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戡戡乱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李戡戡乱记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0-10
ISBN:9787108035370
作者:李戡
页数:161页

作者简介

李敖之子李戡处女作 两大名嘴一把年轻快刀 共戡台湾教育乱象
李戡的新书《李戡戡乱记》,内容痛骂台湾教育制度的黑暗面,辛辣程度颇有其父之风。本书讨论的不是繁杂的升学体制,或是恼人的考试模式,而是学生究竟在学些什么。全书分为三个大方向探讨--教科书、联考与学校。教科书分为历史、国文、公民三科,探讨其内容的荒谬。联考的内容变化,也颇值得探究。最后在学校部分,则反映了学校为外界所不知的教学情况。
李戡,李戡的爸爸李敖,我,和读者你们,十七岁时也曾拿起一把无形的“刀”,从此人生砍成两半。但李戡的方式最奇特:他出了一本书,《戡乱记》,一刀砍断台湾教科书想在他脑袋里塞进的垃圾,再一刀砍断整个岛屿想包围他的窒息窝囊。——陈文茜
新一代有新一代的光华,他太阿自持、快速务实,他是异类的十七岁,他叫李戡。李戡这本书,是十七岁的抗议之作,是十七岁的务实之作,是十七岁的论世之作。十七岁的李戡超越了十七岁的我,我希望他继续超越、逐年超越。——李敖
考完联考,终有机会一吐怨气,与这批祸害教育的无耻之徒算清总账。戡乱大业,对李戡说来,路还长得很呢。——李戡

书籍目录

目录
陈文茜序1
李敖导读1
李戡自序1
一、“台湾史”的虚伪扭曲
概述
教科书制度的演变与课程纲要
“二二八事件”之解释
“台湾割让”之解释
“台湾光复”之解释
“盟军空袭台湾”之解释
“台湾独立”运动之解释
被忽略的历史——“台湾人民自救宣言”
总结
二、“公民与社会”的荒谬
概述
第七课两岸关系
一、两岸关系的演变
二、大陆的对台政策
三、台湾的大陆政策
四、两岸互动与未来展望
第八课“外交政策”
一、国际政治的基本认识
二、“参与国际社会的努力”
三、“外交现况”
四、“如何突破外交困境”
相关参考书
总结
一、编者神志错乱
二、煽动学生仇视大陆
三、不切实际的妄想
三、国文科的“去中国化”
概述
高中国文科的争议
何谓“台湾文学”
从地区推翻“台湾文学”
从文字推翻“台湾文学”
从语言推翻“台湾文学”
从主题推翻“台湾文学”
“台湾文学”的代表作为何
教科书中的“台湾文学”
台湾俗谚的文化水平
“台湾文学”与“中国文学”
没有“台湾文学”
四、这算什么大学联考题目!
——比重失衡的命题
简介
近代中国
文化大革命
大跃进
藏在历史科的“台湾文学”
中国汉奸有多少
攻讦张学良
台湾定位问题
总结
五、天下没有白念的中学
——从师大附中看教育的荒腔走板
我的两位国文老师
制式作文
学校国文教师整体程度
学校指定的作业
荒腔走板的期中考题
我的两位历史老师
公民与社会
沿袭旧制的陋习——爱国歌曲比赛
学校教学的问题
总结

