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古代随笔 > 阅微草堂笔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0
ISBN:9787532529896
作者:[清] 纪昀 著,汪贤度 校点
页数:491页

作者简介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笔记小说,内容丰富,文辞清净,此本据清道光本参校各本标点出版。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


卷 一 滦阳消夏录(一)四十七则
卷 二 滦阳消夏录(二)四十八则
卷 三 滦阳消夏录(三)四十七则
卷 四 滦阳消夏录(四)五十则
卷 五 滦阳消夏录(五)五十四则
卷 六 滦阳消夏录(六)五十一则
卷 七 如是我闻(一)六十三则
卷 八 如是我闻(二)六十则
卷 九 如是我闻(三)七十二则
卷 十 如是我闻(四)六十一则
卷 十一 槐西杂志(一)七十六则
卷 十二 槐西杂志(二)六十七则
……

内容概要

纪昀(1724―1805),字晓岚,号石云,清代乾隆朝的著名文士。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晚年出其余绪。

图书封面


 阅微草堂笔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看阅微草堂笔记经常会有惊喜。   就像你拿起一个馒头,一口咬下去,赫然发现它居然是包子,还是肉肉馅的!   然后很高兴,它原来就是人肉馒头啊。   感受大抵如此。
  •     看阅微草堂笔记经常会有惊喜。就像你拿起一个馒头,一口咬下去,赫然发现它居然是包子,还是肉肉馅的!然后很高兴,它原来就是人肉馒头啊。感受大抵如此。书中有一个故事,是说某某与某某误入山林,山林叠嶂,草木郁郁。分花拂柳,忽见前方一平石,上有二耄耋老人,相依相靠,状甚亲昵,惊为山神精怪。我看到这里就兴奋了。文中也写到旁边还有木屋呢,怎么会是精怪呢。分明就是冲破世俗,私奔而出,隐于山林,追求伟大爱情的一对同性情侣啊~~~还有讲到有神仙鬼怪议论古代哲学思想的,其见解之奇异精辟,让我不禁想入非非,以为他们是穿越的^.^另有关于胎儿是怎样决定性别一段,扯到什么阴精阳气赛跑相搏,也很有趣。
  •     中学的时候,读过一本介绍宣传新疆历史与风物的《新疆博闻》,这是一套涵盖全国各省风土人情及“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丛书中的一本,似乎是人民日报出版社作为国庆35周年献礼工程而推出的。现在想想,这恐怕是最早读过的方志了;或许可以这么以为,这改革开放时期涌现出来的“新事物”,刨开其中40%左右的歌功颂德文字,剩余的部分至少也能算是某种“准方志”吧。可以这么说,对家乡的了解,一方面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增长,另一方面,就是在对这些方志或史地类读物的搜罗和阅读中逐渐具体起来的。      其中,有关乌鲁木齐的史话和掌故是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相对来说,乌鲁木齐是座年轻的城市,300余年的城建史,使得这座城市的历史积淀远比内地的名城要轻浅许多,其实据考古发现,位于南郊现称为乌拉泊的古城遗址正是唐代的轮台古城,可惜中间历经数朝变乱,古城早已衰落,直到清朝平定准格尔,收回新疆后,才到红山脚下的乌鲁木齐河畔筑下了一个全新的移民屯兵新城--迪化。后来,迪化这个词--启迪教化--因其所蕴涵的大汉族主义高高在上的姿态而被大力提倡民族团结的新中国摈弃,自然这有其合理的一面,然而迪化这个词,想来在命名之初,还有劝诫那些发配到边疆的政客骚人、囚徒流犯们改造新生的含义吧。      