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古代随笔 > 浮生六记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0
ISBN:9787535433831
作者:(清)沈复
页数:221页

作者简介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小说,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

书籍目录

沈 复 浮生六记
冒 襄 影梅庵忆语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
蒋 坦 秋灯琐忆
附录一《浮生六记》英译自序
附录二 重印《浮生六记》序

编辑推荐

  《浮生六记》是自传体小说,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前言

  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她并非最美丽,因为这书的作者,她的丈夫,并没有这样推崇。但是谁能否认她是一个可爱的女人?她只是在我们朋友家中有时遇见有风韵的丽人,因与其夫伉俪情笃,令人尽绝倾慕之念。我们只觉得世上有这样的女人是一件可喜的事,只愿认她是朋友之妻,可以出入其家,可以不邀自来和她夫妇吃中饭,或者当她与丈夫促膝畅谈书画文学乳腐卤瓜之时,你打瞌睡,她可以来放一条毛毯把你的脚腿盖上?也许古今各代都有这种女人,不过在芸身上,我们似乎看见这样贤达的美德特别齐全,一生中不可多得。你想谁不愿意和她夫妇,背着翁姑,偷往太湖,看她观玩洋洋万顷的湖水,而叹天地之宽,或者同她在万年桥去赏月?而且假使她生在英国,谁不愿意陪她去参观伦敦博物院,看她狂喜坠泪玩摩中世纪的彩金钞本?因此,我说她是中国文学及中国历史上(因为确有其人)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并非故甚其辞。  她的一生,“事如春梦了无痕”,如东坡所云。要不是这书得偶然保存,我们今日还不知有这样一个女人生在世上,饱尝过闺房之乐与坎坷之愁。我现在把她的故事翻译出来,不过因为这故事应该叫世人知道,一方面以流传她的芳名;又一方面,因为我在这两位无猜的夫妇的简朴的生活中,看他们追求美丽,看他们穷困潦倒,遭不如意事的磨折,受狡佞小人的欺侮,同时一意享求浮生半日闲的清福,却又怕遭神明的忌。在这故事中,我仿佛看到中国处世哲学的精华,在两位恰巧成为夫妇的生平上表现出来。两位平常的雅人,在世上并没有特殊的建树,只是欣爱宇宙间的良辰美景,山林泉石,同几位知心友过他们恬淡自适的生活——蹭蹬不遂,而仍不改其乐。他们太驯良了,所以不会成功,因为他们两位胸怀旷达,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而他们的遭父母放逐,也不能算他们的错,反而值得我们的同情。这悲剧之原因,不过因为芸知书识字,因为她太爱美,至于不懂得爱美有什么罪过。因她是识字的媳妇,所以她得替她的婆婆写信给在外想要娶妾的公公,而且她见了一位歌伎简直发痴,暗中替她的丈夫撮合娶为篷室,后来为强者所夺,因而生起大病。在这地方,我们看见她的爱美的天性与这现实的冲突——一种根本的,虽然是出于天真的冲突。这冲突在她于神诞之际,化扮男装,赴会观“花照”,也可看出,一个女人打扮男装或是倾心于一个歌伎是不道德吗?如果是,她全不晓得,她只思慕要看见,要知道人生世上的美丽景物,那些中国古代守礼的妇人向来所看不到的景物。也是由于这艺术上本无罪而道德上犯礼的衷怀,使她想要游遍天下名山——那些年轻守礼妇女不便访游,而她愿意留待“鬓斑”之时去访游的名山。但是这些山她没看到,因为她已经看见一位风流蕴藉的歌伎,而这已十分犯礼,足使她的公公认为她是情痴少妇,把她驱出家庭,而她从此半生须颠倒于穷困之中,没有清闲也没有钱可以享游山之乐了。  是否沈复,她的丈夫,把她描写过实?我觉得不然,读者读本书后必与我同意。他不曾存意粉饰芸或他自己的缺点。我们看见这书的作者自身也表示那种爱美爱真的精神,和那中国文化最特色的知足常乐恬淡自适的天性。我不免暗想,这位平常的寒士是怎样一个人,能引起他太太这样纯洁的爱,而且能不负此爱,把他写成古今中外文学中最温柔细腻闺房之乐的记载。三白,三白,魂无恙否?他的祖坟在苏州郊外福寿山,倘使我们有幸,或者尚可找到。果能如愿,我想备点香花鲜果,供奉跪拜祷祝于这两位清魂之前,也没什么罪过。在他们坟前,我要低吟Maurice Rare!的“Pavane”,哀思凄楚,缠绵悱恻的,而归于和美静娴,或是长啸Massenet的“Melodie”,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悠扬而不流于激越。因为在他们之前,我们的心气也谦和了,不是对伟大者,是对卑弱者,起谦恭畏敬,因为我相信淳朴恬适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是宇宙最美丽的东西。在我翻阅重读这本小册子之时,每每不期然而然想到这安乐的问题。在未得安乐的人,求之而不可得;在已得安乐之人,又不知其来之所自。读了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苦痛——这安乐,我想,很像一个无罪下狱的人心地之泰然,也就是托尔斯泰在《复活》中所微妙表出的一种,是心灵已战胜肉身了。因为这个缘故,我想这对伉俪的生活是最悲惨而同时是最活泼快乐的生活——那种善处忧患的活泼快乐。  这本书的原名是《浮生六记》(英译“Six Chapters of aFloating Life”),其中只存四记。(典出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之名。)其体裁特别,以一自传的事故,兼谈生活艺术,闲情逸趣,山水景色,文评艺评等。现存的四记本系杨引传在冷摊上所发现,于一八七七年首先刊行。依书中自述,作者生于一七六三年,而第四记之写作必在一八零八年之后,杨的妹婿王韬(弢园),颇具文名,曾于幼时看见这书,所以这书在一八一零至一八三零年间流行于姑苏。由管贻萼的诗及现存回目,我们知道第五章是记他在台湾的经历,而第六章是记作者对养生之道的感想。我在猜想,在苏州家藏或旧书铺一定还有一个全本,倘然有这福分,或可给我们发现。  廿四年五月廿四日龙溪林语堂序于上海。

内容概要

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年轻时秉承父业,以游幕经商为生,后偕妻离家别居,妻子客死扬州。46岁时有感于“苏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乃作《浮生六记》。

图书封面


 浮生六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7条)

