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与大气现象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62478457
作者:张超,王燕平,王辰
页数:216页

作者简介

我国第一本关于云朵的原创科普书。
本书介绍了114种(含亚种、附属、从属、特殊形态)云和大气现象,收录了300余幅精美图片,每一种云都有形态描述和识别要点,部分种类亦包括与相近种类的区分方式,以及该种云出现后有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状况。其中包括近两年国际上最新发表的云种糙面云(又译作波涛云)、珠穆朗玛峰的旗云、大片虹彩云、“火彩虹”环地平弧、“倒彩虹”环天顶弧、多重佛光、各种日月晕、马蹄云、悬球云等多种难得一见的天空奇景。三位作者积累十年的倾心之作,由此打开识别天空的一扇华丽之门。

书籍目录

云的分类概述
十云属
云的种类
云的亚种
附属云和从属云
特殊云
云的分类变化
十云属详解
积云
层积云
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高积云
高层云
卷云
卷层云
卷积云
第一部分.层云
薄暮层云
碎层云
波状层云
透光层云
蔽光层云
降水线迹层云
第二部分.雨层云
幡状雨层云
降水线迹雨层云
破片状雨层云
第三部分.层积云
堡状层积云
成层状层积云
荚状层积云
波状层积云
辐辏状层积云
网状层积云
复层积云
漏光层积云
透光层积云
蔽光层积云
悬球状层积云
幡状层积云
降水线迹层积云
积云性层积云
向晚性层积云
第四部分.积云
碎积云
淡积云
中积云
浓积云
辐辏状积云
幡状积云
降水线迹积云
弧状积云
管状积云
幞状积云
缟状积云
破片状积云
第五部分.积雨云
秃积雨云
鬃积雨云
砧状积雨云
悬球状积雨云
幡状积雨云
降水线迹积雨云
弧状积雨云
管状积雨云
幞状积雨云
缟状积雨云
破片状积雨云
第六部分.高层云
波状高层云
辐辏状高层云
复高层云
透光高层云
蔽光高层云
悬球状高层云
幡状高层云
降水线迹高层云
破片状高层云
第七部分.高积云
堡状高积云
絮状高积云
成层状高积云
荚状高积云
波状高积云
辐辏状高积云
网状高积云
复高积云
漏光高积云
透光高积云
蔽光高积云
悬球状高积云
幡状高积云
积云性高积云
第八部分.卷云
毛卷云
钩卷云
密卷云
堡状卷云
絮状卷云
乱卷云
羽翎卷云
辐辏状卷云
复卷云
悬球状卷云
伪卷云
第九部分.卷层云
毛卷层云
薄幕卷层云
波状卷层云
复卷层云
第十部分.卷积云
堡状卷积云
絮状卷积云
成层状卷积云
荚状卷积云
波状卷积云
网状卷积云
悬球状卷积云
幡状卷积云
第十一部分.特殊的云
云街
云海
云洞
山缠腰
旗云
云瀑
山戴帽
马蹄云
开尔文-亥姆霍兹波
卡门涡街
湖云
滚轴云
糙面云
混乱天空
飞机余迹
贝母云
夜光云
第十二部分.大气发光现象
曙暮光条


内容概要

张超,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毕业,天文学学士,天体物理学硕士。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业余从事科技相关摄影工作,显微摄影作品曾获国际显微摄影大赛优秀奖,中国显微摄影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科普摄影大赛二等奖等奖项。业余从事科普创作,发表百余篇科普文章,参编《风吹电来》等科普书籍,现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专职从事科普工作。因专业及工作关系一直保持用相机纪录云和大气现象的习惯,气象类科普文章发表于多部少儿科普杂志。
王燕平,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毕业,天文学学士,天体物理学硕士,现就职于北京天文馆。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业余从事科技相关摄影工作,显微摄影作品曾获尼康“小世界”国际摄影大赛第十名,奥林巴斯国际显微摄影大赛第九名。喜爱科普写作,为青少年科普刊物撰写天文及气象相关文章数十篇。喜爱观云,并坚持多年,积累了数千张不同形态的云彩照片。
王辰,北京师范大学植物学硕士,科普作家,自然摄影师。编著《中国湿地植物图鉴》、《华北野花》、《识别树木》、《虫在江湖》等十余部科普图书,发表科普图文作品数百篇。单纯热爱拍摄、记录云与大气现象。


