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说歹说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古代随笔 > 好说歹说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
ISBN:9787532139651
作者:阿城,陈村
页数:404页

作者简介

《好说歹说》由中国纯文学杂志《收获》的对话栏目集结而成,收录了该专栏历时两年共计十二篇对谈录。著名作家阿城和陈村担任主持人,邀请文艺圈内的好友们进行交流对谈。
这是一本充满机智和谐趣的书,它就像一间开放的小客厅。书中涉及的话题不拘一格,既有关于生命的哲理性体认、对爱和快乐等人类情感的溯源;也有对语言文字和音乐影像的生动考察;或者闲闲地聊一聊惬意的旧时光、身边的新动向,看似庞杂随意,但在话语的交锋处时有火花闪现。

书籍目录

我在哪里活着    史铁生  陈村我们拿爱情没办法    林白  陈村你快乐吗?    朱德庸  陈村老市民的旧上海    贺友直  陈村美好的中文    章培恒  陈村我已是狼外婆    舒婷  陈村周勤如对阿城    周勤如  阿城姜文对阿城    姜文  阿城孙晓云对阿城    孙晓云  阿城倪军对阿城    倪军  阿城洪晃对阿城    洪晃  阿城马延红对刘小东对阿城    马延红  刘小东  阿城

编辑推荐

《好说歹说》:著名作家阿城、陈村邀请文艺圈内好友交流对谈

媒体关注与评论

昨天吃饭时候在聊天,我对他们讲小时候看美国的电影电视。他们洗澡,很多的泡沫。起来用毛巾一擦也不冲,哇,真好。我用妈妈的洗衣粉,拼命打出泡泡,打得很辛苦,好不容易打好了就泡。就和美国片一样,起来也不冲,毛巾一擦。很满足很快乐终于像他们一样了,结果抓了一夜。一直到很大了才知道,那叫泡沫浴,是不一样的。  ——朱德庸我写《鬼子》的时候,经常把军乐声放得特别大,大得谁都受不了,我就得在那么大声儿里,每个细节都得听得很清楚,清楚得好像穿过一个隧道能看到穿什么衣服。拍《鬼子》的时候,在潘家口,水库。早上起来,一开窗户,我把述平叫来了。我说这就是我要的光,特别好,好到我能掂出它的重量。它就跟水银似的,城里的光你感觉是烟,飘的,这儿的光你得用手接着,不接着它哐当砸到地上了。  ——姜文金圣叹批《西厢记》,最好的就是《酬简》的那一折。那里面写到了张生和莺莺的所谓床上戏。他批语里边说:有人说是最鄙秽的一折。这个事情是哪一个家里没有的,既然家家户户有这事情,哪儿是鄙秽的事情。要讲到文章,能够把这个事情写得这么美的也从来没有过。所以他说,你说它鄙秽,大概你不懂得那个文章,只懂得那个事情,所以鄙秽的只是你自己。  ——章培恒