  •     古风.浮生若梦碧江春雨忆悠悠,东来羁客未能留醉卧画舫宿夜雨,笑看天地一沙洲古来圣贤多寂寞,空遗后人予思求英雄百战沙场归,魂牵罗帐可叹否愿以重山复江海,不换美人双泪流纵是杨爱与青莲,可令帝胄阶下囚江山百代前朝树,窃窃私语万古愁会揽天星与望月,沉歌浅吟对君酬十二弦上火凰飞,踏上云霄入海蝣浮生若梦为几许,卷罢只应在扁舟
  •     书就不多说,中国古代文人的散文小记,把男女之情写得这样平淡动人,而不香艳,也许无出其右了.长江文艺的这个版本,书用宣纸,非常柔和,淡淡的檀香,加分不少.影梅庵忆语也是情文并茂,让人感叹生逢乱世之苦.二十年前还去过如皋,冒家的客厅里还端座照了张相,只听说董鄂妃这等野史,嘻嘻哈哈,要是当日就已读过此文,必然是另一番感受.香畹楼忆语太过雕啄了.
  •     《浮生六记》沈复和陈芸,林语堂评价那么高,用得着吗?他们只是历史上众多这样的人儿之一吧。《影梅庵忆语》冒襄和董小宛,这个男人不是好东西,妓女就是大胆一些,明明人家不喜欢你,还硬要贴着他,不会找别人吗?《香畹楼忆语》陈裴之和紫姬,认识了女诗人汪端的丈夫,流连花草的男人,是否是汪端转向诗文研究的原因呢?《秋灯琐忆》蒋坦和秋芙,我觉得秋芙比陈芸更可爱一些。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2017已读008: 事如春梦了无痕
  •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     沈复虽是个落魄文人,但却是个情种,此书在古时应是个异类。
  •     文笔清心怡人,情真意切,浮生六记尤甚!关于芸的故事如涓涓小溪在面前流过,书中关于插花和盆景的描述也值得参考。影梅庵忆语有大师风范,但毕竟冒对于董的感情要比沈复对于芸的感情查很远,让人时时觉得心中忿忿不平,读完感觉是为了写文章而故意挤出的感情。
  •     沧雨如泪的岁月,书卷也浸淫着伤感。欲忆一段柔肠谱,怎奈瑶琴已朽。翻阅《浮生六记》,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一道冷月,用凄美冰冻了眼帘内外的两个世界。它曾散落坊间,如同它的作者般,一度颠沛流离。就这样相传了两百年,从浩繁的卷帙中将它重新拾出,芬芳的感情依然经久不衰。它的厚重不是压抑,却是一种幻梦,似是《东风破》般物是人非。有生活的单薄,有命运的漂泊,作为一回仰人鼻息,却也是体察人情冷暖的教材。这里有关于芸的爱情,蕙质兰心的人,洗净铅华的美,令人心生怜香惜玉的怦然,这是细腻而纯粹的爱。她沉淀了千年最古典的韵致,优雅得像淡云后的月;她内敛了中华最嫣然的德操,纯洁得像清雾下的霜。她是春梦里的寄托,惊不过一瞬,便香消玉殒。对她的依恋,窃以为是书中意图凝练的精髓。她的灵动伴随平静,捉摸不定,更平添了关于逝世的几分惆怅。它既是一部情书,寄寓着相知和相守;它也是一首挽歌,思绪宛如苏东坡般的无处话凄凉。零零碎碎的桥段,拼接一幕往事如烟。情话不在于跌宕,贤妻不在于妇道,爱是天上人间。伤感是位诗人,总是包蕴着同一道风骨,总是手绘着同一抹气质,他的世界是萧索的江湖,他的心境是幽深的黄昏,载着伤痕在暮霭下解维。惊涛拍岸,劫煞星恣意翱翔在天边,寒风痛斥他的迷失,或许是搁浅,或许是放逐,梦想只是若隐若现在梅边。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都是尘埃。事如春梦了无痕,历史的梳妆台前,有多少积淀,俱是微风,缓缓吹散。
  •     虽然是文言,但还能看懂.
    偶有某句还是很干,看来还是有待提高.

    最喜欢的是芸,看过后不由一叹(浮生六记,只看前四记,后的确是冒的).倘若我生于那年代,是否能遇见一位如沈兄这般的男子.
    (还是太悲了)
    唉!!
  •     第三遍。文字还好,大度不够。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三白、芸娘皆属如此。
  •     非常喜欢这本书,尤其喜欢浮生六记中的芸。看完这本书,心里有无数的感动,有时候平淡生活中流露的乐观豁达和情趣才是最珍贵和最美好的。
  •     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在曹大师的推荐下看 个人觉得文言文比白话译本有意思的多 看完只觉太凄凉了 往日种种温情都是后来的补刀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啊
  •     是我入戏太深,结局却一个人。文笔好,俗事也能写得能看。
  •     读了卷一和卷二后,突然就读不下去了,大概是因为芸娘死了,而沈复此人放当代说不定还是个渣男。但是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两卷很有趣,芸娘总让我想起撒哈拉的故事里的三毛,就是那种把生活过的非常有滋味的聪明。看了这个后觉得古人生活真是多姿多彩,非常有格调。文言文并不难读,特别喜欢对风景环境的描写,有想象的空间。
  •     我曾经想平凡人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最值得向往的生活应是怎样,看《浮生六记》时才明白诗书簪缨之族、富而好礼之家才是最契心的追求,真不需要大富大贵、钟鸣鼎食。《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是是个极富生活情调之人,听他将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娓娓叙来,总觉情意绵绵,意犹未尽。虽不敢说口内留香,但诗一样的温馨画面,让人久久难以拂却。极应读之再三。
  •     喜欢
  •     沈三白的浮生六记
  •     我总共买了浮生六记共三个版本,起初不是看,只是喜欢书的标题-浮生六记。后来,一天心烦随便翻来看看,不成想越看越有味道。此书虽然以浮生六记为书名,但也随书附有外三篇-影梅庵忆语、香畹楼忆语和秋灯琐记。因为是刚刚看,浮生六记中的闺房记乐还尚未读完,所以无法细说其他三篇。只能对六记加以初始评论,三组词-真实、自然、淡雅。
    此书皆是古文,偶有注解,觉得稍有古文功底或者深爱古文历史的,看此书不错。我时常不敢去看,因为大爱,也因为不愿意去看完。
  •     芸娘真是一个可爱的女人。前面印象太深,到卷三坎坷记愁看完特别难过。幸福和快乐是短暂的。每个人心中都有等量的痛苦。
  •     很少有作家会写闺房记事,沈复的浮生六记很感动。
    家庭之内,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问曰:“何处去?”私心忒忒,如恐旁人见之者。实则同行并坐,初犹避人,久则不以为意。读到这段,真的特别感动,会有画面自动生成。
    卷二的闲情记趣,写他看二虫斗草间,癞蛤蟆把虫子吃掉了。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趋之别院。看到这,太搞笑了。
    书很好看,也很感动。尤其书的封面的纸质让我很舒服。
  •       《秋灯琐忆》里的秋芙和沈三白的芸娘真不一样,尽管林语堂称她们为古中国最可爱的两个女子。芸娘很端庄,重礼仪,属于相敬如宾的那一种妻子,而秋芙却有一种倾斜的美,你看她的出场,“绾堕马髻,衣红绡之衣”,堕马髻就是一种偏垂在头发一侧的发髻,那薄红的单衫倾斜的发髻,怎么都觉得有种撩人的风情。
      
