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国记者生涯①高看美国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我的美国记者生涯①高看美国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510405792
作者:高娓娓
页数:275页

作者简介

《我的美国记者生涯1:高看美国》内容简介:一个中文女记者,一个国际大都会,一个政治大舞台……交织出一个个鲜活、有趣、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享誉美国侨界、活跃于纽约华人社区的中文女记者,用文字和镜头倾情展现真实的美国、细节之下的美国:中国人怎样加入美国籍;美国大选的细节;在美华人怎样争取权益,又是如何一步步跻身于主流社会;亲历中国领导人访美;金融危机下的美国生活……《我的美国记者生涯1:高看美国》作者高娓娓以自己
独特的视角讲述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带你近距离看美国。

书籍目录

自序推荐序就这样成了美国人搭上入籍末班车唯一的指纹唯一的我在犹豫中学习入籍试题入籍考试遭遇“考官媒婆”宣誓之前的犹豫终于要宣誓了美国人,中国心附一:前总统小布什给新公民的祝贺函零距离见证美国大选2008美国总统大选看点:两男一女一台戏希拉里的竞选成果有我们的一份功劳总统选举中的“黑马”——奥巴马被美女环绕的麦凯恩华人参政:路漫漫其修远兮想要当家.必须先能作主谁来引导华人参政学会填写选民登记表华人选票的力量华人选谁黑人选谁白人选谁附:美国选举制度简介亲历奥巴马就职典礼风雪夜奔华盛顿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观礼现场只看到人头无心插柳柳成荫——游行巧遇奥巴马从头说起:邀请函的来历奥巴马之商界效应黑珍珠的梦“黑脸总统”都有了,“黄脸总统”就不远了附:不得不说的坏话——黑人与华人的恩恩怨怨我有一个梦想:华人做总统可爱的法拉盛一纽约华人步人政坛的起跑点活跃在纽约政坛的黄脸孔众议院的第一张亚洲面孔虎父无犬女——孟广瑞之女孟昭文崭露头角窝里斗?越斗越强!纽约市首位华裔市议员刘醇逸酸甜苦辣Door to door敲门拉选票在那些忍辱负重的日子里中国人在老外眼中的形象七十年代的刀光剑影歧视亚裔事件层出不穷“海啸之歌”:用灾难嘲笑华人中餐馆卖老鼠肉?一石激起千层浪狗窝电话秀又惹风波纽约华人与CNN的对抗赛CNN的“大嘴”卡弗蒂纽约华人愤怒了海明律师突然宣布撤案“洋诸葛”学雷锋,帮华人告卡弗蒂向勇士致敬反对藏独,支持奥运,纽约华人在行动达赖喇嘛空欢喜一场万人集会支持奥运罗伯特镜头下的集会“5.12地震”,CNN的报道感动美国生活在法律法规的海洋里美国法律的重要特色:陪审团制度神秘兮兮做陪审员的迈克奢侈的陪审团制度“请对我的律师说”别再烦我,找我的律师!被我牵连也要找律师的海萍车——让你喜欢让你忧老司机遇到新问题法,法,法,车到哪里都是罚老天,求求你让人把我的车偷走吧“死板”的美国人简单的后门没开成告你没商量一朝性犯罪,永远是坏人附:一些有意思的美国法律中国领导人访美轶闻趣事我所经历的“温家宝访美记”温家宝总理真的要来啦迎贵客穿什么衣服我与温总理的“亲密接触”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李主任:塞翁得马,焉知是福由“扔鞋”事件看两国领导人的不同邓小平之美国印象邓小平访美掀起“小平热”邓小平智答老美记者江泽民访美江主席到小布什在德州的农庄音乐会上的小插曲亲历胡锦涛访美白宫,我来啦有人捣乱,我却束手无策胡锦涛访问耶鲁趣闻附一:世界酒店皇后——华尔道夫酒店(Waldorf-Astoria)附二:美国如何保护来美访问的外国元首?金融危机下的美国生活(外一篇)我借了钱不还?曼哈顿依旧人山人海蓝蓝:彼之砒霜,我之熊掌地产商:几家欢喜几家愁金融危机下的华人社区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不同律师的保鲜浪漫便宜的物价,让你吃喝不愁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后记

