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哲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与流派 > 诗化哲学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
ISBN:9787561753507
作者:刘小枫
页数:366页

作者简介

本书所讨论的主题是德国浪漫主义的思想传统。这一传统并非古老的哲学与诗之争的简单重复:浪漫哲学反驳启蒙理性哲学、捍卫所谓“真正的”哲学——哲学变成了诗。作者通过对浪漫哲学思想源流的考察,分析西方传统中,特别是德国浪漫哲学的产生、发展及演进,并细腻构勒了浪漫哲学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哲学史上的特殊意义。在书中作者首次提出:中国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诗化哲学。他从汉语思想的传统及其现代性问题出发进入这一问题,认为中国审美思想的内在亲和性不仅与德国浪漫哲学思想,而且与整个欧洲的审美思想是完全不同的。
本书以思想叙事论述的手法,用睿智的言说,简约的笔触,详实讨论了关涉浪漫哲学的人和事、诗和哲学、精神和生存等一系列独特的视域,表现出作者扎实的学理功底和鲜明的问题意识,时隔20年,读来依旧深刻敏锐。

书籍目录

再版记绪论 德意志浪漫哲学的气质、禀赋和源起1.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2.德意志浪漫哲学的气质和禀赋3.德意志浪漫哲学的源起一、诗的本体论1.诗意化的世界2.浪漫本体论3.诗化的感觉4.语言的“祝咒”5.神话的意义6.荷尔德林的预感7.诗与时间二、走向本体论的诗1.从知性认识到审美直观2.诗意地自我沉醉的本体3.诗的祝福4.诗与沉醉三、人生之谜的诗化解答1.诗人与哲学家交换位置2.诗的解谜功能3.想象与本体的诗化4.诗与体验四、新浪漫诗群的崛起、冥想和呼唤1.知者无知2.诗人何为3.冥思死亡4.呼唤灵性五、从诗化思到诗意的栖居1.世界之夜将达夜半2.恬然澄明3.回忆与诗化的思4.倾听与诗意的栖居六、人和现实社会的审美解刻1.社会批判的本体论2.感性的审美生成3.现实社会的艺术形式化4.诗与自律结语名词索引人名索引

编辑推荐

  我在北大的哲学硕士论文题为《从诗的本体论到本体论的诗》(全文约四万字),论文的内容就是本书的雏形。一般说来,在一篇论文中容纳这么多的内容,是不那么符合论文写法的。当时我只想,从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到现当代德中哲学的发展,有一条重要的思想线索一直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或者说一直无暇去注意。  写作《诗化哲学》时,我还没有感觉到这现代之后的审美思想中的惴栗,绝望的主题便历史地留给了《拯救与逍遥》。《诗化哲学》的论题倒是已经触及到我后来处理的现代性问题。理解“现代性”及其思想渊源,是20世纪思想界的基本诉求——中西学界皆然。不仅德意志浪漫哲学思想,而且整个欧洲的审美思想与中国审美思想的内在亲和性就完全不同了。

内容概要

刘小枫,1956年出生于重庆。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总监、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研究员。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比较宗教研究所所长。主要学术著作有:《拯救与逍遥》、《沉重的肉身》,随笔集《我们这一代人的怕与爱》等。

章节摘录

  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  历史上任何一种思潮的产生,都具有社会历史的和思想史的根源。浪漫思潮的产生,简单说来,就是欧洲近代资本主义进程的产物。德意志浪漫哲学不过是整个欧洲浪漫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察整个欧洲浪漫思潮的背景,也就是考察德意志浪漫哲学的形成背景。  与我国漫长且生活方式稳定的历史不同,自文艺复兴以后,西方世界就进入了以现代主义文明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历史。自然科学的旨趣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展愿望不断增强,尽管现代自然科学精神的诞生与前资本主义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个时候,历史上出现了一类新型知识分子,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内在冲动,这就是征服自然、支配自然。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得去发现自然界的种种规律。于是,物理学得到长足发展,伽利略、牛顿成为新时代的先驱,一种产在主义、经验主义开始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语言的“祝咒”  诗的王国本身所具有的超验性是凭借什么建立起来的呢?诗化的意识和感觉具有一种魔化的力量,甚至石头也能变得有神性,这种魔化力量又要凭借什么为媒介呢?凭借语言,诗的语言使诗的王国有别于现实的国度,从而具有超验的完美。诗这一理想国度中的法律和目的,除了语言还是语言。凭借语言,诗才呼唤出那原本不可见的东西。

