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苏格拉底主义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卢梭的苏格拉底主义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
ISBN:9787508037189
作者:刘小枫
页数:323页

作者简介

西方的启蒙思潮不仅横扫了中国的学术统绪,也终结了西方的古典时代。然而,随着20世纪末的来临,启蒙思潮也免不了被自己的西方子孙横扫命运“道术为天下裂”,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学界,学问因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相适应已然支离破碎——世纪之交,新思潮、新学说风起云涌,惶然心态千姿百态。
科学与学问既不当浑然不分,亦不可渐行渐远,一者关乎种种解救时弊、整顿现实生活的实用知识,一者关乎个体乃至国家的精神教养。学问的资源不在现代以来不渐推陈出新的科学原理,而在冲和古秀的历史经典。如今,无论西学、中学均面临如下抉择:要么追随现代之后学彻底破碎古典学问,要么修复古典学园、重新整顿精神教养。

书籍目录

论题:卢梭的苏格拉底主义
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卢梭的苏格拉底式爱弥尔神话
一、《爱弥尔》与《社会契约论》的文学性对勘
二、奠立圣所
卢梭的苏格拉底主义
作为想象动物的自然人
卢梭的情感调节
古典作品研究
贾谊《新书》与《左传》关系考辨
司各脱和他的《论第一原理》
思想史发微
连雅堂思想中的《春秋》义
论“真理”:与海德格尔商榷
简评林国华的“柏拉图的叙拉古”
古文今刊
俄耳甫斯褥歌十一首
旧文新刊
诗说
书评
卢梭、马基雅维利与政治伦理
古朗士反卢梭
——《古代城邦》一百二十年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忽略了语言富有想象力的象征意义,就忽略了语言最具力量的表达。                                  ——《爱弥尔》    卢梭公开表明了自己对柏拉图对话的崇拜,尤其《王制》使他认为,教育是小说的事。苏格拉底作为主要发言者讲述了一个“关于英雄教育”的“故事”——《爱弥尔》的作者讲述了一个浸润着古代精神的同样的故事。                                      ——埃利斯    卢梭与其他先行者的差别在于,他懂得区别何谓年代顺序的起点,何谓理想顺序的原理。                                        ——让·斯塔罗宾斯基

