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物合集 > 战国风云人物

出版社:广西师大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563371051
作者:惜秋
页数:228页

作者简介

《战国风云人物》主要据《战国策》《史记》等历史资料,勾勒出战国时代孙膑、田单、乐毅、廉颇、赵奢、白起、王翦、苏秦、张仪、范雎等十位风云人物的生平事迹、精神风貌。他们或为谋臣,或为策士,或为著名的军事家,或为权倾一时的政客,在当时的列国之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战国风云人物》着重探讨他们在战国乱世的是非功过以及成败得失的条件与机缘,兼及对后世的影响与启迪。
历代风云人物,站在时代浪潮的顶端,乘风破浪,叱咤风云,建立起一桩桩英雄伟业,名垂青史。他们智勇兼备,运筹帷幄。他们掌控时代风云、旋转乾坤的霸气、破除艰险、纵横捭阖的大派风度,激荡在无数后来人的心胸,激起更大的猛志,更非凡的建树,历史由此而知大河奔流,吞吐日月,代代不已。

书籍目录

孙膑田单乐毅廉颇赵奢白起王翦苏秦张仪范睢

编辑推荐

《战国风云人物》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孙膑:伟大的战略家;田单:以少胜多的复国英雄;乐毅:兼通政治、文学的军事家;廉颇:坦率真诚的勇将;赵奢:执法如山的理财家与军事家;白起:军事上奠定统一基础的名将;王翦:最后统一全国的名将;苏秦:苦学有成的合纵家;张仪:颠是倒非的连横家;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家。

内容概要

惜秋,本名蒋君章,今上海崇明人。南京中央大学地理系毕业,1938年入国民政府中央军委政治部工作,后任国民政府秘书、中央政治学校新闻系教授。1949年到台湾,1955年被蒋介石以泄密免职。后应聘为政治大学、台湾大学、辅仁大学等校教授。蒋氏专长历史地理,晚年还致力于历史人物的撰述,揭发历代风云人物的丰功伟烈与各种际遇,把个人性格、命运与政权变迁紧密关联,对于权力的运行深有体会,而文字深入浅出,人物栩栩如生,时人将其与高阳并称,目为台湾十大作家之一。

