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迷宫里的凝视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影视 > 激情迷宫里的凝视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6
ISBN:9787222065659
作者:孙孟晋
页数:317页

作者简介

《激情迷宫里的凝视》的影评文章涉及作品、导演、演员、电影类型和工业等等主题,但贯穿始终的则是对人,对人性,对心灵世界的复杂与深刻。对现实生活和影像背景中人性与命运的互相纠葛与映照的深入刻画。电影世界说到底仍是人性的世界,作者以诗人的敏感。从影像的角度表达着对人性的深刻关怀。

书籍目录

老上海传奇:影像和隐秘(代序)辑一小津:简朴的美与日常世界文德斯:荒芜都市的记录者与摇滚诗人达内兄弟:逼近底层的声音戈达尔:政治与影像的符号浪迹于情感的卡拉瓦乔和德瑞克·贾曼凝重的沟口健二为女性而哀——兼评《西鹤一代女》与《武藏野夫人》今村昌平:揭开人性创伤的日本电影大师奥宗电影的四大要素达辛与黑色电影马丁·斯科塞斯:从穷街陋巷诞生的美国梦在深秋迷惑的阿萨亚斯寺山修司:奇诡与压抑的梦幻功夫片的七种武器张彻:武侠电影里的阳刚代表胡金铨的美学与人文境界睿智的杨德昌,他的七又四分之一不灭辑二激情迷宫里的凝视——阿莫多瓦《不良教育》阿莫多瓦开始知天命了——《对她说》在死亡的边缘计算生命的长度——布列松《越狱》诗意的红色命运的力量——卡洛斯-绍拉《莎乐美》超现实主义的狂欢与悲哀——库斯图里卡《黑猫白猫》一个人的严肃与玩笑,还有重压与分裂——库斯图里卡《爸爸去出差》他留下了最美又最凝重的长镜头——安哲罗普罗斯及其《流浪艺人》破碎之花:人生是有缺陷的——贾木许《破碎之花》罪与罚:人生在命运的掌心里——伍迪·艾伦《赛末点》荒谬的人生只为一只鼻子?——安德烈·蒙克《倒霉》刻在骨子里的走向灭亡——今村昌平《我要复仇》它的名字叫悠长——林权泽《千年鹤》美,在你凝视它时才回过头来——维斯康蒂《魂断威尼斯》触目惊心的野心、阴谋与仇恨——维斯康蒂《纳粹狂魔》孩子眼睛里的爱也有肮脏的——德·西卡《孩子在看着我们》焦虑、压抑与爱情之果——卡尔内《雾码头》我是我自己的父亲——法斯宾德与他的《四季商人》被复制的还真实吗?——安东尼奥尼《放大》这位女士,幸会——安东尼奥尼《女朋友》关于美狄亚、金黄的太阳和金羊毛的神话——帕索里尼《美狄亚》那条铁轨是深褐色的——大卫·戈登·格林《乔冶·华盛顿》古典的戏视觉的现代——筱田正浩《心中天网岛》回旋在草根阶层的凄凉——山中贞雄《人情纸风船》生命的绕圈——费斯·阿金《天堂边缘》乡村牧歌背后的隐喻——伊万-帕索尔《逝水年华》一出温暖的荒诞剧——门泽尔《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遗落的,并非是遗忘的——贾克·欧狄亚《我心遗忘的节奏》这个女孩的一切令我们窒息——史密特《安魂曲》不是很黑的青春颜色——欧玛洛瓦《斯佐的爱》《眼中的巴黎》:一声尖叫与一张描述犯罪的报纸开采影像金矿的探险家——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与《北方的纳努克》心的羽毛收紧,又展开——Thomas De Thier《心的羽毛》一次令人颤栗的旅程——迈克尔·汉纳克《暴狼时刻》腥红的孤独,杂种与坟墓——加斯帕·诺《孤军作战》来自中亚农村的散文诗——阿迪卡力库夫《养子》小津,秋臼和明天之后是彩虹吗?——成濑巳喜男《银座化妆》花与怒拳,一种宿命——铃木清顺《狸御殿》辑三时间的凝固与流长,是一种美学——候孝贤《最好的时光》又淡又远的生命往事——侯孝贤《恋恋风尘》蔡明亮的冷与暖《赤壁》:既不是演义,也不是历史我必须在你的沿岸下落不明——李红旗《好多大米》《色·戒》:天下最大的痛一部性爱被高挂的野心之作——姜文《太阳照常升起》温情无过,但泪水太廉价——张艺谋《千里走单骑》王家卫电影:恋旧调子里的都市人世界,你究竟在哪里?《24城记》先睹记

