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力的奇迹》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愿力的奇迹

出版社:文化艺术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503939365
作者:马明博
页数:246页

无边的愿力

这几天看了本书叫《愿力的奇迹》,看书名就觉得挺不一般的啊,什么叫“愿力的奇迹”啊?作者以亲身游历九华山,地藏道场为时间顺序,记录着自己的所到之处,同时每到之处都思考着佛与禅的奥秘,与高僧谈禅,探讨生命的最终价值。全书仅仅一共246页,却可以让一颗城市中浮躁而功利的心得到匆忙中的静思,可以让疲惫的灵魂得到彻底的放松,可以让自以为是的精神得到更高层次得到提升。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的意义何在?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起起伏伏?佛这个东西吧,我觉得要比哲学还要哲学,说不准亚里士多德也是释迦摩尼忠实的信徒。也许就是看似简单的几句五言诗,人却要用一生来参透其中的真谛。我一直也是个中信无神论的人,自打看完此书真是受益匪浅啊,或许真的应了那句烂俗的台词“不是神,是人,只是干了人干不了的事”书中有些是作者自己悟出是句子,虽不华丽,到却让人深思,或许这正好印证了佛的朴素与高深莫测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生石,只不过是迷失了自己的就精魂,无法明白,时间所有的相遇,都是别重逢。”“在痛苦面前,微笑的勇气,胜过于丰富的学识。微笑的勇气来自愿。愿,是不如禅境的第一道门。发愿,为习禅者必具的行门。”“在这个世界上,佛是已经觉悟的众生,而作为众生是我们,都是将来要觉悟的佛。”“释迦佛好比拥有一座花园的人,园中种满莲花。我们羡慕他园中的莲花,甚至梦想到那里享受花香。释迦佛告诉我们,如果从此时此刻开始,我们一颗一颗地种植莲花,等莲花开放时,我们不必到他的花园里,也已生活再花香之中。”“生活是一串由烦恼、痛苦、串成德念珠,禅者是能够微笑着捻动它的人。”“佛法就是活法。有什么样的朋友,就要什么样的世界 。”据《僧祗律》记载,“一刹那即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宜弹指,二十弹指为宜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照此计算,一须臾为48分钟,一罗预为144秒,一弹指为7.2秒,一刹那为0.018秒。也就是说,在一秒钟内,人的内心里会接连生起56个念头。行为心理学认为,念头不断积累会形成想法,想法不断积累会形成行动,行动不断积累会形成习惯,习惯不断积累会形成性格,而性格即命运。佛教认为“命字我立”,即命运掌握在每个人的手里,改变命运的原理与方法,即关照心念。如把人心比作池塘,每生起一个积极、乐观的念头,则一年一莲花;每生起一个消极、悲观的念头,则一念一荆棘。我们的心地,是开满微妙香洁的莲花,还是长满制造苦楚的荆棘?这一切,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如果能够活在当下,把握好当下一念,一年一莲花,处处莲花开,则与佛同心,“如佛在祗园。”开完此书又是一个人生转折点啊!

