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之劳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物合集 > 举手之劳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
ISBN:9787536065376
作者:花城采编组 编著
页数:198页

作者简介

举手之劳——“托举哥”背后的故事》以“托举哥”周冲事件为契机,花城出版社牵头,与广东团省委、强势媒体南方电视台、《广州日报》、《黄金时代》杂志合作成立花城采编组,对“托举哥”周冲本人、家人及事发小区怡东苑的街坊邻居进行深入详实的专访,为他们各立人物小传,写出一个代表正义、善良、见义勇为的群像。书中还收录了《广州日报》及南方电视台相关报道的整合,其中包括《全民议事听》专题节目的文字稿等,并收入肇庆“托举哥”等其他好人好事的相关报道,为平民英雄作传,正面宣传“举手之劳”的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
本书由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朱仲南、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书记曾颖如作序,并邀请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全国道德模范赵广军、历年广东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等人撰写述评。

书籍目录

目录  contents
序言一:托举生命之光,燃亮广东精神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书记、广东省青年联合会主席 曾颖如/ 1
序言二:举手之劳,为善更美 •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 朱仲南 / 5
前言 / 1
第一章 托举之光,呼唤社会正能量
5•••托举美好社会的希望 /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研究所所长 曾德雄
8•••“托举哥”现象的启示和反思 /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彭澎
12•••爱与善,需要我们携手共筑 / 全国道德模范 赵广军 口述
14•••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广东省青联委员及社会工作学者评论 / 王十月 郭健辉 唐小华 胡慎之
第二章 用生命托出美好
19•••托起幼小的生命 ——事件回顾 / 《广州日报》记者 刘显仁
21•••寻找广州“托举哥” / 李英男 整理
25•••对话周冲 ——“托举哥”是个这样的人 / 《广州日报》记者 刘显仁
28•••“评价太高了,担心他扛不住” ——周冲父母劝勉儿子“不要忘了自己是谁”
/ 《广州日报》记者 卢文洁 黎亮 37•••荣誉面前,祝“托举哥”越走越好 / 李英男 整理 第三章 广州“托举哥”背后——街坊群像
44•••和谐小区藏好人 ——怡东苑社区印象 / 李英男
48•••邻里情 广州味 ——记街坊区叔 / 杜小烨
55•••左邻右里总关情 ——记街坊温小姐与“探头哥”谭SIR / 杜小烨
61•••“救人那一刻,大家的心都在一块儿” ——记第一批营救者之一老张 / 黎萍
68•••我的街坊邻居们 ——记“手臂哥”夫妇 / 张旬 刘玮婷
80•••施以援手的过路人 ——记“砸门哥”和“毛巾哥”老朱 / 刘玮婷
84•••先做人,后做事 ——记“棉被哥”张虎 / 凌春梅 邹蔚昀
92•••清扫心灵 ——记“床垫哥”周耀生 / 凌春梅
101•••华叔一生故事多 / 郑秋清
110•••“跑楼姨”对话录 / 郑秋清
115•••电脑店里的三位潮汕哥 / 刘玮婷
118•••“谁在场,谁都会去帮一把” ——记第一批营救者之一老杨 / 黎萍
120•••“爸爸,为什么爬上去的人不是你” ——记“00”后“报信弟”/ 黎萍
122•••他用拍荷花的相机,拍下了英雄 / 刘玮婷
第四章 采访者手记
127•••找到此前没被找到的人 / 《广州日报》记者 黎亮

129•••平凡才是最美 / 南方电视台 李蔚佳
132•••别走得太快,等等灵魂 / 黎萍
135•••桃源散记 / 杜小烨
137•••那些在生活中写诗的人 / 刘玮婷
140•••可爱又可敬的平民英雄 / 凌春梅
143•••难以忘怀的街坊们 / 张旬
146•••怡东苑的人与物 / 郑秋清
148•••一句话引发的思考 / 李英男
150•••用爱点亮和谐之光 / 邹蔚昀 第五章 我们是需要英雄还是利用英雄?
155•••南方电视台《全民议事听》实录
第六章 还有一些平民英雄
181•••他从没想过自己 ——记肇庆“托举哥”邓雄飞 / 凌春梅
190•••两男子公交车上抢金耳环 司机乘客合力擒贼 / 《广州日报》记者 石善伟 赵冬芹
191•••一句“本能反应”如寒冬暖阳 / 《广州日报》记者 连海平
192•••2011年度广州市见义勇为好市民候选人简要事迹

