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米自选集之我是谁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莫小米自选集之我是谁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8
ISBN:9787807062905
作者:莫小米
页数:343页

作者简介

《莫小米自选集之我是谁》作者她的文字真的很像小米,虽然微小,可是却充满了小米的芬芳。细细咀嚼,那种回味无穷的意蕴中有一种淡淡的思索,那是对生活,对人生的思索。虽然平淡,可是却真的是思考着,很认真的。小米的作品短小精悍,充满了一种轻松文学小品的性质。恰似刘墉卧榻在床时写的《萤窗小语》,不过却总觉得比刘墉的充满了更多的人情味,更多的诙谐意味,这样的作品,又好像是一种现在的文化快餐,可是不是那种读过之后没有任何感觉的,而是读过之后又想再读,再想细细地读,慢慢地品尝,那是一种对清新的感受。编辑话多了,还是读者自己去品味吧。

书籍目录

我和我的弟弟们
3 洗澡
9 吃的滋味
11 出游
14 全托的弟弟
17 午睡
19 负伤史
27 母亲的餐桌
23 书法、小不及我
26 数学博士和文学博士
30 我是个可以被传染的人
没有毕业的初中生
37 民办凤起中学
40 三个第一和一个亚军
43 搅和爱情故事
46 革命友谊的破裂
49 离家出走
52 第三个片断
55 我的爱美之心
58 佳佳
我的父母
65 叫一声“爸爸”有多难
69 一生简单的母亲
76 假日的安排
79 心灵的看护
82 孝的命题
85 母亲的哲学
89 照料母亲
91 曾有的三个标题
94 与母亲的联系
97 最后的最后
接受“再教育”
103 大队书记
106 雅文和秀琴
110 过年正好20岁
113 做了一回“陪堂”
115 我的堤
118 回乐园记
121 曾经的山居岁月
124 我的商人师傅们
128 三尺柜台的“阶级斗争”
我的家庭
135我的莽汉子丈夫
140难恕的错误
144牺牲 .
147女儿词语录。
150女儿不像娘
159敷衍人生
162角色无定
165她这个人
妈妈对女儿说
171记忆会长大
175编织生活
178不要挑剔
181女孩,别原谅自己
184常有梦相随
186一路好风景
189即使被冷落
191 自命不凡
193被冷落的新衣服
行走的风景
199 50岁,五千块,三句半英语,出没柬埔寨
215 意大利回来,再读黄永玉
220 在遥远的地方——红叶白雪加拿大
237 游荡在金字塔下的魂魄
239 贺兰山岩画:讲述人类童年
243 她和丽江古城
247 前途未卜九寨路
257 九寨沟烤羊
254 缺氧
259 布达拉脚下
262 目光所及的地方
265 我和一座城
270 正月闽西桃花里
276 未知之途
282 台湾,我的台湾
记者、编者、读者、作者2
291 其实我捡了很大一个便宜
——莫小米与邹滢颖的一次谈话
299我当副刊编辑
303编辑手记:退稿
306我的小品文
309莫小米和“豆腐块”
——冯骥才为《在沙发的怀里》随笔集作的序
377莫小米《缔结平衡》
——选自刊于《新民晚报》上庄周的《齐人物论》
372岁月的智力游戏
——《青岛晚报》记者高伟的文章
374与上海的缘分
379与天津的缘分
324 耻
326 奉献者
337对一次非常会议的事后描述
生于上世纪50年代

