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与虚拟实在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与流派 > 麦克卢汉与虚拟实在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3
ISBN:9787301084755
作者:克里斯托夫·霍洛克斯
页数:124页

作者简介

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被认为是自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以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但当他在80年代去世时,他的媒介研究已经被视为是落伍和天真的。近年来,麦克卢汉主义又有复兴之势。其中的原因何在?
  本书说明,媒介和技术的剧烈变革复兴了针对麦克卢汉的名言“媒介即信息”的辩论。今天,他关于地球村和冷媒介与热媒介的观点,也被运用到虚拟实在与赛博空间对人的感觉、心理和社会诸方面影响的研究话语之中。《麦克卢汉与虚拟实在》一书考察了麦克卢汉的思想与信息革命的关系,将其探针伸入视听文化以及它们与网页、因特网这些全球共同性矩阵的复杂关系之中。本书也讨论了麦氏的宣言与后现代理论的关系,以及麦克卢汉的复兴与后人类赛博枝的非实体化和虚拟身份的关系。

书籍目录

金吾伦序
汉译前言
导读旧船票能否登上新客船?
引言:圣麦克卢汉
删除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的文化经济
检测麦克卢汉主义:预言的难题
原后现代主义者?麦克卢汉以来的理论
理解虚拟实在——麦克卢汉与新媒体叙事的链接
麦克卢汉的理论拆求
无肉身的人与分离的身份
结语·虚拟的麦克卢汉
参考文献
小辞典
致谢

编辑推荐

  麦克卢汉未能亲眼目睹当代计算机普及的情形,也无法参与接踵而来的关于赛博朋克、后人类与受控有机体的讨论。然而,麦克卢汉的想法并未消失太久,因为麦克卢汉的探究必然涉及这个虚拟时代。因此他的再度流行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前言

  当北京大学出版社周雁翎博士仿佛以命令式的口吻,要我为这套丛书写一篇序言时,我的确感受到了一种挑战,一种“后现代性”(postmodernity)向“现代性”(modernity)的挑战。出于对这套丛书的偏爱,我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放下了手头的其他工作,认真地读了丛书的每本小册子,难舍地花去我一个多月的时间,以表明我向后现代主义思潮臣服的心声。  这套丛书的总题目是“后现代交锋”(postmodernencounters)。“交锋”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代性的挑战;二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内部各种观点之间的冲撞:质疑与回应、批判与反诘、解构与重组,当然,还包括现代性对后现代挑战的回应与反击。丛书虽小,但内容的涵盖面却相当广泛。从历史的跨度上看,丛书所论的人物既有19世纪的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达尔文(Charles Darwin),也有活跃在当代学术舞台上的德里达(Jacques Derrida)、霍金(Stephen Hawking),甚至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从涉及的广度而言,它涵盖西方近十多年来在知识文化界中所产生的许多重要的争论。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和图片组成的信息流,重组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麦克卢汉提醒我们应该知道世界上一切文化的变化影响,看到由此引发的危机,并且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案。

章节摘录

  有人做过统计,追随麦克卢汉左右的大多数是学术圈子以外的人,包括中小学教师、画家、雕刻师、建筑师、工程师、一些头脑发热的商人、广告代理人、图书馆管理人员、电影制片人、电视制片人、公关人员、报纸新闻记者、诗人和嬉皮士等等。在麦克卢汉如日中天时,不少大企业的领袖人物乐于聆听麦氏的宣谕。通用汽车的高层请他说汽车已经成为明日黄花;贝尔电话公司的老总们在他面前承认根本就没有弄懂电话的功能,只有洗耳恭听,请高人指点迷津;房地产设计公司居然也情愿不惜重金,想听麦克卢汉对其企业出路的质疑;还有企业预付定金.请他在电视上对自己的产品说三道四……如此兴师动众,搞得当时加拿大候任总理特鲁多也“礼贤下士”.每月请麦克卢汉吃上一顿,目的是讨教如何改善自己的电视形象。1969年,《花花公子》(playboy)杂志也耐不住寂寞,由头牌记者采访麦克卢汉。