章节摘录

孙膑——伟大的战略家一 时代风尚笔者曾对我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风气,加以极简单的介绍,称之为功利主义的时代。也就是说那个时代的人物,其共同的要求,是修养自己的人格和能力,希望在治国平天下的大事业中,能够一显身手。其中,有的是通才,就是从人格修养到治国平天下的能力,都兼收并蓄地进行的,儒家的孟子、荀卿,就是明显的例子;有的是专门重视农业的,如许行之流便是;有的是专门行侠仗义,往来于列国之间,做他们反战运动或非战运动的,如墨家之流便是;有的是专门研究法律,用法律万能的观点来治国平天下的,如商鞅、韩非等便是;有的是专门研究外交上的纵横捭阖的技术,以达成平天下的目的的,如苏秦、张仪等是;有的是专门研究军事知识和战略战术,从战争上求取胜利,以达到平天下的目的的,如孙膑、吴起等是。我们试把《史记》一书的战国时代的人物,加以分类,则军功方面的成功人物较任何一派为多;而在列国兴风作浪的人物,则以纵横家即外交家最有威力。战国时代兵家,除了孙膑、吴起外,齐国还有司马穰苴、田单等,秦国有白起、王翦父子、蒙骜父子、桓(齿奇)、王龅、甘茂等,赵国有廉颇、赵奢父子、李牧等,魏国有乐羊子及其裔孙乐毅、乐乘、乐问等,魏国则有庞涓等。混乱时代,在军事方面求取功名,固然是建功立业的捷径,为大家所乐于从事,但是,我国古代,自周初起,就讲究文武合一的教育和兵农合一的政治,所以文人可以带兵作战的很多,而军人可以胜任政治事务者也很多。管仲和商鞅,他们都对治国平天下有独到的见解,对于军事作战,也极有心得。管仲,傅公子纠两路返齐,一路赶返齐都临淄,一路抵御公子小白自莒返国的归路,这是很周密的战略部署;而管仲更亲自发箭,射小白,中其钩,足证他对战争的技术,造诣也很深。又如商鞅,把秦国政治改革成功以后,两次伐魏,都是他为统帅,而且都有很大的战功。这便是我国历史上文武合一教育成功的地方。孙膑,这个名字,读者诸君,应该并不陌生。凡是略有国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我国有一位权威性的军事学家,所谓权威,不但是在他的时代是权威,就是在整个的中国史上,即使到了现代,仍然不失其权威的地位,甚至在全世界的兵学史上,也有其极其崇高的地位。这位兵学名家是春秋晚期的齐人,姓孙名武,一般人尊称之为孙子,他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是兵学上的最高成就。他曾以兵法向吴王阖闾游说,为了使吴王相信他的兵法,在吴王面前试以宫女为部队,而以吴王的两位宠姬为队长。在三令五申之后,宠姬仍然若无其事地哗笑言语,不从命令。孙武便要把这两位宠姬斩首,吴王即传话下去,以这两位宠姬对吴王生活的密切关系为理由,谓非此二人不欢,请求孙武饶恕她们。孙武却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理由,竞把这两位宠姬杀了。于是所有的女兵,尽皆失色,唯孙武之命是从,进退旋转,无不合度。从此孙武之名大著,被吴王阖闾拜为军事统帅。他把吴兵加以组训,使成为劲旅,打败了吴国的世仇越国,又打败了伍子胥的深仇楚国,使吴国成为春秋晚期的盟主。二孙武与孙膑和兵法的问题可是孙武这个人,实在是富有神秘性的人物。在他为吴国建了如此大功以后,照例他应在吴国享受高官厚禄,但孙武则不然,他悄然离开吴国,以后便没有任何有关孙武的消息,他把这个纷乱扰攘的时代,全部忘怀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孙武是在他的兵学研究成功之后,到吴国去做一番实验;在他实验成功之后,便飘然引退,使后人对他生发无限的钦敬与怀念。他那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高超人格,我们如果尊之为兵圣,应该不算过分吧。孙武自己说:善战者服上刑。又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他在建立不世的赫赫之功以后,为了保持他的令誉,为了保证他生命的安全,不再在名利场中追奔逐北了。他这种进退有节,适可而止,不贪恋禄位的精神,比起他同时的吴国名臣伍子胥来,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比起后世的名将贪恋禄位而有进无退,卒至身首异处,如秦将白起和汉初韩信等,更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了,笔者现在所要介绍的孙膑,就是孙武的裔孙。太史公为孙武、孙膑立传,与吴起相合,而总称这两位兵学名家为“孙子”而不著其名,足知史公对他们的尊敬之意。