编辑推荐

《莫小米自选集之我是谁》是一本莫小米写自已生活、工作的随笔集。书中,作家首次披露了其甜酸苦辣成长之历程。书中配以大量的新老照片,文字朴素,可读性极强。

前言

《莫小米自选集之我是谁》这个书名,是在列提纲时随手写下的,没想编辑说就用这就用这,我听了他的。但当真的要面对这个书名时,心里又惶惑起来,“我是谁?”这题目太大太玄了,我知道我是谁吗?我真能说清楚我是谁吗?    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要不,还是找几个身边人来提个头吧。             玩家小米       林之(我的同事、朋友、玩伴)    小米是个智慧的女人。报社里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新闻,因此办公室里每天都有话题,无论是多少琐碎的鸡鸣狗盗,只要有她在场,总会语出惊人,一语道出事情的本质,走的都是精辟、哲理一路。    她喜欢思考,思考生活中所有细枝末节的意义。她的思考是每天不间断的,多年来已经成了她的生活内容,哪天没有,比吃了中饭还难受——好多年了,她每天不吃中饭的。    处处聪明的女人是很累的,小米不,她从不滥用她的脑力。在她认为没有意义的地方,她是不肯多花脑筋的。在平常生活中,她总是将细节简化到极简。每天下班买菜,这是个比较麻烦的主妇业务,到了她这里变得极简单。10年不变的装备,左肩一个皮包,右肩一个大布袋(这是某次搞活动时送的环保袋,里面装一大叠的报纸和晚餐的菜);到了菜场,计划好最简洁的进出路线,每次不变的摊位,一个卖水产的,一个卖蔬菜的,从不讨价还价,买了就走,两点一线,简单得很。她每年大概会去一次商场,必定是不打折的时候,那时人少。或是有朋友告诉她,哪个商场、哪个品牌的衣服蛮适合你的,她就目不斜视地径直走到这件衣服面前,四千元的衣服和四毛钱的青菜一样,只要喜欢,一口价,拿了就走。    就像可以删掉菜场里其他所有的摊点一样,她有意无意地删掉了生活里的许多琐碎。对她来说,去算计商场里打折能省下多少钱,还不如去计算小学生的数学题。    副刊部的人大多数学不好,不是不太好,而是很不好。我们副刊部里有一道经典考题:北京街头卖苹果,五块钱二斤半,问多少钱一斤?有人用除法,有人用减法,有人忙着换算,只有小米一口气就答出来了。她自己说是因为以前做过商店会计,对数字有一点基本训练。我比较倾向于另一个原因,她比较爱好那些数学题,喜欢算那些无聊的鸡鸭同笼题目,对她来说,数学题比逛商店更有吸引力。没有有趣的数学题时,她就画迷宫,开一次会,她能画好些跟本不知道通向哪里的迷宫图。后来我也试了试,果然好玩,不用脑子,不用计算,管它东西南北,只需随着笔任意地走,很快,会就开完了。    她可以省略掉生活里的许多细枝末节,可是玩的时候她是不怕麻烦的,绝对不肯简单或者省略的。我和她是多年的玩伴,每次出行,从计划开始,一直到途中的每一步,甚至找一首可以一路唱过去的歌,她都计划得很周全,不会漏掉一点。去之前,她会给我们每人一张行程表,回来后,每人一份本次旅程的备忘录——事无巨细的“全记录”。    2000年去西藏,拉萨八角街上没有尽头的转经,日喀则扎布伦寺虔诚的喇嘛,桑耶寺的藏戏,江孜城堡庄严的白色,羊卓雍错神圣的蓝色,林芝温柔丰腴的绿色,这些都让我们叹为观止,也让我们心满意足。可是小米不满足,她极力鼓动我们去藏北那曲,她第一次进藏时从藏北草原经过。遥远的那曲,没有旅游景点,没有城市,甚至没有寺庙,一般人往北只走到那木错、羊八井就回转了。去了才知道,到了西藏,怎么可以不去那曲呢?    ”    那天我们的汽车就停在草原上。风,从遥远的草坡上掠过来,肆意地吹起我们这些过客的帽子和怯意。我们坐在草原上,倾听鹰的飞翔,风的呼啸,草的滋长,听夏季草原生命的律动。四千多米高原上的灼人阳光使人有些迷惑,我坐在那里,看着小米慢慢地走在草原上,慢慢地走向远处的山坡,那里有白色的羊群,有传说中的秃鹫。她走得很慢,仿佛不动似的,草原上的一切都像是凝固了,时间、空间、生命。可是不久她就变得很小,很快就融进了草原。那天,她在山坡上一定看见了什么,她说:“我差点回不来。”     去柬埔寨我们也是自由行,她仔细地准备英语、地图、书和行程,以至于三个不懂英语的老女人,顺利地走了一趟吴哥。八天,一趟完美的旅程。不过,她的行程一直延续了几个月。我们每人都拍了几百张照片,回来后,她一张张地比对我俩的照片,看角度、看色彩、看人物,回忆每张照片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情景。她整理这次出行的照片用了长长的两个月,将吴哥在照片上、在心里又细细地走了一遍。     