章节摘录

陈村:这种使命,它们要干什么的使命,我们不是要找出谜底吗,要千方百计地,以前也在找,现在也在找,有些科学有些不科学的。比如测基因是比较科学的办法,数出来双螺旋什么的,有些不科学的像是推测出来,像心理学、心理医生,很多是凭着经验,凭着对世界的一知半解。我们的中医,也像是这样。史铁生:反正不管你怎么推测也好,预测也好,真有什么科学根据也好,人很可能是在一个已经限定了的大的时间里头在做着小数点之后的一些事情。陈村:那就不让你知道,所以有一个非常好的做法:生存的奥秘就是不能让你知道。史铁生:其实最根本的东西是不能知道的。你稍等一会(稍停,抚面]。我从静的状态忽然到用脑的状态,浑身会发一下抖,过一会儿就好。你说你的。陈村:你细胞不知道你要干什么。怎么刚才要找个羽毛球打回去,一会儿要找很虚空的东西。其实想到生啊死啊这样的命题,人是不大提起它的。我们人在对待具体的生死的时候,是很落实的。比如看待孩子的出生,它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很实。但是生下来以后,你去想那种所谓的生,就变得很虚了。史铁生:其实,人更多数的时间是活在一个梦想里头。你说一天里很实在的事情,吃喝拉撒之外,你是存在于你的想法里头。你那想法,就很难预测你什么时候要想什么,意识流。人是因为这些想法而存在的,本来没有。根本上来说,生是说出来的,想出来的。陈村:就是笛卡尔说的“我思故我在”,当然他不是像我们这样说的,我们是歪曲地说。史铁生:也可以这么说:先是“我在故我思”。“在”是一个限制,在这限制里头去“思”,然后你的“思”又成为你的“在”,就是“我思故我在”。陈村:说到这样命题的时候总是有些含糊其辞,有些暧昧。像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你也可以看他是很诚恳地在说,“你活都不知道怎么活,你怎么知道死呢”。其实他是在回避死。还有就是,“不知死”那是对的,那怎么可能知道生呢?史铁生:其实应该是“不知死,安知生”。(陈村:死是一个非常大的限定。)而且死是一个更广阔的存在。你本来是从死中来的。人老说我们没有死过,后来我想这话可能不对。比如你在一九五四年之前,我在一九五一年之前,本来是死的,是没有的。人们有时候太看重了我们要回到虚无中去,结果给忘了我们本来是从虚无中来的。陈村:但人不能接受。就是说,人不能接受一个“没有我”的世界。史铁生:人是在“有我”的时候而不能接受“没我”的猜测。实际人的一切言论、一切猜测、一切怀疑、一切的不确定,都是在“有我”的前提之下,才能成为问题。所以我有时觉得,任何一个具体的人死了,这世界上任何消息都还在流传,一点都没有减损,一点都没因为某一个人死了,这世界的消息有所改变。没这回事。所以后来我想,很可能不是我们的肉体承载着负载着一个灵魂,而是灵魂一直飘荡在那儿,它在定制好多肉体。陈村:我写过一篇小说,以前写的,《起子和他的五幕梦》。其中一个梦,一个灵魂想要出去,等于你现在要出门上街去,灵魂就走进一个仓库,那里面有很多肉体,你可以随便挑一个,看穿上舒服不舒服。史铁生:对。其实肉体就是承载着一个消息,在传达着这个消息。很多消息经过我们。比如说,这消息的来源,是历史啊他人啊传过来的,然后你把它放大一下,或缩小一下,或改编一下,传达出去,好像只是这么一个媒体的意思。陈村:而且使得一种东西变得可见了。所谓的灵魂如果有的话,或者改换一个词叫做“基因”,它可能也就是不灭的。以前古人猜测“灵魂不灭”,可是没找到根据,现在越来越接近这个猜测的后来。我前两天写了一篇东西,人家要我写一个世纪过去了,又在说那话题的时候,我突然想一个事,我说以后如果有一种技术,可以把人的古人,把祖先给复原了,根据某一个基因,可以七推八推推到某代的时候,啊史铁生找到了,就把你给复原了。

