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政治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柏拉图的政治理论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2-2
ISBN:9787542637178
作者:詹姆斯·罗德之(James Rhodes)
页数:152页

作者简介

要想懂得柏拉图成就了什么,我们必须摆脱我们自己的偏好和前见,这并非易事。
——詹姆斯·罗德之
许多具有影响的西方思想家都误解了柏拉图的思想,且这些误解被广泛地接受,曾经也包括作者自己。但误解必须首先被澄清,才可能展开富有成果的分析。
詹姆斯·罗德之是美国知名的柏拉图研究者。本书是他在北京大学所做的八次系列讲座的讲稿。讲座简要概述了柏拉图的政治理论,讨论了二十世纪两位柏拉图最卓越的读者——埃里克·沃格林与列奥·施特劳斯——对其理论的阐释,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

罗德之是一位专注而沉静的政治哲学家,一位孜孜不倦的柏拉图研究者……他在北京大学关于柏拉图政治理论的系列讲座,将相当深奥的论题转变为平白清晰的论述,堪称深入浅出的教学典范。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罗德之教授对柏拉图政治哲学具有相当独特和深入的理解。他在北京大学的讲座提出了一种阐释柏拉图的不同视野,是一次难忘的激发思考的对话。
——李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书籍目录

序言
1. 柏拉图哲学的性质
2. 柏拉图:不义的难题
3. 柏拉图:爱欲失序的难题
4. 柏拉图:灵魂的正确秩序
5. 柏拉图:永恒正义的政治实现
6. 施特劳斯:身为隐微书写者的柏拉图
7. 沃格林:柏拉图与意识哲学
8. 沃格林:柏拉图与历史哲学
译名对照表
校译者后记

编辑推荐

《柏拉图的政治理论,以及施特劳斯与沃格林的阐释:北大讲稿》编辑推荐:知名柏拉图研究学者詹姆斯•罗德之北大讲稿,全球首版。

前言

这几次讲座简要概述了柏拉图的政治理论,并讨论了二十世纪两位柏拉图最卓越的读者——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与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对其理论的阐释。讲座于2007年4月在北京大学举办,参与者主要是来自不同学科的低年级研究生,博士候选人以及教授。这次演讲的任务是艰巨的,要使这三组不同的听众能够理解演讲的内容并不容易,而更为复杂的情况来自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许多具有影响的西方思想家误解了柏拉图的思想,导致整个一代学生误入歧途,确信自己了解了他们实际上不了解的东西。这种误解几乎被所有人接受,曾经也包括我自己,但误解必须首先被澄清,才可能展开富有成果的分析。柏拉图在其“第七封信”中对他自己所发表的著作有过一段告诫。而有关柏拉图政治理论的种种错误观点的根源在于对这段告诫的意义的无知、漠视以及争议。柏拉图说,叙拉古的僭主狄奧尼修二世及其奉承者不可能理解“我严肃对待的事物(peri on ego spoudazo)……因为,我的写作没有论及这些事物,也将永远不会有。因为不像别的教益那样,这是无可言说之事(hreton gar oudamos estin hos alla mathemata)”(341c1-6)。显然,这段陈述会引发了一个基本的阐释学问题:如果柏拉图本人声称他的对话录中没有他“严肃的”见解(也就是他关于最高真实的思想),那么我们可能从柏拉图的对话录出发抵达他深邃的真理吗?对于这个问题的特定考虑,形成了三个不同的阐释传统。在第一个传统中,柏拉图的一些注释者显得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另一些可能是装作对此一无所知,还有一些则明确拒绝柏拉图将他自己的写作称作“不严肃”的描述。这些解读者都将柏拉图的文字作为当真的论述来处理。落入这个传统之下的有一些非凡的人物,例如,亚里士多德(他可能是装作对此无知),第欧根尼•拉尔修;中世纪神学家费奇诺;康德;黑格尔(他意识到柏拉图的那段评论但拒绝接受);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和美国的文献学家(如布利,康福德,乔伊特和肖里);以及海德格尔,波普尔,阿多诺和弗拉斯托斯。在我看来,这些学者对柏拉图的不同陈述提出了有学识的分析,但最终错失了他的要点,臆造出各种互相矛盾的、但并不存在的所谓“柏拉图主义”。常常有中国学生问起,我会将斯金纳归于哪个传统?