       芸娘生得也有一番缠绵之态,但是沈复也很白描的写到她“两齿微露,似非佳相”,就是像兔子似的露着两颗大板牙,那的确是不太美呀。蒋坦偏爱虚写,从来没有直接描绘过秋芙的容貌,秋芙嫁来之前,他们曾有五次偶遇,但都只是惊鸿一瞥,写出来的句子是“戴貂茸,立蜜梅花下。俄闻银钩一声,无复鸿影。” 过门之后,“余为秋美制梅花画衣,香雪满身,望之如绿萼仙人,翩然尘世。每当春暮,翠袖凭栏,鬓边蝴蝶,犹栩栩然不知东风之既去也。” 那个立在蜜梅花树下的人儿,翠袖凭栏的人儿,怎么会不美呢?
      
       秋芙的行为也真是如诗如画,天然有风致的。“秋芙以金盆捣戎葵叶汁,杂于云母之粉,用纸拖染,其色蔚绿,虽澄心之制,无以过之。曾为余录《西湖百咏》,惜为郭季虎携去。”这是在diy自制绿色的笺纸,真是细腻又香艳。“桃花为风雨所摧,零落池上,秋芙拾花瓣砌字,作《谒金门》词云:“春过半,花命也如春短。一夜落红吹渐漫,风狂春不管。”“春”字未成,而东风骤来,飘散满地,秋芙怅然。”用落花来砌字,比黛玉葬花,来得哀而不伤,春风乱拂,花瓣四散,想象一个单衫杏子红的美人站在其间,实在浪漫得要命,难怪把她的官人迷得七荤八素。“瞰食既饱,分饲池鱼。秋芙起拊栏楯,误堕翠簪,水花数圈,杳不能迹,惟簪上所插素馨,漂浮波上而已。”甚至连这样平常的句子,簪子掉到水里的场景,被他写得也那么的有风情,好像一幅簪花仕女图似的。
      
       秋芙和芸娘一样有才,可以和丈夫谈诗唱和,这些红袖添香的佳话,也就差不多相似了。但她可贵在居然有孩子气。“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下数十子,棋局惭输,秋芙纵膝上猧儿搅乱棋势。余笑云:“子以玉奴自况欤?”秋芙嘿然。而银烛荧荧,已照见桃花上颊矣。”原来杨贵妃从前就做过这样的事情,把小狗放在棋盘上把棋盘搞得大乱。看过《长生殿》之后才知道,杨贵妃实在可爱,把唐明皇当作了寻常的丈夫,像人世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妻子一样的争风吃醋,撒泼耍赖,一哭二闹三上吊,爱得真有烟火气。看来这个秋芙也并不是画上死板的佳人儿,她也有撒娇耍赖的时候,和芸娘比,她没那么正经,要小女人很多。
      
       秋芙种的芭蕉,叶大成阴,秋来雨风滴沥,蒋坦在枕上听见那雨打芭蕉,心都碎了。一日,他在芭蕉叶上题诗, “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第二天,看见叶上秋芙已续书数行:“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你看,这为人妻的一点儿不怕丈夫埋怨,还敢说他无聊,在精神上,这个女人也绝不是附庸,有的时候,比她的相公还要略高一筹。
      
       《秋灯琐忆》不像《浮生六记》直写丧妻之痛。蒋坦他实在是身在其中说不出,他在写这部笔记的时候还是没有走出来,所以看似不着一字,但句句都像浸在水里的海绵,湿嗒嗒泪盈盈,应了聂鲁达的那一句你从所有的事物中浮现,充满了我的灵魂。
      
       很怕看到结尾,怕看到芸娘病逝那样的实写。但是真实的结尾,寥寥几句话,却比那一字一句白描死亡来得还要让人身心俱碎。蒋坦依然回避了秋芙的病逝,只写到她因为衣不解带的伺候夫君的病苦,拖垮了自己原本多病脆弱的身体。文末蒋坦只写到了他当时对老了之后生活的幻想,“数年而后,当与秋芙结庐华坞河渚间,夕梵晨钟,忏除慧业。”对于来世,他觉得应该是“花开之日,当并见弥陀,听无生之法。即或再堕人天,亦愿世世永为夫妇。”说到这生生世世为夫妇,最后一句他写道:“明日为如来潘涅槃日,当持此誓,证明佛前。”
      
       持此誓,证佛前。还是看不透呀,仍然是篱落呼灯,世间小儿女的痴情一片。我因为同样的看不透,所以大喜大悲,看到这里,已经哭到不行。
      
       秋芙曾说,“人生百年,梦寐居半,愁病居半,襁褓垂老之日又居半,所仅存者,十之一二耳,况我辈蒲柳之质,犹未必百年者乎!”是啊,就这样的睡过去了,病过去了,老去了,被痛苦吞食了,有多少欢喜美好可以据为己有呢?可也就是这些散落在黑暗漫长的路途上的星星点点的时光,美好的人和事,才让我们能够咬着牙忍受,生活那无法逃避无法改变的丰富、残忍或者平淡吧。
      