图书封面


 诗化哲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看着诗哲们穷尽一生的努力寻觅人生的意义,心生佩服。在他们为科技时代的人们精神荒芜、无家可归而担忧不已的时候,人们却似乎还没有醒悟过来。绝大部分人不曾感到生命的虚无,不曾思考人生的意义,不曾掂量生命的重量,他们只是活着。吃喝拉撒睡,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向前。对他们而言,人生无所谓意义,生命无所谓重量。时间如此流逝,虽然偶尔也会感到无助,但很快就会恢复过来。金钱、权力,总是有用的救命稻草,以此为目标,便有了生活的标杆。梭罗曾经说过:“使我们失去视觉的那种光明,对于我们是黑暗。只有我们睁开眼睛醒过来那一天,天才亮了。”我想,心里头照耀的功利之光,也是遮蔽个体灵性的黑暗。只有解开束缚每个人身心的枷锁,才能拨云见日,重见光明。有时候读哲学会很矛盾。越读越矛盾。看懂了,很多思考的盲点被激活,陷入沉思往往让人沉重。若是不读,又感觉内心的空虚随时都要把整个人吞噬,只有哲学能为精神提供一点慰藉。也许这正是哲学的意义所在。哲学是一种理论概念上的东西,它不教一个人如何晋升,如何成功,如何与人交往,对我们而言,它是没有实用价值的,有时候甚至连指导意义都没有。但是,正是这种没有实用价值、指导意义的东西,超越了工具、教条和功利,给人纯粹的精神价值,让人在纷纷扰扰的尘世间得以安宁。诗哲是解开功利世界枷锁的钥匙。从小学开始,我就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奉马克思主义唯物观为信条。自然,把世界当做意识国度的唯心主义是很荒谬的。世界应该由物质构成。然而,当我发现精神无法在物质的世界立足的时候,便产生了困惑。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没错,但这往往扼杀了人的想象力,使世界僵死而无趣。我想找到超物质的存在。那就是美。美存在于精神,而非物质。木将腐朽,花必凋零,只有美,永生不灭。通过无约束的想象,美能够不断涌现,不受时间、空间和逻辑的限制。对美的体验,才是精神得以立足的宇宙。一个没有束缚、不讲功利、灵魂得以安身立命的世界,他们称之为诗化了的世界。而我们需要这样的世界。
  •     刘小枫在结语说:“我以今人熊十力先生的寄子之言来结束本书,希望告之读者,本书的问题是永远无法解决,又是永远需要解决的。往而不返者,化之无滞。来而莫穷者,道之至足。汝与古圣贤,与天地万物,皆乘化以逍遥,体道而无尽。 ”今天看《明心篇》附录之《答门人明无垢》,发现不是什么“寄子之言”而是“祭侄文”。(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熊十力全集(第七卷)》 ,p318)。
  •     哪里有贫乏,哪里就有诗性——海德格尔刘小枫的《诗化哲学》评述了德意志浪漫派的家史,虽然浪漫主义于英美法德均不乏影响,但刘氏仍将其视作独属于“德意志”的精神传统,这种传统肇庆于古典时代,中经叔本华、尼采,再由狄尔泰和一战后出现的以里尔克、黑塞等为代表的“新浪漫派诗群”而终成于海德格尔。在刘的这番精心择取和“建构”的背后是他所秉持的,即作为本体论的“诗”较之作为科学的“真”的价值优先性,这里的本体论不是传统形上学意义上追问世界本源或存在的本体论,而是关乎人的生存、生活世界的本体论。何以如此?诗或审美态度意味着什么?它们真的如此重要吗?在18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中,诞生了美学这一学科,而且在浪漫主义看来“美学不是艺术理论,不是审美关系的科学,而是对人的审美生成、意义生成的哲学思考”。美学应是“诗与思”的联姻,应是以诗的面目出现的哲思。故,倘若单纯把诗“贱卖”给文学则是对诗的贬低,诗不应只是文体学的对象,而更应该是人超越现实凝视神秘并言说神秘的方式,诗为人有意味地存在创造了形式。在早期浪漫派看来,“诗化现实”同“佯谬”的意义就在于其打破了那种线性化的逻辑思维,把人从工具理性中解救出来,进而能够进行一种纯粹自由的观审并澄化意志。狄尔泰说“诗表现为一个事件”,无非是说诗借助想象和体验使“生活某一侧面的意义得以呈露”。