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狼藉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家庭/婚姻 > 声名狼藉

出版社:珠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45301113
作者:棉棉
页数:239页

作者简介

《声名狼藉》的男女主人公是《糖》的延续,但小说对男女关系做出新的诠释。故事内容正如它的英文书名“Panda Sex”,以“熊猫”来阐述一种“新男女关系”,故事设定在上海,城市中出现了一种“熊猫病毒”。因为熊猫很少做爱,谁得到这个病毒,一年只能做爱两次……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小虫的葬礼之后第二章  妹妹的葬礼之前第三章  你再10月31日晚上干了什么结局

编辑推荐

  “分手”似乎是我的专业,我整个青春的历史似乎都是由这些无比情绪化的时空而被定义的。《声名狼藉》与法文版同步出版,男女主人公是《糖》的延续,但小说对男女关系做出新的诠释。故事内容正如它的英文书名“Panda Sex”,以“熊猫”来阐述一种“新男女关系”,故事设定在上海,城市中出现了一种“熊猫病毒”……

内容概要

棉棉,本名王莘,“70后写作”重要作家之一。一九七零年出生在上海,从一九九七年开始发表小说,其作品中独有的伤感气息及内省风格,引起批评界的注意。她将小说的诸多传统置之一边,自称小说“是用身体去写得”,所以其作品掺入了特有的“残酷青春”气息。其作品风行大陆,并逐渐在当地形成一股“棉棉现象”。
棉棉十八岁时离开父母,到过上海等许多城市。她当过DJ,也做过歌手,自杀过,并曾吸过毒,经两次戒毒终于成功。她于一九九五年回到上海治病,并注册了一家工作室,从事音乐制作及唱片推广。
对棉棉而言,生活的迷人之处在于她相信意外。她的语言快速,感性而神经质,小说大多涉及边缘青年的生活,并以摇滚的精神写作,以自己的经历,想象力及女性直觉,叙说生活的感概,并描绘出都市夜生活的画卷。这些小说发表后各界评价毁誉参半,但她不在乎,因为自己的小说读者本色来就是“问题青年”,而不是评论家。
棉棉在大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每个孩子都有糖吃》(收录于本数)等书,造成轰动,其本人具有的传奇经历,让她拥有了大量的年轻读者,被誉为“新人类的代言人”。

章节摘录

  1   包的生日。一场时髦人物的宴会。  这里各色人种和各种语言混合,窃窃私语。  香水制造者K一直在拍照,她刚刚从一场葬礼回来。  包过去搂K。  K抬起头,她有着一张皱巴巴的天使般的脸。  她最近刚设计了一款名叫“China Underground”的香水。  K给包看她刚拍的照片。  K:你每年的生日Party总有几张同样的脸。这些,有着一张张脏脸的天使!  不远处,有一个瘦高个儿女孩,她说着英语。  关于这个瘦高个儿女孩的信息,大多都是不能确定的。  她经常赞助一些艺术活动,所以我们叫她赞助商。  赞助商:我刚去过迈阿密,所以皮肤晒成这颜色。你知道上海缺什么?上海就缺大海。我需要经常在沙滩边坐坐,有蓝色的天空,好朋友坐在身边看书,我在那里晒太阳,发呆,什么也不想。休息,我需要休息。  在另一个房间。  一男一女坐在那里。落地窗外有黑暗的花园。  他们面对着一台小电视机。  女孩是上海地下电影的公主。  她看着电视的眼神既脆弱又温柔。  在这里,我们就叫她ABC。  有些人就是这样,尽管他们是正在老去的男孩,但还是保持着男孩的眼睛、男孩的身材。坐在女孩身边的,当他看着你说话时,有些时刻,像是风吹进了他的眼睛,那双眼睛亮得像有泪光。  他曾经完整地代表着一个短暂的时代。  二十岁出头,他就是一个偶像、诗人、歌手。  他的小提琴,他的吉他,就像是黎明前最后一道星光。  有一天他自编自导自演了部地下电影,突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在光明与黑暗之间,他的脸与身体,符合一些人对梦想的要求。  在不同的时空中游荡,他希望能因此而看清楚从地狱到天堂的颜色。  他承认,表演对他来说是一种享受。  演电影时,他总是试图不动声色地带给大家一种印象:他就是那个角色本身。  在这里,我们叫他演员。  ……