图书封面


 麦克卢汉与虚拟实在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后现代是指对现代主义和社会经济现代性所作的批判和否定。现代性的本质是力图综合和控制一切,迷恋秩序和权利,强调理性、逻辑、真理、基础和本质,后现代主义则对现代性的本质特征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乃至无情的质疑与批判。后现代主义倡导多元性、开放性、创造性,强调突出主体性、透明性、和谐性。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人关于秩序和权利迷恋的一种挑战,现代人“把握自然秩序的希望将导致对自然行使权利。当它被转移到社会领域,变成通过利用社会秩序对人进行驱使时,这一希望变得很危险。而后现代的感悟则对现代人关于‘纯粹理性’的渴望抱持一种怀疑论的态度。它怀疑所谓的理性的纯粹性,事实上掩盖了奸诈的权利关系”。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力图撕碎那种现代人精心编织而成的理性网络,给出一幅多元的、全景式的超越旧有思想的图像。而是把它们放进历史实践和经验活动中去考察。麦克卢汉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与以往真实世界不同的虚拟世界,那是各种媒介的混种杂交。在这样的世界里,肉身的人可以与非肉身的人对话和互动。 后女性主义者堂娜•哈拉维则通过她著名的《赛博格宣言》,又把我们带进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杂种世界”,这个世界的大门前飘着一面大旗,上面写着一行大字:欢迎到杂种世界来!我们已经处于一个差异场域下的多重空间,一个认同和边界跨越的复杂关系网络中。这是一个不同于以前的新时代,即“后现代”。潜存于这个负责关系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是各种观念。它们正在冲击、荡涤我们称做“现代性”的观念,如“自然”与“文化”的观念,人类与非人类的观念,男性和女性的观念,甚至超越了善与恶,超越一切古老范畴的界限。金吾伦序按照格里芬的理解,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个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父权制、机械主义、经济主义、消费主义、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都是现代性的重要理论内容。而我更愿意把现代性界定为以二元对立思维为特征的现代思维方式。个体与群体,精神与肉体,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科学与精神,理性与价值,理性与情感的分离与对立,都是现代性的表现。后现代主义所要超越的,后现代思想家所要抵抗的,就是这种现代性。现代性的典型态度是什么呢?概言之就是“霸道”。这种霸道的一个核心表现就是“唯我独尊”,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是剥削自然,表现在男女关系上是压迫妇女,表现在理性和感性上是蔑视感性,表现在科学与非科学的关系上是科学沙文主义,表现在人我关系上就是容不得不同意见,表现在国家关系上就是霸权主义。后现代主义既不反对科学,也不反对理性,它所反对的是对科学的迷信,是科学沙文主义。这种科学沙文主义把科学看认识他人和世界的唯一可靠模式,同时否定一切不能实证的人类价值及精神活动。从一种复杂性思维出发,后现代性挑战了现代“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挑战了现代简单化思维。王治河 译者前言
  •     把麦克卢汉当先知而不是学者看,问题大概就能够解决:先知的语言具有模糊性,我们并不要求先知做出“弥赛亚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降临”这样科学而精准的预言,因此意义延伸或者说被扭曲的余地也就大些,麦克卢汉就属于此列。评价麦克卢汉本人的学术贡献,必须擦亮眼睛;若想进一步将“麦克卢汉主义”发扬光大,则可以搭上这趟模糊性的便车;而如果把他从坟里立起来,印在快消品牌的T恤上,又是另一番光景。(这段话是针对 最近几年麦克卢汉的名字频繁地出现在大众媒体上——也许并不是我的错觉——事实极有可能是“媒介就是信息”这句话频繁地出现——以及其后潜藏的一种技术狂热 所说的)我们需要记住,先知不是弥赛亚,人尊崇先知,但所追求的,只能是神本身。——————————关于《后现代交锋》这套小书:这套丛书针对大众读者简要地介绍了一些后现代思想(家?),使对于后现代印象唯有神棍二字的读者能够大体领略后现代思潮的风采,并且可以找寻到进一步的兴趣,易读性很强,另外出版社花了半本书篇幅来写序和导读,可以说还是很用心的。美中不足的是丛书的装帧设计比较粗陋,容易令人产生不好的第一印象,另外,如果丛书可以制作几本合订本就更好了。
  •       这是一本我通过当当网买来的书,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后现代交锋丛书》之一。对关于数字技术的哲学思考类的书,我一直感兴趣,但从来不抱太大期望。正如人们评价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这句话,更多地是一个预言,而不是一个周密详述的观点一样,这类书籍的探讨,也都没有达到我所渴望的广度与深度。但由于近期一项工作与此有关,所以无论写得好坏,我都需要看看。  作者霍洛克斯是英国金斯顿大学的一位艺术史资深讲师,他的这本书,不足4万字。当然我不是说书越厚越好,想《老子》不足五千字,后世注者不下三千家,所谓微言大义,影响百代,历久弥新。但这本书充其量只是一篇尚未展开的论文,但出版者在之前加上了丛书共有的二个序言,一个近1万字的导读,又加上一些插图和每节开篇引言的单页排印,凑出了这个按版面算近7万字的小册子。  翻译得不算好,我读得很费劲,有些地方不得不放弃跳过去。  而且,空白很多,有插图,又很薄,所以这样的小书坐在咖啡馆里一会儿就翻完了,让读者很有成就感,仿佛一杯茶功夫,已一览世界思想前沿,众山皆小。  但我知道实际上远不是这么回事,所以我有点痛恨出版者给我造成的这个错觉。文章引用自: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2017年第11本。作者和麦克卢汉八字不合,算是理解麦克卢汉的另一面吧,没什么太大的收获。
  •     其实是对他的某些颠覆和怀疑
  •     比较简单,但不够清晰。
  •     一本批判麦克卢汉的小册子。note.
  •     ??
  •     翻译有很多地方不得当,作为一本普及后现代主义知识的书籍来说,提出太多的人物观点弄的整篇文章支离破碎 实际内容有限。
  •     隨手一翻小冊子,於省圖。
  •     废话一大堆,一共就一百五十多页的小书,被他们搞出五十多页的废话!
  •     质疑与回应,批判与反诘,解构与重组,它都没有叙述。顶多就是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冷媒体热媒体等一些概念介绍。
  •     每篇都应该有点东西看完又没有东西。这玩意跟PIZZA有一拼,外表看着挺华丽的,其实就是一个面饼。
  •     digital给了我们一个理由
  •     乱七八糟
  •     没看懂。
  •     实在是没看懂,连星都不好评了。
  •     这套后现代丛书的点很好,就是太简短了。
  •     更深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
  •     不懂啊
  •     饥饿灵魂
  •     不太理解。
  •     长见识哈~~
  •     对北大出版社的这套“后现代交锋丛书”印象很差:为驳斥而驳斥。这种态度在《爱因斯坦与大科学的诞生》一书里表现得太明显,以至于当我看这本《麦克卢汉与虚拟实在》时,对书里表现出来的对麦克卢汉的完全否定颇为怀疑。
  •     泛读,了解个大概就好
  •     没读出什么,倒是对写前言的没好感~感觉而已
  •     看不太懂啊。。尤其是麦克卢汉的理论和政治什么的。。
  •     麦克卢汉和后现代各种理论的一锅炖。杂乱。作者有曲解麦克卢汉之嫌。
  •     后现代
  •     先知们。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