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之夜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景泰蓝之夜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2
ISBN:9787511007254
作者:董桥
页数:148页

作者简介

《景泰蓝之夜》是作者谈文玩、以及人物交往的随笔,作者与沈尹默、张充和、沈从文、台静农、朱家溍、王世襄……那些风华绝代的人们的交往,那典雅无比的乾隆掐丝珐琅套盒,那娟秀的小楷,那淡雅的墨梅,那细致的工尺谱,那余香袅袅的香炉,无不充满意趣和韵味。包括《墨梅枝谭》、《芦塘鸳鸯》、《黄溶书扇小注》、《毛姆书录与藏画》、《盖斯凯尔夫人》、《沉香钩沉》、《沈尹默蜀中小品》、《吉庆栈遗闻》、《沈尹默的小手卷》等。

书籍目录

景泰蓝之夜
冬夜□记四帖
咏史:感事
墨梅枝谭
芦塘鸳鸯
黄溶书扇小注
毛姆书录与藏画
盖斯凯尔夫人
沉香钩沉
沈尹默蜀中小品
吉庆栈遗闻
沈尹默的小手卷
寻找吴老师
胡适的字
想起老舍
念记刘教授
马娅来电话
灶边风情
玉堂清玩
工尺谱归我珍存

编辑推荐

《景泰蓝之夜》编辑推荐:董桥先生提到自己的创作:“我要求自己的散文可以进入西方,走出来;再进入中国,再走出来;再入……总之我要叫自己完全掌握得到才停止,这样我才有自己的风格。”这样的风格,读者从《景泰蓝之夜》中尽可领略。

内容概要

董桥,福建晋江人,1942年生,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多年。历任《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制作人及时事评论、《明报月刊》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苹果日报》社长。他的文笔雄深雅健,兼有英国散文之渊博隽永与明清小品之情趣灵动,为当代中文书写另辟蹊径。出版文集《双城杂笔》《这一代的事》等三十余种,深受读者欢迎。

