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航》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 > 心航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
ISBN:9787802255203
作者:贝诺尔特·克鲁尔
页数:248页

忽而明白

这本标榜着女权主义旗帜的《心航》并没有吓退我,倒让我重新感受到文字的无限魅力,让我竟深深地深深地感动着回味着感慨着。 “我们笑了,或者假装笑了。不幸的消息逐渐站稳了脚跟,痛苦随即迅速蔓延开来,我此刻就已经开始想象被厄运打搅的生活会出现怎样混乱的局面。我要怎么才能知道他是否安好?如果他需要我又该如何让我知道?我们的关系有多脆弱,现在总算得见分晓。我在某天对他说过的‘不’,时至今日即将让我们就此永别。这么多年来你一直告诉自己,你们保住了最重要的东西,你们拥有过最美好的回忆。然而总有一天残酷的现实会给你毫不留情的折磨:在最需要你的时候,你爱的人却再也无法呼唤你的名字。从此,就连他最普通的朋友也比我有用,这种无能为力的痛苦让我几近崩溃。这便是妻子们的终极报复。”在相爱30年之后才痛苦意识到这一点是否太晚?那么早早认识到又是否会另择他路?你知道你们永远不会后悔,即使要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准备酝酿,即使当中你们音信全无,即使你们要穿越半个地球才能体会到爱情的甜美,即使每一次的离别都像无限的死亡般延伸,这一切仍然值得。你们保住了最重要的东西,你们拥有过最美好的回忆,而在死亡和疾病面前,什么都是脆弱而无力的。那么怎么办呢怎么办才好。 “知道你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生活着并且有时也会想起我,我就能继续活下去。”这段话叫我泪流满面。因为有了既遥不可及又时时长在心间的梦想,这个布列塔尼渔民也有了诗人般的热情和执著,他给她写信,用端端正正的字迹写在方方正正的纸头上,像个好学生,“从前我一直觉得日子一天一天过得毫无变化,也许我的人生就将这么日复一日走到尽头。可是自从有了你……别叫我 解释什么,我只知道我想把你留在我的生命里…..”巴黎小姐和乡下渔民在等待和思念中将时间击败,在爱情里他们将永生。 所有的激情文字都无损于它的轻盈和优美,在他们遁世逃往世外桃源时的沉醉中,也让我们驱走日常的麻木和冷漠,为心灵找到休憩的场所,哪怕只是为了梦里的一丝光亮。

怒放与颓败

书寄来的时候是中午,阳光明媚得刺眼。开始迫不及待的阅读……花了一个星期来读完这本不算厚的书,越往后阅读的速度就越慢,有时候抬一个椅子坐在阳光下,静静的……第一次,认真的感受时间,从字里行间,从这段延绵了一生的感情里不断渗透出的时间感,缓慢而从容的、点点滴滴的……第一次,在怒放的爱情中嗅到缓慢扩大着的颓败……因为生命在缓缓,缓缓的走向遥远而不之边际的他方,直至消失……一点一滴的衰老……这是怎样一段感情,用令常人惊叹的方式延续着……“知道他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生活着,知道他有时也会想起我,便有了活下去的勇气……”爱情,本是令人惊叹的东西,可以像烟花般绚烂,也可以偷偷的埋藏心间。时间,本是神秘的存在着。一生,也许延绵过冗长的岁月,回首时却只记得那一瞬之间。一瞬,也许还来不及记住就已经被珍藏一生。当爱情在怒放的时候,时间却在偷偷的颓败,看书的时候,觉得他们都一直是年轻的,只要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便一直是年轻气盛的样子。因为有爱,仿佛时间停滞在少年。而作者却把时间的流逝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我们。残忍但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已不在年少,而爱情是!当我们年少的时候,总觉得爱情便是绽放,可终抵不过时间。可是,有这样一段爱情,它与时光平行,仿佛不被影响的前行着,无所畏惧。可是,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大的勇气才可以抵抗时光的流逝。让怒放的永远绽在心头……留下的,是感动……

