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自白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家庭/婚姻 > 假面自白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4
ISBN:9787200048063
作者:三岛由纪夫
页数:179页

作者简介

这本书是我想留给我过去曾在那里住过的死的领域的遗书。对我来说,写这本书就是反过来的自杀。对于电影来说,如果把拍摄跳崖自杀场面的胶片倒过来播映的话,就一定能看到自杀者以迅猛的速度从谷底向悬崖跳上去复活过来的镜头。通过这本书我所尝试做的,就是放展这种起死回生术。。《假面自白》不仅在文学上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而且由于其存在着一些能够清晰反映出三岛隐藏着的那一面的缘故,它还是一部重要的作品。《假面自白》将与少年时期快乐的欲望相连的性愿望,极其正确而冷静地加以整理、表现,并将它作品化。

书籍目录


《假面自白》笔记――三岛由纪夫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三岛由纪夫主要作品及获奖
出版后记

内容概要

三岛由纪夫(1925-1970),本名平冈公威。日本小说家和剧作家。1949年发表《假面自白》,奠定了作家地位。进入文坛的20年中,发表了《爱的饥渴》和《金阁寺》等文学作品300多部,生前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章节摘录

  然而,有时候护士无意识地翻开这一页,对在旁边断断续续地偷看的我说:  “小少爷,你知道这帧画的故事吗?”  “不知道。”  “这个人像男人吧?其实是个女人。这是个女扮男装为国效劳奔赴战场的故事呐。”  “是个女人?”  我涌起一股哀伤的心绪。本以为是他,其实却是她。这个美丽的骑士,不是男人而是女人,又将会怎么样呢?——现在我依然对女扮男装抱着一种根深蒂固的难以说明的厌恶感——特别是这成为我对她的死抱有一种美好的幻想,一种残酷的报复,好像在人生途中遇到的第一个“现实的复仇”。后来我在王尔德如下的诗句中找到了对美丽骑士的死的赞美。  横遭杀戮倒在苇蔺草丛中的  骑士是多么的美啊……  打那以后,我就扔掉这本小人书,再也没有去碰它了。  于斯曼在他的小说《在那儿》里写道:“不久,这东西的性质就会突然变成极其精致的残忍和微妙的罪恶。”兹鲁特菲的神秘主义的冲动,是他亲眼目睹查理七世的勒令而充任了其护卫的圣女贞德的种种难以置信的事迹所培养起来的。虽说是相反的机缘(即作为厌恶的机缘),但就我的情况而言,圣女贞德起了一定的作用。 ……还有一个记忆。  就是汗味儿。汗味儿驱使我,激起我的憧憬,支配了我。  侧耳听见传来嘎吱的混浊的轻微而带有威吓性的声音。偶尔还混杂着喇叭声,传过来单纯的不可思议的哀切歌声。我心急如焚,拽着女佣的手,催促着她快点走,盼望着她把我抱起来,站到门口那边去。  原来是军队练兵归来,路过我家的门前。我总是从喜欢小孩的士兵手里,要来几颗弹壳,以此为乐。祖母说这很危险,禁止我玩这些玩艺儿。我的这种乐趣又凭添了一层神秘的愉快的色彩。沉重的军靴声、肮脏的军服和肩扛的枪支,是足够吸引孩子的。但是,成为吸引我向他们索要弹壳这种乐趣所隐藏的动机,仅仅是他们的汗味儿。  士兵们的汗味儿,那海风般的、像被黄金炒过的海岸空气的气味,搏击着我的鼻孔,使我陶醉了。我对气味的最初的记忆,也许就是从这种气味开始的吧。这种气味当然不会马上与性的快感联系起来,但士兵们的命运、他们的职业的悲剧性、他们的死和他们应看到的遥远的诸国、他们对这一切东西的官能上的欲望,都在我的内心里渐渐地并且顽强地唤醒了我。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初次遇到的,就是这些奇形怪状的幻影。它从一开始就以着实巧妙的完整的形态,站在我的眼前。是一无所缺的。