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游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古代随笔 > 天山游记

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年05月
ISBN:9787228004003
作者:彼·彼·谢苗诺夫
页数:249 页页

作者简介

天山是亚州中部的一条大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长约2500公里,宽约250--3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0米。不过本书可不是一本旅游指南,它是帝俄时期一位地理学家的著作,他的作者是俄国人,是在作者晚年时期根据考察日记撰写的。他为什么要来天山?紧紧只是为了探险?为了长长见识吗?还是为了中俄两国的友谊邦交?当然不是这样!那么他写书的用意何在?我们不妨在书中寻找答案吧!

书籍目录

译者序第一章 从彼得堡到塞米巴拉金斯克第二章 第一次到天山第三章 第二此到天山旅行第四章 到天山腹地考察和旅行结束……

章节摘录

  公元前两个世纪以来,对于中国来说,最强大和最有危险性的游牧民族是匈奴。匈奴和从属于它的一些部落,如蒙古型的黑皮肤的月氏和碧睛褐须的乌孙,都居住在中国的边疆。公元前2世纪,当中国一度衰弱之后又开始强盛起来时,汉族把一部分匈奴从深入中国富饶肥沃的平原的通道——河西走廊逼走。匈奴退走之后,同样也把乌孙和月氏赶出他们的游牧区,迫使他们奔向遥远的西方。最初乌孙人沿天山北麓而行,到了伊犁河流域。月氏步其之后,也慢慢地向西移动,但仍坚持与匈奴为邻。当他们又一次被匈奴击退时,便拼命向西跑,打算与乌孙结盟。起先他们沿天山南麓而行,后来移到天山北麓哈米城的径线上。但是,当他们发现天山北麓已全部被盘踞在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区域的乌孙人占领,他们便经过乌孙的游牧区又向南走,沿雅克萨尔特到古代的索格佳纳,从那里向西到欧洲去了。  乌孙人,毫无疑问,占有伊塞克湖区域长达5个世纪之久,看来不可能不遗留下一些古物,因而,当地石俑,这里发现的青铜器时期的工具,以及被伊塞克湖的波浪抛到湖岸上的最古老的文物,都应当是乌孙人遗留下来的。  根据中国史料的详细记载,定居在第二故乡的乌孙人总共有12万户,胜兵18.8万名。史料还记载着乌孙国拥有极其富饶的草地和作为其主要财富的大批牲畜。但是,这里气候寒冷多雨,山区生长着云杉和落叶树林。乌孙人最善养马,富人多拥有四五千匹马。虽然乌孙处于匈奴的绝对统治之下,但他们仍然有自己威力强大的封号为“昆弥”的国王。中国人愿与乌孙的统治者结盟,以便必要时在强敌的后方挑起战争。所以,中国朝廷于公元前107年,把他的公主许配给封号为昆莫的乌孙王,并为这位公主在乌孙王的主要驻扎地修建了第一座中国式的宫殿,中国人把这座王宫称为赤谷城,即“红色山谷之城”。这个“红山谷”,据我看来,只能是贾尔加兰谷。不管怎样,赤谷城的位置不是在伊塞克湖的岸上,而是距离湖岸有一定的距离,中国古代地图也证实了这一点。这说明了当时乌孙王需要的是周围有富饶的草场,而不是水。  在中国史料中保存有公元前2世纪末乌孙王后在王宫未盖起之前写的一首悲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

