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我七十年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鲁迅与我七十年

出版社:文汇出版
出版日期:2006-7
ISBN:9787807410270
作者:周海婴
页数:332页

作者简介

《鲁迅与我七十年》(新版)内容简介在重新出版前,作者对这《鲁迅与我七十年》(新版)做了仔细修改和订正,凡经过专家、读者指正的姓名、血缘等明显错误,都尽力给予勘正,这是为了对读者负责。但是对于内容,周海婴仍尊崇母亲对待父亲作品的做法和她对自己文稿的态度,保留原始面貌,后人不做删节改动,给历史回归一个真实。

书籍目录



记忆中的父亲
大陆新村九号
阿花与许妈
父亲的死
兄弟失和与八道湾房契
建人叔叔的不幸婚姻
朱安女士
“不卖血”的朋友
迁入霞飞坊
霞飞坊邻居
母亲的被捕
我家的房客
几位朋友
母亲娘家的亲戚
坚守上海
胜利前后
到解放区去
从沈阳到北平
我的学习经历
我的婚姻
母亲入党
必需说明的真相
鲁迅手稿事件
我给毛主席写信的前前后后
长子的婚事
父亲的遗产
再说几句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后记
再版感言

编辑推荐

《鲁迅与我七十年》(新版)编辑推荐:对于国内外无数的阅读鲁迅的著作的人来说,他们大概在心目中都构建了一个个活脱脱的“鲁迅形象”。然而,对鲁迅的认知,却可能不那么客观,也谈不上全面。这部由鲁迅之子周海婴撰写的回忆录将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启迪。书中从一个特殊的视角看鲁迅,提供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极其重要的史料,不少地方显示他敢说真话的勇气,如他对创造社、四条汉子问题等的看法。甚至还勇敢地将笔触伸向了世人想象不到的“禁区”,关于鲁迅如何在八道湾涉嫌羽太信子(鲁迅的大弟媳)的绯闻,造成与周作人一家反目的事件等。此外,书中关于“鲁迅之死”的大胆质疑和推断,拨开了过往历史的浓浓迷雾,具有极大的史料和研究价值。

内容概要

周海婴,现任:中国人民政治政协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十届委员,另任: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绍兴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顾问北京鲁迅中学、绍兴鲁迅中学名誉校长,中国鲁迅研究室、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CRSA)顾问等。

章节摘录

书摘有一些文章讲到,父亲在大陆新村附近租了个房间存放书籍,为了渲染神秘性,介绍此间房屋是父亲攻读马列的场所,称为“秘密读书室”。我尚可根据自己的印象,补叙一些情况。    一九三二年,上海“一·二八”战争之后,父亲即打算从北川公寓迁居,因此在一九三一年十月五日,他的日记里就有和母亲“同往大陆新村看屋”的记载。后因父亲有北平之行,就拖了下来。直到一九三二年三月二十一日,才“决定居于大陆新村”。六天之后,即三月二十七日,便“移书至狄思威路”。(即今溧阳路1359号二楼)    父亲的习惯是,平时只将日常要用的,或新近买的书存放在家里。二楼卧室里有个书柜,总是塞得满满的,连顶上也堆着一包包的书。狄思威路才是他主要的藏书处。    狄思威路今称溧阳路,我曾随父亲去过几回,是二楼一间普通的房间,面积约有十几平方米,沿壁四周,都是木制书箱。箱子本色无漆,有活门,内分上下两格,装满各种书籍,可以加锁。一只只书箱从下而上,几乎叠到屋顶。这种书箱由父亲设计,轻木板制成,体积并不过大,迁移搬运,把书籍连箱运走,不致混乱散失。有如当今的小“集装箱”。    记得头一次去是某天的下午。我们来到这幢楼下,从大门进去,一转弯走上木制楼梯,来到二楼,父亲用钥匙开门以后,我也随之而人。虽是白天,室内光线很不够,刚一进门,几乎看不清楚里边的东西。父亲随手开灯,我环顾四周,粗粗一瞥,只见电灯吊在屋子中央,普通白色的灯泡,顶多二十五瓦,有个圆伞形灯罩。室内没有可供长时间阅读的桌椅,更没有茶具和热水瓶之类的用品,灯罩也未见裹上纸筒。由于久关不住人吧,只感到房间里有点潮湿阴冷,且因久不开窗,还有一股发霉的气味,待不多久,便感到有点寒气袭人,冷飕飕的。父亲以极快的动作,从几个书箱中分别取出几册书籍,用随身带来的布包袱包好,锁上房门,即带我来到了街上。    多年前,上海发行了一本《鲁迅的故事》,在《秘密读书室》一节中有这样的文字:“多少个漆黑的夜晚,鲁迅来到这里,用张纸罩着电灯,聚精会神地读着读着。”为了肯定“故事”的情节,书中还选用了一幅油画作为插图。画的正面,书架上除了林立的书刊以外,还有闹钟一座,时针指向深夜一点半左右,电灯用纸张裹着,地下摆着茶几,上有烟缸之类用具,主人公正在手持香烟,作彻夜攻读状……当时,看了这段“故事”和插图,觉得和自己的印象不太符合。    P5-6