史公在叙述孙武的事迹以后,便接着说:“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甄之间,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由此可知孙膑是孙武以后的第四或第五代的后人,“生阿甄之间”,也就是说是现今山东省的西部人。孙武所著的《兵法》十三篇,是举世闻名的作品;那么孙膑有没有有关兵法的作品呢?根据太史公的说法是有的。史公说“孙子膑脚,而论《兵法》”,这个“论”字,应该是著书立说的意思。因为孙膑原来是学兵法的,原来是想对澄清世局作一番建功立业的努力的,可是他不幸而被他的同学庞涓所害,双足被刖,成为一残废之人,亦即所谓刑余之人,把满腔抱负,化为消散的云雾,于是只好著书立说,以便垂诸后世。我们看史公把孙子膑脚的事,和其他被难而有著述的人,连在一起,其意自明。史公说:昔西伯(周文王)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我们细绎史公原文,认为孙子在膑脚以后,因心胸之间有所郁结而著兵法,其意至为显然。由此,我们可以认定孙膑是著过兵法的,而且这部兵法可能被史公所见过。可是这一部书,我们现在看不到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孙武的《兵法》十三篇。但是这一部《兵法》,是孙武所著抑或为孙膑所著,是有问题的。让我们先来谈一谈孙膑的名字,叫做膑是很奇怪的事。膑是一种刑罚,就是所谓刖刑,这是一种很不人道的割去双脚的肉刑。由此,可知他叫做“膑”,一定是在他受到膑刑以后;在他未被割去双脚之前,绝没有被名为“膑”的道理。那么他原来的名字叫什么呢?那就无从查考了。奇怪得很,他不以原来的名字传世,而被后人所熟知的是他被刑之名。这大概是因为他没有双脚,被人慝称为“膑”的关系吧?可是,从这一点,后世的疑古学者,竞误以为孙膑即孙武,武是名,膑是号,试问一个人怎样会以他所受的刑名来作号呢?关于《兵法》这一部书,我们细味史公的原作,是孙武一部兵法,孙膑也有一部兵法。现在所传的《兵法》十三篇,大家都知道是孙武著的,而孙膑的《兵法》,不传于后世。诸家有以为此书确为孙武所著者,如明宋濂有关《孙子》的话,便有汶样一段:《孙子》一卷,吴孙武撰,魏武帝注。自始计至用间,凡十三篇。武齐人,阖闾用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扬威齐晋,显名诸侯。叶适以为不见载于《左传》,疑其书乃春秋末战国初山林处士之所为,予独不敢谓然。春秋时,列国之事,赴告者则书之于策,不然则否。二百四十二年之间,大国若秦楚,小国若越燕,其行事不见于经传者有矣,岂独武哉!(《诸子辨》)宋濂这一段话是确认《兵法》是孙武所撰,不以叶适的怀疑为然。那么叶适是怎样怀疑的呢?他说:自周之盛,至春秋,凡将兵者必预问国政,未有特将于外者,六国时此制始改。吴越蛮夷,而孙武为大将,乃不为命卿;而《左传》无传焉,可乎?故凡谓穰苴孙武者,皆辩士妄相据指,非事实。(《习学记言》)水心先生这一段话的问题,是在不了解吴国的历史与中原诸国不同,它是吸收人才来推进国是的,如伍子胥之任用,既非吴国公子、公孙,也并未命卿,便是一例,其言被有识之士宋濂所不满,是必然的。此外主张《兵法》为孙武所作的,还有《四库提要》与孙星衍二家:《史记·孙子列传》载武之书十三篇,而《汉书·艺文志》乃载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故张守节《史记正义》以十三篇为上卷,又有中、下二卷。杜牧亦谓武书本数十万言,皆曹操削其繁剧,笔其精萃,以成此书,然《史记》称十三篇在《汉志》之前,不得以后来附益者为本书。……武书为百代谈兵之祖,叶适以其人不见于《左传》,疑其书乃春秋末战国初山林处士之所为。然《史记》谓阖间谓武日:“子之十三篇,吾尽读之矣。”则确为武所自著,非后人嫁名于武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孙子》)诸子之文,皆出没世之后,门人小子撰述成书,惟此是其手定,且在列、庄、孟、荀之前,真古书也。(孙星衍《孙子略解叙》)最离奇的,是日本斋藤拙堂的《孙子辨》。他还是根据叶适的意见而怀疑的,他又以孙武见吴王在伐楚之前,其时吴王已得见武之十三篇。他认为作书之时越国尚小,其兵不应多于吴,而《孙子·虚实篇》说“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证明孙子见吴王乃在越强之后。他又根据《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吴伐越,认为吴越相仇之始,《孙子·九战篇》有“吴人与越人相恶”的话,用以证明孙武见阎间是在吴越相仇之后,其结论则认为,今之《孙子》乃膑著,武与膑乃一人,武其名,膑其号。斋藤拙堂的说法,钱穆先生也同此主张。斋藤盖不知吴越之仇,早在阖间之前,而且越国常占优势之故。而且孙子言“越兵虽多”,何以见得越兵实较吴兵为多?所以他的说法是有问题的。