       手中的梧桐花,何必放下,放下就寂灭了。我们爱这人世间的繁花似锦,也要有勇气承担这满眼的草木凋零。
      
  •     《浮生六记》这本书,我想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去描述它。喜欢它的人自然会一见钟情,再难舍弃。不欣赏它的人,纵是百般推荐也无甚意义。三白和芸娘的爱情,历来为世人所推崇。平淡之中温馨自然,坎坷途中不离不弃;即便是生活窘迫,芸娘也能于贫困中化出情趣。三白一枝生花妙笔,将这些闺房琐事、闲谈趣闻、世事沉浮缓缓道来。既无分毫雕琢之感、巧饰之言,又于仕途家道之坎坷困厄处毫不讳言。看此书,就是在回忆遥想三白、芸娘的一生,短暂而感人。林语堂认为,芸是中国文学里最可爱的女性。初看时深以为然。她对生活是热情而投入的,对朋友是那样全心相待,对三白更是呵护备至。芸娘其人,真可称得上三白的解语花,知音人。但这样一个“至真至纯”的女性,是不能容于那样复杂而险恶的家庭的。芸娘的悲剧结局,是她待人至真的结果。而三白呢,我认为他也该是文学上、历史上最伟岸的男子。从始至终,他也是用全部的真心去对待芸娘的,没有丝毫虚伪和背弃。闺房之乐,沧浪韵事,携游江湖,他们谈今论古,不为身外物所困。三白用全部的真心去看待这位胸有丘壑、不拘于行的奇女子,始终用欣赏和爱怜包容芸娘的一切。在那样一切讲究礼法的时代,三白与芸娘畅游太湖,避暑沧浪,结交倡优;当芸娘不容于家翁而被逐,三白更是情深意重,毅然相随。我想,这是文学史上最感人至深的爱情。不同于冒辟疆对董小宛的祭文,三白与芸娘选择了在有限的人生尽情相守。芸娘在贫病交加中溘然而逝,三白在穷困潦倒中浪迹江湖。虽有遗恨,但能不朽,芸娘确是最可爱女性,三白也无愧于最深情丈夫。《浮生六记》传于世的仅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记。其余两记为后人伪作,本书也收录在其中,通篇读下来,就知并非三白手笔。窃以为,浪游记快也属一般了,可能是因为芸娘已逝的缘故吧。萍踪浪迹,孑然一身,又怎能比得上字字含情的前三记呢……该书另收录了冒辟疆所作《影梅庵忆语》、陈裴之所作《香畹楼忆语》、蒋坦所作《秋灯琐忆》。因有沈三白在前,再读冒辟疆其文,难免生出怨愤之感。冒辟疆才名远大于沈复,可在情字上,却难与其相较。董小宛遇上冒辟疆,很难说是幸还是不幸。她对这复社文士冒辟疆一见倾心,继而矢志不移。她克服艰难险阻嫁进冒家,婚后洗尽铅华,不辞劳苦地服侍冒府上下。可到了危难关头,她却成了最先被舍弃的人。在那个时代,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董小宛明白,冒辟疆也明白。董小宛对此无怨,然而,我却难以释怀。至于后两篇,《香畹楼忆语》征引诗词太多,有些累赘拖沓之感,无甚趣味;《秋灯琐忆》更类似《浮生六记》,蒋坦在与其妻的生活中也是情趣、温馨兼备,令人羡慕。该书四篇文章除极个别字词有解释外,没有译文。每篇后有编者所注的文章小识,帮助了解人物背景。虽是文言文,但明清人所写文章,并无艰深晦涩之感,可通篇累读。该书封面很古典,简单而隽永;字体适中,排版认真;一本书收录四篇回忆录,内容很丰富;价格也比较理想。值得收藏。
  •     最最最喜欢的一本古文集之一,这本还包括了影梅庵忆语等每篇文章的背后都有一篇编者的读后感,可以帮助理解,同时了解写作背景等等
  •     在图书馆看到浮生六记(外三种)的好几个版本,只有这个是无翻译的版本,正是我要的啊!纸张印刷都很漂亮,我很喜欢~
  •     第一章最好~
  •     纸质不错,排版也很清晰。内容还是比较容易读懂的,接触浮生六记是因为在初中语文课本的《童趣》。对于浮生六记,我只是想到偷得浮生半日闲,没想到这个名字与李白有关。事如春梦了无痕,就像美好的爱情与记忆一样,需要在岁月里发酵和沉淀。记录下来的珍贵,需要的是别人的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如波尔多一样的细腻与高贵,这就是浮生六记。
  •     这个版本很神奇,居然连两篇伪作也收录了。。。
  •     是在看了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后才动心买这本书的性价比很高,除了浮生六记的几篇文章后,还收录了其他文人的三篇,其中那篇秋灯琐忆在林语堂的书里也有推荐买之前担心书的印刷质量问题拿到以后发现,完全没问题有种古典的气质,但又不至于成为古董喜欢的朋友值得买来收藏赞一个另外,当当这次的送货速度也有明显提高,希望可以一直如此
  •     浮生六记文字优美,行文流畅,另三种意境笔法上则明显逊色不少
  •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     现在只读了沈复的《浮生六记》,书名意取“偷得浮生半日闲”,内容可以说弥补了中国古典文学在自传小说上的空白,前四记记载了作者生活中的点滴,后两记多数人认为是伪作,作者记述了自己和妻子芸在生活中的点滴,文字清新隽永,意趣颇丰,让人神往,在古代封建社会还有这样一对平凡但可爱的夫妻,甚至连妻子女扮男装携夫出游这样的趣事也娓娓道来,美中不足的是这个版本没有太多对作品的赏析性的解读,书后附的梁实秋写的序或可弥补一下遗憾,古代白话,每页也有一些注释,不难读懂,不错。
  •     浮生六记,读之令人心神俱醉
    文法笔意之美无需赘言
    沈复夫妇伉俪情深,阅之悱恻动人
  •     三白与芸娘,春花秋月掩不住贫贱夫妻的哀愁,然而竟还能如此淡然与诗意。沈复的生活清贫,却处处透着雅致,与芸娘将“布衣、菜饭”的平常日子经营得有滋有致。让人心怜,沧浪亭边未能白头的鸳鸯。很超脱,羡慕如此的人生,染烟不染尘。她予他说,假如能吃饱饭,穿暖衣,人生便没有遗憾了。真真是难得的知己。一生唯一人所爱,并爱一人。古典的美丽。为那是真实的平常人的生活,纵有悲欢离合,亦能苦中作乐,良辰美景,不放轻过。
  •     注释不怎么样。读到芸病殁时,情难自己,潸然泪下
  •     很喜欢。 在嘈杂的环境下居然也能看下去。我感觉自己更加嫁不出去了。被虐狗了。
  •     事如春梦了无痕。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     没想到读不下去,看了个开头,弃了……
  •     文笔细腻,内容感人
  •     这个版本也买过
  •     清朝的小资也这般美好,彼时生活的点滴浓缩成此刻淡淡的美与真情。未经雕饰的言语渐渐引人入胜,时间在不觉间便过去,又一可一口气读完的作品。
  •     除了浮生六记外,另外附的三种也是好书,推荐一并阅读
  •     绿色的封面很有感觉,没有文言文翻译占据版面,显得整本书的排版十分紧凑。喜欢书后附赠的两篇文~如果想看浮生六记的话,这是一个很值得推荐的版本~
  •     我是于《文史知识》杂志中得知这本书的,看了以后就非常买想,没想到很快就找到这本,是个合集,里面有沈复、冒襄、陈裴之等人追念亡妻的作品,文辞优美,情感真切,想来像书中这样的女子是不多见的。
  •     文字隽永,清秀,写情至真。
  •     枕边书
  •     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
  •     挺好的,后面还有冒襄的《影梅庵忆语》
  •     记得当时上学的时候读了闲情记趣,就被沈复的文笔吸引了
    平淡,但真情;还有一个归有光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那片前工业化时期的士子之情,
    只有在这些散着明清字息的文卷中
    一来一温
  •     大一的时候,去黄石亲戚家。在附近的书店买到了一本浮生六记,很早的版本。当时就很喜欢。这次看到之后又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但是,读了一些之后就不敢再读下去了,因为我年纪大了么?开始无法承受作者与妻子天人永隔的分离之痛吗?
  •     很喜欢这本《浮生六记(外三种)》,之前在选购的时候,就是因为这本书的封面让我看了十分喜欢,书才刚开始阅读,还可以。
  •     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复而
  •     感人至深属沈复。他的文字现在看来有些艰涩,但放在当时只能算是平淡朴实?字里行间透出那种他对芸娘深深的爱意,深远得现在端着手机的我们无法体会。两人互相打趣有爱,携手同游亦有爱,相形之下其他部分就稍显逊色了。
  •     这样的奇女子,让人欢心愉悦。
  •     四篇,浮生六记最好,芸和三白的爱情,刻骨铭心依赖、信任和爱。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种相濡以沫,如果有,我追寻。下世若生为男子,必寻似芸之女子相伴。
  •     这个还是多年前给影梅庵写的一点文字。