媒体关注与评论

 “董文如董酒,应该是名产……董桥的散文不仅证明香港有文学,有精致的文学,香港文学不乏上乘之作。” —— 罗孚  “董桥的文字于阳刚之中时时透漏犀利敏锐之风,有时亦颇饶俏皮幽默之口吻,或甚而不免于忧郁羞涩之致。” —— 林文月  “董桥的《英华沉浮录》是行家写给行家看的小品……珠玉纷陈,文字华夷混杂,仍旧书香扑鼻。” —— 刘绍铭  “董桥的散文渊源有自,他远承晚明小品的遗风,近继五四白话散文的传统,又借接英国十八、十九世纪随笔的遗绪,在融合贯通的基础上自造新境,从而迥异时流,独出机杼。” ——陈子善  “余光中炼字而琢句,董桥琢句而雕章;余光中偏重气势,董桥偏重体势;余光中热,董桥冷;余光中语速,董桥语缓;余光中把散文谱成了一支乐曲,董桥把散文成了一束瓶花。” “董桥的散文,行文与布局最是考究,他思路开阔而又严密,文中征引相当广博,轶闻、隽语与时事,看似东拉西扯,其实左顾右盼,未尝稍离主旨半步,收放之际,深具匠心。他的拿手好戏,就在能以片言数语,贯穿全篇又综合各节,仿佛是三十辐共一毂,许多辐射的光线总能聚到一个焦点上,文中也就经常出现一些华彩段落。” ——江弱水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台先生这幅墨梅画得苍古,一笔倪元璐体行书镇在左上角尤其典重。写的是一首旧作:“皂帽西来鬓有丝,天崩地坼此何时。为怜冰雪盈怀抱,来写荒山绝世姿。”注明“昔年避地蜀中之作,题奉充和大家教之。辛酉秋静农于台北”。钤“静农”朱文印及“台静农”白文印,右方梅边钤“酉年”,右下角再钤朱文闲章“壮不称臣老抱孙”,寥寥七字道尽台先生一生风骨。辛酉是一九八一年。皂帽是黑色帽子,《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说管宁爱着皂帽,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于是说“扁舟不独如张翰,皂帽虚兼似管宁”。张翰是西晋文学家,吴人,齐王执政任为大司马东曹掾,看出齐王将败,又逢秋风乍起,思念故乡菰菜、莼羹、鲈鱼脍,归吴,转眼齐王果然罹难。诗作只存六首。管宁是三国北海山东人,东汉末期避居辽东三十多年,魏文帝征他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就,明帝征他为光禄勋,又固辞不就,所著《氏姓论》散佚了。皂帽入诗,写得顺当的是刘成禺《洪宪纪事诗》里那句“清明一片龙泉水,皂帽青衫发古情”,而此中星凤当数台先生这首了:古情不是空说,有乱世荒山中的绝世梅姿衬托。 书法不算,台先生这幅梅花是我珍藏的第三幅了,都有上款,一幅写给庄严先生,一幅红梅写给妈利小姐,如今多了张充和这幅,文人笔墨,书卷气浓得化不开。也许是台先生写字多,画梅少,看到他的画我总是忍不住想买来收存,幅幅寒梅我依然贪心想要。多年前沈茵给了我一张台先生试笔画在信笺上的一枝梅,无署款,说是台大门生给她的,绝真。老穆看了喜欢,沈茵命我转送老穆,至今还挂在他的山居书斋里。上个月母校成功大学文学院院长陈昌明告诉我说,那年台老师搬家,他替老师收拾书架,捡出一叠老师早年的墨迹,老师说全送给他,陈院长不敢要,说应该归老师儿女珍藏,他只抽出一张自存。院长是林文月先生的学生,博士论文是林先生指导的,一身儒雅,满心古风,有缘坐拥顶级书家的一叠墨宝竞不动心,不愧是扁舟皂帽人物! 这次跟院长一起出差来港的还有文学院副院长赖俊雄和中文系特聘教授张高评。张先生也当过成大文学院院长,退休后改为特聘。在他之前任院长的是我读外文系的同班同学任世雍,退休后听说转去当另一家院校的教授了。我还记得求学时代任世雍最要好的同学是班上的马善珍,成天在一起玩,都是篮球健将。读完书回母校执教的还有我们班上的老大哥马忠良,山东人,当了兵才考进成大,一口山东官话,荣任班长处处照顾我们这些师弟师妹,一派老兵不死的硬朗,难怪学成回校不仅当了教授,官也越做越大,比院长还大。接着后浪涌上来了,赖俊雄这样的留英才俊母校恐怕不少:外国语文学系终于开了花结了果,不是我们六十年代的老院系了。校园里的百年老树也许还在,红砖老房子的外壳也许无恙,成大的版图听说扩大了好几倍了,连医学院都有了,还有成大博物馆,苏雪林老师的遗物藏馆供人追思。他们说博物馆原是我们那年月的校长办公大楼,楼前的小喷水池还在吗?“四十六年了,”他们问我,“学长怎么从来不回母校看看?”回去,笔下写母校只怕都成了新闻写作;不回去,凭记忆写的母校兴许还能指望写出一丝文学。饭桌上,是张高评用闽南话说起成大校训我才猛然忆起“穷理致知”那四个大字。先是童元方告诉我说这三位成大教授趁来港之便想跟我碰碰头。等了一段日子他们来了,我请童教授和他们一起到中环吃午饭。毕竟是初会的“故人”,陌生里透着旧日梦忆,时光错乱,关山无限,是歌是哭,茫然无凭,一眼瞥见他们带来的几本苏雪林文集和恻写,瞬间仿佛回到苏老师家那扇朱红木门外,怯怯然不知道该不该按铃惊醒门内那一畦荒园。我的成大是老岁月里的成大:福利社江北胖子刀下的冰镇西瓜:校门对过老高的排骨饭加两个荷包蛋:还有老树下裁缝店老板娘发髻上待放的那朵玉兰花。我的台南也是老岁月里的台南:南都戏院旁边“三六九”上海馆的小笼包:沙卡里巴小巷里“羊城”粤菜馆的葱油鸡:“羊城”边上“蓝鹰冰果室”昏灯下马尾窄裙的娟秀容颜;还有“度小月”的担仔面“渝园”的炒鳝糊和举目惯见的标语“匪谍自首,既往不究”。有一年,我们一批同学发起乐捐寒衣济贫运动,漏夜写大字标语贴满校园,天一亮标语全不见了,几个教官联手把我们抓去训斥一顿,说我们抹黑宝岛民生,给匪谍制造口实,罪大恶极,连训导长丁作韶都震怒了!丁作韶老师兼教我们法文,小小个子黑板上写字写得特别大,毕业好多年后拜读由他口述、师母笔录的《滇边游击史话》,我才晓得四十年代末他带着国军第八军残部在滇边度过出生入死的游击岁月,一九九。年辞世苏老师写的悼文赞扬他是大英雄。我这辈子倒忘不了丁老师大三那年差点要我补考法文!

