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毓鼎澄斋日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恽毓鼎澄斋日记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4-01
ISBN:9787805189444
作者:恽毓鼎
页数:812页

作者简介

本书记载了恽毓鼎一生的日记。其中包括文献、时事、读经史子集笔记、论古文诗词、民俗风情、家庭锁事。本书不仅反映了清廷末世的腐败,也在古籍版本书画手迹,行医处方,天气天象,地理地震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故本书具有很高听史料价值和可读性,是值得推荐的一部好书。
《澄斋日记》长期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中,篇幅浩繁,有三十六册,百万字之多。因恽氏行草字体辨认较难,断句不易,难以卒读,所以从未刊行面世。史晓风先生退休以后,发军馀热,穷十年之力,埋头整理这一繁重而珍贵的材料,实难能可贵。他年事已高,却勤奋用功,寒暑不辍,把整部《日记》点校整理并誊写一过。由于恽氏《日记》是随笔记录,我用草书,故辨认字体极为艰难。有时辨认某个字,遍阅草书字典,不得其解;以后忽见另一处亦用此字,前后通观,反复研读,其义豁然贯通。遇到许多人名、史事,亦必追根究底,切实理清。这种勤奋、缜密、敬业之精神,老而弥笃,值得钦佩。

书籍目录

总序序言北上日记 光绪八年壬午(1882年)计偕记 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年)味腴室读书日记 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年)味腴室读书日记 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年)味腴室日记 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年)味腴室日记 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年)北上记 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年)日记摘录 (1888-1890年)日记 光绪廿一年乙未(1895年)日记 光绪廿二年丙申(1896年)日记 光绪廿三年丁酉(1897年)澄斋日记 光绪廿三、廿四年丁酉、戊戌(1897-1898年)守拙日录 光绪廿四、廿五年戊戌、己亥(1898-1899年)澄斋日录 光绪廿五年已亥(1899年)南游记 光绪廿五年已亥(1899年)日记 光绪廿九年癸卯(1903年)澄斋日记 光绪卅年甲辰(1904年)澄斋日记 光绪卅一年甲乙巳(1905年)澄斋日记 光绪卅二年丙午(1906年)澄斋日记 光绪卅三年丁未(1907年)澄斋日记 光绪卅四年戊申(1908年)澄斋日记 宣统元年已酉(1909年)澄斋日记 宣统二年庚戌(1910年)澄斋日记 宣统三年辛亥(1911年)澄斋日记 1912年澄斋日记 1913年澄斋日记 1914年 澄斋日记 1915年澄斋日记 1916年澄斋日记 1917年附录 崇陵传信录 恽毓鼎奏议选 诰授资正大夫赠头品顶戴原任日起居注官二品衔翰林院侍读学士恽府君墓志铭 恽毓鼎小传后记

章节摘录

  二十二日,丙辰 晴,有风。阅《松雪集》,前五卷皆诗,清逸无俗韵。五古淡而不枯,质而不俚,尤得陶、谢门径。饭后仲光来。  二十三日,丁巳 阴,微寒。阅《松雪集》,六卷至十卷皆文,又外集一卷,题跋附焉。子昂文不逮其诗,要亦清迥拔俗。有《书今古文集注序》云:“《诗》、《书》、《礼》、《乐》、《春秋》,皆经孔子删定笔削,后世尊之以为经,以其为天下之大经也。秦火之后,《乐》遂无复存。《诗》、《书》、《礼》、《春秋》由汉以来诸儒有意复古,殷勤收拾,而作伪者出焉。学者不察,尊伪为真,俾得并行,以售其欺,《书》之古文是已。嗟夫!《书》之为书,二帝三王之道于是乎在,不幸而至于亡,于不幸之中幸而有存者,忍使伪乱其间耶?  又幸而觉其伪,忍无述焉以明之,使天下后世常受其欺耶?余故分今文、古文而为之集注焉。嗟乎!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余恐是书之作,知之者寡,而不知者之众也。昔子云作《法言》,时无知者,曰:后世有子云,必爱之矣。庸讵知今之世无与我同志者哉!”  按子昂卓见与草庐同,今人知元之辟古文者有草庐,不复知有子昂矣。故备录之。其集注仍兼古文者,厄于当时功令也。惜其书不传(此文颇得欧、曾之逸)。其论作文,谓一以经为法.一以理为本,必不可不作者勿使无,可不作者勿使剩。又《叶氏经疑序》谓:  “大凡读书不能无疑。读书而无所疑,是盖于心无所得故也。无所得则无所思。不思矣,何疑之有?此读书之大患也。善读书者,必极其心思。一字不通,弗舍之而求一句;一句不通,弗舍之而求一章;一章不通,弗舍之而求一篇。夫如是则思之深,思之深则必有疑。  因其疑而极其心思,则其有得也。凡书皆然,经尤甚。”至理名言,皆可为法。教山来。  二十四日,戊午 晴。晨起往天宁寺拜陶太夫人之寿(常州绅宦人家遇生日,辄于庙中延僧唪经,名曰寿经。无非穷和尚立此名目欺骗妇人财物耳。而众莫之悟也,可笑可恨)。面后赴北岸代其清理物件,并检查田租及积欠,傍晚始归。彭福祉有信来,并寄所撰《匏瓜录校勘记》。此书系溧阳芮岩尹先生(城)所著,伯父刻之于汉口。其时校对甚疏,鲁鱼亥豕不一而足。福祉觅得旧本详加雠对,并参以己见,细心考订而成。是记亦可见其致力之勤,用心之密矣。又接受之信,知已于卅一日起身,先道入都。  ……

