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最后一座小镇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地球上的最后一座小镇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544708678
作者:[美国]托马斯•马伦,Thomas Mullen
页数:418页

作者简介

故事发生在1918年秋天的美国,当时发生在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了。一场大流感正在席卷世界,席卷美国,全国各地患者激增,染病者几乎无法幸免于死亡,而且其状惨不忍睹。美国西北部的偏僻小镇是伐木工人聚居地,这里常年与世隔绝,所以镇上暂时没有发生疫情,但是考虑到外面大流感的可怕肆虐,大家决定封锁小镇,并派哨兵日夜把守进入小镇的要道。但是有一名饥寒交迫的士兵往这里走来,寻求帮助,哨兵警告未果,于是枪声响起……由此这座乌托邦式的小镇里开始发生20世纪人类身上发生的一系列最可怕的事情,读来让人惊心动魄。
作者介绍
托马斯•马伦,1974年生于美国罗得岛州,毕业于欧伯伦学院。曾任职于企管顾问公司、历史研究机构、出版社等,先后在波士顿、北卡罗来纳、华盛顿特区及亚特兰大居住。
三十岁时的处女作《地球上的最后一座小镇》大受欢迎,获得诸多文学奖项和荣誉,被好莱坞梦工厂买断电影版权。兰登书屋还将于2010年出版他的第二部小说《萤火虫兄弟们的湮灭》。现今马伦受邀在一些大学和社区图书馆参与授课或阅读项目,如 “一个社区一本书”或“新生阅读书目”,并活跃于文学节和芝加哥人文节。

前言

  我对陈忠实说,美国的评论家认为,《地球上的最后一座小镇》以百年前的流感事件为素材,填补了这段美国文学发展史上连海明威、福克纳和费兹杰拉德都不曾处理过的一段空白,让这个多年来沉默不语的故事发出了声音。陈忠实眼睛一瞪:“这与海明威和福克纳有什么关系·作家选材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的。海明威、福克纳、费兹杰拉德三个人,一个是写人性和人的命运的,一个是写家族故事的,一个是写爱情的。谁规定海明威、福克纳、费兹杰拉德必须写流感·”我说,嗯,你说得对。当然对了,我国的“非典”到现在已经过去六年了,不是也没有人将这个事件写成小说吗·可见,小说是历史的。  《地球上的最后一座小镇》是托马斯·马伦的处女作,于2006年一经出版即获本年度库柏奖优秀历史小说奖和《芝加哥论坛报》最佳图书奖两大荣誉,至今已经被已成了二十八国文字,其法文版在法国上架第一个月就销出九万本。于是,这位1974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罗得岛、毕业于俄亥俄州著名的欧伯伦学院的后生再也不用为人打工了,而是静下心来专门从事写作。他的第二本小说也将于2010年2月由蓝登书屋出版。据好莱坞记者鲍里斯·基特对外透露,去年获奥斯卡提名的编剧罗伯特·罗戴特已经被好莱坞梦工厂任命为《地球上的最后一座小镇》的电影编剧。全世界都在等着这部电影问世。  托马斯·马伦曾经在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历史研究机构和出版社打工,爱好读书、听音乐、旅游和看电影。写这本书是因为他在一本医学杂志上看到一个传染病例子,它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和灵感,于是他完全靠想象写成了这部风靡全球的历史小说。这就对中国作家靠深入生活和体验生活写小说带来了观念上的巨大冲撞和挑战。陕西作协副主席,小说家冯积岐认为,欧美作家的想象思维比我们中国人发达。我看并不见得,关键是西方人敢于想象。为什么他们敢想·一个是西方人文化程度普遍高于我们,几乎人人每天都在读书;另一个就是人家的稿费相当高,出了一本畅销书就可以不出去工作了,坐在家里继续想,继续写。