和她一起走了很多地方,最让我感动的是去东北。我17岁下乡,在东北呆了10年。那个叫独木河的小山村是我心里一个解不开的结。多年以后,我常常会做一个同样的梦,梦见我又回到那个小山村,梦见自己站在村口,站在村后的地里。我很奇怪,为什么老是重复这样的梦境。小米坐在我的背后,就像我的“垃圾桶”,常常要听很多我的絮絮叨叨、不得要领的废话。当然我告诉她了我的梦,告诉她那个亘古不变的大草原,告诉她那种令人心悸的广袤。1997年初秋的一天,我又做了同样的梦,又同样地告诉小米,她说:“去吧,回去一趟,我们一起去。”第二天,还没等我来得及犹豫,机票已经订好了。就这样,她跟着我,不,是我跟着她,去了那个离杭州三千公里以外的小山村。奇怪的是,从此以后,我没有再做那个梦。     小米有许多简单的爱好,比如唱歌,比如看“超女”,比如玩电脑上的小游戏。有一天,她和一个朋友在聊天,我正对着电脑发呆,电脑上的“数独九宫格”陷入了僵局,似乎到处是两难的陷阱,找不到出路。这时听到她的朋友说:那我走了,你忙。就听见小米忙不迭地说:那好,再见。那边朋友还没走出门口,这边她已冲到我的身后,“这里!这里!”手指已经点到了电脑屏幕上。     生活中有简有繁,在她都是刻意为之。她可以把买菜做到最简单,也可以把电脑游戏玩到最复杂。那个古老的“俄罗斯方块”,她才不肯叠一层消一层,一定要等它叠得高高的,进入一种危险状态,再把它消掉,弄得自己很有成就感。玩“连连看”,她每一步都要想好后面起码五步的走法。玩“美女餐厅”,她研究颜色、研究座位,打通了每一关的最高分。这种地方她是绝不肯简单化的。     小米爱玩,玩起来极认真,而且一定会讲出其中的道理。就像她的文章。                                   我要读书                      莫小不(我的大弟弟)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都会有一篇小学课文记忆深刻,那就是高玉宝的《我要读书》。我们都曾因此感到自己的幸福。     姐是块读书的料。天生聪慧,加上好学,再加一流的天长小学一流的师资,小学时的她就曾让自己的习作出现在《杭州小学生作文选》上。不光如此,数学、美术、音乐各科门门出色。那年(1964)考中学,无论她自己、父母亲、弟弟们和她的学校,都以为她一定会进全市一流的学校。然而事与愿违,她拿到的入学通知书却是当时我们都没听说过的一所民办中学。记忆中已经有着五个弟弟的她从不流泪,但那天她却流着泪撕掉了那张通知书。她无法相信这是事实。没有了通知书,连最差的学校也上不了。无奈,父亲再想尽办法,最后换了所学校读书,仍是民办初中。     是考得差?是没钱读书?都不是。是反动的“血统论”在那个年代造成的强制性教育不平等。     如果说这只是没好学校读,那接着就真的是没书读了。     次年,出身成分不那么讲究了,我以高分顺利考入杭四中。但一年后“文革”开始了,不但没书读,“血统论”甚至发展成为校园的“白色恐怖”。那些过去友好的同学一变成为“闯将”,革命的一条鞭子打向非“红五类”家庭出身同学的身上。当我身上青一条、紫一条的时候,我想姐还好不去读什么重点中学。     接着是上山下乡。姐去了萧山,我去余杭。     恢复高考以后,我们兄弟几个(只读了初中的)陆续考上了中专、大学。这时姐正好怀孕生孩子,但她心里一定在说“我要读书”。     再后来她读了杭州的电大,并以此为“敲门砖”进了报社工作。她不是去混文凭的,因为此后的她,为更多的人写出了更多也更有意味的东西。套句流行的话来说,杭州电大可以为有莫小米这样的学生而自豪。     她的文章,常将平日里的平常事或绘声绘色,或淡淡叙来,然后以富于哲理的点睛之笔,给人启迪,令人顿悟,所谓“游思”。社会是她的大学。没有社会,就没有她的学识她的作品。同时她也在那里教书,因为她的文章给人启迪。在澳大利亚一所学校,一进教室就见:“’Welchle to class.’YotL maythi-nk now.”人能进入思考,何处不是教室,不是学校?     我后来在大学教书,渐知读书和文凭的意义。小弟在杭大读完博士,然后去复旦和北大做完两次博士后,留北大任教,在纯数学领域为世界作出贡献;姐在失去许多机会也省去了国家的教育投入后,仍然为文学为大众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我的周围有不少她的忠实读者,甚至是FANS。他们因为读她的文章而快乐、而思考。我佩服我弟,但更佩服我姐,几近崇拜。                  孝顺老妈                 章衣萍(我的女儿)     作为女儿,总是要孝顺老妈。古代的儿女孝顺父母的方式比较夸张,竟然要吃大便。