编辑推荐

  中文女记者带你近距离看美国。入美籍、美国大选、抗议CNN辱华、中国领导人访美……大事件现场的美籍中文女记者,身临其境体验美国民主政治细节,细节?!真相?!  近距离报道美国社会焦点,翻捡众多媒体遗漏的细节与真相,亲身经历的美国细节生活,告诉你不一样的国家和新闻世界。

前言

  “与高娓娓的约定,我几乎分秒不差地赶到了事先约好的地点,她婷婷地站在我的面前,长长的直发被一顶白色的帽子压着,只有脸庞淌出两绺,恍惚间,我见到了沙漠里行走的三毛,她们有些相似,而且是发自骨子里的神似。  “也许,因为她们同样地出生在重庆,也许同样地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绚烂,幸福与忧伤,所以高娓娓会让自己长成一棵风情树,只不过,她扎在了美利坚曼哈顿的土地上。”  每每看到中国《华西都市报?城市周刊》记者采访我时写的这篇“长在曼哈顿的风情树”文章的开场白,心中就有一种激情在流淌,唤起我心中沉睡的三毛梦。  当我情绪低落时,我总是会把它翻出来看看,而这段文字,也总是能让我重拾自信。我经常会在看完之后,自言自语地说:我还是不错的嘛!  是的,人们经常说我像三毛,只是有时有人要加上一句,你比三毛漂亮多了。  其实,加不加那句都没关系。我对三毛的喜欢,当然包括了她的长相,我觉得三毛很美丽,那种飘逸、洒脱、灿烂和风情万种,是用漂亮形容不尽的。  不知道三毛能不能算是我的偶像,但在我的人生路上,三毛一直是我的精神支柱。  几乎看了三毛所有的书,一遍又一遍,无数遍,也几乎收藏了三毛所有的书。  因为三毛笔下美丽的撒哈拉,就没有理由地爱上那片土地,摩洛哥那个小国在我心中也变得那么神秘。还差一点和一个摩洛哥驻美国的外交官谈上了恋爱,约会了几次,最终他知道了我其实并不是喜欢他,恋爱没谈成,但很高兴多了一个来自我心中的那片土地的朋友。  看三毛的文章,就在我心中播下了写作的种子,仿佛今生今世的约定——像三毛那样生活,像三毛那样漫游,像三毛那样写东西……  潜意识中,一直没有离开过新闻行业,有意无意间,为写书准备了好多素材。

内容概要

高娓娓,美籍华人,出生于重庆,后移民美国,定居纽约。 一直从事于新闻媒体行业,做过记者、电视制片人、广告策划与宣传,拥有自己的影视传媒公司,被人称为“名记”、“美女记者”,自己最愿意做“才记”。现为美国亚文传媒集团(《美国侨报》、《侨报周刊》、美国中文电视)《名人》专栏记者,工商记者。最大的兴趣是把自己在美国的见闻与大家分享。

媒体关注与评论

  时下中国书市上有关美国的书籍俯拾即是,汗牛充栋,给读者提供了大量有关美国的信息。高娓娓的这本书却与众不同,重点就在“亲历”、“真实”,而不是东摘西抄,道听途说。因此,这可以说是为中国读者深入了解真正的美国社会以及美国华人生活真实现状的一本好书,值得推荐、细品、收藏。     ——美国《侨报》总裁 李冰