女人、女权与《情人》

夜半时分,当我读完最后一行忧伤的文字,轻轻的合上书的一刹那,脑中闪现出的却是桑塔格的那句话,色情文学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性,而是死亡。想到这个词汇心中莫名有些不安,因为我不知道把《心航》这样一部高扬女权主义大旗的小说称作色情文学是否恰当。在我们遮遮掩掩的僵化陈旧的语境中,这个词汇有一种过于意味深长的暧昧,令人不安。但是《心航》还是具有了色情文学的那种谨小慎微的特质,在桑塔格的意义上,色情文学就是作为一种女权主义者反抗社会的历史成见所采取的一种巧妙的方式,让女人走出家庭和厨房,走出男人的束缚,首当其冲的就是完全解放自己的身体,释放肉体和欲望引发的自然的愉悦。当然,《心航》这本书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死亡,更多的是衰老。作者是法国女作家贝诺尔特•克鲁尔,一个中国读者尚不熟悉的名字,却是法国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1920年生于巴黎。《心航》这部作品出版于1988年,是她的第二部畅销小说,后改编成电影。近二十年后,在她86岁高龄时又推出了个人第三部小说《星陨》,同样大获好评。此次的中文版作品翻译引进的就是这两部小说。说到这两部小说,关注的主题也有很大的相似性,除了女人与爱情,女人与性,还有就是女人与衰老。《心航》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历史学学者乔治,自然也是一位深受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男主人公高尔是她儿时乡下的玩伴,一位世代走不出海洋的水手和渔民。这种无论志趣与爱好都大相径庭的跨阶层的疯狂恋爱本来是好莱坞电影中俗套不能再俗套的剧情,但在克鲁尔的笔下,在她流光溢彩的生花妙笔中,焕发出了令人难以忘怀的魅力。从18岁在那个幽幽的静谧的海滩上开始,一段缠绵三十年的恋情,跨越了时空的羁绊,世俗的冷眼,傲然于世。期间,他们各自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为看不到的未来操劳繁忙。每每当他们对生活的日渐平淡感到无所适从时,都会想法设法找到对方,用性的方式释放身体和麻木的欲望,恢复生活的直觉。生活不间断的流逝,他们也只能用情欲的春药解除绝望的毒素。那一次次的相约短暂几天的相聚和偷情,是他们构建的肉体乌托邦,驱除灵魂的冷漠,唤醒身体的感觉,用一次次的高潮凝聚对方的爱。这样的爱,多少有点惨不忍睹。女权主义的任何理论都不可能消解男女之间这种互相对称吸引的魅力,他们是对方绝望的依靠。而命运多少冷眼旁观,悄悄的冷笑面对着这对世俗的男女。其实,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多少有点迷惑,因为不知道这种爱用什么方式终结。作者很容易沉迷于一种自我迷失状态的书写中,色情意味的描述过于唯美,反而多多少少暴露了作者无法面对现实遮遮掩掩的状态。书写是自发性,是下意识的,那种文字中痕迹是明显的,不是作者在写作,而是笔下的字迹不由自主的流淌,有种牵引不住的绝望和忧伤。如果剧情俗套,如何才能反陈出新?又如何让他们的这种畸形的爱恋适可而止?三十年代的性与爱,因为衰老和死亡,才能戛然而止吧?所以书中的最为娴熟精彩的部分是他们意识到了他们不在年轻,他们的爱在时间的流逝中具有了某种衰竭的迹象,“衰老不是一天一点的持续进程,而是断断续续得令你猝不及防。有时你在某个阶段停留了很久,久到让你以为自己被岁月遗忘了,然后转瞬间,你就老了十岁”。这是书中最为让我动容的文字,因为这段文字,让我意识到了法国文学因为杜拉斯的《情人》而延续的传统,同样的关于情人,同样的关于衰老的容颜,同样的关于不变的刻骨铭心的情爱之路。我曾在一篇文章说,20世纪的法国文学弥漫着一种令人惊异的轻逸的文学特质。克鲁尔的这部小说再次印证了我的论断。很有意思的是,在《心航》中,她借助于乔治之口大大嘲讽了一下法国的“新小说”,这种主要是男作家们把持着传统,“能入他们法眼的,只能是一些销量微乎其微并且阅读体验苦不堪言的作品”。她说她读到了一本“结构主义”的小说,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小说的主人公甚至就被命名为“结构”。而当我最终坚持着读到了“本书完”这行字时,“唯有感激我那垂死挣扎的意志了”。她对这两种文学传统进行了追问,并想作出选择:要么把自己当作不具备文学素质的异类;要么就是写那样小说的人是闹剧演员,但是请注意,“是极度严肃的闹剧演员”。克鲁尔选择了轻逸的文风,追寻一个女人的写作直觉进行写作,没有任何理论的束缚,因为理论对她而言是男人世界的全部。她宁愿写到女人的腰部以下,写到女人的沉沦与堕落,也不屑于理会男人笔下无比神圣的理论。思郁2008-10-30书心航,【法】贝诺尔特•克鲁尔著,严璐译,新星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定价:27.00元