生活在芳香之中

·野渡一直很喜欢各种香味。去年夏天某日随手闲记的一首小诗《灵魂香》中,就曾提到过各种香味:天竺薄荷的香,法国香草的香,柑橘草叶的香,玫瑰香露的香,紫色罗兰的香,青草的香,莲花的香,桂花牡丹的香,红色浆果的香……而在这各种各样真实的香味里,始终,我更为喜欢淡雅幽远一些的香味,不事张扬、清凉冷静的香味。这样的香味,也许更多的藏在一些不太知名的草叶之中。当然,我更为喜爱的,是我们的心灵深处所散发出来的自然香味。我认为,人的灵魂也是有香味的。那个夏日的那首诗,我强调了这心灵之香。  读到这一段话:“释迦佛好比拥有一座花园的人,园中种满莲花。我们羡慕他园中的莲花,甚至梦想到那里享受花香。释迦佛告诉我们,如果从此时此地开始,从身边开始,我们一棵一棵地种植莲花,等莲花开放时,我们不必到他的花园里,也已生活在花香之中。”在一本叫做《愿力的奇迹》的书中。我微微一笑。内心有芬芳弥漫,淡淡温暖。  没想到在这个深秋季节,邂逅了《愿力的奇迹》。作家马明博的这本书,散发着簇新的特有的书香之味。封面上黛蓝色的群山连绵深处,是否喻示着其中藏着很多很多的宝藏?  《愿力的奇迹》中,妙语精句,如草原明露,如大海珠贝,俯拾皆是。这本书,讲的是作者在中国著名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华山的一段际遇,讲他对于地藏道场的种种领悟。九华山我未曾去过,佛教,我亦是门外汉。然而,读这本书的每一段文字,却让我有置身其中的清凉之感:流水淙淙,鸟声啾啾,山林草密的深处,偶尔遇到的一袭袈裟红衣,一阵幽淡的山风、一朵不招摇地灿烂着的小黄花……我想告诉作者:你在九华山所领悟到的美,善,真,愿,我在书中也真切地领悟了。愿你知,那一份经由文字所抵达的感恩,是怎样有如光芒,照彻进一个人的心灵!  作者说,佛性无处不在。那佛性,就是每个人能觉悟的本能。觉悟的光芒,不仅在大觉寺,不仅在灵山九华,不仅在三生石,不仅在明月,也不仅在肉身舍利,不仅在青松之上,不仅在清流之中……更在虔诚向善向净的人心中。佛性如水,能净化人身;佛性如灯,能福照他人。好的文字,其实也有这种光芒辉映的功能。  联想起我所在的广东江门——这个著名侨乡,一年一度的书香节让书香弥漫整个城市。而我猜度着,那些手捧着书本常读不倦的市民读者,他们该当如我一样,深谙这书中的迷醉之香,与我们城市景观中的百花千草所散发的香味一起,是我们安宁生活中的一种必需。一切,诚如作者在书中所言:“我没看到他,但我知道,他在这里。”是啊,虽然人生活着总多少有些不如意,但有花草,有书本的陪伴,换了佛陀,他定然也期许着这样的生活。  那么,就这样,坐下来,在纷攘世界的一个小角落,慢慢慢慢,读手中的这本《愿力的奇迹》,听那天籁的音乐,知悉有一种光芒和芳香,在身彻弥漫。

奇迹

  我读《愿力的奇迹》,如饮甘泉。——莫言鼎力推荐  生活是一串由烦恼和痛苦串成的念珠,而禅者是能够微笑着捻动它的人。学佛读禅,可摆脱烦恼,获得解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在《愿力的奇迹》中,作者以地藏菩萨的愿力为切入点,以四大佛教名山中的九华山(地藏道场)为载体,以通俗优美的散文体语言,结合一个个发人深省、启人心智的禅宗故事,系统介绍“佛教的智慧与慈悲”,“给人信心,给人勇气,给人欢喜,给人力量”,为读者解决现实生活中所要面对的种种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照,能净化心灵,助你脱离烦恼,心生菩提。

