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5
ISBN:9787806783597
作者:陈垣
页数:128页

陈先生的爱国精神与订正《提要》之功夫

这本书我觉得不是陈垣先生的上乘之作,颇类似其明季滇黔佛教考与元回鹘人华化考之类的著作,只为彰显所谓的爱国情结,然而初学者若无意去翻大藏经总目提要之类的著作,可熟悉前八种所列之书,也为好事,不过其他的著作就有些妨害初学者了,如果不了解空去翻看,难免费时费力乌有收获。附录﹕《概论》所论及诸书排列之序(一)梁释僧佑﹕《出三藏记集》,(二)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三)唐释智升﹕《开元释教录》,(四)梁释慧皎﹕《高僧传》,(五)唐释道宣﹕《续高僧传》,(六)北宋释赞宁﹕《宋高僧传》。(七)梁释僧佑﹕《弘明集》,(八)唐释道宣﹕《广弘明集》,(九)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十)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十一)唐释慧苑﹕《新译华严经音义》,(十二)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十三)辽释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十四)唐释湛然﹕《辅行记》,(十五)北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十六)南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十七)唐释智炬﹕《宝林传》,(十八)唐释神清﹕《北山录》,(十九)北宋释契嵩﹕《传法正宗记》,(二十)南宋释宗鉴﹕《释门正统》,(廿一)南宋释志盘﹕《佛祖统记》,(廿二)北宋晁迥﹕《法藏碎金录》,(廿三)北宋王古﹕《道院集要》,(廿四)北宋释惠洪﹕《禅林僧宝传》,(廿五)北宋释惠洪﹕《林间录》,(廿六)南宋释晓莹《罗湖野录》,(廿七)元释念常﹕《佛祖历代通载》,(廿八),元释觉岸﹕《释氏稽古略》,(廿九)明成祖﹕《神僧传》,(三十)明陈实﹕《大藏一览》,(卅一)明夏树芳﹕《名公法喜志》,(卅二)明释真可《长松茹退》,(卅三)明周永年﹕《吴都法乘》 ,(卅四)清释自融、释性磊﹕《南宋元明僧宝传》,(卅五)清释戒显﹕《现果随录》。结语经过上面的探讨,知道陈援庵先生虽然在《概论》的「缘起」中申言要介绍从事研究六朝以来的历史所必需参考的佛教史籍,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这因为概论所介绍的三十五种书之中,仅有十二种有助于考史或辑佚(注155),而其中有五种不算史书(注156)。而其余的书,有些虽属史籍但根本陈氏未有片言述及它们如何有助于考据世俗的历史(注157),有些更既不属于史籍更无助于考史(注158)。由是,觉得陈援庵先生的着书动机,仍主要向对佛教史有兴趣的人介绍入门书,使初学者能「得一新园地」。至于声称要介绍有用于考据世俗历史的佛门乙部典籍,大抵有意借此为饵来吸引读者。在陈氏着书当年,佛教史研究颇属冷门(如今也不见得是热潮),仅有他自己等数字学人能够拿出点有水平的成绩。若不将佛教史籍跟世俗历史扯上关系,恐怕更少人会注意到他这部著作了。既然这部书有助于佛教史研究的入门, 那么我们应否顺着概论目录的排列(即本文附录所示)来阅读原书﹖仕邦的经验是﹕先读本文附录(一)至(八)诸书,因为它们是最基本的入门书。读了(一)至(三),可以知道佛教有些什么翻译过来的经典和华人有些什么有关佛教理论和佛教历史的著作﹖因为目录学的知识对任何一种学问都是最基本的。读了(四) 至(六),可以知道自汉末到北宋初从印度西域前来的外国沙门和中夏的本土僧人在禹域做过些什么﹖从而对佛教在华发展最重要的时代有了一个轮廓。读了(七)至(八),可以从两书所收的拥护佛教和反对佛教的激烈文字,知道佛教在华发展会遇到一些什么问题﹖这宗教跟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怎样冲突起来﹖而明白到两种文化自冲突到彼此调和的不易。接着,可以跳读了。要是有意多知道一些佛教各方面的知识,可以读读(九),因为它是一部百科全书。要是暂时放下它,用得着时再翻翻,也可以。