正是因为历史根基的浅,这座蒙文含义为“美好的牧场”的城市才会分外重视那些曾被流放发配到这里的“口里”名人,在红山巅著名的砖塔一侧,就有立有一座名人雕塑,纪念那位被发配到边陲伊犁,仅仅在迪化短暂逗留过几天的林则徐大人。      还有一位,就是在乌鲁木齐城里呆了三年的纪昀纪晓岚,在他被贬斥到乌鲁木齐的那三年,这座著名的红山镇龙塔还没有立起来呢。      言归正传,标题的一座城市说的自然是这启迪教化之地,而一部书,想说的却正是纪昀晓岚先生所作的《阅微草堂笔记》,前头的新疆博闻云云,实在是障眼之法,引蛇之方——这么大绕其弯子,一方面是卖弄卖弄所识;另一方面,也想乘机结结实实的表达一番对这本书的景仰之情。这仰视出现的是多么的早哇,从初中开始,就对《新疆博闻》里引述的纪昀位于鉴湖边的别墅阅微草堂心神往之了,其实这是错误的想当然,暂且先不提。      3月的某个春风沉醉之夜,煞有介事或漫无目标的在家乐福里面踱步,间或翻翻海报商品,在图书促销的大号推车上,竟看到了按10元价出售的上下两册《纪晓岚文集》,从那堆管理励志名著普及英语学习唐诗宋词和菜单食谱中间,能找到这套气质殊异、旁门左道的集子来,确实不易——其实也好理解,书商趁着“铁齿铜牙纪晓岚”一剧的知名度,还在扫热卖的尾巴呢——当时,半吊子的古文知识还不足以发现此《文集》即彼《笔记》,还对没有买到纪氏的正宗草堂笔记而遗憾哩。后来在网上一搜索,才发现这包含了五卷版本的纪晓岚文集正是某家寻觅了良久、鼎鼎大名的《阅微草堂笔记》,再一搜索,就连这本书的电子版也找到并一股脑下载回来了。      就是因为这清宫古装剧的缘故,一部书,也因为作者的缘故而红了起来,原本书卷气息浓郁的书名《阅微草堂笔记》也被迫以《纪晓岚文集》的名义招摇于书市了――这种现象十分有趣,我们见过更多的是相反的情况:流芳百世的典籍和面貌模糊的作者。这种因为作者后来的名声鹊起而反倒把“玫瑰的名字”湮没、把事情颠倒过来的情形,似乎又不多见。这文人书的publication能在大众场所的流行,想来算的上是一个典型的大众传播学案例。      事实上,尽管这“草堂笔记”记述的也多是人情世态、鬼怪仙狐、生死轮回,落笔下去,满是清检朴拙的魏晋风味,而少有如同时代印行的聊斋那般曲折婉转,富有“娱乐”气质。它更像是一部写给文人同类的小众书,纪氏笔下诸多或惊悚,或谐谑的乡野稗闻往往是在不经意间抖出机灵,并带出些说理和讽喻,马上支日记的正主儿也曾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这么评论道:“隽思妙语,时足解颐。”      老纪说,“小说稗官,知无关于著书;街谈巷议,或有益于劝惩”(《滦阳消夏录序》),这样的“消夏”之作,竟也能拉拉杂杂凡四十万言,这上千则故事铺在一起,确实也蔚为壮观。无论是从智商、记性还是毅力等方面来看,都不能不让你佩服这位四库全书的总编大人。      大概说了说这城、这书,下面,我想说的是书中记录下来的城和西域见闻。一座200余年的城市史是好作的,但乌鲁木齐需要除外,史料的稀缺,地理位置的遥远、风俗人情迥异等等特殊性让这儿的历史显得复杂而诡异,纪氏笔记的语焉不详则又增强了复杂和诡异的味道,让我在读到这些段落时,时而疑惑,时而无奈,不过,笔记终是笔记,总不可太较真,很多时候会其意而微笑,发现某些细节的契合,也是种乐趣。      恐怕最为直观,也最便于按图索骥的契合首推书里所说的西郊丛林。老纪多次提到过位于迪化城西,绵延乌鲁木齐河长达数十里的一片“树窝子”。不难推论,这片密林即今日乌市西大桥西岸延河滩公路向南延伸的人民公园(西公园)及附近的大片绿地,如果不是后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我想这条绵延的林地一直可以再向南延伸下去,直抵南郊燕儿窝一带的原始森林。这样纵深数十里,恐怕才是老纪当年所见的情状吧。现在的城里人,也只能在公园里残存的几棵老榆树上依稀找到当年“树窝子”的踪影了,要知道,那条总是泛滥成灾的乌鲁木齐河被改造成了中规中矩的和平渠,西大桥变成了立交桥,就连河滩公路,也仅仅指代一座城市的快速公路体系了。      很难想象,这片“城西深林,老木参天,仰不见日”密林曾是个杀戮之地,《滦阳消夏录·三》第二则中说到:“昌吉叛乱之时,捕获逆党,皆戮于迪化城西树林中。