内心盛开莲花

·张利文马明博《愿力的奇迹》,给我带来三个享受:九华山的胜景,禅的参悟和语言的冲淡之美。景,禅,文,三维一体,每篇文字如是,整本书如是。三维的空间里,有着一个核,那是在作者内心一直盛开着莲花。“我们的心地,是开满微妙香洁的莲花,还是长满制造苦楚的荆棘?这一切,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去过九华的读者,读《愿力的奇迹》,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九华山,一知半解的被深入解读,被忽略的成为最深刻的,没有意味的有了难以言说的真味。比如,关于人体形成的舍利,逐层进入,一一道来,谜底渐次揭开。比如,九华山的萤火虫,“释迦佛如同童话中那位自愿排到队伍最前面的萤火虫。面对无明的黑暗,他化身为灯,照亮前方的道路,引领人们突破生死轮回。”比如,大觉寺月亮的味道,“光明,清凉,宁静,自足,柔和,平等”。没有去过九华的读者,读《愿力的奇迹》,会生出万般的期待,期待终有一日一睹“灵山九华”,期待某一个清晨“在大觉寺醒来”。我便是这样地开始期待了。谈得最多的还是禅,禅的故事和禅的义理。了解禅的,读书的过程,恰似与作者对谈,研讨,辩论,随着阅读的深入,模糊的变得清晰,含混的变得澄明。不懂禅的,那些关于禅的传说、故事,那些肉身的传奇,让人在惊叹“愿力的奇迹”之余,逐渐感到禅的光芒和力量。作者以前著有《天下赵州生活禅》、《一日沙门》、《禅遇》等,读这系列的书,会发现在作者眼里,禅从来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不凌空蹈虚,不高踞云端,大地之上,红尘之中,处处禅机。“生活中处处的觉受,都是观察、思维因果存在的机会。”“闲坐观蚁忙”时,可以觉悟到城市生活的幻象,进而认识生命的实相;“陪云漫步”时,可以觉悟到世间一切存在的无常,进而认识到禅的平等。禅,其实并不远,无一时不在,无一地不在,莲花在内心盛开,不念经有时也能得到禅的真义。我是不懂禅的,但我记住了作者的劝诫:“如果能够活在当下,把握好当下一念,一念一莲花,处处莲花开,则与佛同心,如‘佛在祇园’。”我是极喜欢这些文字呈现出来的艺术之美。如写大觉寺的月夜,“漫步途中,天高月小,周遭寂静,黑黝黝的群山,风拂木叶,沙沙作响。”如写栖息在幽冥钟上的蝴蝶,“一只小白蝴蝶翩翩而来,在钟旁飞舞盘旋。后来,它栖息在钟上,收起了翅膀。山风微微,它的翅膀也在微微颤动。”……简洁,质朴,冲淡,宁静,韵味悠长且意境高远。作者极为推崇明代散文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愿力的奇迹》显现出作者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之文境的追慕。也只有这样的文境,方能与九华山的胜景相契合,方能与禅的义理相契合,方能与内心盛开的莲花相契合。

