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话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朝话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5-01
ISBN:9787530642139
作者:梁漱溟
页数:201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梁漱溟先生对山东乡村建设研究历届(自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研究部同学,在朝会时讲话的笔录所集成。但只是笔录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本书非系统的学术讲演,而只是对同学之日常生活有所诏示启发,或自同学提出之问题,予以当下指点。故其内容包括有治学、修养及人生、社会、文化各方面之问题。多由阅历得来,语重心长,亲切隽永,足以发人深省,其有裨于青年者,至为深钜。兹不忍令其零佚,爰特编印成册,以供同好。
本书各篇之题目是后加的,朝话原无题目也。各篇先后之序,原宜以其年月日为准,唯已不易查明,今只有以其内容意义相连类者,而编次之,不复问其年月日先后。
本书内有一部分先曾陆续发表于《乡村建设》半月刊;其大部分则为黄省敏同学整理誊抄者。至某篇为某人所记,中因互相传抄,已无由记证。本书印行时,以先生事繁,复未经核阅。其有与先生愿意不符或小有出入者,当由笔记者与辑校者负责。

书籍目录

朝会的来历及其意义
忏悔——自新
吾人的自觉力
言志
发心与立志
欲望与志气
心理的调整
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
如何才能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
日常生活的态度
谈习气
求学与不老
秋意
朋友与信
朋友与社会信用

编辑推荐

《人生的省悟》是梁漱溟先生对山东乡村建设研究历届(自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研究部同学,在朝会时讲话的笔录所集成。但只是笔录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人生的省悟》非系统的学术讲演,而只是对同学之日常生活有所诏示启发,或自同学提出之问题,予以当下指点。

内容概要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后以漱溟行世。生于北京,祖籍广西桂林,顺天中学堂毕业,其后自学。中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7-1924年执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0-1937年从事乡村建设活动。40年抗日战争期间,为国事奔走,谋求国内团结。其主要著作包括:《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教育论文集》、《中国文化要义》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人必有知识见解而后能作用。这作用还是不大的。必得在宇宙人生上有所透悟而后乃能起伟大作用于世。换言之,起伟大作用于历史者必是哲学家,不论他以哲学闻名或否。                      ——梁漱溟

