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经验之种种》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宗教经验之种种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563371167
作者:(美)威廉·詹姆斯
页数:396页

通过仪式来理解宗教经验——对《宗教经验之种种》个人解读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宗教经验之种种》(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里把各种刻板的宗教教义、制度等放在一边,而将个人对圣灵的体验与情感放在了第一位。在此,笔者想引出自身在一次天主弥撒仪式中的个人宗教经验,来结合《宗教经验之种种》(以下简称为《宗教经验》)这本著作与其它相关资料,进而探讨这种充满经验主义的个人宗教体验。一、詹姆斯在书中的宗教观威廉•詹姆斯在《宗教经验》中的第二讲就提到自己对于“宗教”的理解:“有个大分界,将宗教的领域分成两部分。在这个分界的一边是制度的宗教(institutional religion);在另一边是个人的宗教(individual religion)。” 而他本人认为其实教会是否存在是无所谓的。因为教会只是赋予宗教一个传统,或者说是赋予一种制度。因此,詹姆斯在书中赋予“宗教”一个更大的理解范围——它并不拘泥于它是否有神论或无神论,不拘泥于是否存在教会制度、是否存在仪式。同时,詹姆斯在书中定下一个相当具争议性的定义:“宗教是各个人在他孤单的时候由于觉得他与任何种所认为神圣的对象保持关系所发生的感情、行为和经验。” 就他的观点与定义来推论的话,在正式宗教组织出现之前,即氏族、部落的图腾、巫术崇拜,乃至原始社会仰望苍天时,对于茫茫天地所产生的畏惧情感,其实也算是一种宗教。虽然这个定义看似简单,但我们可以看出它的重点在于个人主观的认知上面。而这正体现了詹姆斯偏向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即使是探讨宗教,也是偏重于心理感知层面。因此,不难发现其实这个具争议性的宗教定义其实也是为了个人研究与下面主题的开展而服务的。既然詹姆斯的“宗教”情操强调的是个人在孤独时的体验,那么信徒在群众的弥撒仪式似乎并不符合“孤单”这个条件,不属于个人宗教。但从笔者看来,这与詹姆斯的研究方式有关。在对于宗教的研究方式当中,威廉•詹姆斯的模型十分特殊——他是以问卷采访法来收集个人的宗教体验。而弥撒仪式更像是一种“时间共享”形式。大家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从仪式中获得相似的宗教体验。但是要知道,即便如此,宗教仪式中的每个人的经验仍是不同的。而且个体与神圣对象的沟通仍是单独进行的,其他身边的人更像是仪式中的背景,烘托整个氛围的神圣感。除了宗教的范围和定义,詹姆斯还认为宗教对于个人来说应该以严肃的心态去面对。就如同笔者在石室的弥撒仪式观摩过程一样深有体会。即便是轻松的观光客或非信教徒,身处这种肃穆圣洁的场景内,也会像詹姆斯在书中所述:“宗教的严畏就是当我们黄昏在森林中,或是在山峡中的身体震激一样的情绪” 。 宗教需要一种复杂的、慈祥的、顺从的、并且柔美的心态。即便强调“个人宗教”,但詹姆斯所举的案例大都是来自制度性的基督教徒,这就使得他在讲述圣徒性时充斥一神论和经验主义的论调。二、从符号引导到圣徒经验所谓“圣徒性”,简单的来说即是教徒在宗教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与意义,又或者是教徒在生活中所追求的目标。 如基督徒的慈善、宽容等美德。但是,詹姆斯在文中描述的只是圣徒性对教徒的教化作用与意义。那么,这种圣徒性是如何产生的,则要靠前一讲所提到的“皈依”来完成。在一次弥撒过程中是很难做到所谓真正的皈依。然而,詹姆斯不断向我们展示一些人在弥撒或礼拜中的独特体验:如一些人想象当时上帝就坐在他的身边;又或者一些人会感觉到上帝就在自己身边,就像精灵一样,一刻也不离开。要达到这种“显灵”强化作用,仪式无疑是起着关键的作用。无论是对于“个人宗教”或“制度宗教”来说,仪式都扮演着引导神圣客体与主体之间沟通的中介。 在上述的弥撒仪式中,其宗教表现是手势(划十字、双掌向上)、语言、歌曲与神圣客体的组合。一是首先表达的是教徒对于神圣客体(十字架、圣水等)的崇敬之情,借此来表达对于偶像的崇拜之情。而与此同时,“医心性”在弥撒中的体现也很显著,教堂四角设置的告诫室就是让人忏悔罪过的场所。当主教借着“我主”的名义来呼唤人们为身边的人来祈祷时,人们纷纷互相问候,态度和善,这就是很典型的圣徒性的表现之一。从心理层面来分析的话,集体的、肃穆的仪式可以用来润滑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慰藉并维系信众们的最好方式。在每周一次的聚会中,就如同其他党派组织一样过着相似的组织生活,慰藉成员的心灵。而每周一次的“奉献”捐钱也是为了更好的维系着组织与个人的关系。信徒们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专门人员亲自指引,再加上美妙的管风琴音乐,充满隐喻哲理的故事和庄严肃穆的氛围,信徒们的心灵所获得的宗教体验使得他们与教堂外面的世界已完全隔离。这就是为何宗教经验不仅会感染信徒,甚至连非新教徒对此也会有相似的感应。宗教经验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哲学或理性经验,而是需要人们亲自体验的感性活动。