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呼啸山庄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2
ISBN:9787540225353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页数:304页

作者简介

《世界文学文库:呼啸山庄(全译本插图本)》内容简介:吉卜赛弃儿希思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不堪受辱和恋爱受挫,外出致富。回来后发现女友凯瑟琳已与地主林顿结婚,继而产生对地主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世界文学文库:呼啸山庄(全译本插图本)》充满了强烈的反压迫、求自由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浪漫的艺术气氛。

书籍目录

译序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三十章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三章第三十四章

编辑推荐

《世界文学文库:呼啸山庄(全译本插图本)》是世界上最震撼人心的“黑色英雄”小说作品之一。有“文学中的斯芬克斯”、“人间情爱的最宏伟史诗”之誉。《世界文学文库:呼啸山庄(全译本插图本)》是“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

前言

现在,艾米莉•勃朗特已被公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天才,她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是“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有着永久的艺术魅力。这位仅仅在世上度过三十个春秋的女子,她的一生是非常不幸的,郁郁寡欢,孤寂凄凉。命运没有给过她一丝微笑,一缕爱情,一点荣誉,就连她呕心沥血写成的《呼啸山庄》,出版后也没有得到公正对待,甚至被评论界的某些人斥之为“一部骇人听闻、荒谬绝伦、毫无意义的作品”,“一部恐怖的、令人作呕的小说”,“小说充满阴森恐怖、病态心理和异教思想”。直到将近半个世纪以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这部作品的内涵和本质,承认它是一部奇书,一部富有独创性和超前性的伟大作品,从而把它列入世界文学名著之列。一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1818—1848)一八一八年七月三十日出生于英国约克郡一山区小镇桑顿。和她的姐姐夏洛蒂一样,她曾就读于柯恩桥学校和伍勒小姐学校,还曾跟夏洛蒂一起去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埃热夫人学校学习,但她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哈沃斯的家中自学。艾米莉从小就爱好写作,十二岁时就开始和妹妹安妮一起,创作贡达尔史诗,还写了大量的抒情诗。她们三姐妹用笔名在一八四六年出版的《柯勒、埃利斯、阿克顿•贝尔诗集》,是夏洛蒂偶然发现了艾米莉的诗稿后,决定自费结集出版的。接着,艾米莉写成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并且继姐姐夏洛蒂的《简•爱》之后,跟妹妹安妮的《艾格妮斯•格雷》一起,在一八四七年十二月出版。可惜的是仅仅一年之后,艾米莉就于一八四八年十二月十九日病逝,结束了自己短促而凄苦的一生。曾经有人认为,在勃朗特一家的生平研究中,还存在着五大悬案,其中之一便是艾米莉的性格之谜,甚至还断言,这将永远是个不解之谜。由此可见,艾米莉的性格是个颇为复杂的问题,而且和《呼啸山庄》的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艾米莉继承了凯尔特人的血统,出身于牧师家庭,长年居住在偏僻的山乡,过着斯多葛式的生活,因而养成了外表沉静、内心刚强的性格,外表如冰,内心似火,意志坚强,宁折不弯。夏洛蒂就说她“比男人还要刚强,比小孩还要单纯”。她独立不羁,充满激情,有着非凡的想象才能和突出的独创精神。她的老师埃热先生曾经说过:“艾米莉具有一种逻辑的头脑,一种辩论的才能,这在男人身上已不同寻常,在女人身上则更属罕见。她真该是个男人——是个伟大的航海家。她那强有力的理智会从原有的知识中推演出新发现的天地。”