《心航》指向的航标 (转载自 左雯姬 新浪博客)

《心航》指向的航标 (转载自 左雯姬 新浪博客)我有必要先把开卷阅读《心航》的状态描述一下。那是刚买了法国老牌女权作家贝诺尔特·克鲁尔两本新译小说不久,一天晚上在家里,便抽出其中的《心航》放在茶几上准备阅读。与此同时,我还开着电视,正放着我比较熟悉的电视剧。另外,我还在微波炉里烤好了红薯。我翻开了《心航》的首页,从前言开始读起。很自然的,我一直都是一页页顺着读下去的,没有以往的“不老实”。我很快被这部小说的文字吸引,边啃着红薯,就此当作了晚餐。没过多久,我也果决地关了电视,在客厅的灯下,安静地看到了半夜。在看的过程中,不知掉了多少次眼泪。因为感伤,常要在书本畅快的文字中停顿、重复,回环流转。将《心航》看完,才去看译者所写的译后记,便惊讶于我们阅读的感受十分相似。同样的,译者读此小说时,也是泪流不止。并不单纯为了书上的恋情,而更多的是正在婉叹她自己不可挽回的恋人。她相信与书的缘分,我也十分同意。《心航》出版于二十年前,而二十年后才被翻译过来,就是这样一个时候,落到我的手中。如果是二十年前,或二十年后,我看这部小说,可能内心不会引起如此的震荡,这是种机缘巧合。为此,我是万分珍惜这种缘分的,便一定要在忙碌中,为这部小说写点什么。其实,我与译者不同的感伤,在于我竟没有书中主人公那样的情感体验,连她某一段,哪怕最不起眼的小小激情都没有过。而眼看自己春华已尽,数数日子,人生已过半(六十为一生),对于将来情感的期许,也没有任何信心了。也许是对书中女主人公一生奢华情感体验的一种妒嫉吧!才叫我捶胸顿足地伤感自己,真是白活一场了。这样的爱情,明知道不可能,怎么还会读得那么认真呢?一位是巴黎的知识女性,一位是远洋的渔夫,他们无论是家庭背景还是本身的经历都是天壤之别。如果发生一夜情,倒有可能,如果是发生在青年时代,一时冲动也未必不可,如果是发生在中年的平淡中偶然爆发的火山,可能理解。可是,他们怎么能从十八岁一直保持到生死别离时呢?三十多年的恋情,没有婚姻的保障,没有长相厮守的维系,只不过是短暂在异地相会,又长久的别离。更何况,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家庭,有各自的生活和责任。延续这样的婚外情,一个不变的情人,一生不变的爱,明知在现实中不可见呀!小说家的功底就在于此,把你不相信的事情写成了事实。这是一种畅快淋漓,心旌摇荡的阅读。在我的阅读生涯中,这本书是我见过的,写有关性爱激情最好的一部小说。或许因为同为女性的缘故,她虽然文字上有许多大胆之处,却正好契合人心,有美感,处处可以昂扬起叫人心动的激情。另外,小说不单单只写性爱,从小说中还能看到一位女权作家的闪耀思想,能获得不一样的人生观。在小说主人公乔治的大半辈子中,可以尝试出我们将要面临的以后岁月——四十岁、五十岁……《心航》中告诉我们在二十岁时,谁又会在乎区区几年在年老力衰时会意味着什么?你什么都得到并且可以合情合理地希冀一切。三十岁时,你依然认为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而到了四十岁,已经太晚了。这并不是说你变老了,而是因为你心底的希望变老了。而当你大跨步地向五十岁挺进,你将不再会有惊喜,有的只会是令你措手不及的打击。因此,维持原状,就成了你最奢侈的期望。在人的一生中,恋情所能占据的分量到底有多少呢?尤其一段纯粹、挚烈、持久的爱情,对我们的人生有何种意义呢?我久久迷恋于《心航》的文字之间,恐怕也是心存对爱的渴望吧!“他们此时就是一对正在甲板上值班的水手,船载着他们,在黑夜中划出航线,驶向世界的尽头。”这样的情境,难道不值得我们心向往之?小说不单描绘了理想的爱情,还描绘了一个完满的人生。人生是无力与岁月抗衡的,却能在岁月的海洋中,划出精彩的航线。那一座座航标,就像人生的一个个座标。小说中历数的航标是虚幻的,又是真实的。也许小说主人公的历程你不可见,也无缘遇到。或是,你没有小说主人公那样的坚强。可是,这些航标,那美丽迷人的航线,却始终凝结在我们的心头。如果连这个都没有,人生的早衰势不可当……

