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天府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情动天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807416722
作者:章慧敏
页数:226页

作者简介

《情动天府》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是恩,育才是情;平安卫士,中流砥柱;上海医疗队,天使化身;志愿者之歌;建设者:为都江堰的蓝图添彩等。“情系都江堰”丛书包括章慧敏的长篇报告文学《情动天府》、高彦杰的报告文学《千年不败》和杨秀丽的长诗《彩虹经天》。章慧敏、高彦杰、杨秀丽三位女作家深入灾区,近距离地感受都江堰的一切。 
《情动天府》为其中一册,是上海援建人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真实地记录了上海援建人员在都江堰的工作和生活,反映了上海援建者们精神的光芒。

书籍目录

序言前言第一章 教学是恩,育才是情《美丽的花朵》释放芬芳上帝身边的天使慧心化甘霖,润物细无声泪水流过是动力雁过留声,感动的源泉在这里第二章 平安卫士,中流砥柱“残忍”,也是另一种爱战地日记哪里有难,哪里就有上海警察人民乃父母,稳定为天职第三章 上海医疗队,天使的化身花圈是祭奠死者的吗英雄总有用武之地妈妈,我们都是你的孩子当我眼中有泪,别问我是为谁风雨过后是彩虹规矩是人制定的第四章 志愿者之歌也许大地脆弱,但我们的精神不脆弱我们在一起,明天的太阳就会升起我们和都江堰一起成长笑容上带颗泪珠总是最鲜艳的一个希望就是一种力量服务的价值,是用深度去衡量的第五章 建设者:为都江堰的蓝图添彩“他大爷”的良药建筑军中一小丫第六章 指挥部的“头脑”们玉景园,战地指挥部指挥部深夜的灯光凌晨,电波中传递的温情玫瑰花之爱谢谢让我吃苦翁婿两代赴灾区“我爱木子”“母亲在,我们依然年轻”后记

前言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使山体瞬间崩塌,河川成了爆裂的血管,羌村古寨被泥石流无情地掩埋,城镇、厂房,以及书声琅琅的校园、万家灯火的民宅顷刻之间仅剩下了断壁残垣。  八级大地震的万丈烟尘抹去了蜀地十万平方公里的朗朗晴空。  大难当头,中国人民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举国体制的优越性,视灾难犹国敌,待灾区如家园。国殇之_日,万众一心。全国人民及时向灾区人民伸出了坚实的援手。在同一个叫做中国的大家园里,灾区人民就是我们的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同渡难关,共克时艰,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  为了更有效地组织救灾和灾后重建,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之下,相关省市很快与灾区各地市结成了帮扶对子。上海成为援建都江堰市的对口城市。  军令如山,几天后的2008年6月17日下午,上海市委常委会决定成立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上海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指挥部。  “上海一定做好灾区恢复重建的坚强后盾和可靠后方,这是不讲条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铿锵有力的话语,既是代表了上海人民援建都江堰的决心,也是向中国乃至世界的表态!  韩正市长则深情地说:“请成都人民放心,请都江堰人民放心,上海一定会派出最有经验的专家、建设和管理人员参加援建,确保每一个项目都建成优质项目,经得起都江堰人民的检验、经得起上海人民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都江堰,这一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历经2264年而不衰,至今仍在滋润着天府之国。这是都江堰市的精血与魂魄,传递着属于这座城市的力量和热情。都江堰永恒的精神多少年来一直感动着上海人民,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榜样,而今又在激励着我们对口支援的建设者!  “岷江黄浦江水水相融,上海都江堰心心相连。”  6月,正是上海暑气难耐的媚夏,然而,比热浪更高涨的是上海的各行各业纷纷报名援建都江堰的人心。有人直接上市府请缨出战,更有因年龄、家庭、身体各方面限制的人,不顾一切地奔赴“前线”。  都说上海人精明、“小气”,在国家利益面前,上海人表现出的是无比的豪气和大气。我们已经看到,我们更不会怀疑,当大爱和小爱结合后的境界是如此的伟大——上海人民展现出的坚韧和团结,在中华民族勃勃生机中添了绿、画了彩。这一精神面貌,感天动地,勇往直前。  在千人万人的选拔之后,上海派出了六支最精干、最强业务、最高素质的援建队伍。  他们是:站在板房学校三尺讲台前传授知识的上海支教老师队伍;  他们是:覆盖了都江堰市19个区县卫生系统的上海医疗卫生队伍;  他们是:维护都江堰市平安稳定的上海特警部队;  他们是:活跃在板房社区,为受灾群众疏导心理的上海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  他们是:苦战在工地上的上海八大建设集团的几千名工程建设者们;  他们是: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市指挥部的各部委办局区县的“头脑”们……  为了同一个目标,一声令下,他们毫不犹豫地向地处龙门山脉的都江堰市奔赴而去。在随后的日日夜夜,他们风餐露宿,他们披星戴月,他们急灾区人民所急,想灾区人民所想,以自己的生命和热情,为都江堰的重建添砖加瓦,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时代乐章。  2008年12月13日,我们——上海市作家协会采访组,走进了都江堰市,近距离地接触了这些上海人民在地震灾区的代表,也近距离地感受了都江堰的一切。  2009年6月1日,我们再次走进都江堰市,上海市对口援建都江堰的历程已经走过了整整一年。  这一年来,上海的对口援建工作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着新的要求。尽管当前面临着经济和财政等诸多方面的困难,但是,上海坚决按照中央“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部署,援建工作目标不变、进度提前,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扎实做好对口援建工作。确保上海援建项目建成一个、有效运行一个、群众满意一个。  故地重游,故人重访,我们感动的是建设者一年的坚守,感受的是建设者一年的收获。时空转换,但上海建设者对都江堰的热情不减,诚意不变,上海精神之神韵,在都江堰这片土壤中扎根、飘香。  两赴都江堰,二度采访。在日日夜夜与各路建设人马的交谈中,我们感受到了上海建设者一颗颗爱祖国爱都江堰的赤子之心。我们感怀而又感慨,决心以报告文学和诗歌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下在那里的所见所闻。  这些来自第一线的报告无须粉饰,不必雕琢,每一个援建的人和事都是那么的灵动与真实。这闪耀着自然质朴的人性光辉的一个个人、一件件事,感动了我们,催促着我们将这份感动传递到四面八方。  本书是上海援建人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也许点点滴滴、琐琐碎碎,然而,这就是上海援建都江堰市的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所有的这一切汇聚以后,便形成了足以感天动地的巨大力量。他们所作所为不但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让人们对都江堰美好的明天充满了信心。在今天的中国,正如温家宝总理说过的那样: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内容概要