如此看来,《呼啸山庄》在题旨和手法上的独创性和超前性和她的这种性格及才能,显然有着密切关系。但另一方面,艾米莉又偏于沉郁、孤傲,藏而不露,自我遏制,这种性格又使得她不善交往,不愿合群。她渴望爱,但又得不到爱,不被理解,遭到冷落。加之看到现实社会中的种种恶行和弊端,更使她感到人生的痛苦和失望。她在一八一七年五月二十七日的一首诗中,就有这样的诗句:世上唯独我,活着无人关心,死后也无人哀悼;自从出世,没人为我生一缕忧愁,露一丝微笑。就在同一首诗中,还有这样的两个小节:青春的梦想首先幻灭,想象的彩虹随之消亡;经验也向我谆谆告诫,“真”在人们心里从未生长。多么沉痛啊,想到世人尽皆虚假伪善而奴态;更痛惜只信任自己的心,却发现那儿同样腐败。这不仅为自己的孤寂、失落而哀叹,为世人的虚伪、奴态而痛心,进而也否定了自我。显然,艾米莉对整个社会、整个人类,包括她自己在内,都带有强烈的叛逆情绪和深深的悲观意识。实际上,从《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身上,同时通过她所写诗歌的引证,基本上可以使我们看清她的性格,她的内心,她对世界的看法,她对自由的向往,她的反抗,她的追求,她的失望和她的悲凉。二《呼啸山庄》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作品,它也给人们留下了不少难解的困惑,其中之一也是“五大悬案”中的一个,即谁是《呼啸山庄》的作者。人们怀疑的是:一个蜗居山乡,从不接触异性的二十多岁未婚女子,怎么能写出爱得这么深、恨得这么透的爱情和复仇小说呢?她的体验从何而来?确实,三十年来,艾米莉除了求学和短期任教外出总共不到两年外,全部时间都是在哈沃斯那座牧师住宅里度过的。她离不开自己那间冥想的小小幽室,离不开她所热爱的可供她自由翱翔的荒原。正因为她长期生活在那狂风呼啸的荒原,通过耳濡目染,她了解家乡和家乡那片土地上的人们,听过不少那些荒凉村落中的奇闻轶事和民俗传说,熟悉荒原农民和荒原乡绅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了解他们那性情狭隘和感情不羁的生活。这一切,都为艾米莉创作《呼啸山庄》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她本人虽未涉足爱河,可是她的姐妹兄弟都有爱情的痛苦经历。其次,艾米莉是个好学勤思的女子,她从小博览群书,家中拥有数量不少的藏书,而且还可以向附近的凯利机械学院的图书馆和庞登府的私人图书室借阅。书本丰富了艾米莉的知识,增长了她的创作才能。艾米莉本质上是位诗人,她有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力,极其强烈的激情和极其深刻的内心体验,她的诗有着非凡的独创性和突出的超前性。她的小说《呼啸山庄》和她的诗是一脉相承的,在本质上也是一首诗。英国著名小说家、评论家毛姆说:“人们只有读了艾米莉的诗,才能猜到那导致她写《呼啸山庄》以缓和剧烈痛苦的情感经验是什么。”这是很有见地的。从艾米莉的诗歌中可以看出,早在创作《呼啸山庄》之前,她在小说中所反映的那种愤世嫉俗的精神,认为现实世界是个使人堕落的世界,是个苦难的深渊的观点早已确立。如在一首诗中她这样写道:何必问何时何地?那儿住着我们人类,从远古便崇拜权力,对成功的罪恶膜拜顶礼,对孤苦无援的弱者横加迫害,摧残正义,尊崇邪恶,假如邪恶强大,正义虚弱。至于书中希思克利夫的那种强烈的复仇意识,也早已有淋漓尽致的诗句:皈依的时刻早已过去,仁慈受尽轻蔑和挑衅;为了最终倾吐出愤怒,抛却因高傲冷酷的灵魂。那愤怒永不会宽宥,也决不生一丝怜悯,将嘲笑受害者疯狂的哀求,因他的痛苦而喜悦欢欣。那受诅咒的人将永远见不到造物主的微笑,怜悯占上风只有瞬间,复仇才是永恒的基调。显然,《呼啸山庄》只是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人生哲学的延续和发展而已。由此可见,艾米莉所以能写出《呼啸山庄》这部“人间情爱的最宏伟史诗”,其体验来自直观的现实生活,来自广博的书本知识,特别是来自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内心体验。作为一个作家,其创作源泉必然也来自这几方面,只是艾米莉比同时代的一些作家有更丰富的想象力,更深刻的内心体验,有更为卓越的“用生动强烈的现实事物来体现想象事物的才能”。因为我们已经说过,她本质上是个诗人。至于说什么《呼啸山庄》出自其兄勃兰威尔之手或兄妹俩合作写成之说,显然是没有根据的。三从情节来看,《呼啸山庄》所叙述的是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呼啸山庄的主人——乡绅恩肖先生带回来一个身份不明的孩子,取名希思克利夫,他夺去了主人对小主人亨德利和他妹妹凯瑟琳的宠爱。主人死后,亨德利为报复把希思克利夫贬为奴仆,并百般迫害,可是凯瑟琳跟他亲密无间,青梅竹马。