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尽头的奇迹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世界尽头的奇迹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303101177
作者:陈晓夏
页数:273页

后记

150多天的艰难征程,我见到和经历的奇遇太多,奇观太多,奇险太多,由此生发的感悟也太多。5年来,南极冰盖这个充满梦幻的雪冰世界,始终令我难忘。在我看来,她纯洁得像个天使,圣洁得没有一丝尘滓。可是,人们不知,在她闪现幻日、极光灵动之魅的表象下,却暗藏着冰裂隙的无底黑洞:在她展示极昼灿烂阳光的假象下,却隐藏起夏季-50℃、冬季一80。C的极端低温。我不能否认她的圣洁,更不敢忽略那片圣洁掩映下的凶险恐怖。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只要想起,仍心有余悸!南极归来,我常常被人问起在那里的故事和感受,更有不少高校邀请我作讲座。讲述南极,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远征冰穹A的经历,我无法用简单的词句描绘。南极冰穹A,留下了我们艰难的足迹、光荣与梦想,她也同时渗入了我的血液,植根于我的生活,改变了我的人生,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那片白色大陆至今让我沉醉、痴迷、难以忘怀。写出来,也许能让我得到彻底地释放,这本书的出版也算是对这种心境一个迟到的交代。2005年回国时,书稿已大致写好。有朋友问我,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是妙趣横生的南极动物,如诗如画的幻象胜景,还是跌宕起伏的远征之旅,命悬一线的探险故事?我觉得都是,却又不完全是。似乎还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暂且把书稿放下,积淀一段时间后也许就答案自现了。却不想这一放就是4年,直到今年我国在Dorne-A建站的报道勾起了深埋心中的南极情结。翻阅书稿,重温那段远征DorTle-A的激情岁月,4年前寻找的答案渐渐清晰起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向读者传递一种自信感恩的精神和热爱生命的力量。人的一生\不能忘记的\可能只有几件事\走到地球最远的地方\留下冰一样的记忆\和鲜艳的红色与誓言……\而让人们记住一件事\应该是人的一生\寂寞和距离不是痛苦。

作者简介

作者以其CCTV记者、南极科考内陆冰盖队队员的独特身份,用生动、精彩的语言,讲述了中国第21次远征南极冰盖,13位科考队员在南极夏季零下50度低温的极端环境下,探秘“人类不可接近之极”——冰穹最高点科考的全过程。内容惊险刺激、环环相扣,引人入胜,集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极地科普读物。读者在家中就可以体验少有的“南极游”,走近神秘的南极冰盖深处。

书籍目录

序一 极地丰碑 人类壮举序二 为勇士喝彩引子 万年玄冰的诱惑第一章 向南,向南,雪龙出征 第一节 起航遭遇台风 第二节 夜防南洋海盗 第三节 在赤道上拔河 第四节 踏上“印度洋花城” 第五节 命悬“魔鬼”西风带第二章 水晶雨的召唤 第一节 破冰船受阻 第二节 直升机险情 第三节 生死大转运 第四节 队长“跨国求医”第三章 人类不可接近之极 第一节 茫茫未知路 第二节 冰裂隙探秘 第三节 遭遇“南极死光” 第四节 放弃雪地车 第五节 机械师落泪第四章 为了这一刻 第一节 极地大营救 第二节 跨越南纬。 第三节 冰穹A在这里后记活着,真好!

编辑推荐

《世界尽头的奇迹》:作者亲历人类探秘“不可接近之极”,  真情讲述刺激、梦幻的冰穹世界!Dome-A(冰穹A)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气候条件极其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国际上迄今还没有从地面进入Dome-A开展过系统科学考察活动,是南极科学考察和研究的空白地区与制高点。——引自《中国第2 1次南极科学考察现场实施计划》D0me-A是科学研究的巨大宝库。由于Dome-A独特的高原地形特征,直接接受来自地球平流层大气的沉积,因此这里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储存着全球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信息。Dome-A也是南极冷源的中心区,在这里可望获得近期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D0me-A不仅是世界上雪冰与大气环境监测、气象观测、日-地系统观测等独一无二的“科学观测站”,也是南极冰盖冰芯钻探仅存的最后一个理想地点,其科学意义是地球上其他任何科学观测站无法代替的。十三位中国勇士,四万里南极征程,国际公认的顶级探险科考队率先冲顶“人类不可接近之极”。“夜防海盗”的惊心魂魄,“魔鬼西风带”的抵死穿越,“冰裂隙”的命悬一线,“白化天”的生死考验……科考队随队记者带你用脚步丈量,沉寂万年的“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生命的卑微与光芒、渺小与坚强、在未知的疆域盛放。

