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佛教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唐代佛教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
ISBN:9787532555703
作者:[美] 斯坦利·威斯坦因 等
页数:236页

作者简介

《唐代佛教》一书记述了佛教在其思想发展到了巅峰的唐王朝(618-907)的历史。唐朝三百年,见证了重要教理学派如法相与华严的形成,天台宗的巩固,密教从印度的传入,净土与禅宗作为中国佛教徒最主流的信仰与实践形式的涌现。
威斯坦因教授广泛利用各种世俗与佛教文献,对佛教的兴衰演变进行了编年式的研究。佛教界与唐王朝不断变化的关系是本书关注的焦点。具体讨论的议题包括为了裁抑佛寺权力所进行的各种尝试,对教界的行政管理,利用佛教来获得实际的政治利益,以及武宗的灭佛(840-846)与唐末帝王对佛教的复兴。

书籍目录

杜希德与二十世纪欧美汉学的“典范大转移”——《剑桥中华文史丛刊》中文版缘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唐代前半期的佛教(618—762)
导言
高祖统治时期(618—626)
太宗统治时期(626—649)
高宗统治时期(649—683)
武后篡位时期(684—705)
中宗统治时期(705—710)
睿宗统治时期(710—712)
玄宗统治时期(712—756)
肃宗统治时期(756—762)
安禄山叛乱对佛教之影响
净土宗的发展
第二部分:唐代后半期的佛教(762—907)
代宗统治时期(762—779)
德宗统治时期(779—805)
顺宗(805)与宪宗(805—820)统治时期
穆宗(820—824)与敬宗(824—826)统治时期
文宗统治时期(826—840)
武宗灭佛时期(840—846)
宣宗统治时期的佛教复兴(846—859)
唐朝末年的佛教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编辑推荐

  《唐代佛教》在社会史的背景下,探讨佛教的丛林制度在诸帝各朝中的发展,与一般的唐代佛教史的写法颇有不同。所以这不是一部常规的以宗派为中心的唐代佛教史,也不是一部佛教的哲学观念史,而是一部唐代的佛教丛林制度史。作者学问淹博,涉及印、藏。书中除对中文的原始文献极为熟悉之外,还汇聚了很多日本与欧美学界的研究成果。故此书在西方汉学界具有极高的地位,但凡治唐代宗教史者,必参阅之。对于国内读者也一定会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章节摘录

  “汉学”研究的主流,在二次大战前后,出现了一场从欧洲为代表的“典范”,到美国为代表的“典范”的大转移(paradigmshift)①。近三十年前,杜希德先生应邀从英国到美国,由剑桥大学汉学讲座教授,转任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汉学”讲座教授。从学术史的角度看,这在二十世纪欧美汉学的波澜壮阔的“典范大转移”的过程中,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②。然而,这样一位宗师级人物的其人其书其贡献,长久以来,在中文世界里,却鲜为人知。这一方面是由于杜公为人十分清高,十分低调,不事张扬;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错综复杂的西方汉学的学术史,在中文世界中至今还仍然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问,刚刚才起步。然无论如何,这都不能’不是一件令人十分遗憾的事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像不了解费正清,就无法全面了解二十世纪欧美汉学的“典范大转移”的诸种重要面相一样,不了解杜公,人们对上述“典范大转移”的了解,也会打上一个相当大的折扣。正为如此,我有感而发,在2006年1月14日香港《文汇报》副刊上,以《不该忘却的杜希德》为题,写了如下一篇短文,对杜公沟通英美学界,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促成汉学典范转移的三大里程碑式的“名山”事业,略作简述③:世纪交接的时候,《华声报》评出“影响中国20世纪的百位外国人”,有外交官、作家、实业家、汉学家和政客等等,很有参考的价值,然而这个名单也有可讨论的地方。就美国汉学家而言,已故的哈佛大学的近现代中国研究的鼻祖费正清(John Fairbank)和耶鲁大学研究中古文明的芮沃寿(Arthur wright)均在其列。如果这两位够资格,也许不应该漏掉目前尚健在的杜希德(Denis Twitchett)。杜希德是二十世纪后半叶西方公认的唐史学界和中国通史学界的领军人物,一代宗师,其自订汉名原为杜希德,但因其在中文世界中(包括港、台、新、马),久以崔瑞德名世,他本人亦只好采默认态度。杜氏历任英国剑桥大学第六任汉学讲座教授(首任为英国近代汉学鼻祖、晚清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汉学讲座教授,除了在国际唐史研究中多划时代的贡献外,一生最重要的领导二十世纪后半叶汉学研究学术潮流的成绩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与费正清合作共同主编15卷本的《剑桥中国史》杜氏负责大部分,为第一总主编,费氏负责小部分,为第二总主编。这套里程碑式的英语学术性中国通史,与其他各种“剑桥史”一样,其要求十分严格,数十年而磨一剑,至今尚在继续出版中。其二,在二次大战后接编“原籍”德国的欧洲汉学名刊《泰东》,该刊后又随杜氏迁往美国普林斯顿,直至九十年代中期杜氏退休为止。《泰东》在二次大战前与法国的《通报同为欧洲最重要的两大汉学学报,在杜氏手中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甚至在其退休后,该刊编辑部转到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改主编制为编委会制,仍由杜氏任首席编委。