图书封面


 景泰蓝之夜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周末来回成渝之间,在火车跋涉山水之时,我就读了一大半。这几日临睡前又轻松阅读此书,真是如沐春风。我一直爱董桥文字的雅趣、闲淡,那种文人之风,如蹈足于山林之中,优游于高士之间,令人向往之。本书谈掌故,玩古董,忆故人,有晋人世说新语之意,又有晚明小品之美。如陈子善先生所言:不能不读董桥。信哉此言。

精彩短评 (总计87条)

  •     根据自身目前的见识,内地的编辑和港台的比起来,多了些理论性、工具性,而港台的则人文化、性情化,喜欢港台的风格……永远都是襟怀最重要
  •     太高雅,欣赏不了
  •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事事可可
  •     很好看 很喜欢董桥的书。
  •     每一段回忆,都是对过去的纪念
  •     海豚出版社这一系列的董桥的书装帧都不错的,看起来很舒服。在先锋书店看完的,纪念端午节!
  •     感觉随笔得太散漫了。
  •     便也把流年轻掩,笔端清浅人不识,却也徒惹丝雨轻愁。
  •     还是那句话“高级的趣味和高档的八卦而已”。
  •     装帧依照牛津版,纸张很好。就是布面印刷似还不过关……可学学老六印制的NB。
  •     以買櫝還珠的心態買了這本書,很雅致的關於文玩和民國文化人的小冊子。
  •     读书人都喜欢董桥,属于粉丝。
  •     似是在说古玩私藏,实际上依然还是在说那些旧时大家、民国闺秀的故事。文脉未断处,他们的后辈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清谈收藏的文章里,最喜欢的还是写张充和先生旧藏的那几篇,绕不开文人笔墨与字画,还有旧笺用纸,几多风雅几多趣味,尤其是最后那篇关于工尺谱的,伊人已逝,古音难觅。而着墨于人物的文章,最感慨的还是通过写韩秀而带及赵清阁与老舍的那一篇,人之恶在乱世无限扩大不得收敛,殃及的却总是存着良善心的人,懦弱者一死了之,却苦了活着的人。
  •     品相一般,装帧差点,书脊上的书名都没有居中,比不上牛津版,不过封面设计还可以,颜色用的也好。
  •     董桥牛津版的又一部新书的大陆版本,依旧延续的风格,在文字之中找寻生活的魅力,找寻艺术的色彩,享受,获得,充实,精彩。
  •     八月下旬,我去台湾金石堂网站预订张爱玲《雷峰塔》、《易经》种种,一并订了三本牛津版董桥。事实上原拟的书目还不单这样,可我补来删去,好些本子已然引进大陆,看看我满满又空空的购物车,年载时间就这么流逝了。有简体本,心里便妥实,反而不急于买。余下不变的,也只有董桥。九月初张爱玲到架,董桥的《景泰蓝之夜》却迟迟缺货,又等足一周,我才知道,这本紫红布面精装,经手台湾的商务印书馆代办,大约自香港施施辗转。台湾有商务?我大为惊奇,特地留着底签。某日给小虫介绍书中印的字画玩器,还不认得几个字的她居然想问我讨去,还说那底签真扎眼--的确比不上她那些艳丽的stickers,--竟和梁文道一样,硬生生把它撕掉了。
      
      《景泰蓝》比其余两本薄,装帧也偏素,似乎“夜”色合该荡起空旷帷幕,修饰多了,反而破除宁静魔咒,那就不叫夜了。录文二十篇,颇不少我在网上读过,比如尘烟气十足的《灶边风情》,让人怆然泪下的《想起老舍》。然而董先生的文章,读过也无妨再来,且最宜“纸读”,尤其配上文后衬页,牛津本子质地这么挺廓,实在养眼养手,翻来覆去舒贴至极。
      