图书封面


 好说歹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食色性也,陈村老师还蛮注意力比多问题的。盯着贺友直老先生问问老上海四马路的情况,问到后来,老先生急了,“对不起,我没这方面生活。”哈哈。老有意思咯。朦胧诗派的舒婷,没想到是这么个爽直女子。她谈到顾城的细节,让人不由心酸,他对谢烨的爱与束缚,着实让人感慨命运的无奈与无常。
  •     阿城(代表作《棋王》)合著的《好说歹说》的第一篇访谈是阿城和洪晃,时间是2002年,谈到了当下的一些社会文化现象。有些内容放到今天看来,真是出人意料。阿城说,美女作家多半是故意包装的,给男权社会造成性幻想的意思,要不然怎么没美男作家?2002年的人们,估计都没想到,现在男色时代,暖男作家、优质暖男、撩妹高手什么的,可比什么美女、萌妹、御姐受欢迎多了!从前的社会娱乐只有男性消费女性,现在不一样了,女性市场大大的,什么帅哥明星卖腐啊,青春靓丽的小帅哥当暖男啊,文字细腻温柔、长相眉清目秀啊,一大批女粉丝啊!竞相追逐,前仆后继!走红一部剧,走红一个男主角,就是走红一个全民老公!男色,颜值高的男人,无论肌肉男、小鲜肉、暖男、优质大叔,无论唱歌的、拍戏的、写书的、经营公司的,都已经是公开化的市场营销了。只不过男性消费市场更偏肉体,更直接,更开门见山;女性消费市场需要走心,要温柔,细腻,撩拨,但颜值仍然是首要的。这个年代已经不适合唱《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了。大家都是见色起意。温柔也要建立在高颜值之上才有意义。洪晃说想写半色情不色情的作品,带点诱惑性了。2002年的人们肯定也没想到,现在(2013年后)文化市场有限制,别说实体出版,网络小说也严禁脖子以下部位的描写。甚至于“上床”“睡觉”等词,都成了敏感词。还想半色情?!阿城提到当时美国的一种出书方式:写完作品,自己打印装订好了,到书店租个地方卖。常有出版社的编辑去看,如果卖得好,比如一星期卖出去十本二十本,就签约帮忙出书。换到现在,差不多就是,在豆瓣、知乎、简书、微信、微博写了,很多人看了,然后编辑们发现了,来帮你出书。我的第一本书就这么出版的。现在简书、豆瓣、知乎都一群编辑在守株待兔。无论平台怎么换,现在的确是网红经济、粉丝经济,你能拿出原创作品来,你有稳定的关注者,你能带来盈利,必然有公司冲着利益目的跟你合作。阿城说,纸质阅读永远不会被取代,因为人不可能抱着个电脑在在马桶上看书!哈哈哈!2002年的人们没想到,2016年的我们虽然没捧着电脑在马桶上看书,但是,我们都抓着手机上厕所!那个年代移动端还没开始呢,都在幻想电脑怎么发展。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一来,电脑越来越轻便灵巧了,多少人躺在床上用平板电脑看视频?二来,手机的功能除了打电话,越来越往娱乐方向发展了!从前人们以为电脑就是办公的,手机就是打电话的,结果现在,什么都娱乐化了。现在可是移动端的天下!(我之前当程序员的时候,公司里移动端的开发工资可是比我们后端高出很多的。)不过阿城说得对,纸质阅读永远不会被取代。我之前喜欢看电子书,觉得方便,但现在越来越觉得电子书很伤眼,看久了眼睛痛,而且实体版的纸质书摸着也更有感觉,手感好,渐渐开始买实体书看了。另外,网上买书确实容易受骗上当,被书名标题党!被编辑选的章节欺骗!实体书店可以自行翻阅。多看看几章节内容,确定想买了,再购买。不容易冲动型购买。不过想想那句抱着电脑在马桶上看书就好笑。科技发展,一日千里,谁料到这些年变化如此之快呢。谁想到现在无论年龄、无论身价(曾经多少人以为电脑、手机是贵族产品!)人手必备智能手机,上厕所蹲马桶也不离?电话机除了办公,私人化家用已经很少很少。阿城还说,很多人上网查资料,会下载下来,打印出来看。想必也是那个年代的人不习惯用电脑吧?现在这年头,谁不是手机一查直接阅读?出门在外找地方吃饭都是查手机。社交生活完全离不开手机咯!这可是2002年想到的?2002年,很多人以为未来是电脑的世界,没想到,现在是智能手机的世界。不过话说回来,再过个七八年,谁又知道将来科技会发展出什么新产品呢!推荐一下阿城的这本《好说歹说》。微博:我叫徐沪生公众号:徐沪生(xuhusheng1990)已出版《少年啊,前路漫漫》《让未来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当当京东淘宝亚马逊各大网店书店均有售。http://item.jd.com/11752878.html