要是对禅宗史感到兴趣的话,则(十五)和(十六)是必读的,接着是(廿四)至(廿六),还有(卅四),也可以读读。至于(十七)至(十九),可以押后。要是想从年代先后看佛教在华的发展,自然要读读(廿七)和(廿八),但(廿一)里面的「法运通塞表」,不可错过。要是想知道天台宗的历史,自然要读读(二十)和(廿一)了。两书采用撰写二十五史的「纪传体」写成,对有意了解这种中国特有的史书体裁的人,参考价值很高。至于其余的书,大可留待打好基础之后再看。《概论》撰写的另一目的,在于纠正《四库提要》的错误,本文已找出《概论》中很多书其实是基于这一意念而被论及,尤其有些书根本并非史籍,也硬当作乙部之书而加以论述(注159)。此外,本文更找出陈援庵先生在《概论》一书中处处找机会表现自己的爱国思想,甚至有些书是为了表达这一意而被论及(注160)。据本文所引有关援老的友生、子弟的悼念文字(注161),知道《概论》撰于抗日期间,因此有感而发。然而仕邦曾读《旧唐书》卷一九○下〈王维传〉(注 162),略云:王维 (701 ~ 761),( 安 ) 禄山 ( 卒于 757) 陷两都,玄宗 (712 ~ 756 在位 ) 出幸,( 王 ) 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 王 ) 维服药取痢,伪称瘯病。禄山素怜之, 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 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 ( 乐 ) 工皆梨园子弟、教坊工人。( 王 ) 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 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 王 ) 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 肃宗 (756 ~ 762 在位 ) 嘉之,会缙请削已刑部侍郎以赎兄罪, 特宥之,责受太子中允 (页二五二三上 )。则不免想到他老人家亟亟表达爱国精神,也许是从王维「凝碧诗」故事中获得灵感。 何以言之﹖陈援庵先生抗日期间一直在沦陷的北平当辅仁大学的校长(注163),身为一家大学的最高行政主管,虽然在私生活方面可以「杜门不出」(注164),但总不免要在公事方面出席大学中种种公开集会和典礼,那就躲不开跟前来观礼的敌伪要员交接(注165),万一国土重光之日,或会有小人据此诬告自己附敌,岂不麻烦﹖若在沦陷期间处处透露爱国思想于字里行间,则大堆的著作(注166)在将来自能产生近似「凝碧诗」的作用。援庵先生写过有关唐史的文字(注167),他曾读《旧唐书》而知「凝碧诗」故事,自不为奇。《概论》除了对治中国佛教史的入门有用而外,书中对问题的考据方法,也很值得初学者的借镜(注168)。再者,全书用一般人能接受的文言文写成,在今日中文程度普遍低落的时代,读读这种流畅易懂的古文,对自己的文笔修养有助(注169)。然而《概论》的撰写目的,多少是为了表现作者的学养和爱国精神,更为了纠正《四库提要》的错误,因此它并非纯然为了向读者介绍治佛教史必读典籍而写的一部书,一如张舜徽先生《中国历史要籍介绍》(注170)那样专为介绍「要籍」而写。为了补救这一缺失,仕邦在一九六七年撰写了〈书目答问编次寓义之一例—佛教书目之编次〉(注171)一文,来介绍一下研究佛教史应读些什么书,但这仅是初步尝试而已。一九八八年三月十一日行将离港前于荃湾老围村二陂圳寓庐。

很好的入门书

原本计划前天晚上就要读完的,没想到这两天杂事颇多,一本百来页的小书,竟多花了两天,真当该打板子的,呵呵。言归正传,说说对此书的感觉吧。此书并不算陈援庵先生著述中特别显著者,这也无可厚非,一来此书只能算作是目录解题书,自己的创发并不多;二来,此书言佛教典籍,一般学人对于佛教典籍也不是特别注目的。但我读了此书,还是感觉收获颇丰。首先,此书作为佛教典籍目录,对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之佛教典籍的介绍对我们研究古代史,寻找史料,很有帮助。陈先生在《缘起》中说:“中国佛教史籍,恒与列朝史事有关,不参稽而旁考之,则每有窒碍难通之史跡。此论即将六朝以来史学必需参考之佛教史籍,分类述其大意,以为史学研究之助,非敢言佛教史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尤其是中古史来说,佛教史料是很有用的一部分。