后来,凯瑟琳受外界影响,改而爱上画眉田庄的文静青年埃德加。希思克利夫愤而出走,三年后致富回乡,凯瑟琳已嫁埃德加。希思克利夫为此进行疯狂报复,通过赌博夺走了亨德利的家财。亨本人酒醉而死,儿子哈里顿成了奴仆。他还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进行迫害。内心痛苦不堪的凯瑟琳在生产中死去。十多年后,希思克利夫又施计强使埃德加的女儿小凯瑟琳,嫁给自己即将死去的儿子小林敦。埃德加和小林敦都死了,希思克利夫最终把埃德加家的财产据为己有。复仇得逞了,但是他无法从对死去的凯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最终不吃不喝苦恋而死。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继承了山庄和田庄的产业,两人终于相爱,去画眉田庄安了家。这样一个来自现实生活的不算太奇特的故事,怎么会引起人们的震撼呢?首先,《呼啸山庄》完全不同于当时流行的作品,作者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视角阐述了这样一个主题,它没有经过城市文明的熏陶和浸染,是完全用山乡荒原的自然色调绘成的。故事的背景是一片狂风呼啸的荒原,故事中的人物保留着大自然的风貌和原始的本性:质朴、粗犷、率直、刚强,感情奔放不羁,举止疯狂无度,爱起来不顾一切,恨起来不计后果。这在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看来,自然显得野蛮而奇特。至于书中希思克利夫的复仇行为,就更显得阴森恐怖了。当然,使《呼啸山庄》成为不朽之作,成为“人间情爱最宏伟的史诗”的,是作者艾米莉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激情,以及把主题提高到哲理高度的才华。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生死恋,爱得这样强烈,这样真挚,真是“和山峰一样不变,和闪电一般凶猛”,是文学史上的任何一本文学作品中所没有见过的。凯瑟琳在对艾伦•丁恩讲到她爱希思克利夫时说:“我这么爱他,并不是因为他长得英俊,内莉,而是因为他比我自己更像我自己。不管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完全一样的。”她还有过下面这样一段自白: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思克利夫的悲苦……我活着的最大目的,就是他。即使别的一切全都消亡了,只要他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而要是别的一切都留下来,只有他给毁灭了,那整个世界就成了一个极其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再像是它的一部分了。我对林敦的爱,就像林中的树叶。我很清楚,当冬天使树木发生变化时,时光也会使叶子发生变化。而我对希思克利夫的爱,恰似脚下恒久不变的岩石……我就是希思克利夫!……他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我对他没有比对我自己更感兴趣),而是作为我自身存在我的心中。希思克利夫则说:“两个词就可以概括我的未来了:死亡和地狱。失去了她,活着也在地狱里。”为了要见凯瑟琳一面,他半夜去挖开凯瑟琳的坟墓。他撬开她的棺材一侧,还买通教堂执事,待他死后把他的棺材一侧也撬开,以便相通。直到最后睁眼闭眼都只见到凯瑟琳而死去。这样的爱,是自然之爱,原始之爱,精神之爱,灵魂之爱,因为他俩的灵魂曾经是一个不分彼此的整体,只不过是肉体有两个而已。可是,画眉田庄宁静、温存、柔弱的诱惑,五个星期的调教把凯瑟琳调教成了一个文雅的淑女,使这个两人的整体发生了分裂。凯瑟琳爱上埃德加的年轻、英俊、活跃、有钱,嫌希思克利夫没钱,身份低下。希思克利夫亲耳听到凯瑟琳说嫁了他就降低自己的身份,深深的爱由此变成深深的恨,他决心进行报复。正是希思克利夫的复仇意识和复仇行动,为当时的社会所不容,引起评论界一些人对该书和它的作者进行指责。可是,是谁剥夺了他的爱?是什么扭曲了他的人性?在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富豪踌躇满志,世俗等级观念到处横行,身份第一,金钱至上,人们的精神受到强烈的压制,人性被残酷地扭曲。正因如此,具有强烈反叛意识和自由思想的艾米莉,通过作品中的主人公,对罪恶现象给予揭露,起而抗争,把自己的正义、自己的激情、自己的愤怒都融入了这部作品之中。希思克利夫这个名字系由意为“长满石楠的荒原”和“陡崖”两词构成,这不也给我们泄露了她一丝内心的隐秘吗?