日后我到这里来寻访自己的意识和行动的源泉时,也将是一无或缺的。  我幼年时代对人生所抱的观念,没有超出奥古斯丁式的预定说的范畴。无数次无益的迷惘折磨着我,至今依然继续折磨着我。但是,如果认为这种迷惘是一种堕入罪恶的诱惑,那么我的决定论也不会动摇了。我的生涯的不安的总账,犹如一纸菜单,在我还没能把它读罢的时候,就赋予我了。我只需围上餐巾,面对餐桌坐下来就行了。连现在写这种奇特的读物,也准确无误地记载在菜单上。按理说,我应该一开始就看到它。  幼年时代是时间和空间的纠纷舞台。譬如火山爆发、叛军暴动以及从大人那里听来的各国新闻,眼前发生的祖母病情的发作、家中一点点的争吵,以及刚才还沉湎在那里的童话世界的空想的事件,这三种东西之于我,总是同等价值的、同一系列的东西。我不认为这个世界比构筑积木更加复杂,也不认为不久我必将走向那里的所谓“社会”比童话世界更加光怪陆离。一种界定在无意识中开始了,于是,所有的空想从一开始就在对这种界定进行抵抗之下,不可思议地渗透着完整的、类似其自身的一种热烈意愿的绝望。星夜,我在被窝里看到了绕着我周围的黑暗的延长线上,浮现出了璀璨的都会。这都会奇妙地寂寥无声,而且充满着光辉和神秘。毫无疑问,在造访这里的人的脸上,都按上了一种神秘的印记。深夜回家的大人们,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留下了某种类似共同语言的东西、某种类似博爱主义团体的东西。另外,他们的脸上带着一种闪光的、令人顾忌直视的疲劳。活像指尖一接触就沾上银粉的圣诞的面具那样,用手一接触他们的脸就会明白,夜都会给他们涂上多彩的颜色。  谁都说人生像个舞台。不过,像我这样行将结束少年期的人,恐怕为数不多。这已经是一种确实的意识,它同非常朴素的浅薄的经验夹杂在一起。我心中总有些疑惑:“人们不会像我这样走向人生吧?。但我内心七成相信,任何人都是这样开始自己的人生的。我乐观地相信:只要表演完毕,好歹就会闭幕,我早死的假说与此有关。到了后来,这种乐观主义甚至使我的梦想遭到非常严厉的报复。  为慎重起见,我必须补充一句,我在这里想说的不是通常的“自我意识”的问题。仅仅是性欲的问题,而并非其他问题。  本来所谓劣等生的存在是来自先天性的素质,而我为了想跟普通人一样升班,就采取了权宜之计的手段,即考试的时候,我不知其内容,都偷偷地照抄了同学的答案,佯装若无其事的样子交了答卷。有时候,这种比作弊更无智慧、更厚颜无耻的方法会获得表面上的成功。他升班了。惟有他以比低一年级更精通的知识为前提上课时,他全然不明白,就是听课也全然不明白。他的前途只有两条,一条是走上歧途,另一条是拚命装懂。究竟走哪条路,这是由他的软弱性和勇气的气质来决定,而不是由量来决定的问题,因为不论走哪条路,都需要等量的勇气和等量的软弱性,而且不论走哪条路,都需要有一种对怠惰的诗一般的持久的渴望。  有一回,我加入一伙人的队伍,从学校的围墙外,边走边七嘴八舌地议论某个不在场的伙伴,说他喜欢上了乘坐往返学校的公共汽车上的女售票员。不久,这种背后议论就被一般评论所取代,认为公共汽车女售票员有什么好呢。于是,我有意识地用冰冷的口吻扔下一句话:  “可能是喜欢她的制服呗。穿在他身上很适体,觉得好呗。”  当然,我压根儿不曾领略过女售票员这种肉感的魅惑,这是类推——纯粹是一种类推——但我希望对待事物拥有像大人那样冷漠的好色家的看法,这种与年龄相应的自我炫耀也帮了忙,让我说了这番话。  这种反应有些过度了,这伙人都是晶学兼优的稳健派。他们异口同声地说:  “真惊人,你真有两下子!”  “要不是有相当经验,说不出这种一针见血的话来呀!”  “实际上,你好像很可怕啊!”  碰上这种天真而令人感动的批评,我觉得太切中要害了。就以同样的话来说,也有一种不那么刺耳的朴实的说法,也许这种说法会使人对我留下某种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反省:说话应该多斟酌些啊!  十五六岁的少年在操作这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意识时,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以为惟有自己比其他少年能够更早地形成坚定的意念,才有可能操作自己的意识。