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全集.1-17》书评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2-01
ISBN:9787537824637
作者:沈从文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少女时代的张兆和多么幸运,遇到沈从文这样一个浪漫的人。读《湘行散记》,惊讶于沈先生狭窄的船舱里把湘江沅水写的这般浩浩荡荡,那水手、那吊脚楼里的妇女,多少命运就沉浮在世事风云里。一个时代的小缩影。——当然,也告诉我们给情人的书信是该这么写的。沈先生是天才,驾驭文字的天才。他没有郁达夫那般科班背景,仅仅依靠几年文书的经历和自我刻苦努力,竟成就了这样的造诣。据说诺贝尔文学奖差点落在他头上。然而那些光环都不重要了,在我来说,他确确就是一个天才。前年在北京,去老作家李树型的寓所里拜访,随身带了一本他老乡沈从文的《湘行散记》作礼,猜想他定会喜欢。走进他书房,却一眼看到他书柜里的沈从文全集,我们相视会心一笑。

为短篇小说、沈从文的短篇小说正名

小说是文学之王,大多数文学家都通过小说来获得承认,而大多数获得认可的文学家靠的是长篇小说,靠写短篇获得世界承认的作家不多。沈从文的主要著作是不是《边城》、《湘行散记》?当然不是,他本应以短篇小说得名。他的短篇是世界级的。他最擅长写短篇,因而他的中篇和长篇写得少,也没显得那么突出,文学史评论家可能以为短篇不能成为一个人的代表作品,可是没有他那数十篇精品短篇小说的神作,《边城》不可能取得如此高的文学地位。一个好的短篇的分量也许比较轻,但当你把下一个短篇当成台阶,要有所突破时,那你的脚步几乎比登天还难。而沈从文、芥川龙之介这样的人正是靠这样的台阶,踩着前人,踩着自己,一步步迈向他们的文学之神之位。这世界上可以称之为精品的短篇、中篇、长篇都不多,一个好的短篇可比一个中庸的长篇难写多了,当然写一个完美的中长篇难度更大,因篇幅越长,小说的连贯性、整体性就越难把握,《包法利夫人》是一个篇幅和完美度的极限。也许我们可以听听沈从文在《灯》中利用小说人物说出的心声:”他们根本不知道写一篇短篇小说有多难。”在中长篇中掺水是稀松平常的事,可是想一想在短篇中掺水——只能毁了这部作品。当然,长短篇的创作完全不是一个范畴,因此很多作家在不熟悉的篇幅下有失水准。很多人写中篇、长篇,靠量取胜,写得很多,就是留不下什么精品,突破不了前人,先重复别人,再重复自己,在作品章节之间重复,在一篇篇作品中重复。许多人把短篇小说当作小品,其实他们写不好短篇,短篇小说更容易见高下,是一种更接近完美的文学形式,完美的长篇几乎不存在,写长篇的人容易自我感觉良好地大家一起烂下去沈从文的小说(我是说其中的精品)几乎每一句都是诗,连读起来还是一首诗。有些短篇即使在最后戛然而止,还是让人回味无穷,醍醐灌顶,堪称“未完成的完美小说”。有人问我沈从文当年真的能得诺贝尔奖吗?我想说,在我的心里,他的作品的分量够得两三个诺贝尔奖,虽然诺贝尔文学奖对一个人只能颁一次。  

了不起的大作家沈从文

以前看汪曾祺的小说,知道他曾师从沈从文,也很推崇沈先生。爱屋及乌,我就去看了沈从文最有名的小说《边城》,但当时对他那种乡土味的口语文字风格不太喜欢,小说也没有看完。再次接触沈从文,是从他的短篇小说集开始,《鸭子集》、《蜜柑》、《老实人》、《入伍后》、《好管闲事的人》,集集好看,篇篇精彩。这时候才开始领略沈先生的巨大魅力。有人说过,沈先生的语言风格是独一无二的,只要看上几行就能辨认出。我个人以为这种独特和魅力就在于沈先生将汉语口语的单字、古汉语的单字和当时正在形成的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双字词这几种语汇混合使用,并且构造出复杂绵延的长句。句子的构成元素和结构的双重特性使得它不仅读起来富于变化而且表达出的意涵很有一般西方文学因为丰富的形容词副词嵌套和从句结构才具备的复杂精致的特点。沈先生有着传奇的经历,出身于乱世中正在败落的士绅家族,童年时无拘无束地享受了乡村大自然的奇趣和快乐,远未成年时却又独身开始行伍生活,终于成为以创作谋生的作家。一颗爱好自由感情丰沛的心灵体验生活的种种境遇,观察世间的万千人生,化作笔下源源不断的文字。沈先生的笔有一种魔力,能让人穿越时空,身临其境,感受他和兄弟朋友童年的欢乐天真,以后所见所识长官、屠夫、兵士的五味人生,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这颗心灵自身经历的丰富生活和留下的无羁思绪情感。沈先生是一位高产的作家,这就更使得新中国成立后他退出文坛令人扼腕和遗憾。沈先生在他的那个时代是个异数,于革命文学的大潮中形单影只,没有被唤醒民族、推波革命这样大时代的理念浸没,因为他始终有对个人、情感、美好、不幸的敏感神经。因为此,他才能写出让人向往,令人感动,使人唏嘘;也因为这颗心灵的敏感,他痛苦地放下了文学之笔。沈从文先生两次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但是上天终究是公平的,他留下的不朽作品和情怀就是对他的最好褒奖和纪念。