如果我们的稿费每千字在二百元的话,那我也不用去上班了。如果我们的稿费比每千字二百元再高一倍的话,你看中国作家的想象力比美国人差不差!我说这话有点离题了,但作家们肯定会为我的话叫好,肯定会支持我的观点的。一本好小说为人类带来的精神享受是无穷的,为社会提供的启迪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在《地球上的最后一座小镇》出版之前,托马斯·马伦并不是个作家,他甚至连一个短篇都没有发表过,但美国出版巨头蓝登书屋和哈珀出版公司竞相出版这本书,而且一版再版。台湾的中文版卖到三百新台币一本,印度要卖到六百七十六卢比一本。该书的写作手法并没有什么新颖之处,而是沿用了过去老套的蒙太奇方法,那么,这本书为什么能形成风靡全球的大好局面·主要是它的故事震撼人心。  流感来时,美国社会不知所措,报纸报喜不报忧,政府不允许媒体说真话。  1917年至1918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流感在全世界杀死了一亿人,甚至更多,其中杀死了两千万美国人。流感将美国社会彻底孤立了。人们变得极端自私,也面临着生存与道德的两难局面。美国政府在流感的风口浪尖上手足无措,没有应对机制和控制手段,使全社会一片恐慌,而政府却背道而驰地采取了“极左”路线,成立了一个“公众信息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下设了一个“美国保护联合会”,机构遍布全美国,成员达三十万之多。美保会雇用了大批的流氓打手随意搜查民宅,到处抓人,使万民痛恨。书中的“招之即来的民兵”志愿者也是威尔逊政府“公众信息委员会”的产物,专门负责反德国宣传,鼓动人们报名入伍,参加欧洲大战;督促人民购买战争债券,支援美国参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流感肆虐时期,是美国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战争和流感的同时来临,对美国和美国人民进行了一次生死存亡的历史性考验。从她球上的最后一座小镇》这本书里虚构的乌托邦式小镇康芒威尔思,我们可以看到,将近一百年前的美国,许多人的人性道德十分脆弱,流感来临时,为了保护自己,为了拯救自己的亲人,宁可把别人送入地狱,宁愿背负道德沦丧的杀人犯骂名,也要开枪杀人,不能不说这是那时美国边陲地区社会道德的沦丧。  但是,在人类生活的任何一个社会里,善良与邪恶总是对立存在的。马伦塑造的康芒威尔思镇的创始人查尔斯和小镇上唯一一个医学权威贝恩斯医生这两个人物,是两个大公无私、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光辉形象和典范,使人深受感动。与这两个人物以及查尔斯的“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老婆丽贝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故事中的另一个主人公格雷厄姆的自私形象。然而,查尔斯和贝恩斯并不是“高大全”式的人物,他们的心灵深处也有令人颇为遗憾的一面。他们在仓库楼问清了第二个士兵的来历后,由于害怕他携带流感病菌传染给他们,便把他锁在了仓库楼里不让他走,给格雷厄姆制造了杀死他的机会。据说很多外国读者看了这个情节的描写,对查尔斯和贝恩斯产生了怨恨的情绪。  《地球上的最后一座小镇》之所以在全世界形成畅销的局面,正像我的几个国外朋友说的那样,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家将流感病人的症状和病情发展经过描写得淋漓尽致,使人们了解了流感的真相并得到了预防知识。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关注:全镇一半人都染上了流感,五十七岁的贝恩斯医生也不知道这次流感是怎么回事,处于无能为力的状况,但他尽职尽责,每天挨家挨户去给病人做检查。