图书封面


 唐代佛教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由与新闻史的老师说,学史要读多点史书,于是选了这本《唐代佛教》。感觉读完后由于经历了一次有趣的时光旅行,就将所写的感想,在这里记录一下吧!《唐代佛教》的读书感想《唐代佛教》的这本书是美国汉学家斯坦利•威斯坦因的著作。全书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唐代前期与后期的佛教概况。这本书主要是从唐代统治者如何对待佛教的角度切入,展现了唐代佛教因朝廷政策的变迁而受到的待遇。读完此书以后,感觉佛教的兴衰是与其对统治者的利用价值密切相关。毕竟唐代的统治者以老子的后人标榜,以及唐代的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奢望,道教在唐代的大部分时期都是比较受到重视与发展。因此与道教这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不同,外来的佛教还是会被视为夷的产物。所以唐代初期,道教的地位比佛教要高。而到了唐太宗初期,为了巩固统治,拉拢佛教方面的势力,对佛教是采取了友好的态度。期间玄奘从印度归来,带回并翻译的佛典大大促进了中国佛教的发展。而知识渊博的玄奘也大大受到统治者唐太宗的重视,甚至劝其还俗参与政事。但直到唐太宗高丽亲征失败前,对佛教还是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崇拜玄奘个人而已。这样的局面到高宗时期也没有多大改变,直到武后篡位时期,佛教才在唐代迎来了它真正的兴盛。不是正统的武后,为了神化其统治的合理性,而拉拢了佛教。比如推广《大云经》中留下女身为更好地普度众生的净天光女的故事。而武后之后,佛教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统治者冷落的待遇。而后来佛教再兴起与密教有关。个人感觉这段历史还是很有趣的,虽然不知其真实性有多大。这段时期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的事情,与一名名叫不空的和尚有关。书中所载当有灾难来临时,不空经常被皇帝请去做法,以平息灾难。必如公元742年安西地区发生叛乱时,不空就被请进宫中做法。书中写据资料称,数月之后,玄宗接过战报,称神灵显灵,乱军奔溃。感觉这部分看来有特别神奇与超自然的感觉。而玄宗后期的安禄山之乱,中国的佛教不可避免地大大受挫,许多经典也因此流失与损毁。但也是因为安禄山之乱,社会的不安定令人们寻求精神的慰藉。一股宗教的狂热因此兴起,乃至如皇后刺血写佛经祈祷皇上平安等荒谬之事发生。通过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的净土宗也在此时期大大发展了。书中唐代前期的佛教的介绍也到安禄山之乱而止。唐代后期所介绍的佛教,由于国家财力的衰微,不惜发行用来认证佛教修行者身份的度牒来增加财政收入。由于佛教修行者能免税的政策,贵族富商们通过修建佛寺、兰若来聚积财物,普通百姓以假出家来逃税的风气大大盛行。以根据书中所写的佛教徒也大部分不是虔诚的修行者,他们聚积财物,饲养奴仆,过着一般俗人所过的生活却不受戒条的约束。而唐代后期的宦官扰政,令统治者的话语权越来越弱。当统治者与宦官势力斗争中逐渐占了上风后,佛教的浩劫会昌法难也到来了。那是武宗的灭佛时期,一系列清肃佛教的行动展开。