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年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纯真年代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
ISBN:9787806572610
作者:[美] 伊迪丝·华顿
页数:315页

作者简介

《纯真年代》的主要情节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纽约上流社会。那是伊迪丝度过童年与青春的地方,她在那儿长大成人,进入社交界,订婚又解除婚约,最后嫁给波士顿的爱德华·华顿,并度过了婚后的最初几年。时隔40年后,作为小说家的她回顾养育过她也束缚过她的那个社会,她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亲切的眷恋,又有清醒的针砭。
作家把那个时代的纽约上流社会比作一个小小的金字塔,它又尖又滑,很难在上面取得立足之地。处在塔顶,真正有贵族血统的只有二三户人家:华盛顿广场的达戈内特祖上是正宗的郡中世家;范德卢顿先生是第一任荷兰总督的嫡孙,他家曾与法国和英国的几家贵族联姻;还有与德格拉斯伯爵联姻的拉宁一家。他们是上流社会的最高阶层,但显然已处于日薄西山的衰败阶段。上流社会的中坚力量是以明戈特家族、纽兰家族、奇弗斯家族为代表的名门望族,他们的祖辈都是来自英国或荷兰的富商,早年在殖民地发迹,成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比如纽兰·阿切尔的一位曾外祖父曾参与过独立宣言的签署,还有一位曾在华盛顿部下任将军。正如阿切尔太太所说的,“纽约从来就是个商业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是这些殷实的富商。处于金字塔底部的是富有却不显贵的人们,他们多数是内战之后崛起的新富,凭借雄厚的财力,通过联姻而跻身上流社会。

编辑推荐

  《纯真年代》是一部经久不衰的杰作,被认为是伊迪丝·华顿结构技巧最为完美的一部小说。作者从自己亲身经历与熟悉的环境中提炼素材,塑造人物,将作品题材根置于深厚的现实土壤中。尤其通过博福特命运浮沉这一线索与主人公爱情悲剧的主线相互映衬,使一个看似寻常的爱情故事具备了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内容概要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 1862-1937)是纽约一个名门望族琼斯家的女儿。和她的朋友亨利·詹姆斯一样,她在家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来多次出国旅行。1885年她和一个比她大十三岁的有钱的波士顿人爱德华·华顿结了婚。此人性格虽好,但他们却很少共同之处,几年以后,爱德华患了精神病,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离婚,从此以后,伊迪丝长住巴黎,直到1937年去世。
伊迪丝·华顿起初是为了排遣上流社会家庭生活的苦闷而开始写作的。她从1880年开始发表小说,1889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问世,获得了意外的成功。1905年长篇小说《快乐之家》出版,使她成了20世纪前二十年最受欢迎的美国作家。1920年出版的《纯真年代》为她获得了普利策奖。她一共写了十九部中长篇小说,出版过十一本短篇小说集,还有大量的非小说作品。

图书封面


 纯真年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1条)