图书封面


 恽毓鼎澄斋日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本文首发于国学数典论坛]史晓风先生穷十年之力,将晚清久任史官的恽毓鼎日记整理出版,对吾人了解晚清史事及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功莫大焉。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恽氏草书,辨认不易,当辅以其他手段,方能减少差错。如第189页之“八月初四日记按”一段,既已认出梁任公《林旭传》,则同一长句中“林暾首”应为“林暾谷”。辨字之讹,或者是在所难免,但未能将《拳变系日要录》所辑录之恽氏庚子年日记收入,则可称之为缺憾。史先生在本书《后记》中,提及“光绪廿六年庚子、廿七年辛丑、廿八年壬寅这3年的日记原来也是有的。据恽宝惠《附记》中称:‘光绪庚子、辛丑、壬寅三本,不幸于惠离京后遗失,遍觅不可得……惠在江苏原籍知有人借阅,后其人已殁,三册因而遗失。’真是可惜!好在有些重要内容,恽毓鼎已经写入《崇陵传信录》,因而此次整理稿在《附录》中收录了《崇陵传信录》以为补充。”史先生此处忽视了两点:一、《崇陵传信录》的可信度有问题,不足以弥补日记;二、恽毓鼎庚子年有部分日记,因前述“借阅”之故,尚存天壤间,保存在陈陆所辑《拳变系日要录》之中,并且已有完善的重辑本《恽毓鼎庚子日记》,收在《义和团运动史料丛编》第一辑中(中华1964年)。孔祥吉先生于晚清史学,允称大家,然亦未能留意及此,以为恽氏庚子年日记已全部遗失。甚矣,治史之不易也。陈陆辑《拳变系日要录》,据翦伯赞先生《义和团书目解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义和团》附录),似首刊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的《中和月刊》,沈云龙先生将其收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四川大学编《中国野史集成》也有收录。陈氏自序言:“本篇主旨,意在搜辑原料,按日排比,提供考究。故编辑方法,以私人日记为基本资料,而辅以官书及其他再积为佐证。盖日记之作,皆就经历之事,径即命笔。虽属一人私言,俱不失为原料,于当时社会扰乱状况,及朝廷士夫间之舆情,均可获得正确之结论。非若官书及其他著述,而有事后矫饰之弊。惜所得者仅有叶氏《缘督庐日记》、左氏《石涛山人见闻志》。嗣复承恽封君惠赐庚子危城史料,系从其先人恽薇孙先生日记中录出者,翔实可据,弥足珍贵。恽氏刻有《崇陵传信录》一书,亦甚可取,然未若日记之尤信也。”[1]盖陈陆辑是书时,已见到《崇陵传信录》面世,必然于恽氏有关庚子纪事两稿之差异有所注意,方有“未若日记之尤信也”一语。《崇陵传信录》纂成于宣统三年,所记者皆辛丑以前往事,以恽氏久任史官,而又有十分详尽的日记为依凭,若能秉承传统史德,原可写成信史。但若将《崇陵传信录》所记同时期内容,与《恽毓鼎庚子日记》作一些对比,则可发现《崇陵传信录》“事后矫饰”之痕迹,而陈陆所保存的部分日记,史料价值更高。据粗略统计,《崇陵传信录》涉及庚子拳变的文字,约五千言之谱,而《恽毓鼎庚子日记》全文超过一万五千字,相差约一万字。如果考虑《崇陵传信录》中“踵事增华”的部分,则后者比前者多出的内容不止一万字。而且后者自五月中旬至十二月二十七日,几乎每日皆有记录,特别是联军入城后恽氏参与办理南城绥辑事宜,与洋人交涉事项甚多,视《崇陵传信录》之突出几次御前会议而其余皆简略,史料价值高低自可概见。以下仅举有关御前会议两种记述的差别,读者自能了然于胸。▲庚子年五月二十日“第一次御前会议”《传信录》:未刻忽传旨召王大臣六部九卿入见于仪鸾殿东室,约百余人,室中跪满,后至者乃跪于槛外。……上首诘责诸臣,不能弹压乱民,色甚厉。……永亨膝行而前,奏云:“臣顷见董福祥,欲请上旨令其驱逐乱民。”语甫半,端王载漪伸大指厉声呼曰:“好!此即失人心第一法!”……太常寺卿袁昶在槛外,高呼:“臣袁昶有话上奏!”上谕之入,乃详言拳实乱民,万不可恃,就令有邪术,自古及今,断无仗此成事者。太后折之曰:“法术不足恃,岂人心亦不足恃乎?今日中国积弱已极,所仗者人心耳,若并人心而失之,何以立国?” [2]《庚子日记》:未刻忽奉谕旨:著王、公、贝勒、大学士、六部九卿伺候召见。仓猝乘车由宣武门入西长安街,至西苑,皇太后、皇上召见于仪鸾殿。入对者约四十人,分数排跪,先叩头谢赏垫。太后问:京城扰乱,尔等有何见识,各据所见,从速奏来。群臣纷纷奏对,或言宜剿,或言宜扶,或言宜速止洋兵,或言宜调兵保护。