其实不然。我的不安,我的不确定,只不过是比谁都早地要求限制自己的意识,我的意识,只不过是错乱的工具。我的操作,只不过是不确定的胡猜的估量罢了。根据茨韦格的定义,即“所谓恶魔性的东西,都是天生在所有人的内部,走向自己的外部,驱使人超越自己,走向无限境界的不安定的东西”。  而且,那是“恰似自然从其过去的混沌中,把某种不应除去的不安定的部分,留在我们的灵魂里”。这种不安定的部分带来了紧迫,且是“欲图还原到超人性的超感觉的因素”。在意识具有单纯的解说效用的时候,人就不需要意识,也是合乎道理的。  我本人丝毫也没有要从女售票员那里接受其肉体的魅惑,可是却有意识地以纯粹的类推和通常的技巧说了那番话,使伙伴们震惊、羞愧和满脸绯红。而且他们以思春期似的敏感的联想能力,从我的言谈中隐约地领受到肉感的刺激。目睹眼前的这般情景,我当然涌现出人的坏的优越感来,然而,我的心并非到此为止。这回轮到我本人受欺骗了。因为优越感发生了偏颇的醒悟。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一部分优越感使我自命不凡,以为自己比别人进步,从而自我陶醉,这陶醉部分比其他部分早就醒悟过来。尽管其他部分尚未觉醒,自己却以为所有部分都已醒悟,犯了估计上的错误。所以,“比别人先进。这种自我陶醉,后来被“不,我也和大伙一样都是人啊”这种谦虚感所修正。这是多亏估计上的错误,才被“当然在所有点上我和大家一样都是人”这种说法所敷衍(还没觉醒的部分,使这种敷衍成为可能,并支持了它),终于得出“谁都是这样子”的狂妄的结论,只不过是错乱的工具的意识在这里起了强有力的作用……就这样,完成了我的自我暗示。这种自我暗示,这种非理性的、愚蠢的、虚伪的、乃至连自己都察觉到是明显虚伪的自我暗示,从这时候起至少占据了我的生活的百分之九十。我想,也许没有什么人比我对凭依现象更脆弱的了。  读了这些,人们可能明白了吧。其实理由很简单,我之所以能够说出公共汽车女售票员有点肉感的话来,就是因为我只对那一点没有觉察到——这确实是很简单的理由,并归结到我对女性的事情没有像其他少年所有的那种先天性的羞耻。  为了避免招来诽谤,说我只不过是用现在的思考来分析当时的我,现将十六岁时我自己所写的一节抄录如下:  ……陵太郎毫不犹疑地加入了陌生朋友的队伍。他的举止显得比较快活——也许是佯装让人看的——因为他相信可以把那毫无理由的忧郁和倦怠掩盖起来。作为信仰最良好的因素自信,把他置在一种白热化的静止形态中。他一边参与无聊的嬉笑和耍闹,一边却不断地在想:“我现在既不郁闷,也不寂寞。”他将这称为“忘却了忧愁”。  自己是幸福吗?这样也算快活吗?周围的人始终不断地为这样的疑问而感到苦恼。正如疑问这个事实是最实在的东西一样,这是幸福的正当的理想状态。  然而,陵太郎独自下定义“是快活”,并把自己置在确信之中。  人们的精神,会用这种顺序向他所说的“确实的快活”不断地倾斜下去。  虽说朦胧,却是真实的东西,它被有力地封锁在虚伪的机械里。机械开始强有力地运动了。人们却没有察觉到自己就在“自我欺骗的房间”里……  ——机械开始强有力地运动了。……  机械果真强有力地运动了吗?  少年期的缺点就是相信:只要把恶魔英雄化,恶魔就会心满意足。  ……

图书封面


 假面自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假面自白》 三岛由纪夫 2011-4-27理智上认为是丑恶的,感情上却简直会当做是美。美是在索多玛城里吗?……——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性欲与爱情的分裂。“我心想,大概人没有任何欲望才能真正爱女性。”爱着园子,却对她没有任何肉欲,这种分裂,让他恐惧绝望。●喜欢肮脏的,未被理智污染的,纯粹动物性的雄性肉体喜欢肮脏的清厕夫和汗臭的士兵。更深的是被其身上的“悲剧性命运”所吸引。