我的答复是,斯金纳并没有特别关注柏拉图,因而不可能特别确定(如果他关注的话)他会属于哪个传统。但是,他所依托的理论——特别是他对永恒问题的历史主义否认,以及他对其研究的各种思想中的真理的漠视——会使他不认同柏拉图对于“严肃”(the serious)与“不严肃”(the unserious)的区别之意图,因此,他及其学派可能会被置于这第一种类别。在第二个传统中,柏拉图的阐释者认识到柏拉图的告诫,但将其意义解释为他是在用隐微的方式写作,并认为有必要在他公开的(显白的)陈述背后去获得他私下持有的(隐秘的)的真实陈述。这个传统中的学者们对于从显白言说抵达隐秘教诲的适当方法并不总是能达成一致,对于隐秘教诲的实质性内容也具有分歧。这个传统的人物包括普鲁塔克,圣•奥古斯丁,法拉比以及追随他的阿拉伯学者,迈蒙尼德,莱辛,特曼,尼采,施特劳斯,以及“施特劳斯派”的克罗波西,伯纳德特,布鲁姆,潘高,和罗森(虽然罗森最近论及柏拉图的著作逐渐偏离了这个立场)。亚里士多德或许也属于这个类别。我不认为这些学者对柏拉图的看法是正确的。然而,由于他们依据极为细致的文本解读,他们对柏拉图对话的处理分析是非常有价值的。在第三个传统中,柏拉图的解读者将其告诫理解为他的真理是不可言说的。几位杰出的博学之士持有这种观点,他们是施莱尔马赫,克尔凯郭尔以及沃格林。我自己作为一个次要人物属于这个传统。我的这些演讲将阐述这个传统的“不可言说之洞见”的概念对于理解柏拉图哲学以及柏拉图最高真理的性质所具有的意义。当然,要在几次讲座中恰当地阐明这个复杂的论述是困难的。读者若有意想要了解我更充份完整的对柏拉图解读的论证,请参阅我的英文著作《爱欲、智慧与沉默:柏拉图的爱欲对话》(Eros, Wisdom, and Silence: Plato's Erotic Dialogues)。我相信,虽然施特劳斯在中国很流行,但他隐微写作的意义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沃格林目前在中国实际上还不为人们所熟知,但由于有分属四个不同机构的学者们正在翻译他的《文集》,这一状况正在发生变化。如对柏拉图的理解那样,我关于施特劳斯和沃格林的讲座意在提出一些问题,来挑战中西方学者对这些哲学家的看法。我非常感谢北京大学李强教授邀请我在北大做这个系列演讲,他极为慷慨好客并多次激发了我们之间哲学的交流,感谢李强教授使我的中国之行智识丰盈且充满文化气息;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的刘擎教授将我介绍给李强教授,并安排将此讲稿出版,感谢他在上海对我的热情招待;还要感谢严搏非先生欣然出版这个讲稿,还有在上海的美食与智慧款待(这次宴会变得像是二十一世纪的一场“会饮”)。感谢北京大学两位博士生丁凡和张新刚在北京对我的照顾以及我们之间的交流讨论,特别感谢张新刚的辛苦翻译工作以及刘擎对译文的细致校对和修订。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成庆,两年多来我们一直通过邮件进行着充满激情的哲学对话,感谢他一个月在北京和西安的陪伴。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同样使我的访问非常愉快,讲座后的问答环节非常有启发且生动,我也从中受益良多。他们本身就非常优秀,又是被精心选出且受到了老师们的良好教导。罗德之于密尔沃基2007年5月21日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詹姆斯·罗德之(James Rhodes) 美国马凯大学(Marquette University)政治学系荣休教授,知名柏拉图研究者。著有《希特勒运动:一场现代的千禧年革命》(1980)和《爱欲,智慧与沉默:柏拉图的爱欲对话》(2003)。
译者简介:
张新刚,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
校译者简介:
刘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政治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图书封面


