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寻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文 > 何处寻你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1-4-1
ISBN:9787546348933
作者:蔡登山
页数:358页

作者简介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五四运动旗手,更是现代中国文史哲学的领袖人物,影响极广泛的思想家,胡适(1891-1962)的生命与研究生涯走过近代中国最为动荡的半个多世纪,留下许多记录中国接受新思潮之轨迹与社会变貌的论述著作,以及珍贵资料。但胡适自己置身以至跨越这许多时代转捩点时的真正想法,他一生背负的“惧内”之名背后澎湃浪漫却常常乍现即收的丰富情感,他与互相激赏提携的文友后学间的交谊离合,却都销匿声迹在他那巨大的背影之中;或是落入由政治、性别与文化等意识形态所形成的误解迷雾里。胡适自己正是造成这些误解的系铃人,然而他也是最知情者,仅能通过文字聊表心迹。本书收录多篇有关胡适生平为学的相关记载,内容论及胡适与男女朋友、大时代风流人物之间的情谊,及其对胡适生平与思想的影响。透过重重迷雾,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胡适。

书籍目录

序一还原一个真实的胡适(序二)何处寻你(题记)山风吹不散心头的人影  ——胡适的婚外恋逢人说项总关情  ——胡适为爱呵护曹珮声的新证师生之情难“扔了”?  ——胡适未完成的恋曲胡适也喜欢陆小曼吗?  ——兼谈沪上两大名媛胡适心中的圣女  ——李美步另一次近身的观察  ——从章希吕的日记书信看胡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从罗尔纲自传及书信看胡适如此风流一代无  ——胡适与丁文江殊途同致终有别  ——胡适与顾颉刚莫谓书生空议论  ——胡适与罗隆基对国民党当局的抗争郭沫若亲吻胡适的前后  ——-从“旧友”到“论敌”预知婚变纪事  ——胡适对蒋梦麟的最后忠告要把金针度与人  ——胡适与王重民论《水经注》小说家与学者的邂逅  ——当张爱玲遇上胡适

编辑推荐

《何处寻你:胡适的恋人及友人》:为徐志摩陆小曼证婚的胡适,竞也与陆小曼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过往?甫入创作盛年的小说家张爱玲与胡适邂逅,又会激起怎样相知相惜的火花?《水经注》为何让胡适晚年魂牵梦萦?《何处寻你:胡适的恋人及友人》征引海量文献资料与口述历史,告诉你一个人所不知的胡适本貌。

内容概要

蔡登山,一九五四年生。曾任高职教师、电视台编剧,年代及春晖电影公司企划经理、行销部总经理。沉迷于电影及现代文学史料之间。达三十余年。著作有:《电影问题·问题电影》、《往事已苍老》、《人间四月天》、《许我一个未来》、《人间花草太匆匆》、《人间但有真情在》、《传奇未完——张爱玲》、《百年记忆》、《鲁迅爱过的人》、《另眼看作家》。编著有:《徐志摩情书集》、《柔情裹着我的心——徐志摩的情诗与情话》、《消逝的虹影——王世瑛文集》。

媒体关注与评论

“要是我们真能完全生活在一起,我们会像两条溪流,奔赴同一山谷。”  ——胡适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后来是蒋梦麟这方胜诉,据刘真说:“有一天我遇见樊际昌先生,谈及此事,他说离婚官司绝对可以胜诉,因为新婚之夜,徐女士曾一再问及梦麟先生的经济状况,包括动产与不动产等等,梦麟先生便在教师会馆的便条纸上,一一开列出来给徐女士看。这张教师会馆的便条纸,梦麟先生一直保留在身边。后来梦麟先生的律师,把这张便条纸拿到法院给法官看,证明徐女士对梦麟先生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否则何以新婚之夜详细查询他的财产,结果法官采信了这件证物,梦麟先生的离婚官司总算打赢了。”最后经陶希圣、端木恺于一九六四年一月二十三日,调解成功,双方协议离婚。协议共有三点:一、由蒋梦麟付出赡养费五十万元与徐贤乐。二、徐贤乐现所住之农复会房屋应迁出交还,一切家俱留下。三、徐女士所拿去之股票及存款,均应交还蒋博士;至于首饰等物,则交徐女是所有。婚虽离了,但经此折腾,对于已七十九岁的老人而言,可说是不堪负荷,他最后对记者说:“食少事繁,岂能久乎?”果不然竟一语成谶。在五个月不到的六月十九日凌晨,蒋梦麟就因肝癌病逝台北荣民总医院。而离婚后的徐贤乐则一直寡居着,活到将近百岁,直到二00六年一月十日,才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图书封面


