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41140368
作者:[美] 哈金
页数:344页

作者简介

小说描写了一段长达18年的三角恋情:文化大革命时期,军医孔林苦苦等待18年,终于能与结发妻子淑玉离婚,和久久苦恋的情人吴曼娜结合的时候,却又失去了爱的激情。 为那个女人,他离婚离了整整18年,漫长的煎熬过后,等来的是身心的解脱,还是更牢固的枷锁?
长夜漫漫,青春易老,我们的爱情是否经得起18年的等待与煎熬?

书籍目录

一个作家的力量/余华
序/1
第一部/17
第二部/105
第三部/209
译后记/金亮

内容概要

本名金雪飞,1956年生于辽宁省,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服役五年。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英语系,在校主攻英美文学,1984年获山东大学英美文学硕士学位。1985年赴美留学,并于1992年获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博士学位。现任教于美国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
作品获得全美文学奖最高荣誉:“国家图书奖”+“笔会/福克纳小说奖”,被誉为“中国的纳博科夫”。


 等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8条)

  •     这本书最吸引我读的缘于它的作者——哈金,一个以中文为母语的华人作家,用英文讲述中国大地上的故事。我想看看,这个故事。文字朴实,内容丰富,一口气可以读完,读不出翻译的味道。故事中的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北方,萧条而灰暗,孔林,曼娜,淑玉……爱情、婚姻、等待……三个人的人生交错着。孔林在与农村妇女淑玉的婚姻中,感受不到爱情的滋味,他似一个被照顾的孩子,体会不到爱情的滋味;在与护士曼娜的交往中,他冲动而欣喜。但当他和曼娜终于在18年漫长的等待后可以在一起时,他又陷入了婚姻的迷茫之中,结婚到底是因为他爱曼娜,还是缘于外界的压力?这不仅是那个时代的故事,现在又有多少人的爱情、激情在婚姻中被琐碎的生活中一点点磨灭?
  •     等待的时间太长,长的快让人忘记等待的意义。看到等待这本书时,首先被吸引的不是这个名字,而是噱头,获得什么什么奖,作者还是用英语写作的人华人。哦,这倒是挺好奇的,离开故土这么多年,究竟有什么封存在他心底了呢?故事说来也简单。一个男人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与在家乡并没有感情的妻子离婚,而让他和他的精神情人等了18年,待到二人从乌发熬到白头,他才惊觉婚姻并不是那么回事。那么,这18念等待的意义又是什么?结尾讽刺的是,他又开始了等待。等待回家。读完整本小说,才能意识到作者的心血。看似朴实无华的字眼处处都透着一股等待的气息,大家仿佛活着就是为了明天,为了不确定的将来。寄希望于他人,最后得到的自然是一场空。活着是因为欲望。生理欲望会让你饿不死,头脑欲望使你保持好奇心,而心灵的欲望则会支持你度过当下的每一点平淡的瞬间。每个人都认为未来是美好的,当时间的针脚穿过你的肌肤,真真正正落到你身上时,反倒不知所措了。它的温暖打得你措手不及,你想脱掉冷静一下,却发现为时已晚。So,what are you waiting for?(这十八年的等待中,你一直浑浑噩噩,像个梦游者,完全被外部的力量所牵制。别人推一推,你就动一动;别人扯一扯,你就往后缩。驱动你行为的是周围人们的舆论,是外界的压力,是你的幻觉,是那些已经融化在你血液中的官方的规定和限制。你被自己的挫败感和被动性所误导,以为凡是你得不到的就是你心底向往的,就是值得你终生追求的。)
  •     哈金的《等待》就是这样一部小说,我前后读了两个月,读了两遍,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常常会在不经意时想起它,挥之不去。      他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在特殊时期的一桩离婚,军医孔林打算和原配离婚和同事结合,因为是军医,因为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因为本人的软弱,这场离婚用了整整十八年,在十八年的等待中,每个人都耗尽了青春、热情以及最重要的:爱的能力,终于,十八年后,婚姻自然解除了,爱情变了,他老了,等待中该到来的一切都随岁月飘走了,他开始怀疑一切曾经坚信不疑的信念,绝望的开始另一场等待....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与众不同的一个作家