 柏拉图的政治理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罗德之教授在书中贬抑施特劳斯而褒扬沃林格,因为后者更虔诚于神,更接近信仰的本质,相比沃林格,施特劳斯是人性的太人性了。不管作者的这种观点对错,他都是有深厚的学术背景支持,能够自圆其说,不是一般的学者能够反驳的。但是本书最使人印象深刻的不是关于施特劳斯和沃林格的部分,而是关于柏拉图的前半部,作者对柏拉图的解读总能别出新意而不离其宗,令人茅塞顿开。未读此书之前,我总认为人的整全是可欲的,是值得追求的,是每个人奋斗的方向。那其实也没错。看完此书我明白,整全的问题是那不是常态,整全的人像圣人一样可欲却不可遇,可求却不可苛求。整全只是一个神话,不能成为枷锁。作者说:理性、意气和欲望是我们在自己不可分的灵魂中所察觉到的运动或活动。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人主要按理性生活,还有一此主要凭好斗大胆生活,还有一些主要为快乐而生。这些人的认同会随时间而变化p29。未读此书之前,我以为柏拉图所说的民主政体就是现在西方的自由民主,而作者解经道:如果穷人掌权的话,城邦是民主政体一一这个词在希腊含义中类似于“低等阶级的统治”,而非令天所具有的含义。P32 那么现在西方的自由民主是什么?作者说是混合政体。也就是柏拉图的贵族政制、僭主制(荣誉制、寡头制)和民主政制的均衡竞争,共存共荣。尽管以前也听说过混合政体这个名词,但从此开始这词让我大开眼界。混合政体是可贵的,要实现却非易事。从非混合政体到混合政体的道路是艰难的。作者写道:僭政城邦中的人往往是腐化的。当他们不再被恐怖统治的时候,所有邪恶都将迸发,在我们的时代可以看到,突然被解放的国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柏拉图认识到这个问题,但他肯定是认为,好的僭主只有在其臣民的习惯都改变了之后才会让他们获得自由的。P74 令人想起法国大革命。作者在书中举的是狄翁的统治悲剧,并总结说:“柏拉图建议用混合政体和政策来调和争斗的派别。但是对美好理由的紧迫呼吁无法平息长时期的恶习、冲突、压迫和极度仇恨。”P75最后的感悟是,因为人的整全的不可能,即使混合政体也无法解决人的所有的问题,无法解决人的邪恶,混合政体解决了国内的问题,却成为了一个对外的帝国,这从罗马和当代那个唯一的一个帝国身上得以显现,所以在国际关系中不要抱什么幻想。柏拉图的民主政体能够在混合政体中博得一席之地,按照当代的那个唯一的一个帝国的实践,是通过选举和言论自由来实现的。而要有效防止在走向混合政体的道路上出现暴民的动荡,最好的手段也许是教育,但是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这个最大的教育工具恰好也是动荡的根源,于是教育如何实现成为一个难题。这也是值得不断求索的问题。
  •     罗德之这本在北大的讲稿,是张新刚翻译、刘擎校译的,看后面的评论,大体是持沃格林的学术传统,而对于施特劳斯的柏拉图研究有所批评。刘擎、白彤东等人,对于国内以刘小枫先生为首的施特劳斯派研究早就不满,这部书不过是借力打力之作而已。白彤东摆明是罗森的弟子,施特劳斯派的正统传人,所以对于刘氏野狐禅颇为不满,似乎觉得有鸠占鹊巢之感。而刘擎则在这部书的后记中,流露出自己是罗德之传人的意思,标明自己是沃格林的传人,所以要与施特劳斯派作对的意思。反正,国内这些学术的纷争,都能找到国外学术的源流。言归正传,本书共分八讲,前五讲是关于柏拉图研究,后三讲是关于施特劳斯和沃格林学术评论。前面说了,罗德之其实是柏拉图研究者,因此前五章是本书的重点所在,而且罗先生曾在2003年出版了《柏拉图的爱欲对话》,想来这五讲其实是,对于那部长达五百页著作的简介,是为了将来在中国出版那部著作进行的预热工作。通读前五讲,首先是罗德之先生对于柏拉图研究现状的回顾,并根据柏拉图《第七封信》对于后世研究者区分为三派,然后,罗德之分别对于《理想国》和《会饮》两篇柏拉图对话录进行了疏解,然后根据文本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题。最后,罗德之通过灵魂、爱欲等主题,延伸到政治制度的探讨,这种有条不紊的讲述,非常有意思,而且没有那么神神秘秘的感觉,让人感觉到非常清爽,但是因为翻译者和校译者水平有限,所以有些地方看的不是很明白,如“人的自然”为何不直接翻译成人性,这不是学界早已确定好的翻译吗?至于后两讲中对于施特劳斯与沃格林的对比分析,我想他们的分歧与“历史主义”研究有关,我最后再提分析这个问题。序言中,罗德之对于当下的柏拉图研究做了简要的概述,认为主要有三派,第一就是理性分析派,第二是通过区分隐微/显白的研究,第三是柏拉图诠释研究,而罗德之自己称自己是属于第三派,而施特劳斯属于第二派。在这一讲中,我不知道是刘擎自己加进去的,还是罗德之真的讲过这句话,“虽然施特劳斯在中国很流行,但他隐微写作的意义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不过,他的确对于施特劳斯将柏拉图的政治理论理解为隐微写作,表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在随后的三讲中,罗德之分别对于《理想国》和《会饮》进行疏证,通过苏格拉底的言辞,将古典政治中理性、血气和爱欲问题分别进行分析。通过苏格拉底与格老孔的对话,先将城邦比喻成一个完全的人,拥有理性、血气和爱欲。