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全四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战争与和平(全四册)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9
ISBN:9787532748211
作者:[俄] 列夫·托尔斯泰
页数:1696页

作者简介

《战争与和平(套装共4册)》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小说以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当时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面。作者把战争与和平,前线与后方、国内与国外、军队与社会、上层与下层联系起来,既全面反映了时代风貌,又为各式各样的典型人物创造了广阔的典型环境。

书籍目录

《战争与和平1》《战争与和平2》《战争与和平3》《战争与和平4》

编辑推荐

《战争与和平(套装共4册)》:列夫·托尔斯泰文集

前言

数年前,我曾走访过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在庄园的一个僻静处,那溪水淙淙的扎卡斯谷地旁,有一块异常简朴的墓地。稍稍隆起的墓冢上绿草如茵,阳光透过扶疏的林木洒下一层金色的光辉。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与其相伴的是人们终年不断献上的鲜花,是紧紧护卫着它的几株高大的橡树和莽莽苍苍的森林,还有那传说中的象征着人类幸福的神圣的小绿棒。那里安息着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在19世纪独具魅力的俄罗斯文坛上,托尔斯泰无疑是最受后人尊敬的和最杰出的代表。高尔基甚至认为,托尔斯泰“告诉我们(的)俄罗斯生活,几乎不下于全部俄国文学”。托尔斯泰文学成就主要在小说和戏剧两种样式,其中尤以小说的创作量最大。托尔斯泰的小说创作,除带有自传色彩的三部曲《童年》、《少年》和《青年》外,长篇小说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三部,有影响的中短篇小说有二十多篇。托尔斯泰的中短篇小说,不管是描写战争生活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反映地主与农民间鸿沟的《一个地主的早晨》、表现贵族平民化追求失败的《哥萨克》,还是晚年的炉火纯青之作《伊凡·伊里奇之死》和《舞会之后》等,都自有其不可替代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不过,对于列夫·托尔斯泰来说,最能施展其才华的无疑是长篇小说这一文学样式。高尔基有个生动的比喻:“托尔斯泰倘使是一尾鱼,他一定是在大洋里面游泳,绝不会游进内海。”托尔斯泰本人也认为:“史诗的体裁对我是最合适的。”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有着一种内在的宏伟构想,特别是三部长篇巨著更是超群出众,具有独特的审美风貌。托尔斯泰长篇崭新的艺术面貌是作家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艺术概括的结晶。作为一个把自己的精神血肉深深地融人作品的艺术家,托尔斯泰在他的长篇中强烈地表现出人生追求与艺术探索相统一的倾向。许多作家和批评家对长篇小说这一文学体裁作过种种理论阐述,其中不少具有科学的价值。但是,长篇小说的兼容性极强,要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来界定它并不合适。我们只能在比较中对长篇体裁有如下基本的认识:与希腊史诗相比,史诗描写的通常是重大的历史事件、理想化了的英雄,它的风格一般显得庄严和崇高,而长篇小说主要着眼于个人的命运,“举凡人的心灵与灵魂的秘密,人的命运,以及这命运和民族生活的一切关系,对长篇小说都是丰富的题材”;与戏剧等文学样式相比,长篇小说具有史诗式地把握个人生活的特点,“它的容量、它的界限,是广阔无边的”,它的宏大结构“更适合于诗情地表现生活”。因此,与长篇艺术关系最密切的大容量表现生活、宏大的结构以及塑造内涵丰厚的形象是这一体裁的三个基本审美特征。就长篇大容量表现生活这一体裁特征而言,它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欧洲长篇小说源远流长,其源头一直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金驴记》等作品已经或多或少地具备了长篇体裁的某些特征。