编辑推荐

《激情迷宫里的凝视》:诗意,让影像从文字中醒来,一次再次开花人生存在隐秘的部分,有时是儿时的记忆,有时是凝视与幻想,有时是诸如马德里大街发生过的纷乱和嘈杂,有时就像一条闪光而平静的河。也许,情与物发生置换时,一件红色的衬衫也会像生活中的某个问号,长长的在风中打着结,然后展开。

前言

要不是吴茵的后人想做一个纪念性的片子,还真不知道这位中国电影的一代影后已经诞辰100年了。那些浓缩了旧时电影繁华的一代明星们一个个成了故人,只有秦怡这一个“活化石”依然活跃在各种纪念活动中,这包括著名的大光明电影院80周年的盛事。1928年,如果时间能够回复到那个洋人和摩登华人出没的地方,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大光明电影院是当年首轮放映好莱坞电影的影院之一。在那几年里,上海的28家电影院各有分工,新光和沪光是专门首轮放映中国电影的,大光明、国泰和大上海则是首轮放映海外片的一线影院。据说,这和所处繁华闹市也有关系。但是,当年每年的国产电影和海外电影的比例是一比四。可见中国电影,是在西方娱乐业涌进来之后所刺激下的产物。这座城市,一直为两种集体心理所洗刷与冲击,那就是小市民心理和摩登心理的犬牙交错。

内容概要

孙孟晋,乐评人、影评人、诗人。出版了诗集《举着刀叉的季节》、乐评集《沉默的声音》,在上海组织策划了上百场前卫、摇滚音乐会。现任东方电视台音乐频道编导,并担任上海国际爵士音乐周的总策划。。

章节摘录

插图:文德斯一生最老实的电影是《乐满夏湾拿》,因为面对的是那样一群有生命力的古巴老人们——他们是有根的,无根的文德斯狂喜地发现音乐人身上自然的享乐主义精神。文德斯最动人的电影是《德州,巴黎》,他开创了新德国电影普及化的道路。尽管文德斯越来越具有时尚因素,越来越被摇滚乐的迷情击打所消耗,但文德斯的主题一直没变。插一句,你可能要赞叹他的摄影作品的影调是那样灿烂,如同久藏的内心突然晒在日光下般惊羡。这恐怕是文德斯的另一面。毕竟,我们记住的是德克萨斯的阳光下的忧郁——那刺眼的阳光与流浪者帽檐下的迷惘眼神的反差。还有,感伤的天使俯视着城市的阴暗、颓废与混乱——那是一种冷色调的寂寥,无穷无尽的公路、空落的广场、流淌着潮湿与发霉气味的街区、晚霞里的建筑阴影,以及Lou Reed式的摇滚低唱。文德斯的电影有一半是被死亡气息笼罩的,当然他的不安全感是适度的,他也在渴望着有一天能走通道路的终结。在文德斯的一系列迁徙与孤独旅行的影片中,无论是《德州,巴黎》里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还是《柏林苍穹下》里的悲悯,或者是《直到世界末日》里的对未来的恐惧,都洋溢着文德斯特有的冷漠之中的温暖。