图书封面


 卢梭的苏格拉底主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是前天读过《卢梭的苏格拉底主义》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基本是原文提炼和paraphrase,用到“我认为”一类的表达是我的观点,而非作者的想法。】在不同著作中,卢梭的政治思想前后矛盾总让后世研究者困惑不解。伯纳迪的这篇论文试图厘清《论不平等》和《契约论》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者的出发点是相同的:“人类社会皆从不平等和奴役中建立而起”。《论不平等》从此出发,提出的问题是:“如何认识这种现实状况?”得出的结论是:“不平等和奴役不可能是自然生成的。”《契约论》也从此出发,在第一卷第一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才能使之(公民状态)合法化?”于是论不平等的结论成为契约论的前提:“我们不能在自然状态下建立政治秩序,因为,公民状态是一种异化过渡”。在第一卷第六章“论社会公约”中,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的根本问题:“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一直对这句表示质疑,尤其是这种结合的实际运作状况。觉得这个社会契约让人们让渡出天然的自由,但并不一定能保证作为公民的自由落到实处。这个“服从自己本人”的概念更像是一个幻象而非实际。卢梭当然也对此有忧虑。在第三卷第十章他说,“既然个别意志总是不断的在反对公意,因而政府也就继续不停地在努力反对主权”。伯纳迪提醒我们这是理解卢梭的关键:先是主权矛盾,即个别意志和公意之间的矛盾;其次是政体的矛盾,即主权和政府之间的矛盾。主权矛盾有三种推论:1. 强制力量必不可少,如强制公民遵守法律;2. 法律不能永远恰到好处地表达公意,且法的目的是创造条件,使公意得到完全表达; 3. 公意属于舆论和风俗的范畴,而政治体的前提是:公意首先对每个公民的内心说话。政体矛盾说的再详细一点就是,“主权只有通过政府才能得到行驶,政府却往往受到某种构成倾向的驱使,试图蜕变,即篡夺主权。政治体的生死存亡便悬置于这对矛盾之上” (p. 37)。在第二卷第12章,区分了三种不同形式的法律之后,卢梭说还要加上第四种,“风俗、习俗,而尤其是舆论”,因舆论时政治的真正纽带(我觉得在这里卢梭与托克维尔强调的美国社会的“民情”遥相呼应)。在社会建制时,最主要的困难是,“在每个公民内心建立义务感”。困难在于,舆论与创造这种舆论的环境有循环性质。因此,在建制时,立法者必须借助宗教的权威建立义务感,为公意创造条件:“立法者便既不能使用强力,也不能使用说理;因此就有必要求之于另外一种不以暴力而能约束人,不以论证而能说服人的权威了。”(第二卷第七章)在卢梭看来,义务有三重涵义:1 道德责任,每个人只为自己的意识负责;2 理性的自然权利,这是政治的权利关系(relation de droit),即主权主体的关系;3 义务是一种情感,通过这种情感,政治体成员达成共识,尊重法律。这三重涵义不可能都实现,人也不可能是神。使用理性并不足够,义务感更是一种“社会性感情” (sentiments de siciabilite),需要不断被刺激被唤醒。于是,舆论是政治的真正纽带。公共舆论介于公意合公共权力之间,成为第三个决策机构,并同时兼具前两者特点。与前者的关系说明公共舆论与主权相关,与后者的关系说明它需要通过执法者接入才能发挥效果。由此,立法者建制风尚,监察官修正风尚(《致达朗贝论戏剧的信》的写作目的)。我在想,这二者恰好与苏格拉底的“高贵谎言”与对诗的指控相照应。舆论的这种神学-政治状态是公民宗教的核心,在卢梭眼里,政治的根本困难在于如何在政治体每个成员的内心加强义务感,而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另一篇论文,埃利斯(Madeleine B. Ellis)的“卢梭的苏格拉底式爱弥儿神话”翻译自Rousseau'sSocratic Aemilian Myths。埃利斯试图通过对勘阅读,解释《爱弥儿》与《社会契约论》两个文本间的巨大差异。以往评论家会认为爱弥儿宣扬个人主义而契约论赞美集体主义;晚近批评家认为两部作品是互补的:爱弥儿是想象的自然人如何融入契约论中的社会,而公民意识的训练才是两书真正的主题。卢梭政治哲学成功地融合了古希腊-罗马传统与犹太基督传统,主要是将圣经与理想国和谐地统一起来,也即在耶稣与苏格拉底之间确立了联系,尤其是用苏格拉底和基督为灵魂与城邦的类比提供了双重视角。但是卢梭并不赞成苦行之类,而是以“人子”(the Son of man)的深沉人性代替了专制的耶稣形象,将耶稣的智慧改造成人文的,也就与苏格拉底结合起来。理想国中的苏格拉底同时处理灵魂与城邦的问题,将两个问题交融成单一视角,国家为内心的外在形象,因此从个体灵魂就能洞察正义的本质。而教育就是在孩子身上建立起一种类似国家制度的相应机制,一个内在的城邦——依照其原初纯洁的本性在灵魂上树立一种有序的美。苏格拉底的城邦原型不在现世,而在天上(laid up in heaven),这与耶稣的教导相呼应。我觉得虽然这二者有互恰之处,但其语境和目的完全不同。苏格拉底的完美城邦是要以此为楷模,并鼓励人来效仿的,而基督的上帝之城则是不可接近的,其旨归在使人敬畏并谦逊。这样的解读下,卢梭的这两本书都成了教育论文,也成了教育培养公民以及道德生活的立法。两本书也都要面对精神上的战争,角力方是人自身以及自身以外的对立力量。在《爱弥儿》中,卢梭解释说,主角是学习怎样在没有外在法律和政府的情况下实现自治。由此观之,卢梭也步上了苏格拉底和保罗文本一样的路,将城邦精神化,探索内心世界与人性,以期将人的自由从现有的城邦法律中解脱出来。卢梭的意象是《圣经》式的,身体是灵魂的殿堂,也是上帝的灵的殿堂。埃利斯提出《爱弥儿》的结构仿佛德尔菲的阿波罗神殿,前三部分像神殿前上升的三级台阶,对应于《契约论》的前三部分,象征两书序言中的三个概念:自然人,法律约束和理性管制。后面的论述就有点“玄”了,《爱弥儿》的主殿正中是《理想国》,而神殿两边耸立着的神像,一为苏格拉底,一为基督。他们占据着精神世界,也占据着契约论里描述的城邦。在第二章结尾处埃利斯总结道,同苏格拉底一样,卢梭对保护强者利益的法律怒不可遏,转向真正的正义之法,也就是缔结新的契约,而这种法律使精神的上升成为可能,如此设计的法律帮助人顺从自己的最高天赋,并将欲望现定于最简单的需要。两本著作在个体生命和社会生活方面表现出同一种理想主义:This parallelism is Rousseau's most powerful and eloquent plea against the alleged actual cleavage between man's inner disposition of himself and the conduct of his affairs insocial and civil life. The same parallelism also brings out the distinguishing mark of Emile where an intellectual formula is translated into mythical terms through attractive situations and characters that make a powerful appeal to the mind through the medium of the imagination. (76)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作为想象动物的自然人。
  •     論文集
  •     还是解释……
  •     关于卢梭的几篇值得细读。
  •     伯纳迪的卢梭的契约论一篇以及埃利斯『卢梭的苏格拉底式爱弥儿神话』赞。前者提出舆论(风尚习俗)在卢梭政治哲学中的核心地位,这与托克维尔的民情不谋而合,也就将社会契约论与致达朗贝的信所表达的联系起来了。用神学-政治解读卢梭势必会引向苏格拉底的高贵谎言。埃利斯试图将爱弥儿与社会契约论通过对勘阅读解释两个文本间的巨大差异。古希腊-罗马传统与犹太基督传统在卢梭政治哲学中的融合,也为灵魂与城邦的类比提供了双重视角。
  •     这系列书的选文都不错,就是可惜纸张与装订都不是很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