      我看董桥,常常先拣和西书有关的,至少偶得切入口;中国雅缘古韵,我气格不够,积累不足,仅止于引颈瞻仰。董先生不写一本正经的扑克脸文论,际遇萍风,身世漂泊,一点一滴却收尽他会心的随笔。像他写责编狄更斯批评盖斯凯尔夫人拖稿子,说,“If I were Mr G.(她丈夫),Oh Heaven how I would beat her!" 众佳评里忽然冒出这么使气一句,调调可爱得很。《毛姆书录与藏画》谈毛姆藏画录谱,都是千难万苦攒品,好似董桥自己求书的因缘,末了说及雷诺阿,御用胖厨娘模特,“每天画完画总是那句话:‘赶紧的,穿上衣服快去做晚饭!’” 口吻暴躁,饿出刻薄味儿了,令人莞尔。董桥的引述,总慢晕晕糅进章句环境,着墨不深,仿佛画梅,就那么疏瘦一笔,却与留白蔚为一体,天地清澈。小而恰宜的幽默,句中人简直个个熟络,说出来自然亲近,端正深索的评论文开起玩笑,架子总拉不下的,穿西装扮圆鼻子小丑角,哪怕一秒,也难到位,只怪尴尬的。
      
      《冬夜札记四帖》,文题就暖烘烘,背景是冷的,夜读的萤灯,才更显亲热。这四帖,有发文的后记,勘误,贴身随记,很可看出董先生作文作学之认真。他勘误“牛角壮阳”之后说“戴立克骂我怎么不查一查中文医书。是我粗心,写文章素来多凭笔记本、凭记忆下笔,懒怠之过也!”,笔记本绝对勤快了,总好过我边读边折页,好似吃书。笔记案底,在其后“向阳煎蛋”小札又露出端倪,他考据所谓“sunny-side up”煎蛋,翻出阿婆的葬礼之后(After the Funeral),指出第“101页”证据:“He\'s ***e the breakfast eggs(if we had\'em).Sunny side up!” 此处纯双关,侦探小说,尤其阿婆笔下俏皮顺水,读之极畅,很难关注个别词句,董先生太细心。此文之后,我碰巧陪小虫读她喜爱的天降肉丸(Cloudy with a chance of meatballs),内中形容早餐,即有这样的句子:“After a brief shower of orange juice, low clouds of sunny-side up eggs moved in followed by pieces of toast"。“向阳蛋”,不比我们传统荷包蛋,讲究软嫩,有些轻省不粘锅,一滴油不必淋,照样煎得滚圆丰鲜,是烹食常见字,常见反而容易轻忽,笔笔皆是的实例,董先生偏能拎起一则那么“朝阳”的,绝对在字汇下足功夫。
      
      他写中式戏文,如《牡丹亭》,也一律盈盈娉娉,正像西书,哪怕轻轻点一点,就颇有指引效果。我对这一出,从来没什么感觉,唯记得那“花花草草生生死死酸酸楚楚”句,尤其惆闷,整个故事是古版“触不到的恋人”。董先生却理出文化经络,画好先须诗词打底,而文章,“要写志摩那样的文字非熟读元曲不可!” (董引梁实秋语),这可不又撺人读书吗:)他评价文玩,也极少长篇大论,有时候貌似肤浅,可对照“月移花影,玉瘦香浓”与张允和做的《牡丹亭》小楷工尺谱,字里腻重的拖笔,胖瘦间夹,有骨有肉,董桥的八字形容是多么准确而精美!
      