我要说出我的感激

1马明博去九华山时曾经约我,只是我缘浅,没有去成。若不然,《愿力的奇迹》里就会多出一个人来。我现在后悔没去九华山,尤其是读了马明博的《愿力的奇迹》,就更后悔,九华山好,我是想到过的,我家的客厅里就挂着一幅钟长生先生的山水,画的便是九华山,已经非常美妙了。但读过马明博的书之后,我感觉九华山其实是在我的想象之外。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而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时时感动着我们。什么叫无我?这就是,这才是。所谓的菩萨心肠,就是指的这个,“拔人以苦,予人以乐”,每时每刻想着众生,没有自己的一丝贪念。到九华山去,自然是去朝圣,但马明博在去九华山之前,便已经参禅多年,且颇有感悟,先后有《天下赵州生活禅》、《一日沙门》、《禅遇》等书出版,阅读者众,这次去九华山,对他来讲,朝圣之外,菩萨还会来印证他的禅心。因此此行,他的心态开放若莲花,随时会感觉菩萨的甘露;菩萨也会现种种身,发种种音,显种种迹,进一步来启悟他,关键看他能不能领会。马明博乃明博之马,“良马见鞭影而驰”,能不领会么?这部书,便是他领悟后的见证。2我曾经有缘三睹此书。第一次,是在今年夏天,他打开电脑,把正在写着的书稿显露给我看,虽只几段,便见端倪。他也把此书的大意说了说,我感觉到了他立意的美妙和心灵的观照力。第二次,是在今年秋末,他把样书给我看,刚印出来几本,我只能临时翻看。这次是实实在在的书香墨香,我把感觉告诉给他,并说:“这有点不像你写的。”不是他写的是谁写的呢?只能说,马明博写此书时的心灵更加圆融,状态更加饱满,笔墨更加灵动。他是在超越了原有的他之后的又一次现身。第三次,就是现在,我伏身于案,悉心将身心安置在马明博为我设置的情景里,再三体味。谁说此行无我?我分明跟在马明博等一行人身后,亦步亦趋:见宗学法师,拜地藏圣像,谒肉身和尚……攀天台,尝明月,听松风,陪云漫步……游化城,赏金塔,品香茗,与水结缘……时时生菩提心,处处是欢喜地。他流连,我亦流连,他感叹,我亦感叹,他借此生发出自己的感悟,我亦在他的感悟里检点自我。读了此书,可以说我到过九华山了。读了此书,其实更应该说,更加向往九华山了。没有此书,九华山是九华山,有了此书,九华山就又多出了一种韵味,一种心相,一种难以与人说明白的灵妙。3大地若莲花,九华山莲开九朵,地藏菩萨赤足而立,寻声救苦。时时处处,马明博走着走着一转身就会遇到他,在他的如莲的笑靥中,马明博心扉尽敞。马明博笔下流动着的,是对禅的悉心体味。他其实是在说禅,只不过是把禅融入到了山水之中,只不过是借山水而明禅意。在马明博这里,山是山亦不仅仅是山,水是水亦不仅仅是水,他“心定如山,随缘似水”,一沙一石,一草一木,一月一云,一蝶一蚁,大若虚空,细或微尘……无不回应着马明博一颗禅心,一只文胆。其实不是马明博在说禅,是诸法都在说禅。时时说,处处说,只是我们没听到,或者听到了不以为是,马明博不过是把他听到的告诉给了我们,让我们分享喜悦。如,他们几个人在山上走,细小如蚁。马明博便想到地球的微小,而地球上的众生,都是风雨同舟的乘客。如果人人做此想,则不会再有人做自己挖坑自己跳的傻事了。如,在朝圣路上,悟到朝圣路与人生路其实是一条,生有时,死有份,只有按照佛陀的标示出来的修行路线,才能出离秽泥,得生净土。如,见一只蝶落在古钟上,联想到法不孤起,在长长的因果链条上,没有偶然的事物。如,谒肉身塔,想到众生的无明,在无明中想要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在暗夜中找钥匙。以此阐明心灯的重要。时时、事事、处处,马明博都能感觉到禅,他借水而说十二因缘,指松而说人体的地水火风,同白云作伴,与菩萨为友,人在九华,想到无处不是九华,离开九华,却又时时在九华间徜徉。把一座心灵的九华山带给大家,这是他的愿力,他的愿力已经奇迹般印成书籍。4整部书都是在说九华山,又不是在说九华山,他是以九华山在说非九华山,而非九华山都在证明着九华山。地藏菩萨化身无数,九华山因此也无数。地藏菩萨因心而有,九华山也是妙明心中物。有了这样一部书,就会有更多的读者心生九华。因此,我们要感激马明博,起码我要感激马明博,因为他把他的九华山,安置在了我的心里。他那里莲花盛开,我这里也莲花盛开。在书中,马明博借别人的一则萤火虫的故事,说出了他的感激,在这里我也要说出我的感激。(闻章)

你看到的九华,和你想看到的九华,和你能看到的九华不一样

目及所至,是你视野内的九华山,山水风景,僧寺道院,仅此而已;如果将空间轴上加之时间,穿越九华的千年历史,那你看到的就丰富多了,眼前的景色也许就不一样了,能够品位的东西就更多了,也许你想看的九华也就不一样了。也许人迹罕至处,才是你的追寻之所。毕竟,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能够看到的九华也是有限的,因此最终能够看到的就是也就如此。不过真心看到想要看的,也就应值得庆幸了。--------------------作者的编写顺序尽管是以时间轴作为本书的主线,但是其实里面更多是对佛与禅的体会和思考,不是一篇风景游记,更多是一次思想之旅,一次与佛交流的道场。我相信,我也深信,与佛有缘的人,在这些佛国圣地,所看所想,与我这个凡夫之人,肯定不一样。看到这样的书,心想,如果自己也能够有此体会,该多好。未来的日子,试试看。