好在我们都是现代人啦,不吃这一套。说起孝顺我妈的方式,还的确是够现代的,就是经常给我妈提供好玩的电脑小游戏。     我妈打游戏的历史还挺悠久的,算是个资深游戏迷。从当年的“俄罗斯方块”、“马里奥”到曾经风靡的连连看、挖地雷、ZUMA,都没拉下过。记得当年流行“俄罗斯方块”掌上机的时候,我借了一个带回家玩,半夜迷迷糊糊起来上厕所,走过客厅吓了一大跳。我妈竟然半夜起来窝在沙发上狂玩“俄罗斯方块”,连我走到她身边都没发现,末了还怪我吓她。自从电脑普及以来,我妈的游戏生涯水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老妈在电脑操作上的进步,也主要是来源于对游戏的热情。要不是当年苦练“挖地雷”,老妈的鼠标技术想必也不会进步得如此飞快。     别看现在小游戏那么多,给我妈找个适合的小游戏可不容易,首先要操作简单,然后是不要太紧张的、可以多动动脑子的那种,这样一筛选下来,可玩的游戏还真不是很多,想要做个孝顺的女儿,压力还是有那么一点的。再说现在老妈的技术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一个小游戏通关的时间是越来越短,隔三差五,我们家就会有这样的话,“那个游戏都通关啦,现在没游戏好玩了。”“最近一直在玩老游戏,帮我找几个好玩的。”而且老妈还为自己热衷玩游戏找到了借口,美其名日“防老年痴呆”,“我这可都是为了你啊!”今年母亲节,问我妈,“要什么礼物不?”妈妈就说:“其他的都不缺,就想再找几个好玩的小游戏玩玩。”     老妈做事情一贯对自己高要求,争强好胜,在玩游戏时也不拉下。很多小游戏,特别是益智类的,我妈都可以在我们家的几台电脑上排名第一。记得有个五子连珠的小游戏,有次我无意中破了老妈的纪录,挤到了第一位,我妈闻讯后大受刺激。破了纪录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差不多都快12点了,我在外面吃夜宵,接到我妈的电话,告诉我纪录已经被她刷新了,电话中满是兴奋、激动、得意的口气。有时候,我还会收到这样的短信:“某某游戏已完全通关。”暴笑中还真是蛮高兴老妈有那么一颗爱玩的心。     现在,小游戏已经在我家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连一向认为游戏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老爸,也快活幸福地卷入了游戏大潮。我们家经常会出现抢电脑玩的局面,不过我倒是蛮乐意看到这样的爸妈,只要不玩坏眼睛,能让他们的生活多点乐趣、多些放松,我会一直这样孝顺下去的。                     我的姑姑小米                     莫克(我的侄子)     作为晚辈,以礼而言,不可以对长辈直呼其名。然而,我以为,“小米”二字颇为生动而准确。小米粥,没有山珍海味的美味,没有浓郁的香味,也不足以填饱肚子,却使清香从此弥漫开去。     从小,老师教导我们,写文章要讲究开头,注重结尾,中间几段还要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姑姑的文章却没有华丽的开头,没有精美的结尾,只留下一团浑然的真情去触动人们的心灵的深处。清晨乘坐地铁去上学的时候,常常在阅读的杂志书报中看见姑姑的文章。文章极为短小,一袋牛奶或是半个面包的时间就可读完,然而这绝非“快餐文学”。没有煽情的文字,只有朴实的语言,却从中透露着真情;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从一件件小事中、从一个个生活中遗忘的角落,揭示出为人处世的大哲学。     古人云:“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令我失望的是,姑姑相貌平平,实在容易被淹没在茫茫人海中,却又十分容易融于平民百姓中。在我的预想中,如此出众的文才当配以天后赫拉之美貌;仔细一想,平平淡淡才是最真。     对于教育,姑姑也有独到的见解。对于考试作文的对策,可以做到既不在应试教育面前低眉折腰,又能瞒天过海地捞到分数,“高,实在是高!”虽然有“法宝”在手,姑姑依然“低调”。不会跟着领导的意思,把应试教育吹得天花乱坠;也不会为“苦难的苍生”而“出头造反”,把应试教育骂得狗血淋头。     一日,在网上查找资料,偶然发现“莫小米”的名字竟然和鲁迅、巴金、冰心等“大腕”居于同列,莫非身边的姑姑就是真正的大作家、大文豪?再回首,她依旧是那么平平淡淡、平易近人。