章节摘录

  零距离见证美国大选  2008年的美国很热闹,最大的热闹当然莫过于总统竞选。马拉松式的美国大选,吸引了无数世人的眼球。除了美国在国际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外,美式大选的选情跌宕激烈、花絮趣闻的层出不穷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在距离大选日还有一周的关键时刻,美国又爆出多项与选情有关的猛料、趣闻,给大选平添了不少的观赏性。外人看美国大选,似乎很热闹,也很娱乐。  而我,作为一个身在纽约的华人,近距离见证了这场选举大赛。看待这场选举,我自然有我自己的视角和感触。感触多了,就想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2008美国总统大选看点:两男一女一台戏  美国宪法规定,参选美国总统必须年满35岁,在美国居住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通常被解释为出生时为美国公民)。美国官职中唯有正副总统两职必须是出生即为美国公民的人士所担任。  根据美国历史的惯例,竞选美国总统还有几项非正式条件。  第一项:男性(这一条差点被希拉里打破,希望下一个是我们华人女性)。  第二项:白人(奥巴马已经改写了肤色的历史)。  至于其他几项,如基督教徒、已婚人士、职业公职人员等,都是不太重要的条件。  在美国,选举是一项“全民运动”,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非常热衷于参与其中,所以非常热闹。而在州议员、市议员、市长、州长等各种各样的选举中,总统的选举又是最精彩纷呈,最激情荡漾,最轰轰烈烈的。  记得以前在中国上学时,读过马克·吐温《竞选州长》,文中一位优秀的州长参选人,因为对手的诽谤,在别人的心目中,从一个大好人变成了“令人恶心的诈骗犯,臭名昭著的伪证犯,蒙大拿的小偷”以及“九个不同肤色衣着破烂的孩子喊他爸爸”的滥情者,这仅仅是州长的竞选。你能想像得到上职务更高、更有权力和诱惑力的职位——美国总统的竞选情景吗?  随着时光的流逝,转眼间我们从马克·吐温时代到了2008年。2008年美国总统的选举,比往届更有精彩纷呈,更加惊心动魄。  先看候选人,以往都是男人,全是白人。  2008年很热闹。  希拉里是位能人,但她是女人。  麦凯恩是位白人,但他是老人。  奥巴马是位年轻人,但他是黑人。  于是,2008年的美国总统竞选,就在女人、老人和黑人之间展开了血腥的拼杀。  我们一群朋友经常一起讨论总统选举谁胜谁负,讨论来讨论去,对三位候选人都不满意。一是美国还没有准备好接受女人当总统,二是美国也还没有准备好接受黑人当总统。最后剩下头发和胡子都白了的麦凯恩了。但是,美国也不喜欢老人当总统。  面对令人失望的候选人,会有多少人有出门投票的兴趣?我的一位老师,讲课时说了他的观点:面对这些令人失望的候选人,将就点吧。他说:美国民主党内选举,面对希拉里与奥巴马之争,人们会让奥巴马胜。而当民主党的奥巴马与共和党的麦凯恩打擂台时,全国的选民会让麦凯恩胜出。如果让希拉里与麦凯恩争,希拉里会赢,她就会成为女总统。而此时美国还没有准备好让女人当总统。所以,让奥巴马去与麦凯恩去争,麦凯恩肯定胜,保持美国总统是白人、男人的总统,保证美国总统不会变“性”变“色”,老点就老点吧。  老师讲时,我半信半疑,但印象特别深刻。这算不算是一种阴谋论?可惜这种阴谋论并没有成功,美国最终还是变了“色”。  在竞选中绯闻当然是重型炸弹。哪个男人不风流?但奥巴马裤子拉链很紧,无懈可击。老人麦凯恩,年轻时的陈年老账,被重新翻出来晒一晒,是合法的。但麦凯恩的那点绯闻无非是离了婚,老牛吃“富草”和“嫩草”,没有什么新鲜玩意儿,扳不倒他老人家。希拉里的绯闻说她是同性恋,还有说她是双性恋,但这也不违法。所以2008年的选举,这方面的东西少了,虽然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人民也是宽容的。大家于是把注意力投到了他们的政见方面去了,最后集中到了经济上。结果在经济危机中还在唱“美国经济还算健康稳固”高调的麦凯恩,败在张口闭口谈经济危机的奥巴马手下。