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影像文化的地平线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影视 > 中日影像文化的地平线

出版社:钱态、 应雄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9-10出版)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106031282
页数:225页

作者简介

《中日影像文化的地平线》主要内容简介:2007年,由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和日本北海道大学文学部映像·表现文化学科联合主办的“中日影像文化”研讨会在南京举行。共有十四位日方学者代表和二十多位中方学者参加了会议。如此规模的中日研讨会在两国都是首次。就电影学科而言,这本论文集的出版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我们也许应该回到“一秒二十四个变化”这句话,所谓二十四个变化或差异,到底是一个带有什么背景的问题?这个设问,也可以换一个提法,譬如我们可以在这些论文、报告中找到一些其中共通的关键词,如运动、变化、物质、救赎、光。它们所对应的是什么样的理论背景?

书籍目录

序亚洲影像研究国家电影的建构与转型论崛起中的亚洲新电影值得推介的电影史写作——评四方田犬彦的《日本电影100年》现状与启示——论日本电影类型的发展对流的形象——以“红色经典”《铁道游击队》为例小津安二郎与女演员们——杉村春子篇日本趣味的现在黑泽清电影中的表面和断续“动画/动作/物语”残酷影像背后的悲悯情怀——吴宇森、北野武“暴力美学”影片之比较研究田园神话:六部草原题材电影的原型叙事漫谈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银幕上的日本电影日本电影中泛含的孤寂美学深意从动物性隐喻看今村昌平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以《槽山节考》、《鳗鱼》和《赤桥下的暖流》为例在社会转型中构造底层的生存之镜——解析当代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底层电影动画影像中的人类世界——感受官崎骏的电影日本爱情电影中的纯真与邪恶电影理论探讨世界的断面——戈达尔的影像·文本·灾难数码化时代再考克拉考尔《电影的理论》中的“救赎”现象学临界上的表象问题为了不纯的映像——超现实主义与1920年代的法国电影摄影的写实×绘画的非写实——关于现代具象绘画的一次考察基顿、机器、中国的“工业题材电影”点阵革命和视觉真实——兼论数字技术发展与影视艺术发展的若干问题被虚构的现实——浅论阿尔莫多瓦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现代电影:一个时间的概念后记:一秒二十四个变化

编辑推荐

  《中日影像文化的地平线》主要分为亚洲影像研究和电影理论探讨两大部分,其中亚洲影像研究主要探讨了国家电影的建构与转型,黑泽清电影中的表面和断续,日本电影中泛含的孤寂美学深意,日本爱情电影中的纯真与邪恶等;电影理论探讨主要涉及数码化时代再考克拉考尔《电影的理论》中的“救赎”,基顿、机器、中国的“工业题材电影”等内容。