内容概要

祖籍浙江嘉善,出生于杭州。1985年毕业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84年到《杭州日报》工作至今。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80年代中期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随笔、小小说等。90年代起作品发至《新民晚报》等全国报刊及台港澳地区、美国、澳大利亚,约2000余篇,160余万字。在《羊城晚报》、《今晚报》、《每日新报》、台湾《中国时报》、美国《侨报》《星岛日报(美西版)》等开设专栏。出版有散文随笔集《心意阑珊》、《在沙发的怀里》、《永不言别》、《门后的风铃》、《左手握右手》、《远走高飞的女人》。
《在沙发的怀里》获浙江省1996年度优秀创作成果奖;《门后的风铃》获浙江省1997—1999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左手握右手》获浙江省2000—2002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等。

章节摘录

书摘洗    澡    我这个人,没有哪方面说得上富足——除了弟弟。    我拥有五个弟弟!因此我有那样一个少年时代。    我满12岁那年,小弟弟两岁。像楼梯档一样排着。妈妈是小学教师,平时忙不说,放暑假还得政治学习。所以五个弟弟全归我管。    前几天我们都不“乖”,在操场上、树丛里(我们住学校宿舍)玩得没钟没点。等妈妈回来,大概看见的是六个“泥冬瓜”吧。看得出她很生气,但并不骂我们(我相信她连骂的工夫也没有),而是忙着弄饭,并给下面几个弟弟一一洗澡。当我们坐在操场上数星星的时候,她得洗小山一样的一堆衣裳。看见妈妈疲惫得连话都不想说,我这个做大女儿的便很懂事地想了许多许多。    第二天,我把一个宏大的洗澡计划对弟弟们宣布了。我认为,二弟8岁了,完全可以自己洗澡。大弟除了自己洗澡,还得担当给小弟洗澡的任务。三弟、四弟,当然是由我包干。而且,我说,必须在妈妈回来前完成任务。出乎意料,他们都很积极地表示拥护。尤其大弟、二弟,大概是感激我对他们的信任,十分严肃地点着头,二弟还得意地朝三弟瞧了一眼。    要说错那便是我了,我指挥有误。我只道小弟人小体轻,就分给大弟,不知道他是最难对付的一个。当我正给四弟洗头的时候,那边小弟尖利地哭起来。我赶过去,小弟早已摔在地下,身上全是白花花的肥皂沫,小手小脚乱颠乱舞,口里不停地喊着“妈”。大弟嗫嚅地说:“他真滑,我抱不住”我和大弟忙忙地将小弟扛起,在水龙头上冲干净,翻来覆去地到处察看伤情,还算运气,没出血,只是头上一个包顶了出来。    澡总算全部洗完,可是看看钟,离妈妈回来还有将近一小时,我便吩咐他们在荫凉处玩积木,一律不得乱跑,否则将前功尽弃。我洗衣裳。    过了一会,二弟来报告,说是三弟在操场角上摔了跤。他假说去尿尿,溜出去滑滑梯,大概是跑得太快了。我抬头见三弟又一身泥,低头看一大堆脏衣服,又是恼火又是委屈,差点儿没掉出泪来。    我正数落三弟,妈妈回来了,我咬着嘴唇一声不响。大弟带着一种认错的口气,把事情经过叙述了一遍。妈妈抱起小弟问“疼不疼”,小弟摇摇头。她走到我面前,非常温柔地摸我的头发,又顺着下去抚摸我的脸颊,顺便用一个指头把我额头沁出的一颗汗揩去。    眼泪无声地落下来。我别过身去,我不能让弟弟们看见。在他们眼里,我是大人。    P3-8