内容概要

陈晓夏,1977年生,现从事传媒运营管理工作。主要作品有大型高清纪录片《敦煌》(总制片人)、与BBC合拍大型高清纪录片《美丽中国》(Wild China,中方制片人)。先后获得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新闻技术工作者、全国优秀消防科普宣传工作者、中央电视台第六届“十优青年”、中央党校中直机关分校优秀学员、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纪念奖章和香港“极地精神”奖章等荣誉。其演讲被收入《北大讲座》、《从他们走到我们》等书。
  2004年至2005年期间,陈晓夏作为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冰盖队队员和央视随队记者,代表人类首次到达南极冰盖最高点,开创了行走体验类科考探险节目的电视新形态,被中宣部列为“时代先锋”在全国推广学习,所在报道组获得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五一劳动奖状”。
  2005年,陈晓夏任中国科学院可可西里科考队副队长兼首席新闻官、中央电视台可可西里前方报道组组长,策划并带队报道了人类首次在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无人区进行的大规模科考探秘活动。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中国南极昆仑站成功建站之际,陈晓夏把人类首次到达南极冰穹A的经历写出来非常有意义,读者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我国南极事业的发展历程,感受到“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很高兴晓夏能把这段冰天雪地里的热血青春写出来,他所记录的内容是独家的第一手材料,通过文字与他分享南极之行的奇闻轶事和惊险刺激是一种快乐。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张长明由陈晓夏报道的《挺进南极冰盖最高点》特别节目,在追踪报道、持续播出的形式下,做到了报道时间长而不怠、报道内容多而不散、报道形式活而不乱,不仅出色地完成了重大的报道任务,而且探索出了一条科技节目动态传播的新路子,而这些都是陈晓夏在条件极端恶劣的极地和无人区完成的。  ——学者于丹南极归来、可可西里归来,我都采访过陈晓夏。我很羡慕晓夏在他年轻的记者生涯里能拥有我们今生都不可能拥有的宝贵经历,也盼望他在亲身体验过造物的伟大之后,能永远保持对生命、自然的敬畏与谦卑。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越被晓夏的书撞到了,不过撞得舒服,撞出不少兴奋和感慨。记者这个职业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起码不是什么人都能干好的。这个魅力无穷但又充满艰辛甚至危险的行业,需要一批有追求、有创意,而且非常执著的人来干。只有他们才能成为好记者、名记者。在物质和金钱崇拜时髦的今天,有这种执著和追求的年轻人不多,晓夏是其中的一个。  ——风凰卫视美洲台台长吴晓镛十年的青春,交织在爬冰卧雪的苦难和探究自然奥秘的梦想中,多少次放弃的念头,都被“梦想超越”的呼唤所泯灭。本以为从此以后冰雪和寒苦就只有回忆,可谁知晓夏的南极大作又让我心旌撩动,优美的文字和精彩的照片把我带回到20年前的岁月。好书之好会因人而异。本书对我而言就像一面时空魔镜,让我发现我自己。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总编李栓科

章节摘录

插图:今天是雪龙船离港的日子。两天来,已有1万2千余名香港市民登船参观,但起航前还有不少香港市民和社会团体要求参观,香港国际学校的外国小朋友是最后一批上船参观的香港市民,孩子们对南极阿德利企鹅的标本非常感兴趣,久久不愿离去。雪龙船离港后手机信号就没有了,大家都在利用最后的机会和亲友们电话联系,来自五湖四海的队员们操着南腔北调的方言同时打电话,这场面如同联合国会议的多方会谈,基本上谁说的都听不懂。中午1 2点整,在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极地考察办公室领导、中央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有关领导和香港各界人士的送行中,雪龙船离开了客运码头,前往锚地加装重油和轻油。在锚地停泊期间,我们内陆冰盖队开了第一次碰头会,进一步细化了每个人的岗位分工。本次内陆考察队员是以确保车辆和人员安全、确保完成内陆建站前期调研核心任务为原则组织选拔的,人员要求少而精,由机械师、电子工程师、冰川学家、测绘专家、冰钻工程师、电视记者和队医构成。队员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兰州、西宁、厦门、武汉、新乡等地。国家海洋局极地办负责人说,都是“从国内千挑万选筛出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队员中不乏中国目前研究雪冰水平最高的科学家、中国雷达冰川学主要开拓者、在地球“三极”从事科研的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中国最好的冰钻师、中国南极内陆考察“第一机械师”等相关学科领域的顶尖人才。近一年时间的全国范围淘汰选拔,一支精悍的“特种部队”组建完成,人数最后定为13人。我们称为“12+1”,即12名科考队员加一名队医。因为最初海洋局极地办确定了12名冰盖队队员,决策层认为一旦在南极内陆出现伤病情况,专业医生能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决定增加一名队医。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亲自批示让越冬队队医童鹤翔进入冰盖队。

图书封面


 世界尽头的奇迹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纪实类的东西 “
  •     南极科考~O(∩_∩)O~
  •     很喜欢!内容有趣又有知识点,很不错
    字也很大,看着不累
  •     文笔很呆板。
  •     2012年12月23日,在坐落在段祺瑞政府院内的花生咖啡馆,听了一场生动的经历介绍。很震撼。
  •     很让人感动,觉得生命的可贵和美好
  •     写的太官方,太主旋律,就当是普及一下南极知识了
  •     很羡慕作者能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经历并拥有了多数人一生都经历不到的人生“财富”;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Dome-A,看到了南极科考队员简约而不简单的生活。
    生命是可贵的,自然是让人崇敬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