图书封面


 激情迷宫里的凝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看到封面,心中一惊:那么多眼睛,到底想看穿什么呢?对望、直视,或者是那种令人心悸的放空——当然,如果你是个影迷,你将很容易辨识这些眼睛的主人。对于一竿子文艺青年来说,阅读老孙的文字好像是青春期习以为常的一件事,就这么一路过来了,你可能忘了青春期做过的那些荒唐事,但在落拓不羁了多年后忽然回望,所有切肤的感受都扎得你一阵窒息。我们都长大了,愤怒的老孙也从试图开天辟地的摇滚中跳出来,钻进了光影年轮中——这样,他真的可以不老了。在流动的影像中,我们都忘记了门外如光阴飞逝般的疾风骤雨,而他的文字吹皱的岂止是一池春水呢……孙的骨子里应该是个极其浪漫的人,梦幻的人性之花在文字间到处盛开。作为一个多重文艺身份的人,一个诗人,一个乐评人,一个电视工作者,如此交叉的身份,让他的文字有了重奏般的妙不可言,声部间有层峦叠嶂的秀丽,也有剑拔弩张的和谐。是啊,多么矛盾,可这就他眼中的影像:撕开处女一本正经的表情,唤醒深藏内心的情欲——他是把电影当成他挚爱的情人来读的。很多文人都爱电影,也写影评,如李欧梵般也来随心所欲地横插一杠。至于水平如何,反正文人卖字,天经地义,至于多少深意,仁者见仁。而翻开目录看看孙的口味,就知道那不是玩票。孙的乐评曾让我对他句子里的万千意象心猿意马,引领我打开感官触摸到了音乐里流淌的妩媚和骚动。而在这本书里,这样赤裸裸的感性表白少了,脱胎成极有对象感的倾诉和交流,节制而有节奏的理性分析,让人刮目。他描述的文德斯,我一度坚定地以为那是一种惺惺相惜的力量,他看到了自己:“被摇滚之血注满的人有时是很温暖的,尽管他的一生是在荒芜的城市里穿越。”而日本电影对现实的观照感,被他的文字捕捉得分外淋漓:“我曾经很喜欢黑泽明的悲怆——一种雄性的力量,但自从看多了沟口健二,我又捕捉到了悲凉的调子,也是很男人的。悲怆与悲凉,两种不同的境界,一个振臂呼告,一个凉透在心底。”通常我认定孙是个雄性动物,但时常在百转千折处忽然窥见他的柔情,原来是他隐藏的诗人身份露出了马脚!没见过这样写维斯康蒂的《魂断威尼斯》:“总觉得电影里反复出现的阳伞和帽子不是显示身份的道具,是关于美的凝视的参照,是生命幻觉里的漂浮物,是回光返照的日出中的斑点,是马勒的几个音符。”这是个语录时代,微博的盛行让那么多“类文盲”都开始了大张旗鼓的写作,占有了山头,装了喇叭,就可以成为一个小社会。我把这些微博动物的行为叫做“文字撒泼”。在我眼里,孙的文字是有撒泼的劲头,但是一直穿着芭蕾舞鞋。如果你是个电影白痴,也无妨,他的书中关于情感和人性部分的感叹,足以让时下那些动物们汗颜:“每个人或者都有他的理由,那么爱呢,那么冬天特别漫长、生命特别曲折呢?应该没有理由。”当然,如果你将他的文字朗读出来,你也会听到自己流动着诗意的声音:“人生存在隐秘的部分,有时是儿时的记忆,有时是凝视与幻想,有时是诸如马德里大街发生过的纷乱和嘈杂,有时就像一条闪光而平静的河。也许,情与物发生置换时,一件红色的衬衫也会像生活中的某个问号,长长的在风中打着结,然后展开。”
  •     米兰·昆德拉在《相遇》里说:“当一个艺术家谈起另一个艺术家,他谈的其实始终是自己(间接地或拐弯抹角地),他的评价的意义也在此表现出来。”诗人的老孙,黑脸的老孙,是一个艺术家吗?本质上,他起码拥有艺术家的灵魂,和一颗灵动属于艺术的心。他在看待另一个同类生下的蛋时,我也觉得他看到的是自己。所以,这些文章有了温度,有了自己的标注。豆瓣上有人说孙在这本书里的选片冷僻又文艺,这话其实一点没错。只是,这是他的口味,你不喜欢黑椒牛柳那就吃番茄炒蛋喽~~这可不是咖啡和大蒜之间的关系。看电影的同志都知道“作者电影”一说,如果能这么类比,那么,孙的书只是“作者书籍”而已~~你能要求所有为《泰塔尼克号》感动扼腕的观众都必须选择《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看到睡眼惺忪吗?在这个年代,介绍一个人是诗人,好像更多的是讽刺。老孙蹦出来的那些如美丽昙花般的语言不是矫饰造作,或是迎合某种人群的表达,更是灵魂深处的喟叹,对电影,对人生,对曾经的刻骨记忆。男人没有灵魂,怎么活得下去!在年轻时,孙曾经选择了摇滚而发出自己幻灭的声音;人到中年,他找到了电影作为他反刍往昔和触摸未来的通道。电影这场盛宴,没有赏味期限,探知它内在的语境和潜在的未知,是孙这本书的全部意义。米兰·昆德拉在他的书里,写了为理想而生的艺术家们和彼此作品之间的一场场相遇,冥冥中惺惺相惜的力量让命运在历史的某个角落走到一起。他说:相遇,意思就是:石火,电光,偶然。这个夏天,我在激情迷宫里和老孙邂逅,“美丽宛如一次多重的相遇”。