前言

  许多人都曾经历十七岁,困惑的、叛逆的、彷徨的、热情的、空虚的。李戡,李戡的爸爸李敖,我,和读者你们,十七岁时也曾拿起一把无形的“刀”,从此人生砍成两半。但李戡的方式最奇特:他出了一本书,《戡乱记》,一刀砍断台湾教科书想在他的脑袋里塞进的垃圾,再一刀砍断整个岛屿想包围他的窒息窝囊,《戡乱记》成了他“与成长之地的诀别书”。  开宗明义李戡引用马克·吐温的话,“我从不因上学而妨碍我受教育”。这十三个字,道尽了一个从十五岁至十七岁的孩子,一千多个愤怒痛苦成长的日子。李戡是一个有思想的孩子,但台湾教育给他的十七岁人生不是展翅高飞,享受最无穷最美好的想象力阶段;相反的,他被迫念起政治指导的死板历史、公民、国文教科书。他若放弃了,考不上大学;他若屈从了,看不起自己。于是李敖形容他的儿子,高中三年,饱受窝囊腌躜之气,夜以继日苦撑岁月。李戡的愤怒是全台数万学测学生的共同愤怒,或至少是共同无奈。有些孩子选择逃学(像我),有些孩子选择屈就(像多数的孩子),有些孩子选择把教科书中的垃圾当知识,日后长大成为社会的佼佼者,再回过头来祸害台湾(像永远第一名的陈水扁)。  李戡令我最感动之处是他那么瘦、年龄那么小,却那么强壮专注;他要证明自己的愤怒是对的,于是端起家传李氏独门功夫,数十次进出编译馆,再把烂高中教科书不同版本,相同史实,却因政权更迭,历史也更迭改写的笑话,一一详实记录,集录成书。我和李戡开了一个玩笑,他这个动作,实践的是他父亲李敖仇敌蒋介石的路线,“化悲愤为力量”。  这一点,李戡比十七岁的我高明太多。十七岁的我已视学校教科书为无物,十七岁的我正好抚养我长大的外婆过世,“回”到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妈妈的家”。十七岁的我常常早上假装上学,等妈妈一上班,就溜回家里听心爱的黑胶唱片。十七岁的我虽没赶上西方1968狂飙的年代,却赶上了蒋介石死去的年代。

内容概要

继“我的爸爸叫李刚”之后,著名儿子再次向我们证明“我的爸爸叫李敖”也很有用!
陈文茜泣经推荐!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李戡戡乱记》:李戡、李戡的爸爸李敖,我,读者你们,十七岁时也曾拿起一把无形的“刀”,从此人生砍成两半  ——陈文茜

章节摘录

  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怪事。另一例就是将《台湾通史》与《史记》相比,《台湾通史》不过是地方上的历史,本来默默无闻。到了今天的台湾,却能与《史记》并驾齐驱。追根究底,“台湾文学”没有如《史记》、《资治通鉴》与《红楼梦》的著作。在这种极度缺乏内涵的情况下,只得一面排斥中国文学,一面盼望能以“台湾文学”衔接上它。  二、三年级时的国文老师正好是班级导师,为人亲切尽责。在教授龙应台的课文时,老师指出龙应台实际上是“自由民主斗士”的投机分子,并强调殷海光、李敖等人才是争取言论自由的先驱。当然,这或许与我坐在台下有不少关联。但比起其他只会照本宣科、跟着课本美化作者的人,老师的这种精神在现代是非常难得的。但老师还是犯了作为国文老师的通病,即是从“制式作文”来评判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好几次作文题目太过无聊,我随便写写交差了事。老师便把我找去谈话,说我篇幅过短、主题不明等等,并指导我“写作技巧”,要我多花时间练习作文。