图书封面


 声名狼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我一直是好孩子,但不代表我没有一颗曾经叛逆的心,但是我想,我离棉棉的世界以及春树的世界都太遥远了,所以我读不懂他们。我决定放弃,我想,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艺术是我欣赏不了的,总有些美味是不合我胃口的。我认同这些差异和遗憾。以后不再读棉棉。
  •     不知道是时间仓促,还是环境不对,总之感觉全没有了。没有大夕阳,没有野雏菊。没有狂风。没有大雨。还是每天一点点,在临睡前悄悄泯一口茶,静静的读。《声名狼藉》里有很多回忆。关于塞宁。关于红。有很多从前的句子。读的时候像是在看老电影。有很多回忆。但是。没看明白。没有结局。
  •     原来我已经不知不觉成了棉棉的读者,其实最开始也是因为一些颇具争议的评价开始看她的书的。书名都很酷,我看的第一本书《于忧郁的天空明天上升》 这么小众和地下的书 作者居然还是在我们学校图书馆发现的。 当时我一直反复念着 不知道是《于 忧郁的天空明天上升 》还是《于忧郁 的天空明天上升》我还以为于忧郁是人名呢好吧 我刚才听了个笑话 其实不算笑话 寝室里有人说 当你听人介绍自己说”我是埃塞俄比亚的公主“时第一反应是什么 我说我会说”真的吗?“她说她会说”你的名字好长“好吧 她是奇葩,但就是这奇葩说我是奇葩。离题了。我觉得这是一本很酷的书。很少会见到这么酷的书。看棉棉的书是个很飞的过程,有媒体说她是”用摇滚精神写作“,有人说她是个虚荣的演员在展示自己,放开她的争议,我觉得很少有女作家能有这样的才华。我看的第二本她的书是《糖》都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心里开始的时候本来还有些不屑,但却不知不觉中一口气看完,看完后放下书,头晕脑胀,好像飞在空中被大鸟慢慢放下,回到地面,棉棉说《糖》写的是她的青春,里面的甜蜜都是她虚构的,里面的黑暗痛苦都是真实的,她本人的青春更痛苦黑暗十倍,不想用他们一贯用的残酷青春作家来形容她,觉得她不仅仅是这样,她是在思考,用身体写作的人,她的实践精神是我们该学习的,不要怕痛,不要怕黑暗。她说在于她曾经是那么在写作中寻找积极意义。还看了《社交网络》很好看,很特别,是采访的网上很多歌陌生人,想表达我们所处的网络社交环境,也是在我们图书馆借的,我们图书馆怎么这么酷呢这本声名狼藉依然名字很酷,封面很酷,他们说棉棉有些神经质,好吧,我不知道是不是,但是我觉得有种很特别的感觉,至少她是与众不同的。比起在电视上那个有点语无伦次矫情的她,我更喜欢她书里很酷的感觉。她在声名狼藉里说了一些让我双眼放光,想直拍大腿的话,虽然这本书的剧情无比混乱,我开始以为是自己智商不够有点沮丧,但后来我又再看了一次,我发现混乱来自它本身。我发现只有无比分裂的大脑才可以看懂这个人物无比纠缠的小说,据说里面所有的男女都是一对男女,实在让我头疼,但是不阻碍我去欣赏它,我在看的时候就放弃了去懂他们的人物关系,放在了文字欣赏上面。很快,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的小小的一本书,配上daft punk的电子乐,刚刚好让我沉溺到书里去,这本书的设计拿在手上就特别放松,空白很多,不是拿起来就很生距离的书,亲近的我在上面忍不住写字。

精彩短评 (总计64条)

  •     看得我好憋屈。
  •     重要的不是过程而是最后得到的东西。我说的不是不择手段,而是所有的迷途都是为了真正的寻回。
  •     故事接龙
  •     看了书评对这本书有些期待。
    倒愿意看看这本,残缺时精神的形式化表达人们总有富余的好奇来对待。
    呵呵。
  •     安妮或许可以被复制,只要你抓住了安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赫然然看到方法论和世界观。。。我笑了撒~
  •     是我看不懂还是被捧的太高
  •     我是觉得这是天才之作,可以把一个“姐姐为了在葬礼上邂逅那个完美情人杀死自己妹妹”的变态故事写成一个深度的艺术品。或者我没看懂。
  •     已经过了再用情绪写字和阅读的年纪了,标志是无法再读这些世纪初的作品,以及安妮宝贝的最初几本书。情绪大过一切,句子破碎,有故意为之的语感。作者都有少年期,还是要挑符合自己现阶段的认知能力的书来看。
  •     如果说作家是敏感的,那棉棉肯定是敏感得已经神经质的那类,这类作家招来的评价肯定是走两个极端的,能在她文字里找到共鸣的,会非常喜欢她的东西,甚至读到流泪,不喜欢的人觉得这就是垃圾。这本是话剧的好本子。
  •     绝不看第二遍。
  •       不知道是时间仓促,还是环境不对,总之感觉全没有了。
      没有大夕阳,没有野雏菊。没有狂风。没有大雨。
      还是每天一点点,在临睡前悄悄泯一口茶,静静的读。
      《声名狼藉》里有很多回忆。关于塞宁。关于红。
      有很多从前的句子。读的时候像是在看老电影。有很多回忆。
      但是。
      没看明白。
      没有结局。
      