图书封面


 朝话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1. 人生逐求,厌离,郑重的三种状态。郑重态度,又可分为两层来说:其一,为不反观自己时----向外用力;其二,为回头看自家时----向内用力。儿童对其生活,有天然之郑重,与天然之不忽略,故谓之天真;真都真切,天者天然,即顺从其生命之自然流行也。2. 粗莽而天真的人,生活是比较合理的。若处处抑制情感,事事安排计较,反倒错误愈多。3. 一个人,只要能完全听凭他真诚的直觉,他虽然不希望成为一个大人物。但是他里面有真实的气力,自然有作大事业,成大学问的可能。凡是成大事业,成大学问的人,都是凭他里面的兴趣,冲动,决非理智计较的力量。4. 所谓人生的艺术,就是会让生命和谐,会作人,作的痛快漂亮。凡是一个人在他生命的某一点上,值得旁人看见佩服,点头,崇拜及感动的,就因他在这个地方,生命流露精彩。5. 人都是要求过一个痛快的生活。此痛快生活,果何自而来?就是在各自的精力能够常常集中,发挥,运用。此意是说,敷衍,懒惰,不做事情,一天天磨日子,便没法得到一个痛快的生活。6. 年老气衰,经过人事环境的熏染锻炼,以致世故日深,他便懒于作为,只图享受,真情日薄,趋避愈巧。这时真对他感得无味,甚至面目可憎了。7. 使心情平和有力,这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工夫。
  •     以道德自任,如果没有相应的智慧和力量跟进,后果终将不祥,一则会以责人为能事,由此维持以怨恨为底色的道德感,二则会在浪漫之后傲荡,傲荡之后颓唐,继而就会像庄子所言“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可见,如果只将道德建立在自任的基础上,走不了多远,那个道德自我就会崩盘。 我相信梁漱溟先生也曾面临着同样的课题。梁漱溟在顺天中学堂读书时,与同学结组自学,他们依每个人的短处取一字,互相称呼,砥砺品格,梁的名字是“傲”,而这个“傲”,就是梁漱溟以道德自任的最初表示。但梁漱溟最终以他的愿力成就了精彩的道德人生,此间之关键在于他的两次转折。 傲表示意气高,但力不及处也多,所以多有悔意,如此反复,对人生便生了厌倦,梁漱溟因此有出世思想。他研修佛理,求一个无欲无执。但凡通由摆脱、忘记而求自由的路,其困境在于,直至忘记“忘记”的时候才能谈得上是真自由了,否则还是刻意。忘记“忘记”,即证得见山水又是山水。走这遭来回的意义是,能够去除妄见,见得世间的本来面目和现地风光。梁漱溟也走到了这一步。他在为一次演讲准备文章时,心念四迸,下笔无着,随手翻看《明儒学案》,忽见“百感交锢,血气靡宁”,不禁一惊,于是放弃了出世的念头。这八个字说中了他,他逃不掉这些情绪的。他从此归向儒家,而儒家“正是从其认识人性而走顺着人性的路,总求其自然调畅,避免任何矫揉造作。”(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附录二,2003) 经过这两次转向,梁漱溟对道德的理解通透了。道德理想主义的向外倾欹,以及由之而来的傲,被与众生同在的慈悲心、平等心和正念无执的清净心所中和,同时,道德因为有现世的滋养和维持而有力量。梁漱溟归本儒学后又落实一步,搞乡村建设,《朝话》就是此间他对学生的谈话集。我们读这本书,尤其感动于梁漱溟关于道德与人生的体会。 《朝话》里“三种人生态度”一章,提示了梁漱溟的这一转变过程。梁漱溟把人生态度分为逐求、厌离和郑重。逐求的态度为近代西洋人发挥到最高点,厌离为佛家发挥得最通透,而郑重是“自觉地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求其自然合理”,“将全副精神照顾当下,如儿童之能将其生活放在当下”,无所谓意欲向前如逐求,无所谓意欲向后如厌离,只此一心一意。值得注意的是,郑重与逐求的分野在于,郑重经过了回头看这一步。普通人回头一看便产生厌离态度,而郑重的态度是从厌离再转一番。