艾米莉酷爱长满不畏狂风、倔强生长的石楠的荒原,也敬仰高耸突兀、巍然傲立的陡崖。从这里也可看出她对希思克利夫寄予怎样的感情了。更何况,希思克利夫的爱毕竟还是战胜了自己的恨,当他的复仇计划一一实现时,他并没有胜利的喜悦,还是在茫茫荒原上漫游,最后不吃不喝,安然死去。这样一个饱受苦难和屈辱的人物,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渴求,对命运不屈不挠的抗争,真是一生追求,死而无悔,尽管复仇手段显得残忍,但读来还是让人感到苍凉和悲壮。为了摆脱生存的困境,保持人性的尊严,获得心灵的自由,人们面临着多么严峻的挑战,经受着多么残酷的考验,面对着多么艰难的抉择啊!艾米莉就曾在一八四一年三月一日的一首诗中写道:我若祈祷,那唯一启动我双唇的祷文只有:“请别扰乱我的心,给我自由。”是的,短暂的生命已近终点,这是我唯一的祈求——无论生死,但求心灵无拘,又有勇气承受!可是,艾米莉发现,只有死亡才能摆脱生存困境,心灵才能获得自由,才能从罪恶中解脱,重归大自然,才能得到净化,求得永恒。她在《呼啸山庄》中给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的命运安排,以及她自己病重时拒绝治疗,拒绝服药,不能不说是这种人生观、生死观的形象体现。四《呼啸山庄》的独创性、超前性也反映在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叙事手法上,这种构思和手法使作品有了超常的深度和力度。《呼啸山庄》时间跨度有三十多年,如果按当时的传统手法来写,很可能会落入单线结构的窠臼,而且势必洋洋大观,才能交代清楚。艾米莉打破传统,率先采用了基本倒叙法,即小说的主体部分采用倒叙,只有开头的三章和结尾的四章是顺叙。一上来就让读者看到了这场爱情复仇风暴的基本格局,把呼啸山庄的那种荒凉、败落的环境和人际间冷漠、紧张的气氛,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使读者和洛克伍德一起产生了种种疑团。通过洛克伍德夜宿山庄的所见所闻和可怕的梦魇,有了一种悲凉和神秘的色彩,更加增加了悬念,迫使读者非去寻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而且开头序幕式的三章极为重要,特别是第三章中洛克伍德睡进那张柜式的卧榻,看到窗台上划的“凯瑟琳•恩肖、凯瑟琳•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林敦”三个名字,梦见幽灵要进房间,以及希思克利夫朝窗外哀声呼唤“进来吧!凯茜,来呀!”等情节,都是和整个故事遥相呼应的,而且还有着象征意义。至于叙述故事的人,作者也设置得极为巧妙。除了一个和读者处于同等地位的局外人洛克伍德外,主要是原来的女仆、后来的管家艾伦•丁恩(虽说十五章后改由洛克伍德据她所说复述)。她从小就生活在呼啸山庄,是个知情人,虽为女仆,但有文化,而且既是旁观者,又是不少事情的亲身经历者,她的叙述完全可信,可是她的是非标准显然和作者有所不同,这是作者有意把她和自己作了疏离。除他们之外,参加叙述的还有凯瑟琳、伊莎贝拉•林敦、小凯瑟琳、女仆齐拉等人。他们从各自的角度,用口述或文字向读者共同叙述了故事的全过程,使得故事层次分明,丝丝入扣,互为补充,互相引证,从而使整个叙述更加真实,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而作者本人,则一直深藏在背后,既不出场说教,也不出面评论,是非曲直完全让读者自己作出判断,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这种多视角的叙事方法,以及作者不做全知全能上帝、深藏背后和读者疏离的做法,完全是现当代文学中的叙事手法,而艾米莉早在一百五十年前就开始采用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一种超前。从人物的设计来说,《呼啸山庄》主要有两个三角模式,一个是凯瑟琳、希思克利夫、埃德加,一个是小凯瑟琳、哈里顿、小林敦,都是一女二男,但是反映的是两代人不同的爱。如果我们把这两种爱称为原始爱和文明爱的话,第一代的爱是原始爱最终超过了文明爱,凯瑟琳不仅在病中思念呼啸山庄,临终前终于投入希思克利夫的怀抱,紧搂着希思克利夫,而且死后成了孤魂,还迫切盼望回到呼啸山庄,发出“我回家来了,让我进去吧!”的苦苦哀求。而第二代的爱是文明爱超过了原始爱,小凯瑟琳则日思夜盼地想回到画眉田庄,在她教育改造了哈里顿、使他摆脱了愚昧和粗野之后,终于双双回到了象征文明的画眉田庄。第二个三角的故事,写得显然不如第一个三角,而且小说最后的这一“幸福”结局,从作者的人生哲学和整体的情思来看,总显得较为勉强。