年华流转的滋味<北京青年周刊>

 转载自北京青年周刊一个是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巴黎小姐,一个是世代与海为伴的布列塔尼渔民,她和他身份悬殊,志趣品味也相去甚远,然而,在她18岁那年的一个夏夜,他们走进了彼此的心灵,一段绵延三十余年的崎岖恋情由此启航……您或许会说,这样一个故事似乎太过平淡无奇,无非就是激情、婚姻、背叛、逃离、坚持……如此老调重弹,就不怕让人嫌恶?不仅如此,这一程悠悠数十载的漫长心航,竟然通篇以顺叙写成,不免让人质疑作者的探索精神何在?然而,作为本书的中文译者,尽管我尚嫌青涩粗拙的笔墨未能尽显原作风韵,我仍然斗胆预言,《心航》是一本您一旦捧读便会欲罢不能的佳作,而这自然要归功于作者讲述故事的深厚功力,时而哀婉动人、时而风趣睿智的语言以及她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颇有见地的人生感悟。  贝诺尔特·克鲁尔(Benote Groult),一个中国读者尚不熟悉的名字,却是法国知名作家和女权主义代表人物。她于1920年出生于巴黎,书香世家的熏陶和优秀的教育背景,锻造了她对文字非凡的驾驭能力,不过,她的作家生涯直到38岁时才正式开始:1958年她推出了第一部小说--与其妹合作的《四手合办报纸》,此后二人又陆续出版了两部合写小说。1972年,克鲁尔独立创作的首部小说《有关种种》获得好评。而《心航》,她的第二部畅销小说,则于1988年出版,后被英国导演改编为电影,取名《我们皮肤上的海盐味》(又译《激情海岸》)。她在86岁高龄时推出了个人第三部小说《星陨》,该书持续热销,好评如潮,就连克鲁尔本人都始料未及。  贝诺尔特·克鲁尔或许并不是一位多产的小说家,但这并不意味着她惰于笔耕。事实上,她做记者、办杂志、写散文、著评论、担当费米那文学奖评委……她在1975年出版的散文集《她就是这样》是她个人的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女权主义作品,字字珠玑却风格轻盈,她用优雅诙谐的方式向男权社会发起进攻,道出了大批女性读者郁积良久的心声,也刺激许多男性读者开始思考自己无意识的大男子主义行为。  正是由于她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她所呈现给读者的便绝不会是一部单纯的爱情小说,在乔治和高文的爱情航线之上,我们还品到了年华流转的独特滋味,初尝了衰老的无奈与辛酸;而他们二人的每一次重逢,除去翻云覆雨的激情,也让我们有机会在历史老师乔治的指引下重温那些隐没在历史长河中不为人知的瞬间。不仅如此,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也在行文中得见锋芒,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在其中读到旗帜鲜明的女权宣言,作者也没有进行一丝一毫的刻板说教,然而通过乔治以及故事中的其他女性,通过作者流露的感悟,我们的确能够一窥女权主义的些许主张。最后,请允许我借用高文书信中的一句话,献给我曾经的恋人--知道你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生活着,知道你有时也会想起我,我便有了继续生活的勇气。谢谢你教会我爱与被爱。