但由于自古以来以来士大夫对释、道两家的偏见(这并不是说士大夫都对释道有偏见,很多士大夫,尤其是某些时段,很多都是信仰佛教、道教的),以及现代学科划分的限制,史学研究中对佛教史料的运用很不足,这是十分可惜的。(对于佛教典籍的重要性,似乎重视程度慢慢有所提高,运用也有增多。严耕望先生在文章中介绍学习中古史的首先需要读的十部典籍中就有《高僧传》一书。)同时,一部大藏经,如没有解题目录,想要需找需要的资料,难度也是很大的。陈先生此书选取关涉史学研究的佛教典籍数十种逐一作一解题,对于想以佛典来参正史事的学生来说,还是很有用的。当然,如果是学佛学的话,我觉得陈先生此书可能意义不大。其次,此书所作解题价值颇大。陈先生此书说白了就是个解题性的推荐书目或入门书目,但有别于现在目录书但列书名、作者,绍介此书内容,此书从“名目、略名、异名、卷数异同、板本源流、撰人略历及本书内容体制”、本书在史学上的利用等方面作了细致的介绍,并对前人目录、文章著录错误进行辨证。这对于读这些书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先有了一个深入、总括的了解,帮助不可谓不大。陈先生此书继承刘向、歆直至《四库总目》的传统(虽然陈先生在此书中不止一次地批评《总目》“纰漏百出”,但其继承自《总目》则是不可否认的。这从陈先生对每本书的介绍中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来,从体例上说基本就是《总目提要》的扩充、深入版,没有太大的实质上的区别),是真正的目录学,真正意义上有益于学的目录。这样的目录书,现在似乎越来越少了,若要寻些差可比拟的,黄永年先生说作的《古文献学四讲》中的目录学部分大概差不多。而现在所谓的目录学的教学,更多的大概已经变成目录学史了吧。第三,从此书中可以略窥陈先生的治史之法。陈先生在《后记》里说此书是“介绍同学研究历史时如何掌握及运用有关材料”的。通过读此书,确能发现字里行间多可以学习到如何掌握及运用有关材料。如“《提要》又引《神僧传》六,称道宣为僧祐后身。按《神僧传》乃明人初撰集之书,其《道宣传》全采自《宋高僧传》十四,《宋高僧传》《四库》著录,《提要》何以不引宋传(案:“宋传”当加书名号)而引明传,可知其随手翻检,未尝一究史源,实为疏陋。”P46我们知道,史料在经过引用、整理之后,难免会有讹误,在有较为原始的史料存在的情况下,不应引用后出的相应史料,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引用史料时,多需考证史源,陈先生著有一本《陈垣史源学杂文》,可为史源学典范之作。此处亦可看出陈先生对史源的重视。如“读书不能不多聚异本”P81,此则为陈先生对版本之重视。如“新史料之发现,不可不刻刻留心也”P89,此则为陈先生重视新史料之表现。(对于史料的运用和重视,不妨讲一则逸事。某日与某师聊天,云其读硕士之时曾问学于黄永年先生,曾问黄先生二陈谁胜,黄先生言曰陈寅恪先生以平常史料读出不平常之识见,陈垣则多以稀见史料理论。黄先生未直言何者为胜,然其倾向可见。)如“考史者所以不能偏听一面之词,只读一家之书也。”P99此亦是金玉良言。此书中如此治史之切要语甚多。当然,以上说的都是此书的优点,但这个版本的标点、校勘实在不怎么样。此本标书名号多误。如P2“本书为簿录体,在汉《艺文志》之后,隋《经籍志》之前。”“汉《艺文志》”、“隋《经籍志》”明当作“《汉艺文志》”、“《隋经籍志》”或“《汉·艺文志》”、“《隋·经籍志》”。(如是者汉《艺文志》、隋《经籍志》、唐《艺文志》、新书《艺文志》、元《艺文志》,基本每条皆误,甚多。)P18“学者普通称为《梁高僧传》或慧皎《高僧传》,以别于后出之书。”依文意“慧皎《高僧传》”当作《慧皎高僧传》,如《梁高僧传》例。P57“莫友芝《郘亭遗文》二,有《一切经音义》写本序,谓……”,“《一切经音义》写本序”当作“《<一切经音义>写本序》”。如此之类甚多,俯拾皆是。文字错误。如P8“齐王者宇文秦第五子宪”,“宇文秦”当为“宇文泰”之误。P90“嵩既茶毗……”“茶毗”当为“荼毗”之误。陈先生作为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校勘学的开创者,其著作校勘错误如此之多,若陈先生泉下有知,当作何想?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