夜读沈丛文

夜晚正可以将一个人的心灵逐渐地舒缓、展开。正如古人所谓的“昼喧而夜静”、“昼俗而夜雅”或者“昼巧而夜朴”,夜晚让我们能抖落在白昼奔波而带来的一身尘土,从而使一颗心灵变得整洁清淡;因此在静谧的夜间的阅读,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感官上的单纯的享受方式了。更何况,阅读的还是沈从文先生的文章。同很多人一样,开始接触沈的文章还是缘于那篇《边城》。已经是看过很多遍的,但并未有因过于熟悉而导致的厌倦之感,相反却是越发地喜爱了。一次又一次地阅读,总会让自己不可抑制地沉迷进去。这一篇文章仍让人觉得短,不忍一口气将之读完,只能是细致而舒缓地徜徉于这一小片语词所组成的密林之中。而每有心领神会之处,又不免地停顿下来,再三地细细回味。然而每次的阅读,总会逐渐接近那个已经知晓的结尾:“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光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每至此,又会留下盈满于心的遗憾和惆怅。这又是一个很让人心动且怀想的爱情故事,虽然通篇几乎都不着“爱情”二字——这也应该是我们钦佩且感激沈先生的地方,他用他的恍如天成的笔力,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如象牙般精巧、洁净的故事。而且故事的背景,那个湘西的不为世人所知的“边城”,又同样让人着迷不已。每个用心看完这篇故事的读者,总会免不了生起亲临湘西的冲动。《边城》里的文字感觉如同茶峒小镇的民风,淳朴、明了、单纯。沈从文似乎并在于刻意地讲述一个故事,他不经意地将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穿插于对风景、民俗的大量描绘中。这让我们在阅读之中不时地忘记这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是身临其境并且留连忘返。我想象着这些文字当初在沈先生笔下流淌出来的样子,那应该是轻巧且跳跃的吧;同时那个被外界屏蔽的湘西,也是这样一点一点地,逐渐明晰起来。沈从文笔下的文字,而且由这文字所构成的那一个个故事,真的是非常适合于夜读的——在安宁的夜间,我们的内心也这样一遍一遍地被激起,不可抑制地开始怀想。他并不努力地雕琢文字,而只是任其在笔下自然地荡漾开来。我想到的一些形容词:随意,干净,散漫,平缓,朴素,透明,淡泊,清新,等等,甚至这些词语仍未能概括出先生那些优美且让我们的心得到沉淀的文字。他总是这样不急不躁地,只用一种简单的素描方法,便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怡人的湘西风景,以及一个个韵味悠长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总是有些悲剧性的。表面的云淡风轻的描述中,内里却透着几抹隐隐的苦味和痛楚。就像《边城》中的翠翠,正好是萌发着“爱情”的年龄,却又忽然的陷入了孤身一人的处境了。对于这个如山泉般清澈的女孩而言,那个能为她唱三年零六个月情歌的人,“明天”也许就会回来了么?在沈从文的笔下,我们看到了曾经生存过的这样一群善良、美好的人。他们依着自己的本性,在那古朴而原始的状态中,安然且宁静地存在着。翠翠、萧萧、夭夭、三三等,这些亲切得教人难以忘记的名字,或者是其他更多的角色:舵手、士兵、烟贩、土妓、女巫等,可能在文章内只有一闪而过的身影,而这些本质良善的生命的遭遇或者不如意,像是一声声轻微的叹息,透过迷尘般的岁月从那个久远的湘西传来,让我们无所适从。读沈从文的其他文章,也常常让人收获预料之外的欣喜。比如那本具有惊世意味的《从文自传》,让我们拂开表面的传奇掩饰,去接近一个更加真实的沈从文;那本《湘行书简》,缱绻低语式的叙述,字里行间也让我们迷醉不已;甚至如那部厚重朴实的《中国服饰史》,沈先生又以他的独特的研究手法,发掘了太多我们皆习以为常的事物的本质。夜读沈从文,透过这些淡雅的书页仿佛能瞧见先生的身影。沈从文是“如水一般的性格”(钱钟书语),对每一个卑微的生命满怀悲悯与呵护,原宥任何不善之事。他曾自语道:“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为朴素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就像他的人生,这样的坎坷平仄,而他总能坦然平静地对待。“不折不从,亦慈亦让”,这真是一句对于先生的最贴切的评价了。我总想起先生的样子:长衫,圆脸,阔边眼镜,脸上总存着淡淡的、温和的、澄澈的微笑。他于我们,更像是一个谦逊的、温和而安宁的长辈。这是一位值得我们用一生时间去寻找支撑和安慰的作家。我们更应认识到,能够作为他的读者,我们该是多么幸运。--2007年12月