    世人多有识西厢、牡丹亭者,鲜有知影梅庵忆语者。非文墨不抵,多泛泛看惯伉俪情谊,不知多情者离合皆关乎运,惟天地间,情最堪怜,于婚否无关。可恨世间多有爱好才子佳人,鲜有恸乎贫贱夫妻者,无奈当年风花雪月,一旦沦落柴米油盐,竟销声无人得闻?愤矣愤矣,颇为冒君、董卿恸之。

    或问冒君何人、董卿又何人?冒君者,明末四君子之一,董卿,名白,字小宛,复字青莲,秦淮艳帜,颇有知之者。然姬风尘虽有艳名,非其本色。惜乎世人知八艳之名,不知董卿智慧种种,叹叹。

    (一)珠兰香供,手有余香哉!

    今人多爱玫瑰,却不闻珠兰香供,手有余香。余度影梅庵忆语,亦如珠兰类,香虽淡,却自有天然一股情韵,一似皓月倾空、碧波无痕,胜蓬头玫瑰多矣;一语“今忽死, 余不知姬死而余死也!”,纵比诸浮生六记类,亦不遑多让哉。

    (二)轻衫靓影,何减桂宫霓裳之韵?

    余幼读影梅庵,犹喜北固山送行文。

    “壬午清和晦日,姬送余至北固山下,……舟泊江边,时西先生毕今梁寄余夏西洋布一端,薄如蝉纱,洁比雪艳。以退红为里,为姬制轻衫,不减张丽华桂宫霓裳也。偕登金山,时四五龙舟冲波激荡而上,山中游人数千,尾余二人,指为神仙。绕山而行,凡我两人所止则龙舟争赴,回环数 匝不去。呼询之,则驾舟者皆余去浙回官舫长年也。劳以鹅酒,竟日返舟,舟中人宣瓷大白盂,盛樱珠数厅,共啖之,不辨其为樱为唇也。江山物之盛,照映一时。至谈者侈美。 ”

    北固山者,京口三山之一,向以“天下第一江山”闻名。闻道于镇江城东北扬子江滨。宋人辛弃疾词云,“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甘露寺、试剑石……雄怀伟略,风云挥霍间,亦有儿女情长,风花雪月,江山人物之胜,不减桂宫红裳、风流人物之韵;或遥想斯人、斯景、斯时,恨不得亲眼见之。又思彼时若为小厮、仆妇,亦或得睹佳人才子裙屐风流态,今唯叹奈何矣。

    (三)折梅观影恨不语,等闲风月奈淹留。

    余素日颇好辗转床头,或吟咏,或嗟哦,尤喜“落花人远天涯近”语,或思彼冒君、董卿初会,亦如斯哉。

    “己卯初夏,应试白门(南京),……将归棹,重往冀一见。 姬母秀且贤,劳余日:“君数来矣,予女幸在舍,薄醉未醒。”然稍停,复他出,从花径扶姬于曲栏.与余晤。面晕浅春,缬眼流视,香姿五色,神韵天然,懒慢不交一语。 余惊爱之,惜其倦,遂别归,此良晤之始也。时姬年十六。 ”

    绝妙语哉!似一般旧小说俗套,或后花园初见了,即作天雷勾动地火态,好端端才子、佳人一如咸肉庄男女行径,却好笑的紧。非冒君笔下一一叙来,方曲尽其妙:闻名久矣,慕之久矣,方谋见一面;以为得尝心愿,偏偏又恨董卿薄醉,唯伺其醒,方为母扶出,从花径来,微醺酡颜,懒慢不交一语,复入。

    恨不得亲见。郁郁。

    (四)或撰文、或品茗、或玩香、或作画,皆足观矣。

    余少时颇喜文章,自号临树斋主人,盖旧居门前有树亭亭,每临窗观书,斜阳树影一室,书卷皆绿,消受几许闲情。又号碧落女史,惜乎未尝用也。

    又或昔日,或翻书、或临帖、或白描,皆乐事。鐻料今日青衣落拓,尚不得效杜郎载酒态,恨甚。或观姬一饮一食,一言一行,慕甚慕甚。

    “乙酉客盐官,尝向诸友借书卖之,凡有奇僻,命姬手抄。 姬于事涉闺阁者,则另录一帙。归来与姬遍搜诸书,续成之,名曰《奁艳》。……今细字红笺 ,类分条析,俱在奁中。……”姬好作书,当足观矣,奈何不得见。

    “于吴门曾学画未成,能做小丛寒树.笔墨楚楚,时于几砚上辄自图写,故于古今绘事,别有殊好。……”

    寒树、远山,笔墨楚楚,自有才子情韵。昔时余好白描,或仕女、或兰菊,笔致尚可,惜乎腕臂无力,或失之气度。今日观此文,虽未见姬所亲绘,亦摩想佳人态度,痴矣。

    “每花前月下,静试对尝,碧沉香泛,真如木兰沾露,瑶草临波,备极卢陆之致。东坡云:“分无玉碗捧峨眉。”余一生清福,九年占尽,九年折尽矣。 ……”此记茗茶趣事。白香山诗云,“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斯景哉?斯人哉?