随面派侍郎那桐、许景澄出京,劝阻洋兵;一面安抚乱民,设法解散。[3]按:恽氏前后所记入对人数,前者为“约百余人”,后者曰“约四十人”,相差甚远。▲五月二十一日“第二次御前会议”《传信录》:未刻,复传急诏入见,申刻召对仪鸾殿。上先诘问经理事务衙门大臣尚书徐用仪,用仪奏辨语细,不可闻。惟闻上厉声拍案曰:“汝如此搪塞,便可了事耶?”太后随宣谕:“顷得洋人照会四条:一、指明一地,令中国皇帝居住;二、代收各省钱粮;三、代掌天下兵权。近日衅开自彼,国亡在目前,若竟拱手让之,我似无面目见列圣!等亡也,一战而亡,不犹愈乎?”群臣咸顿首曰;“臣等愿效死力。”有泣下者。惟既云照会有四条,而所述只得其三,退班后询之荣相,其一勒令皇太后归政,太后讳言之也。……群臣既退,集瀛秀门外,以各国照会事质之译署诸公,皆相顾不知所自来;或疑北洋督臣裕禄实传之,亦无之。嗣乃知二十夜三鼓江苏粮道罗某遣其子扣荣相门,云有机密事告急。既见,以四条进。荣相绕屋行,旁皇终夜,黎明遽进御。太后悲且愤,随开战端。其实某官轻信何人之言?各国无是说也。故二十五日宣战诏,不及此事。[2]《庚子日记》:未刻,复奉旨入见;申刻,召对于仪鸾殿。上先诘问尚书徐用仪,声色甚厉。太后宣谕:顷得洋人照会,凡四条:一、指明一地,另中国皇帝居住;一、尽收天下钱粮;一、尽掌天下兵权;其一未详。(嗣闻系请太后归政。后闻此四条照会,军机、总理、北洋皆未见;询之洋使,亦坚执无其事,竟不知从何而来)。[3]按:《传信录》撰成于宣统三年,荣禄已死,可谓“死无对证”。▲五月二十三日“第四次御前会议”《庚子日记》:未刻,复奉旨入见,急驰入城。申刻,召对于仪鸾殿。太后力决战议,诸臣有虑拳民法术难恃者,太后谕:“法术虽难尽恃,人心自有可凭;此时若再失了民心,真不能立国了。” [3]按:太后此语,《传信录》系于五月二十日第一次御前会议,《庚子日记》作二十三日,当以日记为是。建议他日《恽毓鼎澄斋日记》再版时,能将陈陆所辑存之《恽毓鼎庚子日记》补入,虽非完璧,也要比《崇陵传信录》可靠,保存史料更多。注:[1]《拳变系日要录》,《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四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2]《乐斋漫笔 崇陵传信录》,中华书局2007年。[3]《义和团运动史料丛编》第一辑,中华书局1964年。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有人活了一辈子,折腾了一辈子,结果唯一被人记住的是一部日记,有时候甚至还是因其中某一段为学者反复引用。此日记大约是学界最喜欢的日记吧,在历史的重大关头前,将自己的心路历程一一记下。
  •     恽毓鼎的书很不错,对我来说很有用。装帧也很精美,不错
  •     还是很不错的东西
  •     : K252.066
  •     好书,精美.
  •     恽毓鼎澄斋日记(共2册)(精),新编清史料系列之一。定价太贵。内容不错。可惜是简体横排。
  •     书到位很快,包装也不错,至于里面的内容还没看,应该也不错。
  •     点校很差。
  •     对于研究清末民初很有帮助
  •     不错的书。日记很有价值。但是用简化字排印这部大书,真是暴殄天物。
  •     很好的近代文献资料,定价够贵,趁活动拿下。
  •     日记史科丰冨.装帧用纸都好.买得很值.古籍书用简体字排印有点遗憾.
  •     作者在清廷高层的经历,使日记给我们了解清廷高层当时的动态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     内容颇丰富
  •     东西是好东西,估计运输过程中书脊被压扁了。整体还行!
  •     经典。印刷精美,内容精美。一日不读寝食难安。
  •     恽毓鼎作为清廷中枢的史官,还不由自主的成为弹倒瞿鸿机和岑春煊的当事人,是清末重要历史进程的见证者,其日记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清末历史的文献宝库。
  •     赞啊!又有趣又有爱。。而且排版纸张什么都很好~
  •     书印刷的很好,钱也不贵,内容丰富
  •     可能真实一点,但是丁未政潮那他特意漏写了,就是他自己弹劾的瞿鸿禨~可能是没脸记了吧
  •     想必何有很多文人日记没有整理,出版社加油 啊啊
  •     突然在当当发现有,不过还没有发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