用心去航行!

读完后觉得其实他们都挺疯狂的。或者这就是爱情欲望所带来的勇气。不过有时那灼热的情欲反而让人喘不过气来。很多时候,平平淡淡就是真。因为那火一般的欲念可能会冲昏你的理智,当然,可以根本不用去想将来。束缚女人的是爱情,束缚男人的是道德。我觉得这句话挺正确的。不过,可以让自己不后悔,震惊,也是一种才能。其实觉得他们挺浪漫的,不顾一切地要在世界尽头见面。有人爱自己真的很幸福。要用心去爱,用心去航行。

自私的乔治

我觉得乔治并不爱高文。她所爱和欲罢不能的,是高文在性欲方面给予的强烈满足感,以及对她的无私和挣扎的爱——关于这一点也满足了乔治作为知识女性的清高和自尊心理。而在其他方面,乔治在嫌弃甚至鄙夷这个男人(以及这个男人的圈子),那些不合时宜也并不高明的见解,那些撞色俗气的礼物,这一切并没有被乔治原谅和接受,她对高文的迷恋没有让她觉得他说话也单纯有趣,她对赴约的执着没有让她对那些或许难看的礼物生出些许好感继而甜蜜收藏。这一切都被她丢进了垃圾桶。对于乔治来说,保持无为是对这段关系最好的处理方式,假如高文向前,她就站在原地不动,假如高文后退,那么她便要拉他回来。很多的时候,这也让乔治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诚如作者所说,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很多个自我,其中一大部分不会醒来,但其中某一个个体一旦醒来,就可能做出某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那么,在理智超我和自我本我的三重折磨下,任何一个决定,都有不可避免的牺牲。而乔治从来都在服从理性,尽管她有着对这段关系近乎疯狂的沉迷,但这些是以得到和满足为基础的。我没有看到她想完全得到高文的迫切,没有看到她在自我认知上对高文哪怕一点的妥协,即便在高文最后死去的时候,也没有看到乔治一点点的失态,我想她最后,还是会在回忆里获得愉悦。