  •     我在拿到《激情迷宫里的凝视》的时候,随心所欲地阅读,挑选的篇章都是一半凭着自己看过电影的兴趣,一半凭着对孙以前文字的印象。囫囵吞枣的阅读后,写了简评。但是这几天,我越来越发现之前写的东西过于草率,表达的只是这本书的一种面貌而已,我还是在他美丽的文字中打转、甚至迷失,却忽略了作为真正影评人身份的孙。如果你也认为随笔就是随心所至的产物,那对这本书来说,这样的想法只对了一半,而对孙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我们忽略了他的积累,以及他看问题时独到准确的角度,还有他试图传播的艺术理念。当我找出以前看过但是忘记了,还有那些被我束之高阁的电影,再一次观看时,感受是全新的。而再三咀嚼孙的文章,也完全是另一种味道。孙评论《心中天网岛》的文章《古典的戏 视觉的现代》里没有一句废话,他擅长的感觉派书写的句子完全不见踪影,简洁凝练到位得完全像是另外一位作者。如果说读解评价电影是影评人的第一重功能,那么孙的确是打着自身LOGO,独树一帜的,他从艺术形式本身去阐释电影,传播他自己融会贯通的艺术理念——此时的文字,只是他的工具。我一直对孙写的王家卫是忽略不计的,因为前几年看过太多的文章,而在我心中关于王家卫的解读我是无比推崇另外一位影评人的。但是当我细读孙的文章,却是无比惊艳的。我以为他会用惯常的呢喃低语来解读拥有同样语态的王家卫,但是我又错了,他冷静的视角对王氏电影的各个层面进行解剖,语言的锐度仿佛是要刺破银幕的利剑。类似这样的文章,其实是有门槛的,读者和作者的积累是相互参照的。孙文章的高度在那里,好像是一座云梯,读者爬到哪一格,看到的就是完全不同的风景。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就印刷来说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不过书的内容过于独白型,而且特别精彩的部分也没有,比较平淡的 叙述一个人对电影的解读,就我感觉而已电影如同艺术,本来就是很主观的。
  •     作者没受过什么专业训练,文笔也一般,视野和观点都没有什么出人意表的地方,随便翻翻还行
  •     一个很智慧 很人文的大众情人的呕心沥血之作:)
  •     在众多堆砌的解构中闪耀着经历者的人性智慧,冗长却更多。
  •     电影迷必看
  •     买来当天下午就看完了,因为介绍的大多数导演的作品都没看过,所以没有更多通感啦,每个导演也都是草草略过,抒发作者爱慕之情而已,意思不大
  •     觉得买亏了。
  •     还是很随性洒脱的
  •     对作者的选片及导演认知都存在不小的盲点,所以造成共鸣寥寥。
  •     很喜欢孙老师的影评哒
  •     挺喜欢写阿莫多瓦那两篇
  •     最喜欢的孙老师
  •     看他的影评,比看电影还费力,但是能触摸到他的思维模块。跟着他,一起看电影,比独自看,有力量得多了。
  •     视角独特 在激情迷宫中始终保持着一段距离的冷静凝视 非常不易
  •     写捷克新浪潮的几篇加亮……
  •     高中时很喜欢看老孙的乐评与游记,现在也一样。
  •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现在难得有影评书能让我认真的看完了,推荐!
  •     孙孟晋在评价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的时候,惊叹于导演们的多才多艺。文德斯除了是德国新电影运动的代表,他的图片摄影作品也享誉世界。前苏联导演塔柯夫斯基是导演同时也是诗人。一个人擅长多种艺术媒介,一定是他拥有多种层面的感情需求。就象北野武,他是导演,也是画家还是作家,更神奇的是他还是数学家。他在日本主持一档解决数学难题的节目,深得观众喜欢。天注定,这些对人类文化有益的导演,他们的内心世界一定是复杂的。 那么,谁能理解他们呢?或许需要内心情感同样微妙而复杂的影评人,他们把自己对影像的感受,把他们所接受到的情感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使其清晰化。