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堂吉诃德》标志着近代长篇小说开始向在生活的广度与深度上揭示人的命运的方向迈进。经过古典主义时期的沉寂以后,长篇小说在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再次得到了蓬勃发展,菲尔丁第一次明确地把长篇小说称为“散文体的史诗”。19世纪长篇天地中出现了群峰争雄的新气象,但一直到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才第一次显示出大海般恢弘开阔的美。托尔斯泰的几部长篇尽管在表现生活的容量上不尽相同,但却有着本质上相近的特征。首先是史诗式的生活涵盖面。托尔斯泰长篇中的生活画面总是以囊括一个历史时期的巨大而完整的形态出现。在《战争与和平》中,作者的艺术笔触伸向了19世纪俄国广阔的生活领域,它不仅再现了整整一个历史时代,而且为人物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问。例如,我们在如此多样的生活舞台上看到了皮埃尔:贵族宫女舍列尔的沙龙、阿纳托利同事的房间、别祖霍夫伯爵临终的病榻旁、松林中的决斗场、共济会的卧室、波罗金诺战役前线、火光熊熊的莫斯科、法军的战俘营、未来的“十二月党人”的秘密团体……生活内涵的丰富使人物形象格外地丰满起来,而人物的广泛活动也有力地拓宽了长篇表现生活的幅度。在《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中同样如此,从彼得堡“大圈子里还有小圈子”的利欲熏心的上流社会到改革风波冲击下的农村庄园;从昏官当道、草菅人命的法庭到西伯利亚风雪弥漫的大路,主人公就是在这样动荡的氛围中进行探索,就是在这样宏大的空间演出了一幕幕人间悲剧。柯罗连科说得好:“一般的艺术家,如果能从纷繁的现象中找到一条光明的小径就认为自己是幸福的”,“托尔斯泰的艺术领域,这不是小径,不是林问小道,也不是一条大路。这是开阔的田野,深广地伸展着,在我们面前显得广袤无垠。”当然,驳杂的生活现象在托尔斯泰那里并不是无节制的铺陈和简单的罗列,这里有着作家严格的审美选择。托尔斯泰曾经表示:“如果近视的批评家认为,我只是愿意描写我喜爱的东西……那他们就错了,在我所写的全部作品,差不多是全部作品中,指导我的是:为了表现,必须将彼此联系的思想搜集起来。”托尔斯泰长篇的巨大容量主要就是来自于作家艺术概括的力量。如卢卡契所说:“大概没有另外一位现代作家,在他的作品中,‘事物的整体’会像托尔斯泰的作品这样的丰富,这样的完整。”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托尔斯泰长篇正是在这一点上首先给人以不同于传统长篇的深刻印象。其次是探索型的男女主人公。托尔斯泰独特的生活经历、思想激变和人生追求,引发为他对生活的独到观察和发现。托尔斯泰笔下的探索型人物、农民和革命者形象等都是作家对长篇描写对象的重要开拓。托尔斯泰长篇中主要的男女主人公大都属于探索型人物。当然,作为探索型人物首先被人们注意的是一些男主人公。在这些人物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作家的“自我”。托尔斯泰仿佛是用自身的切片在做实验的标本,他与人物一起在探索,一起在进行深层次的自我分析。对于这些探索人物,如用“贵族地主”、“忏悔贵族”等一类名称来界定,并不贴切。他们确实出身贵族并拥有田产,但是从作品中看,作家的着眼点并不仅仅在这些阶级身份上,他更注重的是揭示人物身上勤于探索和富有实干精神的进步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几重因素的糅合构成了这些形象的某些共同的气质。正因为这样,他们才成为长篇发展中新的艺术形象。托尔斯泰把长篇的主要描写对象放在这些人物身上固然与他自身的人生探索有关,但同时也是他对艺术规律的尊重,因为作家比较熟悉这类人物,而且在这些文化修养较高,对时代潮流敏感的人物身上往往比较鲜明地反映出时代精神。紧张的人生探索和积极的社会活动力成了这一类形象不同于长篇中其他描写对象的两个重要的性格支撑点。如果我们把男主人公的探索看做是作家自身探索的艺术结晶的话,那么在那些女主人公身上,我们可以更多地发现作家透过表象揭示生活底蕴的洞察力。安娜、娜塔莎和卡秋莎——这些出身不同、个性各异的人物所显示的深刻的美学意义,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她们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执著地寻找人生真谛的行为相联系。