总之,诗使得纷杂的感性质料获得了形式,通过诗,我们沉钝的生活体验因有了反思察照而变得透明,在诗中,个体的生命瞬间因分享了如宗教体验般的无限之堂奥而变得永恒,这样有死的个体便完成了对时间性的超越。从表面上看,刘氏对“浪漫美学”的言说是在历史流变中进行的,而从深层次看,他实是尝试给由现代技术文明造成的种种困窘寻找一条出路,对现代性的隐忧构成了他写作的隐含基调和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具体表现为,面对科学成为世界观后所带来的“思维与存在、经验与超验、有限与无限”的普遍分裂,趋达同一何以可能?在古希腊时期,科学尚不发达,世界也不曾是一个“除魅”化了的世俗世界,古希腊人生活在一个由“天、地、人、神”共同构筑成的阿波罗式的静穆梦幻中,他们的世界观是谐和一整的。但随着古代到现代的剧烈变革,科学终于战胜宗教、哲学成为了世界观,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世界图像化”和人的物化的开始。科学之成为世界观,乃是欧洲唯理主义的胜利,“我思故我在”,逻各斯被神化和建构成主体性的唯一标准,能够对主体之外的一切都加以观察、评估、计算和采伐,在这种对象化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制造并加剧着主客体的分裂。与此同时,过度膨胀的理性被荒谬地应用于科学外的其他领域,在实证主义的观察镜下一切神秘荡然无存,人乃至自然无非是一部受严格因果律控制的精致的机器,这就是主导18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世界观。在这种科学世界观下,一方面是主体认知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在飞速提高,而另一方面确实作为主体的人的自由和尊严受到严重的威胁这一尴尬的事实。18世纪的这重景观被胡塞尔称作“欧洲科学危机”。其实,科学危机的根源是哲学危机,据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文明的诊断,技术科学的勃兴与“西方形上学传统的迷误”是分不开的。哲学自前苏时代时,便以追问“存在”为能事,而“形而上学”更是关于存在之存在的学问,由此“纯存在”便成就了本体论,而人对纯存在的认知便是认识论,传统哲学“本体—认识”的这种主客观相符合的模式其实根本是在从事近代科学所从事的工作,但形上学的独断论是很容易被科学和实证主义击破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作为基础的形上学分娩出了科学之后,反而遭到了科学的反噬。形上学之死,与其说科学是罪魁祸首,倒不如说是哲学的提问与回答方式恰恰伙同了科学的谋杀。当作为“科学婢女”的哲学遭遇终结的时候,它不得不重新思索其当思什么以及如何去思。如果说普遍分裂根本上是由形上学的“准科学”式的思维方式造成的话,那么克服分裂、趋达同一就要从转变形上学的发问和回答方式入手。究竟什么存在?亚历山大·考叶维说“假如离开了人,存在必暗哑,它仍在那,却难以成真”。而两千多年的西方形上学之思恰恰是没有“人”的,这里的人不是只拥有理性能力的抽象主体,而是活生生存在着的不断与生活世界打交道并现身于情绪和命运中的感性个体。而正是后者意义上的“人”的缺失,造就了科学技术发达后人的疏离、异化和灵性的湮灭。由此,考叶维的话构成了对海德格尔创造性地转化西方形上学的经典诠释——即把感性个体的人生此在[das sein],而不是实体性的实存,作为存在之根本,这被海德格尔称为“基础存在论”。其实,刘小枫也沿用了海德格尔的路数,即把存在之本体的目光由“实在论”转向“生存论”,即刘小枫在结语中提到的“浪漫哲学坚持要把抽象的体系哲学、认知主体的形上学、准科学的哲学改造为关涉生命、生存、历史、命运、超越的富有活的生命的哲学”,“本体论的诗是对近代形而上学的哲学的批判”。所以,本体论的诗是对把“存在贬损为存在者”的科学式思维的反叛,是通过审美的中介来解决人生和世界的意义问题。作为本体论的诗既然是感性个体的一种审美化的生活态度,那么它就必然是一种富于生力、与生活世界打成一片的“热”的哲学,它热衷于实践和创造生活,排斥使人疏离生活的力量。