郑重与逐求都会尽力于当下生活,郑重的态度之为郑重在于,它是回归意义上的,它自愿回归;它无欲念,所以能洞察到别人的欲念,并客观看待;它知道生活是技术,并且是同等分量的艺术,它因为了解了更多的限制而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它不是追求道德而是呈现出道德,在追求的意义上,未得之时患得,得到之时患失,在呈现的意义上,因为时时处处是呈现,所以时时处处有所得。 梁漱溟很强调道德不是自己向自己咋呼。在“生命的歧途”一章中,梁漱溟提到一个学生称人生值得追求的有三件事,革命、文学与醇酒妇人,又称在有敌国外患时,无需谈立德这鸟事。梁漱溟回应说,想着立德,立德就成了做模样,德必不立。不能从立德的意念处发心,“人生是靠趣味的”,“对于什么事情无亲切意思,无浓厚兴趣,则这件事一定干不下去”。把革命、文学混于酒色,表明“说这话的人仿佛有一点文人的味道,同时也可以看出其内部力量不大,所写的也恐怕只是一点颓废的文字”。醇酒妇人“原系豪人之豪举,不能模仿,不能追求”,一追求就假了。梁漱溟说“说这话的人亦只说说而已”,只是自己向自己咋呼,如果耽于此,便做不成事。好像是用豪壮话显示自己,其实表明自己正是问题中人。把生命健全的心理,“是沉着有力的、统一的,不单有感情,而且有理智,有意志”。 在《朝话》附录的“我的自学小史”里,梁漱溟表示了他对父亲梁济的理解:“因其非天资高明的人,所以思想不超脱。因其秉性笃实而用心精细,所以遇事认真。因为有豪侠气,所以行为只是端正,而并不拘谨。”虽然梁漱溟和毛泽东有争论,但这不妨碍他由衷地佩服毛泽东:“他不落俗套,没有矫饰,从容,自然,而亲切。彼此虽有争辩,而心里没有不舒服之感。”梁漱溟佩服有真力量的人,在此之上才可谈真道德。在梁看来,道德不是拘谨,“拘谨是迁就外边,照顾外边,求外边不出乱子,不遭非议”,而道德“是生命精彩的地方,生命发光的地方,生命动人的地方,让人看着很痛快、很舒服的地方”,是要做到无时无处不合谐,不感动人。拘谨以至敷衍忍耐,自以为妥帖,实是狭促,结果离生命远了,从更大的客观上讲也丢了理。一提及道德,人们就想到古旧无趣,其实那更像以守为主的法律。在道德,莫若修,以达为节,何曰守,自缚其身,道德的重心放在守上,就不再是创造而落于拘局。道德是感情的,因此有无限隽永,“情感要求越直接,越有力量;情感要求越深细,越有味道”。 梁漱溟在“道德为人生艺术”一章对道德与乡愿做了区分,这是修习的必要工夫。乡愿是尽顾着凑和外面,里面缺少真的,见不出性情,看不到主意。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不同的是,孔子对中庸两头的感情也很看重:“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因为狂狷毕竟是有真劲头儿的。在同一章里,梁漱溟对胡适和梁启超小我大我的说法表示反对,道德不是另外地在“大我”上去寻求,因为“‘我’不须扩大,宇宙只是一个‘我’”,“只有在我们精神往下陷落时,宇宙与我才分开”,精神向上时,实在分不开内外你我。 怎样才能得一个痛快的有力量的生活,梁漱溟在“谈生命与向上创造”一章中提出了一个修养的方法。“就一段一段琐碎的生活上,分别目的与手段,是可以的;就整个生活说,没法说目的”, 把生命与生活看作一,用以表现一以贯之的真精神。生命之向上和创造是照之于天,但也“只是趋向,不是目的”,因为以从“目的”的角度看,就又是刻意了。 梁漱溟在“新年的感触”里说了一个意思:“乐不难,乐之后不苦难”。怎样对治呢。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舍勒曾说:“当且仅当我们在我们生命的‘更为中心’的领域中感受到满足时,感性的娱乐或无伤大雅的外在喜悦才能完全‘满足’我们”,而“在那些中心层次不满足的情况下,感受更低价值过程中的完全满足立即被一种对享受价值的‘不满足的’、无休止的寻找所取而代之”,梁漱溟也说,乐和玩并不是容易的,“必须在人生的根本上弄对了,然后才能干什么都对,才能有真乐趣”。