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风雨写忠诚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六十年风雨写忠诚

出版社:伍法同、陈苏民、 鲁开化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2-08出版)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222095090
页数:458页

作者简介

伍法同、陈苏民、鲁开化主编的《六十年风雨写忠诚(第四军医大学1951年参军老同学的战斗历程)》内容涵盖:保家卫国、青春无悔、将星风采、忍辱负重、烈士英灵、战友聚会等六个部分。《六十年风雨写忠诚(第四军医大学1951年参军老同学的战斗历程)》反映了一代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决心和业绩。

书籍目录

保家卫国
工作在志愿军总医院的回忆
我参加了抗美援越医疗救护
难忘的一九六六
参加中印边境战斗回忆录
在西藏、青海、甘肃战斗中的回忆
难忘的战斗生涯
下秋卡
难忘的往事
为百万农奴彻底解放而战斗的岁月
战地生活的回首
回忆战斗中的岁月
三赴中锡边界
消逝的岁月 永恒的记忆
驼铃叮咚过昆仑
凤翔18天组建野战医院纪实
入藏前后点滴回忆
青春无悔
和华益慰同学在一起的日子
疾风知劲草
一次光荣的任务
我给导弹之父——钱学森看病的故事
在青海高原的日子里
视名利淡如水对事业重如山
勤奋·自信·付出
我人生的三大乐事
古稀之年忆人生
难忘的岁月
对科学的忠诚
春蚕到死丝方尽
一颗闪闪发光的螺丝钉
何军医在西藏仁布
军旅情怀藏汉隋亲
把青春洒在祖国的边疆
高原骑兵记
从青藏铁路通车所想到的
昆嵛山上青松翠
在海岛工作生活的回忆
难忘的军旅生活
逝去年华的回忆(节选)
在下连当兵的日子里
我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培养
无悔的青春
为中非人民服务
把生命和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闪光的人生之路
“脉图”的研究、推广和遗憾
艰难的跋涉和苦苦追寻
奋进中改名
一位出类拔萃的女同学——高厚生
拼搏成就归功于母校的培养
在基层工作的日子
我永远眷恋的地方
为老区人民献余晖
老战友王国浩
军医生涯
进疆20年纪事
大漠深处红十字闪光辉
不平凡的军医生活与红十字荣誉
当年好学员外科掌门人
护理班的春天
将星风采
将星风采
走在神经科研艰辛崎岖的道路上
忍辱负重
战斗回忆录
坎坷风雨绘忠诚
和厄运抗争
在北大荒的日子
我是建设北大荒队伍中的一员
赤胆卫国忠心为民
我任乡村医生的前前后后
平凡坎坷的人生
我的坎坷人生
八十年风雨岁月
我是一个真正的爱国华侨
烈士英灵
怀念阮孔征烈士
看望阮孔征烈士的妈妈
我总记得有条拉萨河
怀念莫熙春同学
悼念登山英雄陈鸿基烈士
战友们怀念陈鸿基烈士
战友聚会
今天我们已不再年轻
广州同学龙年聚会签名
在抗美援朝参军六十周年同学返校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重返母校
四医大校园生活日记
六十年风雨写忠诚
峥嵘岁月风雨人生
读《六十年风雨写忠诚》的感悟
难忘的岁月

编辑推荐

伍法同、陈苏民、鲁开化主编的《六十年风雨写忠诚(第四军医大学1951年参军老同学的战斗历程)》将已铅印成册的两集《半世风雨写忠诚》中较好的稿件及未收录的稿件汇集成约40万字的本书,将第四军医大学同学们半个世纪以来的经历、人生体会、感悟用回忆录的形式撰写出来。