在我看来,好的影评人就象是高僧,他们的文章首先在情感上能点化别人,使情商不高的人能在阅读影评时联想到电影中的某个时刻,突然在情感上产生顿悟。而那些关于导演是否牛叉,只简单把电影归为“好”或“坏”的评论,基本上都是废话。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需要艺术电影的理由,那些越是你不能理解的电影,你去和它交谈的时候,事实上你的情感和智慧都得到了拓展。如果所有的电影都尽在你的能力和趣味之中,你能得到的就很有限。关键是,如果将文化变成只满足大众最通俗需求的服务业,这样下去我们这个民族就会养成文化上的惰性,这将是难以治愈的国民病。 影评人孙孟晋就是一位已经上道的高僧,他刚出版的影评集《激情迷宫里的凝视》,有很多段文字让我心头一热。他在...谈到上海老电影时说“现实的东西不存在了,传奇才会不断诞生。”这句话甚至让我理解了我自己,我的《海上传奇》为什么要拍上海弄堂的消失,并把片名定为“传奇”。他在谈到比利时达内兄弟的电影时感慨“天空对于很多人是压的很低的,他们生活在边缘,他们也生活在每一个角落,没有仰望,甚至没有抬头。只有艰难与永无止境的前行。” 写下这些文字的孙孟晋也是多才多艺之徒,他集音乐评论家、诗人、电视工作者……多种身份为一体。这样的背景使他在进行电影评论的时候,有足够丰富的艺术经验作为参照。他有能力把电影和“垮掉的一代”、摇滚乐、结构主义、毒品、环保、农业社会的乡愁和后工业时代的孤独,这些繁杂的当代文化经验放在一起讨论。在我看来,他是中国少数几个能称上现代电影评论家的人。说他现代,当然就是说有的人不现代。是的,如果一个没有接受现代艺术成果,系统地了解当代艺术演变,并且拥有大量阅读、听乐、观影的人,他在评论当代电影时,他判断的参照在哪里? 作为乐评人的孙孟晋,听遍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作为影评人的孟晋,他也有丰厚的观影积累。他的书从上个世纪的经典之作,到历次电影运动,从东方的武侠电影到当下的商业大片无所不包。现在的影评,似乎不再需要对电影历史有纵深的了解,但孟晋的影评之所以写的生动是因为他掌握了历次艺术运动所形成的艺术发展周期。看穿这个周期,就会获得历史观念,也就能从小津安二郎关于家庭的电影,理解到到侯孝贤《咖啡时光》…… 安德烈-巴赞在他的《电影是什么》一书中谈到,每一个杰出的电影作者,在他们的电影中都应该留出一个空洞,而这个空洞是留给观众的空间,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体验、艺术触觉去扩张个人的经验,形成电影和观众之间的关系。能够使自己的电影留有这样空洞的作者是谁呢?孙孟晋都列了出来:达内兄弟、沟口健二、马丁-斯科塞斯、胡金铨、王家卫、费斯-阿金…… 在当下谁能够用自己的经验读懂那些导演在影片中留着的空洞呢?孙孟晋恰恰是这些导演所留空洞的最好的观赏者。《激情迷宫里的凝视》就是孙孟晋用他敏感的情感与艺术触觉,帮助观众理解导演留下来的那个空洞的努力。好的影评文字,是可以帮助读者在电影和影评之间获得自我。 孙孟晋诗人般的激情跟永不枯竭的情感,赋予了这些电影跟他的想象与解读,他的文字非常贴近于电影本身要传达的意念,能够让我们发现深埋在内心深处陌生的情感,于是我们知道为什么在电影之外还需要有老孙这样的影评。 阅读更多 ›
  •     虚话太多,技术层面的评价太少。
  •     严重推荐,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读!!!
  •     孙的语言就像书名一样,听着拗口,细想是那种感觉,但它的确拗口。
  •     第一輯還不錯。後面就虛了
  •     看熱鬧與看門道,從評價可見高下。有收獲,作為耳聞。
  •     书是好的,给五星,如果不是因为微博,我可能会非常喜欢他。
  •     好吧,读完好累,不是纯粹的影评,参杂了太多的个人随想.
  •     孙老师让我觉得自己简直没看过电影。。对照着这本书捡了不少好片儿。说实话。。这种风格的影评单独看一篇还蛮惊艳的,堆在一起读就有点儿烦了。。
  •     当然是新书没有看过的,可是书脏了些、、、下次注意。
  •     我自知愚钝,实在无法打到孙老师的高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