也就是说,要有真正有味道的乐,还得在生活更中心的地方做对了,在人生根本上体会出了味道,以此得到的感情无不是,无不真切,无不醇正。 梁漱溟对道德问题很看重,但他并不把此问题抬到至高,他知道“唯有经济进步,才让我们的生活能更合理”,“帮助理性开发的,则是经济”,(《朝话》之“帮助理性开发的是经济”)他也并不拘泥在此问题上,在类似的文化问题上,他知道并没有三个分别能说得通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他反对文化本位主义,“民族精神是从实际问题研究上慢慢发现的”,“只须在事实上求办法”,另提一个文化问题,“先悬不损固有文化之一限定,或中国本位之一标准,凌空虚渺,不好捉摸,一切讨论皆成窒碍,实际问题怕倒不得解决了”。这就是梁漱溟先生平实的地方了。(《朝话》之“中国本位文化宣言”)
  •     “朝话”—书名就很有画面感。“天将明未明时,大家起来后在月台上团坐,疏星残月,悠悬空际,山河大地,皆在静默,惟间闻更鸡喔喔作啼,此情此景,最易令人兴起,特别的感觉心地清明、兴奋、静寂,觉得世人都在睡梦中,我独清醒,若益感到自身责任之重大。在我们团坐时,都静默着,一点声音皆无,静默真是如何有意思啊”。对于梁先生营造的这种闻学问世的氛围,一个稍有理想情怀和使命感的中国人很难不被打动、不被期待。梁先生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儒者。他在经历看破红尘后而又毅然入世的人生省悟后, 奔走呼号于动荡纷乱的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大地,勇敢地推行建设中国的“第三条道路”— “乡村建设”(忽有一奇想,六十年前的政见居然与当下政府推广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略不谋而合!!)。梁先生对自已所持理想的推广主要依靠门人相授,并在一些开明的区域进行实验,其结果在豪强争霸的三十年代的中国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传授方式在当时看来有些不合时宜甚至是迂腐,但现在回头看来又极古典极绵长。此书就是先生每次在朝会上对门人讲话的集子,涉及人生、事业、求学等方方面面,我以为,他用一种清朗刚健的方式活用了儒家的处世为人之道,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如何以典型的中国方式来安身立命的道路。近二十年来,《心灵鸡汤》之类的所谓励志书籍充斥着中国人的精神书架,很难说这些书籍全无用处,但在以中国方式解决中国人独有的精神困惑方面裨益不大,反倒让一些庸俗浅薄的话语方式趁机得以大行其道。在今天,当我们读到梁先生质朴有力的思想时, 那些被唾沫星子溽锈了的“诚实”、“自新”、“勇气” 被重新擦拭一新,有了鲜活的力量注入我们的身体。梁先生的话语充盈着儒家的刚健之力,也有佛家灵犀一点的智慧,他的思想表达方式大多以门人笔记(如此书)、对话录(如与艾恺博士的半月对谈)及篇幅并不长的文章来表现。细细品来,他的生涯和他的思想传播方式竟与孔老夫子如此相似。但凡中国的圣人之言,从来不靠鸿篇巨制,都是以笔录口授之言来得以实现,这就是阳明先生认为的思想传播的最高境界。于是,我在想,梁先生会不会是一位被遗忘的圣人?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思考、如何欣赏、如何面对、如何自制、如何生活,每天读一文,说是中国人的“圣经”有点过,但至少能让心灵更加健康、视野更加高远。从未有幸听过任何一位大师的课,只能借助此书,幻想置身于六十多年前华北的某个凛冽的清晨,在与先生的朝会中感受黄钟大吕,琢磨生命的意义。