编辑推荐

《举手之劳:"托举哥"背后的故事》是一部真正为平民英雄打造的传记!一部普通人善良之心的真实记录!2012年6月3日,当周冲踮起脚尖托起琪琪的那一刻,当所有焦点都聚集在这位“托举哥”身上时,有谁注意到了默默守护在琪琪和周冲身后的无名英雄?他们是谁?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相聚于怡东苑,这个广州市里最普通的小区;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迥异的命运,却在同一个瞬间凝聚在了一起;他们叫老张、老朱、老周、老区、潘姨……他们以“微不足道”的举手之劳,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让我们翻开书页,阅读他们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生命故事。

前言

托举生命之光,燃亮广东精神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书记、广东省青年联合会主席 曾颖如当广州黄衣男子周冲历险境救女童的故事感动世人,肇庆又出现了菜贩邓雄飞历险境托抱女童的事迹,“托举哥”们的出现有如一道曙光,在被称为“道德冷漠”的年代,照亮了我们冰冷的心。这种托举生命、在生死关头将个人安危抛诸脑后的行为,正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极致体现。但是,只要我们细细观察就会发现,“托举哥”并不是个体事件,而是有待我们发掘的集体行为。“托举哥”的背后,有一群同样在守护生命的街坊,当关注的焦点聚于好人在生死关头舍生取义的时候,社会也一样需要平凡人的举手之劳。以采访“托举哥”为契机,花城出版社与《广州日报》、南方电视台、《黄金时代》杂志社进行了跨媒体的深入合作,对“托举哥”身后二十多名街坊邻居进行了深入详实的个访,为他们各立人物小传,探究他们是如何在珠村这个民风淳朴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如何在平凡的人生中做出不平凡举措的背后动因。怡东苑是千万广东社区里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一个,在面对紧急事态时,街坊邻居表现出来的临危不乱、团结协作,正是“远亲不如近邻”的最佳形象注解,正是平日里氛围融洽的体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广东人以“敢为人先”的开拓进取精神在经济建设方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物质上的丰盛,如果不能以较高的精神文明为依托,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道德滑坡,使得人民日渐焦虑,幸福感严重缺失。一个社会一旦形成了以物为本、金钱至上的不正之风,就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而这次寻找“托举哥”行动,正是一个发觉身边好人好事,重新唤醒集体良心,高扬道德楷模,树立道德丰碑的极具社会价值的良机。在今年5月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提出要“建设幸福广东,大力宣传和实践‘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而“托举哥”等广东好人的不断涌现,正是对“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的生动注解。作为代表党联系和服务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一直以来,团省委高度重视在粤的异地务工人员群体,积极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相继推出了“圆梦计划”、青工学堂、“青春情暖”、“玫瑰节”、“朝阳行动”和“希望家园”等关爱新生代异地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品牌工作,大胆探索解决他们就业、学习、婚恋、生活等切身利益问题的有效做法。