图书封面


 鲁迅与我七十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刚看到新闻,周海婴今早去世了。我对他的印象就是一本书,《鲁迅与我七十年》,书的开头那句话:“父母避孕失败,我来到这人间。”还知道他喜欢摄影,拍了一些这世道人间的凄凉照片。作为伟鲁迅之子,在共产党国家走了一遭,他没有白来,他见到了父亲笔下的中国,见到了父亲预言中的中国,他应该读懂了他的父亲。更幸运的是,周海婴先生没有做什么空头文学家,实在是不容易,他可以安然地见他的父亲。比起太多所谓名人之后,周海婴先生无愧于先辈的风骨,这先生这一生让我深深感动之处。不能到灵前痛哭,或许不必,达观者或许早已不在乎自己在这个国度的生死。鲁迅就是这样。
  •     这本书很早就想读了,但是当初还不流行网购,新华书店不打折,私营书店折扣不多。索性就忍住没有购买。现在好了,一睹为快。而且确实如某位朋友说的那样,封面有些脏,但是纸张质量不错,挺好的。 几十年来,周海婴先生不做空头文学家,平淡地生活着。作为一个名人的后代,难受的无非三方面: 一是大家常常下意识地认为该后代是依靠父辈的名望或者财富讨生活,以至于担任鲁迅纪念方面的职务、出个书什么的正常文化活动,都成了图名敛财的“见证”。细细分析,纯属多管闲事,或者有些酸葡萄心理吧; 二是名人后代往往被大家纠缠一些名人的轶闻之类的,甚至恨不得名人穿什么牌子的衣服都想知道,这就是八卦心理的表现; 三是会有人研究研究名人,出个书、发表个观点,要么对名人大肆吹捧,请名人后辈们帮着推销自己的成果;要么对名人大肆抨击,最好激怒名人后代跟其打官司,借机炒作。 怎么说呢?我估计周家后代也没少受到这三方面的困扰吧。所以,本书不过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回忆罢了,我们对鲁迅先生感兴趣的,看看,也缅怀一下而已。至于书里面周先生说的对不对,记得准不准,反而无关紧要吧。

精彩短评 (总计65条)