  章慧敏,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先当工人,后做编辑。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愿真实地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并奉献给读者。著有报告文学集《死亡的蜜月》《人生广角镜》《江山如此多娇》《商海潮》《刑警本色》等,其中《沉重的红十字》被译成日语出版。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教学是恩,育才是情  汶川大地震震坍的是四川的房屋和建筑,这其中,学校的破坏程度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但是,校舍震塌了,学生不能不念书。如果因为地震的原因而滞后了教育,那无异甚于一场大地震的破坏。  对口援建都江堰,教育战线同样刻不容缓。在这个非常时刻,如同一次紧急输血,上海市教委在众多的报名者中挑选出了67名来自各个学校的老师奔赴教育前线。  都江堰人民惊喜地看到,虽然都江堰的校舍已是千疮百孔,但是,板房学校里照样传出朗朗读书声。虽然三尺讲台上少了在地震中伤亡的老师,但是,上海和都江堰两地的老师们接过了战友的接力棒,他们共同肩挑起培育学生的重担。  此时此刻,两地老师有着同样的认识:教育不只教知识,还要育人!  都江堰市人口并不多,总共只有63万人。但震后的都江堰却有两个大了海去的学校:都江堰中学和皖川学校。  从踏进都江堰中学大门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赞叹声就没有停止过。我们怎么也想象不到,一个中学竟然有那么大,大到占地80余亩,教学公用建筑面积达到四万多平方米,每幢教学楼气派开阔又明亮,是一个处处体现现代化设施和教育的中学。  这样的中学上海没见过,或者说很少见。  和都江堰中学形成强烈反差的另一个名叫皖川学校的大学堂。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板房学校。学校里面套着学校,皖川学校里包括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阶段的七所学校,共有学生7080人。  两所学校都是地震后建设的。都江堰中学是扩建,皖川学校是地震后新建的临时校舍。两所学校连接着对口支教的上海老师们的白天和黑夜——白天,上海老师分散在皖川学校内的七所学校里教学;夜晚,他们的宿舍则全部在都江堰中学的宿舍楼里。  上海老师支教生涯中的喜怒哀乐便在这两大学校里展开并发展着……  2009年6月10目,在都江堰市支教了一年的67名上海老师即将凯旋。  一年,365天,两地老师团结一心,共同支撑起了都江堰市教育的全覆盖。他们亲眼见证了上海援建的第一所永久性小学——绿地土桥小学已经传出了朗朗读书声。还有另外23所中小学校,上海的建设者们正在日夜施工,今年9月1日前,所有上海援建的学校将全部落成使用。  上海老师无比自豪,因为,他们是教育战线中的建设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上海建设者共同的愿望赋予了“早闻读书声”深厚的内涵。  此时此刻,和朝夕相处的都江堰师生即将别离,他们难掩依恋之情。都江堰留给上海老师的是人生中永不磨灭的记忆。  是的,从上海老师踏上都江堰的那天起,他们“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的师生。他们以行动展示了上海人的风采,“我们是新都江堰人”,是上海老师情感所向,也是对自己一年工作和生活最直接的总结。  《美丽的花朵》释放芬芳  在援建指挥部,我收到了一份礼物。