  •     就像我长期不爱吃鱼的人难得也要吃吃鱼肉,长久不读爱情小说的人偶尔也得读一本经典的爱情作品。第一次了解到这本书是在某期《新东方英语》上。当时是在Classics栏目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黑白照片。她双手握着一把小巧的阳伞,稍稍将头昂头,向对面的他微笑,至于他,照片上只有一个半侧半背的影像,他指关节突出的手轻轻放在她的脸颊上,表情倒是看不到,只觉得他的鬓发特别耐看。另一边一张是作者Edith Wharton的照片。只看到这里我便已经动了念头想读书,再看了节选(英文)与鉴赏文学(中文),我决心将此书买到。世上没有完全单纯的东西,这显然也不是一个单纯典型寻常的爱情故事。不过我是很不喜欢作家编剧之类的将作品中的女二号或男二号写得很会用小计谋将自己喜欢的男一或女一与对象拆开(同时显出女一或男一的善良与无辜),总觉得人长到一定的年龄应该成熟,必须成熟,怎么可能做出这种耍小阴谋的幼稚的事情,也可能是我太理想主义,因为这种事现实中许多。但我就是不喜欢看,尤其是些青春爱情偶像剧,总是有这种百变不离本的剧情。所以当看到《纯》一书中也有这样一个女性角色我就又觉得难以接受,且听我细说。梅是工于心计的。一开始作为纽兰的未婚妻,她的形象一直单纯可爱又是位大家闺秀,我还真以为她将类似于《飘》中的梅兰妮那种人见人爱的女性,果然连我读者都被迷惑了,当她察觉纽兰与埃伦之间的火花,便以一封提前结婚的电报成功地拉回了纽兰;之后一直作为纽兰的妻子,她无时不刻不在观察着纽兰与埃伦,她倒是像个嗅觉灵敏的捕猎者,而一旦嗅出了什么味道,她也不亲自动手,她要放他去动手,她只在后面闪着阴冷而清亮的眼睛继续观察着,这可真恐怖。纽兰决定随埃伦而去时,又是她,悄悄告诉埃伦自己怀孕的消息(纽兰知道时当然已经迟了),使得奥兰斯卡夫人毅然离去,之后二十六年与纽兰未见。如果你看了这些情节觉得只是一些恶俗爱情小说里的惯常情节,那么下面是一些挖掘的结果。为何纽兰自觉与普通纽约青年不同,又深恨纽约社交界的那些伦理道德束缚,每一次他想冲破枷锁,不管任何,只去追求幸福与爱,他总是退回?而埃伦呢,每次想要前进却反而是越缩越后,不愿伤害任何人,可事实上老纽约社交界的人倒是认识她伤害了所有人。古代中国女子遵守三从四德,只有丈夫能休妻,妻子无法离婚。没有想到,在人称民主开化的老纽约也是如此,离婚是不可想象的丑闻。就是这层深深的腐烂的社会的土壤,让纽兰与埃伦无法踩踏着它相拥而去。整部书读下来印象最深刻也最痛心的是纽兰的那两阵大笑。都在深夜,都是在知道了自己与埃伦又要被阻隔后。为什么读到这里会痛心,大概是因为我到伤心的时候也会大笑狂笑,所以能共鸣能理解。我说过我喜欢读带有作者真切感情的文学作品。而真情的产生往往是要靠亲身去经历过的。浪漫主义文学确实也以能带给我美的冲击与理智和情感上的震撼,可那里大多是些作者的丰富想象(代表如雨果的作品节选《炮兽》)。但如果作品中能有一位若隐若现的作者的影子,读起来就有趣味得多,也深刻多了。伊迪丝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熟悉的环境中提炼素材,塑造人物,将作品题材根置于深厚的现实土壤中,于是《纯真年代》便成了一部经久不衰的杰作。
  •     别人介绍我看的一本书。虽然是世界名著,但一点也不晦涩难懂。事实上,我没想到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可以写得如此让人惊叹。一页一页地看到最后,眼眶干涸得没有眼泪。真觉得应该没人可以写爱情写得超越她了吧。
  •     刚开始是在学校看到有同学在阿里推打折网http://www.alitui.com/remai/买了这个版本,我翻了下质量蛮好的之后就开始迷恋了作者功力很强,有几处章节戛然而止让人顿生敬佩,怀疑作者在创作之初就想到过自己这部优秀的作品会被拍摄成优秀的电影似的。从细节描述、篇章结构、逻辑关系、人物心理刻画、性格表现等方面,本作品均有卓越表现。我认为这部小说不逊色于专写美国纽约上层阶级的任何一部作品,甚至在细节、心理活动上更胜一筹。唯一令人唏嘘的是,作者显然也是一个缺乏抗争能力、敢于声讨而怯于反抗的人,所以为主人公安排了那样的命运,同时对当时上流社会之冷酷虚伪的那一面,仅作否定与感叹罢了。男女主人公并没有在晚年落得潦倒悲惨,相反各有圆满,这一方面反衬了他们情感世界的极度虚无和贫瘠,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作者的态度:不做卫道士也不做逆贼,在这条黑暗、湍急、冰冷的河上按指定的航道行驶,苦闷一生也罢,总犯不了什么大错。

精彩短评 (总计56条)