    “忆年来共恋此味此境,恒打晓钟尚未著枕,与 姬细想闺怨,有斜倚薰篮,拨尽寒炉之苦,我两人如在蕊 珠众香深处。…… ”记玩香。

    “姬扶病三月,犹半梳洗,见之(菊)甚爱,遂留榻右,每晚高烧翠蜡,以白团回六曲,围三面,设小座于花间,位置菊影,极其
  •     单看第一篇还是挺美好的,灵魂伴侣。结果一边招妓一边恩爱…
  •     本只是想找《影梅庵忆语》,没想到竟找到这样一个版本。现在想来,真是幸运。美很多时候都在凡常的生活之中。比如芸,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她不是小说中惊才绝艳让人倾慕的那种风华,只是平淡生活中淡然又悠长的感动。比如董小宛。任我们怎样去揣测秦淮的风月妖娆,都不及冒襄的一笔真实和平淡。浮生如是,他们幸有如花美眷,相伴细数流年。
  •     终于在KATCHUP读完了这册书。不得不说古文有种摄人心魄的美感,我曾经想过很多方式描述日光与月光下的海,千万次想都觉文字及不上景的万一。但沈复寥寥几句话,便将一切描绘的仿佛就近在眼前一般。
  •     这本书不贵,出浮生六记外还有另外四篇精美小品,内容不错,书的质量也是一流。值得推荐。
  •     对于《浮生六记》,我只能说是享受了一回。平日里吃的多是肉,来了一盘小小的手撕包菜。对于人生的思考,是每个人可能都会有的。但是在茫茫人生中,最真实,最可贵的不是那些遥不可及的梦,而是实实在流淌在身边的朴实的霓虹。梦,有时圆,有时破;生活,却是一天一天过出来的,那些琐碎不能称作为琐碎,而是素菜中满盘的芝麻;那些麻烦不能称作为麻烦,而是做出美味的那些工序。朴实的霓虹,因为简单所以朴实;因为精彩所以霓虹。
  •     《影梅庵忆语》经意或不经意摆出的高高在上的姿态;《香畹楼忆》中有种炫耀的味道;《秋灯琐忆》很平实,其中不少生活的小细节令人莞尔,但仅此而已了;《浮生六记》明显比其他三篇好出太多,不负令人“读之心醉”之名,慢慢地看下来,真像作者用平和的语气在碎碎念地回忆自己的前半生,也正是这种类似自我回忆的叙述基调,不张扬不戏剧却特别打动人,说到“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的时候真让人唏嘘。只是,既然后两记是伪书,又不怎么影响文字的整体性,不收录岂不更好?推荐收藏。
  •     印刷质量也好,还附有其他的文人笔记小说,字体也大,浮生六记不多说了,挺好,值得买
  •     因为作者人品问题,给三星
  •     太美,留一颗星,让你骄傲
  •     浮生六记是我看的第一本古文的书文言功底不好的我也被吸引住了一知半解的读下去就这样读着也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情
  •     李白诗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沈复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步入中年了,经历了46年的风风雨雨,其中有欢乐、有忧愁、有痛苦、有孤单、有寂寞、有凄凉,看这本书的时候,仿佛自己也融入了这本书中,跟着沈复一起欢笑,一起悲苦。其实一直对文言文之类的小说或传记有点儿畏惧,毕竟自己身处在这个时代,古文只能作为一种兴趣,闲的时候拿来看看,而对于古人那可是吃饭的工具啊,所以肯定他们的造诣要比我们不知高多少,不过《浮生六记》倒是很容易看懂,只要高中的文言文基础就足够了,毕竟清朝距离我们也就百十年吧。《浮生六记》中的六记分别是一记:闺房记乐。二记:闲情记趣;三记:坎坷及愁;四记:浪游记快;五记:中山记历;六记:养身记道。其中最后两记的真伪历来争论不休,现在学术界已经认定后两记是伪书,只是后人不成功的续作而已。在古代,男女之妨甚严,很少有写男女之间情与爱的书籍,除了相如和文君,古书中很少有这么生动鲜活的女子,这样真心相爱的二人。芸娘,作者的妻子,与作者自小青梅竹马,情笃意厚,她在本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第一记就是专门写作者与芸娘之间的点点滴滴,芸娘与沈复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都喜欢“课书论古、品月评花”,都爱好吟诗作对,游览名山大川,他们常泛舟太湖,邀赏明月,在太湖那碧波荡漾的湖水中煮酒茗茶,这是何等幸福快意的生活,真个是只羡鸳鸯不羡仙,每每看到此处,真会从心底涌出对他们的羡慕。可惜后来芸娘因为替公公寻妾,又替人做借债的担保,在信中称公公为老人,以及其他的一些事情,因此在公公和婆婆面前都失去了宠爱,并且被驱逐出了家。而沈复也放弃了那种安逸舒坦的日子,与芸娘一起住在朋友家,也许这真的是天意吧,从那之后他们的生活就更加的颠沛流离,以至于芸娘病了都没有钱来医治,这也是后来悲剧的开始,芸娘去世了,后来他们的孩子也去世了,只留下了沈复一人在世上,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看到沈复在芸娘的墓前念道:“秋风已紧,身尚衣单,卿若有灵,佑我图得一馆,度此残年,以持家乡信息”时,真的是肝肠寸断、为之落泪,更想到芸娘去世之时嘴里一直念叨的两个字“来生”,我想,人间之至爱莫过若此者。像我这样的凡人,此生生前不求有家财万贯、权势滔天,生后也不求能名垂千古,只愿一张床、半壶清茶,几本书籍,有一个知心的、相爱的女子,此生何求?愿沈复与芸娘的来生没有这多的坎坷,能够实现他们的理想:“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持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也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真爱。
  •     拿到书看了下,还是很符合心目中想看的书的感觉的,后面的影梅庵忆语也不错
  •     非常非常喜欢《浮生六记》~外三种也不错这个版本也很舒服
  •     装帧精美,纸张也很不错,最主要还是超便宜,打完折还不到10块钱。这次的10本书中,最喜欢的就是这本了。《浮生六记》在网上看过几次了,每当看到芸娘和三白生离死别的时候,眼角总有泪珠滚下来。人世几回伤往事,贫贱夫妻百事哀。
  •     芸这样的女子,很是可爱。至于沈复却总感觉只是有文化的纨绔子弟,终不可托付一生,从芸后面的境遇也验证了。
  •     书的设计、印刷各方面都不错,221页,正好适合拿在手上阅读。
    内容方面:
    1、第一篇《浮生六记》太精彩了,如果作者有没有虚构,除了体弱外,那陈芸就是世间男人梦寐以求的配偶了,且此篇文言浅显,适合多数人阅读,不虚一读,读后才知世上还有这么完美的女人。读后也感概,芸在现在的社会是不可能出现了,现在的女孩都咋啦,社会的原因还是自身的原故,不管是国家领导者还是平民个体,都值得深思。没有美丽的个体,就没有美丽的家庭,就没有美丽的组织,也就没有美丽的社会及民族和国家。
    2、第二篇《影梅庵忆语》中的男主角为明末四大公子之一,女主角为一代名妓董小宛,但故事老套,类似于当今娱乐圈女星嫁入豪门。但读后我们知道中国前朝的娱乐圈不像现在,原来是是很干净的,古代的妓女不但不是以肉体取悦男人,而且是很有修养、色艺双修,很美丽的,现在我们是社会主义了,但中华民族是世风日下,民族道德衰败,国何以堪!
    3、第三篇《香畹楼忆语》文言较深,一般人阅读可能有点吃力,但故事很感人。类似于《浮生》篇,但没有那么生动。
    4、第四篇《秋灯琐忆》中的秋芙又是一个可爱的女人,古代的可爱女人咋这么多啊,但我混迹江湖40年,此类女人闻所未闻,别说见了,唉,生不逢时啊!