流感病人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咳嗽,发烧,呼吸困难,痰中带血,甚至喷出血雾。而这位老医生每天被病人的咳嗽喷得满脸是血污。染病的人太多了,他每天出完诊回到家里已是后半夜。他的妻子已经不在人世,他疲惫不堪地躺在冰冷的床上,想起死去的老伴儿,悲从心起。加上对病人日益增多的焦虑,他禁不住每天夜里拿起酒瓶借酒浇愁,不知不觉床头边摆满了空酒瓶。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众多流感病人每天都将病菌传染给他,他却没有受到感染,除了一身疲惫,依然健康无恙。这种现象医学界至今都没有做出定论,但无形之中人们得到了一个启示。该小说有许多故事情节对读者具有启发性,读者能够从中受到教益。  另外,马伦在《地球上的最后一座小镇》里着重对菲力浦和杂货店老板的女儿埃尔西这一对“不知道怎样互相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少男少女的爱情故事进行了描写,写到最高潮时也没有使读者受到太大的感官刺激,但却使人潸然泪下。  多么期望早日看到马伦的第二本小说《萤火虫兄弟之死》。  孔保尔  2009年7月9日于西安

内容概要

托马斯·马伦,1974年生于美国罗得岛州,毕业于欧伯伦学院。曾任职于企管顾问公司、历史研究机构出版社等,三十岁时的处女作《地球上的最后一座小镇》大受欢迎,获得诸多文学奖项和荣誉,被好莱坞梦工厂买断电影版权。兰登书屋还将于2010年出版他的第二部小说《萤火虫兄弟之死》。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地球上的最后一座小铂”是个能引发许多想象的书名。这部小说以19侣年肆虐全球、夺取一亿人生命的大流感为背景,从而像许多名家经典那样,又一次在极端的险境中暴露、挖掘了复杂的人性。小说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前几年流行的“非典”和目前正在全球流行的H1N1流感。  ——陈忠实  厄运临头的氛围和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情节,让人难忘。  ——《书目》  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于众多意义上胜出——精彩的故事、鲜明的角色、鉴古知今的寓言,简直让人不知该从何夸起。  ——网上书店  人类“高贵”的本能,其实非常脆弱。  ——《纽约时报》

章节摘录

  太阳只露了一会儿脸,似乎要向人们证明头顶上有宇宙的存在,苍穹中还有引人仰望的东西——行星、恒星以及包含着无限知识的浩瀚如烟的银河系——眨眼间又躲到云层后面去了。  医生开着车跑了十五分钟的路,只遇见两辆汽车经过,虽说是星期天的正午时分,路上却只看见一个行人。正常情况下,这个时候正是人们从教堂回家的时间,走亲访友后回家的时间。眼下流感已经在森林大瀑布地区肆虐了三个星期,根据医生最大的估计,各条街上所有流动的车辆行人,几乎都销声匿迹了。病人全都在自己的家里遭受折磨,健康的人不敢出门了。  “这条街上仍然没有人吗?”医生向两个同行的护士问了一句,两个护士的丈夫都在法国打仗。医生身材瘦削,上了年纪,戴着眼镜,眼镜上被不计其数的病人咳嗽时喷出的液体弄得脏兮兮的。  “是的。”其中一个护士摇着头回答说。由于病人和死亡的人数量日益增加,他们今天才抽出时间走了这么远的路到镇外的这条街上看看。这是一条冷清的街道,住的都是无家可归的穷人和初来乍到的移民。  邻居报告说,有一户人家传出吓人的声音,但是没有谁愿意走进去,看看这家人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  医生把车停在了这家房子的旁边,这是一幢两层结构的房子,建在平缓的山坡脚下。