  •     《好说歹说》,阅读时长7小时20分,其实这个时间里我只看了6章,全书12章,12个名人。这个合集,只是一个访谈,来自《收获》的访谈录,而且是口语严重,甚至带有语病的记录。有时候读着读着还能看到(磁带翻面)的字样,或者(录音机没电了,后来才发现)简直蠢萌到哭。我被吸引过来,是因为两个人。一个是阿城,一个是洪晃。我先说洪晃。她是个有意思的人,1961年出生北京,也是那个年代妥妥的北京大妞的气质。虽然她自己总怕别人提起她的母亲,但她确实是章含之❶的女儿。叛逆的洪晃被冠有“名门痞女”的名号。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不想提及却总是无法避免的人,就是前夫陈凯歌。洪晃是个很性情的人,泼辣直爽,而且活的很自我。陈凯歌最红的时候她选择离婚,坚持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她这种性情并不没来由的,12岁就去美国,接受了开放式的教育,独立也有点散漫。母亲的光环分外耀眼,自己又没那么清秀美丽,前夫的名气很大,让她也徒生了莫须有的烦恼。大概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方式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索性,她获得的教育让她找到自己,并且自己活得挺high。她最近一次出现在荧幕,是客串姜文的《一步之遥》,饰演大帅夫人,武六(周韵饰)的妈。再说阿城。阿城的文学造诣,我真的不敢妄自评价,他被誉为“文坛怪才”,但是看他写的书,真的是纯粹的阅读。有多少人被他的《棋王》震撼过?他的小说和文字,属于越看越觉得好的一类,有节奏,白描也生动。我记得原来有人给我说,最厉害的人写小说,你脑子里全是画面,是深刻的,你忘记了语言这个概念。什么辞藻优美,字字珠玉,这些是不存在的。他就有这样的魔力,还有一个人讲故事厉害,而且我们都很熟,是金庸哦。所以当阿城遇上了洪晃,我就开始看这本《好说歹说》。哎,铺垫的可真够长的。不过,我看这二位的面子兴冲冲的来,发现他俩聊了不过30页。手机上显示的是349页,是这个合集的一半。虽然特别不尽兴,但是还有一些名人大家随性自然的交流,也很有看头。这是14年前的访谈,有一些生活情景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以我们对阿城的了解,他担当主持人,相信所保留的还尽可能是原汁原味,当然,很大一部分访谈是由陈村担当主持。他们展示的就是两个朋友之间的思想碰撞,并没有突出主持人的作用,才会有一种自由交流,谈话,展示真实的可贵。现在的访谈,后期美化,调整,在意的东西太多,无论是受访还是访谈人,都极力营造一种美和正的东西给读者,少了很多味道。或者有些访谈人,还极力挖掘被访人的八卦边角,后期宣传断章取义营造噱头,吸引眼球。虽然《好说歹说》生活化,甚至方言的表述使他不能作为工具书,给官方权威的意见,但对我们来说尤为可贵。尤其是当我们对名人的八卦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时,至少他们从参与者的姿态坦诚的展示了一部分。而且,面对同样的生活难题,他们的想法和态度未必比我们自己幻想的更高深。就好像与顾城交情颇深的舒婷在聊顾城对贫穷的极力摆脱,甚至极力到造世人诟病。说顾城吃酒店的自助早餐会一口气吃7个小面包,甚至把舒婷吃了一半的也拿去,目的只是为了早饭吃饱,可以少吃一顿午饭。因为午饭需要自己花钱。也聊顾城如何用大男子主义约束谢烨,不让她打扮,甚至她穿泳装都会马上一脸不爽的鬼样子。着实让人感慨命运的无奈与无常。世界所有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只是背后的原因我们无权,也无能力知道而已。反正我们知道,所有的名人,首先都是一个人。❶ 章含之: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生母名为谈雪卿,上海滩上有名的交际花。生父陈度,是军阀陈调元之子。曾担任毛泽东的英文教师,中国著名外交家。洪晃的生父洪君彦是北大教授、经济学者,继父是中国前外长乔冠华。