  •     偶遇周海婴先生的《我与鲁迅七十年》,读罢,五味杂陈期间,借用鲁迅先生的词句,这是一部积微成象的回忆录,但又让人感觉迷茫,先生的遗愿没有落空,后人没有成为空头文学家,但先生那句论断也不幸应验,即使是自己的儿孙也未能幸免。前两天得知海婴先生离世的消息,在此致哀
  •     “我已经七十岁了,父亲没有一天离开过我”
  •     不看此书不能感性地认识鲁迅一家
  •     很好的商品,书籍很好,很好看
  •     邮寄速度和质量都挺不错的,正好赶上急用
  •     匆忙读完 有若干错别字 文风简朴平实 有趣味 易读
  •     這本書我記得當時印象不錯的。
  •     真实与真诚,“由于父母避孕失败,我才能来到这个世界”,文章的第一句作者就把满满的真诚献上了。更多的文档史料把这份真实表达的淋漓尽致。此书更像一本回忆录。
  •     看完全书,最受震撼的竟然是尾声阶段的周令飞先生早在80年代即为爱情不惜冲破重重阻挠远走台湾,祖父昔日在爱情方面的保守和顾虑在他那里全然看不到,真令我肃然起敬,唯一遗憾的是让父母担惊受怕了很长时间(好在后来真相大白,海婴先生也颇欣慰)。海婴先生毕竟只和父亲一起生活了七年,他的思想认识,包括他对父亲的认识,受到时代的影响很大,因而很难说他比鲁迅研究者们更懂得父亲。但本书的一大价值在于从家人的角度为鲁迅研究做的特别贡献。读了本书,方知道许广平竭力保存鲁迅手稿之艰辛,方知道鲁迅后人的生活经历远比想象来得曲折。海婴先生对周作人的斥责可谓极严厉,有明显的情绪化表现,以前觉得周作人不过是沉入书斋的避世之士,不知道他还有如此阴暗狠毒一面,由于我从未在其他资料里看过,不知可信度几何,暂留此存疑。
  •     不应该被神化
  •     没有那本<鲁迅评传>写得好主观因素过强 不够中肯写鲁迅的少 倒是写许广平和海婴还有其他人的更多些不过也情有可原如果是想了解鲁迅在文学等方面的不用买了但是如果想了解比较私人或者比较生活的他 也算是有点作用的书
  •     一个儿子眼中的鲁迅。
  •     看完感觉周海婴并不是那种靠老爸名气活着的人,文章给人感觉很温情,很舒服,能感到他这个人很平实、可亲。很喜欢的书。
  •     许广平女士的一生让我敬佩震撼~
  •     -_-just so so..
  •     全文高潮是周海婴对周作人的态度。。。
  •     更进一步的了解鲁迅吧。
  •     知道了很多鲁迅先生的身前身后事啊 只不过也疑惑 书籍文章日记等等未亡人尽力爱护是理所应当 可一物一事必锱铢必较护之尤甚 真的合适?先生有知大约不知作何感想
  •     这本书因为是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所以真实性很强。我个人很喜欢鲁迅,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他的事迹,而本书的作者—周海婴先生、鲁迅的儿子,在这本算是回忆的书里详细地写下了那些他们的往事。从这本书里,我了解到了许多不为很多人知道的事实,以及他们一家的生活。看了这本书收获颇多,而且我会更加支持文汇原创丛书
  •     这个鲁迅的儿子,也已经走了。 伟人的儿子总会生活在父辈的阴影之下。
  •     “作为儿子,我知道父亲有着跟常人一样的癖性爱好,喜怒哀乐,而不是什么神”
  •     鲁迅的后人眼中的父辈回忆,有很多关于历史有趣的细节
  •     中间有一个地方很意义深长。鲁迅曾在一个下午和他的一个挚友,深谈过共党的性质和如果其它取得政权后 会对国家采取的政策。这位挚友一生都不愿像外界透露那个下午的谈话,可想而知鲁迅多么先知先觉
  •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一个现实的角度。因是自传,固然未必能全信,但周海婴的不为尊者讳 还是值得读者尊重的。值得一读。
  •     为什么感觉我看到这本电子书内容跟这里的不一样呢。。。果然看盗版是不对的。其实没有讲到很多与鲁迅相处的经历 毕竟那时候作者也还好 不会有什么太多深刻的印象 对于墓碑是作者写的这一细节我印象很深刻
  •     鲁迅之死、周令飞婚娶、建国后周家诸事
  •     生命之间,时间之内,生活之变。
  •     不做空头文学家
  •     从小就不喜欢鲁迅的文章,因为但凡课本出现鲁迅的文章,都是要背的。随着年龄见长,回忆起篇篇鲁迅的文章,渐渐开始喜欢起来。作者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这个伟大作家的另一面。鲁迅去世时,作者只有7岁。本书更多写出了作者作为一个鲁迅的后人,一生的经历。
  •     。
  •     呀,那个二叔太坏了,国仇家恨啊
  •     最质朴又深入人心的文字,让我仿佛拥有了“对付人生最绝望境地”的武器和力量。也许无论经历多少岁月,鲁迅都是给人力量的这样一个旗帜。另,书中夹着的纸页呵,我该告诉自己:无论是为了终于不得的女人还是别的什么,你都要勇敢前进。记得呵,我可是人生的探险家哦!
  •     看完《鲁迅与我七十年》后,到豆瓣上看豆友对书的评价,才想起我买的是亲笔签名版,可我翻遍整本书,并没有看到签名呀?