去年10月,我们还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通过培养草根作家,孵化打工文学作品,引领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共青团肩负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先进青年典型,引导、培养青少年形成基本道德品质的光荣使命。我们授予“托举哥”周冲象征着广东青年最高荣誉的“广东青年五四奖章”,不仅是肯定和褒奖,更多的是示范和责任,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和幸福广东的建设者。新广东精神的构成与实践,靠的并不单单是广东本土人,而是千千万万生活在广东这片土地上、在这里寻找与拼搏的人们。这次参加救助事件的街坊邻里有土生土长的老广州人,有过来打拼了十几年的新广州人,还有不少准广州人,他们在平日里相互之间的关怀与包容,在紧急事态下反应的迅捷与团结,事后表现出来的谦虚与低调,鲜活地实践了新广东精神,在历史上留下了清淡却不可忽略的一笔。发现道德楷模的生动事迹令人振奋,树立道德标杆能引领社会风气,但社会道德的建树决不能止步于此。我们期望此书能以托举生命之光,燃亮新时期的广东精神。举手之劳,为善更美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 朱仲南一个平凡、普通的路人,做了他自己看来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却因他的“举手之劳”托举起了向善的力量,用他的善举感染了每一个人,成就了一段“最美路人”的故事。然而,在“托举哥”光环之下,我们不应忘记这是一次集体大营救,许多没有出现在媒体名单上的好人名字,都应该一并铭记在我们心里,他们是一群善良质朴、互助互爱的好人街坊,一个代表正义、善良、见义勇为的群像。周冲只不过是这群人中的代表,从周冲到普通的街坊,他们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举手之劳而已”。基于这样的想法,《举手之劳——“托举哥”背后的故事》从“托举哥”救人事件切入,为普通人作传,发掘真善美,发掘一直在民间的好人,发现更多微小但闪光的好事,从中揭示一个简单而又经常被忽视的真相:举手之劳,为善更美。中华民族向来有“排忧解难,救急扶危”的崇高精神,也有“守望相助”、“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从“托举哥”事件中提炼出的“举手之劳”,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更是形象深刻地阐释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广东精神。与惊天动地的奇迹相比,举手之劳微不足道,但由小见大,见微知著。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个人要成功,不仅要干大事,还要从小事做起,善于高处望,宽处走,不仅要做好份内的事,而且还得做好份外的事。当关注的焦点聚于好人在生死关头舍生取义的时候,社会也一样需要平凡人的举手之劳。这就是出以平常心,成就不平常之事。韩愈在《应科目时与人书》中有“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之语。举手之劳人人可做,大凡举手之劳者都不图回报,但是让人铭刻在心,此种回报是意想不到的,比起金钱更珍贵。为善,其实并非是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轻而易举,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举手之劳”于细微处见精神,更多体现的是对别人的一种关怀,是平凡中的一点良心。轻轻一句话,化解纷飞无数,轻轻一举手,让生命永恒。举手之劳,润了你我的心田。广东人尚德、乐善、好施的精神,注重实干、敏于行动的品格,务实不张扬、不求回报的民风在“举手之劳”中得到有力的概括和传播。汪洋书记曾指出,要着力提升公民文化道德素质,塑造良好的社会心态,倡导健康的幸福文化。习惯举手之劳之人,必定是胸怀宽大,能替他人着想,把他人放在心上的人,社会需要温暖,人与人之间需要真诚。只要这一点点的善意星火聚合在一起,总有一天能够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我们衷心期望,“举手之劳”精神将会成为我们民族的道德标杆和精神符号,不是在一旁袖手旁观,不是指指点点,不是空泛说英雄,而是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都来点举手之劳,社会发展将更美好。是为序。