精彩短评 (总计84条)

  •     想给3.5颗星,考虑到有阿城在,加0.5颗星。我买的「书法有法」里,孙晓云和阿城的对话被砍掉了,却在这本书上出现了,算一圆满。
  •     最不喜欢倪军那篇
  •     对阿城讲话很有兴趣
  •     挺好的书,满意
  •     现在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本书
  •     后半本!
  •     因为陈村,减掉一分。
  •     真的是随口说话的记录,作为一本书,不能让我满意,需要删节太多无用的部分。
  •     我怎么觉得洪晃刻薄文青多酸多臭的那段话很适合阿城啊。洪晃说话太好玩儿了,可惜她那篇太短。不过论到“收获”,这本书最喜欢的还得是第一篇史铁生谈生死,然后就是舒婷谈顾城和林白谈爱情。
  •     这样的书容易看,现场感也很好
  •     一直以来觉得看得懂《收获》的才是高端文艺青年,这是一本来自于《收获》的访谈录,名人们聊着一些有的没的也就成了书。
  •     出差在外,书还没看,看后再来评。
  •     都是文哏节目,洪晃那段全程高能。洪晃:我长得也不好看,认命了,也不化妆。阿城:所以你朋友多。
  •     饭后闲谈吧
  •     《好说歹说》由中国纯文学杂志《收获》的对话栏目集结而成,收录了该专栏历时两年共计十二篇对谈录。著名作家阿城和陈村担任主持人,邀请文艺圈内的好友们进行交流对话。看似浅易,融入了他们对生活的感悟。
  •     几个朋友聊天似的谈天说地 不过话题的选择还是很精心的 我喜欢舒婷那篇
  •     自由谈论,自由思想。
  •     这本书非常不错,很值得一看
  •     大师的思维还是有些接受不了啊!
  •     瞎侃的书,或者里面有机智,又抑或有诙谐,主要还是打发时间的瞎掰
  •     很好的书,封面不错 纸质也很好
  •     群英荟萃
  •     作家有意思
  •     哈哈!
  •     一群长于不同领域的文化人聚头闲聊,有很有意思的,想一口气读完,例如洪晃、朱德庸的;也有着实翻了几遍才硬看下去的。先录制后整理,有些不可避免的漏洞,正窥探得尽兴,啪!“电池没电”一句结尾。一口气没倒腾上来,噎那了。总的说,挺好,长知识。
  •     生活杂谈
  •     陈村这娘炮。
  •     有趣的人们 有趣的对话
  •     难得看完了。有些篇章还是不错的。喜欢幽默的人。
  •     收获杂志专栏 包括阿城三篇清谈和陈村三篇访谈 一京一沪一北一南 展现不同风貌 在看八十年代访谈录时就觉得阿城是个人精 脑袋清楚 看问题透彻 王安忆说他是个有清谈风格的人 再合适不过 他的谈话不压迫不尴尬很对等 还总有真知灼见 有启发极舒服 陈村的比较像中规中矩的访谈 有备而来多些心眼 和舒婷那段则像老朋友叙旧 看着五味杂陈 文人圈 大多靠着五分才华五分互捧 真正牛逼还是要多谈创作少提旧事
  •     阿城五颗星,陈村负两颗星
  •     复旦教授聊文学史,信手拈来,通透深刻。
  •     陈村老爷子太不靠谱,对话录也得稍加工下吧,随意过头了,话说一半卡那儿,还不是一处两处,咱也不是现场听,不晓得说话的语气、神态,根本就入不了心嘛,史铁生谈生死哲学还能看的下去,看完朱德庸谈快乐就直接跳到阿城部分了,可读性也高很多,无论是艺术还是宗教,阿城都能从生理学角度来剖析,又玄又有趣。还有现在一谈到世家,追溯到上辈、上上辈、谱系啥的,就觉得特牛,那个年代似乎所有名角都混一个圈子,一扯就拽出一大片人物,看得人一愣一愣的
  •     应该是访谈录类的书吧,看不进去,一点儿都看不进去。不适合我。。。
  •     书还行,感觉很有以前的风气,小时候的书的感觉,但内容还没看!
  •     虽然全书充满各种没意思的东西,不过放在厕所看看也是可以的。偶有有趣之处
  •     这是上海《收获》杂志每期一篇的交谈录,每年一个人出去找大腕们聊天,录下来,然后整理成文字,陈村主持了一年,阿城主持了一年,从每个人里选出六篇,共计十二篇,成此书,尚可。 陈村,听说过,没看过,也不知道他的代表作,看完书后知道他是北岛顾城那一拨的,不过不写诗,写小说。阿城早就听说过,但是刚刚才看过他的小说,还不错,因为被当局封杀的厉害,所以就有个很个性的光环,不过,我并没有觉得他有多反动,言辞还不如韩寒激烈呢。 里面谈话的对象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知道的有姜文、史铁生(史铁生的文章我也是从来没读过)、洪晃、舒婷、朱德庸,其他人名不见经传,但大都是文艺界从业者。出书编辑时也没有对人物加点简介,那些没听说过的名字,谁知道他们是干嘛的呀,起码几句话介绍一下,再看文字就顺溜多了,现在好,都当大腕处理,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花哨的行为只是把网织密。我们活在一个更大的里头。无极之后是太极。我们看苹果就像上帝看我们,我们是上帝的游戏。游戏是道具的,需要跳出来看。空白,那些无用的,都是有用的,上帝是绝对意义的道德。