 何处寻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最近对于这类民国时期的人物轶事记,颇感兴趣.<何处寻你>,名字让我想起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本书讲述了胡适关于爱情与友情的一些丰富的感情生活以及社会交往. 全文皆用研究轶事的论证方式来写的,每章后面都会注明参考文献的出处。 虽则有点闷,可是,对于这种治学方式,个人是比较认可的。序中说,“胡适,跟我们大家一样都在谈恋爱交友谊,可是,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他都比我们更加的出色。”这个就是书的主题内容,从这方面去展开的。对于爱情,胡适内心明显便是个风流才子。 有老婆,是妈妈在他小时候替他订立的婚事,等到孩子长大成人,也就顺利成章要娶这个做自己的媳妇儿。 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当然是不想屈服于这种旧文化底下的婚姻行为,但是其孝顺母亲的个性,又使他在一拖再拖也无法反抗的情况地下,被逼就范。 最后,与一个仍然是包小脚的女子,成了亲,做了相濡以沫的夫妇。胡适因为其工作和学习缘故,经常出外,离开妻子身旁。所以,他也有了那样的时间和精力,在外,与老师的女儿,与自己的学生,等等,都有一段段的心灵上的,灵魂上的感情交流。 其实,终其来,胡适到底还是没有出轨, 那些也算不上真正的情人。 胡适与女友们也只是书信上的传情,虽然朝夕相对,但是胡适这样子孝顺家庭的人,大概不会偷吃的吧。 男人知己是可以有的,不过胡适也算是用情太滥,一会儿跟这个通下信,转过头又跟仰慕自己的学生传下情。如果不是有个妻子,而且是被旧文化思想荼毒深的妻子,胡适也早就觅得自己的爱人,一生一世一辈子的相濡以沫与子偕老了。胡适也算是旧文化与新文化那代收到遭殃的人儿,对于爱情的自由被束缚,这是多么大的禁锢。 对于现在我们能自由恋爱的人儿, 我们理当懂得去珍惜, 而不是每个都像玩博弈游戏,总要谁输谁赢。 在爱情上, 是没有谁是输家和赢家的。大家是坐在同一艘船上,要不一起赢,要不一起输, 就这么的简单。 那为何不包容那些小细节然后简简单单地相守一生呢。摘其中徐芳写给胡适的一首新诗:<相思豆>他送我一颗想死豆 我把它放在案头娘问:“是谁给你的相思豆?”我答是:“枝上采下的樱桃红得真透”颇喜欢这些新诗. 简单清新. 虽则深度不是很深。先写到这里.
  •     胡适,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前也有看差不多时期的人物传记轶事,关于张爱玲的,关于陆小曼的,关于徐志摩的。不知为何,特爱民国时期的人事物。或许那正值东西方文化的交汇时期,那时候的人,即使小时候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下成长,但是到长大了,还是可以穿着旗袍上舞厅欢天喜地,还是可以穿着大袍子戴着金丝眼镜去写文写诗。那时候的人,处于一种迷惘时期,是要推崇新文化,还是继承旧文化?他们明白以前的不是全部是对的,所以可以大胆地去推翻所有的事情,即使那被推翻的或许是对的。这个特殊的时代,给了他们勇气,去改造一切。或许我爱的,是这些人的大无畏。这本书,讲述的是关于胡适的丰富的情感生活和社交活动。以前,我对胡适的印象仅限于新文化运动,是与鲁迅、李大钊他们归为一类的,都是被宣扬为不是平常人且无法企及的伟人先驱。阅读过后,胡适其实也像平常人一样,也会为了儿女私情彻夜未眠,也会为了朋友两胁插刀。而也正如作者所称,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胡适都做得比咱们大部分的人好。胡适生平有很多的传闻女友。我相信其中的一两个是真正出于对爱情的热烈追求,而其他,无非则是精神上的知己,所谓的柏拉图式的相互支持。母亲的包办婚姻,胡适被迫娶了一个小脚女人。显然,这种结合可以看作是旧文化与新文化之间的碰撞,常理应该是不能和睦相处不能终其一生的。可是另人意外的是,在这样子自由恋爱风气兴盛的的背景底下,胡适没有毁掉婚约,而是听从母亲命令与江冬秀结为夫妻,并一直维持。