第三,深沉的艺术思辨力量。托尔斯泰长篇的思辨力量突出地表现在作家大容量地反映社会问题和穷源溯流地探究人生哲学上。当时俄国迫切的社会问题都能在托尔斯泰的三部长篇中找到反映。《战争与和平》中,从对“四大家族”评价的准绳和对受人民力量感召的贵族新一代的描写中,可以看到托尔斯泰对俄国贵族的出路的紧张思考,对战争与和平、历史人物的作用、农民和妇女的命运等问题的高度关注。这些问题相互烘托,使小说的题旨异常丰富。托尔斯泰的另两部长篇同样具有这样的丰富的内涵。对人生哲学异乎寻常的探索也是托尔斯泰的长篇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人生的意义和生与死的问题的探讨在几部长篇中颇为突出。例如,列文曾为了“他是什么人,他活着为了什么”而苦恼、绝望,甚至“几次想到自杀”。在书中作家醒目地为一个章节加了标题:死亡。尼古拉哥哥的死使列文“对令人费解的、近在咫尺和不可避免的死亡的恐惧感”更加强烈,而同时“另一个同样费解的奥秘又冒出来,呼吁人们要相亲相爱,要活下去”,那就是生——吉提的新生命的孕育。这种生与死的强烈对照正反映了列文(也是作家)在人生意义问题上的精神苦闷和矛盾心理。虽然作家最终得出的宗教结论与其宗教信仰相关,但是这一探索过程本身却包含着民主主义的思想内容。托尔斯泰无情地撕下醉生梦死的腐败社会的一切假面具,虽然他对生活的热爱客观上使他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但当我们剔除了其中不合理的内涵之后,长篇中关于善与恶、罪与罚等问题的思考同样能给我们以多重哲理启示。托尔斯泰强调:“唯一能够传达艺术内容的方法是诗意的形象。”因此,尽管涅赫柳多夫等人是小说哲理内涵的主要负荷者,但他们依然是真实生动的艺术形象。正是这种与艺术形象交融的哲理思辨使托尔斯泰有力地开拓了长篇的思想容量,并给他的长篇带来了题旨丰富、意蕴深沉、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艺术特质。人们常常把文学作品的结构比作建筑学,那么可以这么说,形态最为复杂的长篇小说要求最为高超的建筑艺术。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时说过:“周密、反复地考虑新作中各个人物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考虑千百万种可能的组合以便从中选择百万分之一的组合是非常困难的。”确实,结构艺术对长篇小说家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直接反映了作家驾驭题材的能力,并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得失和风格特征。长篇小说在其发展过程中结构形态是不断变化的,它不存在任何刻板的规范和固定的模式。传统上,它有两种基本的形态:开放型和封闭型。开放型长篇小说一般事件驳杂,人物众多,情节的时间跨度大,空间领域广。这些小说往往以主人公的漫游为情节线索,以人物所见所闻的串联为结构骨架,事件松散冗长,呈奇遇重叠式。封闭型长篇小说大多集中于一人一事,情节穿插不多,时间跨度较小。这些长篇情节紧凑,结构集中,但又常常失之于纤巧。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可以发现,近代长篇的这两种形态与史诗和悲剧有关。“史诗的勘事没有时间的限制,悲剧故事却尽可能限于太阳运行一周时以内”;“戏剧里穿插的情节很短,史诗里可用穿插的情节增广篇幅”;“悲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模仿的目的”,“史诗的整一性较差”。因此,幅度宽密度松的开放型长篇又称“史诗体小说”,而幅度窄密度紧的封闭型长篇则被称为“戏剧式小说”。托尔斯泰对长篇结构的开拓主要在于作家在对生活整体宏观认识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纵向开放和横向拓宽的形态。在托尔斯泰长篇中,纵横两者的关系表现为两个不同方向面的有机组合。首先是纵向的开放,即情节发展像生活本身那样在时空上没有极限。投身于“十二月党人”事业的皮埃尔等人的未来固然是一部新打开的书,走向西伯利亚的卡秋莎的命运也像那大路在无限地延伸。其次是横向的拓宽,即不是由一个人物,而是由主题凝聚的人物对映体来构成长篇的结构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是托尔斯泰长篇中更为重要的结构特色。这种对映体结构正是托尔斯泰“致力以求”并“感到骄傲”的结构独到之处:“建筑物的连接”不是靠情节和人物交往,而是靠“天衣无缝的”内在联系。