也许是怕读者觉得太压抑了,给他们一点安慰,一线希望,也许是囿于当时的流行手法,从俗一下,来个小团圆作为结局,也许还出于别的考虑,反正对艾米莉来说,我觉得似乎都是一种无奈的举措,一种痛苦的抉择。《呼啸山庄》不仅结构奇巧,手法独特,而且在细节的描写和语言的运用上,也有其独到之处。不管是景色、器物还是人物外表,描写都极为鲜明精细,如对两个庄园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内部的家具布置的描写等,就连故事情节的年月日,也都非常确切严密,甚至可以列出一张精确的年代表。所用的语言质朴、生动、明快、流畅、不事雕琢,但又遒劲、凝练、简洁,惜墨如金,从而使作品大大地增添了真实感人的生活气息,渲染了强烈浓厚的思想感情,丰富了奇特超凡的主观想象。再加上梦幻、象征、预兆、隐喻的运用,以及神秘、怪诞的哥特式手法,使作品更加富有诗意,加强了深度和力度由于《呼啸山庄》的复杂性和多义性,一百五十年来,对它的评述和研究卷帙浩繁、歧见纷陈。二十世纪以来,桑格的研究肯定了作品的严谨结构和作者的准确想象力。塞西尔的“风暴和宁静”说,运用自然哲学的概念对此书作了阐释,认为该书写的是风暴和宁静的冲突和复归,艾米莉是个神秘主义者,她所依据的哲学基础是超验世界。凯特尔的“被压迫者的反抗”说,认为希思克利夫的复仇是被压迫者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弗洛伊德主义者认为,艾米莉的创作动机是“出于受压制的性饥渴”。新批评的“窗子喻象”说,通过对《呼啸山庄》的阐释,说明野蛮对文明的威胁。结构主义则通过对此书的阐释,进一步证实“文本内在的多义性事实”,同时也指出了“现代文明的危机”。除此之外,还有解构主义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等等。总之,对《呼啸山庄》,各种理解和阐释层出不穷,正如有人说的那样,《呼啸山庄》是一部奇书,也是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界的一部宠书,从对它的评论中,可以看出文学批评理论流派的演变——对它和它的作者的评论,简直就是一部二十世纪文学批评史的缩影。可以想见,对《呼啸山庄》这样一部“神秘莫测”的作品,今后还会出现更多的阐释,更多的评述研究著作。真是说不完的《呼啸山庄》,道不尽的艾米莉•勃朗特。

内容概要

作者:(英国)艾米莉•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英国十九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间。应该说,她首先是个诗人,写过一些极为深沉的抒情诗,包括叙事诗和短诗,有的已被选入英国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中二十二位第一流的诗人的诗选内。然而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她与《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她们的小妹妹——《爱格尼斯•格雷》的作者安•勃朗特号称勃朗特三姊妹,在英国十九世纪文坛上焕发异彩。

名人推荐

你无法把《呼啸山庄》同其他任何一本书进行比较,只能将其比作埃尔•格列柯的伟大画作中的一幅:在昏暗沉闷的景色中,几个细长而瘦弱的身影姿态扭曲,被神秘的情绪所迷惑,屏住了呼吸。一道闪电划过阴暗的天空,为此情此景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恐怖感。——英国小说家毛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英国评论家阿诺德•凯特尔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我要先跟父亲说声晚安,”凯瑟琳说。我们还没来得及拦住她,她已伸出胳臂,搂住了他的脖子。 这可怜的小东西马上发现她已失去了亲人——她发出一声尖叫: “啊,他死了,希思克利夫!他死了!” 他们两人一齐放声大哭起来,听了令人心碎。 我也跟着他们一起哭了起来,哭声又响又悲痛。可是约瑟夫对我们说,对一位已经升天的圣者,这样大哭大号的,算是什么意思呢? 他叫我穿上外衣,赶快跑到吉默屯去请医生和牧师来。当时我猜不透请这两个人来有什么用。不过我还是冒着风雨去了。我请来了一位医生,另一位说他要明天早上来。 撇下约瑟夫跟医生去解释事情经过,我顾自奔向孩子们的房间。他们的房门半开着。虽说已经过了半夜,我发现他们根本没有躺下,不过他们已经安静多了,用不着我再去安慰了。两个小家伙正在互相安慰着,他们说出的那些想法比我能想到的还要好。世上没有一个牧师,能把天堂描绘得像他们天真的话语中所说的那样美了。当我一边抽泣,一边听着时,我禁不住祝愿我们大家都能平安地一起到达那儿。