虽然我心理上“希望成为那悲剧美的主角”,但实际上我内心清楚,那种事情是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就是说,这种憧憬让我体验那种被抛入悲剧命运的美感,却不至真的堕入悲剧的生活。演戏,实际上也是这种“安全地体验悲剧美”的游戏的一种。 ●美的毁灭,比美本身更美。对受残杀的少年的热爱。《圣者塞巴斯蒂昂》激起我第一次的欲念,成为我性幻想的源泉。●身体残弱,缺乏勇气,非常向往死亡,却又非常怕死。逃兵。●——所谓“假面的自白”倒错的自己,让自己习惯了演戏,习惯了戴上假面的生活,用自欺、自我暗示掩饰自己的无知,将自己修饰成一个“并不在乎这一切”的人,却没有意识到这只是一种自我陶醉。●结尾:“我”站在激起自己性欲的男子与自己爱着的女人之间,身心被矛盾撕裂。“这瞬间,我心中仿佛有某种东西被残酷的力量撕开了两半,就像雷电把活树劈成两半一样。……我方佛看到我的存在被某种可怕的‘不存在’所取代的一刹那。”
  •     开始注意到关于塞巴斯蒂昂的绘画,是因为三岛的《假面自白》。我想,只要看过这本书的人,没有不对这幅画印象深刻。三岛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塞巴斯蒂昂的肉体美,让人目眩神迷的肉体美,“在他那可与安提诺乌斯[约110—130,罗马皇帝哈德良宠爱的娈童]媲美的肉体上,毫无在其他圣者们身上所见到的那种传教的艰辛和老朽的痕迹,只有青春,只有光彩、只有美丽、只有逸乐。 ”(我引用的这个版本,是网上找来的,因为书不在手边,文字上可能有些出入。)“那白皙无比的裸体,被至于薄暮的背景前,耀眼夺目,那亲身作为大内虎威习惯了弯弓舞剑的结实臂膀,被抬到不过分的角度,使被束的双手正好在发顶上方相交,脸微向上仰,凝视着天上荣光的眼睛安详地睁着。在挺出的胸膛、收紧的腹部、稍稍扭动的腰间所漂动的都不是痛苦,而是摇曳着某种音乐般忧郁的逸乐。要是没有深深射入左腋窝和右侧腹的箭,往往会看成是罗马的竞技者,在薄暮中倚着庭园的树歇息的情景。箭射入他那健美的、青春的肌体,像是要以无比痛苦和欢乐的烈焰,从内部燃烧他的肉体。但是,没有画流血,也没有像其他塞巴斯蒂安像一样画上无数的箭。只有两支箭,将静谧、端庄的影子投在他那大理石般的体肤上,宛如投落在石阶上的枝影。”正是由于这极端的肉体美,“我”的第一次“恶习”就发生在观看这一副画时。“我”的欲望被如此强烈的激起,不仅仅是因为这幅画所展现出的年轻的肉体美,还因为这肉体和死亡相联系,于是对塞巴斯蒂昂的描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三岛的美学理想:“塞巴斯蒂安——年轻的近卫军首领——显示出的美难道不是被杀的美吗?罗马的那些被滴着鲜血的肉香和松筋彻骨美酒的香气养育了五感[指视、听、 嗅、味、触五感]的健壮女人们,很快感觉到他自己尚不知道的不详命运,因此而爱他,难道不是吗?虽察觉到不久就要从撕裂的肉体缝隙中喷射而出,可热血却比平时更加汹涌快速地在他白皙的肉体内流淌。女人们怎么可能没听见那热血强烈的希求呢?”死亡与美之间的相互映照关系,恐怕只有三岛这样一个日本作家才会将它发展到极致。所以阅读三岛的文字,总是会有一种奇怪的体验,一方面会有一种肉体上的反感,另一方面汹涌而来的却是一种强烈的快感。仿佛由于那些痛苦的刺激,快感也增强了。所以,读完三岛的书,你没有办法不对他印象深刻,并念念不忘,不管你是否喜欢他。读完《假面自白》后,我对圣塞巴斯蒂昂充满了难以遏制的好奇心: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肉体,能激起如此极端的美感,显然并不只是三岛有这样强烈的感觉,“希尔休弗尔德[1868—1935,德国性科学家]所列举的倒错者特别喜好的绘画雕塑类,第一位便是‘圣塞巴斯蒂安的绘画’。”虽然是如此的好奇,然而并没有特地的去翻画册,只是存了一个想法,因为我更喜欢不期而遇的感觉,像赴一个很久以前的约会,虽然早有预谋,仍然会有一种突然发现的惊喜。当然,你也可以认为这是因为我的懒惰。最近,芝加哥艺术馆有一个展览叫《drawn to drawings》,展出了一批15 世纪以来的许多画家的手稿,有好几幅是关于圣塞巴斯蒂昂殉教(Martyrdom of saint sebasitian)的主题,其中有一副草图,特别优美。