那是~本在汶川地震一周年前夕推出的画册,名字叫做《美丽的花朵》,画册的作者全部来自都江堰市的中小学生,里面收集了他们绘的150幅图画。  画册沉甸甸的,有厚重感。更沉的在于画册带给人的心灵撞击。打开画册,没有人不被孩子们倾注的真情强烈地震撼。孩子们敢于直面灾难、直面人生,用他们特有的认知来记录灾难,宣泄出一直缠绕在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这不能不让我们这些成年人嘘唏而激动。  《美丽的花朵》的书名取自温家宝总理重访新建小学、来到孩子们中间,他在板房教室的黑板上用粉笔写下的祝福语。我还记得温总理重访新建小学时,他饱含深情地对一个孩子说:“我总惦记着你。”  能让人记住一辈子的话总有着它的特殊意义的。温总理这一句真挚的话语不仅是一个爷爷辈的老人对孩子真情的流露,同时也反映出一个共和国总理对地震灾区最无助的受害者的关切和爱护。  总理的话很温婉,但是,打动人心的话并不一定要用高八度的音调才让人记得住。  手捧着画册、翻看着画册,感悟着画册,我特别想知道它诞生的因由。指挥部的张伟令告诉我,这本画册缘于一位上海支教的美术老师张贵和,张老师来自上海市卢湾区向明初级中学。  张老师在都江堰市皖川学校教学,他发现大地震已过去好几个月了,可孩子们的恐惧感在不经意中就会表现出来。比如说,有的孩子不爱说话,有的孩子面无表情,还有的孩子只要听见拉动凳子的声音,就会条件反射地往外跑……  作为援建学校的副校长,张贵和意识到,抚慰孩子柔弱之心的伤痛刻不容缓。可是,用什么方式来释放他们心灵的焦虑和恐慌呢?  张老师想起日本人善于以“艺术疗伤”的方法来舒缓紧张的情绪。他是美术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他想,如果能够让灾区的孩子们通过绘画把内心的恐惧表达出来,岂不能向挥之不去的灾难告个别?这不失为一种心理疏导的方法。  用绘画来表达大灾难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艺术形式疗伤,这在都江堰市中小学美术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新建小学的美术老师罗琼甚至于有点为难,认为时间才能抚平伤口,孩子们的情绪还刚刚稳定,现在让他们再回忆地震时的场景,会不会把刚结了痂的伤疤再揭开来,再流血?  不过,张老师的想法还是得到了都江堰市各方人士的支持,他们表示,一切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只要对灾区孩子们的心灵伤痛有舒缓作用,那就尝试着做吧。  去年9月,一个“抚平伤痛、展望未来”的活动正式启动,规模非常之大,都江堰市50所中小学的l万多名同学都加入进来了。在600余幅画中,选出了现在的150幅。  一开始作画的时候,并不似想象中那么顺利。不少学生不敢进入角色,地震的创伤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了太重的阴影,他们的脑海之中不敢再现当时的情景,不想进入。  渐渐地,大约是过了10分钟左右,就有孩子开始伤心地哭泣了,再后来,就听到“刷刷”的画笔摩擦声。孩子们把内心的惊恐画了出来。他们在画面的布局上,大胆地运用了象征、联想、夸张和寓言式的表达方法,这种表现手法是大人们无法想象的。  北街小学任阳虎同学画的是“地震来了,快跑!”画面中的同学,手、脚、头发都成了~字状,张大着惊恐的眼睛和嘴巴,这么夸张的手法,反映出孩子们当时的恐惧。  天马中学的雷蓉同学画了一堆废墟,上面站着一个人,还有一把伞、一张床,以及满天的雨点。她在画的边上写下了:“我怕,只剩下我一个。”

图书封面


 情动天府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