内容概要

花城采编组,是由花城出版社年青编辑与广州日报和南方电视台记者共同组成的一个项目工作小组。

章节摘录

邻里情广州味——记街坊区叔杜小烨基本情况姓名:区士干(区叔)年龄:61岁职业:广州五羊建设机械有限公司销售(退休)籍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在怡东苑住了11年)对于老广州来说,广州老城的记忆不仅仅是那一条条狭长的横街窄巷而已,对他们而言,旧西关那种守望相助、形同亲人的邻里关系,才是他们最离不开、忘不掉的记忆。土生土长的区叔区士干是在发现琪琪高空悬挂后,第一批做出营救反应的街坊之一。当天上午,区叔、温家骏老师和保安潘姨正如常在“议事厅”聊天。路过的范先生偶然发现了悬挂着的小孩,用手指着半空,惊讶得发不出声音来。“当时我们顺着他的手往上一看,知道出事了,我们三个人马上冲了出来。我先是本能地想伸出手去接住孩子。可是发现她正被卡住,不能上也不能下。”区叔回忆当天的情境说,“我看到旁边有一堆纸箱子,就赶紧都搬出来垫在下面。然后附近的街坊也纷纷出来了。家电铺的张老板撑起了棉被,清洁工周师傅两夫妇也搬来了旧床垫……”救援行动大约持续了20分钟,从担心小孩堕楼,到担心徒手攀爬的周冲失足,区叔一直坚守在楼底,和其他街坊一起拉起了“救生网”。“不管怎么样,垃圾都得拿一堆过来先垫着,安全第一嘛。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掉下来怎么办呢?至少能缓一缓。”区叔说。无论对这个惊险的救援过程叙述了多少次,区叔总是淡淡地说,救人只是本能,邻居家有事了,大家都是互相帮助,不求回报。“即使是隔壁两夫妇吵架,我们也会去劝架的。更何况是小孩子有危险?”怡东苑小区街坊关系都很好,“大家都是互相帮助,互相守望,就是这样”。“最美小区”怡东苑区叔在怡东苑小区住了11年,是小区的“元老”级街坊。怡东苑在1999年建成,区叔在2000年就搬入。当时这个小区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人少户少,总共才154户,没有油水。因开发公司改制,不负责业务管理工作,外包的管理公司只干了很短的时间,便退出小区。于是小区里的居民自己成立了业委会,推选了华哥(周启华)来当主管,还聘请了几位街坊担任物管和保安。街坊们自己管理小区事务,都特别用心,遇到事情也人人愿意出力。街坊间乐于行善,与邻里间良好的氛围是分不开的。区叔说:“我们这里的管理费是5毛钱一平方,收费很便宜。业委会不是想着要赚钱,而是为了方便大家。管理费扣除几位保安的薪水之外,其余都用作公共经费。所以,我们可以做到除了管理费和停车费,其他垃圾费、公共分摊的水费电费都一概不收。每个月的账目公开透明。这样的管理模式,你请外面的人,肯定都不愿意做。”怡东苑的保安秦姨每月的薪水是一千多元,三班制度,每班得工作8小时,节假日没有休息,也不存在加班费。但她说:“我在这里做了8年啦。钱多少没关系,只是为了方便街坊。”这里的每家每户,秦姨都认得。谁要出差一段时间,什么时候回来,秦姨都心里有数。哪户的电灯需要人帮忙换,上面的楼开不了门要找开锁佬,金戒指掉进了水渠中……小区里面的大小事务,只要找到保安亭,就能得到解决。保安亭里面没有分工表,大家都合伙干活,还能随时得到街坊外援的帮助。小区只有一个保洁员,人手不够,每逢洗楼梯的时间,街坊们就全体出动,“自己人”无分彼此。街坊爱聚“议事厅”怡东苑的保安亭和会计办公室是紧挨着的,区叔却喜欢把这里称作“议事厅”。这里南北对流好乘凉,也是街坊们平时交流的聚脚点。周末休息,工作日下午五六点下班高峰是这里人气最旺的时间。大家下班路过议事厅,都喜欢在这里驻足聊上几句话再上楼。有时候临时要出外买东西,就会嘱托在议事厅的街坊帮忙看管一下小朋友。有时候有事“行唔开”,也会拜托其他街坊买菜时帮忙多买几块排骨、几根葱。大家家里做了好吃的东西,也会拿到这里来分着吃。区叔微笑着说:“这个小区的街坊,就像以前的旧西关那种横街窄巷的邻里关系,好难得。现在广州很多小区里面,即使住了多少年,仍有人连对门的邻居都不相识。因为现在人口流动大,大家工作忙见面少,社会关系复杂。而住在这里的,大多是当地村民,大家彼此之间的信任度高。”这种亲密无间的邻里关系,还能感染新来的街坊。“就算是租房子的,只要住到这里来,都能很快和其他街坊熟悉起来,融入到这个小区氛围之中。”区叔最放心的就是小区的治安情况。“我们在这里住了11年,其间只发生过一次偷盗事件。案件发生之后,业委会马上采取措施,通知住户注意安全,也重新安装了铁门。不久就破案了,抓到了小偷。”