图书封面


 天山游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天山游记》并不是一本新疆的旅游攻略,充满了城市人对山河、自然的大惊小怪的赞叹、浮光掠影的了解和浅尝辄止的游玩。这本书里面也没有酥油茶、烤全羊还有哈密瓜。但作者确实提到了天山和外伊犁阿拉套一条又一条的道路,每条路线都不比驴友经常提到的穆萨尔特古道更容易。这些隐秘道路与冰河、雪山和高云迤逦同行, 带着作者进入到草原民族千百年来生活经验中存在、却不曾为外人所知的天山西端山川深处。作者是谢苗诺夫,前沙俄军官,地理学家、植物学家和昆虫学家。《天山游记》是他在晚年根据其1856年到1857年间在伊塞克湖和天山西段地区考察的日记撰写的。从书的第一页开始,他展现出来的就是作为地理学者的精确、理性,和他作为帝俄知识分子对国家利益的自觉维护,而绝非普通旅游者的兴奋。在他看来,基希涅夫(基希纳乌)-第聂伯河石滩(扎波罗热)-哈尔科夫-唐波夫(坦波夫)-喀山-叶卡捷琳堡一线构成了16世纪中期前的欧亚人种分界线(当时概念上的亚洲范围比现在大)。而欧洲各民族越过此线向亚洲的殖民,在意义上堪比哥伦布。1856年,俄国在克里米亚的扩张遭受失败。差不多同样时间,谢苗诺夫以写书为名,从彼得堡出发,经莫斯科、喀山、叶卡捷琳堡、伊希姆、鄂木斯克、巴尔脑尔(巴尔瑙尔)到达塞米帕拉金斯克(塞米伊)。在塞米帕拉金斯克偶遇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后,取道阿亚古斯、科帕尔(塔尔迪库尔干)来到维尔内(阿拉木图),踏上天山之旅。本书所述的游历范围,其实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天山,而是指汗腾格里峰以西的天山西段、伊塞克湖以北的空格伊阿拉套(作者称为外伊犁阿拉套),和谢米列契阿拉套。单看那些复杂的地名、山名、河名,很难判断他具体的考察路线,幸好作者以地理学家的缜密,仔细描述了所经路线的地貌特征。对照谷歌地形地图,能依稀确定他的大致路线——这也成为阅读本书过程中比较有趣的一部分了。不过中国读者翻这本书的时候,是绝不会开心的。对于中国人,那段历史是失去和屈辱的历史。谢苗诺夫在伊塞克湖南岸、在外伊犁穿行,行动自由无碍,山石、植物无不是他的考察对象,采集了样本,并且记录在案。如果有小船,他一定还会到伊塞克湖心记录水文信息。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在他的记录里面完全不存在,倒是俄国势力的逐步扩张笔笔清楚。他后来的记述中,布古人首领阿拉木拜感谢谢苗诺夫和哥萨克为他夺回伊塞克湖东部地区,请求以伊塞克湖东岸和整个天山北麓之地,整个部族加入俄国藉。自此,天山主峰汗腾格里峰不复我有。这样一片山高水美的地方,变成这样的“无主之地”,令人唏嘘!谢苗诺夫在书末写道,“甚至最年轻的卓有才干和心灵纯洁的崭露头角的当地活动家”,“怀着个人的志向和求知的欲望”,“也力求转到欧洲俄国去,”不愿长期待在遥远的边区。而一心拓展外伊犁边区的老迈的加斯弗尔德将军,即使受到首都政治圈的忽视,可一旦作者提到天山,赞誉了他为开拓领土做出的努力,并和他讨论巩固和进一步开拓边界的计划,“这位老人又完全活跃起来”,“当年他占领外伊犁边区的那种精神又全部恢复了”。和沙俄西西伯利亚总督加斯弗尔德一样,谢苗诺夫本人也无时不殚精竭虑,以国家为中心。所过之处,无不把地形、气候、植被、矿产等特征都记录在案,并且分析俄国在此移民的可能性。他当时不过30岁,自述“不想在国家机关任职”,当“选定了新的旅行地点时”,所关心的只是“科学志趣,特别是对亚洲内部的考察”。 不由感叹,民族化国家成型之后,精英阶层对于国家利益的奉献精神,混合了俄国对于领土的无限渴求和野心,显示出一种隐藏在理智理性面具下的咄咄逼人。这种缜密的进攻性,要比叫嚷“核平东京”的愤青可怕百倍。当然,敢远离尘嚣上万里、深入荒无人烟边地的人,心里可能也的确有点冒险和绝决的因子的。看到布古人和萨雷巴吉什人激战后横尸遍野的惨景,他的描述依旧是简短而冷静(当然,地理学家的文笔也可能只允许他进行白开水般的记述),神经可算大条。有个俄国探险者就在伊犁被砍头了,他应该不是没考虑过自己也可能遭受同样的命运。读完这本书,也知道了一个小知识。在伊塞克湖南岸,溯扎乌卡河谷南行,经过一大一小两高山湖,翻越3380米的扎乌卡山口,就会看到一片群山环绕的高山平地,那里是锡尔河干流纳尔河的河源。这片高山平地上“长满了一种特殊的、无法形容的、金黄色的葱头”,还“相当好吃”。据说这就是中国将天山的一段称为“葱岭”的由来。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谢苗诺夫在中俄《北京条约》4年前的1856年来到他所说的“天山”地区探险。当时巴尔喀什湖以东对于俄国人来说完全是荒凉的边区,外伊犁和伊塞克湖绝大部分地区更是未经探明的土地,由中国籍或者浩罕国籍的当地游牧民族控制。感叹一个外向型的国家必然是具备各种各样世界眼光的探险家和冒险者,才能为其拓展国家利益。 他所经之地的景色,实际是相当壮观的。但作为中国读者,却只有山河不复我有的悻悻。几十年之后,会不会有一个中国探险家能用张承志一般的雄壮笔法,记述中国影响力向中亚的回归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