图书封面


 李戡戡乱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许多人都曾经历十七岁,困惑的、叛逆的、彷徨的、热情的、空虚的。李戡,李戡的爸爸李敖,我,和读者你们,十七岁时也曾拿起一把无形的“刀”,从此人生砍成两半。但李戡的方式最奇特:他出了一本书,《戡乱记》,一刀砍断台湾教科书想在他的脑袋里塞进的垃圾,再一刀砍断整个岛屿想包围他的窒息窝囊,《戡乱记》成了他“与成长之地的诀别书”。开宗明义李戡引用马克•吐温的话,“我从不因上学而妨碍我受教育”。这十三个字,道尽了一个从十五岁至十七岁的孩子,一千多个愤怒痛苦成长的日子。李戡是一个有思想的孩子,但台湾教育给他的十七岁人生不是展翅高飞,享受最无穷最美好的想象力阶段;相反的,他被迫念起政治指导的死板历史、公民、国文教科书。他若放弃了,考不上大学;他若屈从了,看不起自己。于是李敖形容他的儿子,高中三年,饱受窝囊腌臜之气,夜以继日苦撑岁月。李戡的愤怒是全台数万学测学生的共同愤怒,或至少是共同无奈。有些孩子选择逃学(像我),有些孩子选择屈就(像多数的孩子),有些孩子选择把教科书中的垃圾当知识,日后长大成为社会的佼佼者,再回过头来祸害台湾(像永远第一名的陈水扁)。李戡令我最感动之处是他那么瘦、年龄那么小,却那么强壮专注;他要证明自己的愤怒是对的,于是端起家传李氏独门功夫,数十次进出编译馆,再把烂高中教科书不同版本,相同史实,却因政权更迭,历史也更迭改写的笑话,一一详实记录,集录成书。我和李戡开了一个玩笑,他这个动作,实践的是他父亲李敖仇敌蒋介石的路线,“化悲愤为力量”。这一点,李戡比十七岁的我高明太多。十七岁的我已视学校教科书为无物,十七岁的我正好抚养我长大的外婆过世,“回”到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妈妈的家”。十七岁的我常常早上假装上学,等妈妈一上班,就溜回家里听心爱的黑胶唱片。十七岁的我虽没赶上西方1968狂飙的年代,却赶上了蒋介石死去的年代。我听着John Lenon 的“Imagine”,Janet的“At Seventeen” “Do you know where you are going to?”阅读比教科书大上约三倍的美国历史演说文献英中对照本,并对着镜子想象我是林肯,我是妖骚的玛丽莲•梦露,我是《自由中国》撰写“反攻无望论”的殷海光,尤其我是那个提倡礼教改革全盘西化的怪咖李敖。李戡的爸爸李敖是我人生最重要的启蒙者,他自己文言文一流,却提倡全盘西化;把孔子等说得一文不值,绝非圣人,灌输我这种一知半解的小读者孔子曾走政治后门,“遇南子”偷偷摸摸鬼混了一下午。于是十七岁的我真的全盘丢了中国,不管古典或现代,每日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或托尔斯泰的沉重小说。我全盘西化之彻底,不只阅读,还包括饮食,我不爱与我无缘的爸爸或管教我太严厉的妈妈,只爱可口可乐与巧克力。而我应付教科书的方法很简单,先界定它是骗人的垃圾,因为里头没有“二二八”,也没有我同学孙太平的父亲孙立人“二战”的丰功事迹。其次界定考题性质,是既无聊且无用,连“中研院”院士也答不出来;例如万历死于哪一年?生于什么地方?我的文茜式十七岁,总在考前一至最多两天前,开始囫囵乱背,把自己当北京烤鸭,灌进一堆教科书;每节考试我总是第一个交卷,因为下一堂还没读完,当记忆最新鲜的时刻错误最少;应付完一门,再接下一门。熬夜两日,比世界杯足球赛还紧张。两天考后,我又回到横躺、横玩一个月的日子;下次月考再相等应付。