 云与大气现象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第一次感觉看云如此欢乐,是在小学四年级。邻居送来一批不打算存留的小人书,跳过燕青、岳飞、李元霸,我唯独看中了一本黄褐色封皮的小书,名字与后来一度入选语文课本的篇章相同,叫做《看云识天气》。那里头的图片部分黑白,部分后期上色,有时甚至失焦,但作为60年代出版的图书,已属难能。然而喜欢这书,还并非因为云,而是因了喜欢其中关于云的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乱云天顶搅,风雨来不少”,“太阳出来就遇云,无雨必天阴”,“漫天乱云飞,落雨像只钉,落三落四落不停”……所有这些压韵的口诀,在我看来,仿佛评书里说的武功秘籍,比背诵唐诗欢乐,比背诵乘法口诀畅快。书还是繁体字,有时不认识,可以猜测,于是学会了简单繁体字的识别;口诀的韵脚有时不同于中华新韵,于是学会了简单的古韵和方音,比如“游丝天外飞,久晴便可期”。为了牢记口诀,我将这些谚语,逐条逐字,抄写在硬纸板上,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来表示我个人的喜爱。因着那本小书,以及那些谚语口诀,我终于感觉凭借抑扬顿挫节奏鲜明的语句,去识别云彩,去推断天气变幻,是一件欢快的事情。假冒气象专家的事自然也似模似样地做过,但说来那时,稍有田野经验的人,分明具有自己的气象判断经验,专家似比当下更多。临近高考的那两年,我每天骑着老旧的二八单车上学。途中,深刻地记得见过两次别样的彩虹——彩虹在云中,不甚大,短小的一截,却有鲜明的弧度,明明无雨,亦无日晕之类的天象。那时候觉得神奇,觉得青春美好,天降祥瑞,觉得来日方长,才思泉涌,于是顾不得探究那“彩虹”的真身,只写了首曲调简洁词句矫情的歌,叫做“云中的彩虹”。歌已轶散,只记得名字,因了直到读大学的几年了,我又见了类似的现象,平均一年一次,觉得,这或许真个和日晕相似,与云有关。在某段时间里头,我迷恋淘换旧书,每周必跑旧书市场,于是终于淘到了《中国云图》,70年代版的开本略小些,80年代版的更大,印刷也更清晰;开本略小的十五块钱,更大更清晰的三十块钱,这个价格在两年内翻倍。《中国云图》是比从前的小人书精致了许多,图片更多,表述也更准确,然而非但没有关于“云中的彩虹”的论述,也没有了从前小人书里惹人痴迷的谚语口诀。真正决定用相机拍云彩,是从2005年或者2006年开始。那时候各种机缘巧合,结识了摇光,亦即此后始终与我共同探讨和云相关的一切现象的同伴,摇光乃天文系出身,大气物理学全然无碍,有得是理论基础,自从解释了所谓的“云中彩虹”实则是一种大气现象,由卷云层冰晶折射形成,叫做“环天顶弧”,我便认定此人的出现,是来拯救我小学时就积压下来的对于云的单纯美好的小爱好的。于是我们开始收集关于云彩的照片。从2003年开始,我即随手拍了一些云的图片,到2006年决定专门收集。这是个漫长而安静的目标,没办法一蹴而就,急于求成,也没办法人前卖弄,收获青睐。那些时候实则我对于云的种类终究不甚明晰,因为始终未曾读过专业书籍,仅凭之前看过的图鉴,按图索骥罢了。纵有摇光不时指点,我也时常将一些云的种类混淆。最后唯独决定,无论看到什么云彩,首先拍了照片再说。——这一理念贯彻至今,也是我对于各种观云爱好者的唯一一条建议。仅此足矣。后来摇光与我成了同事,共同投身于科学传媒普及推广这一伟大而卑微的行业之中,后来摇光离开,我还在,但关于云的热爱,始终未变。后来摇光与同为天文系出身的夫人喜结连理,而我也顺理成章般地结了婚。我与夫人的蜜月之旅是尼泊尔和西藏,西藏实则更像是中转站,只在拉萨停留三四日罢了,然而这蜜月旅行,也成了观云之旅。去尼泊尔的飞机,经我夫人提前半年的规划,终于决定了座位的位置:可以看到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可以拍照。我守在那窗口,路过青藏高原,拍了各种平日难以见到的特殊的云,连同珠穆朗玛峰一侧堆积的旗云。