前言

毛泽东同志在他的《沁园春·长沙》中写道:“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另一首《采桑子·重阳》中又写道:“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这所写的,正是我们参军六十年来再回首时的情景再现。    20世纪50年代初,我们一千多名莘莘学子,激情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从全国各地投笔从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汇集到西安、南京的军医大学学习。  “一颗红心交给党,半世风雨写忠诚。”在往后的数十年岁月中,用自己大半生精力,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军队、为人民的卫生事业作出无私奉献的英雄战歌。他们有的在风华正茂的年轻时代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在军事医学前沿取得丰硕成果;有的长年战斗在边疆、海防和特殊环境、特殊地带,为保障部队官兵的健康,战胜各种艰难勇往直前;有的曾遭受不公正待遇,长期受到身心磨难却坚持信仰,忠诚于祖国和人民,在日月轮回中凸显生命力……    回顾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坐落在古城西安的西北人民医学院(前身是八路军晋西北军区卫生学校),为适应部队建设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壮大,于1952年更名为第四军医大学;同期,南京大学医学院(前身为中央大学医学院)也改为第五军医大学,两校于1954年合并为第四军医大学。著名的北京协和医学院1951年改为医学科学院,1952年,燕京大学协和医院预科班华益慰等部分党员转入第五军医大学医疗系本科学习,医学科学院于1954年迁到西安。这样,在抗美援朝战斗最激烈时期,有数以千计的爱国青年在第四、第五军医大学学习。    当时,第四军医大学正处于初建阶段,条件艰苦,住土坯房,睡地通铺;吃小米窝头,喝土井水;穿土布衣服、鞋袜;露天是课堂,膝盖是课桌,煤油灯照明……和简陋的物质条件相对应的却是严谨的校风,顽强的拼搏精神。从战火中走过来的老首长、各位老师、老同志、老同学,带领同学们继承八路军的优良传统,边学习,边劳动,校园面貌日新月异。    在军医大学的革命熔炉里,同学们接受了良好的政治、军事和医学专业的教育,树立了革命的人生观,掌握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后来的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完成了从一个年轻、单纯甚至还带有稚气的学生到一名成熟军人的转变。当时军医大学的专业设置,有三年制医疗专科、五年制医疗本科、高级护理等15个医疗、护理班次。还有些同时参军的同学没有去学医,而是被直接分配去做行政、财务等工作。    通过在校几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纯真的友谊。对这段值得讴歌的经历,我们永远怀念、骄傲、自豪!    毕业时,同学们以“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精神,无条件接受分配:北赴黑龙江,南到海南岛,东至鸭绿江,西去西藏、新疆,一声令下,同学们打起背包就出发,奔向不同的战斗岗位,大部分都在野战部队基层工作,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安家,再一次展现了革命军人的风采。    参加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中印边境战斗以及西藏等西部省、自治区平叛斗争的同学,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出色完成了战地医疗救护工作,为保障部队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生命的阮孔征、张桂兰、莫熙春,以及在雪崩中献身的陈鸿基等烈士将永远活在大家的心中。    许多同学长期在部队或地方的基层单位,身处艰苦的环境,担负繁重的丁作,而专业的发展受到限制,职称、级别、工资待遇受到影响,家庭得不到照顾,甚至健康受到损害。但他们以白求恩为榜样,始终坚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而无怨无悔。多年来,中央或地方的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多种媒体多次报道了他们的先进事迹。    2006年7月12日、13日晚7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时代先锋》栏目中播放了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外一科主任华益慰的先进事迹和他当时的情况,接着各大媒体也连续做了相应报道;7月21日,胡锦涛主席亲临北京军区总医院,亲切看望病危的华益慰同志……这些消息很快在全国、全军引起了强烈反响,特别是我们这些20世纪50年代初期进入第四、第五军医大学学习的老战士,华益慰的老同学、老校友们更是万分激动,大家以多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慰问和祝福。    胡锦涛主席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曾提出要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六十多年来,我们以实际行动表明我们秉承了人民军队从创建之初就确立的,体现我军性质和宗旨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人民军队为人民,不管我们是否已经退伍,这深深刻在我们内心的价值观没有改变,我们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培养。    六十年的光阴只是弹指一挥问,当年生龙活虎的热血青年,如今都已雪染双鬓。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历历在目,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们无私奉献了青春年华;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与时俱进,再创佳绩。用保尔-柯察金的名言来检验:“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他在临终时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就是我们的人生轨迹。”    为了见证四医大1951年参军老同学走过的光辉历程,2008年初,在数次同学聚会与交流后,由留校同学鲁开化、万志恒、黄力子、万承奎、李荟元、杨振东、原学生二队政治助理员伍法同等,共同倡议将同学们半个世纪以来的经历、人生体会、感悟用回忆录的形式撰写出来,并争取出版。为此,留校同学组织编写筹备组、编委会,开展了征文活动,经过一年多时间,先后收到数十篇稿件,万志恒同学带病组织筹划,进行稿件修改、整理,直到临终,他的无私无畏精神,深深感动着我们!陈苏民和鲁开化又接替了万志恒的工作,继续收集和编辑续集。黄力子、饶志仁、杨振东、李焕章、欧阳学、杨少文、吴宛望、张中桥、土丽艳等许多同志先后积极参与稿件的整理与修改。至2009年3月,先后编辑了两集共约38万字《半世风雨写忠诚》。在西安的许多同学为印刷成集捐资,并向散布在全国各地的老同学邮寄赠送,值得称颂。    两集《半世风雨写忠诚》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后,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赞誉和好评:“同学们写了自己的壮丽人生,值得赞叹”,“反映了我们这一代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决心和业绩,深受感动”,“爷爷奶奶是真正的英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令人振奋,激励人生”……2010年9月,近500位老同学在母校再聚会,许多同学提出应该继续编写《半世风雨写忠诚》并交出版社出版发行。自那时以来,编委会又先后收到近20位同学所写的近20万字稿件。为此,编委会经过研究,决定将已铅印成册的两集《半世风雨写忠诚》中较好的稿件及未收录的稿件汇集成约40万字的《六十年风雨写忠诚——第四军医大学1951年参军老同学的战斗历程》交由出版社审定后正式出版。书的出版经费得到吴允以及在西安的老同学们的热情捐助,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此项工作委托伍法同、陈苏民、鲁开化共同协调,选定、修改稿件,至最后付梓出版。    永远忘不了培育我们成长的母校——第四军医大学,忘不了老领导的谆谆教诲,忘不了恩师的言传身教,忘不了我们情同手足的同学、战友,忘不了我们花样年华的校园生活,忘不了峥嵘岁月留给我们美好的青春回忆!让我们永远怀念并记住这一切!    感谢相关领导、编辑为本书的审阅出版作出的不懈努力。