让老师们为难的是我这种烂学生,功课有时意外极好,历史常得满分,地理、国文、物理、英文……有一次我七科考六百九十八分,只有数学错了一题。其实从学校里我什么也没学会,上课时做白日梦听鸟叫,想象老师变成一只大鸟却穿上裙子,突然忘形地大笑;同学瞪我,只当是个神经病。而接近满分的结果,是我三天后全忘了,因为那是瞎背出来的,就像灌腻食的北京烤鸭,烤完了除皮脆外,肉全干了。我的十七岁比李戡滑头,也因此没有他的成就。他那么愤怒,因而产生了力量,宣告自己高中三年没白念,要以扎实的功夫找证据,并向世人证明“杜正胜”们太可恶。历史教科书为何从蒋家时代至今,现象不同,可恶却相同呢?因为他们的目的不是要教我们的孩子们学习历史;他们想进行的都是“国族主义”的洗脑控制。杜正胜与蒋介石,独统立场不同,残害历史的手法却相同。阅读历史,本来是一件对孩子们的成长极其重要的事;例如我曾在《乱世佳人》书中举的一个例子。1911年前中国正历经大革命的十字路口,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民族革命”(其实是汉族革命),康有为警告孙中山,革命路线“流血会没完没了”,“革了满人之命,留下的是没有一日稳定的政局”。事实上康有为的预测,后来全成真。所谓“辛亥革命”之后,“各省纷纷响应”,但事实上是多数地区由新军高级军官成为都督直接接管,中国从此进入“军阀时期”。这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诞生的另一面,“鞑虏驱逐了”,中国却从此“军阀割据”。1912年1月6日孙中山由临时国会(同盟会主导)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但这伟大的理想瞬间幻为泡影。我常问各方豪杰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孙中山任期干了多久吗?”至今没有人答得出来,答案是九十一天。可见教科书之失败!九十一天后孙中山被迫辞职,让位给掌握华北军权的袁世凯,换取“成就国家的统一”。康有为与孙中山在1911年前的路线辩论,如果能写进教科书多么精彩。康有为的君主立宪,所谓英国式不流血民主革命,因为以“满洲皇帝”为前提,不能满足汉人的种族愤怒,没有革命卖点。而孙中山的伟大与天真,一方面使中国打破了帝制,一方面却也从此迈入长达三十八年的动乱,直至1949年中共建政,国民党流亡至台。国父的伟大与国父的天真,能同时并列于简单逻辑的政治历史教科书吗?另一个例子是“二二八”,它的起因之一,主因战后台湾被卷入了1945年后的国共内战。1946年出版的台湾银行珍贵资料显示,战后不到一年,台湾已大部恢复了农作生产,没有理由陷入日后物资短缺、饥荒与通货膨胀。当时的台湾被迫将许多生产的物资,送到大陆支援国民党军队;而“二二八事件”中,从原本单纯的林江迈缉烟冲突,演变到初期本省人打外省人,到左派女人(谢雪红)取得台中“二七部队”指挥权,到右派本省士绅与左派台共“内讧”,到国民党二十一师军队后来驰援至台湾一上岸见人就杀……相同类似的场景,虽也曾同时自1946至1949出现于重庆、出现于湖南……出现于大陆国共战乱各地,但是台湾本地人从向往祖国,到失望,到绝望,到愤怒,到抗争起义,到缴械投降,到屠杀,终至演变成日后关起门来自我历史诠释中的族群政治符号。这些都是教科书上,你我无法“认识的台湾”。李敖1949年十四岁抵台,我1958年出生于台中,李戡1992年出生于台北。