事实上,这是罗德之先生预先为后面的政治讨论做准备,在后面的讨论中,虽然解决的是个人的爱欲错乱问题,但是实质上仍旧是对于政治问题的诊断,如果将这个城邦与人的比喻放过了,就无法理解他将苏格拉底对于爱欲错乱的诊治与改善城邦政治之间的关系了。在解读《理想国》之前,罗德之先考证了对话的历史背景,通过历史的说明,将雅典城邦出现的问题就展示出来了——这个城邦正在走向堕落,而苏格拉底与格劳孔的对话,是因为格劳孔像城邦的其他年轻人一样染上了爱欲颠倒的错误。因此,治疗格劳孔的疾病,就隐喻着对于城邦问题的治愈。在分析了城邦与格劳孔的病症之后,罗德之紧接着对于病症进行诊治,他通过对于《会饮》中诸位言辞的分析,特别是他对于阿伽通的分析,是非常到位的。《会饮》本身就是在阿伽通在诗歌大赛结束后,邀请包括苏格拉底在内的雅典友人进行的会饮,在宴会上每个人都对于爱若斯进行赞美。事实上,爱若斯在苏格拉底和罗德之看来,正是雅典城邦走向衰落的原因。我们分析几个人对于eros的赞辞就会发现,除了苏格拉底之外,其他人都沉迷于这个并非是传统奥林匹斯神之外新神的赞颂之中,而只有苏格拉底才借第俄提玛之口提出,eros根本不是神,至少不是传统意义的神,而仅仅是一个精灵。其实是在暗中贬低eros,但会饮中各位演讲者们,则对于苏格拉底的说辞表示不屑,而是对于阿伽通的讲辞报以热烈欢呼。那么阿伽通这位诗人究竟说了什么呢?阿伽通认为,人是可以通过言辞模仿万事万物的,而这恰恰是神的领域,因此诗人是可以通过模仿神,而获得神性。而诗人通过诗歌来赞颂雅典城邦,因而获得了大众的爱慕。而诗人通过言辞制造了新的城邦,在那里只有美好,排斥了丑恶、衰老、理性,从而大众听得如痴如醉。而这种沉迷于幻象,就被苏格拉底看作是沉迷于爱欲之中不可自拔。人被爱欲所控制,这就是苏格拉底对于格劳孔等青年人爱欲颠倒病症的诊断。当苏格拉底对于雅典城邦病症诊断的结束,终于将病因锁定在爱欲颠倒这个病因上。那么,苏格拉底如何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困扰雅典城邦乃至千百年历史的难题呢?苏格拉底并没有直接开出药方,而是在《理想国》中讲解了三个比喻,并认为真理就在事实与比喻的比对之间自然呈现。苏格拉底举出了线、光和洞穴三个比喻,而这三个比喻其实指的是相同的结构,都是指事物从现象、理念到真理上升的过程,而比喻了人也有通过对于爱欲、血气到理性的上升,才能真正解决爱欲颠倒的病症。反过来说,苏格拉底开出的药方,其实就是将爱欲与理性的关系重新理顺。为此,苏格拉底开出药方“对孩子和成人应该运用不同的策略。孩子的灵魂如同软蜡,能相对容易地通过神话和体育是他们习惯于德性。而成年人的灵魂往往被坏习惯和有害的意见固化。他们必须通过对话来净化,这种辩诘先将承认他们的恶习和有害的观点,然后指出前者是自毁性的”。简而言之,苏格拉底是想通过教育将美德固化在孩子和青年人身上。在解决了个人身上的爱欲颠倒的毛病,罗德之自然将问题又转回到了城邦政治的问题上。而事实上,城邦政治的解决也只能通过人的解决来完成。苏格拉底对于城邦政治问题的解决,其实很简单分为两部分:节制和勇敢的德性被大众秉持,使相当多的公民接受正义观念,并遵守良好的法律;2)掌权者是明智的,在理智上与永恒正义一致,并能将其“表象”转化为他们所需要的行动、政策和结构。我们发现,城邦的健康,其实就是城邦中公民和统治者在心智上是健康的,这也呼应了文章前面提到的城邦与人比喻之间的关系。而只有通过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才能使公民获得德性,从而才能使城邦回复健康。这就是罗德之在前五讲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其始于对雅典城邦病症的诊断,其终于对于城邦政治问题的解决。在讨论完希腊问题之后,罗德之还顺便提及了中美两国政治的问题,认为政治体制问题并非政治问题的关键,而统治者的德性问题才是两国政治真正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在这一点,罗德之的修辞非常有趣,有兴趣的人可以参阅该书。最后,罗德之将施特劳斯与沃格林进行比对,对于前者提出了自己的批评,认为其所谓的“隐微”写作问题,并没有揭露问题的实质,仍旧是走在传统学术的迷途之中。但是,我对此还是有一些看法的,我认为施特劳斯区分两种修辞,并非是凭空臆造,而是古典文本确实存在的问题。正因为人存在理智、血气和爱欲,因此经典中对于追求理智人的指引,而对于沉迷爱欲人的规劝,都是共同存在的,其目的在于我们上面所提到的政治目的,希望通过两种言辞的教诲,使得城邦的公民获得德性,从而促使政治走向健康。不过,我也清楚罗德之对于施特劳斯派批评的原因,在于他们对于“历史主义”研究的独特的批评,如罗森就曾对沃格林《秩序与历史》进行过批评,认为其是历史主义研究,缺乏对于永恒秩序的信仰。的确,施特劳斯派缺乏对于政治哲学史研究的兴趣,期关注的重点在于思想本身,而不是思想对于历史所产生的影响与意义。