图书封面


 莫小米自选集之我是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淡淡的生活味道,从孩提记忆到嫁做人妇,间或一些旅行游记。喜欢其中的原汁原味老照片,甚于喜欢文字本身。
  •     很喜欢莫小米的这本书文章很生活化书中又附了许多的生活照呵呵,绝对不是写真以前只在读者上看过莫小米的文字从没想过她的样子说真的,很漂亮,并且有气质在小米写到她和五个弟弟的故事的时候某些细节总会让我想到我和姐姐的小时候很喜欢很喜欢。。。。。。。
  •     看到书名的时候我马上就想到了秀才说死姬无命的那段台词。果然哲学的力量是无穷的!!!当然最先看到的还是莫小米的名字。高中在青年文摘看一篇很喜欢小品文,就是她写的,一直以为是笔名。后来“莫小米”变成了我想写的故事里的主角的名字。希望可以用心去品味,咀嚼,会发现平淡的故事里小米的芬芳。图书馆里借的书,开始喜欢观看收集别人在书中留下的痕迹(虽然他们在书上写写画画是不太好)。书末的旅游篇一直拖着没看,晚上静下来看完发现心真的可以随着书本流浪到那些向往的却还没机会去的地方。细水流长的生活小小的,细细的品味,在平静的生活中找到充实的不让人焦躁的东西。以下是选自某同学做的摘抄,自己看到的触动的句子没来得及记下只留下些许。P55 其实爱美之心是与生具有的,无论在怎么严酷的环境中都不会泯灭。只不过表现形式略有不同罢了。P79 当父亲的生命行程即将终结的时候,当我在他的病榻前明白真相的时候,我慌慌的叫来小车,催他启程(最后一程)。他几乎是靠在我的臂弯里下的楼。疾奔医院的车在拥挤的十字路口被迫滞留,他笑着朗声说:现在的绞痛,真成问题(要是这十字路口的堵塞能阻断他的去途,我宁愿永远被堵塞在那里)。我不敢接茬,也不敢看他,我知道他正忍着剧痛。他怎么朗声笑得起来?分明是洞察我的心思,想以这笑来减免我的重负。我想这是他最后一次也是最努力的一次照料他女儿的心了。P90 孩子永远心安理得地享受你的照料,母亲却对你的点滴照料心怀不安;孩子有时会挑剔、会埋怨、会嫌你还不够周到,母亲却对你本应为她做的一切充满感激。有些事要不是亲手去做你绝对难以想象,当她终于顺从地让你为他洗一个澡时,当你一寸一寸地触摸她完全松弛的肌肤、完全变形的躯体,你无法潸然泪下,这是你才刚刚明白,她在这世上含辛茹苦已有这么久了啊。P92 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悲伤都可以尽情流露的。在失败时,在失意时,你流露悲伤你就显出软弱、显出无能、显得缺少自制力、显得需要人同情,这个世界不相信眼泪,你只能坚强。P146 当天深夜,丈夫用车把我送往医院。初夏的夜,空气中有着浓郁的花香,只记得那香味与疼痛搅在一起,搅得人要昏死过去。当真平躺在产台上,痛已变得麻木。这天晚上我是明白了关于通的道理,其实最初的那种痛,程度虽轻,但感觉上是痛的,等发展到大面积的、连篇累牍没有标点的痛时,你的感觉已不再是纯粹的痛,而是一种时空的错乱与灵魂的游离。不知别的妇人与我的体会是否相同,尽管白色产房里飘游着的护士像白色的云,但产台上的那一夜,对每一个产妇来说,是独自跋涉在漫漫无尽的黑路上的一夜,无数的痛苦在路上排列成行,停留也是剧痛,前进也是剧痛,就还是前行吧。只记得天一点一点的亮了,窗外高大的阔叶乔木衬着暗蓝色的天,像是假的,像舞台布景,其实这时候其他所有的感官感觉到的都像是假的,只有痛时真实的。后来我得知,在我处于痛的历程中,我的丈夫是处于极度的忙碌与心里紧张之中。我想如果说初为人父者开始懂得两个字叫“责任”,那么初为人母者开始懂得并决心从此身体力行的两个字便是——牺牲。P187 大概人生就是这么一列永不回首的单程列车,我们永远向往着前方的美景,却常常忘了把身边的、属于今天的好景致细细品味,等到终于想起来要再看它一眼,我们早已到了下一个站头。P256 西藏是一面魔镜,每个人从中都能看见自己要看的东西。在美丽的误读中,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西藏。P263 来到西藏我就离开了沿海的灯红酒绿,来到那曲我就离开了拉萨的珠光宝气,来到草地我就离开了公路的车痕人迹,现在终于可以走向我目光所及的地方了吗——离开人群。