地面泥泞不堪,车轮陷在泥里有两三英寸那么深。看上去这座房子好像有些下沉,房顶朝右倾斜。这座房子位于一排五幢小楼中的最后一幢,五幢小楼互相错落,看上去悲惨凄凉。  下车前,医生和护士把纱布口罩紧紧戴在脸上,捂住鼻子和嘴巴,然后又把薄薄的橡胶手套戴上。  医生敲了敲门,里面没有应答,于是他又敲了敲,这一次敲得很重,并自报了家门。  “瞧!”一个护士说。在门左边的窗子里,他们看见了一张脸,一双眼睛正透过薄薄的窗帘使劲往外探视,这是一个不满四岁的小孩。她的两只眼睛很大,活像幽灵显现,既不害怕这些戴口罩的陌生人,也对这些人毫无兴趣。护士举起一只手挥了挥,那孩子没有反应。医生又敲敲门,指指门,那孩子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最后,医生只好扭动把手,打开门走了进去。所有的窗子都关着,显然,这扇门已经有好几天没有打开过了,他马上闻到一股异味。  站在窗边的小女孩转过身看着他们,她穿了一件脏兮兮的睡衣,上面套着一件大人穿的平绒衬衫,一头浓密的金发乱蓬蓬的,身体瘦得吓人。  客厅里一片狼藉,到处扔着衣服、玩具和书。一把摇椅侧倒在地上,一盏台灯掉到地上打碎了。来访者走进房间时,又有两个女孩从一片混乱中出现了,一个稍小一点儿,一个比在窗子里看到的稍大一点儿。她俩的衣服都穿得怪模怪样的,脏兮兮的,如同幽灵一般。  医生正准备问她们的父母在哪儿,这时他听到了咳嗽声,声音又干又哑。于是,他和一名护士顺着声音走过不长的过道,进了一间卧室。  另一名护士在客厅里陪着孩子们,她跪在地板上,从包里取出几片黑麦面包。孩子们冲向她,伸出手抢面包时,指甲都抠进了面包里。须臾之间,面包吃得一干二净,六双眼睛又都充满期盼地凝视着她。  卧室里,深色的窗帘把窗子遮得严严实实,医生看见了两张床,两张床上都有人。右边床上的人发出断断续续的咳嗽声,头枕在沾有一摊黑血污渍的枕头上,耳垂、鼻孔、上嘴唇都被凝干的血迹弄得很脏;他两眼紧闭,眼睑变成了深蓝色,眼睑周围的皮肤也变成了深蓝色。医生看见一只手放在被单上,手指是未干的墨水颜色。床边的小桌子上有道道血印,桌子上放着的《圣经》也沾有血迹。  那个男人又咳嗽了一声,睁开了眼睛,只见眼前曚昽一片,随后便又闭上了。护士跪在他的旁边,出于一贯的责任,想替他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她知道现在做这些是徒劳无益的,但这总比眼看着另一张床上躺着的那具尸体要好得多。  女人侧身躺着,面向她的丈夫,双唇张开,在痛苦的折磨中已成定格。她稀少的金色头发散在枕头上,有些垂落到床边,有些粘着血块凝结在脸上。医生很难推测她已经死了多长时间了,因为死于西班牙流感人的尸体和他见过的任何尸体都不一样。丈夫脸色铁青,郁郁寡欢,而她却乌黑发紫,面无血色,很难猜出她的年龄和种族。她反而更像是死于火灾。几年以前,锯木厂就发生过一场可怕的大火,医生见过这样的火灾罹难者。  她的年龄大概与两个护士相仿,医生保证说,似乎流感只夺取那些青壮年人的生命。也许孩子们正在恢复。然而这场流感却过早地要了她们父母的命。这次流感与大多数流感的模式完全相反。  这时,他们听到了更多的咳嗽声,是从另一个房间传出的。医生和护士面面相觑,惊奇不已,于是他们又顺着咳嗽声进入走廊对面的一间卧室。这间卧室的窗子没有窗帘。他们一走进去就看见一张大床上躺着两个人,都咳嗽不止。他俩都已成年,头两边的被单沾满了血渍。他们咳嗽的声音越来越弱,显然他们已是奄奄一息。  两具“尸体”之间突然有个东西动了一下,是两只小手。原来是一个头发乌黑、不到三岁的小女孩,睡在行将就木的父母中间,她安静地躺了一会儿,忽然睁开一双棕色的眼睛,哇地尖叫一声。这女孩究竟是惧怕这些戴口罩的陌生人,还是害怕她身边一动不动的父母,护士不敢肯定。小女孩不停地尖叫,似乎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声,也在表达着另一个房间里那三个安静孩子心里的恐惧感。  ……

图书封面