倘若说叔本华的作为世界表象的“意志”尚有一种被实体化了而高高在上远离生活的倾向的话,那么尼采的“酒神精神”和“趋向于权力的意志”则是在彻底的肯定生命,倡扬宇宙和人的富于创造的蓬勃舒展的生命之力;在刘小枫看来,“真正强有力地把认识论的对象从自然实在转向人生世界的,是狄尔泰”,其特别强调生活关联域(“生活范畴”),认为历史性的生命(生存)才是有待“认知”的本体,而这种“认知”应当通过“领会、解释和体验”。人生的大谜有待哲学、宗教、诗的解答;一战后崛起的“新浪漫派诗群”继承了荷尔德林的事业,接续了对现代技术文明的批判与对人生奥秘的思考,他们是贫困时代的诗人,他们在“世界之夜”里用诗信护人生之意义;最后,这种本体论转向的集大成者是海德格尔,存在是人生此在的生存,存在的意义是时间,此在要不断通过筹划、操心来实施出自己的存在。诗就是深思,“美就是无蔽的真理自动向我们显现”,只有去蔽,“回到事情本身”,世界才能在光亮中向我们敞开,变得恬然澄明,在海德格尔那,“诗、感恩、思实际上在品质上是一回事”。在面对“诗人何为”这个问题时,里尔克写道“······我们的使命就是把大地深深地、痛苦地、充满激情地铭记在心,使他的本质在我们心中再一次‘不可见地’苏生。我们就是不可见的东西的蜜蜂。我们无休止地采集不可见的东西之蜜,并把它们贮藏在无形而巨大的金色蜂巢中。”技术文明总是把大地作为可见的对象去加以盘剥利用,可是真正的、不可见的大地却在我们对它投诸技术性眼光时便抽身而去了。就像维特根斯坦说的“我们觉得即使一切可能的科学问题都能解答,我们的生命问题还是仍然没有触及到。”“对于不可言说的,应当保持沉默”,而诗是人类最后的语言,诗在言说不可说中沉入神秘。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清楚易懂,非常好,浪漫派入门必备
  •     大三上,美学论文阅读。
  •     吾师威武
  •     半生不熟读了大概。
  •     作为一种技术文明下的生命感觉、生存论意义上的浪漫派。
  •     很好的哲学入门书,对于我这种门外汉来说是个很好的引导,对于不同浪漫主义哲学家的思想有了粗浅的了解,书提到了很多关于哲学或者诗歌与科学冲突的观点,很接近我对自身冲突的思考,只是书里提到的哲学家过于质疑科学存在的哲学性了,这是我不认同的,所以下一步就是按图索骥好好读原典喽,好好探索科学与哲学与诗歌的某种统一
  •     同样是硕士论文,差距好大啊
  •     2014
  •     马克
  •     只有当人克服了自己的自恋情绪,只有当人在坦率、有接受能力、敏感、清虚恬静的情况下,才谈得上健康,健康意味着,在情感上与人和自然完全结为一体,消除孤独和异化,感到自己与所有生存着的东西融为一体,从而体会到自己是自己这个独立自在的整体,一个众多个体中的一员。||弗洛姆
  •     必须力荐,魔化唯心主义弃疗必备读物
  •     毕竟是硕论…
  •     看不懂。
  •     今天面试的游戏公司的负责人看了我的豆瓣书单后说“你读的书怎么大部分都这么严肃啊。。。”OS严肃才有意思嘛
  •     非常粗略的浏览一遍。准备ppt
  •     估计这就是自己以后学问的路子了,迟早得走到神学,美学,文艺学上面去TAT。。。。不怪刘老师,这本书是正面引导,全赖自己,虽然有点不甘心,女孩子的直觉总是大于斗志的,并且谁让自己所知不如所思TAT。。。
  •     P75;Holderlin
  •     重读的时候有太多问题,多半是浪漫哲人最为根本的哲学思想,不熟悉德国哲学史的话读这本的确很吃力。值得再度,浪漫美学要解决的问题值得每个爱设想生活的人去追问与追思,去体察和体验。另外,好遗憾这学期没去听德国哲学原典导读的课,面目可憎。P.S.对于海德格尔倾听和诗意的栖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Panda说小枫老师已经有点偏离海德格尔哲学思想,而将其解读为略通生存论的文学家,所以要去看《存在与时间》,如果不懂形而上的追问方式,则需要去读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存在与时间》要放到整个形而上的大背景下去读。谨记。