这还不够,在拉萨的几日里,先是在布达拉宫后山,拍了一通积雨云的幡状结构,继而干脆找了一天,跑去拉萨河边,追逐雨幡。——在拉萨河边追云彩的蜜月旅行,怕终究是不多见的。首次去台湾是在2012年,那之前,我和摇光就大约已经决定,有机会要出版一本云图鉴。倘若上个世纪50年代的小人书都能令我满怀喜悦,如今何以不能出版一本关于云的科普读物呢?哪怕有两三位读者因此发现云的美好,那也足够了。因而去台湾时,我专门买了台版的《云图鉴》,排版印刷都足够精美,惜乎是翻译日本之作,少了本土谚语口诀,终不那么完美。去台湾是为了拍摄植物和野花的,然而某一天狼狈而归时——跑去山间的沼泽,陷入其间直至膝盖,远近无人,虽然逃脱,毕竟惊魂——以为天色昏暗,骤雨必落,却迟迟感受不到水的气味。抬头看,觉得云形诡异,识别不出,于是拍了照片。回来和摇光讨论,觉得,那莫不是近两年才确定的新的云的变种么?网络上姑且翻译为波涛云,摇光则建议译作糙面云。再后来偶然结识了凡虫——这一次结识亦令我惊叹不已。凡虫自言,原本对云没有兴趣的,曾经拍过几张日晕的照片,感觉奇异,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成了狂热的观云爱好者。难能的是他虽与我相似,并无相关专业基础,却凭着喜好的支撑,自己查阅了各种鸟语文献,推测特殊天象的出现,三不五时就能猜中。后来我们就变成了没有约定的联盟:出现什么特别的云,或者大气现象,倘使谁恰好不便拍照,就会及时通知他人。我和摇光或和凡虫总有突如其来的彼此电话骚扰,被骚扰是件愉快的事。有一次清晨带女儿去医院,回来时不过上午9点半,出租车行驶在高架桥上,我忽而瞥见东边的云十分诡异,却又似曾相识。那就是我在台湾曾经遇到过的糙面云!且比台湾那一次更加典型。可惜我身在车上,车在桥上,全然奈何不得,摇光亦在外公干,于是唯有凡虫拍摄到了当天最精彩的糙面云的图片。后来凡虫说,云向东南而去了,他竟临时决定坐火车去追,一直追到天津,云却在中途转了弯——虽未能补拍到更美妙的照片,却得以更加近距离地观察。我们大约就是这么一群人。距离我拿到《看云识天气》的小人书约莫二十年后,我和摇光决意编纂新的观云手册,而直到真正开始编写,我们才感觉焦头烂额。需要看的资料太多,又需将这些资料浅显地表述出来,图片的挑选也总不足够满意,希望能够拍到更为典型的图片才好。这么着,一本全然难以让自己点头称道的图书终于诞生。编写期间,摇光说,他的夫人帮了大忙,分拣资料整理统筹,实则我是明白的,更大的贡献在于对于家庭的保护。编书者大凡决心做出一本眼下能够尽力做到最好的图书,对自身而言都是巨大的消耗和磨损。纵使目前这本书谈不上足够满意,却也让我们挣扎了太久。所以我写下如今这段文字,标题上,我说,三个人。——就像传统相声《批三国》,所谓三个人,并非某几个特指的人,而是这本书诞生的前后,有很多关于三个人的故事。比如作者,是摇光夫妇与我,三人合力,尚不足以将这本书制作得更完美些。又如观云和追云的这些年里,与我交流最多的三人,竟是摇光、我的夫人、凡虫,同好寥寥,虽后来在网络上结识了几位朋友,毕竟没有机会深入沟通,想来甚憾。又如这书中,除却我与摇光夫妇的照片,也使用了另外三位摄影师的图片,分别是朱进、牛洋和凡虫——后者已然介绍过,朱进先生现任北京天文馆馆长,也时而在网络上普及关于云的常识,至于牛洋,则是我们尊崇的好友,自然摄影作品极有韵味,对于云彩,也正在生出丝丝缕缕的兴致与热忱。实则在我的书架上,还堆积着零散一些关于云的图书,诸如美国出版的观测手册,欧洲的科普读物,日本的画册,关于西方云文化的原版书,甚至亦有我国出版的《青藏高原的云》之类。然而归根结底,我们是希冀着能够拿出一本简单易读的书,不大,不贵,不艰涩也不冗长,有图片相配,也有那些我曾经热爱的民谚口诀。既然如今我国图书市场之中尚无这样的图书,何妨闲来翻一翻所谓的四本书中的第四本呢?——除却《看云识天气》、《中国云图》、台版《云图鉴》,总算可以有这本《云与大气现象》可供选择了,为此,我等了二十多年,而希望更多的人不需再继续等待下去。那样多好!正如仅仅作为一个观云者,记录云的生灭,收集云的图像,如此就已足够。因为每天都有新的未知,因为每一朵云都是独一无二的。