后林中有黑气数团,往来倏忽,夜行者遇之辄迷。余谓此凶悖之魄,聚为妖厉,犹蛇虺虽死,余毒尚染于草木,不足怪也。”查找了一下,“昌吉叛乱”指的是这样一个金真压事件:纪晓岚充军抵戍的当年八月十五,昌吉屯官赏月强迫屯民妻子歌唱,引发屯民积愤,杀死屯官。数百名屯民从昌吉前来迪化,行经“树窝子”时被埋伏在丛林中的清军杀死百余名。随后笔记这么记叙:“凡阴邪之气,遇阳刚之气则消。遣数军于月夜伏铳击之,应手散灭。”      在这之前,这片茂盛的林木中就已筑有了一座“秀野”亭,据考证,此亭系清朝乌鲁木齐办事处大臣伍弥泰和坤某建于约乾隆廿九至卅年(1764-1765)期间,纪昀1769年被发配到新疆时,此亭也就建成了五六年左右。现位于西公园鉴湖湖畔的一座古旧楼阁——凤朝阳阁即这样一座纪念性建筑,它历经了多次翻修,其最早的“版本” 由刘锦棠建成于光绪七年,史料载,刘公“凿方形鉴湖,并在鉴湖南建亭一座以纪念乾隆时代办事大臣吴弥泰(伍弥泰)与纪晓岚”。西公园的那座阅微草堂“遗址”,就明摆着是后人的寄托“伪作”了,不过,在公园里有座这样的纪念建筑,总比啥也不伪造,而去搞一些“人蛇展览”的好。      在这蛮夷瘴疠的边城之地,一座很可能相当粗糙简陋的亭子却留下了这么多的文化记忆,确实相当不易。贴两则老纪的笔记,当作遥想的某种凭据。      其一,《滦阳消夏录之三》   德郎中亨,夏日散步乌鲁木齐城外,因至秀野亭纳凉,坐稍久,忽闻大声语曰:君可归。吾将宴客。狼狈奔回,告余曰:吾其将死乎?乃白昼见鬼,余曰:无故见鬼,自非佳事,若到鬼窟见鬼,犹到人家见人尔,何足怪焉?盖亭在城西深林,万木参天,仰不见日,旅榇之浮厝者,罪人之伏法者,皆在是地。往往能为变怪云。      “罪人伏法,皆在是地”,看来这里就是当年迪化的菜市口。      其二,《滦阳消夏录之一》   事皆前定,岂不信然。戊子春,余为人题蕃骑射猎图,曰:白草粘天野兽肥,弯弧爱尔马如飞,何当快饮黄羊血,一上天山雪打围。是年八月,竟从军于西域。又董文恪公尝为余作秋林觅句图。余至乌鲁木齐,城西有深林,老木参云,弥亘数十里。前将军伍公弥泰建一亭于中,题曰秀野。散步其间,宛然前画之景。辛卯还京,因自题一绝句曰:霜叶微黄石骨青,孤吟自怪太零丁,谁知早作西行谶,老木寒云秀野亭。      好一个“事皆前定”,正是因为老纪的欣然而至和信然挥笔,一座城市的风物地理才变得如此丰富和细腻起来。      http://YiliMa.BloGonE.Net (2005-4-14 13:27:12)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明明就是阅狐草床日记。
  •     寂寞文人之异趣。
  •     网人青铮的阅微笔记好看
  •     论文论文~
  •     清初三大笔记小说,余酷爱此书。纪工识见,在蒲、袁二人之上,袁枚之《子不语》实三书中最下者
  •     N周目 睡前好读物
  •     真的觉得很奇怪,书中人和脑中那个不一样
  •     有段时间,每天一篇。没有注解,也算静心。
  •     从中可以看出千年读书,微微的智慧
  •     不如聊斋
  •     风俗画,世态情
  •     睡前小品,保证睡眠有内容
  •     比聊斋志异差很多吧 反正我基本不喜欢
  •     有竖繁吗
  •     冬天。病床前。最爱的人。再也不会读的一本书。
  •     。。。是不是我期望值太高了。。。
  •     志怪小说里《阅微》算是比较高水准的了。没有《搜神记》里脑缺到爆的“女变男”“牛生龙”。纪昀在新疆的一些见闻还是很有趣的,小时候一直不相信风能把人刮跑,后来看到新疆大风吹翻火车才觉着纪昀所言不虚。但是,很不喜欢纪昀根深蒂固的“烈妇观”,自己花吧还要给人立牌坊。
  •     读的是一个手抄影本
  •     大一看的 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     比聊斋还吸引我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