  •     深刻
  •       原来我已经不知不觉成了棉棉的读者,其实最开始也是因为一些颇具争议的评价开始看她的书的。书名都很酷,我看的第一本书《于忧郁的天空明天上升》 这么小众和地下的书 作者居然还是在我们学校图书馆发现的。 当时我一直反复念着 不知道是《于 忧郁的天空明天上升 》还是
      《于忧郁 的天空明天上升》我还以为于忧郁是人名呢
      
      好吧 我刚才听了个笑话 其实不算笑话 寝室里有人说 当你听人介绍自己说”我是埃塞俄比亚的公主“时第一反应是什么 我说我会说”真的吗?“她说她会说”你的名字好长“好吧 她是奇葩,但就是这奇葩说我是奇葩。
      
      离题了。我觉得这是一本很酷的书。很少会见到这么酷的书。看棉棉的书是个很飞的过程,有媒体说她是”用摇滚精神写作“,有人说她是个虚荣的演员在展示自己,放开她的争议,我觉得很少有女作家能有这样的才华。
      
      我看的第二本她的书是《糖》都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心里开始的时候本来还有些不屑,但却不知不觉中一口气看完,看完后放下书,头晕脑胀,好像飞在空中被大鸟慢慢放下,回到地面,棉棉说《糖》写的是她的青春,里面的甜蜜都是她虚构的,里面的黑暗痛苦都是真实的,她本人的青春更痛苦黑暗十倍,不想用他们一贯用的残酷青春作家来形容她,觉得她不仅仅是这样,她是在思考,用身体写作的人,她的实践精神是我们该学习的,不要怕痛,不要怕黑暗。她说在于她曾经是那么在写作中寻找积极意义。
      
      还看了《社交网络》很好看,很特别,是采访的网上很多歌陌生人,想表达我们所处的网络社交环境,也是在我们图书馆借的,我们图书馆怎么这么酷呢
      
      这本声名狼藉依然名字很酷,封面很酷,他们说棉棉有些神经质,好吧,我不知道是不是,但是我觉得有种很特别的感觉,至少她是与众不同的。比起在电视上那个有点语无伦次矫情的她,我更喜欢她书里很酷的感觉。
      