三岛提到的那幅是歌德•莱尼(Guido Reni 1575 -1642)) 的油画《圣塞巴斯蒂安》,巴罗克式的光影,充满了戏剧感。而我看到的这一副是褐色的钢笔稿,阴影处用蓝色的水彩表现,画家是Lodovico Cardi(1559 – 1613)。Guido Reni 和Lodovico Cardi 都是意大利画家,生活时代相隔也不远,且都受巴罗克艺术的影响,虽然油画和钢笔稿的表现性差别很大,但这两幅画仍然有相似之处。Lodovico Cardi 的《Martyrdom of saint sebasitian》,画的是一个场景,前景是圣塞巴斯蒂昂被绑在树上,一群罗马士兵围绕着,用箭射他。几乎全裸的塞巴斯蒂昂扭动着身体,但是并没有呈现紧张的肌肉状态,而是优美的s型,他的身体颀长而健美,我大致估了一下,约九头长,标准的模特身材;脸上的表情也没有因痛苦而扭曲,而是像在叹息,如同一个忧郁的情人。那群围绕着它的罗马士兵,也十分俊美。塞巴斯蒂昂也只插了两支箭,一支在胸前,一支在咽喉处,如同Guido Reni油画中的两支箭,这两支箭也没有破坏塞巴斯蒂昂身体的美感。而且因为整个画面是用钢笔线条和浅蓝的水彩表现,褪去了这个场面的血腥味,反而有种简洁朴素的美。与Guido Reni油画的不同之处在于,Guido Reni的画由于强烈的光影效果,突出了血肉的生气,一种欲望之美漂浮在塞巴斯蒂昂的肉体上。而Lodovico Cardi的画,则显示了一种优雅的光辉。这两幅画都是宗教主题的绘画,与文艺复兴之前的绘画相比,你可以发现这些画是多么的生机勃勃,充满了对生命的赞美,宗教的意味却很淡漠。画家们似乎并不关心灵魂的问题,至少在画画的时候,这个问题是被忘却的,他们关注的是如何表现,宗教只是一件外衣。他们只是借用这个主题来表现人身体的美,至于这个主题到底是什么,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如何构图、如何安排人物和光影、如何运用透视法营造出合理的空间效果,如何运用解剖学的知识使人体的肌肉显得仿佛热血就在体内流淌。表现力才是画家关心的核心问题。这是一种多么渎神的想法,它排除了绘画的神圣性。或者说表象才是绘画的一切目的。肉体的、可毁坏的、会腐败的只有刹那光辉的表象,成为了艺术的目的。无论是青春、光彩、美丽还是逸乐,在它达到最顶峰的时候,画家抓住了它,随之而来的就是衰老、黯淡、腐败、堕落。仿佛是上帝为了惩罚人类攫住了那刹那的荣光,紧随其后的就是永恒的失望,画面越美,越是反衬出现实的不堪忍受。这种让人不安的情绪就象画面中浓重的阴影,反衬出画面的美,使其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光彩,让人心醉神迷。让人端于逸乐的是永恒的失望。
  •     三岛的文很透彻。像血一样。他是一个自我的人,我觉得本书适合有些自恋的人去看。他和川端,井上靖并称为20世纪后半叶日本文学三大家。如果川端说是描述女性的美,风雅,深沉的悲伤。三岛则多是些男性的美,肉体,力量。三岛多写些纯文学小说。如果说他的《爱的饥渴》让我吃惊于竟有人能把感情写得这么发疯又这么冷静,把嫉妒写得这么保守又淋漓尽致。那这本《假面自白》则让我对三岛本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顺便说一句无聊的,他长得有点像宋承宪……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对于性倒错の欲望的描写很有趣。
  •     三岛必读
  •     我能理解三岛由纪夫想说什么,但是我不喜欢这种表达方式。对于简单的事,日本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将它复杂化,恐怕人们能够毫无障碍地理解。既然三岛是基佬,又对园子没什么感觉的话,园子结婚之后他又为什么约她出来呢?这不是犯贱吗?为什么要给别人造成恋爱的错觉呢?为了给自己增加存在感?