内容概要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 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 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70 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章节摘录

十一伯爵夫人太累了,不再吩咐接待任何人,门房接到指示,若再有贺客前来,只是邀请他们务必参加宴会。伯爵夫人想和自己儿时的朋友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单独谈谈,她从彼得堡来了以后,她俩还不曾好好地相聚过。安娜·米哈伊洛夫娜经常以泪洗面,此刻高兴地坐到离伯爵夫人的圈椅更近的地方。“我对你会坦诚相待,”安娜·米哈伊洛夫娜说。“老朋友剩下的不多了!所以我非常珍惜你的友情。”安娜·米哈伊洛夫娜看看薇拉,住口不说了。伯爵夫人紧紧地握了握自己朋友的手。“薇拉,”伯爵夫人对长女说道,显然她不喜欢这个女儿。“您怎么这样不懂事呢?难道你不觉得,你在这儿是多余的吗?到姐妹们那里去吧,或者……”美丽的薇拉轻蔑地笑了笑,看来丝毫没有觉得受了委屈。“如果您早对我说,妈妈,我早就走了,”她说,回自己的房间去了。但在走过休息室的时候,她发现室内的两扇窗下分别坐着两对情侣。她停下脚步,轻蔑地笑了笑。索尼娅坐在尼古拉身旁,靠得很近,他在给她抄写自己第一次作的诗。鲍里斯和娜塔莎坐在另一扇窗下,薇拉进来,他们就不说话了。索尼娅和娜塔莎带着愧疚和幸福的神情望了望薇拉。看着这些恋爱中的女孩,令人高兴而感动,可是她们的样子显然没有在薇拉的心里激起愉快的感觉。“我对您讲过多少次了,”她说,“不要拿我的东西,您有自己的房间。”她从尼古拉那里拿走了墨水瓶。“马上就好,马上就好,”他说,一边用笔尖蘸着墨水。“你们做什么事都不看时候,”她说。“竞突然跑进客厅,让所有的人都为你们感到羞愧。”尽管,或者说,正因为她所说的话非常有道理,谁也没有回答她,四个人只是彼此看看。她拿着墨水瓶在房间里迟迟不走。“在你们这样的年纪,在娜塔莎和鲍里斯之间,在你俩之间能有什么秘密呢,全都是胡闹。”“嗨,这与你何干,薇拉,”娜塔莎小声地以辩护的口吻说道。显然,她在这一天对所有的人都比平时更和善而亲切。“真荒唐,”薇拉说,“我为你们感到害臊。有什么秘密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我们不来招惹你和贝格,”娜塔莎暴躁地说道。“我想,你们是不会招惹我的,”薇拉说,“因为我的行为从来就无可指责。瞧着吧,我要告诉妈妈,你怎样对待鲍里斯。”“娜塔莉娅·伊里尼什娜对我很好,”鲍里斯说。“我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他说。“您算了吧,鲍里斯,您是个外交家(外交家这个词在孩子们当中很流行,不过被赋予一种特殊的含义)。简直无聊,”娜塔莎以受委屈的颤抖声音说道。“她为什么要找我麻烦?”“这是你永远不会明白的,”她转头对薇拉说,“因为你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人;你没有心肝,你不过是个让利斯夫人(这个绰号非常叫人恼火,是尼古拉给薇拉起的),你最大的乐趣就是让别人不痛快。你去和贝格尽情撒娇吧。”娜塔莎快嘴快舌地说道。“我呀,大概不会当着客人的面追着年轻的男人跑。”薇拉说。“嗬,她的目的达到了,”尼古拉插嘴道。“对所有的人都说了那么多难听的话,使大伙儿都不痛快。我们到儿童室去吧。”四个人好像一群受惊的鸟儿,站起来走出了房间。“是你们对我说了那么多难听的话,我对谁也没说什么,”薇拉说道。“让利斯夫人!让利斯夫人!”门外传来了一阵笑语声。美丽的薇拉给大家造成了这样气人的、不愉快的影响,却笑了,他们的话似乎并没有触怒她,她走到镜子跟前,理了理围巾和头发,望着自己美丽的容貌,好像变得更淡漠、更冷静了。客厅里的谈话仍在继续。“啊!亲爱的,”伯爵夫人说,“在我的生活里,也并不总是花团锦簇。难道我不明白,这样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财产是维持不了多久的!这都怪俱乐部,怪他太厚道。我们住在乡下,难道就能得到休息?戏剧、狩猎,还有天知道的什么。何必谈我呢!哎,你是怎样把这些事情办妥的?我对你常常感到惊讶,安妮特,在你这样的年纪,怎能独自坐着马车到处奔波呢,到莫斯科,到彼得堡,去见大臣,见名流,和所有这些人周旋,我感到惊讶!我是根本做不到的。”“噢,我亲爱的!”