      她在声名狼藉里说了一些让我双眼放光,想直拍大腿的话,虽然这本书的剧情无比混乱,我开始以为是自己智商不够有点沮丧,但后来我又再看了一次,我发现混乱来自它本身。我发现只有无比分裂的大脑才可以看懂这个人物无比纠缠的小说,据说里面所有的男女都是一对男女,实在让我头疼,但是不阻碍我去欣赏它,我在看的时候就放弃了去懂他们的人物关系,放在了文字欣赏上面。很快,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的小小的一本书,配上daft punk的电子乐,刚刚好让我沉溺到书里去,这本书的设计拿在手上就特别放松,空白很多,不是拿起来就很生距离的书,亲近的我在上面忍不住写字。
  •     触摸到梦,梦就会消失。而触摸到物体,物体将填满我们的感官。
  •     没怎么看懂 应该就是诠释爱情吧?
  •     看不懂,扯鸡巴蛋的装逼文学~
  •     进过的戒毒所和监狱
    她貌似没吸过毒
    安妮和棉棉,恐怕都是不能复制的吧
  •      他们都博爱,但他们都有一定程度的自闭症,他们有表达的困难,他们都很怕人际间的交往,他们对日常生活的蛛丝马迹始终保持敏感。但他们不能靠别人太近,那不是因为他们冷漠,而是因为他们都更喜欢来自艺术、书籍、音乐的心灵关照。 其实我可以在她身上找到我所有想要的,但我还是要不停与她分开。我的世界是一个上发条的钟。我不知道谁是 那个上发条的人。也许这就是那种叫做命运的东西。我的钟有时会指向她,有时会指向别的什么。我是个特别胆小的人,我经常需要和所有的熟人隔绝,一个人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再返回来。这让我感觉生活是新鲜的,有待发现的。这就像是一种滑落,仿佛这样就可以回答一切,每次离开的时我都感觉特别真实,每次回来我都会感觉失去了什么
  •     棉棉的书,在你亲身经历之前,很难被理解,但亲身经历之后,也许很少有人再去理性的理解她的书,也许这就是棉棉
  •     刚翻了下作者的微薄 她说“如果你认为你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请不要看我的作品,也不要关注我。”不过的确,她的经历过于丰富 真的像是2个世界的人 只给我留下了湿冷晦涩的2个多小时
  •     想象的空间很大,很上海很另类的小说,关键是棉棉的人生很有意思,从浪荡不羁到宣传推广佛教,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教导引领大众年轻人这是很值得推荐的地方
  •     在图书馆读她的第一本《糖》的时候其实是在做练习 本来只是准备看看休息下结果后来干脆放下了笔花一上午看完了 看到这本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借了 但是也许是不在图书馆里了 也许是没有题要做 总之就是看得好累 这种一个人物上来独白一下恩模式对于记忆力奇差的我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     喜欢的文字风格
  •     糖很震撼 这部我觉得一般
  •     上海的小说。趴、性、恋爱,诸如此类。
  •     是 糖 的名声让我选择这本- -又一次后悔。
  •     走过来,走过去,回到形态模糊的爱情里。
  •     太颓废了
  •     意识流。。
  •     棉棉,棉棉。
  •     没大读懂。。汗。。。
  •     奇怪的是我有三本作者的书,看来当年榜单推荐很大胆,更奇怪的是我对故事内容已完全没有印象,再读一遍还是觉得垃圾。
  •       上海就缺海....休息,我需要休息...好几次,不同的人都说出了这句话。每个人好像都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得不到释放,不管用什么方式,都无法拥有安全感,
      边缘的人生,灰暗却有激情,一定有其精彩之处。但是,阅历不够,实在产生不了共鸣。
  •     这是一首黎明前的挽歌
  •     安妮比棉棉好模仿一点
  •     迅速扫过。。。
  •       我一直是好孩子,但不代表我没有一颗曾经叛逆的心,但是我想,我离棉棉的世界以及春树的世界都太遥远了,所以我读不懂他们。我决定放弃,我想,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艺术是我欣赏不了的,总有些美味是不合我胃口的。我认同这些差异和遗憾。以后不再读棉棉。
  •     男人和爱情一样声名狼藉!有时候太理想的爱情像童话,并不适合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我们追杀的爱和爱情,不是一种存在。
  •     这种淡淡忧伤穿插着各种职业大写字母和品牌的小文和不断出现的重复实在不是我能够欣赏的。
  •     安妮宝贝有着纯白文字的包裹,对比之下的棉棉,她的文字是直接赤裸的。
    每一个都是独特的个体~~为什么一定要比较呢?~
  •     比较意识流吧 有些字句倒还挺有意思
  •       我说:如果你战胜了时间,只有现在 如果你战胜了空间只有这里,在现在和这里之间 我们会相遇。。。    你说:如果你战胜了时间,你没有现在。如果你战胜了空间 你没有这里。在现在和这里之间 我们还能相遇吗?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写的很好。。。
  •     看得不是很懂啊...喜欢书的设计..
  •     最爱的棉棉的书。
  •     突然看到了这本书,在很久以前。封面上有一张很简单的照片,照片中戴墨镜的女人看起来有点神经质,配上《声名狼藉》这个名字,我就买了。那个女人的神经质的模样和这个名字太般配了,我仅仅是爱这个书名罢了。
  •       中国有很多不幸被误读了的作家,棉棉算一个。我想了一下,确定棉棉是先于安妮宝贝红起来的。当然,红起来的棉棉并不是棉棉,而红起来的安妮宝贝就是安妮宝贝,安妮宝贝的读者可以比安妮宝贝更加安妮宝贝,我并不是说安妮宝贝写得不好,我是说,安妮或许可以被复制,只要你抓住了安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棉棉绝不可能被复制,这毫无疑问,除非像卫慧那样抄袭;或者你去把自己克隆成棉棉,然后去经历她的经历,你敢吗?
      
      有个作家在颁奖礼上说,他认为作家分三种,用心写作的,用大脑写作的,和用头发丝写作的,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太精辟了。但是前几天我才读了棉棉,我终于理解了“身体写作”的含义,这个词真的和性无关,别再被表象误导了。身体写作也可以换一个词,身体力行写作,或者经验写作,不过听起来真没身体写作那么有力,又悦耳。总之棉棉写的,是她的手抚摸过的身体,拖过的水泥地,是她的腿走过的城市,进过的戒毒所和监狱,各种离奇的一手资料,经过心灵的发酵,酿成小说,她的书像酒精一样刺激,让人上瘾。九十年代,“棉棉”声名鹊起,即刻被抄袭和误读,想到棉棉,就是性和毒品,但是棉棉笔下的性和毒品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性和毒品本身,然而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大家更愿意棉棉就是性和毒品的代言,劲爆就行了,谁还想那么多?!我们的生活,除了到处寻求刺激和高潮还剩下什么?
      