    总之,此书值得一读啊,还不知因中国历朝社会战乱和统治者的愚民政策导致了多少类似的书记销毁,痛哉斯已!
  •     这部小说文字清丽,情节唯美,是我国古典文学中难得的易读之作。我和周围的许多朋友都对它津津乐道。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编排。排版很舒服,不会紧张得让读者有压迫感。同时编入书中的三篇忆语也同样幽婉动人。
  •     非常好的一本书,对于喜欢《浮生六记》的朋友,这本书值得收藏,设计风格与内容也匹配。对于价位而言,纸张质量印刷效果很好。
  •     很喜欢古文,这本书的文章都出自清人的手笔,而且都非专业的文人。读起来即使没有注释也毫不费力,一拿到书,那绿色的封面就让人倍感谢清新。第一次拿到书我读了下去。一口气读完了沈复的《闺房记乐》。他用简单的笔墨为我们勾画出一位性格豪爽,不拘一格,喜欢游山玩水,又乐于读书赋诗的古代女性形象——芸。她是那样真实可感,那样可爱,以她那样的性格真应该生活在现代。这是我所读过的书中让人最喜欢的一位女性。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     有人说这个书能让我看到丈夫与妻子之间的深情,我看到的,是妻子的贤惠,还丈夫找给小妾呢。
  •     沈复的一生由富入贫,颠沛流离,刚开始不断撒狗粮,秀恩爱,各种与妻子的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后来又面临了妻亡子散,从小康之家到父子兄弟反目,因弟弟作祟导致被驱逐出家门,最后负债累累,甚至于女儿送去做童养媳儿子去做学徒,英年早逝。因为出身富足,沈复也是诗词歌赋,花草园艺,也喜欢纵情山水游历世间,重视养生,也是从各方面记录了清代人的生活
  •     沉沉浮浮过一生,能有一人相识相知相伴已是莫大的福气,只可惜未能相守白头。
  •     很久以前买过一本《影梅庵忆语-性灵文学名著汇编》,里面收录了十部作品,就有这本书里的四部,很是喜欢。后来书被人借走没有还给我,现在只好再重新买回来了。原书买不到了,只能买到什么算什么了。
  •     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写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浮生,比如人一生短暂,犹如蜉蝣,朝生暮死。到老时回忆起来,却也不过是白驹过隙,黄粱一梦而已。而这,正是我手中这本《浮生六记》名字的由来。《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1763-?)的自传书。沈复,清代乾隆年间一个名不见传的文人。他的这本书,若非光绪三年的某一天,一个叫杨引传的人在苏州偶得一个手稿版本,并将之交与自己的妹夫——著名的晚清文人王韬印刷出来,大概是永不见天日的。书中包括了《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迹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共六篇。其中最后两篇已佚,现在所保留的一般认为是伪作。(今年据说寻找到卷五,并将以300万人民币的底价加已拍卖)。读完此书,心中只觉得情意绵绵,又唏嘘不已。作为一个清代的文人,沈复所持有的人生观、思想观,是与社会大流所追求的功名利禄孑然迥异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描述的正是他所向往的生活。有着一片小田地,一处可供挡风遮雨的屋子,与妻子夫唱妇随,恬淡而安详的相伴一生。但读后令人感动的,除了这份中国特有的山水式淡泊的人生外,还有他与妻子芸之间,二十三年鹣鲽情深,耳厮鬓磨的婚姻生活。沈复的文章里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什么非常伟大的、催人泪下的故事,娓娓道来的,不过是夫妻间平淡而生动的一个个小细节,与芸之间互重互爱的一段段小回忆。但就是这样的贴近生活,朴实而温情的清丽文章,读后却口齿生香,余味未尽。林语堂先生评说:“芸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我想是的,她不是很美,沈复说她“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惟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但在他细腻的笔触下,她却是如此可爱而天真的女人。她是他的表姐,自幼青梅竹马。十三岁时,他见了她,就告诉母亲,娶妻非她不可。结婚后,他们相敬如宾,彼此情投意合。背地里无人时,他总会轻轻拉着她的手含情脉脉的望着她;在众人面前,他们出双入对,俨然一对天作佳偶。他们对天祈祷,只望生生世世为夫妻……这样的感情,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二十三年!在芸的有生之年,他们都是如此相爱的一对。芸自小聪明,除了做女红养活母亲与弟弟,还自学《琵琶行》,认了字,也会做一些佳句;她喜爱做一些清淡小吃,爱用麻油白糖拌卤腐,听来就是别有一番滋味;她陪丈夫邀月对酌,赏花谈诗论赋;她不拘金银珠宝,反珍爱那书画残卷;她精心侍弄花草,甚至为猫儿打翻盆子而落泪;她用竹子漆黑做成栏杆,将陋室设计成雅居;她绣的鞋子精致非常,穿起来舒适又好看。她精心的养育孩子,是贤妻,又是良母,也是乖巧媳妇……她又是活泼可爱的。不仅仅是个贤惠的女子。开心起来,她还会穿上男装,瞒着婆婆,偷偷的与丈夫一同外出旅游观光;她不拘小节,与船女一同和丈夫行令饮酒,谈笑风生……芸不是艳丽的女子,没有奢华的人生,她所满心欢喜的,不过是为心爱的男子奉献一切,与他白头偕老,过着纯朴而平淡的生活。她的慧质兰心,有如一泓秋水般剔透,虽清淡却甜美而清澈透沁。她是非常幸运的。一个有才情,有温情,既贤惠又可爱的女子,遇到一个性情爱好相似,而又对她一往情深,至死不移的丈夫,是多么的难得。还记得唐朝有名才貌双全之女步非烟,只因嫁与一粗鄙武夫,而郁郁寡欢。后与邻居一书生有了私情,被武夫知道了,鞭鞑至死。可知,世间那相配相知的夫妻,实在是难能可贵!她又是不幸的。她的天真,使得她在处理家族问题上,不够稳重,不够成熟。她瞒着
  •     "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 读罢此句,哽咽不能自语。
  •     早知浮生若梦 恨不能一夜白头
  •     浮生六记,久闻大名。
    实际读来,名不虚传。文笔相当之优美,小家庭里的温馨一览无遗,轻快有趣,如果不刻意研究淡淡透露的家庭内斗。这样一对夫妻在古代是个体还是未知的一群?虽然没有走到最后,但比行尸走肉的一辈子,总归还是要更好些吧。
    印刷也很不错。
  •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只读了前三记,最喜第一记,后面有点不能理解,可能古人的思想与当代人不同吧。芸娘要为沈复纳妾,不太明白所爱之人怎能与他人分享,而后芸娘去世不久,沈复就另娶他人,“重入春梦”,唉。
  •     前三卷淡且美,愚而凄。我想暴揍沈复他弟一顿,但更想揍沈复。
  •     看的泪眼婆娑
  •     清朝记传体散文,那就。。。
  •     回过头看,初中教材选的真心水平高。
  •     这样的相处多么可爱而美好~
  •     一看封面就很喜欢,很古典、素雅的暗绿色的封面,每页下方都有一点注释,虽然注释很少,但基本能看懂,清代的文言文较容易看懂。内容含六记和外三篇,还有林语堂和俞平伯的序,很好的书。
  •     朋友说,哎,你干嘛看古文啊,有时间就好好搞自己的专业英文吧