而这一点上,沃格林则采取了近似于剑桥思想史学派的观点,将思想与历史打通进行研究。这点上,我是赞同沃格林及其罗德之的,毕竟永恒的秩序,一定会对于历史产生影响,而并不是真理或永恒秩序就是历史本身。这需要每个具体的研究者自己去考虑真理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而那个批评毕竟是罗森而不是施特劳斯本人的。因此,我想也许施特劳斯和沃格林两人之间也许会有更多的沟通空间。本文梳理了罗德之的《柏拉图政治理论》讲稿,对于其中苏格拉底对于雅典城邦及其公民的诊断为中心,而其提出的政治解决方案极具启发意义。正如罗德之曾经在讲稿中提出过,爱欲的颠倒是城邦政治败坏的根本原因,这就像艾克顿勋爵曾经说过的,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一样,是对于现实政治的批评。提出通过德性的教育,才能使城邦的公民回复道德,从而使政治回复健康。虽然,罗德之不同意施特劳斯对于柏拉图的解读,但是我想他们所开出的政治问题的解决方案却是非常近似的。至于,沃格林和施特劳斯研究的比对,我认为这是对于研究方案的不同策略,是每个研究者不同的研究角度产生的分歧,却并不是对于真理问题别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精彩短评 (总计78条)

  •     是专家的讲座,较为通俗易懂。很好。
  •     作者是美国资深柏拉图研究者。本书是其在北京大学的讲座稿翻译,优点是不艰深,适合于柏拉图的初学者。尤其是他对当今两位炙手可热的政治哲学家斯特劳斯和沃格林的评论,更是难得
  •     挺薄的一本 但是内容还可以
  •     《柏拉图的政治理论》是美国人罗德在北京大学的系列讲座,读此书,可以知道柏拉图成就了什么。
  •     还行吧,讲稿,比较容易理解
  •     非常有趣的一本小书。
  •     柏拉图的政治理论很重要,施特劳斯以及沃格林的阐释更是精辟。
  •     一个沃格林的推崇者沿着沃格林的思路将柏拉图的政治理论梳理了一遍,顺带有所克制地批评了德鲁里笔下的施特劳斯,最后讨论了一些有关沃格林的历史哲学和意识哲学的问题。消化最后两讲的内容对于理解沃格林会有不小帮助,不读胡塞尔、谢林、怀特海恐怕不行,阅读《回忆》就目前看来可能是入门沃格林的最好办法。
  •     学习心理咨询延伸看哲学,更要看柏拉图的思想
  •     书很薄,不过很便宜。
  •     不错的入门书。
  •     书不错,很有深度!
  •     易读
  •     哲学家柏拉图也是政治学家,其政治理论影响了近代欧洲
  •     同学说书很好,真再看
  •     还没来得及看,先给个好评,这种学术类的书,需要宁静的心来慢慢品读
  •     不懂柏拉图,就不懂西方政治哲学。
  •     有点太专业,太生涩难懂了一点
  •     不错,见解独到,能够对了解柏拉图有很好的帮助
  •     其实沃格林并不能反驳施特劳斯。施特劳斯以哲学为一种生活方式,沃格林以至善为“超验的经验”。应该说,施特劳斯并没有将至善实体化,对象化,以沃格林反施特劳斯,恐怕无从说起
  •     本来是要买斯特劳斯有关论述柏拉图的政治理论书,现在找到了这本即论证柏拉图政治理论,又兼论斯特劳斯等对于柏拉图的阐述,更加了解古希腊的“理想国”,真是一举二得,意外之喜。
  •     毕竟所有阐释都会背离,不管是推论,或是隐微写作,或者是模仿。不过属于所有人的方式就是打开自我,以期某时被眷顾,我与我的思想同在,而思想又自我存在。
  •     这本书我已经买过了,就试着向当当申请退货,结果当当无条件地接受了,很开心。我是当当的老客户,多其服务质量的提高很赞赏,希望当当今后继续努力。
  •     还没有看,有点薄,价格有点贵
  •     属于沃格林的学术传统,可纠国内盛行的施特劳斯风格之偏
  •     讲解柏拉图的书,汗牛充栋。可以对照刘小枫 的“经典与解释”系列。
  •     柏拉图的政治理论,以及施特劳斯与沃格林的阐释虽然还没看应该还好
  •     沛公借我看的……内容很好,尤其关于《理想国》全书内容都是苏格拉底教育格劳孔的说法,至少对于我这样的小白来说是很有启发的。可惜对于沃格林完全不了解,后两章只能默默翻过了……
  •     恩。。老实说。看着订单预估时间,到货是24号。。泪洒。。23号都到了。。而且还派发,还不给我送过来。。好吧。姐对快递不满,反馈后,终于给我送过来了。。。评价下书:还没有看,但是包装还不错。。剩女在新年的时候准备“书中自有颜如玉”啊。。果断的被人鄙视。。还是被临时工鄙视。。好吧。。姐不应该区别对待,临时工也是工人。。哈哈。。扯远了。。书不懂好不好看。以前买了几本柏拉图的还有没有研究。。所以。。买个解读版本的。。看看别人怎么看。
  •     非常精彩,希望對入門柏拉圖對話有真正和實際的作用!