比如通过默写佛经考试认证后才给予承认修行者身份,不及格者一律还俗。当然取缔众多乡村的兰若等的严厉措施,也激起了大部分已深受佛教影响的民众的不满。而有趣的是文宗后的宣宗统治佛教时期,佛教居然又得到统治者的推崇,迎来了复兴。宣宗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作为前几代统治者的叔叔,对佛教又采取了恢复功德使等的兴盛措施。不过有趣的是虔诚信佛的宣宗后来还是和其前任信道的统治者一样,服用了道士们所谓长生的丹药而疽发于背而死。尽管最后唐朝的统治者宣宗的儿子懿宗,是一名比其父亲更狂热的笃信佛教徒。但佛教的一次更大规模的复兴还没来得及展开,懿宗死后两年所开始的黄巢之乱大大地破坏了佛教的发展。书中的观点,持续九年的黄巢之乱的灾难性,甚至比会昌法难对佛教来说更大。此后书中所写,中国义理佛教史终结,而后来中国佛教的两大支柱禅宗与净土宗的发展道路也有此开辟。《唐代佛教》这本书也以黄巢之乱作为唐代终结,唐代佛教的介绍也止于此。
  •     总体来说,作者还是看了许多书的,将这些枯涩的史料堆砌在一起,并且用较为生动的语言写出来,是海外汉学近年来的一个流行趋势。中国自古以来,统治者均不太信任宗教,更多为统治目的而拥之,在儒道势力保留的大陆上,外来宗教要谋得一席之地非常不易。也正是这种文化的对抗,使一个农耕社会兼容和有限的接受了佛教。在印度支那,外来宗教的影响则深入到了政权之中,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这也是本土文化不够丰满的缘故。这本书非常浅显直白,总得来说,是一本大致了解唐代佛教情况的入门书。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还没有看,质量不错,是研究类书籍
  •     坦白讲,这本书的名字应该叫做《唐代皇帝与佛教政策》,不过就像政治史是一切历史研究的基础一样,历代宗教政策也是分析佛教史的纲目。从这一角度出发,作者自然很少提到民间/下层佛教,或是框架所限,佛教发展的内在理路在这种研究角度里也变成了草蛇灰线。ps:160页作者对黄巢是“起义”还是“叛乱”的那句译注挺有意思。
  •     定价很贵,趁活动赶紧收了
  •     40年前写成的书。大概是因为写作时是作为《剑桥中国隋唐史》下卷中的一章,所以篇幅不长,加注释才163页。全书集中描述朝廷与佛教的关系,对于各朝政策转变背后的缘由,解释得比较单薄。把注释从书尾分散到每一章后面,比较方便查阅。
  •     似乎极少有人能把宗教的东西谈得让人信服,不知这本如何。
  •     大致整理了唐代佛教发展兴衰的脉络。不偏不倚的公正观点,也可谓是海外汉学家的一大特色吧。
  •     由此书又发现了这套“剑桥中华文史丛刊”,又下单订了《唐代官修史籍考》、《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博陵崔氏个案研究》
  •     书不错,值得一读,不会白花时间读的
  •     准确地说,大概应该总结为“唐代历任皇帝与佛教的关系”,有一些微妙的校对错误……
  •     state and religion
  •     纸质不错,内容翔实
  •     专业著作,需要静心细读。
  •     包装,印刷都好
  •     看到武后和中宗时期,佛教寺院快速发展,好奇看看。纯属走马观花
  •     送到后封面有点破损,嫌烦,不换了