巴黎小姐和渔夫的爱情

读小说《心航》(贝诺尔特·克鲁尔著/新星出版社2008年10月)的过程是很享受的,因为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让你心动,作者俏皮的文字让你哈哈大笑。一个是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巴黎小姐,一个是世代与海为伴的布列塔尼渔民,她和他身份悬殊,志趣品位也相去甚远,但是他们却相恋了30多年。是的,这是一个婚外恋故事,但也有本质的不同,巴黎小姐和渔夫的恋情早在他们各自结婚之前就存在了,此后一直延续着,直到渔夫去世。对于他们的私情,双方的家庭或者说另一半并不知情,因而没有掺和到他们两人的小世界中。这样的处理让这个爱情故事看上去更纯粹和完美,让你再次确信,爱情是爱情,婚姻是婚姻,它们是两码事。借着渔夫的快乐和痛苦,小说显然在探讨面对爱情,背叛自己和背叛别人哪一个更不道德。回头看看国内当下的许多爱情小说,离婚——复婚是常见的故事模式,其间掺杂着背叛者、被背叛者和第三者的情感、语言、肢体大战。这样的故事看多了,再读《心航》会觉得特别新鲜,尽管这部小说早在1988年就在法国出版了,1992年它被搬上银幕,片名叫《我们皮肤上的海盐味》,又译《激情海岸》。看过小说,意犹未尽,找影片来看。女演员尚可,男演员则健壮有余、英俊不足,不免失望。还是沉浸在文字世界中吧,渔夫的话语虽少,每一句却都叫你感动得想哭,并让你心有不甘或遗憾:“我怎么没有遇到这样的男友?”