  •     觉得…三岛由纪夫这本半自传的小说把我吓傻了 原来在异性恋世界中的同性恋者心里是那么艰难的一步一步探索
  •     一个天才偏执狂的艺术自剖。我看到的是一个审美与偏好异于常人的,神经异常纤细敏感的,沉醉于颓靡的美与堕落精神的内向而自卑的男人。同时,正如大部分人所说,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完全能够看出三岛的同性恋倾向——他对男性身体的狂热喜爱与痴迷,每当看见身穿紧身裤的男子形象便无法移开视线,对军人汗味的着迷……都能够感受到他那难以言说的隐秘情感。语言比较晦涩难懂,看着心情会不自觉地变得压抑难耐,作者内心那种骚动不安和惶恐忧虑却是很好地被呈现、被传递了出来。
  •     高二的时候读了一学期三岛,这本书最喜欢,从头到尾,有一种偏执的感觉,有一种能在其中看到自身的感觉。那时候有人说三岛由纪夫太晦涩了,我倒是没什么感觉呢。
  •     开始读时被深深震撼,而过半以后渐觉无味,或许是处于对“同性恋”不圆满的失望。三岛对爱与性的阐释深刻甚至晦涩,过于悲伤的流露,我好几次想大哭出来。
  •     高二的时候读,可是似乎并读不懂
  •     又是暧昧又是晦涩,有点畸形又有点唯美理想
  •     翻译不好
  •     如果这是年轻时的三岛,那么后来他着重写的《幸福号起航》之类,我是难以理解了,这本书是他日后写美的极致的影子吧?还是觉得这种过于细腻、干净近乎洁癖的感情太过孤独了!
  •     前一半没什么意思,后一半挺不错。话说既然知道自己那啥与旁人不同,那就不要去招惹园子呀,没结婚之前就算了,结婚后还那样是什么意思呢? 嗯,最后的分离挺有诗意的呢。
  •     书不错,唐的翻译简直不能忍。好几处不通顺有错误。。读起来太抓狂。希望文本会出。。。。
  •     遜于《金閣寺》,真不該先讀《豐饒之海》和《金閣寺》的。插圖干擾閱讀,尤其是用電子檔時。讚同洪範書店葉步榮的看法“內頁排版的話,就是注重文字本身,不太去設計一些什麼花樣;比如說頁碼或書眉就儘量地簡單、簡化,以免干擾到文字的呈現。”
  •     非现实性格。
  •     准备读第三遍
  •     欲望从体格健壮的近江开始,在最后的舞会上又被牡丹图案的刺青这股莫名的情欲所袭击
  •     读得云里雾里。套用毛主席的一句话,我爱男人,也爱女人,但更爱男らしい男。
  •     隐约映出三岛的结局了 这种美真不是谁都能体会并且描写还付出实践的啊
  •     算是知道了三岛的表象
  •     里面的单词真的查不到。。。。。然后这书竟然是白色的书壳,图书馆的已经完全是黄色了。把插图都放到书后边儿可能会更好,中间有莫名其妙的插图总觉得奇怪啊唉。除此以外,真是让人激动的书啊。虽然不是男孩子对官能感受不是那么具体,不过对死亡感受真是太棒了。
  •     翻译有点晦涩啊 不是很懂 发现里面很多内容可以用性心理异常来解释啊 果然性健康教育课不是白听的
  •     三岛由纪夫对美的执念大概无人能及了吧。这本书对同性恋心理的描绘真是入木三分深得我心。字里行间无处不在的耻辱感,对美执拗而无视道德伦理的追求,看得人起一身鸡皮疙瘩的遣词造句。最喜欢他对圣赛巴斯蒂安的描写,非常罪,非常美。
  •     坦白得令人难堪。
  •     为写JG福切重新看了一遍,后半段BG还是看不下去太假了太不放飞。不过比较起来这已经是阿公相当放飞的一本了,他就该多写BL才对,所有的BL都写得像是名作,所有的BG除了潮骚都写得像是残废。