  •     柏拉图与诗学,经典慢慢看~
  •     北大讲稿,很多问题讲到点子上
  •     很难啃得书。
  •     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入门级读物
  •     还是逻辑思维不行,有些部分看不懂
  •     最后两章完全云里雾里啊。
  •     就100页出头,很薄,定价挺高。内容没看不评论
  •     书的印刷和封装都很好,运送很及时~
  •     序言中,罗德之对于当下的柏拉图研究做了简要的概述,认为主要有三派,第一就是理性分析派,第二是通过区分隐微/显白的研究,第三是柏拉图诠释研究,而罗德之自己称自己是属于第三派,而施特劳斯属于第二派。在这一讲中,我不知道是刘擎自己加进去的,还是罗德之真的讲过这句话,“虽然施特劳斯在中国很流行,但他隐微写作的意义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不过,他的确对于施特劳斯将柏拉图的政治理论理解为隐微写作,表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在随后的三讲中,罗德之分别对于《理想国》和《会饮》进行疏证,通过苏格拉底的言辞,将古典政治中理性、血气和爱欲问题分别进行分析。通过苏格拉底与格老孔的对话,先将城邦比喻成一个完全的人,拥有理性、血气和爱欲。事实上,这是罗德之先生预先为后面的政治讨论做准备,在后面的讨论中,虽然解决的是个人的爱欲错乱问题,但是实质上仍旧是对于政治问题的诊断,如果将这个城邦与人的比喻放过了,就无法理解他将苏格拉底对于爱欲错乱的诊治与改善城邦政治之间的关系了。在解读《理想国》之前,罗德之先考证了对话的历史背景,通过历史的说明,将雅典城邦出现的问题就展示出来了——这个城邦正在走向堕落,而苏格拉底与格劳孔的对话,是因为格劳孔像城邦的其他年轻人一样染上了爱欲颠倒的错误。因此,治疗格劳孔的疾病,就隐喻着对于城邦问题的治愈。  在分析了城邦与格劳孔的病症之后,罗德之紧接着对于病症进行诊治,他通过对于《会饮》中诸位言辞的分析,特别是他对于阿伽通的分析,是非常到位的。《会饮》本身就是在阿伽通在诗歌大赛结束后,邀请包括苏格拉底在内的雅典友人进行的会饮,在宴会上每个人都对于爱若斯进行赞美。事实上,爱若斯在苏格拉底和罗德之看来,正是雅典城邦走向衰落的原因。我们分析几个人对于eros的赞辞就会发现,除了苏格拉底之外,其他人都沉迷于这个并非是传统奥林匹斯神之外新神的赞颂之中,而只有苏格拉底才借第俄提玛之口提出,eros根本不是神,至少不是传统意义的神,而仅仅是一个精灵。其实是在暗中贬低eros,但会饮中各位演讲者们,则对于苏格拉底的说辞表示不屑,而是对于阿伽通的讲辞报以热烈欢呼。那么阿伽通这位诗人究竟说了什么呢?阿伽通认为,人是可以通过言辞模仿万事万物的,而这恰恰是神的领域,因此诗人是可以通过模仿神,而获得神性。而诗人通过诗歌来赞颂雅典城邦,因而获得了大众的爱慕。而诗人通过言辞制造了新的城邦,在那里只有美好,排斥了丑恶、衰老、理性,从而大众听得如痴如醉。而这种沉迷于幻象,就被苏格拉底看作是沉迷于爱欲之中不可自拔。人被爱欲所控制,这就是苏格拉底对于格劳孔等青年人爱欲颠倒病症的诊断。  当苏格拉底对于雅典城邦病症诊断的结束,终于将病因锁定在爱欲颠倒这个病因上。那么,苏格拉底如何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困扰雅典城邦乃至千百年历史的难题呢?苏格拉底并没有直接开出药方,而是在《理想国》中讲解了三个比喻,并认为真理就在事实与比喻的比对之间自然呈现。苏格拉底举出了线、光和洞穴三个比喻,而这三个比喻其实指的是相同的结构,都是指事物从现象、理念到真理上升的过程,而比喻了人也有通过对于爱欲、血气到理性的上升,才能真正解决爱欲颠倒的病症。反过来说,苏格拉底开出的药方,其实就是将爱欲与理性的关系重新理顺。为此,苏格拉底开出药方“对孩子和成人应该运用不同的策略。孩子的灵魂如同软蜡,能相对容易地通过神话和体育是他们习惯于德性。而成年人的灵魂往往被坏习惯和有害的意见固化。他们必须通过对话来净化,这种辩诘先将承认他们的恶习和有害的观点,然后指出前者是自毁性的”。简而言之,苏格拉底是想通过教育将美德固化在孩子和青年人身上。  在解决了个人身上的爱欲颠倒的毛病,罗德之自然将问题又转回到了城邦政治的问题上。而事实上,城邦政治的解决也只能通过人的解决来完成。苏格拉底对于城邦政治问题的解决,其实很简单分为两部分:节制和勇敢的德性被大众秉持,使相当多的公民接受正义观念,并遵守良好的法律;2)掌权者是明智的,在理智上与永恒正义一致,并能将其“表象”转化为他们所需要的行动、政策和结构。