  •     在北京鲁迅故居门口的书店买的,当时刚刚新鲜出炉,在回家的火车上开始看,不喜欢周海婴,但也觉得凄凉。
  •     买书以后,书很快就到了,而且质量也很好,下次还来,真的很喜欢,在书店都买不到,但是很高兴在这里看到了。谢谢书店的老板啊~~
  •     与陈丹青的《笑谈大先生》对看
  •     后人絮絮叨叨讲述的家族恩怨,我辨析不清。但我从侧面看到鲁迅原来不是我想象中的倔老头,是个宠爱孩子的好爸爸,但对妻子到底公平不公平,只有当事人清楚。
  •     鲁迅对海婴的教育,真正实践了自己早年所提出的教育思想。海婴的每一步成长都在鲁迅的笼罩之下,他按照自己的兴趣,最终长成了他自己,鲁迅有知,也当含笑。书中对周作人的评价比较严苛,对人品几乎全面否定。另外,此书编校实在马虎,错别字甚多。
  •     周家八卦大全
  •     之前上学时读过,后来割爱送需要的人了,很喜欢这个视角,虽然不是研究性专著,有些地方也无从考证,但是一个和传统教材不一样的鲁迅
  •     周海婴很坦率的把一些他知道的关于鲁迅的事情都写出来了。老先生还挺直率的,不错。如兄弟失和及他对周作人的明显的不满;鲁迅去世后母子俩的过活;解放前后中共对母子的态度等;鲁迅稿费问题等。作为鲁迅亲属的回忆录,值得一看。
  •     鲁迅亲属撰写关于他的纪念文章或书籍的有周作人(二弟)、周建人(三弟)、许广平(妻子)及周海婴(儿子)等。 周作人的回忆文字简洁,记事平实,可读性亦强。许广平与周建人(三弟)则受特殊时代政治环境的制约,行文之左腔左调令人生厌生疑。同时,他们为了配合当时的政治形势,对老先生的所谓“革命精神”和“战斗精神”做了过多失真的褒扬。如许广平为了突出鲁迅与中共关系的特殊,竟将自己的老公描写成近乎于中共的“应声虫”和“地下交通员”的角色。 年过古稀之年的周海婴, 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不为尊者讳,以他独特的视角,对周家的人和事进行了全方位的回顾和审视,澄清了许多历史谜团,读后令人豁然开朗,感慨万千。 作为鲁迅公子的回忆录,在许多方面突破了历史的禁区,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珍贵的史料,弥补了鲁迅研究领域的诸多空白。 一、关于鲁迅过早去世是被他的日本私人医生“误诊”一说,过去史家似乎落墨不多。但周海婴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支持“误诊”之说,并做出了须藤医生似有“加害”之疑的推测,为鲁迅研究拓展了新的空间。 二、鲁迅丧葬所用西式棺木并非宋庆龄出资购买,也无法确定是冯雪峰代表中共付款购置的。周先生讲:“……丧葬的开支,全部支出按当时物价,令人惊骇。”为何至于“惊骇”?帐单所列支出为三千四百四十八元四角八分(折合现在十万元)。糜费之巨,大大...突破了他夫人的承受能力。 实际上,作为各种政治力量借势和造势的鲁迅葬礼,具体任何操作,已经不是许广平母子能左右了得了。 三、鲁家大、二公子失和之因,过去人们一直为尊者讳,或一笔带过,或语焉不详。周海婴经多方考证,认为他的二婶羽太信子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性格懦弱、自私且惧内的二叔周作人则是推手。 从作者的记述中,我们看到周家二公子与大哥和三弟后来行同路人,老死(特别是四九年后)不相往来(包括子女),这实在是人间大悲剧。同时,周先生每每言及二叔那种发自肺腑的鄙视和义愤,也令局外人难以理喻,感慨不已! 应该说,周家兄弟失和是与他们的婚姻有直接关联的。周作人晚年枯守苦雨斋感叹“寿则多辱”,是否感觉到了自己以及兄弟们一生的婚姻之累呢?四、周先生的三叔周建人四九年后官至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浙江省省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和人大副委员长。周早年的婚姻是由他的二嫂羽太信子一手促成的,娶的妻子是二嫂的妹妹羽太芳子。由于周一直没有正当职业,家庭生活十分窘迫,受到了二嫂的百般刁难。后由鲁迅介绍,去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当了编辑。但此时已成为三个孩子父亲的他,却无奈和妻子羽太芳子分居五年后离婚。新组家庭的周建人返回北京给母亲祝寿时,却出现了大儿子举刀劈他的惊险一幕。 他认为早年婚姻的悲剧“对叔叔心灵留下的创伤是终生难忘的。”并对《周建人评传》和年谱里“遗漏”和“回避”这段史实表示了不解。 五、我早年读过的鲁迅传记,少有朱安的名字,即使有,也是一笔带过。鲁与朱之婚姻实为一大悲剧,成为俩人终其一生难以解开的心结。周海婴对朱安满怀同情和敬意。一则是在困难的时期他们相濡以沫,朱对他的关心疼爱有关,二则他对朱老太太的人格也是深为敬佩。他特别提到在一九四七年的困难时期,有人要用鲁迅的遗著换一笔赠金,但老人“逊谢不受”。 六、过去许多资料对许广平之死因没有详细的说明。一九六八年,位尊全国人大和政协常委的她,心脏犯病后,竟由于医院没有值班大夫的及时救治而离开了人间。