃白住 / 在上海偷了半年悠闲 / 投石问路:给周恩来写信
第六章 新时代里的周作人
序言 再次浮出水面的周作人
引子 “靠山”倒了
第一章 一代宗师成了汉奸
对郑振铎流露悲观情绪 / “四大留守北平教授”/ 大后方抢救周作人 / 遇刺事件加速“下滑”过程 / 帮助李大钊家人 / 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蒋梦麟的委托 / 想去解放区,被成仿吾回绝 / 与傅斯年结怨
第二章 跌入人生最低谷
惩治汉奸的时候到了 / 被关进北平炮局胡同监狱 / 带到南京受审 / 审判前后的人情冷暖 / “反动老作家”里外不是人 / 被判十年

第三章 文化巨匠落水的深层原因
“昏”:鲁迅对周作人的唯一评价 / 与老舍、陈寅恪的气节形成鲜明对照 / 竟然为秦桧翻案 / 道德上有盲区 / 不可靠的自我辩解 / 曾经的辉煌
第四章 狱中的周作人
住上了老虎桥的单间 / 此时最好的朋友——比他下水还早的钱稻孙 / “天字第一号”汉奸陈公博被枪决 / 与巨奸周佛海认了兄弟 / 在狱中笔耕不辍
第五章 侥幸出狱以后
时局突变,侥幸出狱 / 开始在钱稻孙学生尤炳圻家白吃白住 / 在上海偷了半年悠闲 / 投石问路:给周恩来写信
第六章 新时代里的周作人
重返北平 / 故旧门生纷纷来访 / 亲自拜访最高领袖座上宾章士钊 / 被新社会“养起来”/ 受宠若惊的西安之行 / 故交曹聚仁提供了卖文渠道
第七章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靠回忆大哥谋生 / 八道湾成了大杂院 / 和弟弟周建人反目 / 干涉女儿自由恋爱 / 纠结“遇刺事件” / 四处写信“乞食”/ 妻子羽太信子去世 / 翻译古希腊文学 / 写作《知堂回想录》
尾章 “末日”来了
写好最终的遗嘱 / 红卫兵冲进了八道湾 / 此生最后一篇日记 / 囚禁在小屋,请求“安乐死”/ 上厕所时猝然发病去世 /“消声灭迹”:骨灰被处理掉了
后记 以“过来人”的立场写周作人
附录一:周作人年谱简编
附录二:周作人作品目录

编辑推荐

《晚年周作人》的作者耿传明,写的周作人是站在一个精神意义上的“过来人”“经历者”立场上来写的,其中包含了他自己对这段现代知识分子走过的心路历程的反省和思考。《晚年周作人》由现代出版社出版。

前言

1967年5月6日,周作人的一生走到了尽头,“时代”并未给他安排下“寿终正寝”的结局。作为五四进步青年眼中曾经的思想巨人,如何竟以“销声灭迹”的结局草草结束了这一生?周作人的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1945年抗战胜利,这一年也是周作人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从学者、名流到伪政府高官,再到身陷囹圄的“文化汉奸”。抗战胜利后的周作人,可以说跌入了人生的低谷。抗战时期的附逆,无疑正是周作人晚年生活中的最大事件。    那么,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周作人走出了这样一步?    周作人的晚年,也正值中国海立山飞、动荡不安、地覆天翻的年代。乱世中,周作人侥幸地从国民党监狱中走出,走进了共和国的天空下。但这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新文学的开路者,此时却已名登“另册”,丧失了公民资格。实际上,周作人在新时代刚刚拉开大幕时,就已被代表其时代的诗人宣告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中,周作人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来面对和处理他与新时代的关系?在这样的时代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苟安与生存?他是否甘心于这样的处境,又做了哪些挣扎与辩白?他的写作与思想中又反映出了怎样的态度?    周作人与家人间的关系也是常被人们谈起的话题,除了众所周知的与哥哥鲁迅的反目之外,他与备受争议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是如何相处的?他为何要把弟弟周建人告上法庭?周建人小儿子丰三的自杀与他有怎样的关系?他为何要干涉女儿的自由恋爱?    南开大学耿传明教授撰写的《晚年周作人》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写出了晚年周作人的生活、遭际与命运,对其晚年的心理、情感和思想世界进行了剖析,揭示了他作为现代思想、文学、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标志性人物与其时代的遇合与龃龉。    临终前数年,周作人一再说“寿则多辱”,当然,“文革”中的红卫兵们还不希望他“速死”,因为那意味着失去了一个批判对象,但晚年的周作人作为“反面教员”的作用也已非常有限。    然而,周作人的价值不会因为时代的否定而全然消失,当时代生活由歧出和偏至回归常道,当人们从群体的狂热中醒来,重新发现自我和个人,当时代再一次由“信”向“思”转换时,周作人就会再次浮出水面,并成为新的热门话题。