    精装版,偏贵,200页左右
  •     很好的文献梳理,关注唐代各个皇帝对佛教的态度差异,主要受到皇帝自身的喜好和经济因素的影响。政权对佛教态度的反复加之社会动乱,导致佛教学统难以长久延续,使得偏向学理的佛教宗派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身段更加柔软的禅宗、净土信仰。
  •     值得參閱的佛學著作
  •     將整個唐代分前後兩期,以安史之亂作為分界,細述不同皇帝統治時期佛教各宗派的起伏變化,尤其著重在王朝制度與時代風尚的關係。可以知道唐代王朝裁抑佛寺權力,並利用佛教來獲得實際的政治利益。唐朝三百年,這書勾勒出王朝的態度,在人間而顯得被動,所化之緣亦是塵緣。
  •     应该是唐代治下的佛教
  •     對18位唐代皇帝統治時期的對佛教政策(旁及道教及三教鬥爭)進行介紹。唐代的宗教政策不全因為國力之盛而顯得寬容,相反,太宗與玄宗對佛教並不感興趣,試圖極力控制全國的僧眾,這讓我想起了基督教世界教皇與國王對宗教統治權的爭奪,而在唐代,毫無疑問皇帝的個人喜好會深刻地影響到佛教的境地,從武后佞佛與武宗滅法這兩個極端可以看出。同時民間的佛教信仰卻一直很興盛,淨土宗、禪宗憑藉它簡單易行的法門得到了廣大民眾的信服。而華嚴、天台、密宗、唯实等宗派缜密深奥的義理和它們對文字注疏的依賴直接導致了門派在會昌法難和唐末爭戰中的衰亡。
  •     其实主要讨论的是唐代前后期(安史之乱为界)朝廷与佛教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历代皇帝对佛教的控制或护持以及历代高僧对官方政策的巧妙“斗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唐三百年,精于理论思辨的佛教派别经历了一个衰亡周期,禅宗、净土宗等教义简明、简化仪轨的佛教派别正在兴起、扩大影响。
  •     ……读了一半都没到吧= =
  •     你不能说人家到底有多好,但的确,没错,比我们某些研究的人写的文章好得多。关键是耐读,比较符合门外汉的类型= =
  •     由于篇幅限制,这本书实际上是一部唐代政教关系史,观点稀松平常,没有超出前人研究的框架,或许这本书的翻译对于佛教史研究来说只有学术史上的意义了吧。而且,视角局限在唐代宫廷层面,没有深入民间信仰层面进行考察,对此作者本人也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中古史研究的基石就是对政治史线索的把握,这是值得强调的。
  •     还蛮有趣的,但是有一点点错别字。明天就要滚蛋,死线当前看闲书超快……
  •     挺有趣的,但有些错别字。
  •     同是权力,政教如何分离
  •     以160页的篇幅,描绘整个唐代佛教与政治权力,尤其在现在,多少显得勉为其难。最后试的结果,也只能集中于政策层面变化的勾勒,而难以做更深更细的分析,对于变化背后的历史动力,例如是佛教所援引各种政治势力的分合消长,都没有更深刻的阐释,这点正是刘淑芬的成功之处。译者末尾处的评价和推崇,多少有些过甚其辞。还是前辈们说得好,没有政治史的功底,要做中国古代史那是万万不行的。
  •     唐代帝王和佛教的爱恨情仇。将佛教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讨,勾勒了整个唐代佛教的浮沉。不涉及义理。
  •     从另一种角度看唐代佛教
  •     看至结尾,慨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始终是以崇拜的心情和正义的目光看待农民起义。现在想想,激昂吟咏黄巢的“我花开罢百花杀”是多么值得羞耻的事情。
  •     为啥觉得人家写的这么好!
  •     没有想象中的好,安史之乱一章写得不错,其他的一般吧
  •     很值得看的书。
  •     体裁较新,编年体式的写作体例;主题围绕唐王朝对佛教控制及佛教势力的消长,及其对唐王朝政治的影响。
  •     武宗时期基本根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写的。
  •     玄奘與高宗一段,隱約可以看到劉淑芬的觀點。另外會昌法難到底有沒有影響到大同啊
  •     本书作者在日本留学,后在耶鲁大学任教。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专注于作为一种制度的佛教,探讨佛教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力量,与朝廷的互动。这样的研究在中国佛教研究界是比较缺乏的。
  •     虽然严谨,但也没什么意思。。。
  •     引人入胜!凝结了无数代人类的智慧与妄想,历时性的宗教共时地呈现出的历史图景是何等的瑰丽光辉。而且这并不因其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政治力量宿命般地相互交织、谋算、勾结、对抗而有所稍减,反而益发焕发出天体星云般博大而虚空的美。就冲这一点,也不必在神的面前自惭形秽了。
  •     会昌灭法特殊
  •     很通俗,可以一口气读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