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们各盘踞不同时代,甚至有不同的历史感情;但洪流把我们冲在一起,聚首于一本十七岁孩子写下的早熟之书,共同声讨六十年不变一路可恶的历代教科书。李戡以此书,最完美地道别了他的高中生涯。而杜正胜“横躺台湾”、“填鸭宣扬台湾史”的最终结果,是使得李戡这类最聪明的孩子,决定告别台湾,奔向北大。这就是政治控制教育的下场,你可以控制笨蛋,但聪明的孩子不但控制不了,反而会因政治干预适得其反。当年杜正胜是年轻学者的时候,是个笨蛋,相信国民党,因此孩子取名为“明夷”(出自《易经》);中老年后他又跌入另一个笨蛋极端,成了“岛屿派”式国民党,自己成了“台夷”。他和他厌恶的敌人,其实是同一种品种,也因此都是同一个下场。李戡与其父李敖,文末皆称自己写于“中国台北”;我只想写“台北中国大饭店”,因为这才是我家与李敖书房真正的地址。这一点我比李敖更李敖,更接近自由主义。我相信“少一点主义”,才会头脑清晰。打从二十岁起,我已宣告“我不是统派,不是独派,我是Apple Pie”;“我不是左派,不是右派,我是Lemon Pie”;够全盘西化吧!李戡才十七岁,论断他的人生还太早;但他告别十七岁的仪式如此“场面浩大”,令我佩服。李敖曾派戡戡为我“干儿子”,李戡口头尚不承认,但也不否认;与我很像江陈会两岸关系,一切未定,但见面关系良好;至少我颇以此“准干儿子”为荣。而此书有李大师导读,我又写序,戡戡反像“三明治”,被他爸与我的长文挤至中央;但我想告诉读者,夹在中央这块“年轻的生命”,才是“真正的牛肉”。在此祝福李戡,并祝福所有与他同龄十七岁的孩子。丢了你的教科书,愿你们都能勇敢决绝地从此发展自我,挥别“体制”,展翅高飞,寻找美丽新人生。2010年7月13日,写于台北,中国大饭店旁
  •     看序和导读的时候还是挺好的,但正文真的挺无趣的把每一版的台湾教科书内容罗列一遍,对我们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或许台湾人更应该看吧觉得他与李敖都对大陆抱有美好的幻想但他们并不了解大陆的教育及其他高一的时候做过一张台湾国文的卷子,觉得还是很不错的我不觉得我们的教育会比他们好多少
  •     李敖儿子出书,本身就让人很感兴趣,毕竟他儿子号称是学了他老爹的独门武功的。看了这书,果不其然,李戡就是一小号的李敖,还带了一点羞怯和傲娇。。(我邪恶了这书一共5个话题,前面两个就是在复制粘贴他老子一贯的观点,只不过把靶子换了一个,改成教科书罢了。其实把他老子的导读和他写的文字拿来对比一下是还是很有趣的,不过他老子是什么人物,一对比李戡马上显得黯然失色了。第三个话题的的论述有点牵强,来来去去就是说台湾文学历史不悠久,水平很低,所以不能算是一个文学流派。考虑到他们父子俩对台湾问题的看法的出发点也就局限于历史,把这模式套到文学上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他引用的台湾俗谚真的很好笑。。也让我大开眼界了。第4、第5个话题同样是在不停地粘贴考试题目和反问句,他是骂得爽的,读者的趣味是没有的,感觉就是不过如此,你骂的咱们大陆学生早都骂过无数遍了嘛!把他和韩寒比,确实是不合适的,毕竟李戡有个比他出名且NB一万倍的爹,韩寒没有。有个比自己出名得多的名嘴老爹有什么坏处呢,就是无论他说点什么,仔细一看,原来都是他爹说的。没办法啊,他老爹太NB,世界观都是从老爹那里来的,能不一样么。不过即使他就这样混着,要当个他老爹的接班人还是没问题的,至少他继承了他老爹喜欢引用资料让你无话可说的风格,假以时日,必成大嘴啊。