相遇即为重逢

读完马明博著《愿力的奇迹》,已是正午时分。我往杯中添些热水,走到窗前,我对着天空发呆。秋日阳光透过云层,照出空中飞舞的尘埃。移目苍穹,尘埃散尽,虚空依然。忽然想起《红楼梦》中宝玉初见黛玉时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是啊,这本书所讲的情理,关于九华山的点点滴滴,我仿佛也在哪里见过的。自幼在嵩山少林寺附近长大,我喜欢在寺院与原野间行走。后来迫于生计,混迹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幸遇高人指点,闲暇时读经写字,生活倒也怡然。只是常困惑于佛经的艰涩,兼以对山水的思念,内心不免苦恼。此时,有幸读到《愿力的奇迹》,仿佛遇到了一盏指路的灯,带我走入一片神奇的土地。我不曾到过九华山,却从书中感受到九华之美:在大觉寺品味月亮的味道,在灵山上欣赏大地的莲花,在甘露寺静观古本参天、松竹繁茂,悬崖上有金碧辉煌的五百罗汉,回香阁内七层八面的金塔,甚至幽冥钟上,那一只栖息的蝴蝶……作者文字细腻传神,读来每每使人身临其境。人常说,看景不如听景,大抵当是如此吧!如果单描写风景倒也罢了,书中文字还着重阐述了佛陀的智慧以及作者对佛陀智慧的深入浅出的诠释。许多困惑我已久的问题,在这本书中,都有现成的答案。譬如:在这个世界上,佛是已经觉悟了的众生,而作为众生的我们,都是将来要觉悟的佛;禅不是用来夸矜的知识,不是“悠闲时刻一杯醇厚的下午茶”,而是身体力行走向灵山深处的心灵道路……谈及发愿,书中说:“逃避,从来不会让人找到道路,发愿会使人充实。愿即大地,虽然一动不动,却充满力量。”身在九华,作者发愿要邂逅自性地藏。在“明月前身”中,作者以主人公回忆的方式,详述了地藏菩萨的传奇一生,读来亲切感人。迷人处还不止于此。书中记录的九华山的肉身菩萨,更是让我瞪大了眼睛。这些高僧行事风格迥异,都以度化众生为己任,圆寂后还留下不腐的肉身。这般神奇的事,我以前从未听说过。更为惊奇地是,地处江南潮湿地带的九华山,有据可查的肉身菩萨竟然有14尊之多。通过书中详述的部分肉身菩萨生前的事迹,站着睡觉的明净法师、貌似疯癫的大兴和尚、慈心行医的仁义师太、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慈明和尚以及明代的高僧无瑕和尚等高僧,一一来到我的眼前。字里行间,禅意清凉。许多典故,如萤火虫、三生石、石头点头等,生动有趣又充满哲理,感人至深。作者博古通今,诗词歌赋信手拈来,意境纷出。透过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我看到的是一位充满智慧的禅者,走在九华山的山水里,也走在每一位有缘人的身旁,传递着无尽的智慧与慈悲。读《愿力的奇迹》,我如同走入九华山,其间情景很熟悉,仿佛亲历一般。书中的人生感悟,也觉得亲切,宛若原本出自我的肺腑。或许,这正如作者所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是多少轮回的缘分,方得此生萍水相逢?一念之下,心中已满是对生命的感恩。(石霖)