我们发现,城邦的健康,其实就是城邦中公民和统治者在心智上是健康的,这也呼应了文章前面提到的城邦与人比喻之间的关系。而只有通过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才能使公民获得德性,从而才能使城邦回复健康。  这就是罗德之在前五讲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其始于对雅典城邦病症的诊断,其终于对于城邦政治问题的解决。在讨论完希腊问题之后,罗德之还顺便提及了中美两国政治的问题,认为政治体制问题并非政治问题的关键,而统治者的德性问题才是两国政治真正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在这一点,罗德之的修辞非常有趣,有兴趣的人可以参阅该书。  最后,罗德之将施特劳斯与沃格林进行比对,对于前者提出了自己的批评,认为其所谓的“隐微”写作问题,并没有揭露问题的实质,仍旧是走在传统学术的迷途之中。但是,我对此还是有一些看法的,我认为施特劳斯区分两种修辞,并非是凭空臆造,而是古典文本确实存在的问题。正因为人存在理智、血气和爱欲,因此经典中对于追求理智人的指引,而对于沉迷爱欲人的规劝,都是共同存在的,其目的在于我们上面所提到的政治目的,希望通过两种言辞的教诲,使得城邦的公民获得德性,从而促使政治走向健康。不过,我也清楚罗德之对于施特劳斯派批评的原因,在于他们对于“历史主义”研究的独特的批评,如罗森就曾对沃格林《秩序与历史》进行过批评,认为其是历史主义研究,缺乏对于永恒秩序的信仰。的确,施特劳斯派缺乏对于政治哲学史研究的兴趣,期关注的重点在于思想本身,而不是思想对于历史所产生的影响与意义。而这一点上,沃格林则采取了近似于剑桥思想史学派的观点,将思想与历史打通进行研究。这点上,我是赞同沃格林及其罗德之的,毕竟永恒的秩序,一定会对于历史产生影响,而并不是真理或永恒秩序就是历史本身。这需要每个具体的研究者自己去考虑真理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而那个批评毕竟是罗森而不是施特劳斯本人的。因此,我想也许施特劳斯和沃格林两人之间也许会有更多的沟通空间。  本文梳理了罗德之的《柏拉图政治理论》讲稿,对于其中苏格拉底对于雅典城邦及其公民的诊断为中心,而其提出的政治解决方案极具启发意义。正如罗德之曾经在讲稿中提出过,爱欲的颠倒是城邦政治败坏的根本原因,这就像艾克顿勋爵曾经说过的,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一样,是对于现实政治的批评。提出通过德性的教育,才能使城邦的公民回复道德,从而使政治回复健康。虽然,罗德之不同意施特劳斯对于柏拉图的解读,但是我想他们所开出的政治问题的解决方案却是非常近似的。至于,沃格林和施特劳斯研究的比对,我认为这是对于研究方案的不同策略,是每个研究者不同的研究角度产生的分歧,却并不是对于真理问题别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     一下子就从柏拉图的路径把列奥·施特劳斯的一些观点给看懂了。前五讲虽然并没有多少新的观点,但整理并讲得深入浅出。
  •     沃格林的解读路线,可以说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洞见,和施特劳斯的解读不同。
  •     一般吧,就当多了解了解
  •     还没看,不过感觉不错呢
  •     第六章真水
  •     西方文明的起源就在柏拉图,绝对值得研究
  •     这书我基本是在等待面试时看完的。前五篇是对柏拉图政治哲学的解读,深得我心。第六篇讲施特劳斯,简明扼要,但不够深入。后两篇讲沃格林,我虽然买了沃格林的书,但还没看,所以完全不懂。套用苏格拉底说赫拉克利特的话——凡是我能看懂的地方,都很好。作者是沃格林的学生,所以对其学说很推崇。
  •     好书就买来留下了
  •     白壁德说,所有西方哲学不过是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
  •     柏拉图最好的入门书。才发现以前读他都太肤浅了。还有里面介绍的沃格林对柏拉图《理想国》和《会饮》诸篇的解释十分精彩。理想之辰星。
  •     谈论三位大家的思想,又加上作者的看法。越理越乱,越理越清楚。
  •     还不错的书,很新也很好,也很喜欢柏拉图。