精彩短评 (总计97条)

  •     感觉陈文茜的序更受用些~我很想知道试图回归“正统”的李戡,写完这本书再看过大陆的教科书后,会是什么心情
  •     記住了一些台灣課本版本的名字,此外就是馬克吐溫的那句話
  •     了解台湾联考还是挺好玩的~不过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自以为是了。
  •     已经读过台湾版的了。17岁可以涉足这样的题目,以及务实的去找档案馆找资料,已属难能可贵了。李敖不是李刚,有这样的儿子,夫复何求?
  •     想深入了解台湾的朋友可以看看,蛮详细的,很不错!
  •     他老子李敖的序看起来要好看得多啊
  •     盛名之下
  •     自己的书,老爸的序就有几十页,观点也几乎跟他老爸完全一样,太没劲了
  •     觉得自己对台湾的历史什么的知道的甚少,因此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有太多的地方完全是空白。看来得了解了解台湾的政局以及历史。不过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夹子,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
  •     很一般,典型的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
  •     随父出名,可做台湾历史课本参考认识
  •     我是怀着想知道李敖大师儿子是什么水平的心态买的这本书,文字还没有自己的风格,应该说还不能写出什么文字来。
    不过李敖大师的导读,读得很有味道,很到点。
    但是,作为李大师的儿子,压力也是有的。现在教育和李大师当年的肯定是有差别,环境不一样,种出来的花肯定是不一样。
    当然,拿李戡和李大师来比,太不人道了,毕竟一个高中毕业生。
    起码,李戡这种对抗教育体制的方式与风格,我很欣赏。对于他的努力吗,我也很肯定。
    所以,单看李大师的导读 这书就值得买,也李戡看的处女作。
    当然,如果作为同龄的我,只能学习,虚心地学习。
    李堪,还得努力!
  •     找人借的 我才不会买这么nc的书
  •     送来的时候书破了封皮
  •     要想了解中国台湾人,了解他们是怎样看待历史的,怎样对历史进行扭曲,这本书值得一看。
  •     一本以另一种视角看待台湾的观点,批判很多,理性看待。
  •     三联出这本书,应该是冲着李大师的精彩导读去的,要是没有这篇导读,这本书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李戡还是太嫩了,知识是丰富的,但不丰满,看问题受李大师毒害太深,完全是稚嫩版的小李敖,仅举一例:李大师全面否定蒋介石,小李同志也就不顾史实,连蒋的打仗能力都给抹杀掉。看待历史一定要全面,蒋在北伐战争时的战略与战术意图是非常先进的,当然打仗那么顺利最主要是顺应了历史潮流,顺应了当时天下民心,连蒋的对头、军阀里势力最强大的吴佩孚都甘拜下风,称老蒋后生可畏,况且老蒋以一介草民顺爬到大国元首,没有强大的意志力是无法做到的。其实说到底,大部分研究者研究历史还是为了当前的政治服务,真正能做到客观端正的历史学家又有几何呢。
  •     李敖的序文尚值一读,李戡的就一目十行了。一是资料详实,但评析不当,有故意颠倒之嫌。如,台湾历史教科书涉及台湾部分的编写,越到后来语言更加简练,态度更加公允,尽管缺乏史识。而李戡的反驳却陷在雾里,让人觉得孩子闹脾气。二是这种书能在三联出版让我想起“我爸是李刚”的大陆笑话来。
  •     历史盲表示无奈,看了跟没看似的
  •     了解了很多台湾历史...
  •     书的装订不错,但是还没有细看
  •     可窥见略微台湾教育制度的缩影。
  •     因为偶然的得知,有点跟风似地买下了这本书。