《沈从文全集》勘误

尾注嫌简略,多如下,“鲁迅,现代作家”,名人无所谓,不知名的人至少应当标明籍贯生卒年月。否则不如白文不加注。小说散文卷对版本更迭应有所交代,视情况录入作者后期曾经增补删除段落,比如《萧萧》一文,就我所见到的,结尾部分有三种版本。总体看小说卷散文卷疑误处较多,或者底本原如此,编辑保留原貌。但于今人较易误解处应于尾注存疑。书信卷为作者家属所编辑,也因书信以原信为底本,错误较少。信件注释因为亲属关系,尚佳。疑误字在正文中位置以数码0132808形式标出。误字下划横线。01意为第一卷,328意为三百二十八页,08为第八行。正文标题算一行,分章数码算一行,页眉标识不计入。书信卷书信编号不计入。诗歌卷与资料卷未计入。0132808,“扬三打哈欠”,由文后尾注知或为“杨”之误。0220511,“于是本来的几个人也全来了”,由上文“还有四个不来呀”,疑“本”为“未”之误。0320602,“在预备上路以前,苦不先应当相熟得同傩喜先生一样”,“苦”疑为“若”之误。0343621,“世界上是没有女人要我爱她的,。”两标点共用,沈从文著作中尚有多处,其他版本也有。当为作者当时习惯用法。0425702,“他只望阿黑的险”,“险”当为“脸”。0431914,“女人以为来客是一个学生了很随便的问”,“了”疑为标点符号误排。用“了”亦通。0636013,“(就作)为曾听到的神气,把脸转到”,“为”当是“未”之误。0700724,“历史上很在点名气的圆明园遗址”,“在”疑为“有”之误。0731214,“是正如药济师在药瓶间”,“济”疑为“剂”之误。0800922,“是有住到江边小乌篷船(上穿红衣打水粉的年轻女人才能享受的)”,由文意“是”当为“只”。1013504,“水擒杨么”,“么”当为“幺”之误。也有作么的。1114525,尾注①在正文中不见有标号。疑在“滩长廿五里,不到十分钟可以下完”后。【附】尾注“①原信旁注:‘共四十里廿分钟直下,好险!’”1119703,彩图下括号内标注“以上五幅彩图文字引自”,实则此卷共五幅彩图,标注之前只有四幅彩图,此标注之后一页还有一幅彩图,当标于彼处。1206411,尾注⑤《官场现形记》条,作者“李嘉宝”,当为“李宝嘉”。1209405,“得谨慎小心,你到的原是个深海边。身体从(不至于掉进海里去)”,“从”当为“纵”。或原为“從”,通“縱”,即今“纵”。简化为“从”。1401817,“可怜又可配的中国人”,“配”疑为“佩”之误。1423103,“(穆)脩就手夺取”,上文已有“穆修”,两“修”当择取一种统一。1601212,“盼望唐虞再世那样文字的’”此句只有后引号无前引号。1607205,1608207,1608208,三处“邵循美”,“循”为“洵”之误。据卷二十一,信19621207“致邵洵美”页二八五有作者补语“因这里和邵循正常在一处,总把兄名误写,真是抱歉”可知。1626817,“一个人上面撞进去了”,为引用《野草•秋夜》中文字,“人”为“从”之误。1636810,“我个工作侧重在”,“个”后疑缺一“人”字。1716905,“不仅堕落了文学运动固有的向上性,也妨碍这个运动明白的(正常发展)”,“白”疑为“日”之误。1722212,“因生活或感情遭受挫折时使尔灰心了”“使”疑为“便”之误。1724010,引诗“短歌徵吟不能长”,“徵”为“微”之误。2025915,“一会会有关门了”,“有”疑为“又”之误。2038707,“每顿也未荤二素”,“未”当检视原信。2100701,“吃的还比较好,家中一月廿有个鸡蛋,隔天(把可吃吃蛋汤了)”,“一月廿有个”疑有错讹。2127301,其他各图片名称后说明文字用括号,此处未有前括号,当循例补入。2414721,“(她却说已够好了,比别人)别多了”,“别”当检视原信。疑为“好”字之误。2729121,“(冯至:)‘这确是应该考虑的”,此句为谈话记录中冯至所说起始句。别人说话文字并未用引号。此处只有前引号,无后引号。当删。第二十卷图片质量极差。与他卷迥异。


 沈从文全集.1-17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