      我并不喜欢过于直白的文章,好比《青灯》,翻翻作罢,早预备处置了。作者感时议事,无可厚非,只是厚厚戾气迎面喷发,比其已看不惯的北京更加老烟枪,作为读者的我,觉得兜走那些附带情绪好不划算。同样怀旧,董桥写吉庆栈,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氤氲着深深的忧伤。他借沈从文非常年代做书帖《读秦本纪》,抒发“两千年时光瞬间倒流”之慨,意诣淡极而深极,岂不比絮絮叨叨深广包容得多?他引胡适“写字叫人认不得是一件不道德的事”,说他的字“执着端正”,引老舍送给韩秀的悲苦四字“吃饱穿暖”,哪一句缺乏个性,反而是这样的含蓄,更让人懂得,清醒。
      
      紫封《景泰蓝》录了一幅台静农为张允和画的墨梅,董先生自然诗画同荣,写了一篇涓涓小识。我边读边赏画,忽然想起诗佛那句“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诗中有画境,有中国山水流长的容度、礼节、相思、惆怅。董桥的文中亦然。
  •     内容就不说了。这本书的装帧特别美:蓝色布面硬封,纸张优良上乘,印刷整洁清晰。这样的书,别说读了,光看着都是种享受!这本和《清白家风》,《橄榄香》都是同一系列的,个人觉得比广西师大的那几本好的太多,虽然不能和原版的相比,但就内地的出版水准而言,已经很不错了。值得推荐!
  •     好书!!好装帧!!值得收藏!!!
  •     就是好多字不认识
  •     原汁原味的设计
  •     董桥的散文总是不流畅~~
  •     这是让你还想再读的书,很好看。没有选错。
  •     董桥的书一直喜欢!董桥迷
  •     老一代文人果然不少家底丰厚,所以景泰蓝、沉香啊之类的赏玩。笔触跨越两岸三地,老舍、沈从文啊这些先生都真实而令人难过。杨绛先生去世的时候,豆瓣不少小孩为了该不该叫女士“先生”,引发大争议。董桥说了:齐邦媛先生、林文月先生。对女教师、女学者尊称“先生”是没错的。
  •     物流很快,期待内容
  •     封面好喜欢,内容就更不用说了!大爱呀
  •     可以一读。买过一本,这套书中的一本,不是这本。雅事,一要有钱,二要有闲,三要有天赋。不能叶公好龙,装象。买来则不必。大可不必买来。
  •     48元,当当半价购得,书画古物,怀人忆旧,还是董桥,兼附画作册页数幅,可悦耳目
  •     蓝丝绒真美
  •     文采极富涵养。虽然不至于字字珠玑,毕竟处处隐伏着陷阱,要对他的文字惊艳叹服,往往一个结句、一个转折,能“扭转天地,大见怀抱”。
  •     看完的感受是,总算又翻完了一本董桥。内容不评价了。
  •     悉悉簌簌,声声入耳
  •     张充和的的牡丹亭工词谱
  •     文人情怀
  •     这个一般吧,没有橄榄香好
  •     制版太奢侈
  •     包装不错内容还没有静下心来细看。
  •     纸是真好。
  •     听老爷爷讲故事之古玩篇
  •     董桥的文字,淡雅,细水长流。
  •     一直想买的书,终于到手了。
  •     那些风华绝代的人们
  •     内容闲适的很,有图片。
  •     好想好想能够拥有董桥老爷子的一番心境,无论周围多么繁忙的现代的事物在干着或是影响着,我还总是能够坚守自己内心的净土,读书,写字,收藏,写字,会友,写字,回忆,写字……自从去年夏天在唐山学习时结识了爱读书的秦雪峰老师,经他介绍,我买回了好多本董桥的书,并且一发而不可收拾。董桥的书装帧很好,但是真的很贵。就像这一本,也就不到二百页的文字,字不大,但是行稀,并且配图足足占去了一整页,又一整页。不过,就是冲着喜欢他的文字,喜欢在他的文字里寻找当年的香港,当年的英伦,当年的台南,当年的他怎么去买书怎么去找书怎么去写书,还有,他结识了哪些大家,总之,很是羡慕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读书的时代。其实,现在也还是啊!只要自己坚持!一上午,不到两个小时,看完。Now, 18:36, May 31st, 2014。
  •     再三
  •     《想起老舍》里记老舍与赵清阁的一段感情纠葛,首次听说。
  •     董桥真的是很厉害的作者 书很棒 物流快 态度也很好