    原本的期待值很高,看完了之后还是觉得有点不给力啊.....

    果然还是李敖写的前序好看多了【戡兄别打我】


    书主要是讲台湾教育的一些掩盖事实,愚弄学生的地方,

    充斥了愤青似地语言,其实看多了发现大陆和台湾也差不多,

    顶多用的手段比台湾温和多了。

    内地教科书掩盖事实,进行历史美化,作为一个高中生我已经体会的太多了,

    政治书完全就是CCP的宣传......


    希望戡兄来到内地读大学不要被大陆的和谐政策所吓倒吧.......

    人要多看看点东西吧.....【虽然整本书反映出一种对解放区的热爱...囧】

    李敖还是有很强烈的政治偏向的.....
  •     应了韩寒那句话:“书名起得特别好,就是不知道这个【李戡戡】是谁”
  •     其实大陆教育异于台湾几希
  •     总体还不错,但是有两页粘在了一起没有分开。
  •     居然是三联书店出版的,但一看印刷和纸质就觉得倒三联书店的牌子。谁让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呢,也不知道自己咋么想的,尴尬。
  •     找了很久,这本书很不错!
  •     不是很喜欢李獒,没看
  •     一年前,李戡头上顶着李敖之子的光环考入北京大学,如今的他,在大陆生活已有一年多了,不知他是否去过图书馆读过“共”版历史,对中国大陆历史又有何看法呢?
    书很精致,文笔很是犀利,在我看来这不像一个17岁的孩子写的;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文字是陈文茜的序和李敖的导读,其余便是李戡对“台”版历史的看法。从扭曲台湾史到去中国化,作者针对每个事件把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做对比,写出自己的看法,这在大陆学生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大家都在为高考准备着,哪有时间找书上的错误及漏洞,更别提自己的看法了。通读完此书,很是羡慕作者的文笔,如今的年轻人很少能写出有想法的文章了。这和当代的教育制度有很大的关系,科举变成了高考,八股文变成了文综理宗,答案是固定的,你不能写自己的想法。书中的一些历史事件,在大陆的教科书上是不曾看到的。不可否认,历史是由胜利者撰写的;今天的大陆历史其实和台湾有些相似之处,有些问题至今还未能得到纠正。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多了解下中国的历史,得出自己的看法,告诉后人不要重蹈覆辙,这才是历史的最终作用。
  •     胡他妈写。
  •     因为李戡骂完韩寒后,很多人很讨厌这家伙,北京书市,买了本他的书,对于他和他老子,我更喜欢他老子,因为觉得李戡很难在骂人方面超越其父。不过这本书先面写台湾史如何避重就轻的讲述历史,还是很有意思的。后面部分李戡很多观点我感觉也未必站的住脚,不过无论怎样,还是让我们一窥台湾教育和台湾教科书,也算不枉费时间。
  •     李敖的序还有点读头
  •     一窥台湾中学教育弊端,但行文干瘪
  •     看到了高中的自己
  •     抱怨牢骚居多,偶见妙笔,不过确实高中教育更多是观点先行,对于塑造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有着深远的作用,也更深入了解台湾人受到的教育,对于对台湾了解不多的人值得读。
  •     我17岁的时候在思考什么?思想还是深刻一些比较好。
  •     这本书从一个我们从来没站到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也许你不能完全认同李敖父子的观点,但是我相信你也同样可以获益匪浅
  •     写了点台湾当局对历史课本的修改。没啥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     用十七岁的无畏和不羁写下的这本书,以现实与舆论的对比,深刻反映了台湾的政治倾向和教育人浮于世的现状,以此来了解海峡对岸的历史,不失为一本通俗易懂的“教科书”。
  •     盛情邀请他来大陆经历高中生活。
  •     还未看完,不过父子之差已十分明显了。感觉还行,但并未如想象中那么好。反倒是李敖的导读,写得很是辛辣,文字骂人的功力很是强,犀利的很啊/看完后感,一个高中生能想到这些,并且因此去搜集和记录,如此行为的本身就让人叹服。但是似乎还是觉得差些什么,或许还是生活的历练吧?多了几分青春的热血,和自己的期望相比还是少了些许令人期待的东西
  •     坐拥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一般,勇气可嘉,但愿虎父无犬子
  •     书挺好的!
    刚刚收到就阅读了一下
    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我会好好阅读的!
  •     还算不错,虽然语言生涩了点!
  •     感觉还行,起码让小孩子可以以李戡树立个榜样!
  •     大陆给李大才子的公子出书,怎么能用这样的纸张呢?
  •     乳臭未乾的孩子能寫出什麽東西出來
  •     出于想了解台湾教育读的
  •     四百余里鲲鯓已去复返;五十一年婢仆垂死重生
  •     很不错的一本书,喜欢里面的内容。
  •     之前也看李敖的审判美国,所以很期待李戡的堪乱记,对于我对台湾历史感兴趣的年轻读者非常有用,真心佩服和我同龄的他能够写出如此之益的书!
  •     为什么三联会出这样一本烂书?
  •     书质量很好,和我在新华书店看到的完全一样。本人一直很喜欢台湾,包括风景、文化。这本书,很有研究阅读价值。顶当当一下!!!!!!!!
  •     李戡戡是谁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基本可以确定不要脸这事是可以遗传的。。。
  •     李戡戡乱记慎买 一般的
  •     通篇看完,觉得还好。李戡是受了他爸的蛊惑了。虽然没有明说大陆的好,但是整篇文章都是在间接的倾向于大陆,包括李敖的导读。希望李戡来了别失望就好。另外,李敖的导读也太多了吧。这本书可以看,但是仅供娱乐。
  •     显然是有益谋划的出版之局。
    李勘这小子内向,属于闷骚型的?可能吧。闷在心里的东西,或许就是少年老成吧。但是李敖的长序和陈文茜的吹捧,匠气太重。
    勘乱的结果是什么呢?无非是一些鸡零狗碎的东西。台湾受意识形态冲击的教科书,对台湾青年人的影响有多大,本来就无足轻重。按本人的了解,青年人自有独立的思维。李勘的想法虽然老成,可还不够典型——反用《诗经》名句做这样的总结,比较恰当吧。
  •     可能希望太高了,认为李敖的儿子不一般。但读了50多页我就读不下去了,感觉李戡与其父相去甚远