愿力真的很重要,一本让人思考、感动的书

读完这本书,就仿佛跟着作者游历了九华山回来,还收获了思考和感动,投入产出比很高。不知道是否有类似写佛教名山五台、峨嵋、普陀的书。

手指的明月

地儿  地藏菩萨是我国著名的四大菩萨之一。其“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精神,被一代代志士奉为座右铭,身体力行。每当民族处于危难时,总有一批人,秉承地藏精神,挽狂澜于既倒,拯万民于水火。如孙中山先生,曾把地藏菩萨的大愿,作为同盟会的精神准则,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和高官显宦,抛却富贵和安逸,舍命相随,拯救万民,演绎出了一曲高亢豪迈的民族自救、自新之歌。  然而,曾几何时,时代的变迁,民族文化被人为阉割,使佛学这一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的文化视野中迅速淡出,成为扑朔迷离的传说。九华山、肉身殿、大愿地藏菩萨,也如一艘航船,在历史的迷雾里渐行渐远,不少人,甚至视之为愚昧、迷信,更多的人,表示出的是隔膜、不解和好奇。  于是,为民族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的地藏菩萨,孤寂地停泊在九华山中,风雨自任。  大愿大行,可向谁人诉说?谁人可以诉说?  这是不少知识分子的悲叹。  初冬,漫天风雪里,抱病之余,乱翻书,有幸读到马明博新著《愿力的奇迹》,不禁眼前一亮。一个鲜活的地藏菩萨,穿越历史风云,从作者笔下走来,那么亲切,那么生动,那么感人。  《愿力的奇迹》以一位现代人游历九华山的行旅为红线,借九华山的历史和现实、地藏菩萨的大愿及其追随者的渊源流变,对如何用菩萨本愿指导现代生活进行了深深的思考。读这本书,我发现生活原来可以是积极、无碍、快乐、自在的。书中的篇章,如一串美丽的花蔓,芳菲清扬,现身红尘。  跟随作者的文字,我仿佛也走进了九华,体味山中唐时明月、宋时风雨,感悟九华的美仑美奂,曼妙绝伦,聆听古今僧侣和国内外具备地藏菩萨本怀的各色人士的大行大愿。不知不觉中,精神为之升华,心灵为之纯净。  作者文笔甘醇,清丽。更可贵的是,作者视野开阔,深入儒释道经典和国内外现代典籍,以深厚的学养,试图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用现代语言,解说人们熟悉而陌生的地藏菩萨,解说佛教文化内涵,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譬如,他说,礼佛,是为折服我慢,学会谦恭地做人,平等的看待别人、看待生活;肉身舍利,是佛菩萨度化众生的一种工具,因缘和合而有,因缘离散而无;皈依,是与菩萨同行,学习菩萨精神,服务社会人生……  作者结合现实生活,用极具现代意识的观念,重新梳理古代经典,期望为人所用,点亮心灯。譬如,他发掘出佛学经典中的孝道、感恩、忏悔、安心,博古通今,娓娓叙谈;他看到都市人迷失自我的痛苦,试着开出一付付药方:对在市场竞争中烦恼莫名的人们,他引用寒山大师的诗歌劝慰,“我见世间人,个个争意气。一朝忽然死,只得一片地。阔四尺,长丈二,汝若能出来争意气,我为汝立碑记”;对于口说而不行的人们,他引用了特蕾莎修女真诚地关心每个人,引来众人敬仰、追随,最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故事,启迪人们,要把脚深深地踏在当下……读来,令人豁然明心,清凉自生。  作者除追述地藏菩萨的历史外,还记述了很多在九华山留下肉身舍利的高僧,比如站着睡觉的“疯和尚”明净法师,曾为军医、出家后一生义务行医的仁义师太,念持“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的大兴和尚,手不捉金钱、身不计吃穿的慈明和尚等。此外,作者还记述了一生弘扬地藏法门的弘一法师、靠佛门修行治愈绝症的年轻比丘等。这些来去自在、心空无我的人物,如润物的细雨,擦亮了人们的眼眸,启迪人们如何去生活,去重新审视这个我们熟悉而陌生的世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世界如山峦般层叠繁复,好的作品,也如生活,具备多种层次。《愿力的奇迹》展现了作者的一颗佛心、一颗慧心、一颗包容心,他行走在九华山上,观察、体验、感悟,而后在纸上创造出一个厚重的九华山,给读者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读这本书,喜欢旅游的人,可以看到九华山的美;喜欢艺术的人,可以品尝文字的醇;喜欢猎奇的人,可以触摸九华山的奇;喜欢佛学的人,可以借书中展现的正知正见校正修持的方向;为红尘而苦恼的人,可以得到释然与解脱……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一首老歌,成为作者对地藏本愿的现代注释。清新而透彻,深契菩萨心地。我想,这,也代表了他入于文字三昧来利益大众的大愿吧。  人人心田如月,本自恬静,却多为烦恼遮蔽。但愿无数为烦恼所困的人,能读到这本书,能跟随作者的手指,欣然抬头,望见天心月圆,顿除烦恼,清凉随身。


 愿力的奇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