对此,胡适在后来的日记中写到:“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 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胡适选择这段婚姻,是出于孝顺,是出于良心。婚姻的不理想不美满,也或许是造成他日后跟很多女友书信来往以获取精神上的鼓励和满足有关系,所以才传出那么多的传闻。其中,跟胡适关系最密切的是在美国读书时认识的韦莲司,以及在杭州养病时畅谈的小表妹曹佩声。胡适与她们之间彼此的书信中也有透露关于爱情的事儿。大家的眼里,胡适的爱情是可悲的。他迫于母亲的压力,无法追逐自己的爱情。即使他有这样子的能力,这样子的勇气去抗争旧传统对恋爱的束缚,也始终没有踏出的那勇敢的一步。而我看更觉得胡适妻子江东秀的可悲。至少,她为了两个儿子,为了这段婚姻,真的穷其一生去维系。因为旧传统的侵蚀,她迂腐,没文化,所以无法博得胡适的怜爱。她听到胡适在外面跟其他女人的传闻,就会大声质问,甚至用孩子来威胁相逼,蛮横不讲理。可是,究竟她还是穷其一生去维系这段夫妻关系,努力照顾两个儿子的起居。她也无法追求自己的自由恋爱,而且作为一个妻子,丈夫竟与那么多的女子互寄书信,心中当然委屈和愤懑。不自由的婚姻,其结局或者看是好的,但是,过程却心酸得不是旁人所能理解。胡适好交际,与学生,与出版社的,与其他同样受欢迎的文学家。胡适对于治学,实在是严谨而专注,他遵循规律,有理有据才会去大胆证实一样事情。他吸收了在外国学习的研究方法和治学态度,在国内授课时让不少学生大开眼界,连连称赞与争相学习。正因为他的学习方法先进,满肚子的墨水,以及严谨的态度,让他收到众多学子的仰慕。胡适有时为了学生,会慷慨地资助他去学习,会介绍他去图书馆等等从事研究文学的工作,会让他在自己的家中一边帮忙教孩子学习,一边跟他学习。胡适的包容大度,爱士爱才,让他也觅到多个好友。胡适在出版社发表很多刊物,也会看别人撰写的文章,遇到意见不太认可的,会与其“争锋相斗”,为的只是寻求知识的真理以及不同思想间的交流。后来遇上文化大革命,胡适成为被批的对象,而胡适以前相交甚欢的好友,甚至是他的儿子,也要迫于现实状况,与胡适划清界线,并且要从旁一同批判他。可想,胡适当时的心情定当相当的落寞和无奈,感觉正如众叛亲离。文化大革命让人感到恐怖,之前看的一部外国小说《1984》,讲述的也跟文化大革命一同性质的英社主义,大家的一举一动都受到黑幕的监视,所有的历史资料以及事实都被删改,所有的人都活在一个构造的没有事实的牢笼里。人被监禁并不可怕,但是一旦思想意识也被禁锢,那便没有了生存的意义。关于这本书,我还欣赏徐芳与胡适之间以写诗来互表感情,纯洁并且满是乐趣。在这个信息网络发达的年代,除了因为教育制度的需要,已经没有多少人会去主动地欣赏诗词歌赋,去用写信写诗的方式来表达情感的了。那时代的人们,追求感情是单纯为了感情满足,研究、发表文章是单纯为了追求知识真理,不是虚伪不是炒作,不是我们为了其他目的或者有利可图而去迫使自己做一些不是自愿做的事,我盼望的,是我们能拾回属于我们最真的纯粹。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前面讲女人的部分还不如序写得好……后面的内容资料还算多,字里行间看得出作者也是胡适粉,哈哈。
  •     近年来,研究胡适先生的各类书刊不少,不管是政界、学界、文艺界,对胡适先生的分析和评价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客观、公正,给广大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的胡适,改变了过去伟人定生死的那种武断做法。台湾学者蔡登山先生,就是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用史料说话,让读者来认识和评价胡适。这是一种很好的学风。
  •     有点深。呵呵呵。。。。
  •     高富帅 怎么着...
  •     《何处寻你》一书叙议结合,以记述为主,述论了胡适与十余位男女朋友,大时代风流人物间的情谊及其对胡适生平和思想的影响。它史料丰富详实,述论平朴无华,是从别个侧面了解胡适人生哲学的不错的书。
  •     还没看,但是包装挺严实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