 地球上的最后一座小镇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春节前偶然读到译者孔保尔写的书评. 之后非但自己读了此书, 还向青海的完玛冷智强力推荐. 这次托老爸的福, 在瑞金医院九舍的沙发上又读了. 读完, 掩卷叹息. 这是一部深挖人性的书. 在人类暂时还无法克服的灾难( 譬如"流感"等)面前, 我们是多么地有气无力. 所有的"矜持", "腔调", 都成了有意无意的"装逼"和"娇情". 于是: 人们对一切都实行管控, 要求一切行动听指挥. "公众信息委员会", "美国保护联合会", 纷纷登场. 抄家, 抓人, 一切似曾相识的动作频频出现. 读到这里我真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原来我们的美国哥们也曾有过与咱35年前相似的经历. 其实, 作为"人", 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 每天的油盐酱醋柴, 吃喝拉撒, 老婆孩子热坑头, 哪样都不能少. 意识形态等等等等, 都只是如同我们所穿的衣服不同而已. 以"啥啥啥"的名义, 来行反人权之实, 看来美国人也是老于此道, 托马斯-马伦指出了这点, 他的书出版之后, 即被译成28国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拎不清, 总以为美国是MZ的堡垒, 可清醒之人也不在少数, 这28国的出版商就属于头脑清醒之人. 我们都是一样的, 谁都别想着暗算谁. 大家都是一个种----那就是" 人", 都犯过同样的错, 保不定哪天还会犯!
  •     摘自《城市快报》作者:张 玥甲流,是眼下全球的头号热议话题。很多人因此联想起1918年的那场全球性流感。那一次,病毒因为在西班牙造成800万人死亡,而被称为“西班牙流感”。但实际上,在当年年初它就已经肆虐于美国的军营中,并最终遍布美国。  此次流感造成了数千万人死亡,甚至超过了还在进行的一战造成的伤亡。它在美国的杀伤力尤其强大,人们接二连三地死去,很多大城市一片死寂。而在一些偏远的小镇,人们采取了封锁措施,和外界完全隔绝,以防病毒入侵,但多数仍没有逃脱厄运。  2006年,一部以这类小镇为主题的小说在美国问世。《地球上的最后一座小镇》成为当年美国各大畅销图书排行榜的常客。作者托马斯•马伦也借此书一举成名。  由于历史的焦点一向集中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而1918年大流感一直被忽视。在马伦之前,几乎从未有小说触及这一话题,纪实作品也少之又少。因此,该书的出版备受重视,很快荣获美国的“库珀奖最佳历史小说奖”,电影版权也被好莱坞买走,由《拯救大兵瑞恩》的编剧执笔改编。  1918年秋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一场大流感却开始肆虐全球,染病者几乎无法幸免于死亡,而且其状惨不忍睹。  在美国西北部深山里有个伐木小镇,居民们在恐慌之下决定封锁对外的道路,派人员武装戒备,让全镇孤立在森林之中,以求自保。  一天,16岁的菲力浦跟他视如兄长的朋友格雷厄姆一起负责看守时,一个士兵从异地赶来,咳嗽喷嚏不断,恳求在小镇借宿一夜。在两难的抉择面前,格雷厄姆开枪打死了士兵。这次事件给了菲力浦很大的冲击。而后又有一名士兵前来求助时,他暗中将其留了下来。而恰在此时,流感在小镇暴发了,人们濒临毁灭边缘,从此卷入一连串无法阻挡的悲剧中,恐惧对爱、家庭、友谊、价值观的考验接踵而至。  作家们是不是有孤岛情结?我想是的。从《鲁滨逊漂流记》,到《基督山伯爵》中的伊夫堡监狱,再到戈尔丁《蝇王》中的小岛,作家笔下的主人公总是被置于无法逃脱的荒境之中。也许在他们看来,只有这样与世隔绝的氛围,才能激发人性中最本真的一面,逼迫他们显现自己的生存本能。  《地球上的最后一座小镇》再次展现了这个情结。