  •     接近诗歌的理论合成剂。
  •     再加半星 文笔的确好 只不过会被人当做矫情的靶子而偏离哲学的探讨
  •     “那宁静得像空山蝉音一般的眸子/印在我四周红红绿绿的天空/当我寻觅眼前这片丛林中的小径/你的眼睛就整理着纷乱的视线/像一条透明的看不见的彩虹。”诗啊,你是年轻人的事情。
  •     实在忍不了这个奇葩了
  •     捡起来看的时候就在想,刘要是来写天文学和佛教该从何下笔
  •     研究者的主体色彩浓厚。从文学研究来说,是有深度的。
  •     别人家的硕士论文
  •     很好看。引的太多。
  •     看完应该重新写《虹》那篇论文
  •     词不达意的地方,都是真感情。
  •     据若干年前的我说,这书不错。
  •     什么呀
  •     大学时读的,有才气
  •     冲着海德格尔与荷尔德林买的,名词堆叠,欧式中文的写作技巧很喜欢,读着也不累,但内容上没有惊艳的感觉。
  •     和周国平尼采的风格很像,都是很虚很飘的
  •     审美与伦理的关系虽鲜有涉及但值得深究,对西马的感性与“社会现实”的讲解、对海德格尔“存在”讲解均有启发;只是有些地方与周国平只有一步之遥
  •     对德国浪漫主义思想的梳理
  •     80年代的经典。开辟一代启蒙。无论如何都是震撼。
  •     上次读刘小枫的书是几年前的事情了,他的书真的只适合初学者看个热闹引发下兴趣,在行内人看来,其中牵涉到的诸多知识硬伤则非常糟糕,例如本书中解释罗兰巴特、俄国形式主义等等,还有对经验主义的解析,太多槽点,在此不一一提出了。我的意见是,刘的书,可读,但要慎读。
  •     一部分读过
  •     在茉莉书店读完。格局很大,野心也很大。有的章节有些灌水之嫌,但作为硕士论文,已然足够优秀。
  •     有些书读了一遍没做笔记再看的时候就不记得其实已经看过一遍了…………
  •     刘国师早年的书,也算国内德国浪漫派研究的先驱了,很早以前买的,一直没看,今天随手翻了下。
  •     談論了從席勒,費希特,謝林,小施勒格爾,瑪赫到叔本華尼采海德格爾以及浪漫派詩人群體關於突破形而上理性科技桎梏,詩化人生的理論...整體還算清晰好看,就是看多了有點車軲轆話,總覺得這些人屬於想像力氾濫和烏托邦情節,還有浪漫派的通病:把審美淩駕於倫理,美和真超越了善.
  •     老师推荐的书,虽然现在看来有些粗糙,但是大气磅礴。
  •     嘛也没读懂 对不起我这么没文化
  •     我懒得研究“诗的本体论”,我极其关注“本体论的诗”
  •     刷完了\启发很多,但也有点厌倦。刘小枫总是不厌其烦地用同样的框架去洞解那些深沉的思想者。或许这是一种思想史意识,但是我总觉得把任何一种思想都归结为「人应该如何生活」的命题,未免像是说空话。问题的确是这个问题,但是重复n次就相当于什么都没说。#吐槽#
  •     对刘小枫的非议很多,但他早期的书很值得看。这本是他的硕士论文,提出了浪漫哲学对启蒙哲学还有现代性社会的批判,认真读就能看出他是带着他关注的问题在往前写。从早期的浪漫派一直梳理到最后的新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得出结论,但他提出的思路给人启发,能把论文写得那么好看,目前只知道刘。对我这样的门外汉来说,需要这样的书。费希特说,人们将选择哪一种哲学,就看他是哪一种人。刘小枫写浪漫哲学,让我想到最早接触他的书就是因为《拯救与逍遥》的前言里有一句让我感到我们经历过一样的问题:“含含糊糊出现的生活信念意识促使我朦朦胧胧想知道什么是哲学”。这一本,探寻下来,虽然没有结果,但结语里他最终又落脚到何为美学,何为哲学。没有诗意,就没有哲学,这是否有道理?
  •     “以自我来设定实在和世界/是以我的精神为核心的/找到灵性可以居住的世界” 诗化哲学是在逻辑和神灵学之间妥善折中,书的前半部分使我想到唯我的目的论,后半部分让人感受灵性持存的种种。放在床头每天读一点居然读了这么久…
  •     硬着头皮去读的
  •     刘老师理出了德国浪漫派自源起至今的发展脉络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