其死因竟与索要被中央文革小组的成员戚本禹借去的鲁迅四大箱手稿一事有关。文中把所谓“文艺旗手”江青的狂妄、蛮横、矫情和无耻之态刻画的入木三分。相比之下,周恩来谨慎、细致和对许广平母子关怀入微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尊敬。 七、我现在还朦胧记得周海婴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因为鲁迅版税打官司的事。在我当时的印象当中,似乎是周先生的不是。坦率地说,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出版社打官司,本来无可厚非。但由于一方是鲁迅之子;另一方是堂堂国家出版社,所以,一时坊间飞短流长,让人难辨真伪。加之周先生最后败诉,舆论更对他不利。读过周先生提供的背景资料,让人扼腕叹息。 八、一九五七年毛泽东在上海期间,曾与湖南老朋友罗稷南等人座谈。罗向毛提问,要是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毛考虑了一会儿,答:以我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一时场面肃然。 周先生公布的这段有争议“孤证”,对于人们研究鲁毛关系的历史演变,无疑会大有裨益的。 2008-6-20 阅读更多 ›
  •     周海婴记忆中的父亲。鲁迅先生去世时,他年纪还太小,所以也写不出来什么东西。
  •     依稀度过,当时此书乃是鲁迅全集的附录之一。印象中最深的也只有生周海婴难产时周树人说的那句话了:保大人。
  •     回忆性资料。周海婴行文平和畅达,所述父子之间的细节更令人感动。不过此书最为人所注目的大概还是最后的爆料,所谓毛泽东对鲁迅“要不乖乖听话,要不就到牢里”的想法云云,即使此事纯属捏造,也是“合理的虚构”,结合《鲁迅的抬棺人》一书参考便可知。
  •     纸张质量很好,图片也很多,就是内容关于鲁迅的少了些,反而有很多关于作者自己的,不过也情有可原啦~
  •     较旧版增益不少
  •     鲁迅长孙周令飞前往台湾与女友结婚之前三点声明:“1、此举纯粹为了爱情,而没有别的企图;2、这事与我父母无涉;3、因为与台湾的女孩结婚,两岸的状况又如此,我宣布退出中国共产党。”——这才是对鲁迅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     记录了父亲鲁迅、母亲许广平一直到21世纪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想
  •     我认为周海婴已经没有再保留什么了。
  •     父亲盛名之下有多少委屈无奈啊,其他事情作者都比较克制,只有父亲兄弟失和这件事难掩愤怒之情。
  •     怜子如何不丈夫
  •     感觉有些部分还是比较怨念,另外就周公要操劳的事真多。
  •     2006.11.11 西工席殊 0.85
  •     “1957年,毛主席曾前往上海小住。湖南老友罗稷南先生抽个空隙,向毛主席提一个大胆的设想疑问: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这是一个悬浮在半空中的大胆的假设题,具有潜在的威胁性。不料毛主席对此却十分认真,深思了片刻,回答说: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要写,要么是识大体不做声。一个近乎悬念的寻问,得到的竟是如此严峻的回答。罗稷南先生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阅读更多
  •     完全幼稚。
  •     想不到“鲁迅的儿子”“鲁迅的妻子”生活的这么艰难,而且一生都要背负着鲁迅的伟大。我简直不敢看发生在文化界的这些种种事情,不能怪人用恶去揣测人心啊,反正跟鲁迅有关的都是这么的...
  •     渐不佳。许广平实不易也。
  •     封面黄黄的,貌似放了很久,纸张也有点黄,内容的话很好,看到了另一个鲁迅,很感人,插图也很多
  •     一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唯一的儿子感怀与父亲之间的点点滴滴,字字饱含深情。如果想了解生活中的鲁迅,就看看这本书吧。
  •     迅哥哥的儿子不好当……
  •     我总感觉这样鸡零狗碎的东西不能登上大雅之堂。。。。。残羹剩饭般的冷。。
  •     鲁迅家也不太平。海婴先生有学理本色,朴实率真的一面。只是略显平庸,被新中国荼毒太深,这也不是他的错。书中很多鲁迅家的八卦也是第一次读到。
  •     先生一心写作,海婴性格软弱啊,内容太腻了,不像先生那样甘洌。。。先生的书还是要多读的
  •     缺了从沈阳到北平 我的学习经历 我的婚姻 母亲入党 必需说明的真相 鲁迅手稿事件与母亲的死 我给毛主席写信和前前后后 长子周令飞的婚事 父亲的遗产 再说几句 以后要用实体书补……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