从《宗教经验》的角度来看,在弥撒中,无论人们拥有的是“健全的心灵”抑或“病态的灵魂”,都可以从中获得神圣的力量,从而满足自己或乐观或悲观的态度对于生活的期望。每七天一次的主日弥撒循环过程是教徒在教会活动中发生最频繁的纪念日。而弥撒意味之前的一个七天周期的结束,让教徒对过去进行回顾、反思,再对接下来的七天进行展望,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中间的仪式至关重要,它由感恩、赎罪、祈祷平安和奉献等重复性的程序组成,则就是对于教徒个人一个很好的过渡。这种不断的仪式强化使得宗教团体得以藉此宣传、壮大,并在一些教徒家庭中成为对后代进行宗教熏陶的“工具”。詹姆斯认为没有其他一种情绪支配力可以与宗教相比。在群体中,圣徒性的彰显使得内部关系更为和睦,使得团体与外界的界限在此得以体现。但是,詹姆斯在《宗教经验》中也指出:如果教徒过于强调圣徒性,为了这种目的而行动的话,容易变得偏执,成为所谓的宗教激进分子。这是宗教经验中最为危险且值得警惕的方面!三、宗教体验的集体意志表现虽然前面提到了“个人宗教”与“制度宗教”间的区别,但宗教体验在集体仪式中。其中最容易出现教徒所宣称的神秘主义现象。在《宗教经验》一书中,各种神秘主义事件、显灵现象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但是一些神秘主义色彩更像是一种集体性的心理暗示,对于个体来说,这种暗示力量的强大不言而喻,具有不可描述性。如群体的弥撒仪式。它是社会性、组织性的公共聚会,而非个人的祈祷。因此,在这一活动当中,群体重新规定了人与神圣客体之间的关系,加强团体内部的凝聚力。对于个体而言,这种仪式就是在群体里寻找“回音”,融入集体的最好方式;而对于教会来说,仪式运用了众多的神圣客体及其相关符号象征使得组织认识自己,并把这种认识延伸至具有共同的目标的信徒身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弥撒仪式是建构个人生活,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联系提供很好的平台;其次,仪式的功能是强化并再现了一种集体的意志与记忆——唤起对神圣的崇敬之情,这种意识对于个人的后天行为与认知的培养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如参加唱诗班里的孩童们,他们肯定是从出生以来,在天主教家庭里熏陶而进入这个组织的。仪式就是为了强化这种组织内部的记忆与制度,达到内部团结、壮大的纽带。在涂尔干关于原始宗教和社会表象的理论学说里,就有提到“集体表象”的定义:“社会成员平均具有的信仰和感情的总和,构成了他们自身明确的生活体系,我们可以称之为集体意识或共同意识。” “集体表现是广泛合作的结果,它不仅延伸到空间,也延伸到时间;各种各样的心灵联合、结合和组合起来,构成了他们的观念和感情,构成了这些表现;对这些表现来说,它们是由世世代代的经验和知识长期积累而成的” 他同时还强调,宗教是集体的事物。信仰、仪式都是集体表象的结果。“宗教明显是社会性的。宗教表现是表达集体实在的集体表现;仪式则是在集合群体之中产生的行为方式,它必定要激发、维持或重塑群体中的某些心理状态。” 正是这种集体意志的存在,使得弥撒仪式仍带有残存的原始信仰的特性。作为宗教制度里面不可或缺的一环,弥撒有助于教会规模与成员不断的扩大;作为一种组织的集体意志,仪式连接的是社会组织与个人的纽带。四、詹姆斯的经验主义哲学显然,威廉•詹姆斯的《宗教经验》绝非像普通的学术小品文那样通俗易懂。它所包含的内容与哲学底蕴实在是复杂难言,恐怕只有亲身拜读方可领略其伟大而庞杂的思想。笔者对于其中一些理论还觉得相当费解。但我相信很多人在粗略读完后,会认为詹姆斯如同一位经验主义者,在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些充斥神秘主义的故事与案例。除此之外,卷首对于“宗教”及“宗教情操”的理解奠定了他“以人为本”的思想。但实际上书中又不断出现一些哲学思想的引用。几乎在每一讲中,詹姆斯都引用过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或康德(Immanuel Kant)的哲学思想;在讲述“病态的灵魂”与“健全的灵魂”之时,他指出列夫•托尔斯泰(Lev Tolstoy)其实也是存在性格缺陷,但他的缺陷是出于现实生活与问题的困扰,而非心理上的偏激和扭曲。因此,本书围绕着抽象的哲学思想核心,再来描述一些主观精神体验,从而构筑出詹姆斯的一套经验主义理论。读到后面,笔者逐渐发现詹姆斯在书中疏于对教会与教义等宗教中的理性层面的讨论,似乎是想引导大家对人性意识的考虑。纷繁的宗教情绪与生活中的情感之中,是众人对于“神圣”的最高体验与追求。这种对“人之本体的想象”,使得原本客观中“不可见”的神圣体在人的意识层面中表现出来。或许不少人会认为这种不可言状、无法验证的心理现象实在缺乏说服力,但正因如此,笔者觉得《宗教经验》是体现了威廉•詹姆斯在哲学形而上的方面,对于理性主义的一种回应。令人称奇的是,这部著作的前身竟只是詹姆斯在大学的一次讲座讲稿。不过,《宗教经验》对各类宗教生活的描述仍然遵循一条基本线索:由简至繁,从主观性情到经验结果,从原初的宗教情绪到最终的神秘主义形式,在不同层面逐一揭示个人宗教经验的各种不同类型,将个人的宗教生活展示在大家面前。


 宗教经验之种种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