公爵夫人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回答道。“但愿你不知道,一个无依无靠的寡妇,带着一个爱若掌上明珠的儿子是多么艰难。什么事都能学会的,”她不无自豪地继续说道。“是我的生活经历教会了我。如果我要见某个大人物,我就写一张便条:‘某某公爵夫人希望会见某某人’,然后就坐上出租马车,哪怕去两趟、三趟,哪怕四趟,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我不在乎别人怎样看我。”“那当然,鲍连卡的事你是求谁的?”伯爵夫人问道。“你的儿子已经是近卫军军官了,可尼科卢什卡还是个士官生。没有人为他张罗。你求的是谁?”“我求了瓦西里公爵。他很热情,马上就答应了,奏明了皇上,”公爵夫人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兴高采烈地说道,完全忘了,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所经受的那些屈辱。“他老了吧,瓦西里公爵?”伯爵夫人问道。“我们在鲁缅采夫家演戏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他追求过我,”伯爵夫人微笑着回忆道。“还是老样子,”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回答道,“非常殷勤,讲了很多怀旧的话。他没有因为飞黄腾达而改变。‘很遗憾,我能为您做的事情太少了,亲爱的公爵夫人,’他对我说,‘您吩咐就是。’不,他是一个好人,一个好亲戚。但你知道,娜塔莉娅,我对儿子的爱。我不知道,为了他的幸福,有什么事是我不肯做的。而我的状况非常糟糕,”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压低声音,忧伤地继续说道,“非常糟糕,我现在的处境可怕极了。我不幸的经历吞噬了我所有的一切,却毫无进展。你想想,我有时身无分文,不知道拿什么为鲍里斯置装。”她拿出手绢哭了起来。“我需要五百卢布,可我只有一张二十五卢布的纸币。这就是我的处境……我唯一的指望是基里尔·弗拉季米罗维奇·别祖霍夫伯爵。倘若他不肯帮助自己的教子——他是鲍里斯的教父啊——不给他留一笔生活费,那么我的奔走就全都白费了,因为我没有钱为他置装。”伯爵夫人流泪了,默默地若有所思。“我常常在想,也许这是罪过,”公爵夫人说,“可我常常在想,基里尔·弗拉季米罗维奇·别祖霍夫孤单地活着……那是一笔庞大的财产……他为什么要活着呢?生活对他是沉重的负担,而鲍里斯刚开始生活。”“他大概会给鲍里斯留下一点遗产,”伯爵夫人说。“天知道,亲爱的朋友!这些富翁和达官贵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不过我还是要立刻带着鲍里斯去见他,直截了当地把情况告诉他。随便人家怎么看我,说实话,我无所谓,既然事关我儿子的命运。”公爵夫人站了起来。“现在是两点,你们四点就餐。我能赶回来。”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善于利用时间,她以彼得堡干练的太太的派头,派人去把鲍里斯叫来,和他一起到前厅去。“再见,我的朋友,”她对送她到客厅门口的伯爵夫人说道,“祝我成功吧,”她又代表儿子小声地说。“亲爱的,您到基里尔·弗拉季米罗维奇伯爵那里去吗?”伯爵说,他正从餐厅出来,也要到前厅去。“如果他好些了,就邀请皮埃尔来赴宴。过去他常来我家,和孩子们跳舞。一定要请他来,亲爱的。就让我们看看,塔拉斯今天怎样卖弄他的厨艺。”他说,“奥尔洛夫伯爵家里也不曾有过我们这样的宴席。”十二“亲爱的鲍连卡,”公爵夫人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对儿子说道,这时他们已乘着罗斯托娃伯爵夫人的四轮轿式马车驶过铺着干草的街道,进入了基里尔·弗拉季米罗维奇·别祖霍夫伯爵宽敞的院子。“亲爱的鲍连卡,”母亲说,她从穿旧了的女式大氅下面抽出手来,怯生生地、亲切地放在儿子的手上,“你要态度亲切,要殷勤有礼。基里尔·弗拉季米罗维奇伯爵毕竟是你的教父,你未来的命运就取决于他。记住,我的朋友,你要尽可能地和蔼可亲……”“但愿我能知道,这样除了屈辱还能有什么结果……”儿子冷冷地回答道,“不过我答应过您,我会为了您而这样做的。”尽管门前停着谁家的一辆四轮轿式马车,门房还是打量着母子二人(他们没有吩咐通报,直接走进了两排壁龛里放着雕像的玻璃门廊),意味深长地看了看那件穿旧了的女式大氅,问他们要见几位公爵小姐还是伯爵,知道要见的是伯爵,就说今天大人的病情更沉重了,不接待任何人。“我们可以走了,”儿子用法语说道。“我的朋友!”母亲以恳求的语气说道,又按着儿子的手,好像这样的接触能使他平静下来或得到鼓励。