精彩短评 (总计60条)

  •     更喜欢小米写别人,比如发表在羊城晚报“漫步经心”栏目的文章,每一篇都是令人回味无穷的精品。
  •     我几乎就是通过杂志上一点点豆腐块认识莫小米的,她的“心灵鸡汤”是唯一让我觉得篇篇好看又不矫情不刻意说教的,即是说教,也总有些不同的方向。所以此番在当当一口气买了她的《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这三本书当当都介绍的很充分,我只评论一句,都很好看,而且都值得细细读上几遍,所以也都值得收藏。
  •     虽说都是些家常小事,但很感动
  •     书来了一直在仔细的阅读,很好的精神食粮。
  •     小的时候,就在各大报刊杂志里品读小米的文字。想像着这是怎样的女人。好久没读到她的文字,不是因为她不多产,而是因为我变得忙碌没了时间。在书店偶遇这本,便勾起了诸多想象。她究竟是怎样的人呢?我要细细品味她的人生。
  •     细细的读,慢慢的品,它就像一面镜子。。。总之,很好。。。
  •     很喜欢莫小米的文章,简短、精炼、富有哲理。可我找遍了书店,未果。还好,偶然间我在当当网上看到了莫小米的书,想都不用想,拍了!
  •     是书架上放了好久的书,快有十年了吧。这本带有作者的自传性质,而非读书时代用做剪报素材的那些小短文,但比之后者,能了解作者成长经历,感觉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我很好奇她是如何将其阅历下笔转变为时下的青年男女故事的,这个吃过×革苦头,当过百货营业员而后拿起笔杆子写文章的女子让我钦佩。
  •     非常喜欢小米的书,朴实,自然,但却能蕴含很深的哲理.读她的书让我受益匪浅!
  •     我是谁
  •     晕死了、没想到收到本发霉的书、怎么可以这样啊
  •     一直以为莫小米只是笔名而已。。。
  •     初识于读者,文笔简洁干净,精于构思。
    终于买到。

    但书很脏,我很生气。
  •     个人觉得一般毫无深邃的思想
  •     我很喜欢,我终于买到莫小米的书了
  •     狠精彩的..
  •     这个是她个人的流水帐,不是小品文,不值购买。
  •     蛮喜欢的淡淡笔,不着痕迹,岁月静好。(2006年)
  •     最早读莫小米是在晚报的专栏豆腐干里