议事厅旁边的公告栏经常有告示,和街坊们讨论如何建设公共设施,既民主又高效率。“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准则,以节约为主,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情。”区叔说,“因为我们是自己管自己。”区叔说,有很多住户,长期出门却一点也不担心家里的治安。有一个北京来的小伙在这里租了一套房子,忽然被调回到公司北京总部,两年没回来,只吩咐朋友来帮他交房租和管理费。年深日久,连车罩都被风雨损烂了,保安也会帮他粘好。后来华哥(主管)打电话到北京找他,说车都生锈啦,还不回来?他说:“帮我留着车位,我会回来的。”他一直都没舍得退房,就是想着有一天还能回来住。后来实在不能回来啦,才搬走的。“能帮就帮”的西关情区叔今年61岁,去年刚从单位退休。他在一家有五十年历史的建筑机械国企当销售,自从以知青身份返城后便进了这家公司,一干就是36年。退休以后,因为单位的领导极力挽留,区叔每周都会回公司帮忙。“在这一行做了几十年,积累了很多客户资源。领导说我是公司的无形资产,一定要留下来帮忙。”区叔笑眯眯地说,“我们可能是受到上一辈人的影响吧,肯负责任,能帮得上忙的地方就帮,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反正我有空,又能跑,所以回去帮帮忙也无所谓。”“今天有一个广西来的客户,让我们帮他设计一个新产品。于是我就回去联系公司的工程师来谈设计。客户有需求,我们就尽心为他们服务。”虽然已经到了耳顺之年,但是区叔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依然充满了年轻活力。“大概是因为我心态好吧。”区叔乐呵呵地说。他愿意回公司帮忙,却不愿意接受返聘。因为他不想被限定工作时间,有需要才回去,图个自由自在。谈到小区里面的好人好事,区叔说都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全是日常琐事。例如下雨的时候,大家帮忙收衣服;到外面去买菜的时候,请街坊帮忙照看一下小孩子……都是大家举手之劳能做到的事情。“我觉得我们这里的风气,是当年西关邻里关系的重演。”区叔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在文昌北长大,住过光复路、滨江、瑞宝乡、敦和,而后才到的怡东苑。他至今最难忘怀的仍是儿时的邻里情。“当年的西关完全就像电影《72家房客》演绎的那样,一个大门很多户人家,门总是敞开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晚饭后,大家都喜欢到街上去聊天乘凉。”“那是我童年最温暖的回忆。尤其是在光复路住的时候,那时还是集体厨房,一家人炒熟了菜,端着盘子走过长长的走道,家家户户都分享到其中的美味。”“到了怡东苑,虽然住宅结构、周边环境和以前不一样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那么的融洽,住在这里,不需要担心被偷东西,邻里之间都有个照应。”佛山的“小悦悦事件”折射出社会冷漠的人心,许多人感叹“好人难当”。但是区叔却坚持着他“能帮就帮”的做人原则。“要帮人,我就不会考虑他会不会‘屈我’(冤枉我),只有别有用心的人才会这么想。”在区叔的身上,处处可以见到广州人敦厚、低调的品格。他不停地介绍街坊们的事迹,自己的事情却不太愿意多讲。天河区区委宣传部邀请区叔与温家骏老师去参加先进事迹报告会,讲述现场救人和平时邻里互助的情况。区叔却很想婉拒:“实在不是什么丰功伟绩,不需要重点宣传,最重要的是救了小孩。事件过后,我们这群街坊已经回归了常态。马照跑,舞照跳。几十年光景很容易过,帮人一下,举手之劳,心安理得。”平凡才是最美南方电视台 李蔚佳6月,蝉声正闹,此时的广州有些许闷和燥。珠村里,一家店铺外,我终于见到了那张上过无数报纸头版的笑脸,一如照片中那样腼腆、憨厚,一如众人为他起的代号——“黄衣男”那样,他身上,仍是那件标志性的黄色POLO衫。初见周冲,那张稚嫩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嘴边连说“意外”——看似举手之劳的事情,却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实在出乎这个湖北小伙的意料之外。“我真的只是帮一个小忙,没想到那么多人关心,”还没等我接话,他马上低头轻语,“我的电话怎么大家都知道了?”