  •     是什么幻灭了爱情,把婚姻变成了战场?
  •     很平静很写实。18年,就在这平静的文字中起着波澜。
  •     旧年的最后一本书
  •     “在哈金看来,中国人一辈子都在等待更好的未来,却在这个过程中浪费大部分的生命。“
  •     很一般,字里行间有浓浓的八十年代文学气息。
  •     中国作家用英文写作的译本。可怜的男主和女主,书中刻画的社会现实和所处时代,我无法切身体会了,但是通过作者细致的描写也能感受得到当时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孔林等了18年,最后终于和发妻淑玉离了婚,却已不再有当初迫切想要和女护士吴曼娜结合的激情,婚后孩子的到来和妻子身体的每况愈下更是雪上加霜,给了读者很多思考的空间:对淑玉离婚后和女儿生活的描写,孔林是否回归原家庭;吴曼娜婚后的泼辣和小心眼,她的病,两人以后对生活的期望;大发横财的强奸犯对社会良知的拷问;吴曼娜几次相亲失败的经历反应的社会现实和人性 170114迪拜北京飞机上KV
  •     故事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不是很新鲜,哈金的文字比较简练,对细节的描写比较动人。难怪导演陈可辛想改编这部小说,他的作品很喜欢展现人类情感的微妙和复杂,可以说他对人性是比较悲观的,《投名状》是典型代表。
  •     沙河读。英文写作和中文写作一样棒的哈金,构造了一个苦涩的爱情故事,说不清是南美风格还是先锋派格调,稀缺又感同身受。
  •     18年等待,却没等来他以为的爱情。
  •     节奏慢了点,最后孔林脑袋里两个声音打架的描写挺low的
  •     写给每个围城中的人:“驱动你行为的是周围人们的舆论,是外界的压力,是你的幻觉,是那些已经融化在你血液中的官方的规定和限制。你被自己的挫败感和被动性所误导,以为凡是你得不到的就是你心底向往的,就是值得你终生追求的。”
  •     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剧 写作水平一流
  •     2015-期待高了,有点失望
  •     这是本烂书
  •     中国因素,美国路数,写得再离奇一点会更棒。
  •     讽刺。我总是同情弱者的,但弱者也是有可恨之处的。人物真实,但我似乎过于辨明谁好谁坏。喜欢这种叙述风格。
  •     看了1/3,实在读不下去了,就像一个人的故事太过平庸你不想听下去一样。就连男女主角打算第一次性交了,你看着都没有意思想知道“后来呢”……
  •     翻译较流畅,读读能体会到过誉的作家笔下的过誉作品究竟是何面目。
  •     一口气读完,有种停不下来的魔力
  •     时间不是所有事情的答案 人类永远也不是多么高级的物种 每个人都在固步自封 都在被时代推着走
  •     可怕又真切的故事,性格、制度、命运,我们总会“死于”某种神秘内力或外力。
  •     翻译真棒
  •     平实之美
  •     好的东西稍纵即逝 千万不要等待 花开花落 谁都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反正不会是你之前见到的样子 把握最好的时机 爱情如此 其他亦是如此
  •     辩证的来看 铁凝说爱情是等来的 不是找来的。苦涩的等待 等来的去不是想要的结局 可能铁凝说的是爱情是从长久的相处中等出来的 而不是消磨吧。主动出击好过被动坚守
  •     四星半。「驱动你行为的是周围人们的舆论,是外界的压力,是你的幻觉,是那些已经融化在你血液中的官方的规定和限制。你被自己的挫败感和被动性所误导,以为凡是你得不到的就是你心底向往的,就是值得你终生追求的。」
  •     以为凡是你得不到的就是你心底向往的,就是值得你终身追求的。 莫名感觉和男主有点像,可能真的不会懂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生活吧。。
  •     我们都是围城里的人,能打败的不是时间,而是被时间消磨掉的自己。
  •     看着各种压抑,一种莫名的窒息感袭来。如果我是吴曼娜,我会怎么做,怎么选。如果我是孔林,我会怎么做,如果我是淑玉,我又该何以自处。都是可怜又可悲的人。事情可以等,生命却是一天一天在浪费。