两个我看这本书。

一:厌。      我十分不喜欢这个女主角,不喜欢她从头到尾的重重设计,在设计的背后,我几乎看不到这段她自己因爱而起的文字在爱情本质上影响她的痕迹。                  她把男人当作木偶,她把爱情当成自编自导的话剧,她把共同的欲望加上了一个庞大的关于自我的前提,她在故意用文字营造神奇的相遇,最终让上帝总是出现在她几乎粉身碎骨之前,她善于在自虐中寻找自信,喜欢把男人脆弱的拒绝翻译成精神的毁灭,然后在对方惯性的妥协处收获峰回路转的伟大重生,她涂脂沫粉,分饰两角霸占爱情的两极,但又总在波折之下强调矛盾人格高压下的人性坍塌,她虚伪贪婪,捧着大小姐身份哭诉自己是苦守真爱的另类,然后在乡土真爱跟前又及时划清来自巴黎的疆界,她是胆小鬼,她擅长用城堡价值观去消灭自己和一个渔夫的游牧之梦,却不敢顺着稻香去寻找他文字不断赘述的心灵之国,她偷窃的本能拒绝了男人一生中最温暖的一次招手,她阴暗的理性把这场心灵游戏变成了欲望快车,其实,直到棺材在眼前缓缓进入泥土之后,她才真站在地下这个人的角度开始唾骂自己的冷漠,但这场自我瓦解在这个时候看来又是如此的自欺欺人。                  不死之身是女权主义的徽章,她们相信平衡与克制会避免血光之灾,及时的牺牲会带来生命的完整性,正是这些天经地义的“理论”支撑,让他总带着预言家的口吻去阻止对方这场并不知情的自杀,当动乱平息,无论是镇压还是说服,他们又回如释重负的回到主席台,继续活在自我的满足中,只是主席台背后的条幅上写着的主题是《初恋这件小事》。这就是女权主义,她们会因为害怕酒后驾车而砸车,害怕小男生的幼稚而马上找一个老得连肾都故障连连的老男人,她们会因为害怕而直接放弃,永远没有壮胆这一个中间名词。                  女人命长,大多数人都有机会参加自己男人入土这个仪式,大多数女人的目睹,不免觉得残忍,而乔治的悔与痛,却让人感觉爽快且解恨,难道这只是她拒绝给对方配带一个身份的罪孽,又或者是站在对方“另一个妻子”身份无动与衷的惩罚,也许,只有这样惩罚她,才是对高文在天之灵最佳的告慰,但那个善良的,身体散发着麦香味的男人又怎么可能允许。               好吧,这越来越像一部假爱之名的有码A片,更像一个傻男人被怪女人操纵一生的无声哑剧,还好,这本书只有250页,250页之后,我可以把阅读中压抑用一次精准的投掷丢进衣柜以示发泄,虽然后面还有译者苦逼的长篇碎评,它们本来希望借助一种多么自然的缓冲顺势而上,把自己的情绪也顺带推销,可惜这次它很失败,它跟着这个悲剧一起成了哑剧。                  但事实上,在读完以后,我也开始无耻的怀疑简单,怀疑阴云密布的生活里还会出现简单的晴空,怀疑约定俗成的婚姻里还会出现简单的故事,怀疑美好是不是必须打上引号,怀疑这本书是不是说出了事物我一直不敢去翻开的另一面。            二:爱            讨厌很简单,是因为它和自己的爱相违背。   而又喜欢它的道理更简单,那是因为自己的爱与生命相违背。            爱情是个危险品。            可是我们身体中没有机场自带的高级安检系统,当炸弹用笑容掩盖着走近我们时,你没有安保系统的意识只会对危险傻笑,因为,新鲜感往往是一切危险的最好的启动仪式。                  爱情是一颗糖,甜得人销魂,酸得人忘我,不断销魂不断忘我,最后还能把你搞出糖尿病,直到有一天,身体的极限被一颗糖逼到了医院病床,格子衫变成是你之前大度和疏忽的报应,你才及时发现好像应该后悔了,但其实你就算决定后悔,也可能根本找不到自己的错误开始在哪里。                  这颗糖一出现,乔治就闻到了灾难的味道。                  糖在我们小时候是用来镇压中药苦难而不得已使用的麻醉剂,不幸,生活变成一符成年人必须坚持喝的中药,它需要一颗水果糖来提神,或者一句甜言蜜语来压惊,糖果只是偶尔窜场的特邀嘉宾,生活留给它的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把它当成主角的人,只会换来糖尿病。                  乔治不是贞德,她也差点把这颗麻醉剂当成了孟婆汤,所幸做爱把她做得越来越清醒,虽然压在她身上的高文越来越糊涂,当她明确把精液取代精神当成下一次相遇的目标时,精液也帮她们熄灭了炸弹刚刚引燃的引线,她拉住了一心想和现实同归于尽的水手高文同志,交出武器决定投降做一对生活的汉奸。                  本该波及四人的动荡被两个人吞进了肚子里,我找不到借口去谴责这种“努力的偷情”,塞舌尔它们第一次拥有共同的衣柜,第一次像夫妻一样相互照顾,“偷”来的时间从来不给他们太多习惯建立的空间,也许每一句话,都没有下一次重复的可能,也许每一个体位都是它们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尝试,乔治说“做爱就是不需要双腿支撑也可以让身体飞翔的方式”,高文没有保留每一次让她“偷偷起飞”的可能,因为他知道就算淘空了肾囊,他们这样的机会也不会多过正常人的三个月。                  当“另一个妻子”目睹着“本应该成为自己丈夫”的人成功离开人间,四面八方赶来的悲痛让乔治一不小心又活回到内心,但这时她已经五十六岁,就算她把所有关于和棺材里这个男人发生的种种淫荡说出来,在场的人也只会把这当作一个高文儿时朋友悲痛中说出来的梦话,这就是神圣的投降,让整个世界没机会为他们的愚蠢流下一滴血。                        “我走出车站,心里泪水决堤,却满脑子都是理智的话语,这两个部分各行其是,就像分属于不同的主人。”            用这段乔治第一次与高文分开后,关于状态的语言画面,            向这种强大的克制,致敬。      