      此前我从没读过棉棉,前几天读她,是因为那天下午百无聊赖,随手播放了土豆网上的《我们害怕》。评星那么差,极小的期待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惊喜,虽然这部电影实在太不成熟,甚至不配称为电影,但片中粗糙的真诚和劣质的画面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坦白得让人想哭。这年头真诚很少见了,真的真诚更少见。我佩服棉棉的勇气,勇气,女人最可贵的东西,所有的女人都受着勇气的惠,吃着勇气的亏,感受着体内的勇气的能量。但光有勇气,并不等于是一个勇敢的女人,大多数女人默默地将自己的勇气视为不祥之物而将其压回体内,棉棉的特立独行,就在于她把自己的勇气赤裸裸地发泄了出来。她书写经历,那些不堪的伤口,不,不是揭露伤口,没那么可怜,我想她是太爱自己那些伤口了,无法不书写它们。也许她很虚荣,是的,她也贪图名利,这些坦白的欲望,她也真诚的写下来。她阅读广泛,聪明又精怪,她的真诚不是天真,但她也很天真,是啊,一触到爱情,哪个女人不变成小女生呢?
      
      棉棉说,她妈妈说人的一辈子只能做好一件事。嗯,我想棉棉所致力的那一件事就是:探路者。她迷路,她回家,她给其它迷路的小孩画地图,告诉他们回家的路,告诫他们毒品是垃圾,自我催眠是愚蠢的。大多数读者看她的书,或许是沉溺于她前卫的摇滚色彩,我想,这并不是棉棉的本意,文艺色彩是棉棉牌精神药方的副产品,而沉溺要有节制,更别为了沉溺而沉溺,千万别盲目模仿!在接受一个观点之前,一定要独立思考,中国孩子太缺乏这种能力了,这也是造成中国孩子更容易陷入自卑情绪的原因之一。棉棉说,她的姿态很低,说她不可能成为中产阶级,因为她喜欢在低处生活。她迷恋舞会和派对,因为在那里,人人是平等而自由的,放松的,自由平等放松,这是解决一切问题,治疗一切疾病的关键,而要做到自由平等放松,首先要爱惜自己,喜欢自己,信任自己,如此才能获得爱,只有在爱中,才能看到真理的方向。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我们没法抓住真理,但是爱能使我们发现它,在黑暗的深夜,拧亮爱的台灯,真理像影子一样和我们同在。
  •     17岁第一次出去旅行 路过书店买的第一本书 更适合17岁的那个我 零零碎碎的 没有多少剧情 更多像是在宣泄 夸张的压抑 最叛逆的时期还是多少有一点共鸣
  •     算是一般吧,总是感觉其间蕴含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上海女人的小小骄傲与优越感。
  •     今天来读,早已不再“另类”。性与爱,青年们始终在寻找新的领袖和形式。法克特阿婆,永垂不朽!(Fuck'd-Up)
  •     这种书只有借来看,买来看就太浪费钱了,空白页那么多,留白也那么多,故事云里雾里。
  •     买来好几年了 放到纸张都泛黄了 也读不进去 当初吸引我的是封面吧
  •     最喜欢她的这本,不是病人戴眼镜的病人
  •     第一部绵绵的书从此爱上她
  •     她只觉得那爱温暖 没有那爱 她会冷
  •     不是刻意去比较的,只是棉棉忽然让我想到了安妮,顺便讨论一下而已
  •     我……我一点都没看懂……就记得里边好多重复的句子…看大家平价不错…我也不好打太低的分……但是好像已经暴露智商了吧我…
  •     至此在某方面算是終于有個了結
  •     看不懂啊。。。。
  •     安妮或许可以被复制,只要你抓住了安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棉棉绝不可能被复制
    +1
  •     有弄點東西裝一下逼賣錢的嫌疑。
  •     已经看不明白这类型的书了,但还是坚持看完了
  •     没读懂,浅浅地读完了,爱情啥的实在不懂
  •     Bon Bon、声色、清晰而迷雾般的过去...那些熟悉而遥远的上海生活。
  •     形式很有趣,以至于产生了无数无端端的臆想。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