  •     三岛由纪夫第一部出版小说,但一定不是最好的
  •     似乎能理解他 又不能理解他 读的很压抑
  •     无
  •     同样欲罢不能
  •      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不喜欢看传记 而喜欢看虚构的小说 我渴望在谎言中窥伺事实 却难以容忍在真实里瞥见虚伪 人们写小说的时候总忍不住写入真实 在写传记的时间却下意识带上面具 假面自白说是写的戴面具的自己 实际上作者还是相当诚实坦白的
  •     自白是不可能的。
  •     “你不是人。你的身体是无法与人交际的。你不是人,而是一种奇妙的悲哀的生物”
  •     他会对着一副收藏于意大利热那亚卢索宫里雷尼所画的中了箭的圣塞巴斯蒂安手淫
  •     看完以后忽而很想活下去,因为只要活着就能继续思考,就有其他可能,就有站在一边嘲笑过去的自己的特权。如果三岛活得像石源一样久的话,说不定会成为niconico上的哲♂学同好吧。
  •     你读过一些书,有些会忘了,有些写书的人的温度却融进生命的圆月。人是不一样的人,故事是不一样的故事,但你隐约觉得,有相同的事情发生着。
  •     爱这结尾
  •     活着就不要想太多。
  •     翻译很烂。幻想中的杀人描写很精彩。可惜我的那个她没有园子那样深沉地爱我……
  •     像个矫情的学霸。译得太晦涩。文字中很机械的部分,仿佛来自某种巨大压力之下的固化、切割与变形,想想现代社会的种种,那些“理性”“个性”“垄断”“独特”,很觉得三岛也在所难免。
  •     看到当时看完上海译文版之后的短评实在惊呆了,现在果然变纯真了很多。这个版本里好多插图。刚好看之前还有想起普鲁斯特。
  •     翻译或许有一些不精准的地方,也有不少错字。 看见了纠缠的欲望和矛盾的深渊,有些话让人感受到难过的共鸣。
  •     他说,我的悲痛被程式化的处理,让我感到一点安慰。这话一直忘不掉。
  •     对于我来说,着实是难以理解,但这并没有什么关系。就像是我的人生啊,虽然我不能完全明白,到我却在经历着啊。
  •     总觉得她和三岛很像,为了了解她的心情才读了这本书。 三岛笔下男人的美,根本过目不忘啊!
  •     当时跨越两个学期看完的一本…好怀念图书馆五楼看书的日子嗷~
  •     像我但不是我
  •     三个关键词:自我意识,性意识,死亡 三段感情:圣塞巴斯蒂安-第一次激发性欲与恶习;近江-初恋,倒错之恋;园子-自我纠结,正确表演,性向确认之恋; 三段对爱欲的真实描写: 1. 对近江对打时相互对视的描写 2. 收到园子“情书”时心理反应的描写 3. 拒绝与园子成婚后的心理描写 细致的自我剖析与精神描写,没有逻辑却胜过逻辑,强过郭敬明45度角仰望天空的苍白,真实而令人渴望。 读三岛,不必纠缠于前后逻辑,不必斟酌语序是否得当,用词是否精妙,而是粗略地体会纠缠于文段之间的心理自白与思想。
  •     一个矛盾体
  •     虽然‘’我“一开始强调对性不是很热衷,可是后来却反其道地写出来”我“对性的渴望和敏感。还有各种心理矛盾,虽然有些令人费解....看的是第一遍,还没有太大感悟,还需要看第二遍甚至更多。总之,推荐。
  •     每次读日本文学都要先稍微清空一下往常的阅读和思维习惯,否则根本读不下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