第六章 亨德利先生回家奔丧来了,可是,有一件事让我们吃了一惊,引得左邻右舍也议论纷纷——他带回来一个妻子。 她是干什么的?什么地方人?他从来没有对我们说过。大概她既没有钱财,也没有门第可以夸耀吧。要不他是决不会把这桩婚事一直瞒着他父亲的。 她并不是那种为了自己把全家闹得不得安宁的人。她一踏进屋门,她见到的每样东西,发生在她周围的每件事情,都让她感到高兴——只有出殡的准备工作和吊唁者的到来除外。 从她在这两件事情中的举止看,我认为她有些半痴半疯。她奔进自己的房间,硬要我也跟着进去,虽然这时我得给孩子们穿上丧服。她坐在那儿全身直发抖,双手紧握着,一遍又一遍地问: “他们走了没有?” 接着,她带着歇斯底里的神情说了起来,说到看见黑色对她会有什么影响。她惊慌,发抖,最后索性哭了起来——当我问她是怎么回事时,她说她自己也不知道,只觉得她太害怕死了! 我想她跟我一样,不可能就会死的。她很瘦,可是年轻,气色很好,一双眼睛像钻石似的闪闪发光。当然,我确实也注意到她上楼时呼吸急促,一丁点轻微的突然声响,就会吓得她浑身发抖,而且有时候咳嗽得很厉害。可是我丝毫不懂这些症状预示着什么,也没有想到要给她一点同情。一般来说,我们这儿的人是不大跟外地人亲近的,洛克伍德先生,除非他们先跟我们亲近。 一别三年,小恩肖大大地变样了。他瘦了些,脸上失去了血色,谈吐衣着都跟以前大不相同了。就在他回来那天,他就吩咐约瑟夫和我今后得待在后厨房里,把正屋留给他。的确,他原本想收拾出一个空房间,铺上地毯,糊上墙纸,用作小客厅。可是他的妻子对正屋里那白石地面,那火光熊熊的大壁炉,那白盘子和白釉蓝彩的锡釉陶瓷容器,还有那狗窝,以及对他们常坐的可供活动的宽阔空间,都表现出这样的喜爱。所以他认为,为了妻子的舒适另外再布置一间客厅,已经没有必要,也就放弃了这一念头。 亨德利的妻子也为在新相识中找到了一个小妹而感到非常高兴。开始时,她和凯瑟琳没完没了地闲扯,吻她,跟着她到处跑,还送给她好多礼物。可是没过多久,她的这种喜爱之情就衰退了。当她变得越来越乖戾时,亨德利也变得专横暴虐了。只要她说上几个字,表露出她不喜欢希思克利夫,这就足以使他激起对这孩子的全部旧恨。他不让他跟他们在一起,把他赶到仆人们那儿,不许他再去听牧师讲课,硬要叫他到户外去劳动,强迫他跟庄园里其他小伙子那样干重活。 开始,这孩子还能忍受这种贬黜的待遇,因为凯瑟琳把她听课时学到的都教给他,还陪他在地里干活或玩耍。看来他们两个将来都大有希望长得像野人那么粗野。小主人对他们的举止行为一概不过问,所以他们也乐得躲开他。他甚至对他们星期天是否去教堂也不加关心。只有在约瑟夫和牧师发现他们不在,责怪他太放松他们时,这才提醒他下令给希思克利夫一顿鞭打,让凯瑟琳饿一顿中饭或晚饭。 可是他们最大的乐趣是,打从一大早就到荒原上,在那儿待上一整天,而事后的惩罚,倒成了可笑的小事一桩了。牧师尽可以随心所欲地规定凯瑟琳得背诵多少章《圣经》,约瑟夫尽可以把希思克利夫抽打到自己胳臂酸痛,可是只要他们又聚到一起时,他们便立刻忘掉了一切——至少在他们想出一个淘气的报复计划时,他们就把什么都忘了。看到他们一天比一天胡来,我又不敢对他们多说半句,生怕失去我在这两个没人爱怜的小家伙身上还保留着的那点影响,我暗地里不知哭了多少次。 一个星期天晚上,他们两人又因偶尔发出吵闹声或者这一类小过失,被赶出了起居室。到了我去叫他们吃晚饭时,哪儿也找不到他们了。 我们上上下下找遍了整幢房子,连院子和马厩都找了,也不见他们的影子。最后,亨德利发着脾气,吩咐我们闩上大门,发誓说这天晚上谁也不许放他们进来。 全家人都去睡了,可我急得怎么也躺不下来,便打开窗子,探头到窗外倾听着,虽说外面正下着雨。我打定主意,要是他俩回来,我就不顾禁令,让他们进来。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路上有脚步声过来,一盏提灯的光透进了栅栏门。我往头上披一块披巾,急忙奔了出去,免得他们敲门时把恩肖先生吵醒。只有希思克利夫一个人。我看到只他一个人,吓了一大跳。 “凯瑟琳小姐呢?”我急忙大声问道,“我希望,没出什么事吧?” “她在画眉田庄,”他回答说,“本来我也想留在那儿,可是他们毫无礼貌,没有留我。” “好啊,这下你可要倒霉啦!”我说,“不到人家把你撵走,你是不会心满意足的。你们究竟怎么会游荡到画眉田庄去的?” “先让我脱掉湿衣服,再告诉你这一切吧,内莉。”他回答说。 我叫他小心别吵醒了主人。在他脱衣服,我等着吹灭烛火时,他接着说: “凯茜和我从洗衣房逃了出去,想自由自在地闲逛一番。后来看到画眉田庄闪亮的灯火,我们想我们正好去看看,林敦家的小孩星期天晚上是不是也站在墙角发抖,而他们的父母却坐在那儿又吃又喝,又唱又笑,在壁炉跟前烤火烤得连眼珠都要烧着了?你认为他们家是这样的吗?还是在诵读经文,接受他们家男仆的教义考问,要是没有答对,就要受罚背一大串《圣经》上的名字?” “那大概不会吧,”我回答说,“不用说,他们都是好孩子,不会像你们那样因为做坏事受罚。” “你别说假话了,内莉,”他说,“全是废话!