在这部小说里,“孤岛”是抽象的,小镇并没有真的被大海阻断,而是在陆地上被隔绝了与外界的一切往来。在很多这样的故事里,人性是向恶的,且随着故事的发展变得愈发不可控制,从而制造出一幕幕悲剧。  大流感的高死亡率和迅疾的传播速度,让整个国家都处于恐惧之中。人的神经犹如注满水的气球,鼓囊囊地应对着外部世界,敏感地捕捉每一个试图入侵这尚未暴发疾病之地的企图。格雷厄姆的一声枪响,杀死了一个存在感染可能的外来者,犹如凄厉响起的警报,在提醒人们身体安全的同时,也将道德逼迫到困境之中。  小镇必须面临一系列选择:是要人道主义还是生命?是让亟待帮助的人进入小镇,还是看着他们在寒冷中死去?是竭力救助已受感染者,还是将他们禁闭起来?  小说中的流感远比当下的流感厉害得多,当人感染后不久就会死去。这不亚于瘟疫的冲击,让小镇的所有人都乱了方寸。可想而知,在本能的驱使下,他们会做出怎样的决断。冬天笼罩在小镇之上,看上去充满阴寒,但由背叛、抛弃、伤害组成的人心,却折射出更加冷酷的光芒,让空气中凝结出刀锋一样的冰凌,将不堪回首的故事刺入历史的耻辱柱。  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书中角色而言,这是一场雪上加霜的灾难。在美国,反战情绪强烈到了极点,全国性的争论将政府搞得晕头转向。也许是为了国家或者集团利益而非正义,数项法令得到通过。人们的权利在爱国的名义下被侵犯、践踏。一个“美国保护联合会”在司法部的发起下成立了,它拥有调查公民忠诚度的权力。它的信条带有浓烈的激进色彩,认为每个人要么是忠诚的,要么是不忠诚的,二者必居其一。在这样的原则驱使下,它在全美搜查逃避兵役的人,寻找那些所谓的间谍。  小说中将这段历史还原出来,小镇人物也未能摆脱联合会的骚扰。当人们不得不面对流感的风险时,以自由、博爱名义进行的恐怖活动,给他们的精神带来了双重压力。流感病毒造成的呼吸困难,恐怕都不及国家暴力造成的窒息感那样强烈。  当一个国家的全部精力被战争消耗殆尽时,当它怀疑并伤害自己的子民时,你怎能指望流感能够得到有效的抑止?小镇选择闭关自守,出于无奈,出于没有任何依靠与希望的自保。这是一片真正的孤岛,你无法指望有一个能帮助鲁滨逊的星期五,有一笔能帮助爱德蒙•唐泰斯的宝藏。在流感与怀疑不自行停止复制病毒之前,无论小镇与外界怎样隔绝,地狱的景象最多只是迟滞它的到来,却不会停止脚步。也许在目睹过小镇的一片死寂之后,你会相当庆幸自己生存在一个没有世界大战、而且是由全球合力抗击病毒的时代。
  •     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因为一个朋友说起“末日小镇”几个字。觉得名字很特别,便开始找这本书。不料当时只有繁体的台版。在大难面前,或者在最小的机会面前,每个人其实都很正常。就像那个可恶的问题:老婆和妈妈同时落进水里,你救谁?(只救一个)但这类可恶的难题,其实每天都在身边发生。我知道,在士兵眼中,菲利浦就是一个像神一样的人,但神有时会是上帝,有时会是魔鬼。他们本来就在不断转换角色。翻译得还好,只是还好,但不够好。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災難之前,人們都如何呢。
  •     情节太过拖沓,高潮过于简单,比较失望。
  •     翻译可以去使了……
  •     感觉内心独白翻译的有点生硬。。。原版应该更精彩些
  •     人性,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黯淡。极力推荐
  •     我看不出这本书的闪光点在哪。
  •     翻译没睡醒,内容上远没有书名抓人眼球…
  •     不错吧。
  •     内容没有名字吸引人
  •     一个人的行为已经难以预测了,那一个团体里各个人的表现又会如何呢?
  •     畅销书总是言过其实,翻译的也很一般,序言后记里却充斥着自我吹嘘。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