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共和党统治太久了(身为共和党的小布什连任总统已经8年了),美国人讲民主,他们不允许一个党坐庄太久,而要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坐庄。加之,小布什坐庄时美国人觉得他坐得实在太烂,他在任后期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导致美国选民“换庄主”的心态不可逆转。因此,大多数华人认为,民主党不管推出谁来参选,最终都会赢得选战。  正因为如此,奥巴马击败身为纽约州联邦参议员的希拉里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后,原来支持希拉里的纽约华裔民主党人纷纷转而支持奥巴马。纽约州是民主党人的天下,民主党胜券在握,奥巴马没有来过纽约造势,更没有到过纽约华人社区。但是,在2008年的总统大选中,纽约华人选民还是把大部分选票投给了这个没有见过面的奥巴马,希望他能改变美国的颓势。所以,说奥巴马的成功有华人的一份功劳应该是不过分的。  希拉里的竞选成果有我们的一份功劳  我个人其实很支持女人当总统。中国古代的女皇帝武则天,不但统治了一个国家,还把中国统治得繁荣一时。在中国时,毛主席他老人家教育我们:妇女能顶半边天。虽然我觉得,做小女人更好,因为女人从政对于女人来说真的很累,但希拉里要去顶天,她夫君克哥也支持,她就去顶天呗!  我见过被称为“女强人”的希拉里几次,也见到过克林顿几次。在我的采访工作中,他们让我记忆深刻,并且,他们夫妻来过纽约的唐人街、法拉盛,与华人华侨接触较多,深受华人华侨的喜爱,克林顿为希拉里在华人中奠定了好的基础和人气。  中国文化就喜欢熟人,虽然我们有时也吃熟人的亏。  由于希拉里与华人的关系比较密切,在大选中,华人就更关注希拉里,好多华人选人不选党,管他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我们想要的,认识的,对我们好的,我们就选。奥巴马和希拉里都是民主党的,因此相对共和党而言,华人更关注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资格争夺战,就不足为奇了。  刚开始,由于希拉里与华人较熟,因此很多华人,尤其是纽约的很多华人都支持她。不过,到后来的奥运会之前,她出面反对布什总统出席北京奥运会,说了中国的坏话,华人又开始对她另眼相看。  尽管人们猜测,她这样做只是为了选举的政治需要,但她的举动还是狠狠伤了支持她的华人的心,让她和克林顿在华人社区的人气消失殆尽,美国的很多华人都决定不再选她。在民主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战中,她最终输给奥巴马。  当然,不能说希拉里败给奥巴马完全是因为失去了华人的支持,但可以说,华人的选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选战的走向。  在共和党党内选举方面,因为朱利安尼担任过纽约市长,特别在“9·11”恐怖袭击后表现抢眼,曾被誉为“美国市长”,因此纽约人对他的竞选谈论较多。但是,很多纽约华人都不喜欢他,原因是他担任市长时处处与中国作对。其他的共和党候选人,都昙花一现,没给华人留下太深印象。最终胜出的人麦凯恩,又不是帅哥,又老态龙钟,当然引不起华人的关注。更准确地说,刚开始时,华人关注的焦点是民主党内的女人和黑人的拼杀。  说到希拉里,我又不能不多着墨写一写纽约华人社区为她两次筹款的情况,以及因为筹款而引发的风波。这两场筹款令主流社会对华人社区刮目相看。  华人社区第一次为希拉里竞选连任纽约州联邦议员捐款,是在2005年7月29日。这次活动,是由亚美商业发展中心总裁,同时也是希拉里筹款委员会财务长的王章华负责。  7月29日,闽籍侨团在曼哈顿唐人街的最大酒楼——华埠金丰酒楼为希拉里举办盛大筹款晚宴。当天,和其他媒体记者一样,我提前半小时到达华埠金丰大酒楼。看到同行都等在酒楼楼下,就问他们为什么还不进去。他们说摄像机、照相机不能带上去,我一摸放在女士包里的相机,很得意自己有“先见之明”,没有将相机放在相机专用包里。我想,这样进去应该没有问题吧。  正在我为自己的“高明”安排得意忘形,准备大摇大摆闯关时,却被负责安全的人拦了下来。还好当时福建侨团的侨领们也正好在门口,我通过他们的关系,最后以工作人员身份进入会场。