我们从山庄的最高处一直跑到他们家的林苑。在这场赛跑中,凯瑟琳完全比输了,因为她后来是光着脚跑的。明天你还得到泥沼地里替她找鞋子呢。我们从一个破篱笆洞里爬了进去,沿着小径一路摸索前进,最后来到客厅窗子下面的一片花地上。灯光就是从那儿射出来的。他们没有关上百叶窗,窗帘也只是半掩着。我俩站在墙根的地上,双手扒着窗台边,就能看到里面——啊,可真美——一个多漂亮的房间,铺着深红色的地毯,桌椅也都罩有深红色的套子,纯白色的天花板镶着金边,一大堆银链子穿着的吊灯玻璃坠子从中间垂挂下来,被光线柔和的小蜡烛照得闪闪发光。林敦先生和林敦太太都不在这儿,整个屋子里只有埃德加和他的妹妹两人。他们还不该快活吗?要是我们准会以为自己已经到了天堂了!可是你猜猜,你的好孩子在干些什么?伊莎贝拉——我相信她已有十一岁,比凯茜小一岁——躺在屋子的那头在尖声大叫,叫得就像有巫婆用烧红的针刺进她的身子似的。埃德加则站在壁炉边,在默默地哭泣。桌子中央坐着一只小狗,抖着脚爪,汪汪叫着。从他们相互指责中,我们才知道这只小狗差一点让他们拉成两半。这两个白痴!这就是他们的乐趣!为了争该谁抱这堆暖烘烘的绒毛,到了后来两人全哭了,因为你争我夺一番之后,两人全都不要这只狗了。对这么两个宝贝我们禁不住笑出声来。我们实在看不起他们!你什么时候看到我抢夺过凯瑟琳要的东西?或者看到我们又哭又叫,在地上打滚,一间屋子一头一个——把这当作我们的乐趣?就是给我一千条生命,我也不愿拿我在这儿的境况跟埃德加在画眉田庄的境况交换——哪怕让我有权把约瑟夫从最高的屋顶尖上扔下来,把亨德利的血涂满屋子的正面,我也不干!”

图书封面


 呼啸山庄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很久以前第一次读《呼啸山庄》,为Catherine的死大哭一场,那时只想到《广岛之恋》里的一句歌词:不够时间好好来爱你/终于明白恨人不容易/爱恨消失前/用手温暖我的脸/为我证明我曾真心爱过你。柏拉图《盛宴》中的阿里斯托芬说,远古神话世界里有三种人,男男,男女和女女。一个人用的是今天两个人的材料。岂料,神用利刀将所有人一劈两半。结果世上只有男和女了。人们开始寻找本应有的另一半。他们也许才是真正去寻找另一半的人。哥特式的怪诞写作手法写如此极端的爱情,契合每个人心底的黑暗面。从荒原上借来狂风呼啸,拒绝浮光掠影,抛弃世俗观念。故事中的两个三角关系,第二个写得显然不如前一个。作者明显偏爱第一个三角,而把第二个三角和Heathcliff的复仇放在一起用作陪衬。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书很好 ,包装也好
  •     跟小时候读过的感觉似乎不太一样了,但还是很好看
  •     燕山出版社一直都物超所值,非常赞,谢谢当当,希望多搞活动
  •     在这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思克利夫的悲苦
  •     很不错,价格很便宜。
  •     我会更好的运用悬念
  •     疯狂的爱情,也是我所向往的理想爱情
  •     都非常好看
  •     经典名著,值得一读再读,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品。
  •     先看的电影 发现书更好看
  •     好像是为同学买的……看起来外观还不错啦
  •     便宜些、纸质就差些、不过看的还行、
  •     刚收到书,还没开始看,一定认真看。
  •     小说里第二代凯瑟琳和哈里斯的描写比电影更为细致可爱,“当他们联合在一起的时候,撒旦以及他的队伍都会害怕。”
  •     夏洛蒂和传记作者告诉我们,爱米丽生性独立、豁达、纯真、刚毅、热情而又内向。她颇有男儿气概,酷爱自己生长其间的荒原,平素在离群索居中,除去手足情谊,最喜与大自然为友,从她的诗和一生行为,都可见她天人合一宇宙观与人生观的表现,有人因此而将她视为神秘主义者。其实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来就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命题,爱米丽不过是步历代哲人、隐者、科学家、艺术家后尘,通过生活和创作,身体力行地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
  •     读完挺久了,但是我深刻记忆着是一本记载了无数纠结与痛苦的悲情故事,主人公们都活在属于他们的悲伤中,他们过的不是生活,就好像一个人间的地狱。
  •     世界名著,看介绍一直想看的,结果这本书让我有点小失望,个人觉得这本书的翻译有点啰嗦,读的不痛快。建议读者买别的版本的呼啸山庄看。
  •     充满想象力的爱恨情仇!