鲍里斯不吭声了,他不脱军大衣,询问地看着母亲。“兄弟,”安娜·米哈伊洛夫娜柔声柔气地对门房说道,“我知道,基里尔·弗拉季米罗维奇伯爵病势沉重……所以我才来的……我是他的亲戚……我不会去打扰他,兄弟……我只是要见见瓦西里·谢尔盖耶维奇公爵,他暂时住在这里。请通报一下。”门房闷闷不乐地拉了拉通往楼上的铃绳,转过身去。“德鲁别茨卡娅公爵夫人要见瓦西里·谢尔盖耶维奇公爵,”他向一个穿着长筒袜、皮鞋和燕尾服的男仆叫道,他从楼上跑下来,正站在楼梯下向外张望。母亲抻开自己染过色的丝绸衣裙的褶子,照照嵌在墙壁上的威尼斯穿衣镜,于是穿着一双旧皮鞋精神抖擞地踏上了铺在楼梯上的地毯。“我的朋友,你答应过我,”她又对儿子说,拍拍他的手以示鼓励。儿子垂下眼睛,平静地跟在她身后。他们走进大厅,这里有一扇门通往拨给瓦西里公爵居住的内室。母子二人走到大厅中间,正准备向一个在他们进门时连忙跳起来的老仆问路,就在这时有一扇门的青铜把手转动了一下,瓦西里公爵出来了,身穿家常天鹅绒小皮袄,佩戴着一枚星章,他正在送一位漂亮的黑发男子出来。此人就是彼得堡闻名遐迩的洛兰大夫。“这是真的吗?”公爵问。“公爵,‘人是会犯错误的’,不过……”大夫回答道,他用小舌发颤音,所说的拉丁语带有法语口音。“那就好,那就好。”看到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和他的儿子,瓦西里公爵向大夫点头作别,默默地,但带着疑问的样子来到他们跟前。儿子发觉,母亲的眼睛突然流露出深深的悲痛,不禁莞尔。“是的,我们处于多么忧伤的境地啊,公爵……唉,我们亲爱的病人怎样了?”她说,仿佛没有发觉那凝视着她的冷冷的、厌烦的目光。瓦西里公爵疑问地,简直困惑莫解地看看她,又看看鲍里斯。鲍里斯有礼貌地微微鞠躬。瓦西里公爵没有答礼,他转向安娜·米哈伊洛夫娜,用头部和双唇的动作回答她的问题,这个动作意味着对病人只能作最坏的打算。“真的吗?”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叫道。“啊,这太可怕了!想也不敢想……这是我的儿子,”她指着鲍里斯又说道。“他要亲自来向您表示感谢。”鲍里斯又一次有礼貌地微微鞠躬。“请您相信,公爵,母亲的心永远不会忘记您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很高兴能为您效劳,亲爱的安娜·米哈伊洛夫娜,”瓦西里公爵说道,一面整理着高高的硬领,面对受他庇护的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在莫斯科这里,比起在彼得堡安妮特·舍列尔的晚会上,他的姿态和声音都流露出远为高傲的神气。“您要努力履行军职,无愧于自己的使命,”他又转身对鲍里斯严厉地说道。“我很高兴……您是在这里度假?”他用他那冷淡的语气询问道。“我在等候命令,大人,准备按照新的任命出发,”鲍里斯回答道,既没有因公爵语气生硬而面有愠色,也没有流露介入谈话的愿望,公爵不禁注意地看了他一眼。“您是和母亲住在一起吗?”“我住在罗斯托娃伯爵夫人家里,”鲍里斯说,又尊称一声:“大人。”“就是娶了娜塔莉娅·申升娜的那位伊利亚·罗斯托夫,”安娜·米哈伊洛夫娜说道。“认识,认识,”瓦西里用他那单调的语调说道。“我永远也不能理解,娜塔莉怎么会决意嫁给这个肮脏的猪,完全是个愚蠢而可笑的家伙。据说还是个赌徒。”“不过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公爵,”安娜·米哈伊洛夫娜指出道,感动地微笑着,似乎她也知道,那样的责难是罗斯托夫伯爵所应得的,不过是请他对可怜的老人心存怜悯。“大夫们怎么说呀?”公爵夫人沉默了一会儿问道,又在自己由于哭泣而形容憔悴的脸上露出深切的悲痛。“希望不大,”公爵说。“我很想再一次感谢舅舅,感谢他对我和鲍里亚的恩情。这是他的教子,”她补充了一句,那声调仿佛这个消息一定会使瓦西里公爵非常高兴。瓦西里公爵沉吟起来,皱起了眉头。安娜·米哈伊洛夫娜明白了,他怕在别祖霍夫伯爵的遗嘱问题上,她会成为一个竞争对手。她急忙安慰他。“要不是我对舅舅怀有真挚的爱心和忠诚,”她说,在说到舅舅这个词时,她显得特别自信而平淡,“我了解他的性格,高尚、正直,可是只有几个公爵小姐在她身边……她们还太年轻……”她低头小声说道:“他履行了最后的义务吗,公爵?这最后的时刻多么宝贵啊!要知道,情况不可能更坏了;必须让他事先有个精神准备,因为他已经病到这个地步了。我们女人家,公爵,”她温柔地一笑,“任何时候都知道,这些事该怎样去说。必须见到他。不管这对我来说有多么痛苦,反正我受苦受难已经惯了。”公爵大概明白了,正如在安妮特·舍列尔的晚会上一样,明白安娜·米哈伊洛夫娜这个人是很难摆脱的。“但愿这次见面不要让他太难过,亲爱的安娜·米哈伊洛夫娜,”他说,“等到晚上吧,大夫们预料会有危象出现。”