    小故事 却不乏生活的智慧

    自选集很有特点 看到一个更立体的莫小米
  •     一直喜欢小米,希望《你是谁》快点上货。
  •     一直都很喜欢莫小米“淡淡的叙述”的那种感觉,会一直支持
  •     今天天气很好,在图书馆的长椅上坐了一下午。莫小米的文章经常会出现在读者或者青年文摘上面,没想到她已经是快六十的人了,也没想到莫小米是她本名。记录的是她自己以及身边亲人朋友的事,这样的书,读读也可,不读也罢。
  •     还没有看,不过一直都喜欢他的文字
  •     看完这本书开始计划回家工作。
  •     都是小短文, 抽空都不用大块的时间,喝杯咖啡,给自己一个放松。
  •     因喜欢莫小米的文章,所以想了解莫小米这个作家。
  •     文章短小精炼,富有思想。不足的是可能是库存的缘故,品相不很好。
  •     杭州
  •     简单淳真
  •     自己的故事
  •     简单的故事,不简单的道理,适合生气时读读,降噪!
  •     终于得到我喜欢了很久的作者的自传啦,发货速度一般,东西不错
  •     文字平实,能让人安静
  •     纯粹的一本个人经历集,原以为是她的小品文,这个集子的文章和她的小品文风格真是不太一样。
  •     尤其喜欢第一部分,小时候的小米,还有那么多的弟弟。
  •     作者以第一人称描述了生活中的点滴,穿插了很多生活照。我并不是太喜欢这样的文字方式,但莫小米其它的两本“你是谁”“他是谁”还是可以的。
  •     小品文,散着看就好。
  •     感谢这些女人写的书,让我慢慢成熟 哈哈
  •     看后觉得一个人的童年,父母亲的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都很重要。
  •     以为这本多少会收录点 结果没有
  •     淡淡的叙说,让我了解遥远的那些日子!怀念自己不曾有的过去!
  •     一本能让人回想起快乐童年的书,文字质朴浸润心田
  •     不长,很有味道
  •     一直都很喜欢莫老师的文字,虽然曾经在图书馆读过这本书,但是真的有一本属于自己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小欣喜。时隔几年再读莫老师,感悟又不同了。深刻的道理隐藏在平实的文字中,很通俗易懂。强烈推荐给热爱生活的朋友们!
  •     多年前,在报纸副刊上不时读到一个个文字朴素却回味无穷的小故事,由此记住了一个名字“莫小米”。近来有缘读到她的自选集《我是谁》,一篇篇短文读来轻松、愉悦,真正文如其人,喜欢这位心态年轻、亲切温暖的大姐姐。
  •     一些细小琐事,一份真诚感悟,写尽的酸甜苦辣,读得人轻声叹息。
    书中主要是写作者的成长经历,细腻的感情,品尝着生活中的一切。
    适合临睡前或者偷闲时读上一两页,别有一番感受,细细体会作者的那一份感悟。
  •     看不下!
  •     爱谁谁~
  •     开始的部分总是欢快的~后面的略微有些读不下去~
  •     朴实无华,贴近生活,是我喜欢的
  •     曾经买过莫小米的夜光杯文集,和这本书一样都是短篇,《我是谁》其实题目还挺大的,但是莫小米都是从细节,从生活点滴着手为我们讲述她是谁,她的生活,她的经历,是值得一看的文章。
    文章好不在于长短,短而平实是书的特点,书里展现了一个生活化的莫小米。
  •     这本书本来是老妈点名买的,到手后她翻了翻说后悔了,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为了解闷拿来看,却越看越上瘾,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她娓娓道来不觉琐碎,只觉得亲切,更有一种心平气和的睿智。看她谈她的女儿,谈她的丈夫,其中的乐趣和烦恼,似曾相识,也让我会心一笑。这个看似平淡的女人,蕴藏着上进和坚韧。活得很幸福啊!她一定是一个有意思的女人。
  •     同桌的妹子推荐的 三册都认真的看过了 高中
  •     昨天死党来的时候,说看1984吧,结果给的是这本书...
  •     小米的文字,好多年就读过,这本书有几篇还好,还有就是都是童年还有在乡下生活的文章,还有几篇是游记,内容有点杂。
  •     讲她女儿和父亲的部分,尤其让人感动
  •     从高中到大学,一直以为莫小米是同龄人
  •     不无病呻吟 文字简洁可爱
  •     每篇文章都不是很长,但是却都很有味道。
  •     生活的点点滴滴是最美的音符,最细微的地方往往最让人心动~从今晚报的专栏上认识这样一个作者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