  •     其实也就是做节目的时候对话,随便掰。
  •     活动价格很不错活动价格很不错
  •     睿智的阿城
  •     看会抚一下脸,脑细胞不够用了。天马行空
  •     太好玩了,wuli阿城
  •     好玩儿
  •     是一些名人的谈话录,阿城、陈村、舒婷、章培恒、孙晓云等,比较随意,不是阿城的专著,建议想学东西的直接看作者的专著
  •     阿城和陈村都是自己很喜欢的作家,因此他们主持的访谈就会很关注。每天晚上临睡前都会读上一个专访。
    个体化很浓。没有装腔作势,是自己心灵和智慧的体现,非常喜欢。最喜欢对姜文和舒婷的访问。发觉阿城的知识面真是很广。
  •     都是牛人。
  •     书的质量不错,虽然还没看。但是只要质量好心情就已经很好了
  •     挺有意思的对话,姜文和阿城的那篇读完后觉得姜文还是很自负的啊~
  •     此书不错,很好,值得阅读
  •     这本书写的好啊!!!!
  •     很喜欢的对话,让人感动
  •     看了三篇。分别是《我们拿爱情没办法》、《姜文对阿城》、《洪晃对阿城》。
  •     挺琐碎的,随手翻翻读来玩儿。为了看阿城买的,但是比起陈村来,阿城是个好的谈话对象,却不是一个合格的记录者。看到后面一本正经写聊到录音笔没电没发现笑趴。
  •     没有丝毫的扭捏造作,掏心掏肺的谈话!
  •     书中涉及了很多主题,因为是录音,所以,有点思路清晰,语无伦次。能看到顾城的一些情况,我感到很高兴。
  •     好说歹说
  •     还行吧 一点点点有趣
  •     好看,思考中,阿城的书可真难买
  •     名家谈话,皆是好文。
  •     阿城实在牛逼,知识结构极其庞大,甚至在2000年时就对杏仁核、海马、嗅觉区有所了解,对LeDoux的研究也知其大概,真是文化人。
  •     就是一本聊天记录册, 但是因为覆盖的人比较多,话题也比价杂, 最喜欢的一段是和贺有值老先生的一段,其实老一辈的艺术家都比较的实在,可能越是生活在艰苦的条件越会有创作的动力吧。可惜现在的人都比较的功利。
  •     看一群有趣的人聊天儿
  •     把日子过成丰满的段子
  •     书,填充大脑
  •     美好的文字这章特别棒 另意外的了解了顾城 出离某种具象情绪的情绪。
  •     闲时可以一看
  •     这样的谈话类书籍真是居家旅行、搭车上班的必备单品! 姜文和阿城那段尤为精彩。 史铁生和陈村,舒婷,周勤茹都足矣开启一扇完全陌生领域的门,只一瞥,就足够惊艳。
  •     看的电子书,中信出版社的版本,里面内容不全,只有六章内容。不过,这本书还是很好看的。慎重的事情说起来还很幽默。对过往的生活有一个回顾和反思。舒婷对顾城的回忆那一段我很喜欢。以后还是有必要看看纸书的。
  •     从我们不曾接触的艺术家的角度出发看他们的认识理解给人不同视角与启发
  •     不失时机的笑笑,不笑太亏了~
  •     大家都对即兴的对话感兴趣,因为更能体现庞杂随意却灵光闪现的智慧,所以这本书还是很有趣的
  •     对谈录,阿城的部分有趣些。
  •     品味传统文化,感受文化气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     因为阿城 读了这本书 觉得他是有意思的灵魂~陈村对舒婷那期也很喜欢 留恋他们当年的故事 也有些怀念顾城
  •     神侃嘛 总归还是散漫 没有惊艳
  •     谈话肆无忌惮 上天入地 我喜欢
  •     内容涉及面挺广
  •     陈村天马行空,于是看完,隔一两天想想,咦,那天与陈村聊到什么了?想不起了什么。但和陈村聊天是开心的。没心没腑没完没了。。。
    阿成是诚恳的。和他聊天中,你总能学到东西。知识总是让人崇拜的原因。但友多闻也不好,那不是,每每聊天都得怀里掏一小笔记出来?阿成威尔斯日记里说,华丽也是一种压迫。阿成的散文是真好。是真的好。有时我想,知识多了,也是种压迫。
  •     与有智慧的人喝杯下午茶,把日子过程丰满的段子
  •     书店做活动,没什么好书可以淘,就花5块钱买了一本这书
  •     時而艱澀,時而粗鄙。 有趣之有趣~
  •     可能对《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的印象太深了,可能对阿城的期望太高了。幸好陈村做访谈时荤的素的什么都讲,并且照实录,随意而有趣,有种活生生的现场感。
  •     过了山淡定看山时的闲聊,如果你也很闲,可以读来。谈谈病吧,虽没有药;谈谈朋友吧,虽已经不再。【音乐思潮一章未读M】【非常有调,偏好这风格的会很喜欢】【作家们总觉得自己被社会的恶意和庸俗埋没- -】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