精彩短评 (总计40条)

  •     读过之后并没有能够实习之前的期望 对于变化莫测 不留痕迹的云 我依然无知
  •     拍天的
  •     解决了多年的疑问
  •     开本过小,选图既称不上典型也称不上美观。
  •     好大的棉花糖啊!
  •     云其实不是很好分辨啊!另:感兴趣同系列的几本
  •     書本小巧方便攜帶,解析齊全,不過個人覺得配的插圖不夠清晰,可以配著武田康男的《氣象觀察圖鑑》一起看吧,這是國內第一本關於雲與氣象的書,期待以後再版能換上更清晰的照片。
  •     随便翻了下,作为图鉴是足够了,想得到更多[del]毫无用处的小姿势[/del]的话指路《宇宙的答案云知道》,可惜后者是黑白的。(另外稍微有点贵啊……
  •     木有想象中有趣。一些云的介绍存在用自己名字中的特点词来解释自己的情况(如淡、漏、薄等),云跟云之间的区别描述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另外不是每一种云都介绍了相应的天气情况。这样的话,对兴致勃勃翻开这本书的我来说,很多本以为可以得到解疑的地方还是问号。还是受限于篇幅吧,还有缺少一种整体的统一,当然,也可能是我相关储备知识太少。。。btw作者中的两人竟然是夫妻啊,不上豆瓣都不知道,这种事情也可以直接写在书里的嘛~
  •     积 层 卷 雨 高 十云属
  •     非常方便,很小一本可以塞在任何地方,一开始随手翻一遍,后来见到各种云都翻出来看一看,很方便。这才发现,就算是平淡无味的阴天也不仅只是一种云呀,真好玩。
  •     亲切的云们
  •     出门都带着见云就拿出来翻翻虽然重庆最多的也就是蔽光层云了,希望哪天可以吃透整理出个自己的记忆体系扔进观星科普。
  •     小而精。作为一个门外汉,我的第一反应是:云居然也有拉丁名,有种有属,这都不算,居然还有亚种。。。。
  •     工具书甚好,就是看得越多越记不住,还需多实践
  •     这本手册真的太赞了!我昨晚到手就全看完了,今天就开始实践,终于能知道头顶上是怎样一片天空了!同时也买了《宇宙的答案云知道》,初略翻了一下,感觉印刷不好,宗教故事多,感觉没有这本册子有用~另外打算把重庆大学出版社这套科普书全买回来。
  •     书拿到手当天晚上翻了一遍,我清楚地记得,第二天走出地铁站看到的天空已经不一样了。分类和命名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很小一步)。
  •     可爱
  •     「那朵云很漂亮,对不对?」
  •     便于携带,价值不菲
  •     已然应该是很不错的了、关于云的科普 之书籍。国内相关读物估计也就这一本了。
  •     对“如获至宝”的完美定义之一
  •     已购。彩图真棒,是我在找的书,终于知道了你们的名字,而不再仅仅是“好看的云”或是“棉花糖云”之类的了。以十云属为框架,美中不足是关于各种云的区别,文字还是太简单,或是文字在这时候太乏力?
  •     签名版哈哈
  •     猛一看是非常棒的工具书,但实际用的时候就发现各种不给力。比如带图片的索引页面或者快速特征查询方法,看到一个云彩想查是什么云的时候,每次都要遍历全书才行
  •     书是好书。
  •     书页质量好棒,配图很用心,看到了很多从来没有见过的云,物有所值。建议从事屋外工作的去看一看,有句话说错过才懂得珍惜,而不看这本书,连错过你都不知道。
  •     增长知识!
  •     需积累经验。
  •     很精美
  •     In memory of ten sunrises (6.15-24) from the balcony of 34B 617.
  •     很好的一本小手册,可惜内容不全,而且不提供分类快速查找的方法,希望未来可以出个第二版
  •     超级方便携带,分类解说也很清晰,可以配合《宇宙的答案云知道》《中国云图》学习。
  •     从此走上了泡妞的不归路。(误会
  •     想念在北疆看云的时候
  •     内容不评价,至少让我望天儿发呆看云俩小时。
  •     前两位作者居然是天体物理学硕士。。。本来还期望是气象学的来写呢
  •     这个科普手册可以。
  •     Geek fun!
  •     买时没注意到是全彩图册。基本都是对云分类的介绍和云图的解释,鲜有分析原因的理论内容。不过正是这样,随着阅读的进行,读者可以尝试着自己发现并总结不同类型云的特征和对天气的影响。图片很美,如果有照片原片提供就更好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