  •     读了董桥才知道,玩古玩和写散文是如此有趣的生活方式。
  •     秋水文章不染尘,天然一颗剔透心。一份花好月圆,沾染甘甜的新年礼物。
  •     纸张质地很好。
  •     略好于《立春前后》,不是收藏相关的,我想我以后都不会再读董桥了,确实不是我的菜。
  •     还行,就是封面有几处压痕,有瑕疵
  •     没想到还是布面精装的,配得上董书。特别是内页用纸非常棒,似乎和董桥七十一样
  •     董桥文笔永远那么出色那么动人。书好,无以复加。
  •     最好看的永远是人与人之间的情缘、情义。关于老舍那一篇,尤其让人感怀万千。
  •     清玩与怀人。可与高伯雨的相关篇章比照,风格两样。
  •     炎热的天气,平静的心境
  •     文章不如《旧日红》的多,质量也没有《旧日红》的好,但这本书里面贵在有各种珍玩的配图。
  •     文笔不错,但是内容太少了,可能是赏析有价值的历史文物的关系吧。
  •     这套书精致如斯,捧在手上就是一种享受。民国风情渐行渐远,真真是恍如隔世。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妙哉!
  •     海豚出的这套董桥,要说不足,便是价格太高,行文风格,还是那么董桥。董桥,不是你说他好他就好,说他不好就不好的。
  •     谁说了董桥没读就不算怎么的,这本没啥意思,虽然很精致的书。这是我第一次打三分
  •     xxx不得了,xxx了不得。呵呵。。。
  •     不喜,且置一旁
  •     文人雅趣,平时谈论把玩的东西果然和我们大不一样,很惊喜地发现里面提到了齐邦媛和白先勇
  •     三册都收了
  •     董桥的文字我比较喜欢,海豚出这种布面精装很好,感觉特别有质感。就是董桥的书贵了点。
  •     以前都读过些什么...
  •     不知为什么,每每翻开想读便觉得人太浮躁读不下去。光第一篇便反复读了好多遍“沈茵珍藏的那件掐丝珐琅番莲纹圆盒确是华缛绚烂,典丽无比……七十年代初她舅舅送给她的生辰礼物……”这场庆生宴就那样读了好多次……里面的好多人好多事,其实读完便大多忘了吧~
  •     海豚出的董桥都买了。布面精装太好了。
  •     风雅是真风雅 可读多了就腻了 读到一半的时候 突然萌生出 真希望董老爷子可以帮我的孩子起名字啊
  •     董桥静心安神的疗效真不赖!
  •     海豚给董桥设计的书每本封面纸质都好赞,摸着内页有种摸着少女的玉肌之错觉。文字依旧清丽,这本多是回忆和张充和有关的古董器物书画。
  •     作者谈文玩、以及人物交往的随笔,因为对文玩不懂且不喜,因此读来有些许距离感,但是不妨碍对这本书的推荐,那文字,凝练精巧,布面手感的装帧也透着一股老旧文人的矜持和典雅。
  •     相比之下,好浅薄的活着
  •     老去簪花,“过熟伤雅”。
  •     质量好好,纸质也很好,很滑,就是封面上不知道为什么有几个泥土,好像不怎么好擦,不过整体感觉真的很好哦~
  •     先生的文中自有中国山水流长的容度 礼节 相思和惆怅
  •     之前兩本,《立春前後》和《一紙平安》拍毛尖和劉若英馬屁拍到吐,這本正常。
  •     越读董桥,越爱董桥。最爱此书中《想起老舍》一文,让人动容流泪。
  •     很好的书,非常好看
  •     很好的书,遇上海豚出版社,就是完美!
  •     等哪天有闲情了,再好好看一遍
  •     看董桥就像生活打开另一扇门,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享受
  •     董桥的文章就是这样,你没读之前就已经知道了他会叨叨点什么,但你还会去读。一是因为他的文章短,读来不累,轻松,说文说史讲故事,好看;二是的确文韵足,语文味劲。喜欢中文而又不想啃大部头学术典籍的,很难不爱董桥。另,该书有一看点是配图与文字相得益彰,家伙有钱又有审美品位,玩的古玩和书画的确上文人的内涵档次。
  •     凡是扭捏作态自称小资者都应向董老先生这帮人学习,要有家学、圈子渊源的才算是小资的起吧。
  •     董桥的收藏经历相关的一些文字。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