  •     还没拆,100多块钱买了10多本书,真是超值
  •     買來學習
  •     老公在看应当还可以吧
  •     好解药。。但对施特劳斯的一些批评感觉不到位啊。。
  •     对爱欲的失序、治疗理解很准,对可能性的分析似乎没有揭示出更深刻的东西。也许是因为讲稿的缘故,对施派的理解太过肤浅,作者最后理解到“施特劳斯的秘密”,不过是全篇柏拉图不断要回应的挑战,因此这种理解恐怕很难成立。对沃格林的部分比较生疏,也许得到好好理解沃格林的意识哲学之后回来再看才会有感觉。
  •     重点是对沃格林的解释(非常简洁),插入施特劳斯的一章比较奇怪。
  •     纸张还行,装订无锁线。
  •     书不错,是正版,全新的。
  •     不知道为什么有人总拿我格林和施特劳斯两人说事儿。如果我们承认我们没有很好地懂得两人中的任何一个,我们没法对这两个人说出切题的话。国内对沃格林的翻译简直是一塌糊涂,我不知道借助于这类译文,对于理解沃格林有任何帮助。
  •     用塑料纸包装,对书保护很好,小册子很薄,纸质泛黄,眼睛读起来很舒服。正文由一个个的讲座构成,翻译得比较好,文从字顺,内容上对柏拉图思想的介绍深入浅出,读起来应当能够受益匪浅。最近正在研读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原著,开篇对柏拉图的解读对我构成了很大的挑战,需要找到好的资料来佐证,并让我的研读深入下去。有喜欢这本书和民主主题的读者可以给我留言,多交流
  •     1.沃的精神门生论柏拉图 2.施的出发点:真理是致命的;问题:柏拉图成了个坏蛋 3.沃的出发点:真理是不可言说的;问题:哲学中不可避免地扯入了不能实证的“存在” 4.两人的共同点——两千年的柏拉图注脚史基本是一部误读柏拉图史。 5.就个人口味而言,更稀饭被作者挑破的施氏哲人的幕后黑手统治。
  •     序言和第一讲怂人听闻,通过“第七封信”让施莱尔马赫、克尔凯郭尔与沃格林以及作者自己脱颖而出成为柏拉图“不可言说之洞见”概念的第三阐释传统,同时打翻了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人的第一传统“柏拉图主义”与尼采、施特劳斯的第二传统显微书写论。第二至第五讲通过《理想国》、《会饮》、《斐德若》和《法义》阐释柏拉图的灵魂与政治问题,没见得有多么不同于施派。第六讲集中以德鲁里式的论调向施派开炮,看着很反感,施公弟子罗森虽然以历史主义误解了沃格林,但冤冤相报意气之争看得我真恶心。第七第八讲好像评论里很多人都看不懂,但却是最大的干货仓库,沃格林的思想可以被概括为“社会和历史中的人类历史出自意识秩序的历史”。千万不要像作者一样否定沃格林所受的谢林、胡塞尔、怀特海的影响,这样与柏拉图结合才出现超验经验
  •     2015.04.20标记想读这本书,直到今天过了一年半才翻完。绝对的经典之作,充满智慧。顺便说一下,沃格林进入中国比Leo Strauss早得多,想颠覆历史并不是那么容易。(PS:按罗德之先生的讲法,“历史”不是由实际事件组成的时间之流,那请问什么才称得上“历史”?)
  •     这是我所读过的解读柏拉图的最好的一本书,可以再读、三读。
  •     更多地了解柏拉图那个时代的政治理论,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
  •     很好的一本书哦,简明扼要,思路清晰。。
  •     西方哲学的参考资料,主要是活动凑单的,半价又半价,太便宜了!不管怎么说都可能买来作为参考资料嘛!多看点没坏处。
  •     形而上学,不行退学!#前五章对柏拉图的理解很有洞见和启发,的确对初窥门径的学子来说很有帮助,后两张沃格林的部分不知所云…读了两遍依旧不知所云。
  •     网购。
  •     有塑封,比较薄。但是感觉应该不错。有空细看
  •     看了一些刘小枫的作品以及其主编的的著作,想理解事情的另一面。
  •     小薄册子,不过内容就比较艰深了,需要下心来仔细研读,就这些吧
  •     柏拉图的政治理论,以及施特劳斯与沃格林的阐释(知名柏拉图研究学者詹姆斯?罗德之北大讲稿,全球首版)
  •     很好的《理想国》导读,对沃格林的阐释较多,对施特劳斯的批评很准
  •     不错,帮我点明了一些值得想一想的问题。
  •     后劲不足
  •     白璧微瑕,对施特劳斯的批判太单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