  •     蛮想读的
  •     张力好强 飓风一样裹挟着读者继续的强有力的故事 about true love
  •     让希斯克利夫变得丧心病狂的不是爱而是愚蠢的自卑和自私
  •     故事太棒了 印刷一般 可以看啦
  •     这个纸质好差啊……
  •     高中时代我们班的第二把我的一本课外读物弄丢了还我一本呼啸山庄。
  •     一遍一遍的重读呼啸山庄,看艾米莉眼中四分五裂的世界。
  •     以前曾买过一本2013年版的送人了,这次再买一本自己阅读。对这部作品的喜欢无以复加,似乎感觉任何语言都难以形容和表达。在上学是,曾经从学校图书馆借到一本徐希法和刘万润翻译、九州图书版的《呼啸山庄》,纸页发黄,破旧不堪。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外国作品,当时并未抱有太大的期望,只想试着读一下,如果读不下去,还上得了。没想到,一下就被书中的语言和故事吸引住了,一鼓作气读完,仍感觉意犹未尽。于是就跑到书店购买,可惜没有买到。就是从那时起,对外国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又从书店买到了人文版的,但读了几次,都感觉读不下去,就放了起来。去年总算把这个保存多年的版本读完了,感觉翻译差强人意,很多方言、土话,使作品黯然失色。这一次,拿到这个在我看来最好的版本,重新阅读这位英年早逝的伟大作家的巨著,依然无法掩饰抑制心中的那份感动。艾米莉·勃朗特是一名诗人,通常,诗人都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居多。没有想到,一个年未而立的女子,居然写出如此伤感凄美的文字、如此令人肝肠寸断的故事。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艾米莉·勃朗特以她的传神之笔,书写了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神话。她的作品,不仅给读者提供了一场精神盛宴,而且在感情上给人以启迪与深思。虽然,作家仅仅在人间生活了31个春秋,但是,她的文字和思想正如普照大地的阳光,带给人光明和温暖。这一次,这部作品给我以心灵的强烈共鸣。下一次,下下一次,我相信,这种共鸣依然挥之不去。永远的艾米莉·勃朗特!!!永远的《呼啸山庄》!!!
  •     爱情不是这样的,还能是怎样的。
  •     封面很好 感觉纸质可以在弄好一点 钱多点没事
  •     一个因爱生恨的疯狂爱情复仇故事,我挺喜欢的。哦,这是文科班师兄送我的书,他希望我成为一个爱读书的女孩。
  •     还没开始看 十元还是很值得的
  •     大名著,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非常好!封面我很喜欢。
  •     读得我太痛苦了……仿佛主人公的痛苦全都附加于我身上……用自己的一生去换一次复仇,实在是不值得啊……害自己,更害别人。真的太纠结了,我需要平复一下!
  •     太好看了,一改之前我对名著的偏见……之前一直觉得名著不过就是沾了老土的光罢了,放到现在连个网路小说都不如……结果piapiapia打脸QAQ太好看了。看的时候气得要死,为凯瑟琳这个绿茶婊,也为希斯克利夫这个自私自利小肚鸡肠的人。看书以前以为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家是多大仇,以至于回来后上演一场基督山伯爵,看书之后才发现其实也没多大个事儿,就是个童年阴影嘛,何必呢你,总之毫不同情,只觉得下一秒就去死别再祸害别人来得好。凯瑟琳也很讨厌啊,喜欢这个又喜欢那个,搞得大家都不开心= =好吧我就是嫉妒她长得漂亮太过任性。看书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把自己带入到内莉这个角色当中,自以为自己做了多么正确的事,结果才发现其实自己也算是剧情的推动者之一。心塞啊真是。不过看到最后结局的时候,不得不承认还是挺欣慰的,五星好评
  •     书不清洁
  •     总体还是很好的
  •     扭曲人格下热烈的爱
  •     叙述方法很独特。经典中的经典
  •     一生中不容错过的书 值得品味
  •     希斯克里夫:长满石楠的荒原 我无比的庆幸自己带着怎样一种沉沉闷闷的心情去读它,以至于看到哈里顿和凯瑟琳最后慢慢地和好起来,我也跟着愉快起来了,想象着他们围在火炉旁边亲热地坐在一起,即使不说话也十分美好,更何况旁边还有一个充满热情和活力的内莉呢。正如长满石楠的荒原会在西风的吹拂中一点一点地长出草芽来,不管是艾米丽的感伤还是十九世纪阴雨连绵的呼啸山庄,他们,也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驱散阴霾。 不要去管它的情节,进入文字也就进入内容了。
  •     凄美的爱情
  •     记得很小的时候看过,重温一下还是非常引人入胜。随便给五年级的儿子接触一下世界名著。
  •     封面很喜欢 不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