    一,可能李敖与好友陈文茜也自知李戡实力里著书甚远,作序竟达此书四分之一。
    二,虽说是批评台湾教育需要引证资料,但引证过多,我想看的是你的思想,你的思考过程可以简略一些。实在无法读下去,失望失望。

    在北大学习高手太多了,只不过是我们没有什么渠道接触而已,但不代表大陆没有李敖一样的风云人物,希望李敖之子能在北大精心学习,不要给老子丢脸啊。
  •     是我太从心了,个人觉得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我想知道的东西,朋友出国做志愿者碰到台湾的同龄大学生,观念上的不同我大概是知道来由了
  •     出什么书……
  •     说真的有点后悔买这本书,整部书下来好像没有什么亮点,太平白直叙。
  •     李敖大师的文章大多以犀利著称,像如此情深深意切切的文章,反映了李大师感情的另一面,书很好看,也很有启发性。
  •     该书作者亲身体验台湾教育,告诉了大陆民众真实的台湾!
  •     还是网上看看吧
  •     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敢说、敢做的人生,否则人生不值得一过
  •     高中生能写成这样很棒了!
  •     李戡的书貌似不是他一个人完成的,两篇吹捧的大家文章,不过整本书的内容确实可圈可点!向教育开火,没有问题;李戡选择了正确的方法,这是我很欣赏的;只不过在发布会上说话都结巴,让我觉得他的文字还是冒进的。
  •     有点残旧的样子,很喜欢李敖,不知道他儿子李戡怎么样
  •     可惜我的钱了
  •     愚蠢的我。太幼稚。
  •     傻逼教出来的儿子能写出什么书
  •     中二病重症患者的作品。
  •     虽没有读过李戡的书,但就他是李大师之子,按理来说,现在他的文笔还不成熟,以后也是难以超过李敖大师,但虎父无犬子,李戡以后的作为应该不差于当代文豪
  •     1.重点写台湾的去中国化教育,而不是想象中的填鸭式,但有涉及制式教育的内容2.听同龄的台湾人讲台湾历史对学习这段历史很有帮助3.但出书时间是2010年,略显缺少最近两年的内容和新鲜事,时效性略显不足4.买了不会后悔的,很有趣的一本书
  •     没有父亲厉害
  •     无水准...
  •     买此书的冲动只因为李敖!~所谓虎父无犬子,但个人感觉亮点也就是李敖跟陈文茜的文笔!~整本书无非在说某人是王八蛋,然后举例证明一下。因为没在台湾受教育,所以感觉有点乏味!~
  •     兒子留大陸、送出國甚至自學,都不會讓他受台灣教育。
  •     2014113~一般,不过十几岁算很难得
  •     匪特狗仔的嘴脸。
  •     三颗星是给李敖的导读
  •     我与佳宏伟老师持相同观点
  •     三星鼓励分
  •     因为喜欢这本书才买的呀。。。。
    买了之后感觉还不错。
  •     一口气读完,两星给李敖,一星给内容,一星给十七岁。十七岁最有想法最灿烂的年龄,读完北大的李戡现在应该更有话说
  •     请勿为墙添砖加瓦
  •     李敖的序比李戡的正文精彩
  •     想看这本书好久了,从2010年到现在,今天终于拿到手了,超喜欢
  •     看的真是酣畅淋漓。
  •     他会有反抗有思考~~但是我们好似已经被驯服了。但愿还没有。
  •     好评。
  •     李戡戡,卵记。
  •     看看也行,谁说两岸有很大差别的? 可是没身临其境,别以为就读懂了,或者就去小看了
  •     冲着李敖的儿子写的,买下了这本书。
  •     李敖的儿子的作品,虎父无犬子,假以时日,李戡会成长起来的。
  •     第一次读这么长的序言,不过感觉李敖还是写得很好,骨子里对台湾的怒其不争跃然纸上,奇怪为什么大家还觉得他亲共。读完序言之后就可以不怎么看了,那些较真的题目,大陆学生经历的更多。说了也没用,这些都是政治层面的东西,填鸭教育的根本不动摇的话,教育再改革也是徒然。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