女权。非常。

我自己一直是一个很女权的人。可能和从小的养尊处优有关。虽然喜欢男人凶狠霸气一些,但心心念念不能忘自己的一片天。所以一边理性着一边痛苦着。情路坎坷。心航是一本彻头彻尾的女权主义的书。但我并不喜欢乔治。亦不同情她的纠结心情和痛苦。乔治在任何角度都比高文高出几个段位。思想,阶级,物质,对生活的掌握,对愉悦的追求。所以她能得到高文全心全意的爱。这还用说吗?一个思想深刻心眼多端的女人要掌握一个朴质的水手还不容易?乔治难在掌握自己的感情。不知是感情还是欲望。无法控制。女傅婆婆一再打击也控制不了。自己还没搞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就要去搅乱别人的生活。这样的爱我怎么也欣赏不来。我们恋爱时也会有突袭的忧伤。不是对他的不确定。而是对自己的不确定。下一次见面,我还会像今天一样爱他吗?所以我也很讨厌这时的自己。反之,高文的爱让我泪流满面。每句真挚的情话,每次欲望与道德争斗的过程,每个尽力却不讨好的礼物。。。哦,水手。你幸运又可怜地被那个女人套住了脖子,一直到死。书里有关性的描写我没有怎么注意,尽管也许它是这本书封面宣传的噱头。我喜爱的是这对情人每隔几年就满世界奔波的私会。太浪漫的执手走天涯。非洲的海岛,加拿大的阳光,美国的水泥森林……争吵也罢,总是快乐。就算只是沉溺于性。好吧好吧。他们是相爱的。不然不会这样几十年的牵挂,不然不会在最艰难的时候也要奔到世界尽头见面。他爱她温文尔雅。她爱他朴质粗犷。爱情不可能于情欲无关。原谅一切吧。

背叛别人和背叛自己,你选择哪个?

还是乔治妈妈的那句话让我最有感触:“有时必须懂得对别人不忠才能保证对自己的忠诚。”我们大概偶尔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冲动,冲破藩篱、打破清规戒律,却往往被“背叛”一词束住了手脚。乔治和高文何尝没有背叛亲人的愧疚?但他们终究是勇敢的,恐怕只有敢于直面自己的爱情和需要的人,才拥有背叛的勇气,也才有了三十多年锲而不舍的行动力。 如果真有一天必须做出选择,背叛别人和背叛自己,你选哪个?

平平淡淡才是真

这本书虽说有一些猥琐,但总的来说,一种女性的轻柔的温暖还是笼罩在书间,这位法国作家用她充满温情的笔触描绘了一段爱情,不是海誓山盟,并不惊天地泣鬼神,却始终那样美丽,让人感动。感情并非轰轰烈烈才叫伟大的爱情……其实,持久而平淡的爱情,才更可贵。

心潮澎湃的小说

世界上可曾有好的法国作家?没有。不论是少年时候读过雨果,莫泊桑,还是后来被人推崇备至的杜拉斯,我都没太多好感。至于萨特之流,那不是我能理解的。我唯一略存好感的是《欲望初绽的夏天》,是本流光溢彩,激情绽放的小说。不过它太过于煽情,仿佛一段关系打开头就肉帛相见。我老了,还是喜欢以芳心暗许或心照不宣作为故事的开头。现在我要收回这份的偏见。确实有让人相见恨晚的法国作家。首先,我该怎样称呼他才好让她的妻子永远都被蒙在鼓里?无论如何都该用个布列塔尼名字,毕竟他的家乡就是那里。可我又希望他能有吟游诗人颂歌中的名字——那些斗志惊人的古爱尔兰英雄们,几乎屡战屡败却从未失魂落魄——我希望他的名字就和其中的一个英雄一样。......我写的绝不是在某块未知大地上的奇异旅行,爱情的世界里没有世外桃源。说到底,再没有什么比阴户(甚至两个)更平常了,而一根即使是由最上等的外皮包裹着的阴茎,在最终排空内存的那一刻,又和一根出身卑贱的鸡巴有何区别。......终于,当我抛开顾虑动笔写下开篇的几行文字时,我发现原来冒险可以如此美丽:在我十八岁的时候,高文走进了我的心,我们并不知道,他将在那里驻守一生一世。是的,这一切从心动开始,或者这么说吧,年轻的我们怦然心动,但其实那不过只是青春肌肤的躁动罢了。一个大学生和一个渔夫的故事——《心航》,贝诺尔特。克鲁尔。书的装帧有够俗套,封面上印着“一个老牌女权作家的小说,艺术、放肆又淋漓尽致”倒是是少有名副其实。要知道我写这篇书评的时候,我才看了14页。


 心航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