精彩短评 (总计59条)

  •     不是我喜欢的写作风格,看的不是很明白,只看了一半。
  •     收录《梁漱溟全集》(2)。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面。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条理清楚。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条理来驾驭的。至心思之清楚有条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对心情应注意“懈”与“乱”。偶然懈一下,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没有。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乱或暴乱,是心情不平,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种机械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变化,改造环境。这种无能的陷于机械性的人是可怜的。故要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就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     手头的是这个版本
  •     今天刚收到书,封皮有点旧,象是暴露在阳光下晒的.
  •     文章短但思想不短
  •     不错 梁老在哲学上建树颇深 可惜的是年轻学佛未能坚持 可惜啊
  •     20170218: 粗读。朝会的讲话,儒家的思想。1)外:疏星残月,悠悬空际,山河大地,皆在静默,内:心地清明、兴奋、静寂。难忘!2)做人必须要时时调理自己(方法:亲师取友),求心志清明,思想有条理。3)好文:谈学问—学问贵能得要;中国民族的力量—蒋百里---文化重于民族(为种族而斗争者少,为文化而抗争者多);心理的关系。
  •     不爱读 没啥意思
  •     看书如学武,以为自己学会了,其实只都能看明白招式,根本不会使!
  •     《朝话》把梁漱溟的见解以及其生活态度,学些态度,工作态度,分享给了我们。此书篇幅不多,但内容深沉。
  •     : B261.1/3933
  •     梁老先生曾指出:学问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而真学问是用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如今人们很有“知识”,却没有什么学问!来读这本书吧!读了这本书是会帮你长学问的!
  •     考虑到几十年前写的,否则给三星
  •     一点小启发,一些些思考
  •     开学前读这个,就像进屠宰场前念佛经
  •     整体看不错,个别的思想有点过时了
  •     自求才切实 图书馆一读先生的书,确实很多感触。 佛学与儒家的学习,哲学都懂就是不懂。 学会自我忏悔,调理好自己,人因自觉才超越动物性。人生是没有目的的向上。要足够勇敢,认识道德,道德是生命的和谐。 保有一片向上心,好奇心,做事要真,志愿真诚!
  •     何其有幸遇见你。
  •     2012.3
  •     读这本书的字字句句,不敢一目十行,因为每个字,每句话,都是浓缩着梁老的精华的。
  •     “道德就是生命的和谐。”——这句话的价值无与伦比。
  •     哈哈,说句不敬的话,这才是原汁原味的传统中国的心灵鸡汤。
  •     就像老头对小辈的劝告?细语?
  •     做人要淡定
  •     人无全知全能,看梁漱溟谈儒家、人生最有收获,讲中西医的观点也很特别,需要进一步确定。
  •     不少在理的话,但读着有点干
  •     有些受益,但大概自己现在太年轻啦
  •     朴素
  •     读梁漱溟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我都建议从《朝话》读起。
  •     一四年某个时期看到了书中的只言片语,【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在这时代,有一个大的欺骗他,或耽误他,容易让他误会,或让他不留心的一件事,就是把欲望当志气。这样的用功,自然不得其方。】【各人的习气不同,应时常反省,去求了解自己的习气。大概人类任何学问,都可以让人的生命强大。苟能常于自身深加体验,更能于多方面留心,求其了解,则个人身心自然通畅,力量自然强大,习气自然祛除。自己老是缠住自己,挡住自己,这就是懈惰,最容易弱损自己的生命力。】顿觉有如醍醐灌顶。如今读完全本,对个人体悟依然有所裨益。看得通透,做人做事自然也就通透了,况乎学问为文。
  •     全书以66篇文构成,篇幅皆短小精悍,评论文为主,主题涉及个人在自我学习中的立志修身和在社会事务中的观念认识。每篇围绕一个论点,展开论述。从本质上讲,这是一部论文集。全书文辞平淡朴质,易于理解,感情充沛真挚,和现在市面上充斥的一些商业化的立志书籍相比,显得非常突兀。首先它并不预言,这样做或是那样做,就会怎样。它如自家长辈在寻常谈论中指导人生的一、二片段,真实而亲切,本质而不踞傲,无论10年还50年,无论时代怎样进步,这些原则也不会改变。其次,没有陈词滥调的煽动。谆谆教诲,清风扑面。细细读过之后,很感动也很敬佩,这是一本真诚的书,里面没有一分的伪饰。最后,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的思想和行为已经融为一体,文中的每一个事例,总能在细微之处见真章。
  •     唯志愿真诚,人生方才郑重其事。唯郑重,而事竟。复次,生活要平衡,也工作,也休息,有以自乐。
  •      人与人的不同      读 梁漱溟<朝话 人生的省悟>      小满 08.1.14... 阅读更多
  •     小小一本,但有拖很久才看完
  •     跟一朋友聊天,他提到“真正的知识分子被放逐的命运是不是不可避免”、“挣扎于世俗漩涡,拯救的方式是什么”、“如何面对虚无”之类的问题。我不知怎么回答好。建议他心静的时候翻翻《朝话》。 后来又碰到,他很高兴的说,《朝话》句句都是从一个伟大心灵中真实流露出的言谈。“读这本书,顶十本哲学书”。
  •     语言平和,见地深刻,在地铁上读总想拿出笔来写两句
  •     学问就是能将眼前的道理、材料,系统化、深刻化。更扼要地说,就是“学问贵能得要” 随心所欲不逾矩
  •     受益匪浅
  •     很好的书。说的都是实在道理。而且佩服作者的思想深度和敏锐。
  •     受教一生的好书,老人智慧勇气并存,令后来者叹服!
  •     言辞恳切
  •     随想录相当于;附录小传很有意思
  •     梁先生每天早上的训话,原来
  •     反省,求诸于心,郑重的生活。
  •     荡涤。
  •     这个老头我挺喜欢的
  •     对我人生影响最深书之一!
  •     现代儒者 思想家 教育家 实干主义 哲学学者。。。 梁先生用他的感悟来引导后生们如何去独立思考,如何以一个人去思考去努力奋斗,而不是活得像个机器似的
  •     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
  •     感觉大致未变。@成都,熊猫私房馆
  •     大爱
  •     写的真好。都是实在话,带着自己的醒悟,不空。放在今天可实践的态度仍很多。
  •     不散懈,亦不暴乱,心情平和有力,这就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     有意思的体例,梁是注重实践的人,而且并没有丢掉理想,难得一见!
  •     莫把欲望当志气
  •     2015.11 人贵在能将知识锤炼为内在的智慧 克服机械性 与自己的宇宙和谐相处 这也是东方哲学之要义 照着李老师的推荐读书 获得领悟
  •     择业、勇气两话很好。有些自省过度了。倒是更为佩服他的父亲明示不同意但也不干涉的教子方式。
  •     细细看,慢慢看
  •     很多短篇组成,读起来很舒服,浅显而坦诚,只是在如今名言鸡汤的时代里这些话很容易被湮没。可能须有这样一位老者面授机宜,才能顿觉醍醐灌顶。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