  •     实习地铁+敦煌火车读完的。私以为真正在贵族家庭生活过的作家,其作品的气派,不是后来总裁剧婆媳剧编剧之臆想所能比拟的。何为人情,所谓世故,老纽约的小心翼翼与彼此之间的心照不宣,不是有阅历有洞察力的人写不出来。
  •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
  •     如若他们私奔,命运会像《安娜卡列尼娜》般展开?如若57岁的他拾起失落的岁月,他们是否拥有《霍乱时期爱情》许诺的永生永世...有些东西,不仅得不到,也未必真的存在。
  •     翻译太差以至于觉得没有电影好看
  •     一位想偷吃,而不敢偷吃的人,最终不去在偷吃了。
  •     “梅在死去的那一刻都觉得这个世界无比美好。” 梅是书里唯一纯真的人了。
  •     坐等看电影=v=
  •     就是惆怅嘛,惆怅~一眼望到尾的惆怅哟~
  •     翻译英文的原版很接近呢,很好的
  •     一丝遗憾
  •     一个不够勇敢的男人和一个足够勇敢的女人的有缘无份令人惋惜。欣赏女主角的决绝,同情男主角的善良,我认为他的心太软不是懦弱乃至虚伪。同名电影是丹尼尔·戴·刘易斯和米歇尔·菲弗主演的,忠于原著,观赏性极佳。
  •     我们都梦想着惺惺相惜的soulmate,却往往最终选择了世俗眼光中最般配的爱人。也只能这样安慰一下自己才能不那么鄙视阿切尔那个懦夫...........
  •     先看的电影后看的小说。原来西方人也一样,一个男人总要有一个白玫瑰和一个红玫瑰
  •     絮絮叨叨看不下去,讽刺表面
  •     断断续续看了十年才看懂的书
  •     责任与爱情抉择时的扼腕。是的,道德是现实必须,但美是不能靠伦理来束缚的
  •     看看而已
  •     Newland从始至终都不曾拥有过的生命之花,最终在他爱人异国他乡的阳台下凋落。他其实并非不快乐,自由、爱情、还有其他放肆的一切从一开始就与他格格不入。不能怪社会的无情,每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规则。Newland也知道就算他拥有了让他在午夜时分心焦惊醒的所有,最终也注定是孤寂默默一生的。这是一个贪婪的世界,因为不曾拥有,所以才曾璀璨的绽放。
  •     只有放弃你,我才能够爱你。(读书小组2016年6月,我)
  •     喜欢
  •     生活是什么?爱情是什么?
  •     第一本看的外文书就是这本,May的坚韧勇敢,深爱。
  •     还会看看电影
  •     看完摔书,好虐。55555
  •     "心地单纯而又善良的纽约上流社会——她显然对它的仁爱抱了过高的期望——恰恰是一个她休想得到丝毫宽容的地方。"
  •     书的前面太混乱,中间慢慢呈现主线剧情,说实话,这本书批判上流社会太明显,使得书总体单调。
  •     细节神作,某种情怀神作。
  •     和故事的背景有隔阂。但是那离别后回过身来之时轻轻抚摸女孩头上缎带的一幕戏剧描写特别有动人之处。
  •     原版的图书是我的老师称之为最让她扼腕痛惜的一部书我看过电影觉得拍摄的不错不过因为没有看过原版图书体会不到其中完全的情境记得当时年纪小买了一本原版书看可惜才疏学浅如我并未完全看的通透后来买来了中文版终有一日我也想体味出老师所言之感
  •     书越看越有味道。电影选角很成功,米歇尔·菲佛和丹尼尔·戴-刘易斯完美地诠释了两个主角。
  •     不觉得梅有什么错哼╭(╯^╰)╮难道是因为薇诺娜演,习惯性庇护么?连她实际的超市行为我都能接受UU
  •     爱情是牺牲品!
    不及着读,但早晚要读的书。
  •     富家小姐的习作
  •     In sooth, I don't know why I am so sad.
  •     一般般吧,总觉得是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故事,话说纽兰真是弱啊,直到最最后居然他也没上去找埃伦,为什么啊?!再以及,读的时候会想到日瓦戈医生,怎么说呢,都是那种娶了一个乖乖女,喜欢一个出格女的故事么,大概这种故事还蛮多的。。。不过日瓦戈医生可好看多了!
  •     书是硬面精装的,纸张质量很好,字体适中。
  •     埃伦的隐忍与独特,阿切尔的挣扎与懦弱,他束缚在传统之下难以逃脱,因而对代表自身内心的渴望的埃伦无限向往,梅很好对于当时那个时代的一切标准而言简直完美,可这种完美只是礼教和荣誉下的复制品,而她也不是真的毫无心机。否则便不会在死后还借助孩子给丈夫的安全忠诚挖下一个重坑
  •     有些段落写的有点啰嗦,名字普遍太长,有些名字还一样,强烈提醒自己记住三大主人公,梅,纽兰和埃伦
  •     结尾处,年老的Archer在May的楼下坐了一会,便悄悄离开。落日余晖下,年迈的背影渐渐远去。在责任和爱情中,Archer选择了责任,并坚守到了最后。
  •     我是先看的电影版,然后才买的书看,还好,电影和原著的差别不是很大.
  •      在图书馆看完了这本书。恪守"规范的"主人公们屈服了,留下的遗憾却永远弥补不了。
  •     让人唏嘘不已的结果,但在现实中却一直在发生着
  •     原来这本书也得过普利策啊
  •     丹尼尔·戴-刘易斯 主演的同名电影,帅爆~~
  •     写读后感,不太懂为什么在结尾纽兰想在楼下会比上去更真实。(写读后感之后我要把这本书多加一颗星)
  •     一点儿都没被爱情感动,人物刻画得太不讨喜。民主社会也曾经有过吃人的黑历史。
  •     然我心里很难受
  •     当我自己看的时候,理解起来比LTE架构还难,然而拨开云雾,终也明白了一点作者的心情
  •     2014-113
  •     渣男,啊喜欢被人别娶别人啊,不过小说的艺术成就还是蛮高的,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
  •     已经看了一半左右 仍然没觉得哪里特别吸引我 对于我来说可能不是一本很好读的书吧。。。
  •     只有离开你,我才能爱你。
  •     短暂的相遇和漫长的告别,哪一样才是梦境?
  •     社交界名媛和胡同口大妈嚼起舌根来没什么区别,都是闲的
  •     最后一章写的很有共鸣,对无疾而终爱情的最佳诠释。
  •     爱是想触碰又缩回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