似乎至今还不习惯面对镜头,尽管,有关他的报道早已铺天盖地,尽管,他每天都要面对不同媒体说上百次同样的话,尽管,他已然成为一个众人景仰的平民英雄。周冲比我大一岁,许是同龄人的缘故,他少有地这么健谈,于是,在周冲堂哥的超市外面,我们就这么席地而坐,聊了很多,他的梦想,他的工作,他作为一个普通的男孩对于未来生活的规划,甚至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憧憬。其实,这个平凡的男孩想要的东西很简单,简单得如同他一直挂在脸上的微笑,一份安稳的工作,一个体贴的爱人,过平凡人的生活,简简单单,知足常乐。只是,似乎,平凡的生活轨迹已经发生了变化,他想回到从前,但是,他再也回不到从前了,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和曝光,他一直在重复一个词,“很累,非常累”,甚至于有点后悔当初让媒体找到自己,“早知道我就在家里睡觉,不露面了”。身为南方电视台《全民议事听》栏目的编导,我此行的使命是邀请周冲进我们的演播室录制节目,但我没有完成任务,他答应了我的邀约,最终却不得不爽约了,因为他被安排去北京领奖、座谈,一切行程都已经安排,甚至来不及跟我说一声,但我不怪他,我知道,他是身不由己。一度,我曾经担心,这个质朴的男孩,会迷失自己,奖章、名誉、工作、户口,一切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触及的,他都迅速得到……然而,当我找到那些和周冲一起,托举起孩子生命的街坊时,我瞬间释然,放下担心,因为街坊们告诉我一个道理:真的好人,就是简单的人,语言可以因为装饰而具备欺骗性,但是笑容却折射真诚善良,这些街坊和周冲一样,有着简单的笑容,朴素的情怀,那个救人的时刻,不过是他们普通生活的普通一瞬。这是个在广州,绝对无法成为豪宅的社区,陈旧的楼房,逼仄的楼距,仅有154户人家的社区,淹没在灰色的水泥森林中,但是,这里却有少见的欢乐,家家户户,彼此相识,街坊邻里,熟悉和谐,就连救人都展现出他们耳濡目染的邻里默契,冲到楼下用手接人的男人们,四处呼喊救援的阿姨们、拿出床垫支援的环卫工、贡献被子的小店主、敲门砸窗的小伙子,还有用双手紧紧护卫周冲的“手臂哥”,他们来自河北、湖南、粤东、粤西……他们,都住在这个小区,他们都互称对方“街坊”。这些普通人,回忆当天的情形,一个个手舞足蹈、形神兼备,甚至有些小小得意,他们说普通话、潮汕话、客家话、湖南话、广州话……但怎么说,第一句都是:我们小区一直就是这样。这一张张普通的脸,普通得走在大街上就会立刻被人群淹没,但却让我品味到久违的亲情,当我们浅薄的悲叹人情冷漠时,在这里,却随处可见买菜回家的随口问候、互帮互助的邻里温情、传达室里吹水聊天的欢声笑语,那一瞬间我想:住在这个小区真好!那晚,街坊们如约来到演播室,在镁光灯的聚焦下,他们挺紧张,一张不大的沙发,足足挤进去七八个街坊,他们彼此依偎,小心翼翼地看着主持人,估计每个人手心都在冒汗,但是一说起他们的小区,他们又开始手舞足蹈、小小得意。站在演播室的导控台旁,我不禁开怀,他们的质朴表达,让陌生的观众大笑,让严肃的评论员激动,让一场本该录制一个半小时的节目,足足录制了三个小时,还意犹未尽。所有参与救人的街坊都夸:周冲那个小伙子真棒!那一刻我想,周冲虽然没有来到现场,但这一切足以让我相信,周冲不会迷失自己,因为他和这些街坊一样,他们只是觉得自己简单地做对了一件事,而不会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很复杂。好人,就是简单的人,好人难做,是我们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简单的人不会轻易迷失,是因为简单的人很少内心焦虑纠结利益。周冲,是一个人吗?不是,生活中有太多的周冲,就像这些质朴的街坊,可惜,我们往往缺少发现好人的眼睛,更缺少保护好人的宽容。至今,我无法忘记初次见到周冲的那个下午,他和一身白色衣裙的女友,手拉手站在阳光下。那张质朴的笑脸,浸透在阳光里,黑黑的脸庞,清澈的眼神,传递“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羞涩温暖,还有“举手之劳何足挂齿”的平凡善良。其实,平凡,才是最美;好人,就在民间。

图书封面


 举手之劳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事迹感人,非常好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