“可是,公爵,在这样的时候不能再等待了。您想想,这是他的灵魂能否得救的问题。啊,这太可怕了!基督徒的义务……”通往几间内室的门开了,一位公爵小姐走了出来,她是伯爵的几个表侄女之一,面色阴沉而冷淡,她的腰长得与腿非常不相称。瓦西里公爵朝她转过身去。“他怎么样?”“还是老样子。你们要干什么呀,这样喧哗……”公爵小姐说道,像对陌生人一样,看看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啊,亲爱的,我简直认不出您了,”安娜·米哈伊洛夫娜喜形于色,步履轻快地迎上前去。“我来是帮你们服侍舅舅。我想,你们一定累坏了,”她又说道,同情地翻着白眼。公爵小姐没有搭理,甚至笑也不笑,马上走了出去。安娜·米哈伊洛夫娜脱下手套,在她占领的阵地上舒适地坐到圈椅上,请瓦西里公爵坐到自己身边。“鲍里斯!”她对儿子说道,莞尔一笑。“我去见伯爵,见舅舅,你暂且到皮埃尔那里去,亲爱的,别忘了向他转达罗斯托夫家的邀请。他们请他去赴宴。我想,他不会去吧?”她问公爵。“相反,”公爵说,看来他很沮丧。“我会非常高兴,要是您能让我摆脱这个年轻人的话……他无所事事地守在这里。伯爵一次也没有问起他。”他耸了耸肩膀。男仆领着鲍里斯下楼,又踏上另一道楼梯,带他去见彼得·基里洛维奇。

图书封面


 战争与和平(全四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里先记下读书过程中想到的几句话或几个问题。。。************************************************************************************1. 我们在追求什么?什么是有意义的?从这本书里可以找到一个回答——即对人类最本真的情感的关切,超越一切尘世爱、恨、善、恶的无私的普世的爱。2. 托尔斯泰对于死亡和战争这两个永恒的主题给出了回答。当面对死亡、面对战争我们又能给出怎样的答案?3. 没有亲身的经历就不可能获得深切的体验和感受。4. 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是否可能认识历史?应怎样看待历史?5. 个人在历史大背景、集体在历史大背景、个人在集体中的命运会有怎样的发展?6. 只需真实地记录所发生的事情,而不要妄加评论。7. 智慧的人要能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     之前看过托尔斯泰的《复活》,感觉很一般,对我来说,一本小说,最看重的是文字,细节到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字。现在这本《战争与和平》已经看到一半,托尔斯泰的文字我也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认识,只能说一般,甚至平庸。实际上只需要读几页,一本书我就可以有一个印象。对于大名鼎鼎的托尔斯泰写的这本号称史诗级的长篇,显然名气大大超过了水平。不过还好,在读复活的时候就已经了解。据说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小说中最具有阅读性的一本,呵呵。

精彩短评 (总计40条)

  •     手上已有草婴、刘辽逸、张婕、高植的译本。一直以来,草婴译本是我看得最多的本子,也最能从看似平淡的文字中读出托翁的深邃来的本子。娄自良译本出版后,我在书店看到了几次,均因用塑料膜封着无法打开,想到已有几个译本了,这个本子不要也罢。不久前在线试读了一下,感觉颇佳,终于下单。到手后立即展读,这一读不要紧,很快沉进去,回过神来已是午夜时分了******,好本子,绝对的好本子,很多地方胜出草婴译本,总体稍胜一筹,绝对值得拥有一套。我心目中的排序:娄自良译本、草婴译本、刘辽逸译本、张捷译本、高植译本******
  •     其实只看了第一册。很好啊。俗一点说,一下就让我领略了什么是文豪……掩卷后还久久不能忘怀罗斯托夫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情感(借Rilke之诗句:“甚至设想,一位天使突然攫住我的心:/他更强悍的存在令我晕厥,……”)。以及……安德烈公爵在受伤时看见蓝天后的畅想——顿觉人生之渺小。
  •     译文畅达,印制精良,纸张上佳,非常喜欢。
  •     托竭力的去神化,通过打破战神的光环来反战。实际上是打破所有大人物的光环来揭示乌合之众的力量。各种类比异常贴切精彩,蜂箱,濒死野兽,蚂蚁筑巢。莫斯科大火的新见解。描写战争时的荒谬感和无序状态,反战先锋。看到第二卷可能觉得有些啰嗦,但是看到后面才觉得都是不可或缺的。史诗,宏大而精巧。