  •     谁又等得到真正的爱情呢
  •     20170226。格局不够大,冲突不够激烈,最终的结局就是个王宝钏。不太喜欢这样始终可以重来的懦弱。
  •     十八年的等待,等来了婚姻,耗尽了爱情。或许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都习惯了等待,等一个美好的未来。
  •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两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2017年看完的第6本#
  •     漫长的等待 其结果到底是解放还是枷锁
  •     中国作者写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英文小说,在美国获得了很多奖项,蛮传奇的;这个小说的故事透露了人性的自私、脆弱,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虽然没有爱但不忍辜负的发妻,终究抵不过在心里纠缠了18年的一个念想,当红玫瑰变成蚊子血、白月光成了饭粒子,婚姻已经索然无味、让人疲惫。 “他已经看清楚自己这辈子从来没有全身心地爱过一个女人,他永远都是被爱的一方。”“他能够充满激情的爱一个人的本性和能力,还没有发育就枯萎了。”
  •     “不能,时间证明不了任何东西。”
  •     过多的等待实在磨灭人心和热情。
  •     我说不出它哪里好,但我知道它不矫情、不造作、不刻意、不为了说明问题而制造情节,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流畅。。 已经决定要去买哈金的其他书了
  •     世界级的作品
  •     我满怀期望安静的读了半本书,体验不到余华所说的愉悦和力量,只好快速结束。并不存在的写作技巧不说也罢,毫无吸引力的三角恋主题不说也罢。如果说写什么和怎么写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那么哈金只有侧面。
  •     第三部分感觉有些仓促 看得很压抑 男主人公的犹豫、温吞、懦弱、无能(mentally and sexually)刻画地好,看得分分钟想掀桌。到最后觉得这几个人调换一下角色也可以,谁等谁都无所谓,因为婚姻、甚至是人生就是这样,永远充满了对得不到的美好幻想和对现实的持续不满。
  •     喜欢作者的隐忍、克制
  •     半个月前看完,真是纠结。不要等待了。
  •     婚后部分有些仓促
  •     你被自己的挫败感和被动性所误导,以为凡是得不到的就是心底向往的,就是值得你终生追求的。
  •     写实类小说。对于那个压抑的年代,既陌生又熟悉。政治制度可以改变,不变的是人性。
  •     2017书12:看这本书真没什么快感,但还是被无形的手推着一口气看完了。吴曼娜是被命运推着胶上了孔林,孔林的精神世界全然是被动的不知所谓。似乎无法怪他们,应该怪那个小心翼翼的时代,再一想那个时代也纯然不全是如此小心翼翼的,看得气闷,更讨厌这样密密实实的写法。 看到一段评论不错,以作补充吧:‘作者哈金指代孔林,吴曼娜指代美国,刘淑玉指代中国,和主线发展也差不多。当然哈金的水平比孔林高几十层楼,但他在中美之间摇摆,自称没有祖国的态度,和孔林很像。我听说李后主写不出辛弃疾那般词,辛弃疾亦写不出李后主那般词,想来小说家与小说的私密关系有近于此。’
  •     那个时代下,我们遵守着规则,等着愿望实现。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快乐也可变的庸俗无趣,有点害怕婚姻,怕自己20年后不酷了
  •     以中文为母语的作家写出的英文小说,再译回中文的作品,翻译味相当淡。等待是他消极追求的体现,十八年后终于成功离婚的孔林,在再婚后鸡飞狗跳的育儿时光中体会到了这一点。等的过程是他的避风港,是曼丽的锉肉钝刀,十八年也不知道成了谁的寒窑。这当然不是个单纯同情无爱婚姻或谴责软弱男人的故事。“等待”是双向发生时都会酿出怨侣,更何况这里头还加进去了准前妻小舅子大女儿一干人等。裹小脚糟糠妻、找续弦的老干部、某场运动、火柴盒厂的女工、飞鸽自行车和托关系弄来的黑白电视机,虽是某个时代里地标一样的醒目标识,在这个故事里却基本都成了背景板。在前景行走的人,一点点地磨掉了活气儿,变得麻木。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