章节摘录

工作在志愿军总医院的回忆    谢桂成    1957年4月,毕业分配前夕,同学们纷纷申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朝鲜前线去,最终我们52年级口腔班的厉洪跃、王隆香和我获得组织批准。    入朝心切,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指定地点——安东(丹东)志愿军办事处报到。结果是厉洪跃去了朝鲜,我和王隆香留在丹东志愿军总医院。我心中暗想,这下只有眼看厉洪跃雄赳赳跨过鸭绿江了。    上班后不久的一天,我就接诊了一位口腔外伤的急症患者。他用血染的纱布掩着嘴,护送的一位同志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军医同志: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为黄治富同志医好牙。”落款是:志愿军归国观礼代表团张爱萍。当时一惊,首长对战士的疾苦如此关心,实在为之感动。经了解,患者是凌晨起床小便时,晕厥摔倒致上颌前牙折断。检查:上唇轻度肿胀、唇黏膜挫伤,两个上大门牙齐牙龈折断,牙髓尚存,综合分析,以桩冠修复最为适宜。在征得患者及陪送的同意后,立即在局麻下拔除残髓,基牙预备、冠钉制作、取模一次完成。然后封药观察治疗反应。当天晚上我就扎进技工室开始桩冠制作的技工工作。两天后复诊,患者顺利地戴上了我亲手制作的假牙,完成了首长的嘱托。在心底也庆幸没有辜负学校老师的培养,能用自己掌握的技术为最可爱的人服务,也接受了一次所学专业的综合性测验。    从朝鲜前线送到我科的伤员多为颌面部损伤。对新鲜创口及骨折的处理,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复位固定、清创、缝合。记得曾有一例上颌骨L~efortl型骨折,伤后六小时送到医院,立即行手法复位,弹力绷带、吊颌帽固定。流质饮食,住院观察。咬合关系恢复正常,两周治愈出院。但是,由于美军在朝鲜战争中使用各种先进武器,颌面部战伤比国内解放战争多得多。此前战地医院没有口腔军医编制,上下颌战伤断了,由外科军医按一般骨折固定,愈合后上牙不对下牙,不能正常吃饭。这类伤员有一部分已陆续送回祖国各大医院,但滞留在朝鲜的仍然不少。这些伤员主要由志愿军总医院治疗,所以我们口腔科特忙,几乎天天做手术。我们也遇到错位愈合上颌L,efo~'t各型骨折,有的人院后虽然采用了强力牵引复位,也是无济于事。最后只得实行较复杂Lefort截骨来矫正咬合关系。    骨折之所以发生错位愈合,骨不连甚至骨缺损等,究其原因往往是初期处理不当,或得不到及时的处理所致。一旦发生,治疗起来十分棘手。举一例,下颌部骨折错位愈合,骨折后由于颌部失去支撑,双侧下颌骨向内倾斜复位,已无法强力牵引复位,只得采取手术切除瘢痕及断端变性的骨质,按照咬合关系复位后,用髂骨移植连接两骨断端,行钢板内固定并辅以口内弹力牵引固定。我们52年级口腔班同学邹洁芳的弟弟——志愿军某部排长邹鹏程就是我给做了这样的手术,他因两眼被炸伤失明,手缺失成为特等残疾的荣誉军人,听说现在还活着。这种手术不但增加了伤员的痛苦,也加重了手术的难度……如果在损伤初期立即进行治疗,定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那时起我就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能避免或减少这种后遗症呢?关键是把技术和装备推向前沿。    1978年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我在总结长期从事颌面损伤治疗实践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适合一线救治颌面骨折的器械《颌面骨骨折救治器材研制》,获得军队的科技进步二等奖;《颌面软组织缺损皮下蒂瓣修复的研究》获军队的科技进步三等奖,论文分别在《中华口腔科杂志》、《中华创伤外科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发表。所设计的“颊全厚肌蒂推进瓣修复缺损”,简便、实用、效果理想,在《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发表后,被权威机构摘录收藏,为唇缺损修复增添了一种新的方法。    纵观我们的系统研究,始终围绕一条主线——颌面损伤。因为研究的动力来自志愿军的战士、志愿军的伤员们,在我们心里一直装着他们,装着未来战争。P3-4

图书封面


 六十年风雨写忠诚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