  •     书品相太烂了。娄译本注解还算详细,但总觉得译得生硬。
  •     写战争的部分也看得津津有味。三周看完四册,看完的时候好失落。
  •     在学校看的是现代出版社草婴译本,回家换成了上译娄自良译本。草婴在长短句的划分上明显更胜一筹,语言也简明了当,娄的译本则偏文艺气。个中人物的描写极尽其能,正写反写侧写,一一呈现,托翁在报纸声明里说的自己笔力不够,不足以详尽表达观点,实在是谦虚。但这种全景式的描述,即保留大量细节描写和不必要的旁白吐槽会让人感到不耐烦,甚至抓不到重点所在。
  •     印刷不错啊,可是书本不牢固,胶水都胶在外面了
  •     2012年读的第一本书,经典~杰作~
  •     我觉得是最好的译本
  •     装帧精美,译笔感觉蛮好的。
  •     全书看来纸质还可以,排版也较好,总体说来在平装本中算品质较好的,包装也还凑乎~
  •     终于看完了。现在不要再想问题了,而要投入到充实而幸福的傻乎乎的活动当中去。
  •     比想象中的好很多 第一次网购很顺利
  •     史学
  •     学习了
  •     读一次是不够的。
  •     贵族二代灵魂的自我救赎之旅
  •     最近一直在加班,生活被挤压到只有睡觉和想睡觉。这么厚的书读了很久。这本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托尔斯泰关于俄法战争的看法以及爱情故事。战争的看法我是实在看不懂也不感兴趣。爱情的部分,有些部分有感动,这对于这么久远的书已经很难得。那时的人真是单纯得彻底。托翁是个好人,有情人都在一起了。
  •     2011年10月
  •     鼓足勇气,重新读《战争与和平》,考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记忆力。
  •     待重读
  •     列夫托尔斯泰都用五年时间写下的著作我是何德何能竟然只用半年草草读完这本书呢……纵观全书,对于我来说还是读的太早了!太多深奥的东西我甚至都不能明白!就好比用一个小碗去装他写下的满满一缸的水!他写下的不单单是拿破仑和亚历山大的战争!更是历史的演变进程!借着战争这个跳板展现在我眼中的是一个硕大的宇宙!无论用什么样的言语我都无法评价这本书的博大!如果让我在年暮之时再读什么书,我想就选这本吧!(原谅我读书太慢,但又不仔细,不能完全明白书的意思。另外对于俄国人的名字实在拗口,时常已经分不清谁是谁了……)
  •     迄今为止最好的译本。
  •     亲爱的安德留沙
  •     小时候读过的,书的主旨比较赞同,世界总是往复循环的。。。
  •     还是在粱赞种地读书的日子最好
  •     祝亚马逊工作管理更上层楼。
  •     高中开始少读了青春小说 刚刚毕业的班主任开的书单有《战争与和平》 恰好之前有有想看过 就买了来 现在每天会看几页 人名很长常常记不住 可是人物都很有趣 托尔斯泰的诡辩能力都在人物对话中体现出来了 现在在读第一册 希望在高中毕业之前读完 就目前所读来说 是一本挺有趣有意思也很有度的
  •     读的英文版
  •     没有什么是事件发生的独一无二的原因,而事件之所以必定会发生只是因为它必定会发生。打动人心,无与伦比的世界名著,伟大的托尔斯泰,写出人性与世态。
  •     比想象中的要好...封面很喜欢...纸张质量也不错...
  •     上海译文的托尔斯泰文集包括托翁的三部长篇小说,我都买了,放在一起很有分量,遗憾的是此套文集没有托翁的中短篇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本很久之前读过草婴翻译的版本,现在读娄自良的版本感觉通达晓畅,不过说实话这本四卷小说靠人物对话堆叠起来,大段对白加上最后的托翁思考实在太没意思。再读《安娜卡列宁那》和《复活》就知道后两部要远超此部。
  •     作者用唯物辩证法写了部俄法战争纪实
  •     看的是电子书,不知是哪位先生翻译的,译得太烂了,也许是为了保留原著的味道,让我们看得非常吃力。整个故事很大气,历史也反映得很清楚,但作者加入过多的哲学思考与说教,某些部分让人看得很不耐烦,这些哲学理论我们中学都学过了!
  •     读这本书时候的感觉是无法形容的,过于宏大了,包含的太多。
  •     草婴的译本,作家和翻译家同样伟大。2010阅读。
  •     这种写作方式的确非常不“文学”,思想深度上其实是不错的,可惜如此拖沓的篇幅,必然不能尽善尽美,还是略有瑕疵,文体上,还有战争与情感描写的节奏把握上。
  •     先看过波普尔再看这个,说不出来的别扭……整体感觉:盛名难副。
  •     精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