图书封面


 中日影像文化的地平线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本书第119~120页,《从动物性隐喻看今村昌平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以<楢山节考>、<鳗鱼>和<赤桥下的暖流>为例》一文,作者:周隽(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教师),有这么一段话: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看,今村昌平导演的影片与日本其他导演,如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竹中直人等人导演的影片相比有其独到之处。这些导演执导的电影中大多追求影像的唯美,并着力表现女性的柔弱和温情。在以表现女性人物为主的电影中,他们遵循的是“悲喜交集”的煽情路线。他们尽管也在慨叹世道艰难、人生无常,最终却意在体现温情美好的人性情怀,并认为这才是解救人生困境的良方。通过他们的影片,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内心满怀着对温情的期许。而在今村昌平的大部分作品中,动物性比照下的人物形象表现的是人性的残酷、黑暗、残忍、扭曲和自私。他认为这些才是人性最真实的写照,今村昌平秉承的是西方“人性原罪”(Original Sin)的观点,将自然的人性与动物的本能相比照,并毫不掩饰地指出:“像动物一样活着”才是人类生存的最大隐秘。有人因此把今村昌平的电影划归“审丑哲学”的范畴。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今村昌平对于人性本原的解释是真实尔深刻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导演拒绝人性的美好和善良。例如,在今村昌平的晚期作品《鳗鱼》和《赤桥下的暖流》中,就流露出今村昌平温情的一面。总体看来,今村昌平这两部晚期电影的风格与之前相比大异其趣,创作姿态由“偏激”转为“平和”。不再纠缠于人性的黑暗、愚钝和委琐,不再惊世骇俗地用污秽不堪的猪的形象来隐喻日本的国民,而开始涉及诸如人性的善良、女性的温暖、爱情的美好、自我救赎这样的主题,其自我心态也由“冲动”转为“从容”。就叙事风格而言,他也不再用愤激、讽刺、夸张的手法凸现其“新浪潮”的先锋姿态,而是采取质朴的情节化叙事手段娓娓道来。在感情基调上,由“残酷冷厉”转为“温情脉脉”,不再热衷表现怪诞、丑陋、苍白、凄厉、诡异,而是着眼于人与人之间温情与善良。至此,今村昌平不再是“新浪潮”运动中先锋反叛、标新立异的主力,而是日本电影扬威国际影坛的旗手。电影风格的变化反映了老年今村昌平创作心态的转变,不再像青年时期那样前卫激进,看待人生的态度渐趋平和,在激烈批判世界之后也开始反思救赎、重建之道。《鳗鱼》、《赤桥下的暖流》两部电影共同的特点是通过鳗鱼产卵、青蛙鸣叫、鸟啼花开这些自然界的变化,用女性的美好爱情温暖了男人受伤的心灵,使他们获得勇气和力量,开始自信地面对生活。这种转变也是日本社会由战后的惨淡景象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重新崛起的历史背景的暗喻。它反映了今村昌平对日本社会心态由屈辱、沉重、压抑到自信、健康、明快的影像表述。《电影评介》2006年第15期,载有一篇《论今村昌平电影的平民意识》,作者:许苏(上海大学影视学院2008级电影学博士研究生)、廖祖峰(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文中有一段话:最后,就平民意识而言,今村昌平有别于日本其他导演。与以描写“寅次郎的故事”而出名的山田洋次相比较,北京电影学院的杨琳教授认为,“同是平民导演,山田洋次的平民电影追求的是日本平民酸、甜、苦、辣后的温馨,洋溢着人情的美好和善良;今村昌平则是探讨日本平民在生、死、性的挣扎中的无情,格调之冷厉,让人震颤。这是今村昌平与山田洋次在平民意识上的根本区别。”这不啻准确地指出了以两位著名导演为代表的日本两种平民意识的分别所在,山田洋次在描写以小人物为主的表现“日本国民性”的电影,遵循的是“悲欣交集”的煽情路线,尽管慨叹世道艰难人生无常,最终却点明温情美好的人性情怀才是解救人生困境的良方,内心满怀对未来光明和希望的期许。而今村昌平的“贱民”形象却诉说着人性的残酷真相,黑暗、残忍、扭曲、自私才是人性最真实的写照,今村昌平秉承西方人性原罪的论调,将自然的人性等同于动物的本能,毫不掩饰地指出“像动物一样活着”才是人类生存的最大秘。有人将今村昌平电影以“审丑哲学”来命名,需要点明的是,这是基于对今村昌平九十年代以前作品风格的判断,而在今村昌平的晚期作品《鳗鱼》(1997)《赤桥下的暖流》(2001)却流露出少见的温情。总体看来,今村昌平晚期电影的风格与之前相比大异其趣,创作姿态由“偏激”转为“平和”,不再纠缠于人性的黑暗、愚钝和委琐,不再惊世骇俗地用污秽不堪的猪的形象来隐喻日本的国民(《猪与军舰》),而开始涉及诸如人性的善良、爱情的美好、温暖、救赎这样的主题;自我心态由“冲动”转为“从容”,就叙事风格而言,他也不再用愤激、讽刺、夸张的手法凸现其新浪潮的先锋姿态,而是采取质朴的情节化叙事手段娓娓道来;在感情基调上,由“残酷冷厉”转为“温情脉脉”,不再热衷怪诞、丑陋、苍白、凄厉、诡异,而是着眼于人与人之间温情与善良,今村昌平不再是“新浪潮”运动中先锋反叛、标新立异的主力,而是日本电影扬威国际影坛的旗手。电影风格的变化反映了老年今村昌平创作心态的转变,不再像青年时期那样前卫激进,看待人生的态度渐趋平和,在激烈批判世界之后也开始反思救赎、重建之道。这两部电影共同的特点是女性的美好的爱情温暖了男人受伤的心灵,使他们获得勇气和力量,开始自信地面对生活。这种转变也是日本社会由战后的惨淡景象到七、八十年代经济重新崛起的历史背景的暗喻。它反映了今村昌平对日本社会心态由屈辱、沉重、压抑到自信、明快、健康的影像表述。很显然,这两段话肯定是有人抄有人被抄。贵圈真乱。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有些因为自身缺乏理论知识而认为艰涩于是跳过,这本论文集还是不错的。
  •     论文做的集子,查找比较方便...只是谈不上有什么体系,每篇也都只能从某一个特定的角度来说 篇幅相对较短 读起来方便论述就很难深入了
  •     我觉得日方的学者写黑泽清的那篇文章,还有中方学者评价四方田犬彦的那篇,都还蛮好。至于中方的大多数嘛,老生常谈,刚才看到还有人抄袭。。学术界对日本电影的认识感觉还停留在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之前,完全跟不上形势。无论是作者论、类型电影还是技术层面的探讨,都非常落后,观念还不如豆瓣影迷新,真是可怕。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