内容概要

耿传明:1963年生,山东省菏泽市人,学者、历史传记作家,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现代思想文化研究,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海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主要著作有《独行人踪——无名氏传》《轻逸与沉重之间——“现代性”问题视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学》《周作人的最后22年》《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鲁迅与鲁门弟子》等。

章节摘录

版权页:   1942年5月,在中央研究院院长朱家骅的帮助下,陈寅恪一家混入逃难百姓中,历尽千辛万苦,逃离了香港。他们先是由澳门乘船取道广州湾(即湛江),再由陆路乘车向内地进发,一路艰苦跋涉,于6月抵达广西桂林。陈寅恪在1942年6月19日给傅斯年的信中有这样逃难的描述:“此次九死一生,携家返国,其艰苦不可一言尽也,可略述一二,便能推想,即有二个月之久未脱鞋睡觉,因日兵叩门索‘花姑娘’之故,又被兵迫迁四次;至于数月食不饱,已不食肉者,历数月之久,得一鸭蛋五人分食,视为奇珍。此犹物质上之痛苦也。至精神上之苦,则有汪伪之诱迫,陈璧君之凶恶,北平‘北京大学’之以伪币千元月薪来饵,倭督及汉奸以二十万军票(港币四十万),托办东亚文化会及审查教科书等,虽均已拒绝,而无旅费可以离港,甚为可忧,当时内地书问(信?)断绝,沪及广州湾亦不能通汇,几陷入绝境。忽于四月底始得意外之助,借到数百港元,遂买舟至广州湾,但尚有必须偿还之债务,至以衣鞋抵值始能上船,上船行李皆须自携,弟与内子俱久患心脏病,三女皆幼小亦均不能持重物,其苦又可想见矣!”