(参看江侠庵编译《先秦经籍考》)日本武内义雄,则从《孙子》的内容与孙膑的言论作一比较,认为今之《孙子》,非孙武所著,其证有四:(一)《战国策》孙膑之言,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走者,兵半至”,与今孙子“五十里而趋利者蹶上将”同;(二)孙膑言“马陵道狭,而劳多险阻,可伏兵”,与《孙子·行军篇》“军旁有险阻……与伏奸之所藏处”同义;(三)孙膑谓“攻其懈怠,出其不意”,与《孙子·始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犬同小异;(四)《吕氏春秋·不二篇》“孙膑贵势”,高诱注:“孙膑楚人,为齐臣,作谋八十九篇,权之势也。”《孙子》有《贵势篇》,与《吕氏春秋》所注孙膑之说相似。他的结论,孙武与孙膑各有《兵法》,但今之《孙子》似系曾操由孙武之书录出者。他并且解释说:当时兵乱之际,古书多已佚,既不得吴孙子之书,遂以齐孙子误作吴孙子,后世袭其误,遂相沿武之书欤?(参考《先秦经籍考》)武内既以今《孙子》十三篇为孙膑所作,又以为今之《孙子》由魏武自孙武原书录出,岂不自相矛盾!《汉书·艺文志》有吴《孙子兵法》及齐《孙子》,《吕氏春秋》的高诱注复有齐《孙子》八十九篇,则齐孙子与吴孙子各有兵法,自已甚明。笔者很同意孙星衍之说,而孙膑之书今已不传,实为我国兵学上的重大损失了。为什么孙星衍之说值得注意而武内义雄的说法不值得重视呢?试想吴孙子既然早于齐孙子一百多年,那么齐孙子读到了吴孙子的兵法,在行军作战的时候,采用他的理论来作为战争的指导原则,那岂不是十分平常的事情吗?以这些相似或相同的文字来断定孙武的兵法就是孙膑所著,岂不是缺乏充分根据的武断吗?孙膑的军事学识是不是直接从孙武的兵法得来,还是另有师承?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这里,我们要涉及一个神秘人物鬼谷子。据一般的传言,鬼谷子是战国时代设帐传徒的一位教书先生,也就是秦时所谓的“私学”。春秋战国之世,知识分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想要一试他们治国平天下的身手,达不到目的,退而设帐授徒,这是极普通的事。孔孟荀等都是如此。鬼谷子如有其人,设帐授徒,不足为奇。据说这位鬼谷子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无用世之心,只是设帐授徒而已。他的弟子中,对战国的局势发生重大作用的,有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如果这种传说与事实相符的话,那么孙膑的兵学,得自鬼谷子。然而这种传说是否可信,还是问题,即鬼谷子有无其人,也是问题。可是,孙膑和庞涓是同学,那大概是没有问题的。根据《东周列国志》这部小说所载,孙膑与庞涓共同受教于鬼谷子,孙膑才气高,心得深,庞涓不如孙膑。庞涓是魏人,魏王(按即孟子所见的梁惠王)需才孔急,把庞涓召回,当大将。庞涓在魏宦途得意后,不忘老同学孙膑,要他也到魏国,共事魏王。孙膑辞师而去,临行时鬼谷子授以孙武的《兵法》一书,谓系其祖上的作品。孙膑既到魏国,魏王深喜之,庞涓恐孙膑被魏王重用,位在庞涓之上,乃假借孙膑违反军法的名义,予以刖刑的处分,而且还把他囚禁起来。孙膑至此,始悟庞涓不是诚意援引他,而是要设法陷害他。他在气愤之余,设法先要保全自己,然后寻找机会,逃出天罗地网。于是装作疯癫的模样,蓬首垢面,不饮不食,有时候饮些尿,吃些屎。庞涓所派监视孙膑的人,把这些情况向庞涓报告,庞涓以为孙膑既被刖,又因气愤而成精神病,料想已经没有作为,于是把他放出牢笼,让他去沿街乞讨,但仍予监视;而孙膑之“诈疯魔”如故,而且越来越无人性。监视人又报告,庞涓也就信以为真,随他在街头跪爬了。当时墨家者流,专门在列国之间行走,见到某些国家受到了侵害,他们自动地替这个国家出力防守;人间有什么不平事,他们也自动地出来打抱不平。庞涓这样毒害孙膑,这些行侠仗义的墨家,极自然地为孙膑抱不平而设法救他。大概是一个叫做禽滑吏的墨家吧,他等到齐国有使臣来魏国的时候,先以孙膑的才能和受难于魏国的情形,说动了齐使,要齐使置于密车中,把孙膑载回齐国。结果,孙膑由此脱了险,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这一段曲折的故事,是小说家言,我们不知道它的根据是什么。但是孙膑之被刖,是庞涓所使的毒计,这是事实,而孙膑先到魏国,后来逃回齐国,也是事实。

图书封面


 战国风云人物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大量引用《史记》《战国策》,三星不到
  •     作者是台湾人,曾被老蒋搞下课。可不是易中天之流。一读就难停。和大家分享。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