图书封面


 我的美国记者生涯①高看美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每翻一頁或幾頁幾乎就有錯別字,囧死了,編輯還得加吧勁啊。不想在此咬文嚼字,但是我買的是卓越的正版書,錯字問題削弱了我對這本書的印象。其次在字裡行間我深刻地啊,體會到了作者作為一個美國公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星條旗永不落的愛國之心,敘述還算挺客觀的,是一扇瞭解美國的窗口,而且涉及話題蠻貼近時事的,跟以前看過的一些講美國夢的作品不太一樣,挺新穎,比如奧巴馬就職、美國族裔問題、華人參政議政、華人撐奧運遊行、美國的訴訟文化和法治社會等等。不過有些講什麽國家領導人來的那些有點流于口號和政治。不過作者展示自己的美國護照和外國人入境卡倒是讓很多人看到了綠卡是長什麽摸樣的~ 除掃盲作用以外,不知道這個和入籍的心理刻畫有什麽很必然的聯繫。而且本來作品就是寫作者的美國生涯,讀者也已經assume作者歸化美國的。入籍那部份的筆墨好像過重了一些。有點局限,就是感覺有點像大觀園那樣的見聞和遊記,不過如果是爲了給未去過美國的人看,還是很吸引的。出過國的人也許覺得吸引力不大。我理解作者是很熱心地想要以最貼切、有效的方式向讀者介紹美國。有點困惑,作者旅美多年,應該對美國人文、政治的諸多方面有更深刻的理解,但是她以比較深入淺出的方式寫出來,有點太流於流水帳。總體風格和語氣有點像把美國當“奇貨”似的感覺。有些現在普遍都懂的、不需要怎麼解釋的名詞也著了些筆墨介紹,就有些沒有必要了。我理解作者很迫切向國內的人介紹美國生活的unique的地方,但表達有點over the top,看上去有些和記者的身份不太稱(純粹個人感覺)……我希望如果有下部作品,作者能昇華一個層次,把更深層次更獨特的那些美國文化里的東西多牽引出來,比如族裔問題那章。個人比較喜歡介紹華人華僑參政的那幾個章節。介紹作者入籍的心路歷程也是挺有趣的。有人說,美國是由千千萬萬不愛他們自己國家的人組成的,但是他們都愛美國。前半句也許不對,但後半句我覺得是客觀的。加油!
  •     逻辑思维有点弱,因果关系简单化。深度不够,也许是这样,看着比较顺利,可以跳过很多人名、机构名称、社团名称。当然,列出很多名称的好处是,给人的感觉是,发生的事情都很庞大。也许是记者吧。说了很多事情,可以当故事看,但内在的原因深度不够。
  •     我看到是电子版,怎么说 这本书一直在网上炒的很火,作为人文普及类读物价格也下不来,叫人觉得没有专门买一本的必要。书我看了一半~这么说:高炜玮同志的水平应该远在这本书这之上,可能由于国内出版社急功近利的催稿,才导致质量下降吧,写的东西吧不像一个专业记者所描述的;我们这些在大陆生活的人可能更加关注美国的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所带来的思想和意识上的冲击,而不是大部分篇幅讲些形而上的东西什么申奥起诉之类的,让我觉得在美国那种成熟的社会里,完全是华人的一场自作多情的闹剧~跟纪念MJ的歌迷活动一样~对什么提高我国地位之类的云云 毫无价值~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还没有美国的华人网友写得好。
  •     出书现在这样随便和粗糙了么。
  •     很轻松的介绍,印象最深的还是关于“歧视”的第三章……
  •     期待下一本
  •     政治味太重。
  •     一个华人女记者在美国的所见所闻。
  •     感觉描述有点类似日记了,只是对美国某些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无法引起我更多的思考。
  •     作者喜欢三毛,但三毛是感性的,适合写小说、写诗歌、写散文。认为自己是三毛附体的作者写的纪实文字,既不浪漫也缺乏逻辑。
  •     错别字太多,内容太偏向一方面的感觉。
  •     还可以,年代有些远了
  •     中式和美式的矫情……幸亏有些制度可以了解
  •     原来以为美国人不了解中国人 读完感觉中国人也不了解中国人
  •     似乎作者在美国过很滋润,不像后来看的一本《我在美国当律师》,他们两个有很鲜明的对比,也分别反映了美国不同层次的社会。这本应该主要是更反映所谓美国更向上一层社会的样子吧。
  •     天杀的出版商 自信的四川妹 甲亢的中华美帝 吱
  •     文中的记述还算客观,对美国的一些情况大概也能起到让人了解的作用吧~只是作者真的长得不能算漂亮啊…号称美女记者美女作者神马的,坑爹的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