图书封面


 晚年周作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作者在这本书里很努力地保持着“客观”和“冷静”,但是,作者骨子里并不认同周作人,也不试图去理解他。在这本书的封底,作者自己说:“我知道我的这些看法会刺激一些周作人的崇拜者……如果我们现在还完全认同前人的立场和判断,那就意味着我们还没有走出前人所深陷的迷境,白白经历了20世纪发生在中国和世界的诸多劫难”。这本书里,作者时不时地跳出来,对周作人进行分析,脱不了批判的论调,这恰恰是犯了历史写作的大忌——那些聪明人,总是在事后,用所谓正确的眼光,正确的理论,正确的视角,来看待历史人物。然后进行一番成王败寇的分析,自以为已经超越了他们。这位作者信心十足的说,他要超越周作人对”现代“的理解,因为作者自诩为”过来人“和”经历者“。然而,作者经历过什么呢?我们很难预断。(耿先生出生于1963年,有何经历可以自称”过来人“,实属可怪)。但作者的思路,仍然是高扬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大旗。反对”政治上的虚无主义“,认为作为民族国家的国民一定要富于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周作人的附逆,来源于”个人主义倾向减弱了他对于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又说,周作人所倡导的”人的启蒙“,”只有在现代民族国家这一不言自明的框架下才有意义“。作者认为,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人性论都是抽象的、幻想的乌托邦迷境,周作人之所以走错了路,就是因为他深陷于此。读到这里我不禁失笑,假如说,这就是对周作人的”超越“,实在看不出作者的高明之处何在。我们只要老老实实恭读教主宝训、毛选四卷,岂不早就超越了周作人、胡适之?作者用很大篇幅探讨周先生和日本人合作的原因,这也许有一定意义,然而知识分子屈服于异族的权势,并不自周先生始。日本投降之后不满四年,夷狄乱华,神州陆沉,铁幕之后,铁蹄之下,铁腕之底,中华文化,摧折殆尽,知识分子或被髡钳,或遭凌辱,杀戮其身,诛灭其心,种种苦难,备难尽述。此后形势稍好,亦不过如犬马侏儒,豢养取乐而已。而今此辈文化宠物,还在权势的掩护下卑屈地活着,反而自以为站在正确的位置,对知堂先生冷嘲热讽,自以为高明过于前人,宁有愧否?另外,还有若干技术上的问题:1. 此书封面大书“乱世与文学的污点证人”副题,殊失温柔敦厚之意。2. 史料缺乏熔裁,很多地方大段甚至整页抄录他人整理的传记资料。3. 校对不严,错字甚多。如果稍做诛心之论的话,此书的大病,就是缺乏一个“敬”字。(2013年5月5日补记:写传记,未必一定要对传主做顶礼膜拜状,然而史家应有起码的悲悯之心,又不宜与政治势力结合的太紧,满篇满纸都是政治上正确的话语,就算这位传记作者不厌烦,读者看了都要蹙眉头了)。当然,周先生并非完人,然而写史贵在征实,作者可以寓论断于叙事,无须时时刻刻跳出来,对读者耳提面命,生怕他们不小心受了知堂”灰色哲学“的蛊惑似的。作者对周作人的所有思想的介绍,几乎都加了批判的尾巴,用上”荒谬之极“之类的评语,而且篇幅不亚于传主思想的介绍——当然,在作者看来,那要算是有反思精神,不被周牵着鼻子走的证明。但在我们这些思想落后的读者,大概还是要通过这本书了解传主的想法,而不是作者的评议。2013年5月5日 20:16:19补记:本书是《周作人的最后二十二年》的升级版,作者进行了不少自我抄袭的工作,但并未做任何说明。此等文人,人品大概有些不大厚道,然而也能笑骂知堂,做“深刻反思”之高明状,真令人觉得黑白颠倒了也。2013年7月29日20:41:04补记副题“乱世语文学的污点证人”为编辑所加,又,本书系《周作人的最后二十二年》的升级版,作者本来有所交代,后为编辑删去。淳孝不了解本书编辑的内情,故评论有欠准确,应予更正。但这本大作不值一读确是真的,从文字到思想,都显得浮浅而武断,所以我已经做了处理,让它去了该去的地方了。此书大概适合对周先生和日本有仇恨的爱国青年来读,否则还是不买为佳。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作者大致以抑周的态度写这部传记,不过持论谨严,论证周密,也是一家之言。可与其他几部传记参照。
  •     对于了解晚年的周作人还是很有帮助的
  •     这本书仿佛是思想政治教师写的一样。如果你想看看政治上正确的评价,不妨阅读此书,你将在了解周作人的同时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反对自由主义的教育。
  •     是那种盗版的,不建议买。希望亚马逊严格审核图书,我是你们的忠实顾客,但愿莫让我失望
  •     读了《晚年周作人》这本书,了解了许多,过去不知道的周作人内心情感世界和他所处那个时代带给他的种种挫折。值得一读!
  •     这本书里,作者时不时地跳出来,对周作人进行分析,脱不了批判的论调,这恰恰是犯了历史写作的大忌——那些聪明人,总是在事后,用所谓正确的眼光,正确的理论,正确的视角,来看待历史人物。然后进行一番成王败寇的分析,自以为已经超越了他们。这位作者信心十足的说,他要超越周作人对”现代“的理解,因为作者自诩为”过来人“和”经历者“。又,从技术上说,第一,此书校对不严,错字甚多;第二,大段原文引用他人著述,分析时趋合政治形势。第三,基本上是作者的《周作人最后22年》的升级版,只是改换了一个名字,并且对周的评价更低,作者的自我感觉,大抵是更加良好了一些。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基本上是作者的前作《周作人的最后22年》的升级版吧,个别地方有所改动,也引用了一些新的资料,批判的力度也加大了,总体来说比前作要好,虽然拿旧作翻炒一下出版又不说明的做法好像不太对,但是对于想了解周作人的读者来说仍不失为一本比较好的传记读物。
  •     读起来很畅快,好书。
  •     多读一点书。。。
  •     思想巨人,矛盾综合体。
  •     虽然一上来就看到常识性错误(说周作人生于乙酉),但作者还是有很多妙见的,其判断也多为我认同。
  •     还不错这本书,认真读后对周作人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     喜欢周作人!
  •     主要是想了解周作人晚年的命运和经历。这本书议论太多,而议论高度一般,作者很爱扣大帽子。作者不大认同周氏的林林总总,而我读了一些周氏的文章和别人关于他的评论之后,越来越喜欢他。最近老是在找鲁迅周作人兄弟的东西看。对周作人提出的“伦理的自然化”很是认同。
  •     写的基本上很客观!应该是真实的!
  •     比较二周 爰生自觉
  •     多角度,详实叙述---------------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