    但还是很喜欢下和本书
    初中、高中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语文,喜欢中国文字的魅力
    而浮生六记的 闲情记趣 已经学过了
    当时只是觉得讶异 原来古人也有记叙童趣的这般美好甜蜜的文章

    偶然间看到了 就把这本书带回家慢慢阅读
    最先拿到书的时候 就把封面上的藤蔓画在了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喜欢
    然后 看到了 芸

    那个那么美好的女子
    现在的我是很词穷的 因为我真的不知道改用什么样的词藻去形容这样一个女子
    女子 称一名女性为女子 就是因为她够好吧
    如果 我也是沈复 我在那段与芸在一起的日子 会是多么幸福
    幸福到 芸离我而去
    我也会很努力的活下去 把芸的生命一起 活的美丽
    我会用我的眼睛 我的文字 我的心 去感受她渴望感受的景色 她所希冀的生活
    芸 我会带着你所给我的一切 走下去

    和你一切看书 谈论
    和你一起出行 游乐
    和你一起生活 相爱
    所有和芸一起的日子都是这么美好
    虽然 她们觉得你是如此的格格不入 可我却无法将你从心底割去了

    我想说 沈复的这些记述 让我们多么羡慕
    我想说 我多么想成为像芸一样的女子

    是的 我曾为一些生死离别的爱情故事泪如雨下
    但 现在的我却停留在你们的回忆里了 停留在沈复的回忆里
    我不想出来 在这个美好的意境里
    我默默想象着芸的样子 想象你的娇羞 想象你的大胆
    芸 你是这般美好

    我很喜欢这本书 真的
    虽然我只读了一部分 虽然我也想独自珍藏
    可是 我还是想跟大家推荐这本书
    让回更多的人知道你 芸 让跟多的人羡慕你们

    如果这些都是有关你们的浮生之事
    我愿闻其详
  •     读完闺房记乐果然就读不下去了。不论其他,只谈沈陈的夫妻相处模式真是羡煞旁人,可爱至极。“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我今后想要的莫过于此。
  •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     沈三白这辈子也是老实背,窝囊得为官不成经商不济,中年了还在找工作。但是心态好,穷得响叮当,赖吃赖住,写文卖画,诗酒猖狂的,悠然得不行。好在芸娘是榜样式的模范妻子,连你林语堂说她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     沈三白的《浮生六记》其实早在1994年进大学时就读过的了,当时是跟一个师兄借来看的,那种白描的手法,素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的作者对亡妻的浓浓深情和怀念,都曾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此番购买,一为重温,二为收藏。书到之日即展卷重温,恰似离别经年之旧友,虽其坎坷经历早已熟知,然“倾心交谈”之间,仍不免为其洗练的文笔、不幸的经历、深深的情感唏嘘叹惋!特别是读到芸妻与夫君病中相别,芸妻忍痛将女儿嫁为他人童养媳,芸妻遗子幼年被迫出门学艺最后又在贫病中夭亡等章节时,我不免再次下泪哽咽!封建社会下层文人之心酸生活,止于此矣!三白先生之浓情厚意,三白先生之抒情功力,过百载而下仍然透于纸背,直抵读者内心,由是益感先生之生不逢时也!是为记。
  •       芸娘很真实。自幼家境贫寒,“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因此在满室鲜衣中,独通体素淡,人淡如菊;她并不很美,也不只是普通外貌,独其清秀而已。她所过的不过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既非富贵亦非奢侈,不过是很真实的人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的人在过着平淡的日子。因为真实,她的赤子之心,她的深情真热挚亦表露无遗。林妹妹的悲秋伤月让我们感到怜惜,而芸娘的真实率真会让人觉得真实。在整本《浮生六记》,能感觉到真实的情趣,既无士大夫的矜持,亦无对女性的轻亵。夫妻的相处中,灯残人静,双双秉烛共读西厢的愉悦;新婚燕尔短暂离别别的惆怅,抵家重逢执手相问的恍惚无不令人感受俩人的真实情意。而沈陈二人的的伉俪情深,更直达只有真情实意而无浮夸做作浑然天成的境界。
  •     读来有日常生活之妙,也有生离死别之苦,也有见奇品怪之畅快,很有趣的一本书。而且其中的闲情记趣里第一段就是以前初中学习过的第一篇文言文,里面有一些小惊喜。
  •     情深不寿
  •     看《浮生六记》是一种享受,很有情调
  •     “佳人唱,金衣莫惜;才子倒,玉山休诉” 生意当如是。
  •     只读了前两记,夫妇情笃,闲情雅致,行文亲切活泼,宜作闲时消遣。笔下陈芸形象真实而饱满,详述夫妇之相处实为传统之异数。
  •     浮生六记,小品文,第一次是在图书馆看的,那个版本过于老旧,字迹已经很糊,所以打算自己买本收藏。喜欢。
  •     浮生六记,说多了都是泪。内容自然是极好的!版本也很好。
  •     很喜欢《浮生六记》这本书。文章编排看起来很舒服,封面也很适合这本书的风格。
  •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影梅庵忆语》端着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